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陕西省形势与政策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7:09:20

陕西省形势与政策论文发表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成功应对国际形势变化,首先要科学把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方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的 毕业 生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毕业生论文

《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探讨》

摘要: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我国周边安全 稳定 动荡

近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越海上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南海争端,以及中日领土之争等,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保证我国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越南的海上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近期,中越矛盾进一步加大,中越船只相撞,中越边境事端,目前我国已终止同越南的一切贸易,并对边境加强管理和保护。事实上,中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对此我国一直倡导综合治理,共同开发,合作共赢。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一些不正当言论,让中日关系又蒙上了阴影。事实上,中日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二、美国“重返”亚太 想继续“世界老大”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近期美国又在发表一些错误言论,致使中美关系僵化,其责任不在中方。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三、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 热点 ,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放眼未来,周边安全稳定是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经历的,也是一道必须迈过的一条路。我们深知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但面对挑战,我们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警惕、处处防范。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稳定的周边环境。

形势与政策论文发表网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之一,下面我跟大家分享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大学生有较高文化素质、较强领悟力,并且对创业有着很高的热情,同时创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也已形成,这些都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但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自身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关键字:

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0)11—179—02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与社会就业情况紧密相连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报告从战略性高度肯定并宣扬了创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确定了我国今后就业工作的方向。自此,创业观念在我国开始兴起,改变着人们过去的就业观念,使得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就业问题。这也是现代大学生们要面对的问题。作为年轻的一代,大学生们如何把握创业机遇,迎接挑战,清楚地分析自身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创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从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依赖性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从无到有无捷径可走,若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外部因素。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相似,没有优越的家庭资源可以利用和依靠。一般创业都是从无到有,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大量的智力、物力、财力、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无巧可取,无机可投。其次,期望值高成功率较低。大学生创业者勇敢的开拓精神,鼓舞他们描绘精彩的创业前景,对创业充满美好的期望,但是也要看清事实,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存在许多先天劣势,导致创业成功率与期望值不相符,需要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的结果。号称日本“企业之神”的坪内寿夫的一句名言是大学生正确看待创业的诠释:“只要肯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去做,就说做不到,首先要除去这种心理。一旦努力作为,七成以上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自身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大学生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最具潜力的群体。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成功的商人都是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崭露头角。虽然他们缺乏经验,但是他们更加具有开创精神,这是取得伟大成功的首要条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年龄和思维优势。年纪轻,精力旺盛,思维普遍活跃,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敢想敢干。

第二,家庭优势。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不会受到家庭事务羁绊,其创业易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第三,学习和文化优势。大学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有些东西一点即通。

第四,能力优势。接受新鲜事物快,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IT技术能力强,能够应用各种现代信息通道,为自身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不利因素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这些劣势是避免创业走向失败的首要条件。其劣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社会经验不足,盲目乐观。一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的重要;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是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最大障碍。

其次,急于求成,眼高手低。大学生初出校门,市场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不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再次,信用危机。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同时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最后,心理脆弱。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就放弃,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

三、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优势因素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鼓励、指导和促进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为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各个方面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发生转变,自主创业的环境条件已经形成。

1、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顺利开展,并设立相关机构予以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政策援助。尤其近几年,国家实施创新工程,把创业立为就业之本,把大学生创业立为国家就业战略工程。十七大期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了战略性的论述。200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后,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辽宁、吉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纷纷出台了类似的政策;后来又陆续出台了优惠贷款的政策,这些政策被概括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据介绍,对于申请创业的大学生,不但将免去其相关手续费用,而且相应的税款也将得到减免。个体工商户需缴纳所得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4项税费,在不同的省市,对于自主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些税费都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2、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又一种就业方式后,各大新闻媒体在国家指导下对其进行多年的持续报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与弊,并及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形势进行分析,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特别是近几年,各新闻媒体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大密度的正面报道,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顺利开展。

3、有利于创业的教育环境基本形成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积极推行以来,开展迅速,与其相关的体系也逐渐成形。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是大学生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教育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作用。1998年10月,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巴黎召开,会后发表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牢牢抓住国际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机遇期,推动我国大学生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型,中国教育部于1999年1月13日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教育开始正式走入大学生课堂。目前,多数院校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院校教师还接受了创业教育技能培训,提升了院校创业教育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不利因素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

大学生自主创业伊始就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虽然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但仍然属于市场的.一部分,能否成功终究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前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事实证明多数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缺少对市场的客观分析。虽怀有满腔的创业热情,但这种热情存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在创业初期,因缺乏客观的市场分析和不明确的市场定位,使得他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一蹶不振。同时已创业的团队间缺乏建立优势互补链接,忽视团队成员间的搭配、分工、知识技能互补,对团队的未来发展没有形成共识,这样团队就无法形成最大的合力,最终走向了失败。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来源

在创业初期,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如何在创业初期做好创业融资,得到创业的第一桶金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得融资尤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有50。12%因缺乏资金致使创业失败。据麦可思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是超过一半创业者的启动资金来源,政府的任何资助只有1%,微不足道,甚至民间的风险投资都是政府资助的3倍。高校毕业生的家庭承担了创业初期所需资金投入的大部分,这对于家庭困难但有创业热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术环境不够理想

大学生创业同许多其他创业者一样,在创业时遇到许多几乎无法独自解决的难题。如何获得技术支持,怎样依靠技术取得创业优势就是难题之一。大学生创业者从学生成长为创业者的过程,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尽管有许多优惠的创业政策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但技术环境仍然不够理想。大学生创业者中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的大学生只可能是少数。而对于多数学生,很难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技术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学生创业。通常,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国家、政府、院校机构获得免费创业技术;或是通过购买获得创业技术;或是通过技术投资获得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获得的免费创业技术竞争力较小,虽然易于初期创业,但受到的竞争力较大不易发展壮大;购买获得创业技术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原始创业资金有较高的要求,较其他创业因素而言,支付购买创业技术的资金将更多,增加了创业难度;吸引技术持有者参与创业,也是可行的途径,但由于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少、企业运营网单一、承担风险能力小,较难获得技术持有者的青睐。怎样改变这种劣势,为大学生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是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的又一关键环节。

四、结论

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创业是就业之本、发展之基,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已基本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要将影响自主创业的不利因素最小化,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合理的利用外部环境对自主创业的支持,形成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促进创业不断向前发展。

很简单,我刚开始大一的时候就是这个!

说到论文,那大概是令很多同学头疼欲裂的事吧?既然如此,那么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怎样写,形势与政策为题目的 范文 如何写?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形势政策论文800字,希望你们喜欢!

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并为沿线国家热烈欢迎与广泛接受。在本周的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进一步增进了对它的了解与感悟,在此浅谈自己的认识。

作为近几年刚刚提出的战略,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凭空出现的概念,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内涵的。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由此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就已成型。自那以后,来自东西方的商人络绎不绝往返于丝绸之路,将东方的丝绸等商品带往欧洲,随之带来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交流。丝绸之路成了当时整个世界的和谐之路、繁荣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发源于西汉,随着我国早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拓展,至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鼎盛,大大发展了东西方的贸易与 文化 交流。因此,今天旨在成为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纽带的一带一路,正是传承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而提出的。

作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有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良好愿景。对于我国来说,一带一路将推动我国继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之后,新一轮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成为未来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托;对世界各国来说,一带一路的实施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探索为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途径,也为各国提供了搭上中国发展快车,推动各自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一带一路的成功实现,一定会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从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战略就开始付诸实施,到目前已经已经有一系列成果从纸面变为现实。截至目前,我国已与七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五国开展海洋领域相关合作,有两国表示完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天然气管道为代表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成功落地;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有关金融机构正在或已经设立。一带一路可谓正当其时,成果丰硕。当然,作为如此重大的战略举措,其实施也会遇到众多问题,如来自美俄等世界大国的掣肘,沿线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力有所猜疑,受恐怖主义等威胁的沿途地区严峻的安全形势等等。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我国的不懈努力下,这些问题都正在或有望得到解决。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外交的国家战略,对于我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达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实现不仅需要沿线各个国家的密切协同配合,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了解与支持,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更应该认真学习一带一路相关理论,尽己所能,用己所学,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电脑的信息传递功能远比教师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进行交叉、重叠或反复使用不同的媒体。从而使学生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多媒体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

三、使重点,难点突破更优化。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用多媒体电脑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 教育 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 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 学 生 知 识 的 主 要 来 源。在 教 学 方 法 上,只 研 究 教 师 如“教”,不重 视 学生如 何“学”,考 试 主 要 靠 死 记 硬 背,不 利 于 调 动 学 生的 学 习 积 极 性。

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略学生的主动性,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 思维方式 ,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堂上老师组织大家看了“国魂”,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灵魂,人民不可能没有信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国魂和信仰。看《国魂》,找回信仰,找回价值观,找回生活的意义。《国魂》不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读本,不愧为人民群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指南。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17年,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形势政策课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历史选择也是历代伟人领袖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勇往直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人们从中国的巨变中深深地意识到,中国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的国际背景下,我们为何对中国道路如此自信,为何走中国道路如此坚定?除了因为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结晶,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

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许多有志之士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这样,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正因如此,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既然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必然的选择。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发展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摆脱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新的参照系。在借鉴其他国家发展 经验 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实现了历史发展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 方法 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为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 渠道 ,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学习这门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学习十二五规划,我有以下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十二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其次,我也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大思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全会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民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文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党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改革: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 财税 体制改革。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二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在本次形势与政策实践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小组整体的人员安排和任务分配,督促成员及时完成各自任务,整理政策文件并负责汇报、答辩活动。在实践活动立项阶段,我组织成员进行政策搜集与项目选择讨论,并在实践活动题目确定之后,安排各位同学分工合作,将组内成员分为多组,分别进行政策解读、公益组织生存现状调查、探求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的不足之处。在这一阶段,我负责政策解读,通过阅读现有学者对公益组织相关政策的评论、论文并阅读十八大以来有关公益组织的相关文件。本阶段结束前,我负责督促组内成员完成各自任务并收集、 总结 组内实践成果,准备并完成立项答辩。实践活动的中期阶段,我们接受指导老师意见,借助指导老师的协助进行了实践主题的调整。之后我们联系校内公益志愿组织,对几个担任公益组织负责人的同学进行了线上问询。同时,组内另一部分同学继续进行政策查询和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的资料搜集。在此阶段我继续负责组内成员的协调与工作安排、督促,并继续完善关于新生公益组织的政策文件解读。此后协同其他同学负责组内工作阶段性总结和中期答辩会的资料整理并参与答辩。之后的实践活动中,小组共同又进行了对“绿色倡议”等NGO的负责人,从公益组织的经济来源、活动范围、与政策的互动情况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我国新生公益组织的生存现状,了解其生存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通过对访谈稿的总结提炼进行公益组织生存现状与问题的概括。我在此阶段主要负责组织并督促成员的访谈活动。

我主要直接负责的工作是组内任务分配、政策资料解读、答辩文件准备等。组织与协调工作对小组实践活动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所用时间长、涉及内容广、参与成员多的活动之中,组织协调工作是实践活动及时、高效完成的保障。毋庸讳言的是,小组各成员在实践活动进行中的积极性和实际表现各有不同,对于所负责任务的完成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及时对各组员进行督促并整理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等工作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除了对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的了解得到了加深,我也加深了对活动组织工作的认识,意识到了组织内部建设对活动整体有序进行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在进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诸如选题的意义陈述、政策动向和最新社会现实的了解、实践活动的方向调整、具体访谈对象的联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离不开组内部分成员的协同努力,但指导老师的帮助和与同其他同学进行的探讨也功不可没。实践活动本来就是一个了解社会、了解现实的过程,不只是活动的研究内容要积极观照现实,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进行也一定要回到现实,回到与众人的联系、合作之中。

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范文相关 文章 :

★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优质范文5篇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2)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800字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脱贫攻坚论文范文

★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论文范文800字四篇

★ 时事热点议论文素材800字怎么写

★ 2019壮丽70年致敬新时代主题征文800字范文5篇:建国70周年作文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论文2000字范文3篇

★ 2020从战疫看中国之治心得体会800字范文5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形势与政策才能够把握住现在的形势,力求做到更高的人生目标。下面我跟大家分享几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优势,成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形成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网络在丰富反腐方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和风险。近年网络监督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反腐的过程中出现了侵犯个人隐私、恶意诽谤、网络暴力等违法问题,严重制约着网络反腐效能的良好发挥。因此,必须构建网络反腐的制度环境,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网络反腐概述

所谓网络反腐,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化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反腐事业的新方式。在本质意义上,网络反腐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和执政能力。网络在吸纳民意、有效整合民众智慧和意见的同时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网络反腐依托网络的鲜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惩治腐化的进程。网络反腐对腐化分子形成了一种震慑威力,增强了法纪监督的权威,为我国反腐斗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渠道;此外,网络民意是对专门机构反腐和主流媒体监督缺位的有效弥补,它与“网络监督”共同构成当今社会一种缓解社会矛盾的社会良性“减压阀”和“稳定器”。

二、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

然而,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网络反腐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国反腐斗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形势,网络反腐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信息发布自由与责任意识缺失并存 网络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是社会公众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无需实名登录的情况下,自由地发布信息和表达见解。由于网民素质的层次不齐及责任意识的缺失。使得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甚至出现侵犯个人隐私、公开发布谣言、宣泄不满情绪、故意诬告和诽谤以及泄露秘密影响案件查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反腐的实际效果。

二网络暴力倾向难以控制 打草精神消损反腐效益

目前大多数人的网络法制意识不强,加之管理部门不能时时对各种信息发布者予以有效监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网络反腐舆论一旦被煽动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仅指向当事人,对于政府和社会也是一种巨大

的压力。如果这一倾向继续扩大,从虚拟网络走向现实生活,就直接表现为骚乱事件,影响社会的安定。另外,网民大张旗鼓地公开反腐信息和线索,易于使举b信息过早暴露以致打草惊蛇,让举报对象及早准备,采取销毁证据、事先串通、转移财产等手段来对付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调查,这给案件查处带来了难度,而使举报人陷于被追求诽谤责任的被动地位,达不到网络监督的最初目的。

三网络反腐尚未形成制度化

目前网络反腐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很多网络反腐案件都是网民形成的'巨大舆论炒作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起初网民关注的焦点都带有很强的娱乐色彩,并非依据可靠的事实或证据才使得腐化官员得到制裁。此外,对于网络舆情,政府的相关部分反应速度明显滞后,由此可能导致被依法惩处的腐化官员只是“沧海一粟”。因此,必须将网络反腐制度化、常态化,使之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三、网络反腐的制度完善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化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网络反腐作为舆论监督的延伸和拓展,离不开实体制度作为后盾。网络反腐的制度化,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规定,使网络反腐走向法制化道路。 纵观我国在网络反腐相关领域内的国家立法及规章制度,均未涉及到诸如对网络举报人的保护及政府的信息公开的办法和网络反腐。我国的立法机关应及时制定和实施《网络反腐法》、《侵权责任法》等有关网络反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建设,明确网络反腐主体各方的法律责任,使网络反腐能够取得更具实质性的效果。

第二,完善网络举报制度,促进网络反腐的规范化。网络监督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明确的规定,也产生了诸如“人肉搜素”侵犯个人隐私权、民间网络反腐游离于官方反腐系列之外等问题,亟待完善网络监督举报制度。一要加强网络监督法制化建设,提高网络反腐的法制化水平;二要建立网络监督激励制度,对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权力监督、参与网络反腐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个体或组织给予认定和奖励;三是要建立网络监督举报合作制度,促进“官方反腐”与“民间反腐”的有效对接和通力合作,建立官民反腐信息沟通机制。 四是建立网络监督举报监管制度,对恶意制造虚假信息、传播谣言、诽谤和诬陷他人,以及对网络监督举报进行压制、 打击和报复的行为,要依法给予严厉惩处和制裁。

第三,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网络反腐平台。目前我国存在着民间网络反腐网站和官方网络反腐网站,民间网络反腐网站虽发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保障,官方网络反腐网站虽有相关立法但是存在着低效利用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当对两种

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通过立法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反腐平台运行秩序;还应加强两者的合作,提高网络反腐信息的质量,增强网络反腐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第四,完善舆论监测引导制度,提高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制度,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管部门,积极发现和提取有价值的反腐信息,抓好群众关注的腐化案件查处情况,有效化解不良舆论事件的发生;二是要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制度,广泛宣传有关法规和制度,促使公众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引导公众通过网络客观地反映问题、冷静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引导社会公众依法、理性地发表网络言论,使网络监督更加理性和规范;三是要完善网民道德教育制度,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网民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公民提高自律 意识、遵守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发布信息和发表言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第五,完善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机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政府应当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与人民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同时,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充分重视网民意见,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及时、详实地公开反馈对网络反腐事件调查进展情况,表明政府的态度和处理办 法,消除人民的无端猜忌,提高网络反腐的效果。

上海形势与政策论文发表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之一,下面我跟大家分享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大学生有较高文化素质、较强领悟力,并且对创业有着很高的热情,同时创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也已形成,这些都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但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自身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关键字:

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0)11—179—02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与社会就业情况紧密相连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报告从战略性高度肯定并宣扬了创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确定了我国今后就业工作的方向。自此,创业观念在我国开始兴起,改变着人们过去的就业观念,使得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就业问题。这也是现代大学生们要面对的问题。作为年轻的一代,大学生们如何把握创业机遇,迎接挑战,清楚地分析自身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创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从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依赖性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从无到有无捷径可走,若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外部因素。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相似,没有优越的家庭资源可以利用和依靠。一般创业都是从无到有,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大量的智力、物力、财力、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无巧可取,无机可投。其次,期望值高成功率较低。大学生创业者勇敢的开拓精神,鼓舞他们描绘精彩的创业前景,对创业充满美好的期望,但是也要看清事实,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存在许多先天劣势,导致创业成功率与期望值不相符,需要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的结果。号称日本“企业之神”的坪内寿夫的一句名言是大学生正确看待创业的诠释:“只要肯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去做,就说做不到,首先要除去这种心理。一旦努力作为,七成以上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自身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大学生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最具潜力的群体。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成功的商人都是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崭露头角。虽然他们缺乏经验,但是他们更加具有开创精神,这是取得伟大成功的首要条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年龄和思维优势。年纪轻,精力旺盛,思维普遍活跃,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敢想敢干。

第二,家庭优势。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不会受到家庭事务羁绊,其创业易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第三,学习和文化优势。大学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有些东西一点即通。

第四,能力优势。接受新鲜事物快,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IT技术能力强,能够应用各种现代信息通道,为自身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不利因素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这些劣势是避免创业走向失败的首要条件。其劣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社会经验不足,盲目乐观。一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的重要;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是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最大障碍。

其次,急于求成,眼高手低。大学生初出校门,市场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不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再次,信用危机。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同时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最后,心理脆弱。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就放弃,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

三、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优势因素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鼓励、指导和促进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为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各个方面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发生转变,自主创业的环境条件已经形成。

1、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顺利开展,并设立相关机构予以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政策援助。尤其近几年,国家实施创新工程,把创业立为就业之本,把大学生创业立为国家就业战略工程。十七大期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了战略性的论述。200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后,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辽宁、吉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纷纷出台了类似的政策;后来又陆续出台了优惠贷款的政策,这些政策被概括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据介绍,对于申请创业的大学生,不但将免去其相关手续费用,而且相应的税款也将得到减免。个体工商户需缴纳所得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4项税费,在不同的省市,对于自主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些税费都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2、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又一种就业方式后,各大新闻媒体在国家指导下对其进行多年的持续报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与弊,并及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形势进行分析,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特别是近几年,各新闻媒体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大密度的正面报道,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顺利开展。

3、有利于创业的教育环境基本形成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积极推行以来,开展迅速,与其相关的体系也逐渐成形。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是大学生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教育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作用。1998年10月,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巴黎召开,会后发表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牢牢抓住国际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机遇期,推动我国大学生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型,中国教育部于1999年1月13日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教育开始正式走入大学生课堂。目前,多数院校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院校教师还接受了创业教育技能培训,提升了院校创业教育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不利因素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

大学生自主创业伊始就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虽然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但仍然属于市场的.一部分,能否成功终究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前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事实证明多数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缺少对市场的客观分析。虽怀有满腔的创业热情,但这种热情存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在创业初期,因缺乏客观的市场分析和不明确的市场定位,使得他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一蹶不振。同时已创业的团队间缺乏建立优势互补链接,忽视团队成员间的搭配、分工、知识技能互补,对团队的未来发展没有形成共识,这样团队就无法形成最大的合力,最终走向了失败。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来源

在创业初期,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如何在创业初期做好创业融资,得到创业的第一桶金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得融资尤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有50。12%因缺乏资金致使创业失败。据麦可思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是超过一半创业者的启动资金来源,政府的任何资助只有1%,微不足道,甚至民间的风险投资都是政府资助的3倍。高校毕业生的家庭承担了创业初期所需资金投入的大部分,这对于家庭困难但有创业热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术环境不够理想

大学生创业同许多其他创业者一样,在创业时遇到许多几乎无法独自解决的难题。如何获得技术支持,怎样依靠技术取得创业优势就是难题之一。大学生创业者从学生成长为创业者的过程,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尽管有许多优惠的创业政策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但技术环境仍然不够理想。大学生创业者中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的大学生只可能是少数。而对于多数学生,很难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技术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学生创业。通常,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国家、政府、院校机构获得免费创业技术;或是通过购买获得创业技术;或是通过技术投资获得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获得的免费创业技术竞争力较小,虽然易于初期创业,但受到的竞争力较大不易发展壮大;购买获得创业技术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原始创业资金有较高的要求,较其他创业因素而言,支付购买创业技术的资金将更多,增加了创业难度;吸引技术持有者参与创业,也是可行的途径,但由于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少、企业运营网单一、承担风险能力小,较难获得技术持有者的青睐。怎样改变这种劣势,为大学生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是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的又一关键环节。

四、结论

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创业是就业之本、发展之基,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已基本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要将影响自主创业的不利因素最小化,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合理的利用外部环境对自主创业的支持,形成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促进创业不断向前发展。

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但他的影响力不得不让我去关注他。世博会是世界各国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合作和进行贸易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权衡,多次参加了重要的世博会。中国参会具有政府组团参加、布展契合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等显著特点,不仅促进了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筹办到向着举办发起冲刺,上海世博会8年来的不懈求索,“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的精心演绎,正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诠释和生动实践。关键词:背景 意义 经济效益 当代大学生正文:一、上海世博会的背景2010年4月30日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举行。这场为期184天的文化、科技盛宴从这一刻起,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绽放异彩。中国自1867年参加首届世博会至今已历时143年,但是这次却是首次在中国举办世播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在历史上,中国参加世博会有过有益的探索。对于世博会,清政府将其视为无益之举,不予重视。直到1873年,清政府才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此后,又先后参加了美国费城(1876年)、法国巴黎(1878年、1900年)、美国新奥尔良(1885年)、日本大阪(1903年)等20余次世博会,使中国向世界迈出了新步幅。后来,政府试图通过世博会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组团参加了191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世博会。1926年以后,由于战乱连年,中国再未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举办世博会均未邀请过中国参加。1956年中国曾争取得到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邀请,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没有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外国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参加世博会逐渐提上了日程。中美建交以后美国邀请我国参加了1982年在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能源”专业世博会。1982年2月新中国首次参见世博会,中国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次后,历届世博会组织者都将邀请中国参加作为其对外招展的重点之一。1993年5月3日,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第46个成员国。2002年12月3日,中国代表团经过了四轮拼杀,最终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当上海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一时热情满怀、欢欣鼓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整个上海沸腾了!多少人长久的期盼,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腔自豪的激情,为上海举杯,为祖国歌唱。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Better City , 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意在阐释城市与二、上海世博会的意义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世界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设计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参展国家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意义深远。首先,对于全国来说,他能展现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树立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其次,对于举办城市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来说,它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体系的更新,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它能进一步提升国内其他地区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三、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益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世博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之称。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上海的基础设施,而这将有利的带动上海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其次,世博会将会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在有效的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的同时又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的提高。再者,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及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最后,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三)、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生拉动效应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因此,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世博不仅对上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也很巨大。上海周边城市将迎来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四)、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长江三角洲现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离国际大都市距离尚远。上海申博成功,必将加快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总之,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促进消费需求,还会带来额外的税收等。四、世博会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提升世博会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提升也是重要的一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世博会增加了大学生的见识,大大促进了全球城市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文明碰撞的火花。大学生是当代中国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主力军。通过世博会的舞台,大学生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国家的来宾交流心得体会。可以促进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第二、世博会给予大学生美好的建设更先进而美好的家园的动力与蓝图。世博会上,各个国家都展出了各自的最近科技成果和理念,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大学生在世博会上可以找到和自己专业相同的最近科技最近发展加以学习,加以了解,对于自身科学文化的学习具有大的意义。将来参与国家建设时,也能够用世界上最新的理念融入实际操作中。这种无形的财富才是最最珍贵的。[1] 魏淮.“世博效应”EXPO2010在哪里[J].浦东开发,2003,(1).[2] 胡平.整合:长三角旅游的共赢之路[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金钟范.韩国大田世博会举办效益评价与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5.[4] 克劳德塞尔旺,竹田一平.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王战.2003/2004上海发展报告――2010年世博会:创新与发展[R].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6] 百度知道

形势与政策16大论文发表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之一,下面我跟大家分享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大学生有较高文化素质、较强领悟力,并且对创业有着很高的热情,同时创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也已形成,这些都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但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自身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关键字:

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0)11—179—02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与社会就业情况紧密相连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报告从战略性高度肯定并宣扬了创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确定了我国今后就业工作的方向。自此,创业观念在我国开始兴起,改变着人们过去的就业观念,使得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就业问题。这也是现代大学生们要面对的问题。作为年轻的一代,大学生们如何把握创业机遇,迎接挑战,清楚地分析自身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创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从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依赖性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从无到有无捷径可走,若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外部因素。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相似,没有优越的家庭资源可以利用和依靠。一般创业都是从无到有,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大量的智力、物力、财力、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无巧可取,无机可投。其次,期望值高成功率较低。大学生创业者勇敢的开拓精神,鼓舞他们描绘精彩的创业前景,对创业充满美好的期望,但是也要看清事实,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存在许多先天劣势,导致创业成功率与期望值不相符,需要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的结果。号称日本“企业之神”的坪内寿夫的一句名言是大学生正确看待创业的诠释:“只要肯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但大部分人还没有去做,就说做不到,首先要除去这种心理。一旦努力作为,七成以上的成功率是跑不了的。”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自身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大学生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最具潜力的群体。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成功的商人都是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崭露头角。虽然他们缺乏经验,但是他们更加具有开创精神,这是取得伟大成功的首要条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年龄和思维优势。年纪轻,精力旺盛,思维普遍活跃,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敢想敢干。

第二,家庭优势。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不会受到家庭事务羁绊,其创业易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第三,学习和文化优势。大学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有些东西一点即通。

第四,能力优势。接受新鲜事物快,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IT技术能力强,能够应用各种现代信息通道,为自身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不利因素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这些劣势是避免创业走向失败的首要条件。其劣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社会经验不足,盲目乐观。一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的重要;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是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最大障碍。

其次,急于求成,眼高手低。大学生初出校门,市场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不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再次,信用危机。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同时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最后,心理脆弱。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就放弃,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

三、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优势因素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鼓励、指导和促进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为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各个方面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发生转变,自主创业的环境条件已经形成。

1、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顺利开展,并设立相关机构予以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政策援助。尤其近几年,国家实施创新工程,把创业立为就业之本,把大学生创业立为国家就业战略工程。十七大期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了战略性的论述。200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后,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辽宁、吉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纷纷出台了类似的政策;后来又陆续出台了优惠贷款的政策,这些政策被概括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据介绍,对于申请创业的大学生,不但将免去其相关手续费用,而且相应的税款也将得到减免。个体工商户需缴纳所得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4项税费,在不同的省市,对于自主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些税费都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2、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又一种就业方式后,各大新闻媒体在国家指导下对其进行多年的持续报道,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与弊,并及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形势进行分析,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特别是近几年,各新闻媒体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大密度的正面报道,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顺利开展。

3、有利于创业的教育环境基本形成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积极推行以来,开展迅速,与其相关的体系也逐渐成形。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是大学生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教育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作用。1998年10月,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巴黎召开,会后发表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牢牢抓住国际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机遇期,推动我国大学生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型,中国教育部于1999年1月13日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教育开始正式走入大学生课堂。目前,多数院校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院校教师还接受了创业教育技能培训,提升了院校创业教育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不利因素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

大学生自主创业伊始就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虽然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但仍然属于市场的.一部分,能否成功终究要经过市场的考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前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事实证明多数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缺少对市场的客观分析。虽怀有满腔的创业热情,但这种热情存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在创业初期,因缺乏客观的市场分析和不明确的市场定位,使得他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一蹶不振。同时已创业的团队间缺乏建立优势互补链接,忽视团队成员间的搭配、分工、知识技能互补,对团队的未来发展没有形成共识,这样团队就无法形成最大的合力,最终走向了失败。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来源

在创业初期,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如何在创业初期做好创业融资,得到创业的第一桶金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大学生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得融资尤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有50。12%因缺乏资金致使创业失败。据麦可思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是超过一半创业者的启动资金来源,政府的任何资助只有1%,微不足道,甚至民间的风险投资都是政府资助的3倍。高校毕业生的家庭承担了创业初期所需资金投入的大部分,这对于家庭困难但有创业热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术环境不够理想

大学生创业同许多其他创业者一样,在创业时遇到许多几乎无法独自解决的难题。如何获得技术支持,怎样依靠技术取得创业优势就是难题之一。大学生创业者从学生成长为创业者的过程,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过程。尽管有许多优惠的创业政策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但技术环境仍然不够理想。大学生创业者中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的大学生只可能是少数。而对于多数学生,很难拥有可以创业的技术。技术的缺乏直接限制了大学生创业。通常,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国家、政府、院校机构获得免费创业技术;或是通过购买获得创业技术;或是通过技术投资获得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获得的免费创业技术竞争力较小,虽然易于初期创业,但受到的竞争力较大不易发展壮大;购买获得创业技术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原始创业资金有较高的要求,较其他创业因素而言,支付购买创业技术的资金将更多,增加了创业难度;吸引技术持有者参与创业,也是可行的途径,但由于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少、企业运营网单一、承担风险能力小,较难获得技术持有者的青睐。怎样改变这种劣势,为大学生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是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的又一关键环节。

四、结论

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创业是就业之本、发展之基,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已基本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要将影响自主创业的不利因素最小化,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合理的利用外部环境对自主创业的支持,形成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促进创业不断向前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可以发表吗

中美关系走向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 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论文的格式和一般作文的模板都是一样的。

论文结构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论文种类

1、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会录到网上。通过“作业管理系统”提交课程论文。网址。发送到所选指导老师邮箱,署名并留学号和联系电话。批阅以纸质版为依据,电子版仅供查询和备案。学生的课题和指导老师,可先进入学分制系统,再进入“指导课程”模块进行查看。国开形式与政策的期末论文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和数据,不能照搬的!可以引经据典的!写论文的过程是学习、消化、整合表达自己学习心得、研究成果的过程,认真完成一篇论文可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研究能力、理论水平,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是飞跃式的。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