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自由基的研究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6:08:03

自由基的研究发表论文

根据第一篇太田成男教授2007年发表在《Natural Medicine》论文,透过将氢气添入培养液中培养细胞,以及吸入氢气以后对于小鼠大脑氧化损伤的缓解,证实氢气可能有缓解氧化压力的功效。

自由基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产物,也可能来自环境,其活性极强,容易攻击其他物质,并形成连锁反应造成大破坏,若累积过量自由基,与老化和癌症等疾病息息相关。近来,根据日本的氢气抗自由基的研究,发现氢气有助于细胞和实验动物缓解自由基毒性,在日本掀起一阵添加氢的「水素水」热潮,更延烧来台,究竟氢分子真有这么神奇吗?

过量自由基破坏大身体各处都受害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自由基是一种活性很强,且对细胞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其中,带有氧的自由基最为常见,又称作活性氧化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美国国家替代医学研究中心》指出,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压力与人类疾病有关,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兹海默症等。

自由基可预防吗?美国知名医学中心梅约诊所提到,抗氧化物质可以对抗自由基的伤害,常见天然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C和E,以及类胡萝卜素等,而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都是良好的抗氧化剂来源。

氢气可抗氧化吗?有科学实证基础

至于氢气也能抗氧化吗?根据第一篇太田成男教授2007年发表在《Natural Medicine》论文,透过将氢气添入培养液中培养细胞,以及吸入氢气以后对于小鼠大脑氧化损伤的缓解,证实氢气可能有缓解氧化压力的功效。

后续更有许多氢气的研究(Y HONG, 2010),无论是直接吸入氢气、或是喝入氢水(富含氢气的水),显示氢气对于许多患者有助益。日本也已经将氢气用于糖尿病、血液透析的患者。然而大部分氢气的研究,多来自于不健康的患者或是实验动物,对健康人体的益处还并不清楚。

对此,太田成男在2019年最新发表在《加拿大生理学和药理学期刊》论文,做了一项双盲对照组实验,发现运动前喝500ml氢水(0.8-1.0 ppm),能帮助普通人或运动员,缓解运动后的肌肉氧化压力,可有助减少疲惫感并增加耐力。不过,该论文并无法提出确实分子机制。

喝氢水有益健康?实证仍不足

而在台湾,素有水博士之称的吕锋洲教授,因发现一种自由基「腐植酸」也可能是乌脚病的凶手,展开自由基的研究,发现电解还原水与降低急性胰脏炎病人血液中的自由基有关,间接帮助了日本水素水产业的发展。

所谓水素水是日本氢水的意思,基于氢气的研究,预期有助缓解自由基造成的氧化伤害,成为热门保健品。然而,各研究利用氢气的方式不同,可以吸入、口服氢水或静脉注射氢水,且取得氢水的方式也不相同,可以直接加压氢气溶于水中,或使用化学法产氢气,而电解法是氢水产生机最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喝氢水不等于吸入氢气,想姑且一试的人可注意。

氢水不易氢过量患者咨询医师

究竟喝氢水是否有益健康,是否有吸入氢气的效果,目前没有完整研究证实,目前氢气的研究已超过170项动物实验、40项临床试验,未来还有更多研究将揭开谜底。

然而喝氢水有害吗?根据Y HONG, 2010指出,目前没有有关喝太多氢水或吸入氢气有害的案例,不过,肠胃道或肾脏等有疑虑的患者,应咨询医师意见。

1.Antioxidants and Cancer Prevention

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diet/antioxidants-fact-sheet

2.Antioxidants: In Depth

nccih.nih.gov/health/antioxidants/introduction.htm

3Antioxidants: Why are they important?

mayoclinic/healthy-lifestyle/nutrition-and-healthy-eating/multimedia/antioxidants/sls-20076428?s=1

4.Ohsawa, I., Ishikawa, M., Takahashi, K. et al. Hydrogen acts as a therapeutic antioxidant by selectively reducing cytotoxic oxygen radicals. Nat Med 13, 688–694 (2007) doi:10.1038/nm1577.

nature/articles/nm1577

5.Hong, Y., Chen, S., & Zhang, J.-M. (2010). Hydrogen as a Selective Antioxidant: A Review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38(6), 1893–1903.

doi/10.1177/147323001003800602

6.Toshio Mikami, et. Drinking hydrogen water enhances endurance and relieves psychometric fatigu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9, 97:857-862.

doi/10.1139/cjpp-2019-0059

如果要评选一个人类 历史 上最伟大的发明,那么 显微镜 一定能名列前茅。

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察只局限于肉眼。当 列文虎克 使用他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和微生物后,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在人类眼前打开。此后,恩斯特·鲁斯卡于1931年发明电子显微镜,使得人们能够直接在原子水平观察,显微镜将人类视野带到了一个之前从未触及的微观世界,人类开始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与显微镜相反的是望远镜,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察并欣赏银河系乃至宇宙的壮丽景观。如果想更好地欣赏这些景观,最好选择一个没有月光、远离城市光污染的环境。如果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观察微弱的星光就容易得多。这一原理同样应用于显微镜。

2021年8月11日,浙江大学化学系 冯建东 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题为: Direct imaging of single-molecul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n solution 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可以 直接对溶液中单分子化学反应进行成像的显微镜技术 ,并且证实了该技术可以用于 活细胞的超高时空分辨成像 , 而且无需使用外部光源 。该论文还被选为当期 Nature 的封面论文 。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利用空间分子反应定位的光学重构方法的成像技术。 就像人们夜晚抬头看星星时,可以通过星星的“闪烁”将离得很近的两颗星星区分开一样 。化学反应的随机性,通过空间上的发光位置定位,再把每一帧孤立分子反应位置信息叠加起来,构建出化学反应位点的“ 星座 ”。

化学反应通常涉及溶液中单个分子的碰撞。但对化学反应的测量通常记录这些分子事件集合的平均参数,单个分子反应的特征通常是模糊的,并且每个反应分子在溶液中的精确位置和时间是未知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用光照射样品的方法可以说已成为“观察”单个分子的最有用的方法,基于该方法的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技术也获得了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然而,这一方法需要使用短的、高功率的激光脉冲,它们的性能通常受到背景散射光和光漂白的限制。在生物应用中,样品也可能被强激光脉冲损坏,或产生自身荧光,从而影响了观测结果。

我们都知道,一些生物可以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原位发光,例如 萤火虫 和一些 发光水母 ,它们无需外部光源,却能照亮漆黑的夜空或深海。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所使用的的单分子成像方法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电致化学发光 。 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光激发,因此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

理论上, 电致化学发光 的方法的近零背景光学噪声,使其能够达到分辨率极限:检测单个分子。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能够实现单分子的电致化学发光。这主要是由于单分子反应控制难、追踪难、检测难。而且单分子化学反应伴随的光、电、磁信号变化非常微弱,化学反应过程和位置具有随机性,很难控制和追踪。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对电致化学发光中单个激发染料分子发射的单个光子的位置进行成像,这些光子在电极表面附近触发。使用染料的稀释溶液来确保这些分子在空间上分开,当染料分子与电极产生的自由基发生反应时,就会发射光子。自由基极短的寿命确保它仅以非常高的稀释度存在于电极表面附近。因此,稀释的染料分子很少遇到稀释的自由基,以至于实验的每个毫秒持续时间快照仅捕获一个反应,因此只有一个光子。

通过多个实验,该研究令人信服地表明,在不同曝光时间和不同染料浓度下,每次曝光检测到的光子数量的统计分布遵循泊松统计,从而证明染料分子与电极的碰撞是随机发生的。此外,通过分析染料浓度与检测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表明该过程的速率受染料向电极表面的扩散控制。这些发现为新型显微成像概念开辟了新道路—— 基于化学的超分辨率显微镜 。

研究团队将这种方法扩展到附着在电极上的细胞成像:细胞的粘附区域阻碍了电致化学发光反应物扩散到电极表面,阻止光子发射,从而产生这些区域的负像,生成的图像非常清晰,并与使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产生的图像相关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接下来,研究团队还将该技术应用于 生物细胞显微成像 ,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不需要标记细胞,从而不影响细胞状态,且成像分辨率媲美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这项新型显微镜技术将来有望为化学反应位点可视化、单分子测量、化学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成果登上了 Nature 期刊的封面,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生 董金润 和博士后 卢禹先 ,论文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化学系 冯建东 研究员。

文章链接:

自由研究者发表论文

其实发表论文多大部分人是用于评职称或者用于丰富自己的个人简历,在考研出国求职的时候发表论文是可以加分的,个人工作者的话发表论文对于自己履历也是有很多帮助的,发表论文的方法是个人发表或者是代理发表,个人发表的话时间上会慢一些,找代理的话也要慎重选择,那些声称自己可以发核心的或者发普刊让先交钱的一律不要考虑,不管什么样的中介机构,见刊付费才是硬道理

明年六月,又将迎来毕业季。面对着即将告别校园的你,毕业论文是否已准备好了。由于很多研究生平时缺少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免会犯一些错误问题。    在这里,我们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效率。

问题(1):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论文中最常出现的事情,很多情况下,他们论文中摘要部分与结论部分重复率超过70%。当然,我自己在评审论文时,见过重复率超过90%的人。就原因而言,个人认为是他们对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

对于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话引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然后,简单地概述采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这篇论文的最重要结果,而不是所有的结果,最后说说在这些工作之外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现象就可以。对于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说一遍了。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明白地概述所发现的现象、结果(1)、(2)、(3)。让人一看就知道论文发现了哪些现象、提出了哪些观点。

至于摘要中说道的最重要结果与结论部分可能重复,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够直接拷贝。

问题(2):关键词过于随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过程中,几乎每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我都会要重新选定与修改。最常见的问题是:关键词不是实词、关键词由很多单词组成、关键词中包含不少缩写、关键词在前言中没有出现过。其实,关键词是非常简单的,把前言或者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况下,写4、5个都会满足要求。

问题(3):前言引文不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对引言其实是非常重视的。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论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诉论文评审人、读者这篇论文的意义,让人们看完引言,就能够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个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1)引言过短。见过短小精悍的情况,他们只用几句话略微介绍研究背景。个人觉得,除了通讯之类的论文,引言需要写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献缺失。这一条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论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献,论文就可能会被顺利录用了。3)文献引用只是简单的罗列,而引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引用部分是一个完全用来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最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罗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献放在那个位置都要体现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过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工作[1-20]”。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位置放两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让人觉得你可能没有读文献。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们没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说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比较麻烦了。即使有这样的论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4):实验描述过于简单。在一篇论文中,实验描述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表达清晰。一方面,读者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如果他们想重复做一次,他们能够按照步骤重复出来。另一方面,实验条件变化一点,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一部分,个人发现主要问题如下:1)有时候可能实验描述太多,而似乎他们又不愿意多写,有一些朋友直接说实验描述情况论文。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一些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这样的情况,理论上讲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难度,谁有兴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这篇文章找出来,再认真研究一番呢?实验方法名称不统一。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摘要里实验方法用名称A,到了前言里面,就变了名称B,到了研究方法里面,又变成了名称C,到了结论部分,又回到了A。而这A、B、C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问题(5):结果部分逻辑比较混乱。很多人写学术论文,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好。其实不然,好的结果有时候也是会被拒稿的,至于主要原因是论文的逻辑结构比较混乱,让人不知道论文里到底在说什么。

具体常见的问题包括:1)研究结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没能把里面的关系弄清楚。我见过非常极端的情况,就是为了把一篇论文写的很长,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哪一件事。2)到底先写那一部分,作者没有计划。有一次看到这样一篇论文,作者先写了部分力学性能结果,然后写一部分组织观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学性能,又来一部分微观分析,和我写博文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3)实验部分说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结果。还有的情况是在结果部分写了某一些结果,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些结果从哪里冒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提及。

问题(6):图表制作比较粗糙。作为审稿人,我在评审一篇论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后就会大致地看看论文的结构,然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论文的图片上。如果论文图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图片质量很差,心情就没有那么愉悦了。

论文图表常出现的问题如下:1)图片中字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为了简单,只是把机器照的图片给出来。这些图片在一个屏幕上看时,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压缩到一篇论文里面,就很难分辨了。2)多个图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车,图片格式就全乱。经常帮助他们修改论文,他们给我的时候,还是能够看的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修改里面的问题,图片就乱动,让人找不到北。3)实验曲线,不增加误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论文里面说自己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但是在图片中只有一个数值。4)图片比例值不统一。有时候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放大倍数是100倍,而另一张又变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来是方便人们观察差别的,但由于倍数不一样,让人无从比起。5)表格格式不统一。有一些地方,表格采用三线,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全部实线。

问题(7):论文几乎没有任何讨论。论文的讨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据我的观察,研究生写论文对讨论部分几乎是不重视的。一开始我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一条,后来逐渐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讨论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点期刊的论文,讨论部分占论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说,讨论部分也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写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经验的累积。

问题(8):结论部分罗列过多。正常情况下,一篇学术论文只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可。也因此,论文的结论写上3-4条就很多了。然而,我见过一些学生的论文,他们恨不得把论文的每一个段落都挑选一句话放到结论部分。特别是我曾经评审一篇论文,某一个作者一共写出了十多条结论,我第一次建议他减少一些结论,结果他略微删掉一部分,第二次审稿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应该整理到5条,他这才继续提炼。

问题(9):参考文献格式混乱。这一条,是让我最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帮研究生修改论文,我在最后写了一条“请统一参考文献格式”,第二次来看,还是一样,问题多多。

就这一条,具体问题如下:

1)同一篇参考文献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也发生过,如果一篇论文引用50篇文献,自己是很难发现某一篇论文是否重复引用。但,无论如何,在投稿之前,还是需要多看两次的。

2)引用论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况下,引用一篇论文基本上都会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页码。而有时候,他们只是写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乱。有一些论文是根据A期刊的格式写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据B期刊的格式写的。让人初看的时候,即使从别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的。

4)期刊名称错误。对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个期刊名称的International给省略掉了,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期刊……

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在知网上搜一下,以建筑类为例吧

然后就会出来很多建筑类的期刊了

一页一页的选择自己感觉合适的杂志应当可以了

我以山西建筑为例,点年投稿,进行投稿就可以了。

这种的有一种弊端,杂志版面费不知道(如果投了版面费很高,而自己又不想投,这就糟了,一稿多投是最大的弊端了)再有就是版面时间也不清楚,如果出刊时间合适还好,如果不合适,哪就完了。

请叫我雷锋!!!

一、个人发表论文的程序: 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 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 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 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 二、发表论文对个人的影响: 1.学术论文的创作一定是基于现有工作的提高和改进,目的是使工作更高效,结构更合理。因此,长期写作论文呃人,一定会养成对事情深究的习惯,在科技研究领域,这个习惯是十分宝贵的; 2.为了让你的论文有着十足的可信度,你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进行极其严谨的审核,对个人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也是很好的锻炼。 3.创作论文的必备条件就是浏览大量的学术期刊,对个人知识储备有着很大的帮助 4.在你有了一定数量的论文后,你会引起别人的重视,在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后,无论别人向你请教问题也好,探讨新技术也好,都是结交人脉、扩大人际影响的重要渠道,因为即使是自由职业者,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也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所以在人脉这种无形财富上,对你的帮助也很大; 5.这一点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你分享一下:论文创作避免不了要接触到各类学术会议,并且往往是在其他城市举办的。对于这种会议,有些是借机圈钱,有些则会实在的做些探讨研究。但无论是哪一种,我的看法是:写论文,是心在旅途上;参加学术会议,是身在旅途上。身与心总有一者在路上,这就是进步的生活。 三、对发表论文的建议: 1.能养成自己遇事深究思考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而绝不人云亦云; 2.经常写论文后,思维会变得缜密,遇到事情或发现问题后,会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擅长将想法写下来,写成可行性分析或报告和别人探讨。 3.收录论文的杂志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你的首篇一旦发表,二篇三篇就会想着往更高级别的杂志投,对自己是一种挑战;如果得到高一级别杂志编辑的认可,又能极大增强自己的自信,同时树立自己在圈子里的威望。 4.考虑到你是自由职业者,现在全国90%的杂志要收取版面费,一篇400—3000不等,肯定没地方给你报销,长期发的话对经济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各领域最高等级的几本杂志一般都不收版面费,因此,从经济角度考虑,保证自己论文的持续高水准,也能为自己创收不少呢。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自由研究者论文发表

其实发表论文多大部分人是用于评职称或者用于丰富自己的个人简历,在考研出国求职的时候发表论文是可以加分的,个人工作者的话发表论文对于自己履历也是有很多帮助的,发表论文的方法是个人发表或者是代理发表,个人发表的话时间上会慢一些,找代理的话也要慎重选择,那些声称自己可以发核心的或者发普刊让先交钱的一律不要考虑,不管什么样的中介机构,见刊付费才是硬道理

明年六月,又将迎来毕业季。面对着即将告别校园的你,毕业论文是否已准备好了。由于很多研究生平时缺少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免会犯一些错误问题。    在这里,我们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效率。

问题(1):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论文中最常出现的事情,很多情况下,他们论文中摘要部分与结论部分重复率超过70%。当然,我自己在评审论文时,见过重复率超过90%的人。就原因而言,个人认为是他们对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

对于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话引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然后,简单地概述采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这篇论文的最重要结果,而不是所有的结果,最后说说在这些工作之外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现象就可以。对于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说一遍了。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明白地概述所发现的现象、结果(1)、(2)、(3)。让人一看就知道论文发现了哪些现象、提出了哪些观点。

至于摘要中说道的最重要结果与结论部分可能重复,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够直接拷贝。

问题(2):关键词过于随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过程中,几乎每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我都会要重新选定与修改。最常见的问题是:关键词不是实词、关键词由很多单词组成、关键词中包含不少缩写、关键词在前言中没有出现过。其实,关键词是非常简单的,把前言或者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况下,写4、5个都会满足要求。

问题(3):前言引文不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对引言其实是非常重视的。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论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诉论文评审人、读者这篇论文的意义,让人们看完引言,就能够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个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1)引言过短。见过短小精悍的情况,他们只用几句话略微介绍研究背景。个人觉得,除了通讯之类的论文,引言需要写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献缺失。这一条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论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献,论文就可能会被顺利录用了。3)文献引用只是简单的罗列,而引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引用部分是一个完全用来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最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罗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献放在那个位置都要体现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过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工作[1-20]”。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位置放两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让人觉得你可能没有读文献。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们没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说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比较麻烦了。即使有这样的论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4):实验描述过于简单。在一篇论文中,实验描述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表达清晰。一方面,读者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如果他们想重复做一次,他们能够按照步骤重复出来。另一方面,实验条件变化一点,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一部分,个人发现主要问题如下:1)有时候可能实验描述太多,而似乎他们又不愿意多写,有一些朋友直接说实验描述情况论文。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一些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这样的情况,理论上讲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难度,谁有兴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这篇文章找出来,再认真研究一番呢?实验方法名称不统一。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摘要里实验方法用名称A,到了前言里面,就变了名称B,到了研究方法里面,又变成了名称C,到了结论部分,又回到了A。而这A、B、C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问题(5):结果部分逻辑比较混乱。很多人写学术论文,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好。其实不然,好的结果有时候也是会被拒稿的,至于主要原因是论文的逻辑结构比较混乱,让人不知道论文里到底在说什么。

具体常见的问题包括:1)研究结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没能把里面的关系弄清楚。我见过非常极端的情况,就是为了把一篇论文写的很长,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哪一件事。2)到底先写那一部分,作者没有计划。有一次看到这样一篇论文,作者先写了部分力学性能结果,然后写一部分组织观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学性能,又来一部分微观分析,和我写博文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3)实验部分说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结果。还有的情况是在结果部分写了某一些结果,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些结果从哪里冒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提及。

问题(6):图表制作比较粗糙。作为审稿人,我在评审一篇论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后就会大致地看看论文的结构,然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论文的图片上。如果论文图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图片质量很差,心情就没有那么愉悦了。

论文图表常出现的问题如下:1)图片中字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为了简单,只是把机器照的图片给出来。这些图片在一个屏幕上看时,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压缩到一篇论文里面,就很难分辨了。2)多个图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车,图片格式就全乱。经常帮助他们修改论文,他们给我的时候,还是能够看的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修改里面的问题,图片就乱动,让人找不到北。3)实验曲线,不增加误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论文里面说自己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但是在图片中只有一个数值。4)图片比例值不统一。有时候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放大倍数是100倍,而另一张又变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来是方便人们观察差别的,但由于倍数不一样,让人无从比起。5)表格格式不统一。有一些地方,表格采用三线,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全部实线。

问题(7):论文几乎没有任何讨论。论文的讨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据我的观察,研究生写论文对讨论部分几乎是不重视的。一开始我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一条,后来逐渐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讨论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点期刊的论文,讨论部分占论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说,讨论部分也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写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经验的累积。

问题(8):结论部分罗列过多。正常情况下,一篇学术论文只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可。也因此,论文的结论写上3-4条就很多了。然而,我见过一些学生的论文,他们恨不得把论文的每一个段落都挑选一句话放到结论部分。特别是我曾经评审一篇论文,某一个作者一共写出了十多条结论,我第一次建议他减少一些结论,结果他略微删掉一部分,第二次审稿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应该整理到5条,他这才继续提炼。

问题(9):参考文献格式混乱。这一条,是让我最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帮研究生修改论文,我在最后写了一条“请统一参考文献格式”,第二次来看,还是一样,问题多多。

就这一条,具体问题如下:

1)同一篇参考文献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也发生过,如果一篇论文引用50篇文献,自己是很难发现某一篇论文是否重复引用。但,无论如何,在投稿之前,还是需要多看两次的。

2)引用论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况下,引用一篇论文基本上都会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页码。而有时候,他们只是写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乱。有一些论文是根据A期刊的格式写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据B期刊的格式写的。让人初看的时候,即使从别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的。

4)期刊名称错误。对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个期刊名称的International给省略掉了,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期刊……

1 、什么是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 版,2004年版。2008年版暂未出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3、什么是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4.什么是“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5、什么是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6、什么是CN类刊物?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7、什么是ISSN类刊?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8.什么是C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9.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10.什么是SCI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在知网上搜一下,以建筑类为例吧

然后就会出来很多建筑类的期刊了

一页一页的选择自己感觉合适的杂志应当可以了

我以山西建筑为例,点年投稿,进行投稿就可以了。

这种的有一种弊端,杂志版面费不知道(如果投了版面费很高,而自己又不想投,这就糟了,一稿多投是最大的弊端了)再有就是版面时间也不清楚,如果出刊时间合适还好,如果不合适,哪就完了。

请叫我雷锋!!!

自由研究学者发表论文

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在知网上搜一下,以建筑类为例吧

然后就会出来很多建筑类的期刊了

一页一页的选择自己感觉合适的杂志应当可以了

我以山西建筑为例,点年投稿,进行投稿就可以了。

这种的有一种弊端,杂志版面费不知道(如果投了版面费很高,而自己又不想投,这就糟了,一稿多投是最大的弊端了)再有就是版面时间也不清楚,如果出刊时间合适还好,如果不合适,哪就完了。

请叫我雷锋!!!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可以。

工程领域,导师给个大方向就没影了,实验室缺测量仪器、比较抠门。研一下学期用了半年调研、选题、可行性分析,做了模型装置验证效果。后来又用了半年,通过实验不断地优化装置,再用半年做实验记录数据,写论文。研三9月份第一次投稿投的领域top刊,因写论文吹的有点过被审稿人揪住被拒,后来转投二区sci,很快接收、出版。

在整个过程中,导师除了添乱没啥用,最后还想抢一作。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帮了很大忙,从搭建装置、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投稿、修回,都有帮忙。没有仪器就自己联系别的老师借用,放心都会借用的。需要买的设备不敢买整机,都是买模块自己调。

其间,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选题,必须保证要有创新性、自己还得能做出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的,这时多亏师兄们的建议,虽然他们不完全懂我想做的,但是在你觉得无路可走开导你的思路是非常有用的。

个人的时间变:

研一上结束时,开始调研、选题。

研一下,实验各种方案,分析可行性。

研一暑假,开始搭建装置,边实验边优化。

研二上11月份,观察到细微的预期效果,感觉稳了。

研二下,前期主要做实验,后期处理数据、画图,然后写文章、翻译、润色。

研三上9月份,初投。11月份,二投。

研三下2月份,接收、出版。写大论文,6月毕业。

这个老师在读博士的时候非常聪明能干、科研能力很强。他发表了好几篇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的高质量的sci论文。凭着这几篇论文,他顺利地就职于一所不错的高校成为了一名终身轨助理教授。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会在6年之后拿到教职,并且晋升为副教授。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要冉冉升起的科研好苗子,6年之后居然差点拿不到终身教职,也就是说他差一点就要走人了。这在他们学校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他的科研生涯非常不顺利。

原因是什么呢? 在非升即走的终身轨制度下,能否拿到终身教职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科研成果。更直白点来说,就是看发表的学术论文够不够多。

仔细看一看这位老师的简历就会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他没能够发表足够多论文的原因就是他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写的,和他合作写文章的人屈指可数。因此他的科研成果产量太低。

至于为什么他的合作者很少,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他自己不喜欢和人合作,很强势,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第二个原因是,别人看到他的简历,一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单独发的文章,很容易就知道他不会是个好的合作者,因此也不会主动找他合作。

再加上,他和博士生导师的关系也一般,毕业后也未能和导师以及师兄师姐有过任何合作。久而久之,他的事业只能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

而进入中年的他,精力不如读书时候好,结婚生子之后更是被生活琐事所累,工作时间有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终究是艰难的,有时候一年连一篇文章都发表不了。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都是和自己的导师一起发表学术论文的。原因很简单。论文的方向是导师给的,科研经费是导师申请的,学生是在导师(或导师指导过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做的科研。

如果一个研究生自己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里面完全没有导师的名字,难免让人有一些不好的揣测。

第一种揣测:这个研究生和导师对论文有不同意见。导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论文质量不高),没有批准这篇论文,要求学生改进,但是学生有不同意见,私自发表。或者导师想当一作,学生反对,于是自己作为唯一作者,私自发表。

第二种揣测:这个研究生没有协作精神,很难相处,导师完全管不了,只好任其自由发展。

第三种揣测:学生人品有问题。认为导师只是动动嘴皮子,对论文的贡献不足以作为作者之一。

以上三种就是高校老师知道一个研究生自己独自发表了学术论文之后的真实想法,基本上都是比较负面的。

说实在的,我认为研究生和自己的导师争学术论文的作者顺序这件事情很没有必要。不管学生发表的文章有没有挂导师的名字,也不管导师的名字排在哪里,只要是读研究生期间和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成果,一般人缺省地都会认为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那些和导师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

读研阶段根本没有必要去证明自己很独立。和独立相比,协作精神显然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导师都无法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话,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是个好同事、好合作者。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学老师,他和同事相处得不算好,也没有什么科研方面的合作者。

研究生可以独立发文章,但是不能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单独发表的。除非你有合理的解释并且导师愿意给你写很强的推荐信,否则的话,和自己的导师至少要有一两篇合发的文章才算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去看看当代的学术期刊,就会发现 几乎95%以上的论文都是由多个作者合作完成的,很少有单独作者的论文。 至少在我所处的领域是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

第一、和他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 比如说,一个人擅长理论证明,另一个人擅长应用和编程。那么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合作完成他们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既有好的应用又有理论支持的高质量论文。

第二、和他人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 比如说,自己一个人一年拼了命最多发表2篇sci论文。但是在和他人合作的情况下,自己只需要负责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于是,一年可以发表5篇、10篇、甚至更多的论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名的教授一年可以发表几十篇论文的原因。这些论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数目庞大的合作者。

第三、有时候科研很苦,有人一起作伴会更有乐趣、可以走得更长远。 科研之所以苦,是因为它总是与挫折为伴。很多新的想法经过实验检验后都被证实是没有用的。如果是一个人做科研的话,就很容易想要放弃。但是,如果有合作者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你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有人和你一起分享、为你鼓舞。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帮你想办法。你想放弃的时候,你不想连累合作者,于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正因为和他人合作有很多好处,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愿意(或者是不得不)和他人合写论文。

研究生读研阶段可以只靠自己发表sci论文,但是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不值得提倡。 如果不需要导师,就没有必要读研。 既然读研了,就应该和导师好好地合作,做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科研工作、合写几篇论文。

好的读研经历应该是让研究生和导师都受益、双赢的。 而不是学生和导师都觉得对方是多余的、是摆设。作为研究生,如果想在学术界立足,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协作能力,可以从改进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开始努力。

什么都是有圈子的,对圈外人比上天还难。回答字不多,但好理解吧?

圈子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重要。重要的事情说3遍。

本人亲身经历,完全靠自己发一篇还不错的SCI文章比较困难,除非你在英语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选择发一篇开源期刊的SCI论文,难度则会有所降低,基本上可以完全靠自己发1篇。

另外, 发表1篇SCI论文,硕士生完全靠自己发出来可能性太小,比例基本小于5%;博士生能够独立发出来的则相对较高,但占比也不会超高30%。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发表SCI论文对于中国研究生来说不得不承认是有一定困难的,除了文章的创新点的挖掘外,还包括英文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表达、有效回应审稿人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还必须考虑学术内卷严重的问题,作者只是自己一个“弱小”的研究生的话,从结果可信度上就会受到质疑 。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SCI: SCI英文名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 ,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SCI论文则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在国内,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高水平的学术文章,非常值得被拿来参考学习和引用。 在国内的很多单位绩效考核、学生毕业等也因此将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期刊质量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

那么,为什么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只靠自己发表1篇SCI论文难度很大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SCI论文不是像国内常见的通过花钱买发表等一些学术不端手段就能简单完成的, SCI的期刊审稿过程本身非常严格,一般采取的是2-3人匿名评审,有时候会多达5人之多 ;而审稿人也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返回自己对文章的范围、学术价值、语言等全方面的评述,其中如果有一人给出的结论为拒稿的话,编辑通常会选择拒稿。 因此,SCI的拒稿率也是非常高的 。

SCI论文强调必须有明确的创新点、扎实的数据分析以支撑所得出的结论、文章背景论述必须科学合理迫切、综述必须切题、结果必须有价值讨论环节、语言表达需清晰明确等, 这一系列的要求自然对文章的质量进行了保证,而也正是这种高要求使得文章的发表难度加大 。

不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可能博士研究生要比硕士研究生对文献阅读掌握的更加熟悉)在科学问题挖掘和分析方面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领悟、分析、实验、讨论等步骤完成的,且科学的路总是崎岖不堪,跟别说没有辅导的情况下。

SCI论文难写的另外一个客观原因在于其逻辑表达与中文论文的差异性。 首先,在文章结构方面 ,SCI论文强调研究方法独立成章、重视讨论要胜过结果、数据分析及处理环节需要足够严谨等,所以在其写作习惯方面初学者就会感到非常别扭,没有中文 科技 论文的直叙方便; 其次,在语言表达方面 ,英语具有天生的简洁和意思的直接表达性,所以对于英语写作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国的研究生身上是普遍欠缺的; 最后,在深度挖掘方面 ,中文小论文更加看重方法的高大上、内容描述的全面性,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论点,但是SCI论文要求必须在一个创新点上深挖、讨论、明确, 必须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因此,SCI论文的写作逻辑需要基于大量的外文期刊文章的阅读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把握,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的质量水平却在逐年下降,最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研究生的自身能力方面。一方面, 写论文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地去累积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批判性总结之后提出自己的创新点的,读文献的基本功显然研究生是普遍不足的 ;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升是一个客观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断不可揠苗助长,自身能力水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和沉淀的 ,而基于经验,研究生几乎70%的小论文发表都集中在研究生三年级阶段,个别优秀的学生则在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发表了文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基于导师、师兄师姐等的他人协助下完成的。

研究生研究能力不够是另外一个事实,当前能认真做自己研究的学生真是稀少,大部分都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毕业文凭,也没有对SCI论文发表的太高的述求。

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一方面,研究生通常学制为3-5年,第一年主要任务主要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考试;第二年则开始细致地研究文献并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这一年研究能力才开始提升;第三年则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些自主写作,对于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创新点也能和导师等进行深入讨论。 可以说研究生的时间是非常紧凑的 。

另一方面,SCI论文从构思到写作完成基本上按照经验需要1年时间之久,而从投稿到最终录用时间至少也得1-2年之久 ,但不排除一些比较快速的半年就可以见刊的期刊。这样看来,假设从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准备写SCI论文,假设一年级就具备了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客观时间来看也需要在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才能有50%的可能发表,而 这其中还并没有考虑上课、读文献、拒稿再重投、好几个月之后拒稿再重投等系列问题 。

因此,从时间来看,硕士生独立完成基本不可能,博士生独立完成也需要到博士四年级或者五年级。

这是一个难倒无数学生的问题,导师给不给论文版面费。虽然很多SCI期刊是不收取版面费的,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开源期刊是需要高额的版面费,通常在1万到1.5万元之间,有的会更高。这些经费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显然是巨大的。

(1)研究生全程只靠自己发表一篇SCI文章太难了;

(2)研究生在能力养成和论文写作到发表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SCI论文从准备、写作、完成发表、审稿、修改、录用等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正常时间需要2年之久;

全程靠自己发表SCI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一、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自己没法完全掌握;二、实验的开展需要老师和同门的支持,无论是经费、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及经验都离不开大家的探讨;三、论文的结构、逻辑以及语言的修改自己是无法做到很完美的;四、发表论文时必须带上导师的名字,否则没法毕业;五、论文的返回与修改有时候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在没有前期的实验基础条件,实验开展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除非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很高,能够很快地解决困难,但是刚开始大家基本都是白纸一张,所以基本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因此还是不建议完全靠自己,因为你的独立会给你带来孤独,无法融入群体中去。

这要看你是什么专业。对于不需要做实验的学科,比如数学等,只靠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我就有数学专业的博士同学在读书期间自己发表了SCI。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比如化学,实验物理,生物这些,想要发表需要实验数据支撑的SCI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没有导师提供实验平台,如试剂,测试仪器等。但是,这些学科的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写SCI综述论文的。只不过一般发表综述时杂志 社会 要求作者提供相关研究方向的个人论文清单。如果学生自己的研究背景比较薄弱的话,可能文章的档次不会太高。

总而言之,对于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自己发表SCI是可能的。

考研闲聊,跟你聊聊。

题主的意思是,读研后,不经过任何科研训练,不经过导师的任何指导,全部靠自己摸索能不能发论文?

我认为很难,因为sci发文都是有套路的,如果没有任何指导,即使你的点子石破天惊,但是不懂按照套路包装,也大概率发不出论文,甚至编辑都不给你送审。

文章的结构怎么梳理?格式怎么调整?期刊偏重什么文章,哪些表述要避免?哪些表述要强调?参考文献怎么做?这些都是套路。你就是按照别人的文章抄,很多细节的问题没人提点,也很难改正。经验丰富的审稿人,把文章拿来,随便看两眼,就知道是新手还是老手的文章,那都是十几年看文献的功夫,你靠自己瞎搞,恐怕很难过关。

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过程会很曲折,很曲折。回忆起来都是泪[捂脸]

其实发表论文多大部分人是用于评职称或者用于丰富自己的个人简历,在考研出国求职的时候发表论文是可以加分的,个人工作者的话发表论文对于自己履历也是有很多帮助的,发表论文的方法是个人发表或者是代理发表,个人发表的话时间上会慢一些,找代理的话也要慎重选择,那些声称自己可以发核心的或者发普刊让先交钱的一律不要考虑,不管什么样的中介机构,见刊付费才是硬道理

明年六月,又将迎来毕业季。面对着即将告别校园的你,毕业论文是否已准备好了。由于很多研究生平时缺少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免会犯一些错误问题。    在这里,我们把这些问题总结一下,希望将来研究生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效率。

问题(1):摘要与结论几乎重合。这一条是我见过研究生论文中最常出现的事情,很多情况下,他们论文中摘要部分与结论部分重复率超过70%。当然,我自己在评审论文时,见过重复率超过90%的人。就原因而言,个人认为是他们对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

对于摘要而言,首先要用一小句话引出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然后,简单地概述采用了那些研究方法,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这篇论文的最重要结果,而不是所有的结果,最后说说在这些工作之外重点讨论了一个什么现象就可以。对于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说一遍了。正常情况下,应该直接明白地概述所发现的现象、结果(1)、(2)、(3)。让人一看就知道论文发现了哪些现象、提出了哪些观点。

至于摘要中说道的最重要结果与结论部分可能重复,作者需要采用不同的句子去描述,而不能够直接拷贝。

问题(2):关键词过于随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过程中,几乎每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我都会要重新选定与修改。最常见的问题是:关键词不是实词、关键词由很多单词组成、关键词中包含不少缩写、关键词在前言中没有出现过。其实,关键词是非常简单的,把前言或者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太多,一般情况下,写4、5个都会满足要求。

问题(3):前言引文不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对引言其实是非常重视的。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论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在引言中,作者需要告诉论文评审人、读者这篇论文的意义,让人们看完引言,就能够对作者为什么开展这个研究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1)引言过短。见过短小精悍的情况,他们只用几句话略微介绍研究背景。个人觉得,除了通讯之类的论文,引言需要写一定的篇幅。2)重要文献缺失。这一条很少有人注意,天下论文如此之多,少引一篇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其实不然,有时候多引一篇重要文献,论文就可能会被顺利录用了。3)文献引用只是简单的罗列,而引文之间没有太多逻辑。引用部分是一个完全用来讲故事的阶段,讲故事最重要的是逻辑,而不是罗列,所以,每一篇引用的文献放在那个位置都要体现出他的作用。4)引言中同一位置引用文献过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工作[1-20]”。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位置放两至三篇引文即可,多了,让人觉得你可能没有读文献。5)引文中否定前人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某某做了某些工作,但他们没有做另外一些工作。但是,如果去说某某做的工作可能是错误的,这就会比较麻烦了。即使有这样的论文,可以不引用,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4):实验描述过于简单。在一篇论文中,实验描述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表达清晰。一方面,读者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如果他们想重复做一次,他们能够按照步骤重复出来。另一方面,实验条件变化一点,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一部分,个人发现主要问题如下:1)有时候可能实验描述太多,而似乎他们又不愿意多写,有一些朋友直接说实验描述情况论文。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一些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这样的情况,理论上讲是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难度,谁有兴趣和心情去把你引用的这篇文章找出来,再认真研究一番呢?实验方法名称不统一。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摘要里实验方法用名称A,到了前言里面,就变了名称B,到了研究方法里面,又变成了名称C,到了结论部分,又回到了A。而这A、B、C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问题(5):结果部分逻辑比较混乱。很多人写学术论文,认为只要结果好就好。其实不然,好的结果有时候也是会被拒稿的,至于主要原因是论文的逻辑结构比较混乱,让人不知道论文里到底在说什么。

具体常见的问题包括:1)研究结果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没能把里面的关系弄清楚。我见过非常极端的情况,就是为了把一篇论文写的很长,把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弄得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说哪一件事。2)到底先写那一部分,作者没有计划。有一次看到这样一篇论文,作者先写了部分力学性能结果,然后写一部分组织观察,突然他又列出一部分力学性能,又来一部分微观分析,和我写博文一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3)实验部分说做了某某研究,但是,在研究结果中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结果。还有的情况是在结果部分写了某一些结果,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些结果从哪里冒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提及。

问题(6):图表制作比较粗糙。作为审稿人,我在评审一篇论文之前,通常是先看看摘要,然后就会大致地看看论文的结构,然后,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花在论文的图片上。如果论文图片漂亮,至少我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相反,如果图片质量很差,心情就没有那么愉悦了。

论文图表常出现的问题如下:1)图片中字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能够看清晰。有一些研究生为了简单,只是把机器照的图片给出来。这些图片在一个屏幕上看时,是都能看很清楚,但是,压缩到一篇论文里面,就很难分辨了。2)多个图片放在一起,一按回车,图片格式就全乱。经常帮助他们修改论文,他们给我的时候,还是能够看的不错的,但是,如果我修改里面的问题,图片就乱动,让人找不到北。3)实验曲线,不增加误差棒。有些研究生在论文里面说自己对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但是在图片中只有一个数值。4)图片比例值不统一。有时候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放大倍数是100倍,而另一张又变为了200倍。放在一起,本来是方便人们观察差别的,但由于倍数不一样,让人无从比起。5)表格格式不统一。有一些地方,表格采用三线,而另一些地方,则是全部实线。

问题(7):论文几乎没有任何讨论。论文的讨论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据我的观察,研究生写论文对讨论部分几乎是不重视的。一开始我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一条,后来逐渐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没有用,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增加讨论部分。如果大家去看好一点期刊的论文,讨论部分占论文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有一些人说,讨论部分也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写好这一部分确实需要一定的水平,需要经验的累积。

问题(8):结论部分罗列过多。正常情况下,一篇学术论文只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可。也因此,论文的结论写上3-4条就很多了。然而,我见过一些学生的论文,他们恨不得把论文的每一个段落都挑选一句话放到结论部分。特别是我曾经评审一篇论文,某一个作者一共写出了十多条结论,我第一次建议他减少一些结论,结果他略微删掉一部分,第二次审稿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应该整理到5条,他这才继续提炼。

问题(9):参考文献格式混乱。这一条,是让我最为头疼的事情,有时候帮研究生修改论文,我在最后写了一条“请统一参考文献格式”,第二次来看,还是一样,问题多多。

就这一条,具体问题如下:

1)同一篇参考文献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自己也发生过,如果一篇论文引用50篇文献,自己是很难发现某一篇论文是否重复引用。但,无论如何,在投稿之前,还是需要多看两次的。

2)引用论文信息不全。正常的情况下,引用一篇论文基本上都会包含作者、期刊、年、期、页码。而有时候,他们只是写了部分信息。

3)格式混乱。有一些论文是根据A期刊的格式写的,有一些期刊是根据B期刊的格式写的。让人初看的时候,即使从别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的。

4)期刊名称错误。对于这一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比如“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和“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作者不小心就把第二个期刊名称的International给省略掉了,结果这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期刊……

研究生发表的论文由谁审核

一般来说,盲审与外审区别不大,如果外审也采用匿名制的话,就是一样了。盲审就是不知道你的论文的作者以及导师等信息,一般盲审都是送到外校的。外审是送到其他学校的,有的直接写上作者学校,姓名以及导师姓名等,而这些信息没有的话就是盲审了,不管是外审与盲审,都很重要,如果有一个不过的话,能不能答辩都难说了哦

硕士论文内审是给审核论文的专业老师进行审核。硕士论文内审的意思是硕士论文的内部审核。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共分为12大类。研究生又分为三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博士后不属于学位范畴)。由于博士后往往是带着专门课题的研究人员,已经基本不属于“学生”这个范畴,因此我们常说的“研究生”就是指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于本科同学而言,提到“研究生”,通常指硕士研究生。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