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抗菌肽发表论文分别有谁

发布时间:2024-07-03 05:35:07

抗菌肽发表论文分别有谁

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还处于探索阶段,距形成成熟的技术、大规模的应用到动物生产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①抗菌肽的天然资源有限,化学合成和基因工程便成为获取抗菌肽的主要手段。但化学合成的生产成本昂贵,目前还无法投入大规模的生产。而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直接表达抗菌肽基因,可能会造成宿主微生物自杀而不能获得表达产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抗菌肽基因,虽然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仍有表达产物少的问题。②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昆虫抗菌肽的抗菌活性还不够理想。改造已有抗菌肽和设计新抗菌肽分子是创造高活力抗菌肽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抗菌肽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为抗菌肽分子的改造和设计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③抗菌肽在体内容易被蛋白酶水解,需要用脂质包被或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来保护,因此还需对它的释放机制、受体结合、降解活性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 但可以预见,随着抗菌肽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抗菌肽上的成熟应用,不久将会有一批用现代生物技术方式大量生产且抗菌活性非常高的抗菌肽新产品出现,也意味着在饲料行业将会出现一个新的时代—“肽时代”

单玲玲,李小勤,郑小淼,赵鑫鑫,冷向军。不同形式蛋氨酸对建鲤生长性能及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15,39(2):259-266。 秦巍仑,杨 毅,冷向军,吴 江。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对建鲤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3):383-390 马飞,李小勤,李百安,甘甜,冷向军。饲料加工方式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4,26(9):2892-2901 甘甜,冷向军,郭婷,胡静,魏静,李小勤。草鱼PAX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生物技术通报,2014,(11):152-158 冷向军。水产膨化饲料使用中的几个问题。饲料工业,2014,35(8):1-5柴仙琦,冷向军,张明,刘国锋,唐鹏。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014,35(2):32-36 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4):528-534李乃顺,冷向军,李小勤,刘波,柴仙琦,李忠铭,郑小淼。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4,38(4):619-626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杜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13,20(4):869-875冷向军,田娟,陈丙爱,李小勤,文华。罗非鱼对晶体蛋氨酸、包膜蛋氨酸利用的比较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3,37(2):235-242谭崇桂,冷向军,李小勤,粟雄高,刘波,柴仙琦。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1):93-99 张娟娟, 李小勤, 冷向军, 韩志英, 张飞鸽, 吴世林.虾青素在虹鳟体内的沉积与降解研究.水产学报,2012,36(12): 1871-1879 张娟娟,李小勤,冷向军,韩志英,张飞鸽。蛋白酶对虹鳟生长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27(6):534-538汪立平; 穆昭艳; 张大兵; 赵勇; 冷向军。异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213-216 柴仙琦,冷向军,李小勤,单玲玲,宋宏斌.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淡水渔业,2012,42(4):59-62冷向军。水产饲料行业标准分析与建议-营养指标。饲料工业,2012,33(14):1-6陈来,冷向军,李小勤,王晓芳,李乃顺,周璐颖,章樟红,董 晰,姚劲挺,施淑娴。优化HPLC法测定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320-1328 秦洁,叶元土,冷向军,蔡春芳,宋亮,许凡,张宝彤,萧培珍,张波,王丽宏。草鱼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20(3):33-39. 粟雄高,李小勤,冷向军,谭崇桂,刘波,柴仙琦。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蛋白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海洋渔业,2012,34(2):168-175李忠铭,冷向军,李小勤,朱瑞俊,关磊,李乃顺。脆化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86-189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JAK2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1):21-27 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 季晓琳, 施登科。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68-175

抗菌肽发表论文

从我国人口与健康的重大需求出发,在生殖生物学中亟待发展的男性生殖健康研究领域里,以重要的雄性生殖器官--附睾为研究系统,引进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集中研究附睾中与精子成熟等过程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旨在揭示附睾在精子成熟、储存和防御等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雄性生殖调控理论的发展和突破作出贡献,并为男性避孕药的研制、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治疗和日趋严重的性疾病传播防治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该实验室由张友端教授在1978年建立。她于1989年退居二线作顾问后,由其学生张永莲教授担任课题组长。由于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这一飞速发展的领域的研究室。因此他们首先建立了各种激素受体的测定方法,并以培训班的形式向全国推广,以填补我国这一领域在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空白。然后进行了雌激素受体的纯化,制备单克隆抗体等基础工作。同时筛选了研究激素作用原理的靶基因系统,通过对大鼠前列腺中PSBP基因表达的时空秩序以及雄激素影响下的特征,证明了它是研究雄激素对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机制的一个理想系统。通过对PSBP的C3基因启动子上的顺式调控元件和细胞核中的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了启动子上的一些重要元件如:TATA盒和CCAAT盒上除了有一些通用因子与之作用外,还有组织特异的和雄激素调控相关的因子与之直接或间接地结合然后起协同作用。这些成果获得了1993年的中国科学院的自然科学一等奖,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为了深入了解多元件,多因子的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激发程序,该课题组进而开始研究基因转录活性与染色体结构的关系。此外,为了将基础研究与生物学重大问题相结合,他们已开始研究睾丸生精过程中及附睾对精子成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程序的调控,以期能为男性健康生育调控的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思路。近4年来,在猴与大鼠中就取得了15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和27个新cDNA片段均被NIH基因库收录(猴的工作与美国北卡大学合作),而且分别在附睾的不同部位表达。这样一大批新基因的发现为双方附睾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最近发现其中在附睾头部上皮细胞特异表达的一个大鼠新基因Bin1b与生育相关、联合了香港中文大学陈小章教授,用他们的附睾上皮细胞培养系统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个天然抗菌肽,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与附睾内在防御系统相关的基因。相关论文在今2001年3月2日出版的Science上发表。继而又发现它被分泌入管腔后与精子结合,使精子摄取到足够量的钙后,起始精子运动。相关论文在2004年5月2日网络版的 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目前正联合所内外力量,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趁胜追击,为我国附睾与精子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和男性节育和不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室已经和国际上的许多实验室有合作课题,遍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目前,课题经费来源有:参与国家973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美国CONRAD和NIH Fogarty国际合作项目。

医学综合是这个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多且杂,所以搞清楚专业方向,专业学科综合情况,才便于大家考研。我们整理分享“广东药科大学一级学科: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简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简介基础医学是我校重点学科,是我校最早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点之一。其中病原生物学方向2004年开始招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方向2006年开始招生,病原生物学自2006年起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10年基础医学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基础综合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人体科学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教学科研条件良好,可满足基础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二、学科方向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设有五个硕士研究方向: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免疫学;3.病原生物学;4.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5.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三、导师队伍学术骨干:刘靖教授医学博士,人体解剖学专业教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药科大学基础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中国解剖学会会员、广东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理事、广东省科协科普讲师团讲师、广州科普基地联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药科大学教学名 师、优秀教师、先进教学工作者等称号。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和广州市科技计划和横向合作课题等科研项目1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等8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科研学术论文5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素和老年性痴呆发生免疫学机制及生物塑化技术的应用。招收人解与组胚专业硕士研究生7人,已毕业4人。王丽京教授医学博士、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会委员,中国转化医学联盟常务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常委,广东省病理学会委员。国家基金和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千百十”省级人才。主要从事肿瘤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研究,主持国家“973”子课题和“863”项目,主持五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和多项省级项目,发表50多篇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20分,总影响因子200多分,总引用率700多次。并已获得六项发明专利。特别是在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血管新药研发、转基因小鼠疾病模型等研究方面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培养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和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30名。尹辉教授医学博士,免疫学专业,教授。 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德州大学休斯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免疫细胞及分子在炎症相关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理,并筛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活性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30篇。担任Transplant Int, Clin Exp Immunol等SCI期刊审稿专家。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金小宝教授医学博士,病原生物学专业,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教师、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Natural Product Research》和《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等SCI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放线菌药用资源和昆虫抗菌肽结构功能等研究,先后主持及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2)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迄今共招收研究生11人,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四、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1. 就业方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生物与药物公司。2. 就业情况迄今,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60多名、博士研究生10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生40余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学生有100多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业学生近20余人,还有部分学生在生物与药物研究相关公司从技术工作。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有关抗菌肽发表的论文

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还处于探索阶段,距形成成熟的技术、大规模的应用到动物生产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①抗菌肽的天然资源有限,化学合成和基因工程便成为获取抗菌肽的主要手段。但化学合成的生产成本昂贵,目前还无法投入大规模的生产。而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直接表达抗菌肽基因,可能会造成宿主微生物自杀而不能获得表达产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抗菌肽基因,虽然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仍有表达产物少的问题。②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昆虫抗菌肽的抗菌活性还不够理想。改造已有抗菌肽和设计新抗菌肽分子是创造高活力抗菌肽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抗菌肽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为抗菌肽分子的改造和设计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③抗菌肽在体内容易被蛋白酶水解,需要用脂质包被或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来保护,因此还需对它的释放机制、受体结合、降解活性及其类似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 但可以预见,随着抗菌肽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抗菌肽上的成熟应用,不久将会有一批用现代生物技术方式大量生产且抗菌活性非常高的抗菌肽新产品出现,也意味着在饲料行业将会出现一个新的时代—“肽时代”

1. 肖明, 张楚瑜. (2000)生物信息学Blocks和Motifs方法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2. Xiao, M., Zhi, Z. Z. & Zhang, C. Y. (2001).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on-coding region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genom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Xiao, M., Zhang, C. Y., Pan, Z. S., Wu, H. X. & Guo, J. Q. (2002).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NS5B-GFP fusion possesses an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ctivity. Archives of Virology。4. Xiao, M., Zhi, Z. Z., Jueping, L. & Zhang, C. Y. (2002). Prediction of recognition site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genomic replication with information analysis. Molecular Biology 36, 34-43.5. Xiao, M., Zhi, Z. Z., Jueping, L., & Zhang, C. Y. (2002). A new method based on entropy theory for genomic sequence analysis. Acta Biotheortica, 50, 155-1656. Xiao, M., Wang, Y., Chen, J. & Li, B. (2003). Characterization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ctivity of CSFV NS5B protein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Virus Genes 7, 67-74.7. Xiao, M., Chen, J. & Li, B. (2003).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ctivity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NS5B protein expressed in natural host cells. Acta Virologica 47, 17-268. Xiao, M., Gao, J., Wang, W., Wang, Y., Chen, J., Chen, J. & Li, B. (2004). 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NS5B protein and the viral genome. 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271, 3888–3896.9. Xiao, M., Gao, J., Wang, Y., Wang, X., Lu, W., Zhen, Y., Chen, J. & Li, B. (2004). Influence of a 12-nt insertion present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HCLV strain genome on RNA synthesis. Virus research 102, 191–198.10. Xiao, M., Lu, W., Chen, J., Wang, Y., Zhen, Y., Chen, J. & Li, B. (2004). The necessary site for initiation of RNA synthesis in 3’noncoding regio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genome. Molecular Biology 38, 343-351.11. Xiao, M., Li, H., Wang, Y., Wang, X., Wang, W., Peng, J., Chen, J. & Li, B. (2006).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87, 347-356.12. Nie M, Bao K, Xiao M, Chen J M, Luo J L, Zhang W Q, Chen J K, Li B. 2006 Differentiation of Fusarium spp.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nals of Microbiology, 56, 399-40113. Nie M, Luo J L, Xiao M, Chen J M, Bao K, Zhang W Q, Chen J K, Li B. 2007,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Fusarium Strains Investigated by FT-IR Spectroscopy. Biochemistry (Moscow), 72, 61-67.14. Luo J.,Bao K., Nie M, Zhang W Q, Xiao M., Li B. 2007. Cladistic and phenetic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among Fusarium spp. in Dongtan wetland by morphology and isozymes.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35, 410-420.15. Wang, Y., Xiao, M., Chen, Jun., Zhang, W., Luo, J., Bao, K., Nie, M., Chen, J. Li, Bo. (2007). Mutational analysis of the GDD sequence motif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s. Virus Genes 34, 63–65.16. Luo, M., Jiang, L., Huang, Y., Xiao, M., Li, B. & Zou, G. (2004). Effects of Citral on Aspergillus flavus Spores by Quasi-elastic Light Scattering and Multiplex Microanalysis Techniques.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36, 277-283.17. Jin, L.,Gu, Y., Xiao, M., Chen, J.& Li, Bo. (2004). The history of Solidago canadensis inva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in newly-reclaimed land.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1, 979-986.18. 肖明.( 2003).生物信息学及其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32:96-10219. 曾雅梅,肖明,张楚瑜. (2003). NS3蛋白在黄病毒科病毒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中国病毒学,18: 508-51220. 陆文蔚, 肖明. (2003). 细菌产生的抗菌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增刊,105-110.21.王晓辉,姜安玺, 肖明. (2003). 甲硫醚优势降解菌株的筛选和脱臭性能的初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增刊,130-134.22.王伟, 肖明. (2005). 假单胞菌嗜铁素介导的铁摄取. 生物学杂志. 22,11-1523. 曾雅梅,陆文蔚,肖明 (2005).SARS冠状病毒复制酶起始结合位点的预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34,66-71.24.李怀波, 任占沛, 肖明. (2005). 拮抗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的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和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21,334-33725.聂明, 周传云,肖明. (2005).保健蒲公英核奶的研制. 食品开发与研制, 26,144-147.26. 聂明,张伟琼,彭珺,魏新林,肖明. (2005).钝顶螺旋藻表面微观形貌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生物技术, 15 (6),57-59.27. 王伟,彭珺,张琳,肖明. (2006) 荧光假单胞菌株SE-6产铁载体的发酵条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35,24-27.28.包衍,罗江兰,张伟琼,聂明,肖明. (2006) 互花米草根际镰刀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杂草科学, 2, 6-9.29. 张舒蕾, 肖明. (2006) 从基因组3’非编码区看黄病毒科各成员的进化关系 生物学通报, 41,10-12

抗菌肽发表的论文

由动物体产生的、极少量即可引起中毒的物质。 动物毒素大多是有毒动物毒腺制造的并以毒液形式注入其他动物体内的蛋白类化合物,如蛇毒、蜂毒、蝎毒、蜘蛛毒、蜈蚣毒、蚁毒、河豚毒、章鱼毒、沙蚕毒等以及由海洋动物产生的扇贝毒素、石房蛤毒素、海兔毒素等。毒液中还会有多种酶。 根据毒素的生物效应,动物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出血毒素、溶血毒素、肌肉毒素或坏死毒素等。 不同动物所制造的毒素种类和生物效应均不相同,如蜂毒主要是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和酶;蝎毒含神经毒素和酶;蜘蛛毒素含10多种蛋白、坏死毒素和酶;蛇毒所含毒素类型因蛇的种、属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动物毒素对人与动物有毒害作用,但也有一定药用价值。是农药开发的潜在资源。根据沙蚕毒的化学结构,已合成出类似物杀虫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环等,并已大量生产应用。 抗菌肽原指昆虫体内经诱导而产生的一类分子量在4KD左右,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最初,人们在研究北美天蚕的免疫机制时,发现其滞育蛹经外界刺激诱导后,其血淋巴中产生了具有抑菌作用的多肽物质,这类抗菌多肽被命名为天蚕素(Cecropins)。后来,从其他昆虫以及两栖类动物、哺乳动物中,也分离到结构相似的抗菌多肽。迄今为止,在不同动物组织中已发现了很多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和多肽,已有70多种抗菌多肽的结构被测定,抗菌肽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5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残基的α-螺旋,或由无规卷曲连接的两段α-螺旋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残基的抗菌肽;(3)含1个二硫键的抗菌多肽;(4)有2个或2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折叠结构的抗菌肽;(5)由其它已知功能的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其中最早分离到的Cecropins和从非洲爪蟾中分离到的Magainins等属于第一类抗菌肽,通常也将其称为Cecropin类抗菌肽,目前对此类抗菌肽的研究也较深入。 抗菌肽的生物学效应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尤其是其对某些耐药性病原菌的杀灭作用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病毒、真菌、原虫和癌细胞等有杀灭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抗菌肽的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显示了其在医学上良好的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自从发现抗菌肽以来,已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已知的是,抗菌肽是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膜而起作用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抗菌肽与细胞膜作用的模型。但严格地说,抗菌肽以何种机制杀死细菌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目前一般认为,Cecropin类抗菌肽作用于细胞膜,在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破坏了膜的完整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杀死细胞。 对于抗菌肽破坏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外屏障丧失,从而杀死细菌这一观点已得到基本统一的认识,但对其具体作用过程、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膜受体、有无其它因子协同等问题尚不十分清楚,存在不同看法。不同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可能不一样,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抗菌肽基因工程 抗菌肽在动物体内含量极微。从动物体内提取抗菌肽产量低、费时长、工艺复杂、费用昂贵,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这成为制约抗菌肽进入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开展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进入临床应用的基因工程药物多数是采用原核表达系统生产的,但由于抗菌肽对细菌的杀伤作用,不能用原核表达系统直接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菌肽,而如果采用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将给表达产物的后处理带来很大麻烦。因此,国内外的研究者多采用真核表达系统进行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 近年来,以酵母为基因工程受体菌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酵母具有比大肠杆菌更完备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和对表达产物的加工修饰及分泌能力,并且不会产生内毒素,是基因工程中良好的真核基因受体菌。自1978年Hinnen等首先试验酵母转化成功后,已有人干扰素基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α-淀粉酶基因等数十种外源基因在酵母中获得表达。国内研究者大量研究表明,利用酵母表达抗菌肽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如能在表达产率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将为抗菌肽早日进入临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概述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活性多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菌队是1980年由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经注射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定名为Cecropins。此后数年间,人们相继从细菌、真菌、两栖类、昆虫、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发现并分离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由于最初人们发现这类活性多肽对细菌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因而命名为“antibactetial pepiides,ABP”,中文译为抗菌肽,其原意为抗细菌肽。随着人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某些抗细菌肽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因而对这类活性多肽的命名许多学者倾向于称之为”peptide antibiotics”一多肽抗生素。 二、抗菌肽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和作用范围 天然抗菌肽通常是由3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小分子多肽,水溶性好,分子量大约为4000道尔顿左右。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热稳定性,在l00℃下加热10~15min仍能保持其活性。多数抗菌肽的等电点大于7,表现出较强的阳离子特征。同时,抗菌肽对较大的离子强度和较高或较低的pH值均具有较强的抗性。此外,部分抗菌肽尚具备抵抗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抗菌肽功能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一般认为抗菌肽杀菌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并产生穿孔现象,造成细胞内容物溢出胞外而死亡。首先由静电吸引而附于细菌膜表面,疏水性的C端插入膜内疏水区并改变膜的构象,多个抗菌肽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而导致某些离子的逸出而死亡。亦有学者认为抗菌肽作用于膜蛋白引起凝聚、失活及离子通道,引起膜渗透性改变而导致死亡,亦有学者提出抗菌肽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膜受休及有无其它因子的协同作用等问题。不同类别的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可能不一样。 抗菌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 1. 抗菌肽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高效广谱的杀伤作用。国内外已报道至少有113种以上的不同细菌均能被抗菌肽所杀灭。 2.抗菌肽对真菌的杀伤作用 最先发现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抗菌肽是从两栖动物蛙的皮肤中分离到的蛙皮素(Magainins),它不仅作用于C+、C-,对真菌及原虫亦有杀伤作用。Defensins是一种动物细胞内源性杀菌多肽,是从吞噬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很宽的抗菌谱,对G+的杀伤作用大于对G-的杀伤作用,它也作用于真菌和部分真核细胞。Cecropin A及其类似物如天蚕素——蜂毒素杂合肽对感染昆虫的真菌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3.抗菌肽对原虫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Magainins对原虫有杀伤作用。实验证明抗菌肽可以杀死草履虫、变形虫和四膜虫。柞蚕抗菌肽D对阴道毛滴虫亦有杀伤作用。 4. 抗菌肽对病毒的杀伤作用 Melitiin和Cecropins在亚毒性浓度下通过阻遏基因表达来抑制HIV-1病毒的增殖。Magainin-2及合成肽Modelin1 和Moderln-5对疱疹病毒HSV-1和HSV-2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这些肽对病毒被膜直接起作用,而不是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或基因表达。 5.抗菌肽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抗菌肽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无不良影响,但对癌细胞株则有明显杀伤作用。这种选择性机理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已有有关抗菌肽对宫颈癌细胞、直肠癌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剂量相关的效应的报道。 三、抗菌肽的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从不同的生物体内诱导分离获得的抗菌肽已不下200多种,仅从昆虫中分离获得的就多达170余种。人们根据抗菌肽的来源及结构性质进行了分类。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5类 1.具有螺旋结构的线性多肽 cecropins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动物抗菌肽,1980年,由Boman等从美国天蚕蛹中分离得到。该类多肽抗生素一般含有37~39个氨基酸残基,不含半胱氨酸,其N端区域具有强碱性,可形成近乎完美的双亲螺旋结构,而在C端区域可形成疏水螺旋,两者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多数多肽的C端被酰胺化,酰胺化对其抗菌活性具有重要作用。此后,人们相继从家蚕、柞蚕、果蝇、麻蝇中分离到了cecropins类抗菌肽。1989年,Lee等人从猪小肠中分高到了cecropin P1,说明了cecropins可能在动物中广泛存在。cecropins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部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对真菌和真核细胞没有毒性。目前cecropins已被人工合成并已商品化。 magainins也是较早发现的一类具有双亲螺旋结构的抗菌肽。最初是从蟾蜍的皮肤中分离得到的,后来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和肠组织中发现了其类似物。magainins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有杀伤作用,但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比cecropins要低10倍左右。 此外,从一些动物的再生性器官和两栖类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分离得到了一些具有螺旋结构的多肽,如来源于南美蛙的dermaseptin和来源于树蛙的bombininh。 2.富含某种氨基酸的线性多肽 apidaecins是从蜜蜂中分离得到的富含脯氨酸的多肽抗生素,一般含有16~18个氨基酸残基,其中脯氨酸含量高达33%,精氨酸含量可达17%。apidaecins对某些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活性,而对革兰阳性菌不起作用。apidaecins对某些革兰阴性的植物病原菌和肠杆菌科的致病菌的高杀伤力,使其在植物抗细菌病基因工程和食品工业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drosocin是来源于果蝇的一种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在结构上与apidaecin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其11位的苏氨酸羟基上连接着一个O-二糖链(-N-乙酰半乳糖胺-半乳糖。) coleoptericin和hemiptericin分别来源于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一级结构中富含甘氨酸,分子量一般较大。Oppenheim等人从人的腮腺和下颌腺分泌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组富含组氨酸的抗菌肽,长度在7~38个氨基酸残基不等,被称为histatins。对于引起口腔感染的多种微生物具有活性。indolicidin是来源于牛中性粒细胞的多肽抗生素,因其13个氨基酸中含有5个色氨酸而得名。其C端是酰胺化的。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 3.含有一个二硫键的多肽 这是一类数量很少的抗菌肽,第1个被发现的这类多肽是bactenecin,来源于牛中性粒细胞。其12个氨基酸中含有4个精氨酸,在其第2位和第11位氨基酸残基间形成二硫键。bactenec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活性。这类多肽中还包括一些来源于蛙类皮肤的多肽抗生素,一般在C端有一个由7个氨基酸形成的“loop”和一个长的N端“尾巴”,如brevinin-1,brevinin-2。 4.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硫键的多肽 这类多肽的典型代表是defensins,最初发现的α-defensins来源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中,一般含有29~34个氨基酸残基,其中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此外,其第6位和第15位的精氨酸,第24位的甘氨酸也是保守的。α-defensins可形成3层的β片层结构,通过3个二硫键和Arg-6与Glu-24之间的盐桥而被稳定。目前,defensins已被合成并已商品化。defensins对多种细菌和某些真菌具有杀伤作用,并且对真核细胞有一定的毒性。defensins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比革兰阴性菌强。defenssins的活性比cecropins弱,并且通常在低离子强度下起作用。 β-defensins比α-defensins大一些,一般含有38~42个氨基酸残基。都含有3个二硫键和4~8个精氨酸。昆虫defensins在C末端与α-defensins相似,但是只有两个β片层结构,中间有一段α螺旋起稳定作用,主要对革兰阳性菌起作用,而对真菌没有作用。 植物defensins一般有45~54个氨基酸残基,可形成4个二硫键,3个β片层结构和一个α螺旋结构。植物defensins一般只对真菌起作用而对细菌没有作用。不同植物defensins对真菌的抗菌谱不同。 thionins也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多肽抗生素,含有45~47个氨基酸残基,有6个或8个半胱氨酸形成的3个或4个二硫键。其二级结构可形成2个反平行的α螺旋结构和2个反平行的β片层结构。thionins抑制多种植物致病细菌和真菌,但是对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的细菌不起作用。 5.羊毛硫抗生素 羊毛硫抗生素(1antibiotics)是指一些由细菌产生的,由基因编码在核糖体中合成,经翻译后加工而含有一些特殊有机基团的多肽抗生素。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是nisin。它是来源于乳酸菌的一种抗菌肽,成熟多肽由34个氨基酸组成,含有羊毛硫氨酸、甲基羊毛硫氨酸等特殊基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起作用,而对革兰阴性菌不起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作食品保鲜剂。nisin及其类似物在医药上的应用研究也正在进行。 四、抗菌肽在医药工业的应用及前景 目前,所有的常规抗生素都出现了相应的抗药性致病株系,致病菌的抗药性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寻找全新类型的抗生素是解决抗药性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抗菌肽因为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种类多,可供选择的范围广,靶菌株不易产生抗性突变等原因,而被认为将会在医药工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种多肽抗生素正在进行临床前的可行性研究,其中magainins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一些多肽抗生素在医药研究中的进展情况。 现在大多数临床试验是用于局部治疗,这种治疗应该是安全和有效的,因为一些毒性更强的多肽和脂多肽,如短杆菌肽S,多粘菌素B已被用于制造皮肤软膏。这些多肽也可用于那些常规抗生素和常规疗法无效的地方。利用粉剂的方法治疗肺部感染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口服药物可能会被用于治疗肠道感染,nisin正在进行抗螺旋杆菌的临床试验。至少有两个公司正在开发非肠道给药的治疗方法。 抗菌肽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转化农作物培育抗病品种。由于抗菌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杀菌活性,将抗茵肤基因导人植物体内表达可望提高其抗病能力。 抗菌肽基因用于转化农作物培育抗病品种,如抗马铃薯青枯病、烟草抗青枯病及水稻抗白叶枯病等已有良好的开端。 抗菌肽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无不良影响,但对癌细胞株,部分病毒则有明显杀伤作用。这预示抗菌肽在治疗及预防癌症和抗病毒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由于某些多肽抗生素对一些植物致病细菌和真菌具有很强的抗性,一些多肽抗生素已经被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如Jaynes等将两个cecropin的类似物基因,Shiva-I基因和SB-37基因转入烟草,发现Shiva-I的转基因烟草对青枯病具有一定的抗性,而SB-37的转基因烟草没有抗性。Huang等的研究表明将cecropin类多肽MB-39基因与大麦、淀粉酶信号肽基因融合后转入烟草中,所得植株野火病的抗性增强。在国内,黄大年等利用cecropinB基因转化水稻,得到了一些对水稻细条病具有不同抗性的植株。 抗菌肽动物转基因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阻断一些虫媒疾病的传播,Possani等的研究表明,在蚊子体内表达Shiva-3可以抑制疟疾的传播,但是在蚊子的转基因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Durasu1a等通过在长红猎蟋的共生菌中表达CecropinA明显减少了其体内锥虫的数量。Reed等将Shiva-Ia转入小鼠中,转基因小鼠对布鲁氏杆菌的抵抗力显著增强,这为人工培育抗病饲养动物新品种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抗菌肽在食品防腐,鲜花保鲜和动物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正在进展之中。 五、国内抗菌肽研究开发现状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自然及其研究组从我国特有物种柞蚕蛹中经人工诱导和提取的产物(溶菌酶)--抗菌肽,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的一项首创性科研成果。抗菌肽医药产品即以生物工程方法将抗菌肽纯化为一类新型药物。具有广谱性杀菌作用,并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抗菌肽有较强杀灭作用,并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具有作用靶点及新作用机制的化合物。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大港油田联手攻关,成功地从苍蝇体内分离出抑制多种病源菌和病毒的抗菌肽。目前多种抑菌实验已经完成,科研人员正在着手进一步纯化从苍蝇幼虫体内提取出的抗菌肽。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等人对名为Binlb的鼠源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取得突破(批准号:39893320)。该基因只在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特异表达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生育旺期表达最高。这是目前第一个发现与附睾防御系统相关的天然抗菌肽,人体也类似,也是国际上发现的第一个与男性生殖系统炎症相关的功能基因,第一次证实附睾具有免疫系统。其研究成果:《大鼠生殖系统中的一个抗菌肽基因》,于2001年3月在《Science》上发表,是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第一次在《Science》上刊载。 中国水稻所黄大年教授主持的蚕抗菌肽B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抗菌肽B基因转化植株表现出对白叶枯病合细条病的抗性有明显提高,为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将该基因导入推广品种,可以获得农艺性状保持优良.另外,转基因第二代植株仍然表现对白叶枯病合细条病的抗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贾士荣完成了抗菌肽Cecropin B及Shiva A基因的合成,构建了表达载体,并将这些基因成功地导入我国七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品系),获得1050个转基因株系,经多年多点抗病性鉴定,初步筛选出三个较起始品种抗病的株系。 黄亚东,郑青,王林川,廖富苹,黄自然等采用病毒载体pAcGP67B,通过PCR点突变技术将柞蚕抗菌肽基因起始密码ATG删除以利于形成信号肽切除位点的编码序列。gp67信号肽的插入能引导表达产物分泌到细胞外而便于表达产物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对柞蚕抗菌肽D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六、总结 抗菌肽要成为药物,目前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先是来源问题。由于昆虫抗菌肽的天然资源有限,化学合成和基因工程便成为获取抗菌肽的主要手段。化学合成肽类,成本较高。而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直接表达抗菌肽基因,可能造成宿主微生物自杀而不能获得表达产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抗菌肽基因,虽然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仍有表达产物少的问题。尽管来自青蛙皮肤的抗菌肽maganin类作为基因工程药物已进入临床II,III期实验,但人们认为,只有每克价格低于10美元,抗菌肽才可能商品化。因此,如何提高抗菌肽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是应用抗菌肽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昆虫抗菌肽的抗菌活性还不够理想。改造已有抗菌肽和设计新抗菌肽分子是创造高活力抗菌肽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抗菌肽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为抗菌肽分子的改造和设计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汗,你问的范围太广了!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自然及其研究组从我国特有物种柞蚕蛹中经人工诱导和提取的产物(溶菌酶)--抗菌肽,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的一项首创性科研成果。抗菌肽医药产品即以生物工程方法将抗菌肽纯化为一类新型药物。具有广谱性杀菌作用,并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抗菌肽有较强杀灭作用,并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具有作用靶点及新作用机制的化合物。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大港油田联手攻关,成功地从苍蝇体内分离出抑制多种病源菌和病毒的抗菌肽。目前多种抑菌实验已经完成,科研人员正在着手进一步纯化从苍蝇幼虫体内提取出的抗菌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等人对名为Binlb的鼠源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取得突破(批准号:39893320)。该基因只在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特异表达具有抗菌功能的多肽,生育旺期表达最高。这是目前第一个发现与附睾防御系统相关的天然抗菌肽,人体也类似,也是国际上发现的第一个与男性生殖系统炎症相关的功能基因,第一次证实附睾具有免疫系统。其研究成果:《大鼠生殖系统中的一个抗菌肽基因》,于2001年3月在《Science》上发表,是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第一次在《Science》上刊载。中国水稻所黄大年教授主持的蚕抗菌肽B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抗菌肽B基因转化植株表现出对白叶枯病合细条病的抗性有明显提高,为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将该基因导入推广品种,可以获得农艺性状保持优良.另外,转基因第二代植株仍然表现对白叶枯病合细条病的抗性。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贾士荣完成了抗菌肽Cecropin B及Shiva A基因的合成,构建了表达载体,并将这些基因成功地导入我国七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品系),获得1050个转基因株系,经多年多点抗病性鉴定,初步筛选出三个较起始品种抗病的株系。黄亚东,郑青,王林川,廖富苹,黄自然等采用病毒载体pAcGP67B,通过PCR点突变技术将柞蚕抗菌肽基因起始密码ATG删除以利于形成信号肽切除位点的编码序列。gp67信号肽的插入能引导表达产物分泌到细胞外而便于表达产物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对柞蚕抗菌肽D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抗菌肽发表的论文篇数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害虫生物防治、昆虫资源及其利用。近5年主持国家或省市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对水稻害虫生物防治进行了长期和系统的研究,2001年出版专著《群落重建与水稻害虫生物防治》,有关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等刊物上。首次提出了短期农作物生境中节肢动物群落重建的概念,并把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近30年水稻害虫生物防治的成果总结提升为理论,作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理论基础之一。该成果可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食品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在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方面,在Biological Control,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等国际刊物上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在昆虫基因资源的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克隆和表达昆虫抗菌肽基因,利用抗菌肽表达产物用于水产病害控制和食品防腐保鲜。研究干扰昆虫几丁质合成酶的新途径,拟从害虫生长发育的角度来控制其危害。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SCI收录8篇)。200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中国昆虫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在动物学、食品安全生物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3个专业招收研究生。

简介:恭喜南京合纵思远集团2014.1.26日又获得2个专利产品授权!!!!1集团简介南京合纵思远集团,一直致力于开发安全、高效的动物药品,竭诚为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从事“新、特、优”产品研发及销售,有专利产品11个。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六朝古都——南京,园区建有花园式的GMP生产中心,装备有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远程实时监控设备,2012年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增厂房面积8000平方米,9条GMP生产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药物剂型。公司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事高科技动物药品和高品质微生态制剂、功能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公司重点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3名享誉国内的专家教授、5名博士、13名硕士),与国外药学专家建立交流平台,以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扬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为技术支撑,与南京威泰珐玛兽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及时获取国内外技术动态、市场行情。快速、高效的进行技术创新与完善。研究所简介南京合纵思远兽药研究所是一家以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为背景,以新兽药原料开发和新兽药制剂研制为核心,以农业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为国内外动保行业服务的高科技研发企业。科技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南京合纵思远以新兽药研发为核心业务,致力于提供新技术合作、新兽药开发及实验,技术咨询等服务,着力寻求更加安全、有效、优质的创新科技产品,与动保企业携手为中国畜牧业发展做出贡献。博士团队介绍江善祥--专家顾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兽药典专家委员;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农业部兽药残留评审委员;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150篇、着作10部、发明专利8个。与企业合作开发国家一类新兽药1个,二类新兽药3个,叁类新兽药4个,四、五类新兽药30个。万荣峰---研发部总经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合纵思远新兽药研发中心主任;南京威泰法玛兽药研究所总经理;南京农大新兽药开发工程中心高级研发人员,主持耐药微生态制剂研究、新型高效消毒药研究;参与一类新饲料添加剂(N,O-羧甲基壳聚糖)的开发、研究及申报;全程参与二类新兽药硫酸头孢喹诺及注射液的研究、申报;开发植物血凝素及硝化细菌。戎小俊---常务总经理,南京合纵思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南京威泰珐玛兽药研究所副总经理。从事禽药销售及管理二十多年,曾任中牧南京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总监,中牧连锁销售副总监。参与“二类新兽药硫酸头孢喹诺开发,参与开发植物血凝素及硝化细菌。纪明科--猪药首席专家,执业兽医师,中国兽医协会会员,中国实战派养猪与猪病防控专家,主要从事养猪与猪病防控的研究、猪场技术指导、猪场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合纵思远---“合天地之气,纵观于四海”。一个诚信卓越的精英团队,一个技术雄厚的科研企业,一个共创辉煌的事业平台。经营特色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专业新兽药研究所的兽药企业优秀成果合纵抗菌肽—代替抗生素的最新产品感 诺 特—最新型抗病毒药品、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毒性腹泻、猪口蹄疫首选合纵富美健—增重效果明显,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发病率,不含违禁成分,被誉为"绿色瘦肉精"叁大集团(南京雨润、滁州温氏、广东裕丰)已经采购。正在研发项目灵芝多糖预混剂申报新兽药恩拉霉素的合作开发香菇多糖在畜禽的健康养殖的研究与发展集团公司下辖4个分公司,猪药分公司,禽药分公司,水产分公司,专利产品公司;其中猪药公司下辖7个部门,急需销售及管理人才。欢迎有志之士加入南京合纵思远集团!!!!法定代表人:戎小俊成立日期:2012-08-31注册资本:2099万元人民币所属地区:江苏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15053259251A经营状态:在业所属行业:制造业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人员规模:500-999人企业地址: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水长街18号经营范围:兽药生产(按许可证所列范围经营)。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的生产、销售;饲料添加剂的研发、销售。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