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王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5 11:17:31

王峰论文发表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日本国立信州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历任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12年6月任现职。主要从事电催化材料、纳米炭材料以及应用电化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任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完成和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8 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兼任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工业清洗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表面工程学会理事。负责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主管部门:科技处、高新技术研究院、信息中心、科技园;联系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峰在多年设计实践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涉及水工业发展及战略研究、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探讨、建筑给水节能技术的优化,典型工程的总结及反思、给排水学术界的发展和整合、新材料应用的经济技术比较等领域。已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见下表:王峰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未注明的均为第一作者)浅谈设备选用中的几个问题《机械给排水》1993年第1期试论中国水工业发展趋势及走向《机械给排水》1995年第2期水工业企业发展浅议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会议1995.9烟台论给排水工程师的现代设计意识广东省给排水96年学术年会全国建筑给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2000.5水工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州市发展战略研讨会1997关于简化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点思考《中南给水排水》1999年第2期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给排水设计介绍及总结《给水排水》2000年第7期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及调试《给水排水》2002年第3期硬聚乙烯螺旋管在住宅中应用分析《给水排水》2002年第11期第二作者广州市芳村花园住宅小区生活给水系统设计《给水排水》2002年第12期广州地区给水管材设计选用及展望《给水排水》2003年第5期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给排水设计反思《给水排水》2003年第6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改进《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第4期第二作者室外排水工程采用塑料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的比较《给水排水》2004年第6期第二作者铝塑管卡压式接头的密封可靠性分析及设计选用《给水排水》2004年增刊变频调速给水系统水泵选型与运行的优化《工业用水和废水》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建筑给水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给水排水》2006年第7期王峰在给排水专业的理论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1.建筑给水节能优化设计专家系统;2.建筑给排水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与替代物的经济技术比较模型;3.建筑给排水教材编写;4.适应当前建设运作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5.教育建筑给排水学术活动研究;6.建筑给排水研究在国内的整合和发展;7.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8.其他随机的建筑给排水研究项目。

王峰发表论文

1.姓名:王峰(Wang Feng) 性别:男 籍贯:山东新泰 生日:1979.4.17 身高:1.73米 体重:65公斤 项目:跳水 辉煌战绩 身份:学生教育背景:大专个人爱好:广泛注册单位:山东奥运会报名项目:跳板(单、双人)最好成绩:200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米跳板冠军运动经历:1984年在山东省新泰市体操学校练习体操,教练是张平。1987年在山东省体育中心改练跳水,教练是王申桃。2000年进入国家队,教练是钟少珍。2003年在国家队的教练改为胡恩勇。主要成绩:1999年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米板冠军 2000年 第12届世界杯男子团体和混合团体冠军 2001年 游泳世锦赛男子1米板冠军 2001年 第9届全国运动会男子1米板冠军 2002年 第13届世界杯跳水赛男子3米跳板双人、团体冠军2003年 第10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双人3米板亚军2004年 跳水大奖赛美国站男子3米板冠军2004年 第14届世界杯跳水赛男子3米板亚军2005年 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德国站男子3米板双人冠军2005年 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赛美国站男子3米板冠军2005年 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美国站男子3米板双人冠军2005年 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珠海站男子3米板单人、双人冠军2.王峰,男, 1971 年 4 月生,身高175厘米。辽宁省葫芦岛市人。 1996-1999 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9-2002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 所教课程: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当代西方美学名作导读 主要学术论文: • 《论文化选择在佛教雕塑艺术中的作用》,《宗教学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 《也谈“内在尺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1 年卷。 • 《中国早期佛教雕塑艺术审美嬗变》,《宗教学研究》 2002 年第 2 期。 • 《现代美学视野中的天才与趣味》,《文艺理论研究》 2003 年第 1 期。 • 《将来未来之际的恐惧》,《山东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文化学研究》,《烟台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 • 《伽达默尔阐释学中的机敏能力》,《烟台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1 期 。 • 《布洛赫“希望美学”的内在结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 • 《从文本到生活世界》,《文艺理论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 《关于文本阐释意义层次的讨论》,《中文自学指导》 2004 年第 4 期。 • 《作为偶缘性的游戏》,《求是学刊》 2004 年第 5 期。 • 《文本阐释与确定性》,《中文自学指导》 2004 年第 5 期。 • 《误解:文本意义得以确立的一种方式》,《江苏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4 期。 •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天津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1 期。 • 《效果历史:“看”的视角转换——伽达默尔效果历史观解析》,《中文自学指导》 2006 年第 1 期。 • 《意识流小说与意义的更生》,《云南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专著: 《意义阐释学》,韩国新星出版社 2005 年 9 月。 参编《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9 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峰简介王峰,笔名古风,安徽省太和县人,71年生,9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97年进修于西安美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入展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99年以来曾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被海内外收藏。曾出版《古风画马》、《古风作品》等

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8本,主要论文、教材、论著有:1. D.Xu, F. Wang*, Z.X P, Q.L.G, Y.L. Zhang, Z.Y. Wang. Cocultur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with damaged hepatocytes leads to restoration of damage and high frequency of fusion. 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55:1186-1199(SCI)2.Y.L. Zhang, Y.J. Wan, Z.Y. Wang, D. Xu, X.S. Pang, L. M, L.H. Wang, B. S. Zhong, F.Wang*.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dairy goat embryos by nuclear transfer for human acid β-glucosidase. Theriogenology.(2009,接收,SCI)3.X. S. Pang, Z. Y. Wang, T. G. Zhu , D. Z. Yin , Y. L. Zhang , L. Meng and F. Wang*.Concentrations of Progesterone and Estradiol in Peripheral Plasma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 and after Ovariectomy in Huanghuai Goats of High or Poor Prolificacy. Asian-Aust.J.Animal.(2009,接收,SCI)4.Wang Zheng-chao, Xu Wei-hua, Pang Xun-sheng, Shi Fang-xiong, Wang Feng*.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bryonic stem cells.Chinese 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6,10(5):187-1895.薛亚梅,王锋*,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对ICR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2005,36(5):440-4456.潘晓燕,杨梅,张寒莹,王正朝,汪立琴,陈童,郭志勤,王锋*. 盘羊供体细胞对异种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2008 41(9): 2798-28057.张艳丽,许丹,王子玉,孟立,王锋*.人溶酶体酸性β-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生物工程学报,2009,25(2):263-2678.赵雪萍,谢献胜,王子玉,孙永成,丁晓麟,武杰,许丹,王锋*,丁玉华.麋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同步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1):84-879.王瑞芳,祝铁钢,庞训胜,王子玉,丁晓麟,王锋*,陈启康.三个山羊群体抑制素2α 5′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 (5) : 687~691.10.赵雪萍,张寒莹,王子玉,许丹,孙永成,王锋*,丁玉华.麋鹿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核型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67-7111.潘晓燕,杨梅,王正朝,汪立琴,陈童,郭志勤,王锋*.不同类型绵羊胚胎体外发育率的比较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 32 (2) :112-11712.编著《牛羊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北京13.主编”十一五”全国统编教材《动物繁殖学实验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2,北京14.主编《肉牛绿色养殖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5,北京15.主编《高产奶牛绿色养殖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7,北京16.主编《高产奶牛养殖7日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01,北京17.主编《无公害牛奶生产技术》,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12,昆明18.参编“十五”教材《动物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3,北京19.参编教材《养牛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北京(教育部优秀教材2等奖)20..参编《动物生殖调控》,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8,合肥(华东优秀科技图书1等奖)21.参编《家畜生殖内分泌学》,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01,北京22.参编“十一五”教材《牛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8,北京23.参编《家畜生殖内分泌学》(第二版),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7.09,北京24.参编“十一五”教材《家畜繁殖学》(朱士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7,北京25.副主编《肉羊饲养实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北京

王德峰论文发表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有关机构、其他不少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提出了多种优先发展教育,增加学校教育供给,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火车头的倡议或者决策、国策。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面临的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双重艰巨任务,在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和科学的发展理念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新的发展模式和教育发展战略,即: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的两个转变、适当超前发展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有着前瞻性的发展思路,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科技及教育振兴、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必将产生无法预料的积极影响和驱动作用。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就教育问题做出了各种重大决策、调整和改革,整个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学校数量和学校规模呈几何级膨胀,教育资源快速集中与聚集,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寄予超常的厚望。不仅如此,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亦越来越大,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投资热情有增无减,各个层次的学校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和信任度日益提高。应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国家和民族的幸事,是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有力保障。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在短短的数年之中获得这样一个低起点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既大且穷的国家来说的确当歌当颂。然而,在对这种全民致力于办教育,学校教育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另外一个现实问题,即:在这样一种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须臾离不开教育的氛围中,一种盲目推崇学校教育的作用,迷信学校教育功能的缺乏理性思辨的感觉或者说是认识也在滋蔓开来。持有该种不完全正确观点的人目前不少。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给予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好事,但如果形而上地认为学校教育就是现代化大教育的全部内涵或者真谛,则是一种偏颇的理解,这样的认识同样不利于指导新时期宏观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对于学校教育及其作用,我们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实际是,学校教育在承载着超越以往任何时期更大的积极使命、释放出更大效能的同时,本身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也在同时显现并在新的条件下被放大。正是看到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引发了部分人士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质疑。他们痛心地看到,模式化的学校教育“以牺牲精神为代价”和“按照标准化的模式塑造人”,[1](P99)不仅如此,还“把成千上万的儿童关在像兵营一样的大房子里,不考虑他们的体力、不同的生理需要以及智力的差异,每天都不加区别地、清一色地给所有孩子配给四五种精神食量。”[2](P35)其结果是,“学生的独创被逐渐破坏,被反复灌输要驯服地服从别人的意见,否则就是胡思乱想。这种情况所造成的损害比过去整个社会受习惯信念的统治的危害更大。”[3](P318)在这样的教育下,“只有那些(通过适合他们才能的气质和能力)能够适应流行模式的人,才能从中获得益处。其他人则或者勉强够格,或者托庇于梦想,要不然就求助于安慰和保证,但是最后却身受其害,而落入差学生之列。”[4](P132)有论者对这种教育深恶痛绝,指责“现代教育是在大批地屠杀天才”。[5](P50)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局限性除论者上述论述和分类等之外,还可以把当代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区分为绝对局限性和相对局限性。前者指学校教育在成为自身时同时存在的不足;后者指相对与其他教育形式、以其他事物作为参照系时所呈现出的缺憾。二、当代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分析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格局中的作用,从而淡出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即是承载知识的传播,尽管也肩负着知识的创新,但后者远不及前者,特别是非研究性院校的一般性学校,其主要职能还是前者,即把其他主体创造的智力成果集中起来传输给受教育者。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与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传播乃至创新等都呈现出双向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化的特征。也许一个人没有进入形式上的大学城修业,但在信息化时代不必然意味着他会再因物质上的砖墙阻隔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也许一个人没有机缘和某一位科学家谋面,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必无交流沟通的可能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得学校有可能增强其传播知识的能力,更好完成其基本使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受教育者未必必须“学在学堂”,因为像林肯所面临的那种恶劣的教学环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与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便利化,这像驾着自家车轻盈驶上高速公路,任何一个虚拟的开放式站点随时供学习者无限而高效率地汲取丰富营养。可以说,信息时代的最终到来,将导致因物质原因而无法获得信息和接受教育的人大大减少,信息时代里最终只有不愿学习进步者而不再有无法学习进步者。信息时代的到来,还有利于促成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有利于克服存在于传统学校教育下的阶段性弊端。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在信息时代不会自然消失,实际上教育的公平性在信息时代将以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数字化信息的不同占有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会因各地实物资源的占有与投入量的不均衡而导致各处在建设进度上的不同步,这将造成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然而,弥补各地在数字化建设上存在着的这种差距的支出必定大大小于解决各地物质形态上的教育资源占有的不均衡的花费。以较少的投资建成内涵了公平原则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极大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从而使终身学习有了可能性。借助于网络的便利,“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6](P203)在前信息化时代,学院制教学一直是教育的主导方式,只有在学院里面采取师徒相授的形式才能完成单向教育和信息传递的任务,脱离学校教育,就无法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学在教会,所以那时想跻身有识阶层,唯一的选择便是进入教堂成为一名僧侣;在中国奴隶制时期,学在官府,获得知识成了膏粱子弟而非褐衣们的事情。在封建的中国,尽管在儒家的倡导下,民间教育及私塾教育有一定的发展,但依当时的情景,要获得教育机遇没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占有量是不行的,因此,接受教育仍然离不开教苑这样一个地方。然而,在信息时代,我们看到:最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一般是首先在网络上公布和传播的,而且网络传播以其更优越的社会影响力为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持有者看好。在这种社会里,每一个场合、角落都可能成为自强的人自学的地方,这将超越前信息化时代或者说是物质化时期学习者脱离不了学校的尴尬,“受教育的机会远远超过传统的学习空间———学校,而扩展到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乃至工作和生活中得以发展和成熟的场所。”[7]所以,信息时代的到来,如果说并没有削弱甚至加强了研究性院校的创新能力的话,而学校的整体的传播知识的功能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削弱。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人有可能脱离学校的形式上的教育限制。其次,科教兴国战略的继续实施以及社会的进步使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凸显,相对而言,学校教育的作用有所下降。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呈现一日千里的状态。当前,我国社会形态处在继续转型期,即由传统的静态社会向动态的现代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控制继续放松,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精神文明程度、政治文明程度皆得以提高,与之呼应的是个人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增长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个体素质得到完善。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生存,任何个体都将受到社会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和制约(但不再是那种限制个体价值发挥的控制),社会的教育功能上升。从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无限宽阔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都能吸收到无法计量的有用知识和信息,并且能够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加工、整理乃至创新,“社会是个大课堂”的真理性判断得到更为有力的实证。人类社会的教育事业曾经经历了一个与其他社会事业混沌一体到剥离出来,进而成为一门专门的事业或职业的过程。教育事业的脱颖而出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初始发展的需要和当时的人们素质普遍偏低的要求。当人类社会的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以至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因其“人文”化,从而都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并且能为个体素质不断提高了的受教育者的理解和接受时,教育就有可能从分离出去而形成的他类王国中重新复归社会自身,这种复归即使不是全部,也必将是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到即使现在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也仍有不少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无法接受常规的学校教育,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和在人格上的顺利社会化,实际上这些人采取的直接向社会学习、在社会大课堂里不断接受教育的办法弥补和替代了他们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他们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提供(学校教育本身具有选择性,然而,这种选择又未必始终都是有效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社会自身既成为一个需要人们不断去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同时又成为一个自在的向有心的为学习者提供源源不断知识的大宝库。自觉地发挥和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功能,在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动、有意识地促使社会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甚至适当地让社会教育“占领”一些传统学校教育的领域和内容,或者说把那些本不该由学校承载的社会课之类的教育返归社会自身,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另外,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我国社会现状,我们发现,在坚持党的教育路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数亿个家庭在社会实现整体进步的同时,其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功能得到丰富,其中包括家庭的教育功能比以往得以强化。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意识到教育投资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也的确成了重大的家庭投资项目。然而,这还仅仅是当代家庭的教育功能或作用凸显起来的其中一点表现。当代家庭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各个家庭在教育的直接开展上。由于建国以后的积累,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来教育与科技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人口中已经有相当大的比例获得了各种层次的系统的学校教育,相当大一部分家庭具备了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教育的能力,相当大一部分家长已经很好地对其子女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这就为家庭、家长减轻在子女教育事务上对学校教育的无限的依赖度,以及通过家庭教育为培养新的一代社会人才创造了条件。从实际情况上来看,现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家庭中有相当比例的家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涌现出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成功家庭。在家庭教育上,总体上是城市家庭比农村家庭既有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又相对更重视些。无论在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家庭教育都有着学校教育所无法发挥作用的某些方面。这是家庭教育不可取代的优势。比如,在家庭中进行婚姻和家庭等的教育比在学校里进行相关教育更有实效性和持久性,效果也会更好。在一些现代核心家庭中,我们看到那些已经掌握了丰富知识和大量信息的家长积极开展对子女的教育,置备了必要的在家庭中进行自我教育的物质资源和设施,利用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家庭教育的功能得以实现。家庭教育作为现代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因为在社会继续发展后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而被学校教育或者职业性教育所取代。恰恰相反,在当代,家庭教育也获得了作用进一步强化的物质条件和机遇。 最后,在分析了上述学校教育功能的相对局限性后,还必须看到学校教育的绝对局限性。关于学校教育功能或作用的绝对局限性,在此只是根据学校教育的特征和新的时代特征提出一二点不成熟的新的理解。 1•学校教育功能的绝对局限性首先表现在教育的主管选择性上。学校教育不能没有主管选择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甚至教育的对象的选定都是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的。选择性是界定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学校教育的范围,保证学校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如果在学校教育中排斥选择性原则,学校教育就会无法正常而顺利地进行下去,就会迷失方向。但学校教育坚持选择性又可能会导致这种教育形式一定程度上的无效性,并且这种无效性在数量分析上还可能会很大。比如,一个受教育者在学校所接受的专业知识中有绝大部分在工作实践中应用不上,成为“死”的、“无用”的知识和信息。这种学校学习或者教育上的无效性实际造成了一种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从我国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的角度来说是很遗憾的事。学校教育的主管选择性与教育的一定程度的无效性是一种二律背反的关系。不仅如此,学校教育功能的绝对局限性还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客观滞后性上。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化的社会教育形式,学校教育从社会其他事业中分离出来,能够确保学校教育独立地进行和提高其水准,但这同时又成了学校教育有可能背离其使命,并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始终存在着的致命性的道岔。学校教育任何时候都应当以创新知识和信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己任。学校教育要完成如此使命,必须与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踪社会跳动的脉搏,从社会的“有用性”的角度进行教育。但是,学校教育的中立地位使学校教育并不是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跳着同节奏的舞步。社会生活可能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教育也许还没有把这些新鲜经验吸纳其中;社会的发展或许已经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学校教育可能还在另一条轨迹上划圆,如此等等。相反,学校教育可能向受教育者灌输了不少的信息量,但皆因其老旧或者谬误而误人子弟。这便是学校教育的滞后性所引发的一些不良后果。 2•学校教育功能的绝对局限性还表现在学校教育因其封闭性所导致的对社会教育诉求的延迟应答上。封闭性作为学校教育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缺憾,指的是其虽然来自社会系统,但又拒绝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进行信息、人员等的互动交流的自倾性,即其始终具有自成相对独立王国的倾向。这里的对教育诉求的延迟应答问题表现在学校向外部提供的教育供给与学校外部大量存在的教育需求之间的不协调上,简言之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惰性。一般而言,学校教育面对社会的教育需求时并不总以一种积极状态去调适自身并与后者相适应。这种似乎“中立”的态度尽管有时具有一定的价值,比如人们所推崇的大学精神,但它总体上是不利于发挥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 三、小结虽然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产生了一种激进的“非学校化”思潮,我国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思潮有着“‘荒诞’背后的理性”,[8]甚至有学者认为“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达到为现代社会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使是培养专业人才,也不能完全依靠学校教育。”[9]但我们研究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学校的主导教育地位。在上述行文中,笔者是在坚持学校教育仍在当代教育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展开的。我们研究学校教育功能的局限性是想使所有的人们(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其他)能够对学校教育的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在分析、考虑、处理学校教育问题时能始终坚持理性的旗帜。尽管国家提出并努力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但我们很多人在理解这一战略时缩小了教育的广泛的外延,直观地理解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不自觉地冷淡、忽视了其他形式的教育,在处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的被动式教育和受教育者的主动自我教育等诸种关系上明显倾向于前者。实际上这种比较主观武断的看法由于没有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将影响或者说是消解部分学校教育积极功能的释放。既然教育是一个大的社会事业,我们就应当用社会学的眼光审视之,就应该在以国家力量推动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觉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搞好针对更广泛群体的社会教育,自觉地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同时搞好家庭教育,就应该在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前提下做好受教育者的主动的自我教育。总之,坚持现代的大教育观念,防止出现对社会教育事业就是学校教育的误解和工作中的偏差是本文立论的初衷。 [参考文献][1](德)卡尔•雅士贝尔斯著,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法)昂热拉•梅迪契著,侯建译.新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法)保罗•朗格让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苏)斯卡特金著,张天恩译. 现代教学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8]石鸥,刘丽群.“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9]谢维和.简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责任[J]•教育研究,1997,(5).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所在的系曾经花几十万引进来一个拔尖人才。 那人很年轻,国外留学的博士。是个高产的人才,每年都能写很多论文。 一次,他们系的老师在一块喝酒。 王德峰是爱好烟酒的人,每次上课或者是讲座也都是要抽烟的,由此看来,酒对于他来说也应该是很喜爱的。 他每次酒场上都喝酒,一喝酒就喝多。 这一天,他又喝多了酒,因此嘴上就没有把门得了。 王德峰拍着这位引进来的人才的老师的肩头说:“你以后别写那么多的论文了!你写的倒是很多,可是你不看看你写的那些都是什么?都是些垃圾!” 这些话都是王德峰在喝多了的时候说的,到了第二天,王德峰的酒就醒了,他昨天酒场上说的话就全忘记了! 这时候,一个电话打来了,王德峰接起电话,发现是他的一个好朋友打来的。 当然,这个好朋友也是老师,也是一个系里的哲学教授,当然昨天的酒场这个好朋友也在场。 这个好朋友对王德峰说:“你知道你昨天在酒场上说了什么话吗?” 王德峰说:“忘了!什么也不记得了!” 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他真的完全忘记了! 他的好朋友于是告诉他:“你昨天在酒场上拍着人家那个老师说,人家写的论文都是垃圾,还劝着人家以后少写论文,少制造些垃圾!” 王德峰一听这些话,知道自己错了! 自己是哲学教授,是靠研究哲学吃饭的,人家也是研究哲学的,也是靠这个吃饭的,人家凭什么不能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自己凭什么不让别人吃这碗饭呢? 王德峰知道自己错了,很后悔,很想忏悔,让自己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于是,他开始分析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只有明白了自己真正错在了哪里,才能真正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他首先想到的是喝酒误事! 看来自己以后要忌酒了! 虽然自己很喜欢喝酒,但是为了改正错误,也必须忌了! 唉!真是喝酒误事呀!自古以来都有这个说法,看来说的真对呀! 可是,后来王德峰继续思索就觉得不对了! 问题的根源真的是因为自己喝酒喝多了吗?喝酒喝多了只是嘴上少了个把门的! 可是自己说的那些话!如果自己心里没有!自己心里不这样想!就是自己酒喝的再多,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看来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喝酒,是在自己的心里! 自己是起了傲慢之心,觉得人家别人写的是垃圾,觉得自己厉害! 所以自己 真正需要忏悔的是自己的傲慢之心!以后自己要生谦卑之心,不要看不起别人!这才是最根本的! 若是只是忌酒,那是只看到了表面,那是有相忏悔! 改掉自己心里的毛病,才是真的找到了原因,去除了病根!这才是无相忏悔! 于是,王德峰以后,没有忌酒,每逢酒场还是喝酒,每次喝酒照样喝多!但是再也说不出那样的话了! 因为他收起了傲慢之心,不再小看别人,时刻提醒自己要谦卑!

大家有教育管理方面的论集我知道的内容

王德峰发表的论文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有关机构、其他不少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提出了多种优先发展教育,增加学校教育供给,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火车头的倡议或者决策、国策。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面临的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双重艰巨任务,在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和科学的发展理念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新的发展模式和教育发展战略,即: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的两个转变、适当超前发展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有着前瞻性的发展思路,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科技及教育振兴、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必将产生无法预料的积极影响和驱动作用。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就教育问题做出了各种重大决策、调整和改革,整个教育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学校数量和学校规模呈几何级膨胀,教育资源快速集中与聚集,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寄予超常的厚望。不仅如此,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亦越来越大,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投资热情有增无减,各个层次的学校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和信任度日益提高。应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国家和民族的幸事,是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有力保障。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在短短的数年之中获得这样一个低起点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既大且穷的国家来说的确当歌当颂。然而,在对这种全民致力于办教育,学校教育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另外一个现实问题,即:在这样一种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须臾离不开教育的氛围中,一种盲目推崇学校教育的作用,迷信学校教育功能的缺乏理性思辨的感觉或者说是认识也在滋蔓开来。持有该种不完全正确观点的人目前不少。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给予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好事,但如果形而上地认为学校教育就是现代化大教育的全部内涵或者真谛,则是一种偏颇的理解,这样的认识同样不利于指导新时期宏观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对于学校教育及其作用,我们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实际是,学校教育在承载着超越以往任何时期更大的积极使命、释放出更大效能的同时,本身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也在同时显现并在新的条件下被放大。正是看到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引发了部分人士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质疑。他们痛心地看到,模式化的学校教育“以牺牲精神为代价”和“按照标准化的模式塑造人”,[1](P99)不仅如此,还“把成千上万的儿童关在像兵营一样的大房子里,不考虑他们的体力、不同的生理需要以及智力的差异,每天都不加区别地、清一色地给所有孩子配给四五种精神食量。”[2](P35)其结果是,“学生的独创被逐渐破坏,被反复灌输要驯服地服从别人的意见,否则就是胡思乱想。这种情况所造成的损害比过去整个社会受习惯信念的统治的危害更大。”[3](P318)在这样的教育下,“只有那些(通过适合他们才能的气质和能力)能够适应流行模式的人,才能从中获得益处。其他人则或者勉强够格,或者托庇于梦想,要不然就求助于安慰和保证,但是最后却身受其害,而落入差学生之列。”[4](P132)有论者对这种教育深恶痛绝,指责“现代教育是在大批地屠杀天才”。[5](P50)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局限性除论者上述论述和分类等之外,还可以把当代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区分为绝对局限性和相对局限性。前者指学校教育在成为自身时同时存在的不足;后者指相对与其他教育形式、以其他事物作为参照系时所呈现出的缺憾。二、当代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分析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格局中的作用,从而淡出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即是承载知识的传播,尽管也肩负着知识的创新,但后者远不及前者,特别是非研究性院校的一般性学校,其主要职能还是前者,即把其他主体创造的智力成果集中起来传输给受教育者。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与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传播乃至创新等都呈现出双向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化的特征。也许一个人没有进入形式上的大学城修业,但在信息化时代不必然意味着他会再因物质上的砖墙阻隔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也许一个人没有机缘和某一位科学家谋面,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必无交流沟通的可能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得学校有可能增强其传播知识的能力,更好完成其基本使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受教育者未必必须“学在学堂”,因为像林肯所面临的那种恶劣的教学环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与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便利化,这像驾着自家车轻盈驶上高速公路,任何一个虚拟的开放式站点随时供学习者无限而高效率地汲取丰富营养。可以说,信息时代的最终到来,将导致因物质原因而无法获得信息和接受教育的人大大减少,信息时代里最终只有不愿学习进步者而不再有无法学习进步者。信息时代的到来,还有利于促成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有利于克服存在于传统学校教育下的阶段性弊端。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在信息时代不会自然消失,实际上教育的公平性在信息时代将以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数字化信息的不同占有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会因各地实物资源的占有与投入量的不均衡而导致各处在建设进度上的不同步,这将造成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然而,弥补各地在数字化建设上存在着的这种差距的支出必定大大小于解决各地物质形态上的教育资源占有的不均衡的花费。以较少的投资建成内涵了公平原则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极大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从而使终身学习有了可能性。借助于网络的便利,“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6](P203)在前信息化时代,学院制教学一直是教育的主导方式,只有在学院里面采取师徒相授的形式才能完成单向教育和信息传递的任务,脱离学校教育,就无法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学在教会,所以那时想跻身有识阶层,唯一的选择便是进入教堂成为一名僧侣;在中国奴隶制时期,学在官府,获得知识成了膏粱子弟而非褐衣们的事情。在封建的中国,尽管在儒家的倡导下,民间教育及私塾教育有一定的发展,但依当时的情景,要获得教育机遇没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占有量是不行的,因此,接受教育仍然离不开教苑这样一个地方。然而,在信息时代,我们看到:最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一般是首先在网络上公布和传播的,而且网络传播以其更优越的社会影响力为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持有者看好。在这种社会里,每一个场合、角落都可能成为自强的人自学的地方,这将超越前信息化时代或者说是物质化时期学习者脱离不了学校的尴尬,“受教育的机会远远超过传统的学习空间———学校,而扩展到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乃至工作和生活中得以发展和成熟的场所。”[7]所以,信息时代的到来,如果说并没有削弱甚至加强了研究性院校的创新能力的话,而学校的整体的传播知识的功能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削弱。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人有可能脱离学校的形式上的教育限制。其次,科教兴国战略的继续实施以及社会的进步使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凸显,相对而言,学校教育的作用有所下降。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呈现一日千里的状态。当前,我国社会形态处在继续转型期,即由传统的静态社会向动态的现代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控制继续放松,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精神文明程度、政治文明程度皆得以提高,与之呼应的是个人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增长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个体素质得到完善。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生存,任何个体都将受到社会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和制约(但不再是那种限制个体价值发挥的控制),社会的教育功能上升。从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无限宽阔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都能吸收到无法计量的有用知识和信息,并且能够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加工、整理乃至创新,“社会是个大课堂”的真理性判断得到更为有力的实证。人类社会的教育事业曾经经历了一个与其他社会事业混沌一体到剥离出来,进而成为一门专门的事业或职业的过程。教育事业的脱颖而出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初始发展的需要和当时的人们素质普遍偏低的要求。当人类社会的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以至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因其“人文”化,从而都可能成为教育的素材,并且能为个体素质不断提高了的受教育者的理解和接受时,教育就有可能从分离出去而形成的他类王国中重新复归社会自身,这种复归即使不是全部,也必将是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到即使现在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也仍有不少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无法接受常规的学校教育,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和在人格上的顺利社会化,实际上这些人采取的直接向社会学习、在社会大课堂里不断接受教育的办法弥补和替代了他们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他们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提供(学校教育本身具有选择性,然而,这种选择又未必始终都是有效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社会自身既成为一个需要人们不断去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同时又成为一个自在的向有心的为学习者提供源源不断知识的大宝库。自觉地发挥和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功能,在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动、有意识地促使社会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甚至适当地让社会教育“占领”一些传统学校教育的领域和内容,或者说把那些本不该由学校承载的社会课之类的教育返归社会自身,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另外,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我国社会现状,我们发现,在坚持党的教育路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数亿个家庭在社会实现整体进步的同时,其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功能得到丰富,其中包括家庭的教育功能比以往得以强化。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意识到教育投资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也的确成了重大的家庭投资项目。然而,这还仅仅是当代家庭的教育功能或作用凸显起来的其中一点表现。当代家庭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各个家庭在教育的直接开展上。由于建国以后的积累,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来教育与科技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人口中已经有相当大的比例获得了各种层次的系统的学校教育,相当大一部分家庭具备了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教育的能力,相当大一部分家长已经很好地对其子女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这就为家庭、家长减轻在子女教育事务上对学校教育的无限的依赖度,以及通过家庭教育为培养新的一代社会人才创造了条件。从实际情况上来看,现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家庭中有相当比例的家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涌现出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成功家庭。在家庭教育上,总体上是城市家庭比农村家庭既有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又相对更重视些。无论在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家庭教育都有着学校教育所无法发挥作用的某些方面。这是家庭教育不可取代的优势。比如,在家庭中进行婚姻和家庭等的教育比在学校里进行相关教育更有实效性和持久性,效果也会更好。在一些现代核心家庭中,我们看到那些已经掌握了丰富知识和大量信息的家长积极开展对子女的教育,置备了必要的在家庭中进行自我教育的物质资源和设施,利用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家庭教育的功能得以实现。家庭教育作为现代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因为在社会继续发展后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而被学校教育或者职业性教育所取代。恰恰相反,在当代,家庭教育也获得了作用进一步强化的物质条件和机遇。 最后,在分析了上述学校教育功能的相对局限性后,还必须看到学校教育的绝对局限性。关于学校教育功能或作用的绝对局限性,在此只是根据学校教育的特征和新的时代特征提出一二点不成熟的新的理解。 1•学校教育功能的绝对局限性首先表现在教育的主管选择性上。学校教育不能没有主管选择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甚至教育的对象的选定都是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的。选择性是界定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学校教育的范围,保证学校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如果在学校教育中排斥选择性原则,学校教育就会无法正常而顺利地进行下去,就会迷失方向。但学校教育坚持选择性又可能会导致这种教育形式一定程度上的无效性,并且这种无效性在数量分析上还可能会很大。比如,一个受教育者在学校所接受的专业知识中有绝大部分在工作实践中应用不上,成为“死”的、“无用”的知识和信息。这种学校学习或者教育上的无效性实际造成了一种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从我国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的角度来说是很遗憾的事。学校教育的主管选择性与教育的一定程度的无效性是一种二律背反的关系。不仅如此,学校教育功能的绝对局限性还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客观滞后性上。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化的社会教育形式,学校教育从社会其他事业中分离出来,能够确保学校教育独立地进行和提高其水准,但这同时又成了学校教育有可能背离其使命,并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始终存在着的致命性的道岔。学校教育任何时候都应当以创新知识和信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己任。学校教育要完成如此使命,必须与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踪社会跳动的脉搏,从社会的“有用性”的角度进行教育。但是,学校教育的中立地位使学校教育并不是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跳着同节奏的舞步。社会生活可能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教育也许还没有把这些新鲜经验吸纳其中;社会的发展或许已经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学校教育可能还在另一条轨迹上划圆,如此等等。相反,学校教育可能向受教育者灌输了不少的信息量,但皆因其老旧或者谬误而误人子弟。这便是学校教育的滞后性所引发的一些不良后果。 2•学校教育功能的绝对局限性还表现在学校教育因其封闭性所导致的对社会教育诉求的延迟应答上。封闭性作为学校教育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缺憾,指的是其虽然来自社会系统,但又拒绝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进行信息、人员等的互动交流的自倾性,即其始终具有自成相对独立王国的倾向。这里的对教育诉求的延迟应答问题表现在学校向外部提供的教育供给与学校外部大量存在的教育需求之间的不协调上,简言之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惰性。一般而言,学校教育面对社会的教育需求时并不总以一种积极状态去调适自身并与后者相适应。这种似乎“中立”的态度尽管有时具有一定的价值,比如人们所推崇的大学精神,但它总体上是不利于发挥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 三、小结虽然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产生了一种激进的“非学校化”思潮,我国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思潮有着“‘荒诞’背后的理性”,[8]甚至有学者认为“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达到为现代社会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使是培养专业人才,也不能完全依靠学校教育。”[9]但我们研究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学校的主导教育地位。在上述行文中,笔者是在坚持学校教育仍在当代教育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展开的。我们研究学校教育功能的局限性是想使所有的人们(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其他)能够对学校教育的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在分析、考虑、处理学校教育问题时能始终坚持理性的旗帜。尽管国家提出并努力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但我们很多人在理解这一战略时缩小了教育的广泛的外延,直观地理解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不自觉地冷淡、忽视了其他形式的教育,在处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的被动式教育和受教育者的主动自我教育等诸种关系上明显倾向于前者。实际上这种比较主观武断的看法由于没有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将影响或者说是消解部分学校教育积极功能的释放。既然教育是一个大的社会事业,我们就应当用社会学的眼光审视之,就应该在以国家力量推动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觉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搞好针对更广泛群体的社会教育,自觉地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同时搞好家庭教育,就应该在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前提下做好受教育者的主动的自我教育。总之,坚持现代的大教育观念,防止出现对社会教育事业就是学校教育的误解和工作中的偏差是本文立论的初衷。 [参考文献][1](德)卡尔•雅士贝尔斯著,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法)昂热拉•梅迪契著,侯建译.新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法)保罗•朗格让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苏)斯卡特金著,张天恩译. 现代教学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8]石鸥,刘丽群.“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9]谢维和.简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责任[J]•教育研究,1997,(5).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所在的系曾经花几十万引进来一个拔尖人才。 那人很年轻,国外留学的博士。是个高产的人才,每年都能写很多论文。 一次,他们系的老师在一块喝酒。 王德峰是爱好烟酒的人,每次上课或者是讲座也都是要抽烟的,由此看来,酒对于他来说也应该是很喜爱的。 他每次酒场上都喝酒,一喝酒就喝多。 这一天,他又喝多了酒,因此嘴上就没有把门得了。 王德峰拍着这位引进来的人才的老师的肩头说:“你以后别写那么多的论文了!你写的倒是很多,可是你不看看你写的那些都是什么?都是些垃圾!” 这些话都是王德峰在喝多了的时候说的,到了第二天,王德峰的酒就醒了,他昨天酒场上说的话就全忘记了! 这时候,一个电话打来了,王德峰接起电话,发现是他的一个好朋友打来的。 当然,这个好朋友也是老师,也是一个系里的哲学教授,当然昨天的酒场这个好朋友也在场。 这个好朋友对王德峰说:“你知道你昨天在酒场上说了什么话吗?” 王德峰说:“忘了!什么也不记得了!” 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他真的完全忘记了! 他的好朋友于是告诉他:“你昨天在酒场上拍着人家那个老师说,人家写的论文都是垃圾,还劝着人家以后少写论文,少制造些垃圾!” 王德峰一听这些话,知道自己错了! 自己是哲学教授,是靠研究哲学吃饭的,人家也是研究哲学的,也是靠这个吃饭的,人家凭什么不能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自己凭什么不让别人吃这碗饭呢? 王德峰知道自己错了,很后悔,很想忏悔,让自己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于是,他开始分析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只有明白了自己真正错在了哪里,才能真正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他首先想到的是喝酒误事! 看来自己以后要忌酒了! 虽然自己很喜欢喝酒,但是为了改正错误,也必须忌了! 唉!真是喝酒误事呀!自古以来都有这个说法,看来说的真对呀! 可是,后来王德峰继续思索就觉得不对了! 问题的根源真的是因为自己喝酒喝多了吗?喝酒喝多了只是嘴上少了个把门的! 可是自己说的那些话!如果自己心里没有!自己心里不这样想!就是自己酒喝的再多,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看来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喝酒,是在自己的心里! 自己是起了傲慢之心,觉得人家别人写的是垃圾,觉得自己厉害! 所以自己 真正需要忏悔的是自己的傲慢之心!以后自己要生谦卑之心,不要看不起别人!这才是最根本的! 若是只是忌酒,那是只看到了表面,那是有相忏悔! 改掉自己心里的毛病,才是真的找到了原因,去除了病根!这才是无相忏悔! 于是,王德峰以后,没有忌酒,每逢酒场还是喝酒,每次喝酒照样喝多!但是再也说不出那样的话了! 因为他收起了傲慢之心,不再小看别人,时刻提醒自己要谦卑!

大家有教育管理方面的论集我知道的内容

王峰发表的医学论文

王峰在多年设计实践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涉及水工业发展及战略研究、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探讨、建筑给水节能技术的优化,典型工程的总结及反思、给排水学术界的发展和整合、新材料应用的经济技术比较等领域。已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见下表:王峰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未注明的均为第一作者)浅谈设备选用中的几个问题《机械给排水》1993年第1期试论中国水工业发展趋势及走向《机械给排水》1995年第2期水工业企业发展浅议全国给水排水青年学术会议1995.9烟台论给排水工程师的现代设计意识广东省给排水96年学术年会全国建筑给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2000.5水工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州市发展战略研讨会1997关于简化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点思考《中南给水排水》1999年第2期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给排水设计介绍及总结《给水排水》2000年第7期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及调试《给水排水》2002年第3期硬聚乙烯螺旋管在住宅中应用分析《给水排水》2002年第11期第二作者广州市芳村花园住宅小区生活给水系统设计《给水排水》2002年第12期广州地区给水管材设计选用及展望《给水排水》2003年第5期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给排水设计反思《给水排水》2003年第6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改进《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第4期第二作者室外排水工程采用塑料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的比较《给水排水》2004年第6期第二作者铝塑管卡压式接头的密封可靠性分析及设计选用《给水排水》2004年增刊变频调速给水系统水泵选型与运行的优化《工业用水和废水》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建筑给水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给水排水》2006年第7期王峰在给排水专业的理论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1.建筑给水节能优化设计专家系统;2.建筑给排水新材料、新设备、新系统与替代物的经济技术比较模型;3.建筑给排水教材编写;4.适应当前建设运作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5.教育建筑给排水学术活动研究;6.建筑给排水研究在国内的整合和发展;7.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8.其他随机的建筑给排水研究项目。

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8本,主要论文、教材、论著有:1. D.Xu, F. Wang*, Z.X P, Q.L.G, Y.L. Zhang, Z.Y. Wang. Cocultur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with damaged hepatocytes leads to restoration of damage and high frequency of fusion. 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55:1186-1199(SCI)2.Y.L. Zhang, Y.J. Wan, Z.Y. Wang, D. Xu, X.S. Pang, L. M, L.H. Wang, B. S. Zhong, F.Wang*.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dairy goat embryos by nuclear transfer for human acid β-glucosidase. Theriogenology.(2009,接收,SCI)3.X. S. Pang, Z. Y. Wang, T. G. Zhu , D. Z. Yin , Y. L. Zhang , L. Meng and F. Wang*.Concentrations of Progesterone and Estradiol in Peripheral Plasma during the Estrous Cycle and after Ovariectomy in Huanghuai Goats of High or Poor Prolificacy. Asian-Aust.J.Animal.(2009,接收,SCI)4.Wang Zheng-chao, Xu Wei-hua, Pang Xun-sheng, Shi Fang-xiong, Wang Feng*.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mbryonic stem cells.Chinese 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6,10(5):187-1895.薛亚梅,王锋*,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对ICR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2005,36(5):440-4456.潘晓燕,杨梅,张寒莹,王正朝,汪立琴,陈童,郭志勤,王锋*. 盘羊供体细胞对异种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杂志,2008 41(9): 2798-28057.张艳丽,许丹,王子玉,孟立,王锋*.人溶酶体酸性β-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生物工程学报,2009,25(2):263-2678.赵雪萍,谢献胜,王子玉,孙永成,丁晓麟,武杰,许丹,王锋*,丁玉华.麋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同步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1):84-879.王瑞芳,祝铁钢,庞训胜,王子玉,丁晓麟,王锋*,陈启康.三个山羊群体抑制素2α 5′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 (5) : 687~691.10.赵雪萍,张寒莹,王子玉,许丹,孙永成,王锋*,丁玉华.麋鹿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核型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67-7111.潘晓燕,杨梅,王正朝,汪立琴,陈童,郭志勤,王锋*.不同类型绵羊胚胎体外发育率的比较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 32 (2) :112-11712.编著《牛羊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北京13.主编”十一五”全国统编教材《动物繁殖学实验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2,北京14.主编《肉牛绿色养殖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5,北京15.主编《高产奶牛绿色养殖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7,北京16.主编《高产奶牛养殖7日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01,北京17.主编《无公害牛奶生产技术》,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12,昆明18.参编“十五”教材《动物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3,北京19.参编教材《养牛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北京(教育部优秀教材2等奖)20..参编《动物生殖调控》,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8,合肥(华东优秀科技图书1等奖)21.参编《家畜生殖内分泌学》,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01,北京22.参编“十一五”教材《牛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8,北京23.参编《家畜生殖内分泌学》(第二版),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7.09,北京24.参编“十一五”教材《家畜繁殖学》(朱士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7,北京25.副主编《肉羊饲养实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北京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