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的论文是谁发表的

发布时间:2024-07-04 04:11:11

的论文是谁发表的

欧拉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他生前发表的著作与论文有560余种。

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年)

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爵士(Francis Galton)。他在研究遗传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有必要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

他设计了许多简单的测验,如判断线条长短与物体轻重等,企图由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估个人智力的高低。高尔顿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占据了一个特别突出的位置。卡特尔早年留学于德国,从师冯特(W.Wundt)。

18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过从甚密,深受其影响。

回美后,编制测验几十个,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时、记忆力以及类似的一些项目。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是卡特尔。

一、卡特尔简介

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是20世纪初美国应用心理学先驱,是最早将心理学研究结果统计量化的心理学家,全世界第一位脱离哲学范畴而纯属心理学的教授。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伊斯顿市,逝于宾夕法尼亚州兰卡斯市。

二、心理测验与测量论文

1、《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是1890年卡特尔发表于《心灵》杂志上。这篇论文首创了“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个术语,还由高尔顿加上了一篇附录表示支持。卡特尔所谓心理测验的含义很广,不单指智力测验,而是包括对人的一切能力的测验。

2、在该文中,卡特尔说:“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又说:“心理测验若有一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际的价值一定可增加不少。”他当时就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

三、科特尔的主要贡献

卡特尔采用测验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个别差异,使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成为科学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推动的中心,也使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此外,他的兴趣在于编辑及出版,并且推动了许多科学社群与组织。

《心理测验与测量》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发表的著名论文。

卡特尔(J.M.Catell),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测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890年在《心理》则之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量第一次出现在心理文学中。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J.M.Cattell)占据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卡特尔早年留学与德国,师从冯特(W.Wundt)。18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往来甚密,深受其影响。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区别:

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词”意义上使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测验为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在“动词”意义上使用。

心理测量着重在数量化方面,通常是采用数字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定量描述和确定的过程。实际上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总体而言,测验是一种工具,而测量则是制作和使用这种工具的过程。因此,心理测量的意义范围更广一些。心理测量的方法除了心理测验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观察、面谈、作品分析、个案研究等。

论文是谁发表的

应该是挂名的,有些身份不够的作者是不能在这样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必须要挂名一个博士,副高这样身份的作者。一般以第一作者为主

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年)

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爵士(Francis Galton)。他在研究遗传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有必要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

他设计了许多简单的测验,如判断线条长短与物体轻重等,企图由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估个人智力的高低。高尔顿还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在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上,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占据了一个特别突出的位置。卡特尔早年留学于德国,从师冯特(W.Wundt)。

18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期间,与高尔顿过从甚密,深受其影响。

回美后,编制测验几十个,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时、记忆力以及类似的一些项目。他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自己发 老师第二作者

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是卡特尔。

一、卡特尔简介

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是20世纪初美国应用心理学先驱,是最早将心理学研究结果统计量化的心理学家,全世界第一位脱离哲学范畴而纯属心理学的教授。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伊斯顿市,逝于宾夕法尼亚州兰卡斯市。

二、心理测验与测量论文

1、《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是1890年卡特尔发表于《心灵》杂志上。这篇论文首创了“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个术语,还由高尔顿加上了一篇附录表示支持。卡特尔所谓心理测验的含义很广,不单指智力测验,而是包括对人的一切能力的测验。

2、在该文中,卡特尔说:“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又说:“心理测验若有一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际的价值一定可增加不少。”他当时就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

三、科特尔的主要贡献

卡特尔采用测验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个别差异,使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成为科学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推动的中心,也使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此外,他的兴趣在于编辑及出版,并且推动了许多科学社群与组织。

求是是谁发表的论文

、先说下C刊,经常见到的C 刊,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CSSCI(南大核心)的缩写。 另外一个是各单位自己,根据省里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进行筛选,和自己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也有个别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的报刊被划为本单位的核心,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进入你们单位自己目录的,所有报、刊统一都成为你们单位自己的核心,无论其原来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所以你先要弄清楚你们单位的这个c刊具体指的是什么 2、核心期刊,往大了说,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国内的中文核心(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等等 往小了说,就是指中文核心,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大众化的,以至于核心期刊,成了其代名词,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核心期刊就只是北大核心 3、如果你们单位c刊就是指cssci,那么它就是核心期刊的一种 如果你们单位的c刊,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则c刊大部分(甚至全部,具体要看你们单位的目录)都来自于各核心期刊数据库,会有一小部分为非核心刊物

核心期刊一般分为:统计源科技核心、知北大中文核心,CSCD、CSSCI等,核心期刊道一般是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1.《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4.《公安派结社考论》,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5.《袁宏道诗文系年考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6.《古代文学散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7.《文苑名门:中国古代文学家族纵览》(合著),社会科学出版社(香港)2006年版 8.《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性别审视》(参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9.《载酒征歌,交游文物——复社文学活动及其影响》,《文艺研究》2006年5期。10.《北曲南歌,优游词会——李开先与章丘词社考论》,《文艺研究》2008年12期11.《明代文人结社现象批判之辨析》,《文艺研究》2010年5期。12.《<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提要考辨》,《文艺研究》2012年2期。13.《袁宏道诗文系年刍议》,《文学遗产》2008年6期。14.《历史片,史料吃不透,败笔常有》,《光明日报》1997年11月12日。15.《文学与宗教“结缘”的探索》,《光明日报》2010年6月19日。16.《〈柳边纪略〉的东北文化史价值——十七世纪中后期满族人的社会生活图景》,《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3期。17.《复社的思想与学术》,《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8.《北郭诗社考辨》,《国学研究》第1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9.《元末明初文人结社与文学》,《国学研究》第2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钱笺袁宏道〈未编稿〉系年订误》,《中国文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第十一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21.《明代怡老诗社综论》,《南开学报》2002年3期。22.《乐志林泉,跌荡文酒——惊隐诗社及其文学创作》,《南开学报》2003年4期23.《张居正改革对晚明党争及文人结社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4期。24.《“吴兆骞现象”及其经典意义》,《求是学刊》2009年第5期。25.《〈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与刘敬合作),《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9期。26.《公安派结社的兴衰演变及其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4期。27.《李贽与“侠”略论》,《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1期。28.《中晚明“山人侠”略论》(与袁媛合作),《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2期。29.《先秦寓言喜剧美成因初探》,《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3期。30.《明代文人结社综论》,《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2期。31.《复社的文学思想初探》,《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2期。32.《明代杭州西湖的诗社》,《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3期。33.《清初甬上遗民结社略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4期。34.《〈谭元春集〉复社成员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2期。35.《袁宏道〈潇碧堂集〉作品系年订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5期36.《论先秦寓言的喜剧美特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37.《顾梦游诗文佚作及其价值》(与何素婷合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3期38.《性情·学问·世运:复社文学创作论及其意义》,《华文精撷》(美),2003年7期。39.《关于文学史写作的几种观念》,《华文精撷》(美),2004年7期。40.《中国人的心灵发展史》,《中华读书报》2004年1月21日。41.《白话小说的“苏州奇迹”》,《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9日。42.《文人结社启示我们:需要重读明代文学》,《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12日43.《复社兴起的诸因素分析——兼论复社与东林的关系》,《东林书院重修4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44.《竟陵派与复社关系初探》(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45.《蒲桃社考论》,《2005年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46.《复社南京社集及其影响》,《韩国中文学会第63次国际学术大会发表论文集》2006年6月。47.《西湖八社考论》,《2006年明代文学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8.《欧阳修对袁宏道及公安派影响考论》(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欧阳修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49.《〈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概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论文发表的稿费是谁给谁

发论文的版面费是学生给。

是研究生自己出钱,因为文科导师很缺钱缺课题经费,如果是学校要求研究生毕业要有一篇发表的论文,则这一篇是导师出钱,原则上导师只支持一篇。

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

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运作步骤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

版面费

版面费是指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刊物录用后,期刊编辑向论文作者收取的费用。版面费是在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兴盛的环境下产生的;从版面费自身形成的构件和程序看,版面费是两方的自觉自愿的合约行为,是两个巴掌拍出的响,无违法违纪可言。

“版面费”早已成为国内学术界公开的秘密,以版面费为核心的论文产业链,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究其原因,可以说版面费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名字由来

版面费是在我国现有的科研评价机制环境下产生的,它的出场并非偶然。

作者人数特别是高校的研究生和教师人数逐年增加,要求发学术论文的数量随之增加。一般硕士、博士生毕业有需要“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的硬指标,论文发得不够就拿不到学位。教师评职称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正是高校师生获得学位、职称的需要,使得他们对学术期刊趋之若鹜 ,付版面费成了在所不惜的自觉行为。

收费,课题负责人出钱。在校期间,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想要发表论文到学术期刊或者其他类型的论文学术网,是需要收费的。产生的费用由撰写论文课题的负责人进行缴纳,缴纳费用可以想学校申请报销。

我们这里是只要是涉及个人晋升职称、晋升职务及不是单位要求的就得自己拿钱。

作者有三个人当然要付给三个人了。应该是三个人平均分配的。因为三个人都是作者,都出过力。即使给其中的某个人,这个人也要分给其他的两个人。因为是他们共同的作品。

阻抗的论文是谁发表的

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技术建立在地震波垂直入射假设的基础上。但是,实际的地震资料并非自激自收的地震记录,反射振幅是共中心点道集叠加平均的结果,不能反映地震反射振幅随偏移距不同或入射角不同而变化的特点。因此,利用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不能得到可靠的波阻抗和其他岩性信息。弹性阻抗叠前反演技术采用能反映地震反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叠前地震资料(地震角道集资料能够保留和突出识别地层流体和岩性方面的AVO或AVA特征)完成反演,不仅能够克服叠后反演的缺点,还能够反映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信息,具有良好的保真性和多信息性。

弹性阻抗是声阻抗概念的延伸和推广,它建立在非零炮检距的基础上,是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以及入射角的函数。尽管弹性阻抗并不是一个可以进行物理测量的参量,它是一个通过推导而得出的用来解释地震数据的参量,但是,由于弹性阻抗中蕴含着丰富的AVO(或AVA)属性,因而它对岩性及流体性质的变化极为敏感,在预测有利储层方面有独特作用,能为储层预测提供更多的依据。BP公司的Connolly等人(1999)在解决北海地区第三系储层描述时提出了弹性阻抗的概念[151],详细地对弹性阻抗公式进行了推导和讨论,发表了有关弹性阻抗(elastic impedance,EI)的论文,此后掀起了弹性阻抗反演研究的热潮。弹性阻抗的概念和理论随着应用与地震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入。

Connolly等人提出的扩展弹性阻抗(Extended Elastic Impedance,简称EEI)表示为: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式中:θ为P波入射角,当θ=0°时,弹性阻抗变成声波阻抗,意味着偏移距为0时,弹性波阻抗为常值,因而声波阻抗是弹性波阻抗值的特例;χ为理论入射角,范围为-90°≤χ≤90°,χ=0°时的弹性阻抗为对应声波阻抗。弹性阻抗概念有效地解决了AVO反演中的子波随偏移距变化的问题。

Connolly的弹性阻抗公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其量纲变化很大,其值也随着入射角剧变,这使得弹性阻抗和声阻抗之间的对比不便。为了克服其不足,Whit-combe(2002)提出了归一化的弹性阻抗公式,可去除弹性阻抗中量纲的非统一性,使得函数更加稳定,它具有波阻抗的量纲。在同年的另一篇论文中,他又提出了扩展的弹性阻抗公式,将弹性阻抗的定义域扩展到-∞~+∞,使得弹性阻抗更加满足实际需要[152~154]。

(1)基本原理当波阻抗的变化范围在小到中等时,用波阻抗的对数值表示的反射系数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是准确的。式中:Ie是弹性阻抗。由Aki-Richard关系,上式可表示为: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用K表示β2/α2,重新整理可得: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接下来再用Δln(x)来替换Δx/x: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若将K作为常数,就可以将所有的项合并成如下形式: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最后取积分并指数化(即替换掉等式两边的微分项和对数项),把积分常数设为0,可得: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上式可写成如下形式: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式中: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与Connolly公式类似,上面推导出的公式也存在求取的弹性阻抗Ie(θ)值随角度的变化在量纲尺度上有很大变化的问题。这不利于进行不同角度的Ie(θ)值之间的对比以及与波阻抗(Ia)值的对比。在综合分析Ia与Ie时,首先要将Ie变换到Ia的量纲尺度上,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便。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消除入射角变化对量纲尺度的影响,要对推导出的弹性阻抗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入射角变化对量纲尺度的影响,引入了3个参考常数λ0、μ0、ρ0并把Ie函数进行修改得到标准化的Ie(θ)值的表示形式: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如果这些常数值被定为λ、μ、ρ曲线的平均值,这样求得的Ie(θ)就会在单位1附近变化。这一修改去掉了函数对量纲尺度的依赖性并使函数变得更加稳定。可用因子A进一步标定这个函数,使Ie(θ)的量纲尺度变得与Ia一样,而且Ie(θ)能够正确地计算出声阻抗在θ=0(°)时的值αρ,等同于Ia的值。

可以求出因子A的表达式为: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因此,基于Gray近似的弹性阻抗公式的标准化形式可以表示为: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式中: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显然,由上式可以得到,当λ=λ0、μ=μ0、ρ=ρ0时,弹性阻抗为常数α0ρ0,即声阻抗值。因此,θ变化时,标准化后的EI(θ)的维数保持为常数,EI函数就不会随着θ剧变,从而实现不同的EI值间的直观对比,且对于所有的角度θ,EI值变回到常规的AI范围内,克服了不同角度弹性阻抗量纲不统一的不足。

当P波理论入射角χ=90°时,对应的弹性阻抗称为弹性阻抗梯度(Gradient Imped-ance,简称GI),该参数能反映气水关系及流体的性质,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岩层,反映流体性质和气水关系的弹性阻抗梯度异常特征不尽相同:有时为强烈的正值异常,有时为强烈的负值异常。要正确利用该参数,必须采用区内岩石物理、地质、测井等综合信息,建立正演地质模型并进行正演分析,以获得区内弹性阻抗梯度的含油气响应规律。

在弹性阻抗的应用方面,彭真明、李亚林等(2007)提出的利用弹性阻抗叠前地震反演技术进行流体性质判断与气水识别的思路值得借鉴[155]。具体方法如下:

1)由测井资料计算vP,vS和ρ。如果没有横波测井,可通过Castagna方程或其他的经验公式求取横波速度;

2)利用Boit—Gassmann流体替换模型(FRM)对已知井计算含水饱和度(Sw),或含气饱和度(Sg),Sg=1-Sw,计算替换后的P波曲线、S波曲线、密度、孔隙度、纵横波速度比等,从而建立含气或含水的样本模式;

3)对vP,vS和ρ进行内插和外推至整个区域,得到区域的vP,vS和ρ数据体;

4)弹性参数计算,进行交会分析;

5)计算概率密度函数(PDF),然后利用Bayesian模糊矩阵或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整个研究区内目的层的气水分布。

(2)实例

本实例来自四川盆地新场3D3C工区。

图5.4.8 目的层弹性阻抗平面(左:0°,右:300°)

图5.4.8为利用四川盆地新场地区3D3C地震资料中的纵波、转换波地震资料,进行联合反演获得的不同入射角度的弹性阻抗平面。图中显示,较高弹性阻抗(红色)分布在平面图中的北部,相对低的弹性阻抗(绿色)分布在平面图的南部。对比垂直入射条件下(左图)与30°入射情况下的弹性阻抗平面(右图),两者总的变化趋势很相近,但在X851井区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弹性阻抗对天然气富集带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在四川盆地西部,深层密储层中的弹性阻抗不如其他高孔隙储层弹性阻抗对流体的敏感度高,说明在储层致密环境下,弹性阻抗对流体的识别能力明显下降。对流体的识别需要结合更多的岩石物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1906年12月24日,孟昭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走马浮村一户农家。他3岁丧父,靠长兄帮助,得以完成学业。 1913年,入走马浮村初等小学。1917年入乐亭县立高等小学。1919年入昌黎县成美中学初中。1923年入北京汇文中学高中。 1924,被保送入燕京大学。在燕大,孟昭英选学理科,当时物理老师柯贝特(C.H.Corbett)讲课引人入胜,这使孟昭英对物理发生兴趣。安德逊(PaulAnderson)和谢玉铭教授都是实验物理学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孟昭英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为后来的实验物理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8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因成绩优异获得斐陶斐(ΦTΦ)荣誉学会金钥匙奖。大学毕业后,孟昭英留在该校物理系当助教兼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在安德逊和谢玉铭两位教授的指导下。1931年,以“氢气与铂、铜、镍接触时的电离”的论文获硕士学位,并被提升为讲师。这篇论文发表于1935年《中国化学学会会志》第三卷。在任讲师期间,他与陈尚义等合作完成了“紫外辐射通过中国窗纸的透射”的研究工作。 1933年,由燕京大学推荐,孟昭英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资助,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由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R.A.Millikan)主持,已成为美国最有生气的科研和教育中心之一。孟昭英在波泰盼柯(G.Potapenko)教授指导下,研究巴克豪森-库尔兹(Barkhausen-Kurz)效应,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制微型电子管获得1厘米波长的连续振荡。这是当时用电子管获得振荡波长最短的世界记录。 1933年,孟昭英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对该校波泰盼柯教授在《物理评论》上发表的关于巴克豪森-库尔兹振荡器的几篇论文发生很大兴趣。他决心在波泰盼柯教授指导下,探索用这种器件产生极短波长电磁波的可能性。经过3年努力,他终于用他自己研制成的电子管产生了波长仅1厘米的连续振荡,创下了三极管产生微波连续振荡的一项世界记录。孟昭英以k此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RE)洛杉矶分会上宣读了这篇论文,他随之以“研制振荡波长最短的电子管”而闻名于世。孟昭英制成的这种电子管的阳极是内径仅1毫米的镍管,栅极是用细钨丝绕制成的螺旋管,阴极是一根直钨丝。把这样小的电极精确地装配起来确非易事,为此他自制了小型点焊机,有些地方不易点焊,就用胶状石墨粘接,并用目测法调中心线。电子管研制成功之后,他细致地调节各极电压,终于获得极短波长的振荡。当时要测量这样短的波长没有现成的仪器,于是他采用带短路桥的平行双线(一般称为勒谢尔线)。当短路桥移动到一定位置时,电极电流发生变化,两次相同变化之间的距离即为半波长。用此法测得振荡波长为1厘米。1936年,孟昭英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孟昭英工作出色而获得“真空电子学专家”的称号。 1936年,孟昭英启程回国,任燕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讲授无线电及电子学方面的课程。他是国内较早开设这类课程的学者之一。1937年7月,中国物理学会计划在杭州召开学术年会,孟昭英从北平赶到天津等船南下。正逢“七七事变”爆发,会议被取消。在天津他遇到也准备南下的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等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在了解到北平情况后,就只身从天津随清华大学南下到长沙,并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在长沙,他还建立了一个业余无线电台,教部分学生掌握无线电收发报技术。1938—1943年,孟昭英在昆明清华无线电研究所任教授,同时兼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名誉教授,与任之恭教授一起为物理系及电机系讲授无线电及电子学课程。在这期间,孟昭英完成了三极管射频放大器线性调幅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于1940年在美国无线电学会的期刊DIRE上发表,受到国际同行关注。 1943年,孟昭英再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此时微波研究在美国已获得长足进展。孟昭英选择了金属波导中阻抗的精确量测作为研究课题。金属波导在当时是刚刚问世的新型微波元件。他所用的方法是在波导终端放置一个扼流活动短路装置,使之形成谐振腔。具有可移动短路活塞的谐振腔是微波频率的精确测量仪器。由于谐振腔的品质因数很高,用这种方法量测波导中的阻抗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经过一年的研究,终于获得成功,并获得一项美国专利。 1944年,孟昭英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辐射馆”工作,研究战时需要的雷达发送—接收开关(TRBox)。这项工作因涉及战时机密而未有文章公开发表。当美国在广岛爆炸了原子弹而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战时研究停止,孟昭英转入研究氧气在微波的吸收光谱。在美国的《物理评论》发表了研究结果。这是微波吸收光谱学里最早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应用毫米波于科学研究的开端。研究中所用的基本实验技术被后来的研究者广泛应用。 1945年,孟昭英立即转入和平时期的基础研究。在本世纪40年代,量子力学理论及物质微观结构研究已蓬勃发展,理论研究发现许多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处于微波频段,但因缺乏该频段的实验手段而未能获得实验证实。孟昭英利用辐射实验室的极佳的微波实验条件,与当时的研究生,后来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史特朗勃格(M.W.P.Strandberg)及另一位技术员合作,研究氧气在5毫米波段的吸收谱。所用的信号源是带有谐振腔稳频系统的反射速调管,由它产生的1厘米振荡经硅晶体二极管倍频获得5毫米的信号。接收系统是由一个谐波变频器、中频放大器及相位器组成的微波外差接收机。实验测得纯氧及氧氮混合气体的氧吸收波谱,其吸收量及波谱形状与用量子力学计算得出的值符合得相当好。他们的论文“氧的毫米波吸收波谱”发表于1949年美国《物理学评论》上。孟昭英等人被尊为微波波谱学这一重要实验物理学分支的先驱者之一。1984年,孟昭英出任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学系在建的单原子探测应用实验室顾问,以极大的热情指导该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开展,包括使建成的实验室成为国家教委的一座开放实验单位和承接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激光单原子探测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课题,并在原子光谱以及金和铂元素的超灵敏分析方面取得阶段性成就。此外,他还担任了9名专攻单原子探测课题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其中的马万云研制成功了旨在填补中国超高灵敏微区分析空白的首台自制的溅射原子化学共振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并且不顾越洋跋涉的劳累,沟通了该实验室和美国权威学者赫斯特(G.S.Hurst)及其实验室的联系,促进了中美学术交流。

发表论文70余篇,代表论文包括:1、 Parameter selection in cross-correlation-based velocimetry using circular electrostatic sens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0,59(5): 1268-12752、 Optimum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de for a medical EIT systems.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12: 1020-10233、 Modified Landweber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inverse problem in EIT.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5, 14(1): 96-984、 基于DFT和虚参考矢量的混频生物阻抗动态信号测量方法. 电子学报, 2008,36(10): 2076-20805、 术中乳腺癌灶边缘界定的电极及测量方案. 天津大学学报, 2008, 41(3): 321-325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