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赵震发表的农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8:21:39

赵震发表的农业论文

赵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冷锻组织(International Cold Forging Group, ICFG)常务理事(2009-)会员、ICFG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组共同主席(2006-2010)、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塑性工程学会塑性加工理论与数字化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精锻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锻压协会精冲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塑性成形理论与技术、智能设计技术及其在塑性成形与模具中的应用。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际科技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冷温热挤压技术》、主译《冷成形与精冲》、参与《锻压手册(第3版)》修订工作。制修订国家标准、机械行业标准近10项。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1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由原化学系和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化学系创办于1958年,是学校最早设立的10个院系之一;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创建于2015年3月,是由全国知名学者赵震教授领衔的校属研究机构。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和能源化学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学院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讲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3人,占教师总数的91%。学院院长赵震教授是能源、化工及环保领域的知名学者。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13人,沈阳市杰出人才1人,沈阳市领军人才3人,沈阳市拔尖人才8人,沈阳市高级人才41人。 科研环境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及功能性实验室。现有1个国际、9个省级、1个市级等共11个科研教学平台,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带一路”国际联合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特种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发改委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教育厅能源与环境校企研究院、辽宁省教育厅油气洁净利用催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沈阳市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大型仪器实验室、材料制备与评价等50余个功能性实验室;拥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亿元,可用于开展化学与化工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在校外建设了一个面积5000平方米的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用于技术研发和研究生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化学化工学院经过方向凝练和打造、资源重组和优化,各专业、学科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化学化工学院积累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共主持科研项目18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发计划集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基金委-辽宁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23项。同时获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包括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沈阳市重点研发计划、沈阳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省市级重点项目,目前学院获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出版著作19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62篇,293篇已被SCI和EI检索收录,获省市级奖励45项。基础实验室(8000 m2)大型仪器设备(近亿元)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中试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接收调剂考生,欢迎优秀考生攻读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硕士。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由原化学系和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化学系创办于1958年,是学校最早设立的10个院系之一;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创建于2015年3月,是由全国知名学者赵震教授领衔的校属研究机构。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和能源化学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学院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讲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3人,占教师总数的91%。学院院长赵震教授是能源、化工及环保领域的知名学者。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13人,沈阳市杰出人才1人,沈阳市领军人才3人,沈阳市拔尖人才8人,沈阳市高级人才41人。 科研环境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及功能性实验室。现有1个国际、9个省级、1个市级等共11个科研教学平台,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带一路”国际联合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特种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发改委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教育厅能源与环境校企研究院、辽宁省教育厅油气洁净利用催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沈阳市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学院设有基础化学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大型仪器实验室、材料制备与评价等50余个功能性实验室;拥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亿元,可用于开展化学与化工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在校外建设了一个面积5000平方米的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用于技术研发和研究生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化学化工学院经过方向凝练和打造、资源重组和优化,各专业、学科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化学化工学院积累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共主持科研项目18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发计划集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基金委-辽宁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23项。同时获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包括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沈阳市重点研发计划、沈阳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省市级重点项目,目前学院获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出版著作19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362篇,293篇已被SCI和EI检索收录,获省市级奖励45项。基础实验室(8000 m2)大型仪器设备(近亿元)能源与环境催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中试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接收调剂考生,欢迎优秀考生攻读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硕士。

农科院赵多勇发表论文

1、魏益民,张明晶,严军辉.抑菌熏香及其工业制造方法(ZL 200310103231.7);2、魏益民,张明晶,严军辉,张波,王锋.一种面条的加工方法(ZL200410003491.1);3、魏益民,张明晶,严军辉.螺杆挤压膨化机减阻剂(ZL200310103232.1);4、魏益民,康立宁,张波,严军辉.一种即食性大豆蛋白面及其生产方法(ZL2004 1 0074419.8);5、木泰华,孙艳丽,刘鲁林,魏益民.甘薯蛋白及其生产技术(ZL 200410068964.6);6、魏益民,张波,康立宁,严军辉.一种生产组织化植物蛋白的方法(200510066126.X);7、高梅,张国权,赵亚兰,魏益民,张继澍.小麦籽粒总RNA的提取方法(200610043087.6);8、毕金峰,魏益民,马立霞,王杕,张波.一种膨化哈密瓜及其制备方法(200610165347.7);9、毕金峰,魏益民,马立霞,王杕,张波.一种膨化柑橘及其制备方法(200610165349.6);10、毕金峰,魏益民,马立霞,王杕,张波.一种膨化桃及其制备方法(200610165346.2);11、毕金峰,魏益民,马立霞,王杕,张波.一种膨化菠萝及其制备方法(200610165348.1);12、魏益民,陈锋亮,钟耕,张波.一种固定化脂肪酶及其制备方法(200710064928.6)。 1、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主持人);2、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第二名);3、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一项(主持人)。 (一)出版著作1、《第二届中国食品与农业科学技术讨论会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主编;2、《苜蓿的生产与加工利用》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 主编;3、《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加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 著;4、《食品质量管理》第4章《食品质量法规》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2007年修订再版. 参编;5、《中国食品安全报告--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召回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参编。(二)发表论文2、陈天金,魏益民,潘家荣. 食品中铅对人体危害的风险评估.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2:15-18.3、张国权,丰凡,高梅,魏益民,杨康,唐菊. 荞麦蛋白的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188-199.4、李君,潘家荣,魏益民. 食品中铅镉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3):158-160.5、李君,潘家荣,魏益民. 铅镉联合作用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影响. 中国公共卫生,2007,8.6、魏益民,徐俊,安道昌,吴永宁,周乃元,潘家荣. 论食品安全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科学, 2007,9(3):6-10.7、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李勇. 碳、氮同位素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7, 40(2):365-372.8、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 同位素指纹在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EI收录),2007,23(3):284-289.9、刘为军,魏益民,赵清华,周乃元,潘家荣. 陕西苹果产业链安全生产控制模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1:18-21.10、魏巍,魏益民,张波. 淀粉/聚乳酸共混可降解材料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2007,28(1):23-26.11、康立宁,魏益民,张波,赵多勇. 大豆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过程中操作参数对单位机械能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3):38-42.12、康立宁,魏益民,张波. 大豆蛋白高水分挤压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扭矩和压力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07,22(4):42-46.13、李菊秀,魏益民,王立柱. 小麦籽粒在制麦过程中胚乳降解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7,22(3):34-37.14、张氽,魏益民,张波,康立宁. 蛋白质含量对花生粕组织化产品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753-1759.15、张氽,魏益民,张波. 花生蛋白原料特性对其挤压组织化产品结构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2007, 2:53-59.16、张国权,史一一,魏益民,欧阳韶辉. 荞麦淀粉的真菌淀粉酶酶解动力学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EI 收录),2007,23(5):42-46.17、张波,魏益民,Wolfgang Sietz,Jens Dreisoerner,康立宁. 双螺杆挤压机螺杆元件类型对扭矩和压力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EI 收录),2007,38(9):71-74.18、魏益民,陈锋亮,钟耕. 餐饮废油脂酯化降酸工艺优化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5):85-89.22、帅益武,魏益民,张波. 大豆组织化蛋白质量因子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3、张波,魏益民,康立宁,严军辉. 挤压参数对大豆组织化蛋白持水性能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1).

西农赵爽研究生发表论文

中国有这些著名的数学家:

1、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2、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3、苏步青: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4、冯祖荀:冯祖荀(1880-1940),数学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后,多次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对在中国传播现代数学知识有重要贡献。

5、项武义: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6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布朗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芝加哥大学,任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参考资料:数学家-百度百科

1、华罗庚

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是我国解析数学、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2、陈省身

他是美籍华裔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生前曾长期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60年起)、芝加哥大学(1949-1960年),并在伯克利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MSRI)。

3、苏步青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4、陈建功

他是中国数学界公认的权威,函数论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和许多分支研究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5、熊庆来

他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吴震发表的论文

没有。根据爱企查查询的信息可知,湖北讯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所正规的科技公司,发表论文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获取流量,是公司和社会都认可的。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紫砂老艺人吴云根学艺,同年进南京艺术学院读书,1961年毕业进厂研究所,随顾景舟辅导学艺,其后十余年从事紫砂壶艺制作,曾先后担任技术员、副科长和宜兴美术陶瓷厂厂长等职。1982年作品《艳竹壶》、《柱础壶》获国家轻工部陶瓷新品设计评比二等奖;1990年《碧玉如意》荣获江苏省陶艺评比一等奖;1990年3月由他主持研制开发的《空气清香剂》陶瓷容器获轻工部全国优秀新产品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陶瓷》、《江苏陶瓷》等刊物。作品在浑朴中蕴涵传统文化气息是他壶艺的个人风采。 白银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白银市委员会主委吴震,男,汉族,1965年11月生,甘肃平川人,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白银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白银市委员会主委。负责商贸流通、市场监管、通信方面工作。分管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市场建设服务处。联系市工商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科协、市烟草专卖局,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各通信、邮政公司,市新华书店,中石油甘肃白银销售分公司、中石化甘肃白银销售分公司。协助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王震发表的论文

1.《试述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成立中的地位》:发表于陈明华主编《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死刑存废的思考》:载于杜发权主编:《法学学理初探与构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试析刑事证据的证明能力和体系标准》:载于《法律科学》2003年11月刊;4.《论价格违法行为的犯罪化》:载于吴明童主编《学术高峰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5、《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初论》,载于赵秉志主编:《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 王振. 刑事犹豫制度的理性检视——理念、理论与制度[J]. 前沿. 2011(05) [2] 王振.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逻辑与路径之检视[J]. 学园. 2011(03) [3] 王振. 未成年人犯罪司法解释路径之探寻[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4] 王振. 未成年人犯罪司法解释问题之省思[J]. 政法学刊. 2011(06) [5] 王振. 现代大学制度之内生自治系统略论——以软法为视角[J]. 职教论坛. 2011(17) [6] 王振. 走出保护与惩罚之间的迷思——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再检视[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 王振. 通往权益平衡保护的刑事法之进路[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8] 王振.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护的三维考量[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9] 王振,武立松. 论间接正犯概念的扩张——正犯后正犯[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10] 王振. 我国注册会计师犯罪与刑事责任探究[J]. 财政监督. 2009(12) [11] 王振. 社区矫正性质之诘问与反思[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12] 王振. 反思与重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之外部法律环境论[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3] 王振,唐子艳. 权益平衡保护的技术分析与法理思考——以刑民交叉案件为切入点[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9(06) [14] 王振,唐子艳. 刑民交叉案件中权益平衡保护的法理反思[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15] 董邦俊,王振.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1) [16] 王振. 社区矫正制度之省思[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17] 王振. 对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理论追寻[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18] 王振. 道德的救赎:“见危不救”现象的刑法学检视[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19] 王振. 坚守与超越: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理论之流变[J]. 法学论坛. 2010(04) [20] 王振. 风险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之检讨[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1] 王振,董邦俊. 刑事司法犹豫制度的理性检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 [22] 王振. 台湾刑法犯罪成立要件初论[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23] 王振. 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根据简论[J]. 法制与社会. 2007(06) [24] 王振,张慧. 构建和谐社会与刑罚制度改革探微[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25] 王振. 刑罚目的的新思维:积极一般预防[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6] 王振. 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之检视[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27] 王振. 安全刑法:和谐社会中的刑法新面貌[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28] 王振,董邦俊.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回应[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29] 杨光庆,王振. 和谐的中国古代刑法[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9) [30] 王振. 高校安全事故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论纲[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9)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