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016广州科技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8 18:28:33

2016广州科技论文发表

《广东医学》这些都不错啊。我去年弄了,要提前准备哦核心的,找了这个帮忙他QQ是935990,信誉不错吧。主要看你是什么专业。你去看看吧。以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咯中国基层医药 科技核心,中国妇幼保健 核心刊 实用医学 北大核心,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科技核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国家级, 江西中医药 新中医 北大核心,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山东医药 北大核心 中国中医药科技 浙江一级,国家级 中华中医药学刊 浙江一级 中国职业医学 科技核心 眼科研究 北大核心 医学影像学杂志 科技核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北大核心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天津中医药 现代实用医学 中国医师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华西医学 科技核心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1、核心:国内核心(南大核心、中文核心、科技核心),版面费价格区间8000-1.3W

2、普刊:1000元——1600元/版万方:900元——1400元/版维普:700元——1100元/版龙源:400元——600元/版

(数据库通常普刊决定版面高低的主要因素)

3、学报:本科学报:4000元——7000元专科学报:3000元——5000元

学术期刊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以上只是大概市场价,具体还要看你论文的字符数、稿件质量,是否加急(插队)出刊 ...等等

【绿色软件:lunwenchuban】

如晋职称用,还要避开 电子刊号、报纸刊号、增刊、副刊、论文集,虽说这些也属于正规期刊,但是评职称不能用....

这就要看你发表的期刊的等级了,如果是核心期刊那就比较贵一点,基本上过了4000.国家级的一般是2000左右,省级比较便宜一点,1200块都能搞定。我朋友在品 优 刊 上发过一篇国家级的,3个月就出刊了。你可以去问问具体的价格

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较高的可读性,才能被相应的期刊杂志所接受,得以尽快发表。科技论文写作的质量不但表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刊登该文的期刊水平。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第二部分 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第一部分 写论文的几个常见问题一、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二、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三、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四、写作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五、为什么要发表科技论文六、如何选题?七、科技论文的结构八、核心期刊问题1什么样的文章令编辑头痛• 文章写作无层次,看起来混乱; 文章写作不流畅,读起来生硬;• 语句错误,用词不当,标点符号乱用;• 篇幅太长,次要事项说得太多,前言过长; 语句罗嗦、文不对题,让人费解;• 参考文献著录不全 。2、什么样的文章易被编辑枪毙• 缺乏创新性,重复别人的工作;• 内容太陈旧,重复常识性内容;• 研究内容没有重要意义,或者过于狭窄;• 内容有明显错误,以偏概全;• 脱离实际,从仿真到虚拟;• 缺乏说服力,难以令人信服 .3优秀论文的五个要素1)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在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就是高水平的论文。2) 可读性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求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论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3) 信息量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比如“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篇幅虽小但包含的信息量未必少,只要内容充实就是好文章。论文不以长短论英雄!

广州科技论文发表

1.让同事或者教授来审阅你的研究论文。 他们应该对你论文的语法、拼写错误、错字、表达是否清晰和简洁进行修改。他们还应该验证你写的内容...2.根据审稿人的建议修改论文。 在最终提交研究论文之前,你很可能要拟好几次草稿。努力使你的论文表达清晰、吸引人和易于理解...3.根据所选期刊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稿件。 确保研究论文的格式,符合期刊的标准。大多数期刊都会提供一个名为“投稿须知”或者“作者指南”的文档...4.当你觉得论文准备好了,就提交吧。 去期刊网站上的作者指南(或者类似的文档)看看对方的投稿要求。请采纳回答谢谢

具体看文章,综合类的医学期刊适合刊发各学科稿件,专科类的期刊只能刊发本专业的稿件。核心一般都是比较有难度的,不贵只要放轻松点都是没事会度过的。感觉自己选择有困难的话,品 优刊的编辑的介绍或许更加直接、快捷一些。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科技论文可以在下面两个期刊上发表:《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报刊出版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应用》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科技致富向导》1993年创刊,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为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科技致富向导》突出前沿性、创新性,集实践性、学术性为一体,以“引领科教新潮流,展现科技新成果”为宗旨,关注广大科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活动,汇集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打造学术交流的平台,提供成果展示的园地。

2016发表科技论文数

一、四川大学是重点大学吗 四川大学 是重点大学,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二、四川大学简介 四川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四川大学 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6.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 由原 四川大学 、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 四川大学 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 四川大学 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 四川大学 ,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 四川大学 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 四川大学 。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 四川大学 时说:“ 四川大学 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 四川大学 视察慰问。2016年,李克强总理来校视察,勉励川大要为全国“双创”带头,多出世界一流学科。 四川大学 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 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4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截至2017年底,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4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四川大学 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7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549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3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 四川大学 杰出教授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3人、讲座教授16人,国家“*”领军人才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0人,“四青”人才104人次,“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9人(4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5人。 四川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连续成功举办6届“国际课程周”。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201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7项,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二。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700余人。 四川大学 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1项。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9.53亿元。2016年度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 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四川大学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 四川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335家。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2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 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 四川大学 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德能源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 四川大学 —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西部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双方合作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欧洲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美国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 四川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 四川大学 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 图书馆现有纸本文献679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08个,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8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 四川大学 已经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四川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四川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四川大学教务处本科登陆系统入口地址 四川大学教务处入口:

广州科技论文发表数量

师资方面广东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还有寸金学院较好,寸金学院和广东科技学院本科开展早一点,而广东理工从升本开始就下重本引进人才,然后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别分析:

一、师资力量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据2021年3月广东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81人,学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5%。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专兼职老师1100人,专任教师911人、外聘教师185人,外聘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31%。

3、广州工商学院:截至2021年6月,学校教师总数为150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056人,聘期两年以上的外聘兼课教师394人,聘请了聘期2年以内的外聘兼课教师11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3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2人,副高级职称1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78%;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91人(其中博士61人,硕士7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91%。

4、广东理工学院: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立项11项,市重点建设课程和教学改革课题共71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重点培育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2个、精品课程8门。

5、广东东软学院: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学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二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专业带头人/负责人18人;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13人;校级创新团队5个。

二、研究成果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2011年至2017年12月,学校教职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29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33篇,被EI/CPCI/CSSCI/CSCD收录161篇。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9年,学校2个项目获2019年湛江市科普活动(学术类)经费项目立项。5项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获批立项、15项湛江市非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获批立项。

3、广州工商学院:2019年,学校完成结项项目共17项,厅级11项,省级5项,横向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共1392篇,其中SCI有18篇,EI有25篇,CPCI有8篇,CSSCI有16篇,北大核心有40篇。

4、广东理工学院:2014-2017年,教师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3篇,年人均发表论文数量0.52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71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270万元。

5、广东东软学院:2014-2017年,教师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3篇,年人均发表论文数量0.52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71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1270万元。

三、学术资源对比

1、广东科技学院:截至2020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31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5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电子期刊1.1万多种,光盘音像资料7万余件。2019年订购纸质期刊600种,纸质报纸100种,基本形成了以学校教学学科专业为主的藏书和综合文献保障体系。

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截至2020年12月,湛江科技学院图书馆在馆图书总册数186.50万册。2019-2020学年新增图书9.11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693种,电子图书为106.43万册。

3、广州工商学院:截至2020年12月,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301.19万册,有纸质期刊1062种、数据库41个、电子图书144.01万册、电子期刊9.97万册,收录博硕士学位论文累计359.71册、音视频7.75万小时。

4、广东理工学院: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广东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藏书141.8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4900GB)。

5、广东东软学院:根据2017年3月学校信息显示,广东东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纸质报刊约450多种,电子期刊1.1万多种,网络数据库2种,多媒体光盘资源1万多片,包含全文期刊1197万多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科技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州工商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理工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东软学院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本科院校。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99年创办的广东南大专修学院,2002年与广州医学院合作举办广州医学院南大学院,

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广州校区和滨海校区,两校区占地面积共1607亩,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6亿元;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31个。

近五年,学校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省轻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电子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近三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649篇,其中核心期刊146篇、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51篇,出版专著30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经费总额605.25万元,创新强校资金431万元。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广州市科技教育论文发表

1.发表论文的过程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2.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 杂志 ,审核 时间 为14-20天。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3. 发表论文有效问题国家规定,必须发表在正规的CN期刊正刊上

首先,把论文写好,字数一般在4000字左右,2000字的论文大多数刊物不收。其次,找到合适的刊物投稿过去,等结果。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通过自己投稿发表慢或者发表不出去,找论文发表机构发表,比如淘淘论文网这种。总体来说,教育类论文现在比较难发表。

许多教育工作者,均会想将自己平时的教育经验,研究项目和教育理论发表。这样不但对自己是一个提升,同时对教育工作来说也是有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发表我们的教育论文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下相关的操作步骤。1.根据教育论文的专业方向和所属分类,进行相对的期刊选择,并且对期刊有个全面综合的了解,确定其规范合法。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系统进行相关了解。2.完成上面这步之后,就可以选择相关机构了。在此一定要多方面对其进行考评,包括其口碑,规模及相关的工商注册信息,最后确定其达到资质如何发表教育论文。3.达成协议,预付定金。按照编辑或者相关审核专家意见,修改学术论文文稿,达到发表规范及要求。4.完成发表。注意事项1.对于期刊和相关机构的选择,杂志之家再次提醒您选择之前一定要做到对于期刊和该机构有详细了解,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系统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核查。2可以咨询参考有成功发表经验的同行或者同事。

找汉斯出版社,关注其公众号,找小编咨询,推荐合适的期刊,上传稿件,等待结果,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