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量子密码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24-07-08 17:34:41

量子密码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强《物理》编辑部2006年度工作总结《物理》编辑部2006年度的工作重点是:打造精品栏目,精心策划专题,增强期刊可读性,在持续提高期刊质量的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扩大发行量。一年来,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编委会的正确指导和积极参与下,期刊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物理》正稳步有序地发展着。一、编辑部主要工作1、 召开京区编委会2005年12月14日,召开编委会,总结2005年的工作,讨论2006年计划,各位编委老师对《物理》目前的状况以及编辑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尤其在如何获得更多的高质量文章、打造精品栏目,以及2006年应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2、参加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论文评比6月份,编辑部根据中国科协的文件要求,经正副主编筛选推荐三篇文章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分别是:(1)潘建伟:量子密码实验新进展——13km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朝向基于人造卫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2005年 第 10 期);(2)邢定钰:自旋输运和巨磁电阻——自旋电子学的物理基础之一(2005年 第 5 期);(3)都有为:新型的氧化物磁制冷工质与隧道磁电阻材料(2005年 第 11 期)。但是从结果来看,今年的优秀论文评选排除了综述、科普文章,集中在原始学术论文。3、申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为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 2006年7月,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2006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本次评审共资助A类5项,B类40项,C类61项。编辑部在主编阎守胜老师的大力协助下组织申报材料,参加答辩,经过筛选入围和陈述两个环节的激烈竞争,最后获得了C类资助(5万元),这也是《物理》杂志至今得到的最多的资助款,这不仅仅是期刊获得更多的发展经费,更是一种荣誉,体现了学术界、期刊界对《物理》的认同和肯定。4、加强组稿为不断提高期刊质量,组稿工作一直是编辑部的重要工作之一。2006年度,编辑部在专题策划和组织上投入更多精力,与相关编委老师以及专家一起,共策划组织专题11个,重点栏目文章组稿率达90%以上,全年发表文章的组稿率达到了78%,是历年来的最高。5、加强期刊宣传为加强宣传,扩大期刊的影响,编辑部人员参加了大量的学术会议,其中到外地参加会议2人次。在北京召开的大型会议或国际会议,编辑部基本都派人参加。在会议上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式对《物理》进行宣传,包括赠送期刊、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征订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利用参加展会或在展会会刊上刊登广告等形式,扩大期刊在产业界的影响,促进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编辑部首次尝试通过请编委老师在高校做报告的形式,传播物理学知识,扩大《物理》在高校的影响。2006年12月15日,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邀请,编辑部联系常务编委宋菲君老师到北大物理学院做了一次“物理系毕业生和产业”的报告,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编辑部利用这次机会对《物理》进行了宣传,扩大在学生中的知名度。6、网站更新期刊网站在10月份更新,实现了在线审稿、在线投稿和作者在线查询功能,缩短了稿件处理周期,促进了与读者、作者和专家的紧密联系。期刊电子版部分内容免费向读者开放,比如研究快讯栏文章、物理学家学史栏目的部分文章等,以提高期刊显示度。二、期刊的情况1、收发稿情况表1 《物理》2003—2006年收发稿情况项目年份收稿录用稿录用率退稿退稿率全年发表文章数组稿数组稿率200350721643%19639%159(143)*7044%200452022443%24638%171(130)*7543%200560221435%33656%172(136)*11868%200661425141%33955%197(117) *15578%* 括号里是小栏目文章的数量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来稿数量、发表文章数量都在稳定提高,组稿率也有较大提高,以保障文章的质量。2、期刊评估数据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信息,2005年,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中有四个收录《物理》,即美国的《化学文摘》( CA ),英国的《科学文摘》( SA ),苏联的《文摘杂志》和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6年10月公布了200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 CSTPCD ) 的最新统计结果,《物理》被引频次427次,影响因子为0.283。表2 《物理》期刊评估数据指标年份总被引次数名次*影响因子名次*基金和资助论文数200236090.321554%2003388120.2951957%2004454110.282362%2005427130.2832454%*指在收录的32种物理类期刊中的名次3、重点栏目的文章情况研究快讯栏刊登文章47篇,都是发表在Science, PRL等国际一流期刊上的科研工作的介绍(其中两篇Science文章)。评述栏发表21篇评述文章(20篇为编辑部组稿),特约专稿栏目发表8篇文章,都是不少是学术水平高、可读性好的文章,例如闻海虎研究员的“高温超导体磁通力学和混合态相图”、王中林教授的“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的原理和潜在应用”、侯建国研究员的“扫描隧道显微术中的微分谱学及其应用”等。4、专题2006年共组织了11个专题,分别为:(1)微纳米加工技术专题,(2)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专题,(3)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和技术专题,(4)声纳技术及其应用专题,(5)高压物理专题,(6)高温超导发现20周年专题,(7)激光加速粒子专题,(8)“三·八”国际妇女节专题,(9)清华物理80年,(10)纪念郭敦仁先生,(11)于敏先生80华诞专题。其中,微纳米加工技术、高压物理、高温超导发现20周年专题,清华物理80年、于敏先生80华诞专题读者反响很好。5、增设新栏目根据读者的需求,在保持期刊特色的前提下,编辑部提出增设新栏目的想法,经正副主编研究通过,在2006年增设了“人物”、“年度值得推荐的新书”两个栏目,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期刊的可读性。“人物”栏目是选取较为典型的人物,通过邮件、电话或当面采访等形式,采访与物理学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者、企业人士、学生等,反映物理学者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已发表的人物访谈有:200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王中林。正在采访整理中的还有:朱棣文,戴鹏程(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子散射中心)。“2006年度值得推荐的物理学新书”的组稿评选工作在2006年10月中旬启动,本次共收到9个出版社推荐的20本书目,编辑部通过正副主编组织了部分编委老师进行评审,选出8本书刊登在2007年第1期上。这个专题受到各相关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好评。“仪器和设备”栏目是在读者和企业界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该栏目旨在为读者提供新设备和仪器的信息,沟通企业与科研。三、问题1、如何进一步扩大期刊在物理学界的影响,巩固期刊的学术地位?2、期刊电子版和纸版如何平衡发展?如何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发行量?3、如何增加经费来源,保障期刊的持续发展?四、计划和展望1、2007年将进行第九届编委的组建工作,计划在9月份与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会换届同步进行,并召开全体编委会议;2、加强期刊的整体策划意识,对专题的策划和组织努力做到早做准备、精心策划、集中发表,充分发挥出专题的效果;3、完善和更新专家数据库,按专业细化,为审稿、组稿以及广告服务等奠定基础;4、加强期刊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打造沟通科研、教学、产业的桥梁;5、利用期刊和网络等媒介,进行一次读者调查,以期了解读者情况及其需求。《物理》编辑部2007年1月-------------------------------------------------2006年度工作总结理科学报编辑部主任 郑进保2006年以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参加学校及总支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为了跟上社会发展形势,2006年我报名参加了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组织的主编岗位培训班。通过学习使自己在掌握办刊方向、执行政策法规、完善科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拿到了主编岗位合格证书。2006年一开始编辑部就确定了以“争创精品期刊”“庆祝学报创刊50周年”两项工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指出要以此为契机宣传学报,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为学校争光。2005年末学报接到了教育部下发的“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评比工作”的通知,并指出此次评比,主要以学术质量为重,对学报进行全面评价。接到通知以后,编辑部全体动员,积极为此次评比准备材料,争取以学报最好的面貌迎接检查。经过专家们层层选拔,最后从高校1000多种科技期刊中选出52种作为教育部系统的精品期刊,我校理科学报名列其中。为此教育部科技司给我校理科学报颁发了精品期刊荣誉证书。自己也因为创办精品期刊有特殊贡献,受到教育部科技司的表彰,并颁发证书。这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是对编辑部工作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编辑部的每个工作人员。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把我校学报办得越来越好。2006年恰逢我校学报创刊50周年。编辑部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宣传学报,扩大学报社会影响的机会,同时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2006年12月5日,学校召开了“庆祝学报创刊50周年”大会。来自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协会、编辑学会、学报研究会、兄弟院校及校内知名学者等近200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紧张热烈,充满了祥和气氛,达到了宣传学报、扩大学报影响的目的。2006年以来,我校学报的综合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报共发表科研论文160篇,其中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产文达95%。美国的CA、英国的SA、俄罗斯的AJ、日本的CBST和国内20多家权威文摘杂志都把我校学报列为固定收录源期刊,影响因子、引文频次、他引总引比、文章下载率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编排规范方面,我校学报已成为兄弟期刊编辑加工的样板。本人除了负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外,还负责数学稿件的编辑加工。自己加工刊登出的每篇论文都被中国科学文摘摘录,基金论文比高达100%。工作中除了努力提高编校质量外,还注意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作者、读者都对自己有较高的满意度。除了完成好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外,还努力进行编辑学方面的研究。2006年自己作为第三负责人参加了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重点项目“科技期刊评估体系”的研究工作。2006年10月以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编辑学报》上发表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的研究论文,反响较好。自己除担任理科学报编辑部主任外,还任机关第二总支的支部委员。在此期间,自己每次都认真完成总支、学校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一个老党员的作用。另外,社会工作也是自己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广大会员的信任,自己被选为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的秘书长。研究会挂靠在我校,日常杂事也是非常多的,对此自己任劳任怨,不计任何报酬,尽心尽力把学会的工作做好,深得研究会的好评。为学校扩大了影响,为学报事业做出了贡献。2007年已经到来,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努力会把学报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先俩篇吧,不够请联系,直接发消息

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上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天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二、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

三、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州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超级计算机,被称之为“国之重器”,近些年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接连获得突破,并且连续多年蝉联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是863计划项目,正因为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崛起,使得2015年美国就宣布对我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这也是促进我国超级计算机自主研发的根本原因。

②核电技术。我国的核电技术,已经全面领先世界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购买了三大核电技术,并且融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而建立起来的领先。我国核电技术的代表,主要是“两龙”,及华龙一号和玲珑一号,华龙一号主要是针对大型核电厂,而设计的产品;玲珑一号主要是针对小型核电厂,而设计的产品,两者合并,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核电技术。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

有很多,我只说其中的几个,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在评论区收获更多。

大家都知道,蚊子咬一口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蚊子是多种病毒的载体,而这就构成了威胁。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黄热病等,这些都是”托蚊子的福“。

面对如此具有杀伤力的病毒载体——蚊子,人们早已动用了“基因武器”,想对蚊子进行一网打尽,但蚊子这么大的基数,想想就知道,总会有不受“基因武器”的蚊子进化出来。

来自中山大学的奚志勇团队,通过让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体,造成不孕不育的后果,进而减少蚊虫数量。目前该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专门生产携带这种病菌的蚊子,然后到野外释放,去让更多的蚊子不孕不育,以期减少野外蚊子数目。

这是生物科技方面的一项成就。

为何说奇迹呢?因为很多案例中,都存在海底隧道漏水的现象,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我国的珠港澳大桥就创造了34节沉管滴水不漏的奇迹。

港珠澳大桥在当年需要修建一条长约7公里的海底隧道,因为之前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所以准备向外国有过类似经验的公司咨询,但他们一张口就要15亿的咨询费用,这也太贵了,根本就是看我们没有才这样说。

后来我们说,干脆3亿吧,只要对风险最大的部分给予技术支持就行了。但对方根本不同意。这激起了我国技术人员的斗志。

四年时间过去,最后一节沉管安装成功,经过检验,没有一节发生漏水现象,我国工程技术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海底沉管隧道百分百不漏水的奇迹。

卫星导航上最重要的部件就是原子钟,因为卫星计算距离需要准确的时刻,只有原子钟的精度才能满足,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原本北斗上搭载的原子钟由欧洲供给,可是在交货前,他们反悔了,原因是为了配合美国以获取更好的卫星频段。

但之前中国为了和欧洲合作,向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项目投资了3亿,如今却换来欧洲的反悔。

说干就自己干,不到3年时间,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原子钟诞生,并没有耽误北斗卫星的发射。但此时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上的原子钟大面积出现故障,甚至影响到了使用欧洲原子钟的印度的导航卫星系统。

从这个侧面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同时也说明我国的确有自主研发的实力和潜力,只是当时没有发掘出来而已。如今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成为可能,很多难关也不断攻破,这更加给了我们信心,在未来会取得更多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

量子密码期刊投稿经验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我认为 中国 1.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2.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 3.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 4.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 5.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6.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7.光谱获取率最高望远镜落成。 8.自主研制的支线飞机首飞成功。 9.量子中继器实验被完美实现。 10.转基因抗虫棉使北方农作物免受虫害。世界 1.胚胎干细胞研究获新进展。 2.凤凰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确认火星上有水。 3.开发出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4.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 5.设计出杀灭癌细胞的“纳米机器”。 6.建立第一个人类神经细胞组织系统。 7.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获重大进展。 8.创建首张完整的大脑网络地图。 9.发现土卫六上碳氢化合物远超地球油气储量。 10.最大规模人类遗传多样性调查完成。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超级计算机,被称之为“国之重器”,近些年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接连获得突破,并且连续多年蝉联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是863计划项目,正因为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崛起,使得2015年美国就宣布对我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这也是促进我国超级计算机自主研发的根本原因。

②核电技术。我国的核电技术,已经全面领先世界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购买了三大核电技术,并且融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而建立起来的领先。我国核电技术的代表,主要是“两龙”,及华龙一号和玲珑一号,华龙一号主要是针对大型核电厂,而设计的产品;玲珑一号主要是针对小型核电厂,而设计的产品,两者合并,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核电技术。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算是非常好的期刊,3核心期刊!!主办单位: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出版周期:月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量子密码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人们说量子密码具有绝对安全性,意思是指量子密码不可能用数学方法破解,要窃密只能用物理方法攻击设备。也就是说,如果设备是可靠的,那么就绝对不会泄密。传统密码术密码术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不安全的信道上,安全地传输信息?解决办法是通信双方隐藏一些信息,在不安全的信道上只传送密文,用这些隐藏信息把密文还原成明文。这些隐藏信息就叫作密钥。所有的密码术都包含两个元素:密钥和算法。现在的绝大多数加密方法,都是基于某种数学问题的单向困难性。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沿着正方向解决很容易,你可以用它来加密,但逆方向就很困难,导致破解很困难。为什么许多曾经被认为牢不可破的密码体系,最终都被破解了呢?有一个深刻的原因是,在数学上,任何一个实际在用的问题都没有被证明是单向困难的。实际上,就连单向困难的数学问题是否存在,我们都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应该有个基本的概念:所有基于数学的密码的安全性,都是未经证明的!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已经证明不可能被数学破解的密码就是量子密码。因此,量子密码的价值一目了然。量子密码术量子密码术是怎么实现保密的呢?跟传统密码术一样,也是通过算法和密钥。实际上,量子密码术用的算法还是个特别简单的算法,简单到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任何一串信息,都可以表示成一串二进制字符,即一串 0 和 1。对这个 01 字符串的每一位数字a,我们都给它一个对应的密钥 k,这个k 也是一个 0 或 1 的数字。根据 a 和k,就可以算出对应的密文 b,它也是一个 0 或 1的数字。对应的规则是:如果 k= 0,那么 b就等于 a;如果k= 1,那么b 就等于 0 和 1 中不等于a 的那一个。也就是说,k = 0 就把 0 变成 0,1 变成 1,而 k =1 就把 0 变成1,1 变成 0。再简单一点说, k= 0 就不变, k= 1 就将 0 和1 互换。这个算法叫作“异或”。你也许会感到奇怪,那么多复杂的算法都保不了密,这个最简单的算法凭什么可以?诀窍不在于算法,而在于密钥。请注意,这里的密钥不是只有一位数字。如果只有一位数字,那当然完全没有保密效果。实际情况是,对于原文的每一位,都相应地有一位密钥。也就是说,如果原文的长度是n 位,那么密钥的长度也是n位。如果原文像《红楼梦》那么长,那么密钥也需要这么长。 500《红楼梦》另外,这串密钥的字符串还必须是个随机的字符串。也就是说,每一位都是随机的 0 或者 1,任意两位数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此外,这么长的密钥,还只能用一次。也就是说,你这次用n 位的密钥传输 n位的原文,下次你传同样的内容,还必须从头再来,重新构造 n位的密钥,千万不能把原来的密钥再用一次。这叫作“一次一密”。量子密码术中的密钥就是满足这样 3 个条件的字符串:长度跟明文相等,随机,一次一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就绝对不会被数学方法破译。为什么不可能被破译?因为这样的一段密文,可能对应任何的一段跟它等长的明文,而且概率相等。比如说,既可能对应“明天上午向东进攻”,也可能以同样的概率对应“后天下午向西撤退”或“飞出地球移民宇宙”……对这样没有任何偏向性的密文,数学分析完全无从下手,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一个让你解决的数学问题。长度跟明文相等、随机、一次一密,满足这 3 个条件的密钥叫作“一次性便笺”。因此,密码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就是:用一次性便笺加密的密文,是绝对不可破译的。这条定理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证明的。 500克劳德·香农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便笺中的 3 个条件缺一不可。无论是密钥长度小于明文,还是密钥的各位之间有联系,还是同一串密钥用了两次,都会导致密文呈现某种结构,这样对手就有了着力之处,就可能通过频率分析之类的手段破解密码。一次性便笺方法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就发明了,但很少实际应用。原因是,传送这样大量的密钥非常困难。如果像《红灯记》《潜伏》等谍战片一样,派信使去传密钥,那么一旦信使被抓或叛变,损失将十分巨大。因此,一次性便笺方法只用在不惜任何代价要保证信息安全的地方,例如国家元首之间的通话。量子密码术改变了这种状况,它的办法是:用量子力学的物理方法,在通信双方之间产生一次性便笺密钥。这里的关键是:双方同时获得了密钥!没有第三者信使在中间传输!​这是非常巧妙的思想,是量子力学创造的奇迹。量子密码术的技术含量,就是表现在这里。量子密钥的产生过程,同时就是分发过程,因此量子密码术又有个专业名称,叫作“量子密钥分发”。500量子密钥分发那么,量子密码术是怎么实现无信使的密钥分发的呢?一个简略的解释是:量子密码术利用了量子力学中的两个原理,一个是叠加原理,另一个是测量可能导致状态突变。基于这两个原理,通过发射和接收一系列处于随机状态的单光子,来使通信双方获得一串相同的随机字符串。这串随机字符串就是一次性便笺密钥。500量子力学中的叠加 500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通过一系列操作以后,双方都获得了一串随机的 0 和 1,比如说0010111001001010101……最重要的是,双方的这个字符串完全一样。这就是最终的效果。 有了密钥之后,就用“异或”加密算法,用密钥把明文加密成密文,把密文发送出去。既然密文已经是不可破译的了,这一步就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设备,直接在传统信道上大摇大摆地走就是了,敌方截获也无妨。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以为最后的信息传送要通过某种量子信道。当他们知道传统信道就行的时候,就感到大惑不解,甚至以为搞量子通信的都是子。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以为密钥也要通过传统信道传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要将密钥通过不安全的信道发出去,那就完全失去了保密的意义。任何密码系统都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总结一下,量子密码术真实的做法是:用量子信道产生密钥,用传统信道传送密文。你也许想问:既然量子信道可以保证不泄密,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量子信道传输信息,而只是传输密钥呢?因为这种量子力学的操作只能产生随机字符串,随机字符串的信息量是零,所以这种操作本身不能传输信息。因此,这种方法的提出者在很长时间内想不出它有什么用,直到发现这段随机字符串可以作密钥,才让这种方法有了用武之地。量子密码的攻防如果需要破解量子密码,又该怎么办呢?基本的框架其实很简单。既然数学方法不可能破译量子密码,那么唯一的途径当然就是物理方法,用各种手段入侵量子通信设备。在对传统密码的破解中,主要考虑数学破解,是因为用数学就“有可能”破解它们,而不是“只有”用数学才能破解它们。因此,量子密码术和传统密码术的对比,并不是前者的威胁只来自物理,后者的威胁只来自数学。应该是量子密码术面临的威胁只来自物理,传统密码术面临的威胁来自数学加物理!量子密码术现在的研究前沿,就是在假定敌方成功地进行了若干种物理攻击的前提下,仍然能够保证信息不泄露。一个研究前沿叫作“测量仪器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这个术语的意思是,即使敌方获取了我们的测量仪器,我们仍然有办法及时发现并中止生成密钥,从而避免泄露信息。这方面的实验验证已经成功,下一步是提高成码率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

写好论文写作五要素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一:创新性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二:可读性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 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 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三:信息量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 (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 (6.25±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 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论文写作五要素之四: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1, 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2, 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3, 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 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论文写作五要素之五:署名与致谢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负责任 ,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期刊论文不一定要书面致谢,靠参考文献或联合署名解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科研成果,同时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论文撰写科学论文的重要性:科学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学习撰写科学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在选择投稿的刊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SCI论文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 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如果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好文章的起码要求: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 据估计,属于语言和写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为了有的放矢,应该首先分析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怎样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对自然过程进行观测,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用新的思路,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对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论提出质疑,建立修正的模式.怎样对观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 以新的理论,概念为指导.如地貌学的临界理论,复杂响应理论.建立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有物理基础的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在GIS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集成与表达.怎样进行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结构语言图表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结果,结论.应具有自明性.关键词: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引用)前言:提出问题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方法(理论或观测技术)所取得的资料(资料是如何取得的,对资料精度的分析)分析与结果(逻辑推理,理论推导,建立模型,模型的验证);结论.语言: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不使用未经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语言要准确,少用文学语言,切忌将科学术语生硬地译回到英语中去,使国外审稿人不知所云;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实的依据),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一点逻辑学的书,包括数理逻辑,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写出地道英语论文的窍门:多读,多记,多背,不妨采用小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当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直接写出英文,而不要先写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词翻译.只有能用英语思维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多投稿,国外审稿人常会对语言进行修改,与你的写法对照,会有很大收获.图表:地图是地理学家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结晶.用相关图,变化曲线,分布图来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以表的形式列出必要的观测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不同类型科学论文的写法:分类(1)实验性论文(2)报道性论文(3)理论性论文(4)综述性论文实验性论文1 前言2 实验方法3 实验结果(数据)4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5 结论报道性论文(报道某一项科学发现,这一发现不是通过实验,而是通过野外调查发现的)1 前言2 研究区概况3 对所发现的现象的叙述4 解释5 科学意义6.结论理论性论文(提出一项理论或计算方法)1 前言2 理论的提出(推导,证明)3 理论的验证(如理论模型的率定)4 理论的应用(算例,或应用意义)5 结论综述性论文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而不只是前人工作的罗列;要有综述者自己的观点和对他人工作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应该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展开叙述,不要像记流水帐似的,面面俱到;既要大量占有文献,又要有所取舍,突出精华,要对文献仔细消化之后再动笔,切忌机械罗列.要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尽量引用最新的工作,体现出时效性;尽可能阅读原始文献,"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在SCI刊物发表文章的几点体会立足于创新:新概念,新方法(技术),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是一篇好论文的灵魂.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貌),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写好提要;写好前言,特别是写好文献综述;资料来源和观测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要附上研究区的地图,文中提到的地名要出现在图上,不能遗漏;寄回修改稿时,对审稿人所提的意见是如何修改的,要一一说明;未能修改的,要说明理由,得到审稿人的理解.敢于向权威刊物投稿:不少杂志欢迎来自中国的成果;国外审稿人的意见颇多真知灼见,即使退稿,对你也有很大启发;档次越高的刊物,审稿人的水平越高,有新意的成果越不会被埋没;可以不花代价得到与世界级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难得机会.大胆向SCI刊物投稿,不要怕退稿.国际SCI刊物一般不迷信名人.

量子密码期刊投稿

量子密钥分配可以实现量子通信。

中国科学院几天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布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状态传输,这两项成果于 8月10日同时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到目前为止,墨子已经提前成功实现了所有三项既定的科学目标。

为我国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在 2010 年量子物理空间尺度基本问题检验的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我们大家知道量子卫星有三大任务,通过量子卫星可以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量子密钥的分配,从而实现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测试量子力学本身基本原理的实验任务,连接中国和奥地利之间的量子通信网络,证明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量子通信作为迄今为止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和安全的唯一通信方法,因其在财政,军事,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实施这一保密措施呢?量子密钥分布的实现与量子通信的关系是什么?早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信息人祖香农他个人发起人向采用信息的方法来严格证明。

如果关键的长度与铭文的长度相同,并且它在使用后不会被重复使用,那么这个密文永远不会被解码,通常被称为一次一个秘密。那么为什么这个一次一个密码没有普及呢,原来:一次一个密码他会消耗大量的密钥,这就需要双方不断更新密码本。然而,密码本他称为密钥分发的传输本质上是不安全的,使用不安全的密钥来实现一次性加密仍然是不安全的。

量子密钥分发的过程大致如下:单个光子通常作为偏振或相位自由度的量子比特,可以把欲传递的0,1随机数编码到这个量子叠加态上。

量子密匙分发是通过历代科学家,不断对量子状态进行研究,参照各种变化,最终研究出来的加密方法!

量子密钥分发可以实现量子通信

中国科学院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于8月10日同时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至此,“墨子号”提前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量子号科学实验任务(来源网络)

我们知道量子卫星有三大任务:通过量子卫星实现卫星和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从而实现广域的量子保密通信;对量子力学本身的基本原理进行检验的实验任务;连接中国和奥地利之间的量子通信网,以证明全球规模的量子通信网络设想是可行的。

我们知道量子通信作为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金融、军事和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那么这种保密措施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本次达成的量子密钥分发成就与量子通信又有什么关系?

量子密钥分发是什么?

保密通信是密码学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密钥 (0,1的随机数列)通过加密算法将甲方要发送的信息(明文)变换成密文,在公开信道上发送到合法用户乙方处,乙方采用密钥从密文中提取所要的明文。

量子密码(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甲乙双方采用相同的密钥(即)则称为对称密码或私密密码。如果相反,则称为非对称密码或公开密码,其中公开密钥只为乙方私人拥有。如果任何窃听者在不知晓密钥却可以从秘文提取出明文,则这种密码体系是不安全的。

密钥使用流程(来源网络)

那么有没有令所有专家都无法破解的密码?有!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信息论鼻祖香农采用信息论严格证明,如果密钥长度与明文长度一样长,而且用过后不再重复使用,则这种密文是绝对无法破译的,俗称为“一次一密”。

那么为何这种“一次一密”的密码未被推广使用呢?原来 “一次一密”要大量消耗“密钥”,需要甲乙双方不断地更新密码本,而“密码本”的传送(称为“密钥分发”)本质上是不安全的。采用不安全的密钥来实施“一次一密”加密仍然是不安全的。

那么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确保密钥分发是安全的?

有,这就是“量子密钥分发”(缩写为“QKD”)!

量子密钥分发的优势

“量子密钥分发”应用到量子力学的基本特性(如量子不可克隆性,量子不确定性等)来确保任何企图窃取传送中的密钥都会被合法用户所发现,这是QKD比传统密钥分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后者原则上难于判断手头的密码本是否已被窃听者复制过。

QKD的另一个优点是无需保存“密码本”,只是在甲乙双方需要实施保密通信时,实时地进行量子密钥分发,然后使用这个被确认是安全的密钥实现“一次一密”的经典保密通信,这样可避开保存密码本的安全隐患。

量子密钥分发的过程

量子密钥分发的过程大致如下:单个光子通常作为偏振或相位自由度的量子比特,可以把欲传递的0,1随机数编码到这个量子叠加态上,比如,事先约定,光子的圆偏振代表1,线偏振代表0。光源发出一个光子,甲方随机地将每个光子分别制备成圆偏振态或线偏振态,然后发给合法用户乙方,乙方接收到光子,为确认它的偏振态(即0或1),便随机地采用圆偏光或线偏光的检偏器测量。

如果检偏器的类型恰好与被测的光子偏振态一致,则测出的随机数与甲所编码的随机数必然相同,否则,乙所测得的随机数就可能与甲方发射的不同。乙方把甲方发射来的光子逐一测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然后乙方经由公开信道告诉甲方他所采用的检偏器类型。

这时甲方便能知道乙方检测时哪些光子被正确地检测,哪些未被正确地检测,可能出错,于是他告诉乙方仅留下正确检测的结果作为密钥,这样双方就拥有完全一致的0,1随机数序列。

量子密钥分发图示(来源网络)

如果有窃听者在此过程中企图取这个密钥,他有两种策略:一是将甲发来的量子比特克隆后发给乙方。但量子不可克隆性确保窃听者无法克隆出正确的量子比特序列,因而也无法获得最终的密钥。

另一种是窃听者随机地选择检偏器,测量每个量子比特所编码的随机数,然后将测量后的量子比特冒充甲方的量子比特发送给乙方。按照量子力学的假定,测量必然会干扰量子态,因此这个“冒充”的量子比特与原始的量子比特可能不一样,这将导致甲乙双方最终形成的随机数序列出现误差,他们经由随机比对,只要发现误码率异常地高,便知有窃听者存在。

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通信的关系

上述的保密通信,实质上是“一次一密”的经典通信,只是密钥是由QKD生成的,通常也称为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密码是量子通信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通信”简单地说就是传递信息(即“明文”)。量子密码只是传送经典随机数而已,不包含有任何信息内容,因此,与“通信”无关。量子保密通信实际上包括由QKD生成的安全密码和“一次一密”经典通信两个部分,本质上仍然是经典通信。

真正的“量子通信”有其确切的内涵,即将信息编码在量子比特上,在量子通道上将量子比特从甲方传给乙方,直接实现信息的传递。那么这种真正的“量子通信”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开启量子通信新时代

随着量子卫星的发射升空和下半年“京沪干线”的完工,中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为率先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卫星网络奠定了基础,“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即将铺就,历经30余年的量子信息研究也将步入深化应用的时代。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量子通信技术将如同手机、电脑一般,走入寻常百姓家。

量子密码期刊投稿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月刊)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办刊方针:坚持“双百”方针,传播计算机信息,把握行业动态,探索计算机的发展规律,开拓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思路,促进科技交流。报导范围:计算机(硬件、软件)各学科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导向性、开拓性及探索性的科研成果。刊登内容提要: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计算机科学新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系统软件、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及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新理论的衍生等(如:认知科学、神经信息学、量子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稿件类型:综述·探索:就某学科领域的总结与展望,指明当前研究热点及可能的突破方向;具有可行性的探索性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开拓性。专题报导:通过一组文章就某新的研究方向、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报导,对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评述分析,要求主题突出,角度准确,内容完整,有深度。学术研究:在理论研究中有创新内容的研究成果。实践创新:在研究与开发中取得创新成绩的有应用价值的实践成果,要求有方法、观点、比较和实验分析。投稿要求1. 稿件必须具有原创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2. 以稿件表达完整为准, 不硬性规定稿件字数。3. 本刊网站提供了“论文写作模板”, 作者可参考进行撰写。4. 采用学术论文标准格式书写, 要求文笔简练、流畅, 文章结构严谨完整、层次清晰。论文包括:标题、作者(含电子信箱)、单位、摘要、关键词、基金资助情况、作者简介、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等, 其中前7项必须中英文齐全。5. 来稿应做到定稿、定图, 应具有准确的图序和图注。6. 清晰列出国内外参考文献。若为中文参考文献, 必须同时提供英文。凡引用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须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否则一经发现, 作者可能遇到退稿或重新投稿的风险。7. 作者在投稿时须注明是否是CCF会员, 若是会员, 请注明会员号。凡第一作者为CCF会员者, 享受版面费85折优惠。8. 请提供联系人详细的通信方式, 包括姓名、通信地址、邮编、E-mail、电话等。通信方式如有变化, 请及时通知编辑部。▌投稿方式1. 通过本刊网站“作者投稿”一栏进行投稿。投稿之后, 若需查询稿件处理状态, 请登录到本刊网站, 在“作者查稿”一栏中查询。2. 本刊网站提供“稿件处理流程”, 作者可以通过该流程了解稿件的处理程序、相关规定以及时间进度。▌注意事项1. 稿件应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物上刊登过, 切勿一稿多投。2. 文稿所述内容为作者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 署名无争议, 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内容, 引用他人成果已注明出处。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侵权等学术不端行为将通知作者单位负责人, 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以后将拒收第一作者的投稿。3. 文章相关度超过20%将面临更大的退稿风险, 请作者尽量避免文章的相关度过高。4. 论文无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 文字中无与当前国家的提法相悖的地方, 无边境、岛屿等主权问题;无泄露企业或机构的科研及商业秘密的内容。为防止国家、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和商业秘密被泄露, 相关涉密单位的作者投稿时, 稿件应附带脱密证明或公开出版证明。5.为了保证学术的严肃性, 文章投稿成功后不得更改作者及单位(原单位的名称变更不在此列)。提请广大作者注意, 在投稿前一定确认作者署名及单位。6. 凡在本刊刊登的稿件, 如作者无特别声明, 本刊将同时以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等方式发布。7. 稿件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权进行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实质性内容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8. 一般稿件在2~3个月给出审稿结果, 若审稿时间超过6个月, 作者在通知本刊并得到确认回复后方可自行处理稿件。9. 高水平的综述和探索类文章将优先发表。学术进修课堂——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xsjxkt▌过来人的经验贴1、审稿周期较短,一般为一个月左右。编辑处理的速度较快,而且期刊系统中会有估计完成时间这一栏(在等待的时候就有了些盼头),快到时间了编辑部可能会提前通知审稿人尽快审稿。2、该期刊流程极其正规,每个流程都会有详细记录。3、编辑很好交流,认真负责,有问题及时电话沟通。编辑部的工作时间一般在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半,有事联系或者提交文件时最好选择该时间段。另外周六周日不上班。4、该期刊接收长文综述。期刊档次不低,属于CSCD核心刊,建议有一定创新性、对自己论文有信心的投此刊。5、评审专家意见中肯实用,对文章内容的扩充和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6、希望能够较快得到回复的同学以考虑投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探索》。7、文章内容要严格按照该期刊的“论文写作模板”撰写,文章最后需要添加作者的详细信息和证件照。具体可以去该期刊下载写作模板或者在知网上下载该期刊发表过的文章。学术进修课堂——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xsjxkt

荧光量子产率是表示激发态一个光子产生多少个荧光子的指标,是荧光物质荧光效果的重要参数。如果荧光量子产率低,通常会对其应用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荧光标记、生物成像等领域,可能会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也会更加严格。同时,期刊拒稿也与其它因素有关,如研究设计是否合理、方法是否严密、数据可靠性等,荧光量子产率低不是期刊拒稿的主要原因。期刊投稿科研论文时,需要注意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同时提供详细和准确的数据和实验结果。

《化学理论与计算杂志》。《化学理论与计算杂志》主要涵盖理论、计算化学投稿的期刊,是适合计算化学投稿的杂志2022。以及和化学有关的一些子领域的重点期刊进行罗列,共约300种期刊,适合初学者从零开始系统性地学习量子化学计算。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