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华人发表cns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1:07:44

华人发表cns论文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因为在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人比较多,所以才能够发展迅速。

美国时间 6月14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研究生陈某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生前疑似受到华人导师李某的长期压迫与剥削,并与其存在巨大矛盾。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事件始末

其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 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

陈博士今年30 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

在陈博士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

而在失踪之前,陈博士曾发微信给朋友,表示自己学业上的压力,并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有关消息说, 陈博士生前似因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 。

消息人士说, 陈博士的论文原来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可是他发现起始数据有误,整个论文被全盘推翻 。

因此要求指导教授撤回论文,教授却不同意。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教授表示如果撤销论文,陈博士六年心血将全部作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发表论文。

但是,陈博士担心发表数据明显错误的论文,万一日后被同行看破,不但影响其他人的研究, 他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 。

图片来源:新闻视频截图

朋友宣称陈博士个性乐观开朗,可是长期受到指导教授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他, 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早就萌生自杀念头 。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他的电脑里就有很多有关自杀的信息。

而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中国的李教授。随后,记者联系了李教授,但是李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

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博士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

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

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博士的「初心」。

博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博士寻短见的悲剧我们见过太多了,每每都痛心疾首。

一提起博士,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但事实上博士生的生活并没有想像般的光鲜。

在这个时代, 论文、毕业、就业 成了硕士博士们肩上的三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起来。Nature的社论版块曾报导,45%的硕博士有抑郁倾向,有抑郁或者焦虑现状的硕博士比例比一般人高出6倍。

图片来源:Nature

博士生长期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情绪失落、焦虑甚至抑郁频繁出现。然而在心理出现问题后,较少有博士会寻求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最后承受不住,就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和导师关系,一个永恒的难题

每每有博士自杀,媒体总会报导其与导师关系不和谐,受导师压榨。对硕士博士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但能确定的是,导师很重要。但是这年头,好老板凤毛麟角,优秀的博士比比皆是,一来二去抑郁的博士只能是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博士毕业必须要经过导师签字,故而遇到人品不太好的老师,毕业就会殊为不易。为了能让导师签字,博士硕士们往往要「答应」导师一些非毕业要求之内的其他额外条件。

而在此次事件中, 陈惠祥与导师之间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据悉,导师经常对陈大骂出口,压迫剥削,甚至不顾陈的学术生涯也不撤稿。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和导师相处呢?

学霸君也很无奈…处于弱势的博士生们往往只能选择 妥协 :

1、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持一些个性。

2、学会理解和观察,摸清导师的脾气。

3、我能行!用能力赢得导师尊重。

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负责

但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焦点: 论文撤稿 。

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学霸君面对这件事,我也会和陈博士做出一样的选择: 撤稿 。

这是科研人最基本的科研精神。

作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在当前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评价标准。为了学位、职称、奖金、奖项、申请基金,科研工作者有时候不得不为了科研发一些「水文」,或者对论文数据进行一些「修饰」,有些地方将错就错,变得不那么较真。

陈惠祥正是担心有纰漏的论文会让同行纠错,最后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

比起陈惠祥的执著于较真,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有时迫不得已,随波逐流,事后又悔不当初,被网友爆出学术不端,居然以年轻时不懂事来回应。

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毕竟被查出来学术不端,就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数据和论文负责。在投稿时要筛选靠谱,业界好评的杂志,避免被「黑名单」期刊和水刊耽误,进退两难。

最后,学霸君希望各位博士调整心态,拒绝抑郁,如果抑郁了,千万要: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生命只有一次,千万珍惜。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照片由 Pixabay 从 Pexels

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如此迅速,这离不开很多科学家的努力。

华人cns论文发表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中国大学发表论文数目排名 <细胞>、<自然>、<科学>(以下简称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全球科学家无不梦寐以求能在其中一个杂志上发表论文,因为代表了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水准。因此,CNS论文数目也成为国际大学科研实力排名的最重要因素。 据统计,中国大陆至今以老板身份发过两篇以上CNS论文的,总共才二十六人,这二十六人无疑是中国大陆科技界最顶尖的精英人物。其中在CNS三大顶级杂志都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有十人,全部滞留在美国;在CNS中两个杂志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共有十六人,五人在国内。可叹的是,号称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两院院士只有神经研究所的郭爱克院士一人进入这前二十六人名单(中国的两院院士竟没有一个有三篇的,其他院士绝大多数是一篇都没有,少数有一篇,远赶不上这26奇人), 发表论文篇数国内排名最高的是并非两院院士的著名生物学家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 中国大陆至2006年在CNS发表论文数目最多的大学和科研分别是:1、西北大学(5篇);2、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3篇);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2篇)、复旦大学(2篇);4、清华大学(1篇)、北京大学(1篇)、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1篇)、中国科学院神经所(1篇)和南方基因研究中心(1篇)。这样的结果也大大出人意料——西北大学作为地处内陆西安的地方重点大学,科研实力竟然远远超过复旦、清华、北大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部属大学,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华人发表cns论文排名

华中科技大学高排名引争议

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出炉,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强势插队华东五校,综合成绩和南京大学相同,并列全国第七,这样的排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引来不少的非议,认为华中科技大学是典型的网红高校,是靠着排名炒作来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如何?

国际权威科研机构Nature和science对华中科技大学的赞誉就是最好的数据支持,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发表了5篇不同学科的CNS主刊论文。

而南京大学从2016~2018年连续三年没有在CNS主刊发表过任何论文,直到2019年,南京大学才恢复往日的实力,半年时间内出现了4篇CNS主刊论文,因此仅仅是2018年顶级科研期刊5比0的数据,也让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和南京大学平起平坐!

强悍的工科实力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工科强校,其实并不是ESI论文大户,但是却在理科论文上表现出强大的实力,也显示出这所高校的综合实力非常强。USNews2019年世界工程技术专业排名,华中科技大学可以杀入世界榜单前二十强。

而且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时被美国制造业协会(SME)授予“大学领先奖”,虽然中国的工科强校还有很多,但是获得这项大奖的高校仅有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学科评估中,有4门学科进入A+,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医学、机械工程、光电工程。

这四门学科也代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历史,由工科强校华中理工和老牌医科劲旅同济医科大学合并而成,医学和理工科联合发展是未来的方向,因此华中科技大学未来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世界500强企业雇主关系世界第一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生源质量不能和清华、北大以及华东五校相比,生源排名大概在全国20多名,因此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比较低调,就像隐藏在森林中的华科大一样的务实,有着同济医学院金字招牌,却很少对外宣传,踏实的学风,让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备受世界500强企业雇主的喜爱。

因此在2019年QS雇主和高校毕业生关系中,华中科技大学竟然排名世界第一!华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拥有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背景,因此也能理解,为何华中科技大学会在这项排名中高居榜首!

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大学2015年的排行榜。报告公布的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等36所大学入选2015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名单。 就排名看西交大第17名,中国一流大学;兰大第36名,中国高水平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也在兰大之前。 报告显示,1998-2014年全国共有68所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323篇论文。其中清华大学发表CNS论文全国最多,共60篇,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CNS论文排行榜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学,充分体现出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和一流学术研究水平。北京大学31篇,名列第二;复旦大学22篇,位居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篇,位列第四;中国农业大学15篇,列第五;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各11篇,并列第六,西北大学10篇,名列第八;上海交通大学7篇,位居第九;大学、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各6篇,并列第十。 就论文数量看西北大学是西北王,排名第8。

这个刊物是学术期刊的巅峰,如果能发表这三个刊物,可以说作者的科研水平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CNS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检索工具,它是《细胞》(Cell)、《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三个刊物的首字母的缩写。

在CNS上发表文章是很多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国内能发表CNS的作者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也只是有个别人成功发表过一篇文章,因此,对于广大普通作者来说发表CNS论文就显得更加遥不可及,普通作者也完全没必要追求如此高级别的刊物。

华人发表最多的cns主刊论文

说结论厦大是非常不错的学校不会让你升学有任何障碍,且去名校的概率远高于知乎上所谓的强校。文末给了具体数据 厦大的清北复交率几乎是同水平院校的两倍利益相关:工科大四 已被华五录取 。我觉得厦大工科是性价比超级高的,别去航院哈哈哈。不过航院分特别低吧(从这方面考虑是很有性价比的)。 计算机软件电子 升学率都很高 而且厦大因为普遍工科被黑严重 尽管升学就业都不错 计算机软件电子分数也不高。可以一报 而且厦大不卷 只要努力研究生就能往上走。到时候去清北复交浙保研的时候没人会把华科东南这样子的工科强校放在厦大前面 基本他们能进 厦大也肯定能进。不过厦大不太好进清华 说实话 北大倒是容易, 复旦对厦大认可度也很高 保研前一半的人复旦一般都会收。 大概吧 知乎你只要听他们吹就完事了 武大中山华科这三个学校的水军,日常以黑厦大为乐。 不过我可以很保证的告诉你 就论上海的 复交同来说 对厦大的认可度 比起这仨校只高不低 就保研来说厦大保去华五的比例比中山高2倍+ 这个可以去看就业报告。既然吸引来了 武大s686那我就用一些官网数据来说明一下把 19年毕业生升学报告接下来只举例清北复交四所大学作为往上走的标志吧厦大本科生4312 北大74清华35复旦67交大63 比例百分5.6中山大学(19年的找不到了我用18年的)本科生6970人 北大111清华32复旦66交大58 比例百分3.8武大6666 (以前的报告已经都被删了 只留下升学最高的20年 20年升学比以往多百分4)清北208.91人 复交均低于75.94人武大只给出升学前5的高校所以复交不得而知 就按全部复交75人算顶破天 此时比例百分5.3(真够了20年的比例乘于人数居然不是整数值武大这个数据存在明显造假)以上数据均为官方数据不存在任何造假

在2023年的高校排名中,华科已经超过南大。

2023年985高校排行榜出炉,华科力压南大。

高校排名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排名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来这个学校的综合实力,也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所高校的价值,从而在报考志愿的时候谨慎考虑,而且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母校排名高也意味着一直在进步发展,自己也一定是非常骄傲的。

位于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可以说是武汉教育事业的排头兵。

百年的发展进步让这所高校有着不凡的实力,各类的科研产出也是很多,在每年的学科评估中都有很好的成绩,为此有“华中小清华”的美誉,在此次的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表现也是非常亮眼,四成的学科都有A的好成绩,身处华中的学子都想要进入这所高校学习。

排在华东五校之一的南大实力也是非同小可的,作为江苏省的教育代表,政府拨款以及科研经费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也意味着南京大学的教育资源优质,基础科研水平高,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体系。

如此优质的条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相当大的影响,不负众望南大的就业率以及就业情况在整个华中地区都是相当不错的。

但可能是因为省内的优质高效众多,东南大学、南师大、南理工等高校的聚集,让南京大学的优势不再明显,而在此次的高校排名中低于华中大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毕竟华中大是武汉重点关注且扶持的,投入的资金以及设备都是一流的,所以相对于南大还是略胜一筹。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一所与党同龄,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被誉为“南方之强”。厦门大学是“985”和“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厦门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数并列全国第四。学校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2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0余人(体量在综合性院校里中等偏下),本研比1:1,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IQA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牛逼plus)学校3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1专业(13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教育计划。2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真心不低)学校坚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牵头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获“国创计划十周年”最佳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优秀组织奖。2018年,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大赛中取得6金2银的成绩,获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获评“先进集体奖”,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全国第一。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7篇(CNS主刊发表数居全国高校第8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厦大wise近几年发展迅速,学术实力绝对第一梯队)2019年,经济学与商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厦门大学已在13个国家设立了16所孔子学院,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孔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2013年,学校获国务院批准建立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将成为各国孔子学院在中国的家,成为中外文化荟萃及人文交流的重要基地。同时,在对台交流方面,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

武汉大学作为民国四大高校之一(民国四大高校-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所名校,因此在武汉大学的校园中,作为清末洋务运动著名人物张之洞,主政湖广总督,推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用西方的科学技术重建了武汉市,例如1893年建成的汉阳铁厂,张之洞整合资源,花巨资500万两白银,次年投产。竟然比日本第一家官办钢厂八幡制铁早了7年。汉阳造也成了清末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产品,武汉大学也算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武汉大学特有的民国建筑群可以看到,这些建筑是用中式的设计风格,以及西方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及工艺来建造,民国古建筑之美把武汉大学的樱花映衬的更美,也被称为樱花城堡。虽然武汉大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武汉三镇的经济地位早已不在,位于中部城市的武汉大学高排名饱受争议。珞珈山上大师云集如果说清末的洋务运动,让武汉大学以工业技术起家,那么民国时期以闻一多等文学大师云集,从而引领中国的思潮,让武汉大学多了人文气息。如今的珞珈山就是闻一多先生将原来的罗家山更名而来,“珞”,指一种坚硬的玉石;“珈”,是古代妇女佩戴的一种精美华贵的装饰品。闻一多用“珞珈”两个字来形容罗家山的秀丽,同时也让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多了几分浪漫的诗情画意,同时也让武汉大学成为珞珈学子时刻都想的“珈”!也正是珞珈山上有大师的传统,让武汉大学的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前列,本科教育全国顶尖武汉大学虽然在科研领域没有清华、北大那么出众,但是在教书育人的本科人才培养上却一直保持全国前列,并且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排行榜上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特别是非常有特色的每学年的第三学期,利用暑假的时间,开设国际师生交流课程,为学生扩展国际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因此也让武汉大学连续五届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从2016~2020年,全国“双一流”高校课程建设情况数据来看,武汉大学的精品本科生课程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这也是为何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热衷接收武汉大学推免生的重要原因,最近几年,清华大学花费4年以特等奖提前硕博毕业的白蕊,就是武汉大学为清华大学输送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白蕊在四年的时间内就发表了8篇CNS主刊论文,并成为国内第3位获得“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的科学家。没有本科阶段扎实的基础,也就是没有在清华大学四年科研工作的飞跃!这也是武汉大学常年位居高校校友捐助榜前三的重要原因,豪爽的校友捐助,更多的是为了回报曾经“珈”的温暖!

华人发表的cns论文数目统计

这些国际顶尖学术期刊2017年共发表论文10803篇,其中中国论文699篇,占总数的6.5%,排在世界第4位。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72156篇,仍居第1位

哈佛大学的CNS论文约为3000篇,麻省理工学院的CNS论文约为1900篇。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