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发表伦理经济学论文的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3 04:49:14

发表伦理经济学论文的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经济学动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财贸经济》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经济管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金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8号华融大厦 100037《财政研究》国家财政部、中国财政学会 北京市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内 100820《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1号 100080《经济科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市中关村北京大学法学楼四层 100871《财经研究》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200434,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光华村 610074《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 116025《管理评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学院 北京市玉泉路19号甲 100039《南开管理评论》南开大学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经济学院大楼1011室 300071《中国经济问题》厦门大学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 361000《经济评论》武汉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 武汉大学 430072《科学管理研究》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汇通饭店3楼316室,010010《科技管理研究》广东省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510033《科研管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北京8712信箱),100080《世界经济研究》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上海社科院《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610074《统计与决策》《投资研究》中国投资学会 北京市金融大街25号 1000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南路1号 邮编: 430073《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 长沙市岳麓区石佳冲 410079《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门外红庙 10002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北京市海淀阜成路33号 邮政编码:100037《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5号北京大学100871《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政编码:2004333《当代财经》南昌市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当代经济科学》西安市雁塔西路74号西安交通大学财经校区0068信箱710061《会计研究》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3层 100045《财务与会计》中国财政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100036《财会通讯》财会通讯杂志社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21号 430070《中国财务学评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四川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610074《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朝内大街137号.100010《中国会计评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大出版社206室

南方日报。同事给我推荐的,建议看看 郎咸平 的演讲,很棒

经济与管理学专辑类的核心期刊、CSSICI级别期刊列举如下:

经济与管理综合:《当代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家》。

企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管理评论》。

管理学:《管理世界》。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宏观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期刊:《经济问题探索》、《管理学报》、《公共管理学报》。

经济学南大核心期刊投稿有哪些推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评论》是山东财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管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传承创新学术、培养学术队伍、展示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

主要刊发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与政策研究成果,探讨新时代经济领域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主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学术期刊。跟踪并探索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结合。

设“财政与税收”、“会计与审计”、“西部经济”、“丝绸之路研究”、“金融研究”、“宏观经济”、“秦文化与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三农问题”、“社会保障”、“贸易经济”、“旅游经济”、“法学论坛”等栏目。

《产经评论》是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大型产业经济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从产业经济发展实践出发,追踪理论前沿,传播产业经济学科的创新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经济问题》创刊于1979年,月刊,是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学术期刊。主要设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栏目。

《会计研究》杂志创刊于1980年3月,是财政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惟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期刊。

内容涵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公司治理、审计等多个领域,读者群体主要是国内外具有较好理论基础的会计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

发表伦理经济学论文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纲要》的重要性、先进性、及时性已达成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纲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应是道德教育问题,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中小学教师自身道德水平的问题,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我们必须把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中谈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人格的品质特征。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格问题,都很难区分开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这与过去的教学理论研究只重视物质世界问题的研究,不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大多偏重对学生问题的探究,却常常忽视对教师本身的研究。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对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核心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呢?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 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 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赖以指导教师人生目标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对待那些能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常常能保持超然、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他们很容易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以及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因而教师能做到在处理个人名利、灾祸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能做到在有失尊严的情境中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自我克制是根本不同于严厉和冷漠的。由于教师的独立自主,因此总能不受环境的约束,比依赖外部世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以敬畏的、惊奇的和愉快的心情体验其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于内心世界的纯洁,使他们对每个学生或每次日出都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感到美丽和令人激动。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自然、朴实、纯真、向上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这些美德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在学生们面前,教师的人格就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与其自身的事业和生命相伴而行。在学生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沿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天赋,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义务,懂得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异,懂得自我评价与别人对自己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修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因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是他们的终身选择。 教师们,在我们为了职称不得不忙于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的时候,为了升学率而不得不一头钻进无边无际的题海中苦思瞑想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道德人格乃是支撑我们之所以为人师的真正灵魂。

你要道德方面的论文干吗?下载后自己在家中面对着忏悔吗?

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管窥

论文关键词:《1844年学手稿》经济现代启示

论文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了“国民经济学”中劳动者非人化的观点,揭寡了“国民经济学”与时立的假象,强调了劳动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合理性,进而肯定了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促进作用。该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克服当下的拜金主义与物欲膨胀的道德困境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经济伦理—以特殊的视角解读《手稿》

经济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双重含义,既有经济学视野中的伦理研究,也包括伦理学角度下的经济研究。在这里,经济伦理主要指调节经济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以及对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经济范畴、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正当性进行评价的道德价值观。马克思的是对斯密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超越,在他分析研究经济的一系列著述中蕴藏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本文试图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经济伦理思想谈谈一孔之见。

《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在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以往对《手稿》的研究大多注重于其的研究,而对其中经济伦理思想解构不多。马克思在《手稿》中,主要从异化概念入手,系统考察与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阐述其经济观,从而反映了其对经济研究取得的成果。《手稿》虽不是一部专门的伦理学著作,但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在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流露出来,并表明了马克思最基本的伦理诉求。经济伦理视角的圈定,会有助于对其研究的深化,并彰显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体现

《手稿》是哲学手稿,又是经济学手稿,是对“国民经济学”的专门批判,在此过程中就自然涉及了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因此,其经济伦理思想便集中表现在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资产阶级实质和伪善面目的揭露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与道德的矛盾对立的批判。

(一)对国民经济学的道德批判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是和对国民经济学的道德批判交织在一起的。所谓国民经济学,马克思指的是站在资本家立场上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生活的经济理论,同时包括从道德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学把劳动看作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并把这本质归之于人本身是对的。但在“国民经济学”看来,劳动者的非人化状况理应如此,因为人只是消费和生产的机器,资本就是人的生命,而资本的本质在于追求利润。国民经济学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科学,它在发展过程中必定抛弃“承认人、人的独立性、自我活动等等”的伪善性,而把工人变成没有感觉和没有需要的存在物。“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产品则是一切”。“国民经济学”是敌视人的,是以符合私有财产及其增殖为标准的。

“不言而喻,国民经济学把无产者即既无资本又无地租,全靠劳动而且是靠片面的、抽象的劳动为生的人,仅仅当作工人来考察。这表明,在国民经济学的视野里,人不是有着肉体和精神双重需求的自然人,而只是能够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工人”,除了有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为限度的物质需求外,别无所求。“国民经济学不知道有失业的工人,即处于这种劳动关系之外的劳动人。小偷、子、乞丐,失业的、快饿死的、贫穷的和犯罪的劳动人,都是些在国民经济学看来并不存在,而只在其他人眼中,在医生、法官、掘墓者、乞丐人等等的眼中才存在的人物;他们是一些在国民经济学领域之外的幽灵。所以,“对人的漠不关心”是国民经济学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在此从“国民经济学”对人的态度揭示出它是违背人性的、不道德的。

马克思还尖锐地揭露了“国民经济学”与道德对立的假象:“国民经济学和道德之间的对立本身不过是一种假象,国民经济学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表现着道德规律。实际上,马克思在这里表述了“国民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国民学”即资产阶级经济观在财富增长与消费的奢侈和节约问题上的禁欲主义以及服从于资本增值的实质。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财富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关于克制、穷困和节约的禁欲主义的科学,它告诫资本家如何增殖财富,但对只是机器的工人来说则是如何节约资本的问题了。“国民经济学”对工人进行说教,在它看来,工人是没有感觉、没有需要、也不需任何享受的存在物。“工人完全像每一匹马一样,只应得到维持劳动所必需的东西”工人的任何享受要求,任何奢侈都是不可饶恕的。马克思嘲讽这种所谓的道德的科学:“国民经济学,尽管具有世俗的和纵欲的外表,却是真正道德的科学,最最道德的科学。它的基本教条是自我克制,克制生活和克制人的一切需要。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的这种关于禁欲主义的道德说教不但是对工人的非人化状况的肯定和确认,同时也是对资本家非人化的肯定和确认,资本家的生活活动和人性被资本剥夺。它要求资本家要尽量少花钱只是为了更好地发财,更多地占有。因此,在异化劳动下,“挥霍和节约,奢侈和困苦,富有和贫穷是划等号的。“国民经济学”关于奢侈和节约的争论实质上都是在道德上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作辩护,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节约和挥霍都是受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制约的。

(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矛盾对立

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促进作用。在《手稿》中,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的力量:“只有通过发达的工业,也就是以私有财产为中介,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才能在总体上、在其人性中存在;因此,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自己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这就是说,经济本身的发展并不会阻碍道德进步,并且,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道德进步才能获得相应的物质基础。但是,马克思转而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悖论。“这种经济制度注定人们从事如此低贱的工作,处于如此悲惨和痛苦的境地,相比之下,野蛮状态也犹如王公的生活了”。

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其异化劳动理论从宏观上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全部经济生活的非人化和反人道性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他认为,劳动异化不仅使工人非人化和不道德,也使资本家不道德和非人化。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原则除了个人主义之外就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它使资本家的人性也异化了,因为他们的生命和人性被发财欲全部夺去,使人成为物的奴隶。一切行为、需要的满足与享受都要服从于资本和利润,因此必然带来禁欲主义的道德说教。这不仅不能使人生获得幸福,更是不人道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人的需要异化为对货币的需要,使人的道德水平滑落到了谷底。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是追逐最大的利润,搜取最大数量的货币。因而,人的丰富多样的需要被简化为货币的需要,“对货币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学所产生的真正需要,并且是它所产生的唯一需要。有了货币就有了一切,所以,人的一切道德都荡然无存。“货币的特性就是我—货币持有者的特性和本质力量。因此,我是什么和我能够做什么决不是由我的个性来决定的……我是一个邪恶的、不诚实的、没有良心的、没有头脑的人,可是货币是受尊敬的,所以,其持有者也受尊敬。货币是最高的善,所以,其持有者也是善的。此外,货币还使我不必为成为不诚实的人伤脑筋,我事先就被认定是诚实的.。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货币这种颠倒黑白的力量的描写,尤其生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和腐朽性。总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悖论。

三、(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马克思的学说之所以经久不衰,既取决于其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又取决于它回答的问题的普适性。勿庸讳言,当代经济发展现实中,物的异化以及人的伦理因素未被充分尊重甚至缺失的现象仍未根本消除,科学的人“物”观仍未得以完全树立。在我国初级阶段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在利益驱动、金钱诱惑下人的行为被其支配而作出诸多违反人性之举,实质也即是物对人支配的表现,而我们必须警觉这种无形的支配,否则,货币一旦成为最高的善,成为一切人与生活、社会、自然界的一切纽带的纽带,成为社会普遍的化合力,整个自然与社会也就必然地被货币加以普遍的混淆与颠倒。另外,全球的经济发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伦理道德困境。比如,人的欲望在随着物质的丰富而无止境的急剧膨胀,在物的诱惑下,人某些应有的道德属性逐渐沦落散失。那么,究竟如何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营造理想的经济伦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手稿》仍有借鉴之处,如马克思提到的类本质思想就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面对经济发展的伦理负效应,人类必须意识到要有全人类的意识并以此来约束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成为一种伦理性经济或道德性经济,让人类的经济进步不至于以牺牲人的道德发展为代价,而是追求在经济与伦理领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人类进步。

当今经济伦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的挑战还远不止如此,因而,我们更应该深人研究《手稿》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搞清思想内涵,借鉴与汲取其思想精髓,努力把握与领悟其厚重而深 邃 的精神实质,以求科学的当代及未来的经济伦理建设的实践,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发表伦理经济学论文的目的

伦理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协调人伦关系的学问,因为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利益,其核心问题就是正确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共同体)利益的关系,这种调节不是简单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而是以利益正当性为标准,实施双向调节,这是伦理学的主要任务;利益关系的调节常有经济的、法律的、政治的、伦理的等方式,这些方式相比较而言,经济的方式注重利益的最大化、政治的方式注重利益之上的权力干预、法律的方式注重合法权利的维护,伦理的方式注重社会利益的大体均衡;均衡是一种伦理的境界,更是一种调节方式,其调节的特殊性在于,由“有利方”或“多利方”向“不利方”或“少利方”平衡,从而避免“穷者更穷”、“弱者更弱”;利益均衡的伦理目标是和谐,和谐是伦理学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天然具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但决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基于实践理性可行动的战略,有自身的“所指”与“能指”,这就是全面的和谐、相对的和谐、手段的和谐、过程的和谐,这本身构成和谐的伦理秩序,就是伦理学的宗旨与境界。

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经济伦理学是在工商管理领域内发展起来、在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开设的一门管理课程。

发表伦理经济学论文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指标和其他社会指标连年超额完成任务,但是,环境指标却年年欠账。“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成为年度环境报告的惯用语。发展是必然的,然而大自然也是无情的,根源于工业文明价值观的生态危机令人触目惊心。人们急切呼唤一种新的文明,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改天换地”式的价值观革命。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写入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本文分析了国际、国内两种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界定了生态文明概念的基本涵义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容,重点剖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现实矛盾,并试图从伦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指出全球视野下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文明的提出,不单是出于人们生态保护的愿望,它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矛盾的认识、基于对现代人道德生活的反省、基于摆脱当代生态困境的探索而提出来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关系到国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国的国际交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能否成功。 本文还将生态文明同以往的文明相比较,在对生态文明涵义的几种解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范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人类的永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融。论文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容概括为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其次,论文在生态文明面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上进一步溯根求源,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解决四大矛盾问题。论文深入分析了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社会不公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及生态道德教育缺乏之间的矛盾。 最后,针对以上矛盾,文章探讨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应伦理对策。具体包括:加强生态伦理学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资源及理论基础;加强经济伦理学研究,注重落实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公正原则;抵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建立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模式;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伦理意识

汉语言文学学习经济伦理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引导我们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经济利益。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文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承方式,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应对经济伦理问题。2.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汉语言文学作品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传递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我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决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经济人。3. 增强人文素养。学习汉语言文学和经济伦理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我们的审美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类的发展与福祉,注重维护社会的公正和道德。4.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伦理学指导我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守道德规范,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经济伦理挑战。因此,汉语言文学与经济伦理学的结合,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伦理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一门“高层次的经济学”。虽已有不少学者在研究这门学科,但到目前为止,这门学科还只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公认的学科体系。当前,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们正加快对此学科的研究,希望能尽快建立一个完整、全面且系统的伦理经济学学科体系。伦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以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来评判、制约并指导他们的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学科。也可以说伦理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科学。它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伦理道德观念直接来源于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经济行为。第二,人们对指导经济行为的道德观念的认识和评价。第三,人们运用伦理经济观来指导经济行为。早在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中就有了某些伦理经济思想的色彩。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伦理的认识。而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形成后的古典经济学时期,伦理经济思想才得到了深化,使伦理学与经济学有了一定程度的结合。社会主义伦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相互关系。它具体包括了:第一,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人们之间水平的、垂直的社会流动。第二,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社会流动的主观因素之产间的关系。第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阻碍或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第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伦理经济学这门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2.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及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相互关系。4.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形态。由于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伦理经济学必须研究社会经济形态和人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在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中逐渐表现出来的特征。5.人的全面发展同商品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同商品生产发展同步进行,二者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即商品生产发展程度作用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会推动商品生产的发展。6人的全面发展与价格体系的关系。合理的价格体系是人们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7.对人的全面发展与所有制形式的研究。8.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研究。9.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活质量。好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为基本条件的,伦理经济学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11.人的全面发展与消费的关系。12.对伦理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阐述从古希腊直至当代伦理经济思想是怎样由萌芽状态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总之,伦理经济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线索的,这门学科的创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推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汉语言文学和经济伦理学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实际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是人类语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而经济伦理学是关注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等问题。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聚焦于人本身的学科。汉语言文学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涉及到人类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影响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例如,一个注重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纽带的人,在商业活动中也更有可能与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同样地,经济伦理学所强调的正当性、公正性、诚信等标准,也能指导人们在汉语言文学所呈现的情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中更好地展现出来,从而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更明智、更合理的选择。因此,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实践经济伦理学的标准。同时,经济伦理学也可以为汉语言文学研究中提供更为深入的思考视角。因此,两者相互交融,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和经济活动带来帮助。

已经发表的护理伦理学论文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多见的内分泌性疾病,本人对社区98例糖尿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全方位的护理,使病人血糖控制良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增强了生活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担高,而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常常引发各类严重的并发症,造成病人严重的心里障碍。因此对这类病人进行早期正确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意义十分重大,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不贴了。你可以自己去找一找。地址: 只要耐心,网上都可以找得到的。

护士 毕业 后规范化培训是为完善毕业后对护士的护理学 教育 ,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 是使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能力转变的重要 措施 ,对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专护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范文 一: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从某所大型综合性医院8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2岁,平均(30.0±7.1)岁。学历:中专84名(28.0%),大专166名(55.3%),本科及以上50名(16.7%)。职称:护士94名(31.3%),护师130名(43.3%),主管护师76名(25.3%)。工作年限:1~6年94名(31.3%),~12年94名(31.3%),~18年65名(21.7%),18年以上47名(15.7%)。

1.2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3]。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状况,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制定护理计划时参考的依据,临床护理科研及护理实践的方法等26个有关问题。将问卷发放给2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请专家评审,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内容效度为0.92。然后由笔者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向其讲解填写要求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情况

63.4%的临床护理人员知道循证护理,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者仅占15.7%(47/300。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业教材,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同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家意见及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4]的应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其它 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依选用临床参考依据构成比的多少排序依次为护理常规(50.6%,152/300)、专业教材(34.7%,104/300)、科学证据[4](7.7%,23/300)、医学杂志(5.0%,15/300)及专家意见(2.0%,6/300)。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常规百分构成比最高,专业教材次之,而采用科学证据[4]、医学杂志及专家意见较前2项差距较大。

2.2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现状

统计显示,只有7.7%(23/300)的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最可靠、科学的证据,结合个人临床 经验 和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护理方案。进一步查询原因:工作繁忙占54.1%(150/277),新资料缺乏占20.6%(57/277),没有条件上网占6.8%(19/277),缺乏上网技巧占4.0%(11/277),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占10.5%(29/277),其它原因占4.0%(11/277)。

3讨论

3.1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将循证护理教育深入到临床和继续护理教育中

本次调查显示,15.7%的临床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84.3%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遵循证据的科学观念尚未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在各级护理院校中增设循证护理课程。临床护理人员也必须接受循证护理的继续教育,如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培训等。使临床护理人员熟悉更多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的实践方法,同时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5],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应用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使循证护理在日常护理实践如查房、会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中得以应用。实施循证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3.2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

评价证据的正确性、有用性和实用性时常根据证据的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 报告 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经验[4]。A级证据级别最高,依次递减,D级级别最低。

遵循科学的证据为病人服务,是循证护理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式护理的根本区别。本调查显示,50.7%(152/300)的临床护理人员习惯按护理常规办事,34.7%(104/300)按专业教材办事;提示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批判性思维。由于专业教材出版周期长,各地区各医院的护理常规的质量参差不齐,临床护理人员无法将护理服务建立在目前现有的科学证据基础上。致使许多护理手段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证据[6]。调查同时也显示了不同背景的护理人员对某些临床参考依据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异。工作年限长、学历高及职称高的护理人员更习惯按专业教材、护理常规办事;只有7.7%的护理人员应用了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应用不足,可能与其知识老化、凭经验和直觉护理病人、不知如何获取证据及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关;中专护士对科学证据的应用较好,可能与其工作年限较短、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护理病人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频率较高,促使她们多 渠道 获取护理新知识等因素有关。目前有说服力的护理研究信息资源仍然有限,研究结果的传播与推广不够充分[7],导致科学证据的应用范围狭小。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期刊亦较少,仅为5.0%(15/300)。实质上期刊出版周期短,更新知识快,统计资料多,可从中查找到大量的最新的实用性科学证据。护理人员尚可通过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查询获取自己所需的证据,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广大护理人员也应根据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提供的结论选题,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为临床实践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循证护理得以开展的关键。

3.3成立循证支持小组,提高护理人员循证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4.1%的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10.5%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4.0%缺乏上网技巧,6.8%没有条件上网。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循证护理实践开展不够。因此,挑选一批具有循证能力的临床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支持小组,参与或支持不同技能和背景的临床护理人员从事循证护理实践,也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办法之一。循证支持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期刊及书籍帮助繁忙的临床护理人员从浩瀚的医学信息海洋中获得科学的证据,再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需求和护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分析证据的可应用性,制定出高质量的护理方案和护理决策,供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以普遍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能力,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事更多的循证护理实践,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护理学的人文底蕴

1护理学的人文视野审读

1.1护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耦合依据1980年美国护士会对护理的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的反应。又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全安适状态(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infirmi-ty)。综上所述,界定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应用科学。

1.2护理学的人文底蕴不足纵观护理学的形成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护理学是精于自然科学,荒于人文科学———只充分看到护理科技的作用,而没有充分看到掌握与使用护理科技的人的作用———热衷于护理技术操作,以疾病为中心,见病不见人;只重视护理研究技术及如何使之发挥作用,而不重视研究使用护理科技的人如何能正确、有效地掌握科技与发挥科技的作用———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如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锦州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席焕久指出的,研究人体结构,只进行纯生理性的剖析,什么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研究人的病因,什么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或病毒病菌感染,等等。所有分析均以对小白鼠、小白兔的解剖分析为依据,所有结论均与对白鼠、白兔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由此,人的社会属性不见了。如此这般,怎么能谈得上让我们的医生能很好地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呢?怎能很好地为人民治疗,为人服务呢?荒于人文科学,就可能导致科技使用不当,乃至形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灾难,例如采用B超鉴别胎儿性别、滥用辅助检查等。

那么,人文素质的底蕴不足,到底会对国家产生哪些影响呢?美国人曾在1967年设立“零点项目”专门加以研究,起因是前苏联1957年11月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早于美国整整4a,其中的“零”表示对人文教育认识的空白。历经数十年相关的研究,美国联邦教育部得出结论:美国教育过分强调其经济目的和经济作用,导致学生只是为了今后的职业需要而上学,课程被过分专业化,特别是低估了人文教育对培养人的道德、创造力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头脑灵活、能不断适应社会迅速变化的人才。两国科技人员不同人文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1:14]。

护理学的学科构成、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必然将跨入新世纪的护理学首先接受人文的审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例如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是人类文明,还是人类灾难?!也就是说,科技只能解决是非而不能给人以“价值”判断。什么能让我们有“价值”判断的能力?爱因斯坦告诉我们,那是人文。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及护理学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受西方护理的影响。科学无国界,不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人文则具有民族性。护理的科技方面,表现中国特色很困难,要真正表现中国护理特色就是在护理中渗透中国 传统 文化 底蕴。林巧稚行医初期,曾有位外国大夫嘲笑她:“你以为拉拉病人的手,给病人擦擦汗就可以成为一个教授么?”林巧稚反问道:“医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没有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又怎能治好病呢?” 总结 过去,为什么在中国开展责任制护理近乎流产;联想现在,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那么艰难。这些都提醒人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护理科技方面学习欧美,但在人文方面一定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因为可以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技术,但是无法引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南丁格尔,中国需要自己的南丁格尔———林菊英、林巧稚们。

2构建护理学的人文工程

2.1全面营造人文精神氛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成果;人文精神则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主客观的合一,是内化到人 言行举止 的德性。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但是,在以技术为中心的泰勒制背景下,在职业教育眼中,受教育者作为“人”已不复存在,仅仅是可以被训练的参与生产的简单要素;把适应社会需求片面地理解为专业化,特别强调专业对口,培养出整齐划一的“标准件”,打造一颗颗拧在一个岗位而且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职业教育也就是“饭碗教育”。所有这些,受教育者都得付出如下代价:牺牲个体人格的完整性,扼杀创造性,削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剥夺选择生活和职业的权利。最终,远离人文精神。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鄙视“为谋生而学”的动机,他认为“这会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他强调:“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1:14]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必须深刻 反思 。美国学者劳厄认为: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仍然留在你心中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是些什么东西,那是贯穿在人们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趣味,被称之为人文精神。但是,20世纪是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现实主义主宰世界的时代,以技术为中心的尽可能分工的泰勒制成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把人看作是参与生产的简单要素,用单纯技术观点为受教育者提供职业技术技能训练,忽略其作为“人”的存在[2]。护理教育也难逃厄运:人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忽视思想、灵魂的塑造;教育过程停滞在认知层次上,忽视教育对象的感受、体验等非认知因素。“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各种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人文精神。即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具有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2.2体现人文教育的特色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有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存在,或者说有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内化”,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成为教育对象的人格、气质、修养。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2.3确立护理教育的人文理念理念(idea)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畴。该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为形象。西方哲学家曾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使用。1997年3月卫生部制定的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首次建立护理教育理念。护理理念,成为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南和依据,成为护教育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它包括护理教育的哲学依据、护理教育的内容、护理的服务对象、护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理教育的主要活动形态、与护理教育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

2.4培养目标中凸现人文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人为地割裂,其中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和公众片面地强调科学的技术应用,漠视科学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这种欠缺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导致“半人教育”,出品“单维人”。人文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促使个体人格的完善,道德精神的提升,它不只是简单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主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医学人才未来的服务对象是人,这就更需要具有很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了人文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并指导思想和行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护理专业,具有和蔼、端庄的仪态,严谨、勤快的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5教学计划中加强人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文学科课程门类单一,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为主,辅之以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时偏少,且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发达国家的人文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达到20%~25%。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主要特色是“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按整体护理需要优化课程结构,使传统的生物学医学基础课程在提高护理适用性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精简和压缩,使人文课程所占比重有较大提升,人文学科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在20%左右。

2.6筛选人文知识模块整体护理所必须的知识包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初级卫生保健知识、基本 医学知识 、必要的文化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整体护理所必需的知识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人的整体概念、初级卫生保健概念、健康与疾病之间动态连续概念、护理程序概念、人际协作与沟通概念、终身学习概念。构建护理学的人文工程,必须筛选与人文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文化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终身学习概念等等,以确立人文学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层次。

2.7重组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课程结构体系仍按普通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三段式和按学科课程组成,各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这种“三段式”的课程结构容易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弱化文化陶冶,导致受教育者人文底蕴不足。为突出人文学科,使人文学科成为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六大课程结构体系的构想,即自然科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临床医学课、新型护理技术与方法论课[3:54]。

2.8确立人文学科层次人文学科作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以文化知识课程为基础———语言、文学、写作、美术等;以人文与医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课程为重心———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美学、人际沟通、医护文献检索、医护法学等;以“两课”为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德育课(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3:54]。

2.9创新系统的人文教育方法许多人以为人文学科及其教育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人文知识,并让他们“记住”而已。人文教育方法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与之相对应的是课堂灌输、课后复习、考试检查。其实,成功的人文教育必须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因为人文教育不是用概念解释概念,惟一真正要做到的是给出意义在其中得以显现的场所,以使被教育者生成意境,进入思想的状态。因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智慧性的。人文教育的方法必须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与之相对应的是自学、课堂辅导、计算机分析与仿真/实验研究、论文/设计或实验、 社会实践 等方式。这样,学习过程就转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人文教育就是培养这种能力,而不只是告诉人文知识,更不在于背诵人文教条。在人文领域,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对人的影响大。

3护理学不再远离人文

目前,我国护理学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学举步维艰。人文精神危机的加剧,使护理学及护理教育的使命更加沉重。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构建护理教育过程中,已经突出考虑价值取向的人文因素,例如: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充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整体性,采取科学的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认识到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是有生理、心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整体,其健康与外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体内环境密切相关;采取的护理手段是应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依据人的基本需要与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身心整体护理,等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应用于临床,护理哲理已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所有这一切表明,护理学及护理教育的人文工程已经启动。

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9、论文摘要之撰写通常在整篇论文将近完稿期间开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内容。但亦可提早写作,然后视研究之进度作适当修改。有关论文摘要写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0、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11、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12、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13、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之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之冠词如a''an''the等。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