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黄河水利委员会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4-07-07 06:27:59

黄河水利委员会期刊投稿

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中文名称】 人民黄河【出版周期】 月刊

中国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土保持综合性科技期刊。 本刊1980年8月创刊,初名《水土保持》,为双月刊,内部发行。1982年改为现名,国内发行。从1984年第1期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发行,国外代号:M748。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941,国内刊号:CN41-1144/TV。本刊为大16开,每期64页,容量14万字办刊宗旨 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宣传水土保持成就;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交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传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典型。特点与特色 20多年的办刊实践,逐步形成了融政策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新闻性为一体的风格,成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水土保持科技期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杂志的风格集中体现了杂志所坚持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符合杂志的定位,符合水土保持工作对杂志的需求。 多年来,紧扣办刊宗旨,围绕办刊方针,根据水利部对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有计划、有目的的约请和组织有关文章、讲话在杂志上刊登,宣传水土保持政策和成就,传递水土保持信息,及时指导和服务于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建设、前期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投稿邮箱: (来稿请注明投“中国水土保持”) 注:投稿须明确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E-mail,以便及时投寄录用通知。

黄河水利核心期刊投稿

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坚持宣传治黄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为科学治黄服务的办刊宗旨和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报道治黄工程的科技成果、学术争论及动态,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内容涉及防洪、治河、水文、泥沙、水资源、水土保持、灌溉、供水、水利水电工程等。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相关院校师生,特别是治黄及关心治黄的人士。【中文名称】 人民黄河【出版周期】 月刊

刊期: 月刊ISSN: 1000-1379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英文期刊名: Yellow River | Yellow River简介: 《人民黄河》杂志社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水利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是黄河治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刊物,

455。根据查询人民黄河的官网显示:人民黄河一年发稿量是455,《人民黄河》创刊于1949年,是由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水利科技专业学术刊物,自1992年起连续6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诸如水文,人民长江都是。

黄河水利发表论文

浅议黄河洪水资源化及其保障措施论文

摘要:

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但其本身并不单具有灾害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资源属性,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黄河水资源紧迫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多视角、全方位寻求开源、节流措施,洪水资源化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开源效果。本文根据对洪水资源化的理解,探讨了黄河洪水资源化的几种可能途径,并对洪水资源化的保障措施也略加讨论。

关键词: 洪水资源化防洪调度黄河

1、引言。

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但其本身并不单具有灾害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资源属性,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愈来愈多的水利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洪水资源化问题,并取得一些初步研究成果[1]。

黄河为中国的第二大河,但河川径流量仅为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流域内耕地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和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数的16%和25%。如果扣除调往外流域的100多亿m3水量,流域内人均和耕地亩均水量则更少,黄河水资源则更加短缺[2]。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供水范围和持续增长的供水需求,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造成供需矛盾尖锐、河道断流频繁,严重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威胁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安全。黄河水资源紧迫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多视角、全方位寻求开源、节流措施。从洪水的水害和水利的双重属性来看,黄河洪水是可以资源化的,黄河流域历史上就有引洪淤灌的洪水资源化例证。面对科技发达但水资源短缺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研究黄河洪水资源化,或许会起到预想不到的开源效果。

黄河流域洪水集中在汛期,中下游洪水尤其集中发生在7、8月份,洪水量级大,三门峡(陕县)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2000m3/s(1933年),花园口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300m3/s(1958年),1982年8月,花园口发生15300m3/s的大洪水,东平湖分滞洪区分洪运用[3]。为了防御大洪水,目前黄河已初步建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并有与之相应的防洪调度原则:充分使用水库拦蓄洪水;在确保大堤安全条件下,尽量利用河道排泄洪水;相机运用分滞洪区分滞洪水[4]。这种防洪调度原则是把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来对待,是以把洪水灾害减至最小为目标而制定的,没有考虑到洪水的资源特性。黄河的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干流及主要支流7月至10月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这为洪水资源化客观上提供了很好物质基础。目前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将为洪水资源化提供必要的调控手段。

本文根据对洪水资源化的理解,探讨了黄河洪水资源化的几种可能途径,并对洪水资源化的保障措施也略加讨论。

2、黄河洪水资源化几种可能途径。

黄河流域洪水集中在汛期发生,各地区的较大洪水多发生在7至9月份,上游地区以7月和9月居多,中游地区则主要集中于7、8两月。花园口以上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主要来自黄河中游,上游兰州以上洪水仅组成花园口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基流。黄河中游洪水根据不同的来源区分为“上大洪水”和“下大洪水”,“上大洪水”来源于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洪水具有洪峰高、洪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下大洪水”来源于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涨势猛、洪峰高、洪量集中、含沙量小。[3]

根据黄河洪水特性,洪水的资源化有以下几个途径:

(1)通过水库蓄水,将汛期洪水转化为非汛期供水。

水库是调节水资源分配的重要工程措施,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多蓄汛期洪水,是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流的一个有力途径。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包括两种方法:

一是根据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偏小的趋势,适当抬高水库汛期的防洪限制水位。

二是由于黄河中下游洪水主要集中于7、8月,9、10月份洪水明显小于7、8月份,根据洪水分期的特点,可以抬高9、10月份(后期)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使水库多拦蓄汛期的洪水,提高水库非汛期蓄水的保证率,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2)利用洪水输送水库和河道泥沙,将洪水作为输沙用水。

黄河的关键问题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造成下游河道的淤积,河床不断淤高[5],利用洪水将水库和河道的泥沙多输送入海、输送入田,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是确保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有效措施。

目前,三门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拦蓄非汛期的来水、来沙,汛期水库敞泄运用,将非汛期的泥沙集中在汛期排泄[5],这实际上就是把洪水作为输沙用水,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时经常出现小水排大沙的情况,致使下游河道淤积严重。“96·8”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为7860m3/s,洪水位却高达94。73m,创历史最高,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造成“96·8”洪水前期河床集中淤积[6]。

将洪水用于输沙,可以考虑几种方式,一种是蓄小水,放大水。对于1500m3/s—3500m3/s之间的“上大洪水”由于其含沙量大,可将其拦蓄于水库,待蓄水量达到一定数值或发生更大洪水时以5000m3/s——6000m3/s左右的流量排向下游,同时保证流量持续的时间并控制下游的引水量。另一种是发生“下大洪水”时,排泄水库泥沙。用含沙量小的下大洪水稀释水库的高含沙洪水,既排出了水库的泥沙,又减小了下游河道的淤积。还有一种是对泥沙进行多年调节,在平水、枯水年蓄水拦沙,在丰水年进行集中泄空冲刷,形成大流量高含沙洪水输沙[7]。

(3)将汛期洪水用于补源和灌溉用水。

黄河防洪工程和引黄灌溉工程的存在,为洪水安全合理的运用提供了条件,发生一定量级的“下大洪水”或洪水含沙量较小时,利用防洪工程将洪水引于渠系河网,一方面洪水可以用于灌溉,另一方面上游水库控制运用,延长洪水的发生时间,采用深沟远引的方式,将洪水远距离输送到引黄补源灌区,补充当地地下水资源,或利用河口地区平原水库,对其补水。 3洪水资源化对防洪调度的要求

洪水资源化对防洪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洪水资源化的实现使得防洪调度将要承受更大的风险,洪水资源化和防洪调度恰如兴利与防洪一样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达到矛盾的统一,并把风险降到最小,是防洪调度要解决的新课题。

首先洪水资源化要求防洪调度应针对不同的来水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洪调度原则,不是像以往那样,单一的以防御大洪水为原则尽量把洪水排泄入海,而是要有放、有调、有蓄,作到汛期洪水的“综合利用”。

从来水的量级来说,可以把洪水分为大洪水、中等洪水和小洪水。对大洪水,防洪调度应侧重防洪安全,在可能的条件下与输沙用水和补源用水相结合;对中等洪水,防洪调度时应以用洪为重,主要考虑将洪水用于水库输沙和补源灌溉用水;对于小洪水,可将其拦蓄于水库,即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又提高水库的蓄水保障。

从不同的来源可以把洪水分为“上大洪水”和“下大洪水”,对“上大洪水”因其含沙量大,防洪调度时可主要考虑洪水与输沙用水相结合,而“下大洪水”因其含沙量小,防洪调度时还要适时考虑防洪与补源灌溉相结合。

其次,根据黄河洪水发生的时间特点,不同的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防洪调度原则。7、8月份尤其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几率最高,这一时期的防洪调度还应以防御大洪水为主。9、10月份,洪水相对较小,这时要以蓄洪为主防洪为辅,尽量为非汛期多蓄水,缓解下游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另外,洪水资源化要求在防洪调度中,不仅要考虑水量的调度,还要考虑沙量的调度,对不同的库区淤积、不同的下游河道情况、不同含沙量的洪水应有不同的调度方式。

4、洪水资源化的保障措施。

(1)实现洪水的资源化,要求防洪调度更细化、更灵活。

根据水沙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调度方式,同时,洪水的资源化对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洪水资源化的'风险降到最小,必需要有完善的预报系统与其相适应。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后,水库的防洪调度必然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准确及时的洪水预报可以降低水库的防洪调度风险。水库根据大洪水预报可预泄水库蓄水,降低水库蓄水位,腾出更多的库容防洪;若预报来水量级不大,水库可及时进行资源化调度。

为了使防洪调度做到洪水资源化,不仅要做来水预报,还要做来沙预报,实现水沙统一调度;不仅要做短期预报,还要做水沙量的中期、长期预报,使水量、沙量的多年调节成为可能。防洪调度与来水预报紧密结合,实现黄河防洪的预报调度。

(2)实现洪水的资源化,要求汛期不仅要做防洪调度,还要做水量调度,使洪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对用于下游补源和灌溉的洪水,防洪调度和水量调度要紧密联系、相互兼顾,水量调度视具体情况确定引黄补源、灌溉的地点和水量,防洪调度根据洪水情况和水量调度的要求,调控各水利防洪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尽量满足下游的水量调度,使黄河洪水安全、合理成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3)汛期洪水输沙与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相结合,突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与防洪调度运用分离的局面。

目前小浪底水库是以调控库容8亿m3(正常运用期的调控库容为10。5亿m3)、调控上限流量2600m3/s作为调水调沙运用的控制条件,汛期用于调水调沙的库容只有8亿m3,洪水大时就转入防洪运用[8],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输沙并不是最有利的。洪水用作输沙用水时,则可以综合考虑调水调沙与洪水输沙运用,把调水调沙库容和一定的防洪库容相结合,以最优的流量和方式输送黄河泥沙,提高输沙率、节约输沙用水。

5、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特性,洪水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黄河水资源匮乏的现实,要求我们转变对待洪水的态度,积极研究洪水资源化问题。洪水资源化的实现要求防洪调度突破对洪水以排为主的局面,做到有排、有调、有蓄,这样才能解决防洪调度与洪水资源化的矛盾。洪水的资源化要遵循普遍联系的原理,防洪调度要与水量调度、沙量调度相结合,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最终达到矛盾的统一,既保证黄河的防洪安全,又能充分利用洪水缓解黄河下游的水资源问题和泥沙淤积问题。

参考文献:

[1]向立云,姜付仁,洪水资源与洪水资源化刍议[J],中国水科院学报,2000(1)

[2]席家治,黄河水资源[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3]史辅成等,黄河流域暴雨与洪水[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4]2001年黄河下游洪水处理预案,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2001

[5]赵业安等,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6]黄河下游“96。8”洪水综合分析报告汇编,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1997

[7]齐璞等,黄河小水大灾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第二界多沙河川整治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8]小浪底水库初期以防洪减淤运用为中心的综合利用调度方式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11年12月27日,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得到水利部的认定和批复。实验室主要针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关键科学问题,以水土流失过程和控制机制为核心,系统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水土流失过程模拟与预测、水土流失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新技术新方法,以期取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领域相关基础原理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实验室依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水资源、泥沙、生态与环境、材料工程等重点学科和黄委天水、西峰、绥德等3个野外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2012年有固定人员39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7人,高级工程师10人;流动人员3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6人,高级工程师4人。专业涉及水土保持、水文、泥沙、自然地理、土壤侵蚀、水资源、水工建筑、气象、园艺等。实验室现有世界最大面积的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及自动化降雨系统,拥有能谱仪、质谱仪、三维激光扫描、大型绘图设备等近30台(套)先进设备,建有水土流失数学模型GIS工作站。近5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财政部专项项目、科技部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黄委重大治黄科技项目和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水土保持专题等20多项研究工作。同时,还承担并完成了40多项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任务。出版专著6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近30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黄委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0余项。2012年9月27日,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在郑州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研究部级支撑条件平台正式建立。 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是以黄河泥沙研究为中心,围绕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战略目标及重大需求,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创建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促进泥沙学科发展。实验室以紧密结合重大工程实际,解决生产问题,直接服务于治黄为目的,逐步建成开放式的黄河泥沙研究及培养、聚集优秀人才的基地。 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我国江河堤防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机理研究;堤防隐患探测(检测)、安全监测技术研究;防汛抢险应急技术及除险加固技术研究;堤防工程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研究;堤防工程与环境的关系及管理模式研究等。 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推广中心黄委会科技推广中心成立于2006年11月,经黄委会批准成立,机构性质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级别为正处级,挂靠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管理,业务上受黄委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指导。中心承办黄河流域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的管理工作,负责黄委科技推广有关政策、规划的编制工作,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组织申报“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水利部‘948’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组织开展水利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工作,承办水利知识产权、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管理工作。中心组织承揽各类水利科技市场项目,包括:河工模型试验、防洪影响评价、水文水资源论证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水保方案与监测编制、水保设施验收评估、桥涵道路工程技术咨询、岩土工程及地基加固、工程测量、工程检测监测、工程咨询监理、新型建筑材料及抗磨防腐材料等。

河北水利期刊投稿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w keyi

要投就投知名的,这样有影响力的。水利学报 水利水电技术 水力发电 人民黄河 人民长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河海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水文 武汉大学学报 . 工学版 泥沙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水力发电学报 长江科学院院报 水科学 进展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 辑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是全国水利杂志里面最烂的。收费是最高的。垃圾杂志。。建议躲远点。最主要是编辑很没素质。

自2011年5月1日起,向《水利水电技术》杂志投稿者请登陆的作者中心,注册投稿。

海河水利期刊投稿

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导语:作中征引过的文献须在文中注明出处,并列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是我带来的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顾晓鲁等.地基与基础(第二版)。1993.620~635

[2]MartinJunginger.AndreFaaij.WimCTurkenburg.吕斌.海上风电场降低成本前景分析[J].上海电力.2007.(4):429-437

[3]施晓春.徐日庆.俞建霖.筒型基础间接及试验研究.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12(10):39~40

[4]何炎平.谭家华.筒型基础的.发展历史和典型用途.中国海洋平台.2002.17(6):10~14

[5]袁晓铭.曹振中.孙锐等.汶川8.0级地震特征初步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6]王成华.孙冬梅.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中国港湾建设.Total135.No.2.2005

[7]林华国.贾兆宏.张立丽.砂土液化判刑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89~93

[8]李芳.作为海上风机基础的筒型基础土体液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

[9]林峰.黄润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的探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4).9~13

[10]沈玉光.海上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

[11]陈有顺.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砂土地基的液化.高原地震.2004.16(1).35~39

[12]任金刚.王玉芳.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研究方法概述.海河水利.2006(3):51~53

[13]李敬梅.地震作用下坝基土体液化的判别及有限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14]王大伟.赵艳.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探讨.水电站设计.2007.23(4).38~41

[1]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毛方儒,王磊.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2):1-6

[9]代世威.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0]刘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4,(1):40-43

[11]李刚.基于逆向工程的自由曲面重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黄河宁天下平是苇杭之写的。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就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一部艰辛的治黄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治国史。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手中,翻开了人民治黄的新篇章。

为了适应治黄工作全面发展的需要,1948年12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华北、中原、华东3大区治理机构负责人商讨筹建治理黄河统一机构的会议上,创办黄河刊物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同,并写入工作报告。不久,华北人民政府董必武主席复信黄委,同意报告中所提意见。

1949年黄委成立编辑室,并立即着手筹备创刊。根据“除害兴利、建设人民新黄河”的治河总方针,治黄刊物的刊名定为《新黄河》,并确定《新黄河》为流域性、综合性刊物。1949年11月1日,《新黄河》与读者见面,拉开了人民治黄办刊工作的序幕。

《新黄河》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批200种期刊之一,也是新中国最早出版的水利期刊(《治淮》1952年创刊、《人民长江》1955年创刊、《水利学报》1956年创刊、《泥沙研究》1956年创刊、《人民珠江》1980年创刊、《海河水利》1982年创刊)。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