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家天文台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5:39:23

国家天文台发表论文

“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240余颗,能将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新闻发布会,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中国天眼”(FAST)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借助“中国天眼”,我国科研团队迅速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近1年来,“中国天眼”已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今年2月,“中国天眼”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正式启动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5个优先和重大项目,近百名科学家开始使用并处理“中国天眼”的科学数据。

据介绍,“中国天眼”的超强灵敏度使其在射电瞬变源方面具有重大潜力,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纳赫兹的引力波探测、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原初引力波,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时刻的物理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有能力将我国深空探测及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扩展资料

中国探测到快速射电暴重复爆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探测到1例全世界仅有21例的快速射电暴重复爆FRB180301,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该重复爆的辐射具有非常丰富的偏振特征。这一观测对快速射电暴的辐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显示了磁层在快速射电暴辐射机制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林琳博士、北京大学张春风博士、国家天文台王培博士等联合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对银河系磁星软伽马重复暴源SGR 1935+2145进行多波段联合观测。在SGR 1935+2145发生高能暴发的同时,借助“中国天眼”超高的灵敏度对射电波段流量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限制。该成果说明SGR和FRB暴发具有较弱的相关性,磁星暴发产生FRB必须依赖于极其特殊的物理条件。

上述成果论文分别于北京时间10月29日、11月5日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正式发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240余颗,能将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

作者 | 丁佳

星空下的LAMOST望远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嘟、嘟、嘟……”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017年10月10日,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批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时任FAST项目科学家李菂演奏了一曲名副其实的“天籁”——那是来自宇宙的心跳,也是我国射电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

这是足以载入中国天文 历史 的一刻。而在此之后,FAST迈入了批量发现脉冲星的时代。

时至今日,FAST已探测到91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5颗已经得到认证,包括迄今为止流量最暗弱的毫秒脉冲星。

如今的FAST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背后默默支撑、耕耘,并结出这一个个重大成果的,是一个叫做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天文大科学中心)的创新平台。

第二次抉择

从古至今,灿烂的星空一直是人类的向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

但随着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与近现代 科技 的失之交臂,这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渐渐被世人所淡忘。

1949年,与新中国一同成立的中科院,重新整合了国内的天文观测力量。

2001年,形成了由国家天文台(含总部、云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中科院天文台系统架构,带动了中国天文学的快速发展。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科院天文台系统各单位都为中国天文学的重新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FAST、65米天马望远镜、13.7米毫米波望远镜、1米太阳塔……一台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天文观测设施在中华大地拔地而起,中国天文,也终于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

尽管这样,中国天文人所面临的发展危机,却似乎从未远去。

“几家天文台之间有一个台长联席会议,来讨论、协商中科院天文领域的公共、共性事项。”中科院天文大科学中心主任、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LAMOST科学委员会主任赵刚坦言,“可在当时,并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作为一个学科整体,中科院各天文单位仍缺乏统筹管理的资源和制度支持。”

赵刚的这种感觉来源于天文学科的特殊性。

在很多人脑海中,一提起天文学,似乎就会浮现出“一壶清酒,仰望星空”的诗意画面。

其实不然,近十几年来,天文学竞争的胶着点,早已变成了天文观测装置的竞争。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随着重大天文观测装置不断更新换代,国际主流的先进天文研究模式已进入大科学研究时代,即依托重大天文观测装置的前沿科学与技术研究,不断催生重大天文发现,不断革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据统计,近年来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来自于依托重大天文观测装置的观测研究。

2009年至2013年,国际天文领域发表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排序,前0.1%的论文中绝大多数(81%)都是基于重大天文观测装置完成的。

“世界各国不惜耗资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建造各类重大地面和空间天文观测设施,以追求更高灵敏度、更高空间/时间/谱分辨率和更大视场。”天文大科学中心副主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评论道,“简单来说,谁想比别人看得更多、更远、更暗、更清,谁就得拥有更先进、更灵敏的望远镜。天文学的确变得越来越贵,越来越依赖于大装置,这就是这个学科的特点。”

“天文观测对时域、空间域以及基线长度的要求,使得天文学成为合作交流互动性最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科之一。现代天文观测装置,造价昂贵、技术先进、系统复杂,并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优观测台址进行建设。”天文大科学中心副主任、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介绍了国际合作对于天文学科的特殊意义。“以人类捕获首张黑洞照片为例,我国就是通过国际合作参与的观测。而天文大科学中心是我国参与该项国际合作的重要资助渠道之一。”

然而,因为 历史 的原因和体制机制的限制,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都是独立法人单位,在无形之中筑起了一道道藩篱。

“一个单位实行包括自身在内的统筹管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各单位相对独立谋划未来发展,缺少统筹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人财物资源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共享,影响集中力量办大事。”

“每个装置都有一套各自独立的运行维护队伍,其实力也不尽均衡。”

“部分技术研发平台,各单位间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购置情况屡有发生。”

“装置、平台、科研相互间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形成统一的有机创新链条。”

……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质疑、问题接踵而来,天文学家愈发感到,再也无法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们,必须要再一次做出抉择。

FAST全貌

“天文台系统的力量联合起来”

“改革是现实挑战,也是发展机遇。挑战不容回避,机遇稍纵即逝。”在2014年的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向全院发出号召——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突破就难以“率先”!

2014年,中科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通过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安排方面的科学部署,拉开了研究所分类改革的序幕。

得到这个消息后,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的负责人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讨论改革方案。

2015年3月13日,中科院院长办公会批准启动天文大科学中心筹备工作,并成立筹备组,中科院时任副院长王恩哥任组长,中科院机关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天文领域人员为筹备组成员。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究竟建设哪类机构更合适。

“一开始直觉的目标是卓越中心,因为天文学是一门很前沿的科学。”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基础科研部主任薛艳杰说,“但后来大家一致认为,天文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科学研究正越来越依赖于大科学装置;而学科的长远发展也不能单纯依靠研究所传统的PI制。卓越中心的定位,其实并不最为契合我们的需求。”

纵观全球,天文学较为先进的国家和科研机构基本都是采用成熟的大科学中心模式,拥有一套统筹科学发展和高效运行管理的机制,若干一流大科学装置组成的功能强大的分布式观测网络,以及一流的运行维护、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团队,这些要素间紧密衔接。

“这种模式有利于观测装置和设备的科学有序发展及高效开放运行,进而成为重大天文发现的发源地、尖端观测技术方法的孵化器、学科跨越发展的推动力。”天文大科学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赵冰说。

以欧洲南方天文台为例,其总部设在德国,主要观测设施分布于智利的拉西拉、帕瑞纳、诺德查南托、塞鲁阿玛逊斯等台站。

通过组织欧洲各国政府的合作,欧南台实现了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专长等资源的统筹整合和配置,设计、建造了多个全球领先的地基天文观测设施。

该机构统筹和代表欧洲天文界进行国际合作,协调、吸纳世界创新资源,如领导欧洲极大望远镜、联合领导世界最大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等项目。

最终,通过一系列举措,欧洲南方天文台成功支撑欧洲天文学家达到了“天文学新高度”,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航天局一并,被誉为振兴欧洲 科技 的三大体制创举。

薛艳杰认为,大科学中心的模式对中科院这几家天文单位是合适的。“早前几家单位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大的合力。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把院内天文口的力量联合起来,在有限资源支持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大事。”

对此提议,三家单位一拍即合。

但是,四类机构的筹备,是一场存量改革。原有的三个天文台仍然保留实体,新成立的中心则作为非法人单位运行。

“既不干涉各自内部的事情,又要有一个平台、一个机制让大家坐在一起,‘共商共议’天文领域的重大事项,决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真正发挥大家对它期望的作用。”赵冰说。

“大家对它期望的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

几年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征询天文学界的意见,天文大科学中心承担了统筹组织的功能。该重点凝练哪些方向、优先支持哪些项目,大家通过讨论达成了共识。

“如果没有这个平台,能够想象,这样的项目很快就会演变成‘你争我抢’的局面。”薛艳杰坦言,“但我们整个讨论过程都很平和,大家都觉得,重要的工作得到了支持。”

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天文大科学中心渐渐得到了天文学家和 科技 管理者的信任。

而这份信任,甚至跨越了部门的天然隔离——不管是中科院内部,还是全国高校的天文科研力量,只要有需要协商的事,都可以提出由天文大科学中心提供支撑。

2017年10月23日,天文大科学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专家组验收会议召开。

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心战略定位准确,领域方向布局合理,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随后,经中科院第13次院长办公会评议,天文大科学中心通过验收。至此,历经两年多的筹建,天文大科学中心终于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FAST工程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左三)等人在工程现场。

“5+2”的力量

天文大科学中心不断 探索 对中科院天文领域重大事项实现“五统筹、两共享”的机制。

“五统筹”是统筹配置队伍资源条件、统筹制定重大装置规划、统筹组织重大前沿研究、统筹运行重大观测装置、统筹发展重大技术平台,“两共享”是观测装置和技术平台高效开放共享。

这种治理结构和工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天文领域的重大事项和相关顶层布局设计得以协调。

在装置方面,天文大科学中心将分布我国各地运行、在建和规划的重大天文观测装置与我国参与运行和建设的国际先进望远镜相结合,分别组织形成了光学/红外、射电、太阳、天力天测四大装置集群。

每个装置集群统筹运行,发挥各自的集群优势;同时各装置集群又能联合作战,形成多波段的互补优势,支撑重大天文前沿研究。

以对“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站设备更新及重大仪器设备运行专项经费(天文财政专项)”的管理为例,中心更加强化科学目标导向,更加侧重共识度高、全局性和广泛性强的重大需求,加强绩效考评。赵刚说:“这是我们几位台领导的一致共识。”

“统筹协调不是‘撒胡椒面’。”赵冰对运行绩效评估进行了解释。“对运行效果好、科学产出多的装置,支持强度会大幅提升;对效果不好、产出欠理想的装置,则及时转为教学、科普等其他用途,通过‘关停并转’,不再由天文财政专项予以支持。总的原则就是要实现资源向重大成果产出倾斜,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天文大科学中心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逐渐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技术、运维和管理团队。

在FAST 调试核心组,姜鹏、潘高峰、岳友岭、钱磊……众多青年人才,获得了天文大科学中心FAST高端用户计划优秀骨干、特聘青年研究员项目的支持,也在改革的过程中加速成长。姜鹏现任FAST总工程师。

LAMOST高端用户计划优秀骨干、特聘青年研究员赵景昆、刘超、李海宁、苑海波、李荫碧、邢千帆、闫宏亮、黄样、向茂盛……实现着LAMOST的科学突破。

“我们自己的团队里其实有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他们主要负责的是科学数据与装置之间的衔接。”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王丹说,“这部分人的工作实际上特别关键,但长期以来都在‘为别人做嫁衣’,成绩很难得到体现。”

更何况,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大科学工程、空间科学卫星项目运行费中的人员经费严重不足。

FAST电磁环境保护中心主任、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海燕补充,“这使得部分技术人员的收入偏低,不利于保持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撑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天文大科学中心综合管理部办公室主任田斌从另一个角度坦言,“围绕大科学装置工作的科研人员还有个特点,就是做出了非常核心的贡献,但翻开简历,却发现他们在发表论文数量上很吃亏。”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天文大科学中心成了打破“四唯”的 探索 者。

在推荐国家和院级相关人才计划时,推优的原则之一,就是向对大装置建设、运行做出重要支撑和贡献的骨干人才予以倾斜。

此举受到了科研人员的欢迎。

李菂认为,天文大科学中心通过设立相应的人才计划,对这部分人给予倾斜支持,不仅提高了其收入,更提升了其荣誉感和归属感,对团结稳定队伍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姜鹏则感到,天文大科学中心在相关领域 科技 人才的储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在LAMOST镜面前合影。

大中心 干大事

4月30日凌晨,《自然—天文》在线发表了国家天文台领导的中日合作研究重大成果,利用LAMOST强大的巡天能力,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重元素(包括银、铕、金、铀等)含量超高的恒星起源自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首次揭示了这类稀有恒星的吸积起源,深化了对重元素产生机制的认识,为基于恒星化学成分识别来自附近矮星系的恒星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年来,LAMOST呈现出爆发式、井喷式科研产出态势,给银河系“重新画像”、“星海拾珍”搜寻奇异天体、捕获来自遥远宇宙的信息……

从2003年起即担任LAMOST项目总经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的感情是复杂的——

“虽然我们的本职工作重点之一是高效、稳定运行和维护望远镜,但只满足于运行好远远不够,还要吸引、鼓励更多科学家用户都来使用我们的数据做研究。否则即使是块金子,没人知道也会蒙尘的。”

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天文大科学中心实施了特聘客座研究员计划,聘请国内外顶尖天文学家,围绕中心装置建设、运行和研究开展深度合作。

中心还实施了高端用户计划冠名教授、杰出学者项目,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用户,带领团队深入开展基于LAMOST、FAST等的相关科学和技术研究。

截至目前,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124所科研机构和大学的769位用户利用LAMOST数据开展研究工作,共计发表438篇有显示度的SCI科研论文,引用4200余次,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在天文大科学中心的“加持”下,装置集群观测能力大幅提升,重大科学成果不断涌现,开放共享服务更加高效:

——2017年11月,暗物质卫星“悟空”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不但拓展了科学家观察宇宙的窗口,而且对于判定部分电子宇宙射线是否来自于暗物质起着关键作用。

……

“其实,LAMOST刚建成的那几年,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赵永恒感慨,“对比来看,这几年的成果可以说是爆发性的。这充分说明,把数据放在那儿等别人去发现,跟主动组织大家一起来做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经过4年的筹建和运行,中科院天文大科学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天文学界的一个品牌。

面向未来,天文大科学中心将继续 探索 有利于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和高效开放共享的新机制,成为重大天文发现的发源地和重要天文技术的突破者,为建成特色鲜明、国际著名的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而不断前行。

“我国天文学科布局中,中科院具有‘设备集中、领域集中、队伍集中’的特点,是代表国家水平的天文研究‘国家队’以及引领我国天文学科发展的‘火车头’。”赵刚说,“在中国向天文强国努力发展的道路上,天文大科学中心将肩负起引领我国天文事业跨越发展的使命,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科学报》 (2019-05-28 第4版 纪实)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美国天文学家论文发表

是数学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英国

宇宙大爆炸(Big Bang)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描绘过去远古的宇宙发展史。在这150亿年中先后诞生了星系团、星系、我们的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现在我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一切天体和宇宙物质,形成了当今的宇宙形态,人类就是在这一宇宙演变中诞生的。 人们是怎样能推测出曾经可能有过宇宙大爆炸呢?这就要依赖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两千亿个恒星中的一个。像我们银河系同类的恒星系 —— 河外星系还有千千万万。从观测中发现了那些遥远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飞奔的速度越快,因而形成了膨胀的宇宙。 对此,人们开始反思,如果把这些向四面八方远离中的星系运动倒过来看,它们可能当初是从同一源头发射出去的,是不是在宇宙之初发生过一次难以想像的宇宙大爆炸呢?后来又观测到了充满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就是说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余波虽然是微弱的但确实存在。这一发现对宇宙大爆炸是个有力的支持。 宇宙大爆炸的观点: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科学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还要小的奇点,然后是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缺乏大量实验的支持,而且我们尚不知晓宇宙开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图景。 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 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a)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b)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c)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d)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从那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从而由物质小微粒聚集成大团的物质,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中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生命。 但是,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或者说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没有开端。它只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 这只是一个设想,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论。 大爆炸理论虽然并不成熟,但是仍然是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论的关键就在于目前有一些证据支持大爆炸理论,比较传统的证据如下所示: a)红位移 从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遥远的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胀,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就是一个关于星系之间相互远离速度和距离的确定的关系式。仍然是说明宇宙的运动和膨胀。 V=H×D 其中,V(Km/sec)是远离速度;H(Km/sec/Mpc)是哈勃常数,为50;D(Mpc)是星系距离。1Mpc=3.26百万光年。 c)氢与氦的丰存度 由模型预测出氢占25%,氦占75%,已经由试验证实。 d)微量元素的丰存度 对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辐射 根据大爆炸学说,宇宙因膨胀而冷却,现今的宇宙中仍然应该存在当时产生的辐射余烬,1965年,3K的背景辐射被测得。 f)背景辐射的微量不均匀 证明宇宙最初的状态并不均匀,所以才有现在的宇宙和现在星系和星团的产生。 g)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证据 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学家们称他们又发现了新的证据,可以用来证实宇宙大爆炸理论。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质量极大,体积极小,温度极高的点,然后这个点发生了爆炸,随着体积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至今,宇宙中还有大爆炸初期残留的称为“宇宙背景辐射”的宇宙射线。 科学家们在分析了宇宙中一个遥远的气体云在数十亿年前从一个类星体中吸收的光线后发现,其温度确实比现在的宇宙温度要高。他们发现,背景温度约为-263. 89摄氏度,比现在测量的-273.33的宇宙温度要高。 虽然已有上述证据存在,但是宇宙是否起源于大爆炸学说,仍然缺乏足够多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能较满意地解释宇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宇宙大爆炸理论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才提出,但20年代以来就有了萌芽。20年代时,若干天文学者均观测到,许多河外星系的光谱线与地球上同种元素的谱线相比,都有波长变化,即红移现象。 到了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总结出星系谱线红移星与星系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成正比的规律。他在理论中指出:如果认为谱线红移是多普勒效果的结果,则意味着河外星系都在离开我们向远方退行,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这正是一幅宇宙膨胀的图像。 40年代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遥远的过去曾处于一种极度高温和极大密度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原始火球”。以后,火球爆炸,宇宙就开始膨胀,物质密度逐渐变稀,温度也逐渐降低,直到今天的状态。这个理论能自然地说明河外天体的谱线红移现象,也能圆满地解释许多天体物理学问题。1964年美国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又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该理论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理论,虽然得到了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但仍有一些解释不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上世纪末,对Ia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因为宇宙可能大部分由暗能量组成。

乔治·伽莫夫(1904一1968),出生于俄国,美国核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在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曾前往欧洲数所大学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以倡导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闻名。

扩展资料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

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从虚无创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虽然希腊哲学家曾经考虑过永恒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坚持认为宇宙是上帝在过去某个特定时刻创造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爆炸理论

罗素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中国国家天文期刊投稿

“中国国家天文论坛”立足《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并为其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并与“国家天文俱乐部”活动紧密结合。愿不断加强与各大天文科普网站交流合作,共创广大天文爱好者的网上家园。论坛版面划分如下::::论坛管理:::站务公告 请大家随时关注本论坛发布的系统公告。意见反馈 若在使用论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不解,请在此提出。更加欢迎对于本论坛的意见和建议。版主交流 版主讨论区。(限版主进入):::杂志讨论:::杂志聚焦 对《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每期封面、文章、图片发表看法,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订阅发行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订阅、杂志发行、广告刊登、征文征图、读者活动,对本刊的意见和建议或遇到的疑难问题。:::天文讨论:::天文奇谭 天文知识、天文事件、天文人物,与天文有关的所有话题……百家纵横 泛舟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共同探索地理、历史、考古、旅游、神秘……严禁灌水。科幻世界 UFO、失落的文明、野人、水怪、目击实录、科幻电影……行者无疆 “人未动,心已远”,旅游爱好者的天地。书刊媒体 天文书籍、报纸、杂志、星图、软件及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及其出版信息。银河泛滥 灌水、灌水、灌大水~~~论坛专业水区。:::视觉欣赏:::视觉天文 天文视频共享。精美天文照片、太空美术图片的上传、下载,共享视觉震撼。映像空间 让意外及命运决定照片的效果,用自由的意志、行走的镜头写下生命的日志。:::器材信息:::观测攻略 最新天象与观测信息。交流各种天体的拍摄技术技巧和观测拍摄经验,展示自己的作品。器材之家 器材评测、天文器材DIY!交流购买经验,学习和询问器材的使用自制和维修方法。传播设备升级、转让,器材团购的信息。:::合作商家::: (各个光学器材、户外用品企业入驻,免费开设板块,企业自主管理,由中国国家天文论坛提供网络维护和技术支持):::天文协会::: (各地天文组织在此免费开设版面,协会自主管理,由中国国家天文论坛提供网络维护和技术支持)

《飞碟探索》,便宜,而且办了很长时间了。期刊名称: 飞碟探索主办单位: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编 辑:《飞碟探索》编辑部出 版: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兰州市滨河东路520号邮编:730030 E-mail: 编辑部电话:广告部电话:经营部电话: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11/V国外代号:BM1018邮发代号:54-35国内定价:3.8元订阅价:3.80元国外定价:5.00美元飞碟探索《飞碟探索》是国内唯一的、也是最知名的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专门杂志。主要栏目有:'探索与争鸣',汇集了对UFO来访、宇宙形成、人类起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不同观点与体验;'海外UFO',发生在国外的著名UFO事件;'宇宙探秘',描述人类现代宇宙飞行的壮丽事业;'遗址寻踪',人类古文明考察中发现的UFO存在的可能性;'生命溯源', 探索UFO与人类文化起源的关系;'目击传真',最新的UFO现场观察报道。还有《中国国家天文》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国家天文台国内统一刊号:CN11-5468/P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672邮局订阅代号:80-602广告证:京朝工商广字第8047号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来信:投稿:广告:订阅:

国家级论文发表平台

论文发表有权威的网站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17年前是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省级刊物:《民营科技》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办科技机构管委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4033,国内刊号:CN 53-1125/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维普、万方收录。 省级刊物:《科技资讯》 主管单位:山东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960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021/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省级刊物:《黑龙江科技资讯》 主管单位:黑龙江科协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400/G3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文体用品与科技》 主管单位:国家轻工联合会 主办单位:全国文教体育用品资讯中心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I006-8902 国内统一刊号:CN11-3762/TS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数字技术与应用》 主管单位:天津市中环电子资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天津市电子仪表资讯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416 国内统一刊号:CN12-1369/TN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由于篇幅有限,中国期刊库就只介绍这么多科技期刊给大家,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或者您需要找我们快速发表论文的话,可以联络中国期刊库线上编辑。 中国期刊库---------论文发表,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这个比较多了,中外都有,有的含金量高,有的花钱就行

推早发表网,投稿过一次流程不复杂觉得很好。

直接到中国知网或者图书馆去找你本专业的学术期刊,与杂志社直接联络,网上很多都是中介,并不是杂志社的人,有的可靠有的不可靠,特别是那些说包发包过一上来就要打订金打多少钱的十有八九是子。如果是艺术类职称可以再问我

1、期刊备案、收录查询。鉴别期刊真伪,尽量不要发增刊、特刊。首先要到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其备案情况;2、选择可靠的代理会事半功倍。我先后在网上找过三个代理,有一家收了定金找不到人了,有一家到是每次电话话都说的好听,可是出版的杂志一而再再而三的拖,过了一年多才来通知书,早就过了我的发表时间,之后也没有退定金,幸好在这期间有一家叫博雅论文辅导中心的网站还算靠谱,虽然站长脾气有点大,不过最终事情是办成了。

去找早发表网,出刊只花了21天。

这个一般来说,有两种为主要, 一,投稿到各大杂志社, 通过他们的稽核后 就可以发表了。 二,是在网上找个机构帮你发, 这样的好处是 发表得快点 因为他们有关系 而且专业 不过 坏处是 你可能会遇上子, 这个的话, 我跟你说个网 你自己去看, 诚信 义论文 发表, 这站挺不错的 。

这样的网站有很多,建议找几个编辑问问!

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学术期刊、CN类期刊、ISSN期刊等,这些类别之间有交叉关系。具体论文发表资讯,你可以去找早发表网看!

只要查重的时候,抄袭的重复率没有太多,都不会有什么发表的问题。早发表投稿还是挺放心的。

就国内来说,其实比较有权威的论文发表网站就那几个,知网,万方,还有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网站,区别就在于一个早,一个晚,其实相差不多,现在很多网站也都入驻到知网这样的大网站,给你分享几个详细的,望采纳!

首先,第一个让我们想到的是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是由世界银行提出的1998。CNKI项目是实现全社会促进知识资源共享和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技术项目,由清华大学发起,Tsinghua Tongfang于1999六月成立。在党的领导和国家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科学技术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计划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和国家学术、教育、出版的直接领导密切CNKI工程集团合作,在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界,经过多年的努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自主开发技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文本的信息量,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E知识资源数据库和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提供知识和信息资源最丰富、最有效的知识资源的全社会共享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有效传播知识。(通常被称为的中国期刊网,即中国知网)作为论文的数据库,HowNet是目前最权威的期刊文献的收集,并且知网的收录不会有假刊物。

第二个: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其开发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相对于知网,万方数据库也算比较大的了,但是在数据库里,只能屈居第二,但是很多单位也算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作为一个职称论文评定的标准,论文发表后,论文被万方收录,通过检索已发表的职称论文,进行职称评定。但是万方数据库,偶尔也会有些假的刊物,还会收录个别的电子版期刊,所以作者也需要提高警惕。

本内容由top期刊论文网编辑整理

第三个是维普数据库。

维普资讯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是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事业的奠基人,公司全称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文献数据库。从1989年初开始,一直致力于对大量报刊资料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分析、收集、加工等深度开发和应用。自1993成立以来,公司的业务范围已涉及数据库出版、网络通讯和期刊分布知识,电子杂志制作数字数据工程问题、网络广告、文学以及基于电子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品种。

阅读延伸: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版面费多少?

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版面费多少?大多数学术期刊为了实现自收自支的运营方式,都会向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费,那么发表一篇正规的学术论文需要交纳多少钱呢?国家对期刊费用没有特别的要求,根据当前期刊市场,级别越高的期刊,越冷门的期刊或者是影响力越大的刊物一般版面费会越高,我们可以通过学术期刊的级别来判断期刊的版面费。

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版面费多少?期刊根据级别不同,类别不同,价格会有不同。比如普通的省级,国家级期刊,一般2000多字符的文章价格在800元,-1000元左右,篇幅长一点的价格高些,而同样是省级期刊的医学期刊,价格则可能一千多元甚至更多。而核心期刊则价格更贵,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主要是一些期刊,即便花钱也是发表不出去的,对文章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而且周期也比较长。

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版面费多少?发表论文最重要的是要确定期刊的正规性,否则就算发上去了也是没用的,单位不承认的,那么什么是真刊什么是假刊呢?

真刊,是指国内公开发行的,拥有独立的CN刊号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出版物的原本。因为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所以期刊的原本是每期的原本。

假刊,假刊就是不是真刊的所以版本。它包含,私自编造刊名,克隆伪造真刊原本,盗用他人刊号,规定外出版的增刊,副刊等一切刊物。

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版面费多少?发表论文之前,作者必须了解自身单位评定职称与发表论文的要求,阅读单位与职称协会发布的相关文件,如:建筑中级职称,要求CN issn刊号的两篇以上的论文发表,字数不得低于3000字!当然也不是所有评职称都明确规定,就拿核心期刊发表为例,这个时候往往并不是你单位的要求,而是你的文章质量有多高,你能出多少钱给杂志社作为版面费,因此,此类发表价格十分昂贵!综述所述,每个要求职称论文发表的作者,必须与单位进行沟通,确定好发表杂志的类型与要求,才能真正地发表对自身有用且价格低的期刊。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被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天天爱科学是国家期刊吗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管,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馆配期刊(国家级期刊)。

《天天爱科学》是正规期刊。它是一本儿童科普杂志,让儿童从家庭和学校中解放出来,走向户外,亲近自然,探索科学,以自然探索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科普杂志,也是中国第一本儿童户外与环保杂志。 扩展资料 《天天爱科学》杂志隶属于天天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是由中国最大的'文学图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资组建的独立运作的出版社,成立于2009年8月9日。她的前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室,曾经以“哈利·波特”、“当代欧美畅销儿童小说”、“中国当代获奖儿童作家书系”等优秀图书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