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清华硕士发表论文有奖励

发布时间:2024-07-05 12:05:15

清华硕士发表论文有奖励

北大清华人大三高校试点取消公费研究生高校应届毕业生这两天正通过网络报名参加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记者昨日获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已开始全面试行研究生招生时不再有“公费”、“自费”之分。加上去年已经启动这一改革的北京大学,目前共有三所在京院校取消了公费研究生,采取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三等奖学金和学费相同,一、二等奖学金冲抵学费后还有赢余,硕士生获得奖学金的覆盖面一般不低于90%。此外,北大还为研究生提供了教学助理、管理助理和科研助理岗位,使研究生有机会获得岗位津贴。 清华大学2008年硕士、博士招生规模为5000人左右,其中清华本校生比例达到30%。与往年相比,学术性硕士学位招生数量有所下降,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部门和领域等招收的专业学位硕士生数量有所增加。取消公费研究生后,清华也将为研究生设置研究、教学和管理等辅助性工作岗位,研究生也可获得奖学金,并可向学校提出减免学费申请。 中国人民大学在招生须知中明确表示,将从2008年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行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通过设立研究生基本奖助金和助教、助管、助研的三助岗位等,对研究生进行奖助学。该校研究生基本奖助金包括特等奖助金、全额奖助金和半额奖助金,覆盖面达80%。 也有的学长学姐说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点的 但是是以其他的形式 不是叫公费了 如果要这么说的话 现在只有自费读 相对于其他高校 清华“学生兵”有优先免费读研的条件,对于参军的学生,北大、清华两校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奖、助学金,优先考虑转专业,优先免试读研等。至于楼主的情况可以自己看看 再补充下 其他形式比如1读研之后,学生可以在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和补助。目前,大部分就读理、工、医、农、文等学科的研究生,只要参加了导师的科研项目,每月都能得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2勤工助学的途径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研一,主要是做家教,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研二,课程相对较少,可做一些校外兼职,也可以谋得学校内部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工作比较稳定,和其他方式相比,能更好地培养各方面能力,也可以为以后到其他单位谋职做好准备。研三,可一边做论文,一边实习。

诶,很羡慕啊...我考大学是就差一点啊...

没奖励,但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如果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或者学生发表的,荣誉虽然也属于清华大学,但主要属于作者。作者在申请项目、陈述个人成绩时都可以提到,这会加分不少。很多科研项目要求文章发表数量,这篇文章如果挂了项目号,写报告时就可以加进去。作者如果是学生的话,一方面发了nature导师会给学生不少奖励,另一方面申请奖学金时也有优势。虽然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很难,但是我国还是有不少人发表过的。

清华的研究生有补助,有奖学金,但没有公费的相关规定。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实施办法》:

第二条 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均应缴纳学费。学校统筹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经费、科研经费和社会捐助等资金,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和导师的积极作用,努力争取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完善包括学业资助、优秀奖励、勤工俭学、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方面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奖助政策对研究生的激励与资助作用,调动研究生从事学习及研究的积极性。

扩展资料: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实施办法》:

第八条 学校按规定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发放国家助学金,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博士生 1.2 万元、硕士生 0.6 万元。

国家助学金的最长资助年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5年,普通招考方式录取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普博生”)3 年,硕士生 3 年。

第九条 学校、院系和导师积极创造条件,为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提供研究助理、教学助理和管理助理(以下简称“助研、助教和助管”,统称为“三助”)岗位,促进研究生通过承担岗位工作发展职业能力,同时获得岗位津贴资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不承担“三助”岗位。

研究生“三助”岗位工作量一般为每周 12~15 小时。

校设助教、助管岗位津贴标准为:硕士生、资格考试通过前的直博生每月 600 元;普博生、资格考试通过后的直博生每月 800 元。助研岗位津贴标准应不低于校设助教、助管岗位津贴标准,参照承担校设助教、助管岗位研究生的实际学业资助水平由设岗导师(院系)自主确定。“三助”岗位津贴根据实际上岗时间按月发放。研究生“三助”岗位的评聘,根据研究生助教、助管和助研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承担校设助教、助管岗位,博士生一般不超过 6 个学期,硕士生一般不超过2个学期。担任学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工作助理的研究生,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基于以学业为主的原则,每名研究生一般不能同时承担两个及以上“三助”岗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实施办法

清华博士论文发表奖励

没奖励,但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如果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或者学生发表的,荣誉虽然也属于清华大学,但主要属于作者。作者在申请项目、陈述个人成绩时都可以提到,这会加分不少。很多科研项目要求文章发表数量,这篇文章如果挂了项目号,写报告时就可以加进去。作者如果是学生的话,一方面发了nature导师会给学生不少奖励,另一方面申请奖学金时也有优势。虽然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很难,但是我国还是有不少人发表过的。

清华大学设立的奖学金约100种,包括特等奖学金(院级奖学金为8000元,校级则为15000元)、综合奖学金、10余种单项奖学金。

目前,在校生中超过1/3的学生可以获奖。同时,对于因基础较差导致成绩相对较低但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申请学习进步奖。此外,部分院系还设立了院系一级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和资助本院系的优秀学生。2006年全校本科生获得的奖学金总额逾千万元。

扩展资料:

研究生奖励体系:

1、经济资助体系

学校统筹各类资源,为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提供经济资助,为研究生安心学习潜心研究提供保障。在资助方式上,强调“三助”在研究生培养和资助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研究生通过承担岗位工作提高综合能力、发展职业能力,使研究生资助与培养紧密结合。

以上各类奖助金适用对象:

基本奖助金(A1):

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校设助教助管津贴(A2)。

助教岗位:原则上仅限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助管岗位:原则上限于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院系/导师奖助金及岗位津贴(B)。

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2、前置奖学体系

未来学者奖学金

未来学者奖学金”专门用于吸引、选拔和资助学术志向坚定、学术潜质突出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未来学者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攻读全日制学术学位、非委托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未来学者奖学金”由院系研究生奖助工作领导小组在博士研究生招录时评定。

“清峰”前置式奖学金

“清峰”前置式奖学金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发挥个性化、项目式、提素质、促发展的作用,采取申请审核制,针对原创作品、社会调查类、创意创新类和交叉学科类的优秀项目提供前置式支持。

3、奖励荣誉体系

建立奖励荣誉体系是实现我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骨干人才的目标的重要手段。

奖励荣誉体系突出奖励优秀、树立榜样的作用,经个人申请、院系评定、学校认定等环节,主要表彰奖励在学术研究、社会工作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包括特等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及院(系)设奖学金等。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研究生,我校开展“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评选工作,每年春季学期评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组织开展“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进行评选。

参考资料:清华大学官网

清华硕士没有发表论文

我觉得有必要。申请硕士学位完全可以不发表论文,因为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学术能力和知识储备还不足以发表出优秀的论文,强行这样做,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没有多大的意义。

您好,你的问题,我之前好像也遇到过,以下是我原来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若有错误,还望见谅!有过研究生经历的同仁们,自然会对上学期间要求硬性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几篇论文作为能否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重要参考标准,如果没有按时按量发表到制定标准的期刊文献上,你连参加毕业答辩的机会都没有。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严格尊重这条规定。而清华大学做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不再硬性要求上学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可以说是给所有的清华硕士研究生解绑了。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他们所研究的课题之中,不要求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性随意的毕业,最后的毕业学位论文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成绩是否合格的终极考量标准。 也就是说清华大学不要求学生发表期刊论文,但学位论文还是要求非常严格的,要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字数、格式、参考文献等具体要求按时完成,方能成功毕业。中国高校现在普遍一个问题在于唯论文主义,教师要论文才能有课题,才能升职称,才能涨工资,学生有论文才能顺利毕业。高校每年产出论文的数量巨大,但论文的质量太低,原创新不足,基础研究不够,课题前瞻性不足,这都是主要的问题。 最可气的是,学校将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考核一名老师是否称职,学生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了高校作弊现象不断,学生在校外请枪手代笔,甚至有些老师的论文也是由枪手完成,更奇葩的是老师和学生一起作弊,老师替自己的学生完成论文,自己进而能获得职称的晋升。在这种唯论文论英雄的大学教学环境的之中,是不可能产生出真正的研究成果的,这也极大程度上拉低了我国高校的总体研究水平,唯论文论这一毒瘤必须铲除。 清华大学可谓是在这个方面走到了全国高校改革的前面,清华大学大学早几年已经去除了博士申请学位必须要求发表论文的规定。现在进一步将这一改革扩展到硕士研究生领域,可谓是大快人心,引领高校改革浪潮,不愧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名校。清华还是要探讨一下是否能为教师松绑的话题,这才能进一步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这样的好处非常多,这样就留了更多时间去给学生做实验,让他们一心一意做实验不背论文影响他们做实验的进度

对此我觉得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就我国的学科设置来说,我国的硕士生其实是不具备发表论文的条件的。因为发表一篇论文,我觉得其最大目的还是去探寻一些新角度新观念,告知大众一些自身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我国的硕士,其实他们还停留在一个对人类已探寻到的知识的吸收过程之中,无法在短期内就提出一些更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写的东西价值没有那么大。

当然,换句话说,你也许会问,但是我们现在的硕士已经发表了硕士论文,这又做如何解释?我想说,不仅硕士有硕士论文,连本科生都要写论文。而这样的论文,大部分质量是不高的,要达到毕业要求,被迫而写的。

我们都在说论文的抄袭事件,而我们也该思考一下论文抄袭事件的频发,其实也有其背后原因。比如大部分根本没有达到论文写作硬性条件的人,偏要去写论文。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当然是很希望我国的所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可以积极努力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哲理层面以及物质创造层面的真理,但是真理的创造是需要时间的,研究生们只有短短的三年时光,这三年时光一定要出一个成就,其实这还是比较难的。

我想与其让学术泰斗们看着他们手下的硕士研究生写出的幼稚至极的文字,还不如暂时思考一下这个硕士论文这一硬性条件的存在的必要性。我国发论文都是要向学术期刊交费的,因为像学术性的文章一般都是内部生产,内部消化的。我想那高昂的版面费以及硕士研究生投入在这些论文背后的时间与精力,是不能完全与这片粗糙的论文的价值相等同的。

清华大学发表论文奖励

清华大学设立的奖学金约100种,包括特等奖学金(院级奖学金为8000元,校级则为15000元)、综合奖学金、10余种单项奖学金。

目前,在校生中超过1/3的学生可以获奖。同时,对于因基础较差导致成绩相对较低但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申请学习进步奖。此外,部分院系还设立了院系一级的奖学金,用于奖励和资助本院系的优秀学生。2006年全校本科生获得的奖学金总额逾千万元。

扩展资料:

研究生奖励体系:

1、经济资助体系

学校统筹各类资源,为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提供经济资助,为研究生安心学习潜心研究提供保障。在资助方式上,强调“三助”在研究生培养和资助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研究生通过承担岗位工作提高综合能力、发展职业能力,使研究生资助与培养紧密结合。

以上各类奖助金适用对象:

基本奖助金(A1):

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校设助教助管津贴(A2)。

助教岗位:原则上仅限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助管岗位:原则上限于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院系/导师奖助金及岗位津贴(B)。

基本修业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2、前置奖学体系

未来学者奖学金

未来学者奖学金”专门用于吸引、选拔和资助学术志向坚定、学术潜质突出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未来学者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攻读全日制学术学位、非委托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未来学者奖学金”由院系研究生奖助工作领导小组在博士研究生招录时评定。

“清峰”前置式奖学金

“清峰”前置式奖学金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发挥个性化、项目式、提素质、促发展的作用,采取申请审核制,针对原创作品、社会调查类、创意创新类和交叉学科类的优秀项目提供前置式支持。

3、奖励荣誉体系

建立奖励荣誉体系是实现我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骨干人才的目标的重要手段。

奖励荣誉体系突出奖励优秀、树立榜样的作用,经个人申请、院系评定、学校认定等环节,主要表彰奖励在学术研究、社会工作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包括特等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及院(系)设奖学金等。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研究生,我校开展“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评选工作,每年春季学期评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组织开展“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进行评选。

参考资料:清华大学官网

人民网日前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人民网奖学金”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设立“人民网奖学金”。“人民网奖学金”的设立旨在进一步加强人民网与学界的联系和合作,同时激励优秀高校在校学生对网络新闻研究和网络传播问题研究的兴趣,鼓励成绩优秀的年轻学生进行思考和写作。“人民网奖学金”的评选方式采用奖学金发放和论文评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为:1、设立“人民网奖学金”“人民网奖学金”将奖励各合作学院在网络新闻及网络传播研究方面成绩优秀、同时符合学校奖学金发放其他标准的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每校奖学金金额各12,000元。2、“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评选申请者以提交论文、文章形式参加评选,“人民网优秀论文奖”授奖面是合作高校全体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的主题规定为两方面内容:A、关于人民网的应用研究(如针对人民网某一方面的比较研究或个案研究等等);B、互联网研究(纯理论研究除外),包括互联网应用性研究、互联网对策性研究、互联网前瞻性研究等等。参评文章应为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创作品,可以是几个学生合作作品,但不接受师生合作作品;同时,书籍著作、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也不在评选范围之内。参评学生不限专业,可以是与网络新闻或新闻传播学相关的专业,同时鼓励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评选在每校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共三个等级,对获奖论文给予奖金奖励,奖金数额共18,000元,人民网将把获奖的优秀论文作品发表在人民网传媒频道。“人民网奖学金”项目于3月学期初始开始受理“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论文申请,5月底截稿,6月将由权威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每年9月至12月进行“人民网奖学金”的评审。具体的参选要求和评审细则详见各合作学院网站。

清华大学论文发表奖励

人民网日前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人民网奖学金”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设立“人民网奖学金”。“人民网奖学金”的设立旨在进一步加强人民网与学界的联系和合作,同时激励优秀高校在校学生对网络新闻研究和网络传播问题研究的兴趣,鼓励成绩优秀的年轻学生进行思考和写作。“人民网奖学金”的评选方式采用奖学金发放和论文评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为:1、设立“人民网奖学金”“人民网奖学金”将奖励各合作学院在网络新闻及网络传播研究方面成绩优秀、同时符合学校奖学金发放其他标准的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每校奖学金金额各12,000元。2、“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评选申请者以提交论文、文章形式参加评选,“人民网优秀论文奖”授奖面是合作高校全体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的主题规定为两方面内容:A、关于人民网的应用研究(如针对人民网某一方面的比较研究或个案研究等等);B、互联网研究(纯理论研究除外),包括互联网应用性研究、互联网对策性研究、互联网前瞻性研究等等。参评文章应为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创作品,可以是几个学生合作作品,但不接受师生合作作品;同时,书籍著作、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也不在评选范围之内。参评学生不限专业,可以是与网络新闻或新闻传播学相关的专业,同时鼓励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评选在每校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共三个等级,对获奖论文给予奖金奖励,奖金数额共18,000元,人民网将把获奖的优秀论文作品发表在人民网传媒频道。“人民网奖学金”项目于3月学期初始开始受理“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论文申请,5月底截稿,6月将由权威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每年9月至12月进行“人民网奖学金”的评审。具体的参选要求和评审细则详见各合作学院网站。

。。。。。。。。。。。。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座落在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它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1928年改建为国立清华大学,今天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理、工、医、经济、管理、人文、法律、艺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工科的严谨执着、理科的求证探索、文科的醇厚积淀、艺术的色彩浪漫,交融渗透、综合创新,形成了清华大学学科发展的深厚底蕴和独有特色。清华大学是中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现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医学院等13个学院54个系;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校共有本科专业58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123个。 清华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也是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校内设有47个研究院(所)、29个研究中心(其中5个为国家级研究中心)、13个国家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以及27个博士后科研站。目前清华大学校园网连网计算机30000多台。图书馆馆舍3.9万平方米,藏书401万册,通过因特网为读者提供国际、国内联机检索服务。清华大学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发表的研究论文及获得奖励的科研成果均居全国高校首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赢得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清华大学一直以人才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质量优异著称,学校现有教师3000多人,其中教授1100多人,副教授12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0人,为全国高校之首。目前在校学生26800多名,其中本科生13300名,硕士研究生850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5000名。 清华大学一贯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各类优秀人才的成长。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工程技术专家、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他们在科技、教育、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清华大学重视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跨国公司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包括互派专家讲学,进行合作研究,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促进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来自世界上75个国家,他们在我校的理工、人文、经济、管理、法律、艺术等各个学科学习。 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爱国民主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1952年国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清华有着在首届全国研究生院评估中名列榜首的研究生院,有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清华教育资源的继续教育学院。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1个学院共44个系,并正在筹建医学院,逐步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设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水清木华90载,清华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这里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有着良好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约71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级职务900余人,副高级职务1200余人。他们正在以自身的学科优势同世界学术界对话,担当着"科教兴国"的重任。 清华大学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她共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才和治国之才。清华大学一直是全国最优秀考生心向往之的所在,目前,清华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2000多名,硕士生6200多名,博士生2800多名。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以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姿态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今天全体清华人的努力方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必将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为我们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奋斗不止。 回答者: 仿若つ归来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7-19 21:56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华大学校园占地356公顷,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正式并入 2004年4月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参考资料:清华大学网站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