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自闭症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7 04:43:07

自闭症论文发表期刊

椰菜君周末无事逛油管,碰巧看到李一直高兴老师的讲座,其中有一个是自闭症,立刻怒赞,真是无所不知! 不过,开头有一点,讲自闭症的发现的时候,李老师估计有些疏忽,没有查好资料。他说,1943年美国的Kanner医生首先发现了自闭症,到第二年1944年时候,奥地利的Asperger医生也发现了。 其实呐,事情没这么简单,虽然比不上一部江湖恩仇录,也颇有一些令后人遐想的地方。 上面这位,是1955年的Leo Kanner医生。Kanner于1894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的 Klekotów,不过这个城市目前属于乌克兰了。在12岁的时候,Kanner迁往柏林,在那里读了中学,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并在柏林成家立业,直到1924年移民美国定居。毫无疑问,Kanner的德语必须是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呱呱叫。为什么专门提到这一点?后文自有分晓。 上面这位,就是Hans Asperger医生了。Asperger于190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并且在此生长,在此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读书,在此1931年毕业,在此结婚成家,在此立业行医,在此远赴天堂。同样毫无疑问,Asperger医生的德语更必须是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呱呱叫。为什么专门提到这一点?后文自有分晓。 上面这位,看着是不是不好区分是男是女?这其实是Grunya Sukhareva老太太,前苏联最著名的儿童精神病学家。Sukhareva于1891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基辅,并在基辅女子医学院读书。从1917年毕业后,也就是十月革命那一年开始,一直从事精神疾病,尤其是儿童精神疾病的研究。 在1925年的时候,Sukhareva在一个苏联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她所观察到的6位奇怪男孩,她用“schizoid psychopathy”——当然是翻译成英文之后——来描述他们的与众不同。 俄语学术刊物。。。。 椰菜君不禁回想起当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去外文库查找俄文论文时的狼狈。。。天书,天书,全特么的都是天书!!! 所以,Sukhareva的这篇论文呢,犹如泥牛入海。当然她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第二年,她就把论文改成德语,发表在德国的一个精神病学专业刊物上了。为啥不改成英语呢?显然这和德国靠的近,并且德国那时候正是欧洲和全世界的学术中心有关了!此外,她父母都是犹太人,会一些德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怕还颇为熟练。 然鹅,用德文发表,也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点赞,可能和那时候,精神疾病领域正在被弗洛伊德学派所统治有关。 直到1996年,足足70年后。。。一位英国的自闭症研究专家,才将Sukhareva的这篇论文翻译成英文重新发表。人们惊觉,卧槽。。。您老人家是穿越了吗? Sukhareva在这篇论文中描述和总结的症状,和2013年修订后的业界宝典DSM-V中关于自闭症谱系的定义,符合得那么好。。。不由得叫人怀疑她是不是读过DSM-V。。。 那么问题来了。 Hans Asperger医生在194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4个有自闭症状的儿童的病例报告,但其实他自己在文中也说了,这不过是他所见到的上百个这类儿童中的几个而已。其实,早在1938年,Asperger医生就曾经做过一个讲座,谈论了一位7岁的儿童,他所使用的描述词是“Autistische Psychopathen”,这个德语翻译成中文就是“自闭的精神变态者”。因此,Asperger医生必须在1938年之前,就观察到这样的患者了。 那么Asperger医生有没有读到Sukhareva的那篇论文呢?德文文献啊?身为奥地利人的Asperger医生,首选阅读不应该是德文文献吗?而且当年精神医学的刊物就那么几种,而且他还在同一个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要说他碰巧没有读过,那也只能怪维也纳大学图书馆管理不善,正好没有收藏这个刊物的那一期。但这不是德国人做事的风格。。。当然如果你认为奥地利人不是德国人,就当椰菜君没说过这个话。 那远在美国的Kanner医生,远隔重洋,1924年就离开了德国,又是二战期间,不方便阅读敌对国的德文刊物,既不知道Sukhareva的论文,又不知道Asperger医生的研究,岂不是在情理之中?虽然霍普金斯大学财大气粗,不会差钱订阅德国科学刊物。  在Asperger医生工作的维也纳诊所,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医生,Georg Frankl 和Anni Weiss。由于是犹太人,这两位资历虽老,却受着后生小子,纯正的雅利安人Asperger医生的管辖。重要的是,这两位犹太医生,在Asperger医生还没进诊所工作的时候,已经开始对某些儿童的奇怪精神现象感兴趣了,还就此做过一些讲座。 是的,你没有猜测,这两位发现的,正是自闭的症状。 阿道夫同学掌权后,Anni Weiss越来越觉得这世界要变了,没法子呆了。因为他会说英语——会英语多重要啊——就跑到美国,找到一份工作,安定了下来。接下来,自然是要把老婆大人Georg Frankl抢救出来啊。。。可是没那么容易,因为已经是1937年了,离水晶之夜只有1年。所以Anni Weiss到处找人。。。 是的,你没有猜测错,他找到了Kanner医生,当时正在霍普金斯大学做得风生水起的当红炸子鸡教授,而本人又是从德国早早跑出来的。 在Kanner医生的运作下,Georg Frankl顺利抵达美帝,并在霍普金斯大学谋得了一个职位直到1941年,在此期间,她的部分工作是协助Kanner医生。。。 有意思的是,在Kanner医生的1943年论文中,他描述了一个病例。在1935年的时候,Kanner医生见到这个奇怪的病人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没过两年,他就着手研究这类孩子了。。。。 Kanner医生从Georg Frankl那里知道了些什么吗?谁也不知道,只知道Georg Frankl得到的工资不高,所以走去纽约州的水牛城,并且不再从事研究工作了。 扯这么长,椰菜君想说啥哩?学习挖机哪家强,山东找南翔? 不不不。椰菜君想说的是,1925年Sukhareva老奶奶就发现了符合DSM-V定义的自闭症儿童,而被螯合派视若寇仇的硫柳汞,1929年才被礼来公司弄出来,还没用到疫苗里面呢!Sukhareva老奶奶发现的谱系儿童,难道是自己吞了朱砂不成?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 ***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脑部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复杂疾病,患者往往在社交沟通、互动及表达上有障碍,成因目前仍未有定论,普遍认为与遗传及基因变异有关。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庄树谆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建构环状RNA(circular RNA1)在自闭症脑部的基因调控网路图谱,有助于增进对自闭症致病分子机制的理解。该篇论文已于今(109)年3月刊登在《基因体研究》(Genome Research)。

环状RNA是一种单链封闭式环型结构,且特别高度表现在神经系统。庄树谆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量异常的环状RNA,并预测其调控路径,结合分子生物实验后证实:环状RNA像海绵一样吸附特定的微RNA(miRNA),使其失去或降低对下游自闭症风险基因调控的能力。有关环状RNA、微RNA、与下游基因在自闭症脑部的调控网路关系,过去并未被有系统地探讨。

不过,中研院今天表示,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庄树谆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量异常的环状RNA,并预测其调控路径,再结合分子生物实验后证实,环状RNA像海绵一样吸附特定的微RNA(miRNA),使其失去或降低对下游自闭症风险基因调控的能力。

侦测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60个环状RNA。(图源:中研院)

侦测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60个环状RNA

中研院说,庄树谆所率领的大数据分析与神经科学实验室团队,透过先前开发的环状RNA侦测软体(NCLscan),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从超过200个样本的转录体定序(RNA-seq)资料,找到60个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环状RNA。再经统计模型分析显示,根据此60个环状RNA的表现情形,能有效区别自闭症与非自闭症样本,因此可判定这些环状RNA与自闭症的发生应有关连。中研院表示,团队也进一步预测这些环状RNA的下游调控路径,建构出8170个环状RNA、微RNA、信使RNA(mRNA)间的交互调控网路,接着再透过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这些网路所调控的下游目标基因,显著集中在已知的自闭症风险基因。

环状RNA调控网路。( 图源:中研院)

环状RNA调控网路和自闭症风险基因高度相关

庄树谆所率领的大数据分析与神经科学实验室团队,透过先前开发的环状RNA侦测软体(NCLscan),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从超过200个样本的转录体定序(RNA-seq)资料,找到60个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环状RNA;经统计模型分析显示,根据此60个环状RNA的表现情形,能有效区别自闭症与非自闭症样本,因此可判定这些环状RNA与自闭症的发生应有关连 。

为此,团队进一步预测这些环状RNA的下游调控路径,建构出8,170个环状RNA、微RNA、信使RNA(mRNA)间的交互调控网路 ,接着再透过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这些网路所调控的下游目标基因,显著集中在已知的自闭症风险基因。

庄树谆说,这个研究除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来建构环状RNA的调控网路关系,也结合分生实验验证,团队挑选一个在自闭症患者脑部表现量明显上升的环状RNA(命名为circARID1A),于人类神经细胞实验验证后发现,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微RNA(miR-204-3p),影响下游多个自闭症风险基因的表达。

人类神经相关细胞实验验证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miR-204-3p影响自闭症风险基因

庄树谆说明,这个研究除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来建构环状RNA的调控网路关系,也结合分生实验验证。团队挑选一个在自闭症患者脑部表现量明显上升的环状RNA(命名为circARID1A),于人类神经细胞实验验证后发现, 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微RNA(miR-204-3p),影响下游多个自闭症风险基因的表达 。

在人类神经相关细胞实验验证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miR-204-3p影响自闭症风险基因的基因表达。(图源:中研院)

自闭症论文发表

1943年,美国的肯纳(Leo Kanner)医师第一个发现了自闭症(Autism)这个族群,他描述了11个症状极相似的行为异常的儿童,将之称为早期幼儿自闭症,所以自闭症又被称为“肯纳症”。以上内容摘抄自“湖南星舞门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中心”网站,希望对您有帮助。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 ***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脑部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复杂疾病,患者往往在社交沟通、互动及表达上有障碍,成因目前仍未有定论,普遍认为与遗传及基因变异有关。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庄树谆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建构环状RNA(circular RNA1)在自闭症脑部的基因调控网路图谱,有助于增进对自闭症致病分子机制的理解。该篇论文已于今(109)年3月刊登在《基因体研究》(Genome Research)。

环状RNA是一种单链封闭式环型结构,且特别高度表现在神经系统。庄树谆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量异常的环状RNA,并预测其调控路径,结合分子生物实验后证实:环状RNA像海绵一样吸附特定的微RNA(miRNA),使其失去或降低对下游自闭症风险基因调控的能力。有关环状RNA、微RNA、与下游基因在自闭症脑部的调控网路关系,过去并未被有系统地探讨。

不过,中研院今天表示,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庄树谆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量异常的环状RNA,并预测其调控路径,再结合分子生物实验后证实,环状RNA像海绵一样吸附特定的微RNA(miRNA),使其失去或降低对下游自闭症风险基因调控的能力。

侦测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60个环状RNA。(图源:中研院)

侦测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60个环状RNA

中研院说,庄树谆所率领的大数据分析与神经科学实验室团队,透过先前开发的环状RNA侦测软体(NCLscan),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从超过200个样本的转录体定序(RNA-seq)资料,找到60个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环状RNA。再经统计模型分析显示,根据此60个环状RNA的表现情形,能有效区别自闭症与非自闭症样本,因此可判定这些环状RNA与自闭症的发生应有关连。中研院表示,团队也进一步预测这些环状RNA的下游调控路径,建构出8170个环状RNA、微RNA、信使RNA(mRNA)间的交互调控网路,接着再透过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这些网路所调控的下游目标基因,显著集中在已知的自闭症风险基因。

环状RNA调控网路。( 图源:中研院)

环状RNA调控网路和自闭症风险基因高度相关

庄树谆所率领的大数据分析与神经科学实验室团队,透过先前开发的环状RNA侦测软体(NCLscan),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从超过200个样本的转录体定序(RNA-seq)资料,找到60个在自闭症患者大脑皮质中表现异常的环状RNA;经统计模型分析显示,根据此60个环状RNA的表现情形,能有效区别自闭症与非自闭症样本,因此可判定这些环状RNA与自闭症的发生应有关连 。

为此,团队进一步预测这些环状RNA的下游调控路径,建构出8,170个环状RNA、微RNA、信使RNA(mRNA)间的交互调控网路 ,接着再透过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这些网路所调控的下游目标基因,显著集中在已知的自闭症风险基因。

庄树谆说,这个研究除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来建构环状RNA的调控网路关系,也结合分生实验验证,团队挑选一个在自闭症患者脑部表现量明显上升的环状RNA(命名为circARID1A),于人类神经细胞实验验证后发现,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微RNA(miR-204-3p),影响下游多个自闭症风险基因的表达。

人类神经相关细胞实验验证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miR-204-3p影响自闭症风险基因

庄树谆说明,这个研究除设计大数据分析流程来建构环状RNA的调控网路关系,也结合分生实验验证。团队挑选一个在自闭症患者脑部表现量明显上升的环状RNA(命名为circARID1A),于人类神经细胞实验验证后发现, 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微RNA(miR-204-3p),影响下游多个自闭症风险基因的表达 。

在人类神经相关细胞实验验证circARID1A确实可借由调控miR-204-3p影响自闭症风险基因的基因表达。(图源:中研院)

椰菜君周末无事逛油管,碰巧看到李一直高兴老师的讲座,其中有一个是自闭症,立刻怒赞,真是无所不知! 不过,开头有一点,讲自闭症的发现的时候,李老师估计有些疏忽,没有查好资料。他说,1943年美国的Kanner医生首先发现了自闭症,到第二年1944年时候,奥地利的Asperger医生也发现了。 其实呐,事情没这么简单,虽然比不上一部江湖恩仇录,也颇有一些令后人遐想的地方。 上面这位,是1955年的Leo Kanner医生。Kanner于1894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的 Klekotów,不过这个城市目前属于乌克兰了。在12岁的时候,Kanner迁往柏林,在那里读了中学,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并在柏林成家立业,直到1924年移民美国定居。毫无疑问,Kanner的德语必须是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呱呱叫。为什么专门提到这一点?后文自有分晓。 上面这位,就是Hans Asperger医生了。Asperger于190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并且在此生长,在此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读书,在此1931年毕业,在此结婚成家,在此立业行医,在此远赴天堂。同样毫无疑问,Asperger医生的德语更必须是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呱呱叫。为什么专门提到这一点?后文自有分晓。 上面这位,看着是不是不好区分是男是女?这其实是Grunya Sukhareva老太太,前苏联最著名的儿童精神病学家。Sukhareva于1891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基辅,并在基辅女子医学院读书。从1917年毕业后,也就是十月革命那一年开始,一直从事精神疾病,尤其是儿童精神疾病的研究。 在1925年的时候,Sukhareva在一个苏联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她所观察到的6位奇怪男孩,她用“schizoid psychopathy”——当然是翻译成英文之后——来描述他们的与众不同。 俄语学术刊物。。。。 椰菜君不禁回想起当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去外文库查找俄文论文时的狼狈。。。天书,天书,全特么的都是天书!!! 所以,Sukhareva的这篇论文呢,犹如泥牛入海。当然她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第二年,她就把论文改成德语,发表在德国的一个精神病学专业刊物上了。为啥不改成英语呢?显然这和德国靠的近,并且德国那时候正是欧洲和全世界的学术中心有关了!此外,她父母都是犹太人,会一些德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怕还颇为熟练。 然鹅,用德文发表,也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点赞,可能和那时候,精神疾病领域正在被弗洛伊德学派所统治有关。 直到1996年,足足70年后。。。一位英国的自闭症研究专家,才将Sukhareva的这篇论文翻译成英文重新发表。人们惊觉,卧槽。。。您老人家是穿越了吗? Sukhareva在这篇论文中描述和总结的症状,和2013年修订后的业界宝典DSM-V中关于自闭症谱系的定义,符合得那么好。。。不由得叫人怀疑她是不是读过DSM-V。。。 那么问题来了。 Hans Asperger医生在194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4个有自闭症状的儿童的病例报告,但其实他自己在文中也说了,这不过是他所见到的上百个这类儿童中的几个而已。其实,早在1938年,Asperger医生就曾经做过一个讲座,谈论了一位7岁的儿童,他所使用的描述词是“Autistische Psychopathen”,这个德语翻译成中文就是“自闭的精神变态者”。因此,Asperger医生必须在1938年之前,就观察到这样的患者了。 那么Asperger医生有没有读到Sukhareva的那篇论文呢?德文文献啊?身为奥地利人的Asperger医生,首选阅读不应该是德文文献吗?而且当年精神医学的刊物就那么几种,而且他还在同一个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要说他碰巧没有读过,那也只能怪维也纳大学图书馆管理不善,正好没有收藏这个刊物的那一期。但这不是德国人做事的风格。。。当然如果你认为奥地利人不是德国人,就当椰菜君没说过这个话。 那远在美国的Kanner医生,远隔重洋,1924年就离开了德国,又是二战期间,不方便阅读敌对国的德文刊物,既不知道Sukhareva的论文,又不知道Asperger医生的研究,岂不是在情理之中?虽然霍普金斯大学财大气粗,不会差钱订阅德国科学刊物。  在Asperger医生工作的维也纳诊所,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医生,Georg Frankl 和Anni Weiss。由于是犹太人,这两位资历虽老,却受着后生小子,纯正的雅利安人Asperger医生的管辖。重要的是,这两位犹太医生,在Asperger医生还没进诊所工作的时候,已经开始对某些儿童的奇怪精神现象感兴趣了,还就此做过一些讲座。 是的,你没有猜测,这两位发现的,正是自闭的症状。 阿道夫同学掌权后,Anni Weiss越来越觉得这世界要变了,没法子呆了。因为他会说英语——会英语多重要啊——就跑到美国,找到一份工作,安定了下来。接下来,自然是要把老婆大人Georg Frankl抢救出来啊。。。可是没那么容易,因为已经是1937年了,离水晶之夜只有1年。所以Anni Weiss到处找人。。。 是的,你没有猜测错,他找到了Kanner医生,当时正在霍普金斯大学做得风生水起的当红炸子鸡教授,而本人又是从德国早早跑出来的。 在Kanner医生的运作下,Georg Frankl顺利抵达美帝,并在霍普金斯大学谋得了一个职位直到1941年,在此期间,她的部分工作是协助Kanner医生。。。 有意思的是,在Kanner医生的1943年论文中,他描述了一个病例。在1935年的时候,Kanner医生见到这个奇怪的病人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没过两年,他就着手研究这类孩子了。。。。 Kanner医生从Georg Frankl那里知道了些什么吗?谁也不知道,只知道Georg Frankl得到的工资不高,所以走去纽约州的水牛城,并且不再从事研究工作了。 扯这么长,椰菜君想说啥哩?学习挖机哪家强,山东找南翔? 不不不。椰菜君想说的是,1925年Sukhareva老奶奶就发现了符合DSM-V定义的自闭症儿童,而被螯合派视若寇仇的硫柳汞,1929年才被礼来公司弄出来,还没用到疫苗里面呢!Sukhareva老奶奶发现的谱系儿童,难道是自己吞了朱砂不成?

自闭症论文发表期刊网

不知道!有条件,多带出去走走,看看,常多换种生活的环境,可促进解开自闭症的症况现象,,, 自闭症:有语言表达障碍、智力障碍、肢体行动不协调等。 我自己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 我的经历可能对你的问题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从小到大,我极少与人说话。几乎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初中之后,遇到了三四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交流已经不成什么问题。但和别的人就极少交流。幼儿阶段的玩耍,几乎是自娱自乐,自言自语。还有身边的小动物,甚至土地里的小虫子,也都是我的玩伴。 直到小学三年级之后,突然迷上了神话,童话类的书籍。以及与之相关的电视动画。常常我的周末,就一个人一坐一天在那儿看书。抬起眼睛的时候已经看到夕阳西下。爱看书这个爱好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再长大些看书就比较有目的性。比如很困,我自己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待着?为什么不喜欢陌生人?为什么自己特别渴望交到小伙伴儿,但是却不敢和人说话。带着种种问题也就一直在寻找这个带着种种问题,也就很执着的在书籍中去寻找。后来看到作家三毛的书,了解到她个人也是一个小时候很封闭的人。在看到《挪威森林》(村上春树 著)感到非常震惊了。里边描述的主角都应该是和我一样经历的,特别自我封闭的人。 但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病。 直到最近看到漫画家朱德庸自称自己是阿斯伯格症患者,终于也确定自己是这种病。 阿斯伯格症患者,是自闭症的一种。与普通意义上的自闭症有本质上的不同——有正常的智商,只是对某方面特别感兴趣。比如我对书籍的专注。有社交障碍,但渴望社交。所以绝大部分啊是患者,隐蔽与普通人中。 阿斯伯格症,俗称天才病。 据说,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都是这种病。 虽然没有确诊自己是不是阿斯,但成长的经历告诉我,我肯定是。如今已经 大学毕业,结婚生子,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小有成就。生活中也有一两个知己。 简单而幸福,这就是我自己的人生追求。 题主你好,目前国内有关自闭症儿童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等核心期刊上,但主要是自闭症儿童病因、诊断相关的研究与实验探究。1、《心理科学》2000年03期《自闭症儿童行为评定与 社会 认知发展的研究》。内容概要:自闭症儿童行为评定、自闭症儿童 社会 认知、自闭症诊断与治疗新方向等。 2、《心理科学》2003年03期《自闭症幼儿的 情感 认知特点的实验研究》。内容概要:自闭症幼儿的 情感 认知、语言提示、表情提示等。 3、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自闭症幼儿 社会 认知实验及干预绩效研究》。内容概要:自闭症幼儿 社会 认知、行为干预等。4、《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内容概要:自闭症儿童心理、基于愿望和新年的情绪理解能力。 5、《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09期发表的《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内容概要: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干预疗法现状、自闭症生物疗法可行性研究等. 6、《心理学报》2019年07期《视觉正常的自闭症儿童双眼注视点间距的特点及其意义》。内容概要: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儿童诊断、双眼注视点间距等。以上回答来自糖果半岛(愿追求光明,亦理解黑暗》 欢迎在评论区共同交流! 脑力障碍问题, 病原机理不同, 因为我很外行, 所以没有答案。 去找本了老师吧 直接去知网或者学术网站上面搜就可以啦。这方面研究还是挺多的!!! 标准自闭症是专业人士用专业方法长期训练出来的。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被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报社发表的自闭症论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一种状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和强化,使他们逐渐表现正确的行为,融入群体中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探索》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本文对自闭症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重度自团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对外界视若无睹,听若未闻,难以与人沟通,群处、社交能力极差,情绪起伏不定,有些孩子还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障问题,但约30%的孩子智力正常,其中1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称作“白痴学者”。

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enner)教授首先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的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同为英文Autism(源于希腊语“Auter”――自我)一词的译名。在精神病学中,该词意为“退缩与自我专注”;在描述“自闭症”突出特征时,该词意义“自我兴趣”。“自闭症”为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使用词。“孤独症”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特教界的使用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的疾病。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及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自闭症提出定义为:“起病于30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2)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这些定义为至今广泛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和它的临床修订版(ICD-9-Cm)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诊断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患病率大约为10~15人/万。从性别上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约为26~57∶1。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4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1.交往障碍

患儿自婴幼儿时期起就表现极度孤独,并且有拒绝与人进行交往的倾向,不会用目光注视、表情、姿势和手势与人交往,甚至与父母也缺乏情感交流。不会体察亲人的喜怒哀乐和痛苦,自己有痛苦、不适,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安抚和支持,有进他们对亲人的呼唤甚至也不产生反应,以致引起父母怀疑他们有听力问题。轻症者看起来并不强烈拒绝交往,但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应答,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关系。

2.交流障碍

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均有明显缺陷,沉默不语或很少使用语言。大约一半患者终生不语而倾向用手势或其它形式表达。有的即使会认、读、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常常不会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时常表现为不顾周围的情景或别人在说什么,自顾自地讲话,或不管别人的感受,重复地询问或重复地对人讲一样的话,问一样的问题,或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与人交谈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不会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患儿常表现代词的运用困难,谈话中常不使用代词或使用混乱,故常常不知所云

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

重复与刻板的特征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陈规的方式应付五花余门的日常活动。患儿喜欢保持周围环境和活动固定不变,如长时间地玩某种物品、玩具、吃某种食品、出门走同样的路线,听同样的音乐或同一本书,如要改变则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拒绝。大多活动增多,常出现特殊的、重复的刻板动作,如来回踱步、蹦跳、旋转。

4.智力发育障碍

约3/4的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但它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某方面较强的能力,通常以机械记忆能力强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脑电图:自发脑电图异常率达10%~83%,大多表现为广泛异常,慢波增多,少数可见棘波或棘慢波,可能与患儿合并癫痫有关;脑影像学:头部CT可能异常所见,但常不一致,意见尚不肯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例可见第4脑室扩大,大部分有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与前两者等同对待,而是首先要看到他们是需要成长、需要爱、需要帮助的儿童。从全纳教育观出发,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在发展需要上, 是相同的。正常儿童的身心特性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同样体现,只是方式和程度有别。基于此点,确定教学原则首先要兼顾共性,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依然适用,并充实了新的意义。现仅就自闭症教育训练中一些有特性的原则做一简述。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两方面协调一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功能与注意力、语言、认识等多方面发展有关,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自闭症儿童身体发育看似与正常无异,但实际上多伴有或轻或重的感知运动发育问题,如左右手不协调、手眼不协调、腕力差、触觉过敏、听觉超灵敏、肌力松懈、跳跃力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安排足量的运动训练、感知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交往训练、认识训练等,交使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比如训练儿童左右手交替拍球,不单是为了发展他们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其协调性。

2.正向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在开始进行矫正训练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失败的例子,有的老师偏重于矫正儿童的某一刻板行为,而几个月下来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不咬衣角了,却咬上了铅笔或手指,老师的精力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反,有的老师以正向发展为主,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

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爱用手指玩吐沫,很不卫生,我就采取教儿童漱口刷牙、嚼口香糖等同样能产生泡沫感、磨擦感的正常行为来逐渐取代玩吐沫的行为,以新行为抵消不良的旧行为,结果很快儿童就掌握了刷牙技能,并且不再玩吐沫了。这个做法首先从满足儿童需要――口腔需触觉刺激并有泡沫感出发,按照正常发展顺序来选择一项可替代的活动,再通过培养新行为抵消旧行为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必须摆对发展与矫正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及时反馈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并及时强化肯定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防止不当行为因忽视或经错误肯定而增加。

自闭症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有对有错,但往往自己不知是否符合规则,而一些不当行为的养成常常是由于在儿童刚开始做时被忽视,等儿童常出现此行为才被老师重视,再想改掉为时已晚。比如弱智学生入学后反而怪动作增多了,学会了同班不少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记忆很强,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就等于是默许这种行为,很快这个儿童就习得了某个不良行为。

通过训练,我看到随时反馈、及时强化在自闭症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刚换一个新环境时要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制止一些不应有的动作或言语模仿。

4.优化反应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葡萄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外界事物十分复杂多变,它所带来的信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而繁多的,有时是难以承受的,并且这些儿童又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就更要提练。有时教自闭症儿童说话,但外界十分嘈杂,或不时有人与训练者插话,这种环境极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用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一行为各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或其他用具、敲击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5.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优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训练双方能相互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使自闭儿童逐步融入小组或其他集体中。

自闭儿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集体氛围,有显著的沟通、社交和行为问题,若开始时未与训练者合作好,以后很难接受有效训练,在不适应的场合中也不能寻找别人帮助。因此个别训练、小团体协助是其走向大集体的一个过程环节,在训练中要优先考虑。当儿童能接受一定指令并对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小团体就容易了。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

2.同步行动法

根据身体机能协同发展原则,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训练双方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谐、易沟通而同时进行某项技能训练或训练者做与自闭儿一样的活动,使自闭儿注意训练者的一言一行并自愿与训练者一起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训练中自闭儿只顾一人玩球,不理睬训练者,这时训练者应主动寻找接近的机会,最好也是拿球来玩,并玩得比自闭儿要好,有时可把球滚、扔到自闭儿身边,看他是否注意球,若注意,说明可以进行接触,这时两人可一起玩一会儿球,然后再转入下一个训练项目,但要求步调一致。这种以球或其他自闭儿当前持有物为中介(或作训练诱导物)的方法在训练中十分常用,关键是选择好恰当时机。同时注意两者行动同步,不能片面强调让自闭儿服从训练者或一味顺从自闭儿童。

3.情境法

根据丰富环境原则,创设一定情境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引起儿童注意并充分感知情境,然后进行角色练习,使其逐步学会目标情境下的内容。例如我们对酷爱音乐的自闭儿进行训练时,先给他提供一个熟悉的音乐情境,可放一段录音或唱个歌曲开头引起他注意,让他在此情境中演习某项技能,并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完成后进行奖励,个别难执行的命令还可采取唱说结合的方式表达,以后逐渐取消音乐情境来让他完成角色任务或进行迁程训练,最终在无音乐情境中也能完成。

4.角色替代法

根据正向发展原则,在交往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人物(一般为儿童喜欢的物品,有时或是人)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恐龙等,教师可以木偶或玩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自闭儿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布指令,实际是让自闭儿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品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自闭儿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偶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的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5.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训练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自闭症儿童依靠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就感知而言,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觉敏锐,有的触觉过敏,有的嗅觉敏感……运动功能等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因人而异选择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视听动训练法、触觉脱敏法、听觉统合训练、精神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法,以及矫枉过正、过度练习法、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强化法等等。只要教育工作者端正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去对待这一需特殊帮助的“普通”群体,依据儿童的情况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全日本特殊教育研究联盟编,杨鸿儒译.自闭教育入门.台北:台湾大展出版公司,1999.

[2]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1998,(2).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肖非.特殊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

椰菜君周末无事逛油管,碰巧看到李一直高兴老师的讲座,其中有一个是自闭症,立刻怒赞,真是无所不知! 不过,开头有一点,讲自闭症的发现的时候,李老师估计有些疏忽,没有查好资料。他说,1943年美国的Kanner医生首先发现了自闭症,到第二年1944年时候,奥地利的Asperger医生也发现了。 其实呐,事情没这么简单,虽然比不上一部江湖恩仇录,也颇有一些令后人遐想的地方。 上面这位,是1955年的Leo Kanner医生。Kanner于1894年出生在奥匈帝国的 Klekotów,不过这个城市目前属于乌克兰了。在12岁的时候,Kanner迁往柏林,在那里读了中学,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并在柏林成家立业,直到1924年移民美国定居。毫无疑问,Kanner的德语必须是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呱呱叫。为什么专门提到这一点?后文自有分晓。 上面这位,就是Hans Asperger医生了。Asperger于190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并且在此生长,在此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读书,在此1931年毕业,在此结婚成家,在此立业行医,在此远赴天堂。同样毫无疑问,Asperger医生的德语更必须是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呱呱叫。为什么专门提到这一点?后文自有分晓。 上面这位,看着是不是不好区分是男是女?这其实是Grunya Sukhareva老太太,前苏联最著名的儿童精神病学家。Sukhareva于1891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基辅,并在基辅女子医学院读书。从1917年毕业后,也就是十月革命那一年开始,一直从事精神疾病,尤其是儿童精神疾病的研究。 在1925年的时候,Sukhareva在一个苏联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她所观察到的6位奇怪男孩,她用“schizoid psychopathy”——当然是翻译成英文之后——来描述他们的与众不同。 俄语学术刊物。。。。 椰菜君不禁回想起当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去外文库查找俄文论文时的狼狈。。。天书,天书,全特么的都是天书!!! 所以,Sukhareva的这篇论文呢,犹如泥牛入海。当然她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第二年,她就把论文改成德语,发表在德国的一个精神病学专业刊物上了。为啥不改成英语呢?显然这和德国靠的近,并且德国那时候正是欧洲和全世界的学术中心有关了!此外,她父母都是犹太人,会一些德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怕还颇为熟练。 然鹅,用德文发表,也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点赞,可能和那时候,精神疾病领域正在被弗洛伊德学派所统治有关。 直到1996年,足足70年后。。。一位英国的自闭症研究专家,才将Sukhareva的这篇论文翻译成英文重新发表。人们惊觉,卧槽。。。您老人家是穿越了吗? Sukhareva在这篇论文中描述和总结的症状,和2013年修订后的业界宝典DSM-V中关于自闭症谱系的定义,符合得那么好。。。不由得叫人怀疑她是不是读过DSM-V。。。 那么问题来了。 Hans Asperger医生在194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4个有自闭症状的儿童的病例报告,但其实他自己在文中也说了,这不过是他所见到的上百个这类儿童中的几个而已。其实,早在1938年,Asperger医生就曾经做过一个讲座,谈论了一位7岁的儿童,他所使用的描述词是“Autistische Psychopathen”,这个德语翻译成中文就是“自闭的精神变态者”。因此,Asperger医生必须在1938年之前,就观察到这样的患者了。 那么Asperger医生有没有读到Sukhareva的那篇论文呢?德文文献啊?身为奥地利人的Asperger医生,首选阅读不应该是德文文献吗?而且当年精神医学的刊物就那么几种,而且他还在同一个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要说他碰巧没有读过,那也只能怪维也纳大学图书馆管理不善,正好没有收藏这个刊物的那一期。但这不是德国人做事的风格。。。当然如果你认为奥地利人不是德国人,就当椰菜君没说过这个话。 那远在美国的Kanner医生,远隔重洋,1924年就离开了德国,又是二战期间,不方便阅读敌对国的德文刊物,既不知道Sukhareva的论文,又不知道Asperger医生的研究,岂不是在情理之中?虽然霍普金斯大学财大气粗,不会差钱订阅德国科学刊物。  在Asperger医生工作的维也纳诊所,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医生,Georg Frankl 和Anni Weiss。由于是犹太人,这两位资历虽老,却受着后生小子,纯正的雅利安人Asperger医生的管辖。重要的是,这两位犹太医生,在Asperger医生还没进诊所工作的时候,已经开始对某些儿童的奇怪精神现象感兴趣了,还就此做过一些讲座。 是的,你没有猜测,这两位发现的,正是自闭的症状。 阿道夫同学掌权后,Anni Weiss越来越觉得这世界要变了,没法子呆了。因为他会说英语——会英语多重要啊——就跑到美国,找到一份工作,安定了下来。接下来,自然是要把老婆大人Georg Frankl抢救出来啊。。。可是没那么容易,因为已经是1937年了,离水晶之夜只有1年。所以Anni Weiss到处找人。。。 是的,你没有猜测错,他找到了Kanner医生,当时正在霍普金斯大学做得风生水起的当红炸子鸡教授,而本人又是从德国早早跑出来的。 在Kanner医生的运作下,Georg Frankl顺利抵达美帝,并在霍普金斯大学谋得了一个职位直到1941年,在此期间,她的部分工作是协助Kanner医生。。。 有意思的是,在Kanner医生的1943年论文中,他描述了一个病例。在1935年的时候,Kanner医生见到这个奇怪的病人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没过两年,他就着手研究这类孩子了。。。。 Kanner医生从Georg Frankl那里知道了些什么吗?谁也不知道,只知道Georg Frankl得到的工资不高,所以走去纽约州的水牛城,并且不再从事研究工作了。 扯这么长,椰菜君想说啥哩?学习挖机哪家强,山东找南翔? 不不不。椰菜君想说的是,1925年Sukhareva老奶奶就发现了符合DSM-V定义的自闭症儿童,而被螯合派视若寇仇的硫柳汞,1929年才被礼来公司弄出来,还没用到疫苗里面呢!Sukhareva老奶奶发现的谱系儿童,难道是自己吞了朱砂不成?

速读:对于染色体22q11.2缺失基因缺陷的自闭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乙酰半胱氨酸可能有治疗作用。  在此前的《治疗自闭症,乙酰半胱氨酸行不行?》一文中,椰菜君费心费力搜索了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临床应用是否有效尚无明确结论 ”,相信读者也是日了狗的感觉。 乙酰半胱氨酸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便宜又安全的良心药物,绝非挂羊头卖空气的灵丹妙药所能相提并论。此事若是这样就沉沦了,真可以算一件大不幸之事。 好在今年6月份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给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自闭症又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项研究的救命之恩,容椰菜君慢慢道来。 起先,有一种理论猜测:某些自闭症患者体内,尤其是他们的大脑神经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存在缺损,导致线粒体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不能被及时清除,影响线粒体功能,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表现为自闭症症状。 显然这是一个很笼统的理论。除了自闭症,拿来解释任何一种神经性疾病,从精神分裂症到帕金斯症到老年痴呆症,都是可以的。 根据这个笼统的理论,抗氧化剂比如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协助细胞清除自由基,则可能保护甚至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产生治疗效果。 然而在临床研究的时候,并没有人去核对患者的脑神经细胞是不是真的有线粒体缺陷,是不是真的有自由基过多——没法做啊,你总不能去做脑组织活检吧? 理论基础已然笼统,临床实验更是笼统。这笼统的笼统,就是狗屁不通。给孙子看见,标准的不知己不知彼是没跑了。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这项研究呢,不仅把这个笼统的理论给实体化了;并且证明,乙酰半胱氨酸这个治疗方法,是有效的——至少对于所用的 22q11.2缺失 基因缺陷老鼠模型。 22q11.2缺失的意思是,第2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11.2区这段区域——其中含有约40个基因,由于某种原因丢失了。有这种基因缺陷的人,相当大概率会患有神经性精神疾病(约一半携带者可表现出自闭症症状,约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携带该缺陷)。 这项研究的关键发现是,同正常老鼠相比,22q11.2缺失老鼠 大脑神经元的分叉明显减少 。 左:正常老鼠神经元右:22q11.2缺失老鼠神经元 想想看,如果哪天麻花疼把每个人的微信好友都给限制到俩三个人,咱还能活吗?  深层原因呢,是在这缺失的这段染色体里面,有一个重要的TXNRD2基因。这个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对清除线粒体产生的自由基有关键作用。 缺了这么个重要的角色后,线粒体里面自由基四处为虐,难以正常工作,没法为神经元提供充足的能量。神经元呢,也就没那么干劲十足,到处加群交朋友。 左:正常老鼠神经元线粒体,看着像花生的那个     右:22q11.2缺失老鼠神经元线粒体,胀大了许多 为进一步核实,在正常老鼠体内把这个基因单独搞掉后,老鼠脑神经元果然出现大量自由基累积,果然出现一样的分叉减少。若是搞掉其余的几十个基因,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因此,乙酰半胱氨酸赖以存身的线粒体缺陷理论基础,算是在这种特殊的老鼠身上实锤了。 既然搞清了一些理论基础,再做个治疗实验显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果不其然,若从这种老鼠出生之时,就给母鼠的饮用水中添加乙酰半胱氨酸,并在小老鼠开始自己饮水后,也在饮用水中添加乙酰半胱氨酸,那么不仅神经元异变,而且异常行为如认知能力,都得到显著改善。 因此,假如有人打算再次做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自闭症的临床研究的话,他不仅能更有说服力地打动手握经费的官老爷,并且还有高档武器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做个简单的基因测试,把那些有22q11.2缺失基因缺陷的患者单独挑出来。这样的话,应该是称得上知己知彼了。 之所以没提后半句“百战不殆”,是因为在这研究中,小鼠自出生——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时,即开始摄入乙酰半胱氨酸。参加临床研究的患者,显然无法满足这个条件,因此话不能说太满。 不过,有了现在的工作铺垫,相信后续研究,比如给不同年龄段的模型小鼠喂饲乙酰半胱氨酸以观后效、比如使用更好的自由基清除方法,都是可望又可及的了。我们距离“百战不殆”,恐怕也是不远了。 参考文献: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Leads to Cortical Under-Connectivit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Neuron. 2019 Jun 19;102(6):1127-1142.e3.

自闭症投稿期刊推荐国内

以「影响我最深的人/事」为征稿主题,希望借由此主题而了解孩子们深受哪些人事物影响,进而建构孩子的价值观。

用爱弥补 绘画创作敞开自闭儿的内心

财团法人罗慧夫颅颜基金会日前举办「第21届用爱弥补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以「影响我最深的人/事」为征稿主题,希望借由此主题而了解孩子们深受哪些人事物影响,进而建构孩子的价值观。从今年投稿作品发现,影响自己最深的以家人居多,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深,无论是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都源自原生家庭学习来的。

邻居误认受虐儿 金奖得主四岁才确诊自闭儿

今年金奖得主范颢馨是自闭症的孩子,就读台北市建安国小五年级的范颢馨,从小情绪波动较大,无论待在家或出门去图书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意哭闹。邻居还曾经报案,以为孩子遭到家暴,才会整天哭声不断。

直到颢馨4岁读幼儿园,老师发现她的异样,建议妈妈带孩子去医院做「儿少咨商心理评估」。经诊断,确诊为自闭儿,需要早疗复健。妈妈跟阿嬷终于恍然大悟,不是孩子难带,而是因为先天性脑部功能异常,导致孩子思考逻辑跟别人不一样,情绪感受性比别人更丰富。

无论刮风下雨 早疗课程从不缺席

因为是单亲家庭,妈妈负责经济重担,阿嬷负责照顾颢馨。不论刮风下雨,一周4次的早疗课程,阿嬷带着颢馨从不缺席。不只积极上课,阿嬷还带着颢馨运动与画画。希望颢馨跟其他孩子一样培养自己的兴趣。颢馨对绘画特别喜爱,家中的墙面就是她的画布。虽然颢馨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绘画训练,但妈妈还是替她报名了建安国小美术班转学考,不负众望,考上了。

「用爱弥补」 绘本创作学习尊重差异

由于颢馨天生不善于表达,常常答非所问,在转学之前一直是同侪欺负的对象。显现自闭儿被同学霸凌不是单一个案,而是「常态」的社会事件。「喜欢自己,也尊重不一样的生命」是「用爱弥补」儿童文学奖的核心概念。罗慧夫颅颜基金会希望借由学童的绘本创作,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之下,懂得尊重差异,不再发生校园霸凌。

克服自闭症 感谢阿嬷的照顾

典礼当天,颢馨将与她的家人同心协力发表《阿嬷的爱》绘本故事,带领台下观众细细体会作者努力克服自闭症的心路历程以及感谢阿嬷无微不至的照顾。

两项全新的自闭症检测方法,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不基于主观行为来评估的客观诊断工具。尽管两者皆处于临床验证的早期阶段,但至少为家长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达特茅斯自闭症研究项目主任 Caroline Robertson 解释道:想要找到自闭症儿童的首个迹象,是相当困难的。 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医生,也仅能在 18 个月或更低龄时检出自闭症。而放眼全美,平均诊断出的年龄大约为 4 岁”【研究配图 - 1:双眼竞争的神经测量】 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基于先前已知的观察结果, 即在视觉信息的处理上,自闭症患者的大脑是与正常人有所不同的。 此前的研究,已证实针对自闭症患者的双眼竞争检测速度较慢。 基于此,达特茅斯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套更加简易的测试流程。【研究配图 - 2:自闭症患者大脑的双眼竞争较慢】 新方法仅使用一套脑电波(EEG)电极、和一块显示某些视觉图像的计算机屏幕 ,以方便研究人员有效地追踪一个人的双眼竞争率。【研究配图 - 3:竞争模拟控制实验的视觉反应速度比较】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更有价值的指标,因为自闭症显然是一种具有广泛表现的疾病。 Caroline Robertson 表示: 另一款全新的自闭症诊断工具,来自澳大利亚验光研究员 Paul Constable 。 其已在该领域从事十多年,致力于确定可在眼中轻易检测到的自闭症生物标记物。【研究配图 - 4:神经竞争交替预测行为转化率 / 自闭症特征 / 诊断】 Constable 的研究论文,目前仍处于期刊发表前的同行评审阶段。 文中的主要观点是,可通过小型手持设备,快速扫描孩子的眼睛,以检查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针对该装置的初步功效检测,共对 89 名自闭症受试者和 87 名 健康 受试者进行了对照。 感兴趣的朋友,可到《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查阅双目竞争研究的全文。原标题为:

一 有同行们参加过《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出版全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吗 评职称是需要抄一定的软硬件基础的,如学历、工龄、工作成效等,其中获奖内容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如果你参加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出版全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奖项,那对你的职称评定肯定是可以起加分作用的,因为这属于省级以上的成果,很重要的。如果可能,在其他的如论文等方面如果也能够取得突破,职称评选就等于扫除了一大障碍了。 二 新课程杂志社第10期目录 探索篇 教学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儿歌教学对幼儿的影响........李 艳/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浦秋婷/4 东亚文化背景下中班闽南童谣的研究........黄晓云/5 阅读区活动开展的实践探究........何莹/6 把握契机优化规则 ——对“班级活动区游戏材料是否共享”的思考........廖敏玲/7 学前中班幼儿舞蹈教学新方法实践探究........承冰玉/8 对华德福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探讨........向标/9 新教师关于教育机智的一点思考........李莎/10 基于对话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提问研究........冷淑珍/11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上官玉超/12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茅松娟/13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关系的调查与研究........邵丽娟/14 追寻儿童成长的“真”乐园 ——彩虹街课程游戏化之公共环境创设........董桂芬/15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施利平/16 浅谈小学低学段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技巧........黄 足/17 浅析体育教学中语言技巧的使用原则........姚亮/18 小学体育课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研究........万永开/19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要性........周宇 罗佳玉/20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党小燕/21 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毛绵慧/22 践行新课标教学要求,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陈律米/23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许元聪/24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陈静/25 品评诗歌魅力 提升语文美感........孟祥颖/26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表达方法及运用的研究........梁宇光/27 精彩在你眼里,文采在我笔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练笔........耿丽霞/28 课改论坛 习作起步的教学难点以及教学对策方法........邰美丽/29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练笔的指导策略........刘家朝/30 效益最大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杨金兰/31 小学低年级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研究........张金萍/32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刘爱珍/33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范志刚/34 混龄班绘画活动中的组织策略优化初探........沈雯娟/35 浅析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赵雪娟/37 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李 琴/38 方法展示 挖掘民间游戏,提升幼儿素质 ——韦周幼儿园“民间游戏”特色做法........孟海燕/39 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干预与干涉........李春侠/40 巧用农村资源开展体育游戏........程国琴/41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刘静贤/42 学习《指南》,追随幼儿 ——浅谈《指南》精神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体现........王桂花/43 体验式教学法在大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分析........陈露露/45 面对新生入园哭闹问题的几点建议........肇恒华/46 做孩子学习的导航者徐幼萍/47 合理投放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区域活动........郭翊华/48 鼓励 支持 引导 ——浅谈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陈琴英/49 以《拍花萝》为例,激活诗歌类图画书导入方式........杨崔春/51 破解寓言中的“反复叙事” ——《纪昌学射》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史文丽/52 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罗晓玲/53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万秋玲/54 导出效率 导出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探讨........潘日友/55 实现农村小学趣味识字的方法初探........戎亚楠/56 小学语文教学法杂谈........李真/57 用好教材范文,指导细节描写........张剑/58 让有效的练习更加“精致”........李晓凤/59 采撷课堂花絮,刍议“预设”与“生成”........关显权/60 情境教学法,激发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梁丽丽/6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彭冬侠/62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曹指华/63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张地红/64 “图形的认识”教学注重四个引导........孙 颖/65 语感阅读法与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万 蕾/66 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高年级英语中的实施........张婷婷/67 将快乐进行到底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王毅斌/68 课程篇 对苏州市小学生软式排球发球技术的研究 ——以2016年苏州工业园区“阳光体育运动会”小学生软式排球比赛为例........吴 艳/69 《西湖》教学设计........王康玲/70 教材“密码”:文眼的多面破译 ——试以《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为例........陈 悦/71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陈明桂/72 《月光启蒙》教学实录暨反思 ——镇江市教坛新秀课堂教学评比活动高段教学案例........周 聪/73 巧比较、悟真知 ——优化小学阶段“分数”教学之我见........陶赢春/74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刘宏伟/76 让师爱走进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 ——从学生家庭变化谈单亲孩子成长问题........任洁/77 快乐游戏,享受自主 ——谈教师游戏指导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作用........孙加一/78 托幼机构对自闭症幼儿的教育与管理........史宝丽/79 关注区域活动的层次性,让环境材料推进游戏发展........周小红/80 三 有同行们参加过《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的全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吗 我是你的同行有同样的同题,对评职称有用 四 《新课程》杂志社的官方是什么投稿邮箱是什么 可以提供相关的文章代投稿的,也可以了解了解。 五 《新课程》杂志社地址在哪里 地址是:山西太原市并州北路31号《新课程》河北通联站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民族路77号华强广场B座1510 六 《新课程》杂志社的主编联系方式 嗯 看到了 ,王编辑,就是你的昵称 七 谁知道山西出版集团旗下的新课程杂志社志官网是什么 《新课程》 国内统一刊号: CN14—1324/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3—2162 邮发代号: 22—198 发行范围: 全国发行 广告许可证号: 140000400010 补充: 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xinkecheng.cn 八 新课程学习杂志社正规吗知网能查到吗 是正规的,抄上知网。就是收取袭少量版面费。这个刊物审核挺快的。我前两天就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版面是安排在2012年1月的版面。联系的崔编辑,很快结果就出来了,当时文章还有点问题,也是她帮我修改的,人不错的。你把稿件和联系电话投到她邮箱里就可以的,cn7kantougao@163这是她邮箱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