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音乐教师教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0:35:49

音乐教师教学论文发表

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关系在交过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作为一个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包括了教学和研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与爱的教育》

摘要:21世纪成功的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课堂,这需要音乐老师热爱音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运用一切积极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堂中都能够感受到这才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爱的教育;尊重;课堂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7-02

在人们的心目中,音乐老师在舞台上都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老师,给每位观众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那现代的音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老师呢?他们怎样才能带动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呢?

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爱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爱的力量是最强大也是最伟大的。它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每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都应具备爱的品质:热爱他的音乐事业、热爱他的教育事业、热爱他的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不尽相同,但都因为有了爱的教育,人们才会对音乐更加热爱,也更加热爱他们的生活。可以说: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师首先就是爱音乐。因为他们热爱音乐,所以他们才会去学习音乐并立志从事音乐教育,可以说他们已经视音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们不热爱音乐,不热爱音乐教育,很难想象他们将怎样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而学唱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如果老师自己都不喜欢这首歌曲,没有热情来演唱它,试问一下,有几位学生能在下面兴致盎然地唱歌呢,这种尴尬就可想而知的了,长此以往,音乐课堂很可能就成了学生的噪音课堂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中学生们有着自己年龄上的心理特性,我要怎样带动激发他(她)们呢?热情的示范演唱、带唱是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记得我刚刚进入上饶县中学工作,因为我们上的科目是音乐欣赏课,里面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了能让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歌曲给同学们听赏,并让学生一起跟唱,学生唱的开心我上的轻松,我为每次的课堂感到窃喜,就这样教了好一阵子,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渐渐变得越来越淡了。后来有一天教室停电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于是我就临场发挥,自己坐在钢琴前面自弹自唱了当时要上的歌曲,由于以前就熟唱过这首作品,加上自己也很喜欢它,更多的是学生的高呼“老师来一首。”,于是我激昂地唱了这首《长江之歌》,唱完之后掌声雷动,同学们大呼过瘾,说能亲耳听到自己的老师现场演唱才是最亲切最激动的,都跃跃欲试,我于是趁热打铁,同学们都跟着我积极主动地大声唱起来。在边弹边唱的过程中我还会伴随音乐用肢体语言,尽量让每位学生的每一个身体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中,激起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都融入到音乐当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同学们崇敬的目光中我有点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是惭愧和警醒。从此以后,在课堂上碰到需要教唱的歌曲我都会尽量自己范唱带唱了。

其次是热爱音乐教育。这是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过来的一种爱。当音乐教师真正热爱音乐时,自然会产生与学生一起来分享音乐的欲望。记得刚进校教书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河谷》,里面的主题音乐是用钢琴演奏出来的,旋律优美动人,当晚我就把它的旋律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就在班上自弹自唱起来,学生顿时围了上来,我趁机教他们怎样来欣赏这首作品,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对我真是崇拜之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也学会欣赏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直接传承发扬了音乐,让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的真谛。

音乐教师具备的第三种爱,是爱学生。它是建立在前两种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任何音乐教师如果想把他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那他就必须爱他的学生,全面去了解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最大程度地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的身心通过音乐学习得以全面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必须把爱在课堂中直接表达出来,这对于威严的中国教师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师只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很少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学生的爱,更别提直接表达了,于是养成了很多教师上课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上课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步,现代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其实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我们”一词,把每个学生都拉进课堂的情境中,与每个学生互动,遇事多用商量的语气,语言中字里行间地充满真挚的情感和爱意,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尊重的,我相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记得在2008年的某天下午第一节课堂上,我上课的内容是欣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课《走进新时代》,其中有一环节是教唱并排练合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我请同学们分三组讨论并把他们的排练想法逐一告诉我,然后一起商讨研究,第一组告诉我怎样把四个声部衔接演唱好,第二组告诉我怎样处理音乐的情绪变化,第三者则告诉我队形该怎样排列,怎样根据歌曲来变化肢体语言,就在大家进行的非常投入之时,一个男学生突然闯进来,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午睡过头而迟到了,我看着他,微笑地说:你来的正好,我这确少一个指挥呢,过来吧,我们一起指挥排练。看到我信任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排练,课后这位学生感动地说:“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目中一直就是个差生,没想到你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那么信任我,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对我的爱,争取做一个有用的人才。”。2011的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

音乐的爱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班级每周只开了一两节音乐课,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比如每周抽出一两次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课外活动(组建校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和舞蹈队等),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增强了师生感情,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更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为他们美好的人生增添更多的亮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4 浅谈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蕴含的德育功能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德育功能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应该把德育意识与教育完全的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并从自我做起,给学生树立德育行为的良好典范。 一、目前音乐德育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 音乐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懂得作为教师“育人”是第一位的,懂得德育的重要性。但是,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及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研究得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专业素养,如何将音乐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中的美。而对于如何利用音乐素材、音乐活动、音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研究得比较少。音乐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是班级行为,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校长、主任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关注不够。 同时,音乐教师是在学校总的德育建设和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主体之一,与学校的语文、政治科目的老师相比较总是显得很乏力,这样就容易造成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 (二)音乐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不够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音乐教育的依据,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了知识性、审美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即利用教材内容、思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其实这就是德育功能的体现。 音乐教师相对薄弱的德育意识造成了对挖掘德育素材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素材是掩映在音乐知识、歌曲、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音乐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唱歌曲、欣赏音乐名曲,流于形式的音乐实践,而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去挖掘整理德育素材,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利用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对德育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被赋以更高的历史使命,几乎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人都在研究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等等。尤其是有人认为美育可以替代德育,其实这是不妥的。美育和德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但并不能相互替代。首先,从性质上说,德育和美育都属于人文教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作用于人的心灵,都有价值导向,人文导向的作用,共同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德育是规范性,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美育是熏陶、感发,在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作用。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而美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对于人的精神层面,德育是无能为力的。其次,从社会功能上说,德育主要是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美育主要是着眼于保持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健康。因此用美育替代德育不妥。 二、结合以上所列的问题,我们应该寻找出问题的根源 1.音乐教师没有将自身摆放到应有的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的位置。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采取回避、避重就轻或事不关己的态度,体现出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思想认识不足。 2.学校的管理层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是个大的育人环境,每位教师都是德育的施育者。虽然学校管理层对教师都提出了德育要求,但对教师实施德育过程的指导和调控不力。同时,学校在环境的布置、德育资源的购置及管理、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做得不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剖析,分析不足;从思想意识上、工作态度上、工作方法上查找原因,增强德育意识,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德育执行能力。 2.老师要学会得机得时把德育教育灌输给学生们,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要记住一点,只有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方式感兴趣,他们才会记得牢,学得透。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歌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在欣赏教学中体现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在音乐实践中体现集体主义等等,同时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最怕的就是死搬硬套,所以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觉教育的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独特的。音乐本身的意义就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据此,教师应该根据音乐原有的魅力,优雅的旋律、舒心的节奏、清脆的音色等等所幻化出来的意境,引导学生步入其中,在用心去感受的同时,感悟着歌曲所抒发的美好情感。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理解美、感受美、欣赏美。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们学唱《国歌》的时候,不能只是教会他们怎么唱,就算完成任务,而应该结合当时的国情以及创作背景。多个“前进”前赴后继而出,再现当年我们的英雄烈士们保卫祖国山河的伟大壮举。呐喊声急切而有张力,准确地表现了歌曲本身要传达的情怀。当你带着这种渲染氛围去演唱,那种严肃、自豪、真挚都会表达的淋漓尽致。又如,《在老师身边》这首歌曲,它要表达的就是难舍难分的师生情,所以歌曲偏重于抒情性和叙事性,恰当运用二拍子的节奏,情深意切。“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整个身心都沐浴在那种犹如母爱的关怀,温暖舒适。这就是艺术美感,在我们用心感悟的同时,给我们的熏陶、感染与教育。 4.学校加强并重视教师的德育工作,建立可行的评价体系。以便学校对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相应的参考依据。 做人师,必先为人师表。对于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足够的耐心、独到的审美,这些都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在从教师自身来说,衣着、教态、语言与激情,配上优美琴声,娴熟指挥,工整的板书,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对于艺术,对于美的看法。因此教师必须从最基本的自我做起,做好师德、师恩。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杨东平.音乐教育我们有话要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音乐;学生;德育 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要给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目的是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师只不过是知识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1 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 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如通过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学生进入音乐教师、师生问好等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练习中,可以将德育渗透与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各种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德育教育也应渗透在其中。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 事迹 、趣闻,关于作品的珍闻等,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欣赏《二泉映月》,介绍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一生,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使学生了解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和阿炳艰辛却顽强的艺术生命,为我们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欣赏《龟兔赛跑》,结合龟兔赛跑的故事,既有助于对乐曲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拉起手》、《歌声与微笑》、《欢迎你》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战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3 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教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科德育论文 2.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 3.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4. 音乐德育论文参考范文 5. 音乐德育论文3000字 6.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论文发表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既是教学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音乐能力的基础。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更应该重视、探究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

关键词: 欣赏教学;探索实践;经验反思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很多教师害怕触及的地方,纵观各类音乐公开课或者赛课,以演唱为主的形式还是占有绝大地位。因为多数教师容易把欣赏课上成枯燥,“独角戏”的形式,很难至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小学音乐课上,欣赏课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课型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古典音乐可以说是毫无耐性的。笔者一般会通过视觉刺激以及律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或者将学生的关注度引向歌曲的背景、内涵及情绪等,然而这些做法收到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几年来,笔者一直对其思索、实践着。

一、摸着石头过河

刚毕业那会,一股的激情和耐心。记得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笔者首先认真地把歌曲的结构和内容介绍一遍,然后在他们听的时候,一再提醒:“同学们要认真听故事内容,听清里面乐器的音色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小动物……”因为这首交响童话比较长,过了一会,笔者又说:“大家能听懂吗?比如你们听长笛的声音很清脆,就像什么在歌唱?”正当笔者不厌其烦,一边流水账似的听着,一边做着提示时,有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讲话啊!”对于刚走上讲台的笔者,顿时脸红了。笔者是那么地认真,本以为学生小、乐曲专业太深怕他们不理解,所以一再提示,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生了“厌烦感”。

二、尴尬后的反思

上了这么多音乐课,好像每节都是笔者在苦口婆心地讲解、示范,让学生跟着笔者的思路走,生怕他们听不懂,偏离了轨道。而事实上,学生是非常具有个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当他们正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时,他们的思维会跟着音乐天马行空。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他们打回现实,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三、积极探索实践

怎样让无形的音乐展现在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得到呢?这就需要教师善学习、勤思考,投入精力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一直在我们的引导下解决每个问题;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下是一节公开课,使我受益颇多。欣赏动物圆舞曲:《小猫圆舞曲》采取分段欣赏的'方法,根据乐曲的结构与旋律、主题情绪变化逐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1、欣赏第一部分A段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呢?(师模唱:音色优美动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猫慵懒可爱的神态。通过范唱和表情,更直观形象,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生:学生的回答丰富而有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师则从一旁精彩、惟妙惟肖地哼唱旋律。配合学生表演,营造和谐的气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师生听音乐,共同进行律动。(分别请三位学生上来表演———有的表现小猫跳舞、有的模仿溜冰、有的模仿猫懒洋洋的睡着美觉。)

(2)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你感觉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用怎么样的线条来表示?(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线条流动来表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生:在黑板上画出圆圈、电话线、波浪线……师:选择了一种线条(电话线),边听音乐边画,请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粗细、情绪上的变化?(再次运用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情绪的变化。)

(3)表演第一部分乐曲(请三位“小猫”表演),其他同学听着音乐加入。

(4)通过第一乐段的欣赏,请学生给这首曲子起名。(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切合主题,很有趣。)

2、欣赏第二部分B段

(1)

师:这段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猫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线条?生:欢快的,选择“猫爪”。

师:灵机一动,画了三个猫爪(1大2小)。

要求学生:拍节奏由快至慢(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用两手食指轻轻地点腿,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小猫轻巧优美的足尖舞;用响板拍节奏(强弱弱)。

(2)师生随着B乐段共同律动表演(足尖舞、响板……体会圆舞曲3拍子的韵律)。

3、欣赏再现乐段A’及尾声

师:再请同学们听一段,听这段音乐又和哪段相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不同的状况?

生:出现了第一段,最后还有狗叫声可能是因为猫太陶醉了吵到了正在睡觉的狗……师:介绍再现段及尾声(要求学生分两组,最后表现狗和猫的定格动作)(学生的定格动作特搞笑,两方没有一方示弱,但从中可见孩子们的可爱与投入)。这节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动有趣地进行着,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有激情,因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是主体,而师只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配合的作用,这就是关键所在: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教给学生关于方法和思考的知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师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重点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而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

四、勤于对比分析

这节课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执教者上得生动、有趣,丰富集中且层次分明,老师在课前的充足准备与精心设计,对教材的理解与熟悉不是光停留在记忆层面,对各段音乐风格、主题的发展、情绪变化、结构曲式、情感体验及学生可能的表现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设计。笔者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经验:

(一)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深入理解教材,有人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就是放放录音学生听听动动教师讲讲就完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许多教师都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其实是我们对音乐内容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当然就谈不上引导学生欣赏了。所以,教师必须熟悉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灵感。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

导入(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以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带着问题听音乐(一定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如音乐情绪,音乐风格,音乐的构成等)———感受音乐(在本课就是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感受了音乐的变化)———探索音乐(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代替学生思考,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极不利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情感发展。我们应该启发学生探索音乐引导学生参与,放飞想象的翅膀。)———复听音乐(别忘了音乐欣赏本来就是以欣赏为主,当学生对乐曲的主要结构和音乐形象了解之后,一定要完整连贯地再听一遍,从而达到理智欣赏的高度。)———表现音乐(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协调力、模仿力和表现力。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将来的性格,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是有益的。)

五、形成自我风格

不可否认,学生的素质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环境、知识面、综合素养、语言表达、表演欲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与锻炼或多或少地取得些许进步。总之教师一定要从自身修养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克服懒惰的思想,多研究设计欣赏课,多思考各种教学的风格和思路,勇于实践,将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音乐 教育 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 ,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 其它 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 儿童 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1.2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1.3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1.4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2.1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 工作计划 ,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 教学 方法 ,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2.4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 五线谱 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5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5,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5,09:123-1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我针对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目前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 经验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 毕业 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 反思 和 总结 ,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S]. [2]吴丹丹,程迓庆.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3(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 想象力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 唱歌 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 渠道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或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台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全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1.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音乐教师发表论文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1976.9.25-),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1.1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1.3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1.4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3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音乐如同直立直行和语言功能一样,是人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力,它出现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并帮助人们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决定合唱音乐色彩的内在动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整个社会对音乐表演和创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音乐已经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合唱,是如今社会普及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高雅艺术又是群众艺术。本文借用对合唱作品的内在分析来阐明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合情合理地让乐曲表现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和音乐特征。本文主要以乐谱的分析为起点,通过透视乐谱隐含的规律特点,立体地还原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剖析出隐含在乐谱之中并起著音乐色彩决定作用的内在动态因素。 一、音乐的色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万物皆有色彩,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也了解到了由三原色组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这些都是直观的色彩,是可以直接从视觉上感知到的色彩。音乐的色彩则不同,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用艺术化了的声音形态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或情感动态。通过艺术化表现手法,音乐不仅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人们的内心情感,也可以非常贴切地描绘出大自然景观的风貌以及事物的动态特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听觉艺术,它不同于视觉艺术。只有通过聆听者内心的艺术加工,将听到的声音素材,通过与聆听者内心的艺术沉淀***包含文学积淀、生活经验等***相融合,成为新的讯号,表现出立体的艺术形象、艺术符号等。这就是说,音乐与色彩之间,需要一个很重要的介质来完成,这个介质即人们内心的审美情感、审美心理反应。只有当音乐听觉讯号与内心的情感反应相一致时,它们所对应的颜色才是一致的。***1*** 通过人们审美情感心理反应的加工,不同的音乐素材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和相对应的音乐色彩。如最常见的大调式音乐,常给人以温暖、明亮、甚至辉煌等色彩感知;而小调音乐常给人柔和、优美等审美感知;加上不同的力度、速度、音区变化的有组织加工,不同的大小调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色彩就表现得非常鲜明。因此,不同的音乐,也就按照不同的方式被艺术家们赋予不同的色彩,如调式色彩、和声色彩、风格色彩等等。正如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流派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如古典主义色彩、浪漫主义色彩、近现代的印象派色彩等,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构架、不同的创作思路构成了多元化的艺术色彩。作曲家柏辽兹在其乐器法书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在事实上,柏辽兹的作品在音色上也做到了丰富多彩,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作曲的色彩大师。 二、音乐中构成色彩的要素 分析乐谱是我们认知乐谱的重要环节,在我们常见的音乐作品中,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有: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特征、和声以及形成音乐色调三要素――速度、力度和音色。[1]95而这些要素正是让我们得以准确认知乐谱的重要依据。 首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分析,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作品的构架;而作品结构的大小,也第一时间展示了该音乐画面的纵度与深度。紧跟着看作品的调式调性,通常大和弦、大调给人以明亮、温暖、甚至辉煌的感知,而小和弦、小调则给人以柔和的、优美的、甚至忧伤的情感感知,加上不同的力度、速度、音区变化有组织地加工,不同大小调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色彩就表现得非常鲜明。尽管这并不是绝对如此,但大小调的调式特征大多时候赋予了音乐本身的内在特征。 再如旋律,我们要通过音乐的乐句结构和乐句旋律的音符走向,分析出旋律线条的动态和乐句之间的动态关系。因为旋律进行时,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是横的关系[1]77。这样,我们可以对音乐的横向动态特征一目了然,把握音乐旋律本身的音乐走向和基本情感特征。在音乐进行时,每一个相邻的旋律瞬间,即使是一个音符都会在音乐色调上存在层次差异。而在乐汇中,又存在着一定的起伏,起伏的最高点称之为“逻辑重音”[1]101,而逻辑重音在旋律方面的依据是:上行时增强,下行时减弱。 再看音乐的和声进行,特别是多声部的音乐,如合唱曲,通常都是以四部和声进行来表现音乐。先从和声的听觉角度出发:协和的、平稳的和声连线进行,通常都给人平稳、色彩变化相对稳定的感受;而不协和的、跳跃的和声连线进行,通常给人以画面较为复杂、紧张度有明显的扩张收缩、音乐情感有明显变化和色彩转换等感觉。声部与声部之间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的关系。[1]7这是音乐纵向的动态特征。而乐谱规定的速度、力度、音色三要素,更是音乐的灵魂,它们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音乐的性格的塑造以及音乐的基本形象的塑造。 三要素对作品着色起了如此的决定性作用,而色调的形成又恰恰是通过作品内容所获得的情绪。通常快的速度多表现为兴奋、紧张、欢快、恐慌、活跃等情绪特征;而慢的速度则多与安详、宁静、忧愁、沉思等情感特征相关。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野蜂飞舞》,采用了密集的节奏型、节拍的忽强忽弱和音符快速上下行的演奏方式来描绘野蜂群舞的形态,非常之生动、形象。再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动物狂欢节》,作曲家大胆地运用了低音提琴音色低沉的特点描写出大象走路时笨重的脚步声。不同音乐形象的塑造,总是通过不同的旋律线条、和声、强弱、高低,再加以不同的音乐织体来赋予音乐生命。正是这些重要因素,构成了丰富的音乐色彩。 假如我们单纯从音乐本身出发,暂且忽略歌词方面***歌曲带有歌词***来分析,以上若干要素,都内在地为音乐色彩的形成起了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因素成为了决定音乐色彩的内在动态因素。如旋律,首先决定了音乐进行的线条,通过音符的高低有序组合,规定了音乐线条的起伏;再如和声,其进行的协和程度,以及扩张和收缩的紧张度,形成了音乐色调的深与浅;而速度的急缓,则规定了音乐情绪进行的紧张度和松弛度;加上调式本身的明暗色彩,更加使得音乐作品如画卷般呈现出内在的特征。如果作品是歌曲,此时此刻,将我们的分析再加上歌词的对应,一幅音乐画卷的表现意图,则非常明确地展现眼前。因此,如何正确精准地研读和分析乐谱,获得音乐本身的内在动因,是准确表现作曲家意图、合理地进行二度创作艺术再现的重要环节。因为研究总谱,熟悉总谱,是一位音乐指挥工作者进入排练之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效率的高低、能否正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构思,往往取决于指挥者事前对总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2] 现以柴可夫斯基无伴奏合唱曲《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为例,分析决定合唱音乐色彩的内在动因。《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合唱作品。这是一首充满忧郁的歌曲,与一般的悲歌不同的是,它用了明亮的大调色彩来反衬这种隐含在曲调之中的忧郁。另一方面,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金黄色的云朵,在那悬崖岩石的胸膛上憩了一夜,他一清早急急忙忙起程,在那蓝色天空愉快游戏。只有潮溼的痕迹留在老而皱裂的石巖上。于是他就孤独地,站在那里,深思著。他在荒野中低声哭……”词作者莱蒙托夫完美地将“辉煌”与“孤独”作对比,成功地用金黄与深青在五线谱上完成了一幅壮美而悲怆的印象画卷。有意思的是,歌词中多次出现了“他”――匆忙启程、愉快游戏的“他”;独立深思、低声哭泣的“他”――这些个“他”却似乎并非单指一人,而是采用了泛指的手法。歌词的意境,也在文字上为乐曲的音乐情绪铺上浓浓的色彩。看完歌词情境,我们再来分析作品总谱。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结构很小,只有七句,49小节。根据乐曲的句法和歌词相结合,全曲可以分为两段,四个音乐层次。第一段为完整的三个乐句层次,可视为a-b-a+,第二段则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节拍的变化和节奏的拉伸,将音乐意境升华。其次,乐曲使用了大调式,在音乐表面呈现出较为明亮的色彩,旋律线条清晰地表现出大调的特征,和声功能平稳进行。然而,旋律却在每一句的后半句出现一个大跳,然后下行,其对应的四部和声也在同时做出明显的扩张***旋律大跳时扩张***和***旋律下行时***收拢。 谱例1: 谱例1为乐曲第一段的a部,其乐句的旋律线条、和声动态,都非常严谨地与谱中所示的力度记号相吻合。即使没有标明力度记号,我们依然可以从旋律的走向,结合和声的扩张与收拢,感受到音乐本身赋予的整个色彩的明暗变化、色调的浓与淡。因为音乐自身的多声部线条都在非常明显地呈现著所表达的画面特征。当代著名指挥家杨鸿年先生在其《合唱训练学》中说到:“在一般情况下,开放性***不稳定***和声其内在力度要求做增长处理,收拢性***稳定***和声其内在力度则要求做平稳处理。”因此,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根据旋律线条以及和声特点合理地判断出该片段合唱的内在色彩要求。[3] 不仅a部如此,我们再看紧接着的第二部分,b部的两句结构相似,旋律先是通过3小节平稳地进行,旋律声部的男高音和女高音突然做出五度六度的跳进,将音乐色彩推上较为明亮的高点,然后逐渐回落。同时伴随的四部和声依然同步地进行了扩张和收缩,连续的两个分句皆是如此表现。这一特点,再次内在地要求和刻画了音乐情绪的爆发和收回低处的压抑。 谱例2: 随着音乐的进行,当主题再次出现时,音乐织体稍微做出了变化,a+部分的分句结构也稍作拉长,将音乐的 *** 在此处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分句的拓展,休止符的逐步增加,然后将音乐节奏拉长,回到低处,逐渐安静,画面色彩呈现出色彩极为灰暗的情绪十分抑郁的空白。尽管作品采用了明亮大调,而在此乐句的 *** 处,作品却使用了较为空洞的下属和弦向上进行,纵然明亮,却像云朵般不稳定,重复了下属音,依然丝毫没有牢固的根基感,而紧接着四部和声的进行极为符合此刻的画面特征,四个声部的旋律几乎是四部同向在下行,就像云朵飘忽而下,逐渐落下并落在低处。所处位置是不具稳定的三级音上的大三和弦,整个音乐的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明亮色彩,反衬出浓浓的忧郁色彩。 最后在乐曲的结束部,也就是第二段,作为该曲的第四个层次,乐曲通过片刻的安静,节奏拉宽后,音乐从大调变成了小调,并转换了节拍和使用了新的速度。旋律依然从轻声的开始,稍作大跳扩张后即可收拢回低处,和声此时运用了柔和的小六和弦,经过不协和的二级七和弦,这种阻碍终止功能性变和弦,造成一种新的期待,进入最后的终止。这种和声功能突出了变和弦内在的紧张度与色彩,获得了和声力度的层次变化。[3]295女高音的主旋律回到开头大调的主音上,而乐曲却很自然地结束在安安静静的f小调上。该段落的情景,犹如拨开前段所停留的灰暗空白画面,在荒野中匆匆一现,又即刻消失在浓郁的忧郁之中。 我们通过该乐曲的乐谱分析发现:该作品自身的旋律线条、和声动态,包括音乐织体的呈现,以及每一个乐句的安排,无时无刻不在动态上呈现出作品内在的音乐色彩,每一句的力度变化、情感动态都清晰地、立体地呈现在乐谱之上。即使暂时忽略参考歌词的意思,我们仍然能通过诸多音乐要素,强烈地感受到乐谱本身所赋予的音乐画面和作品的色彩。 三、结语 随着音乐文化的普及,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认知水平日益提高,我们从事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要遵循艺术规律,科学地学习艺术、认知艺术、掌握艺术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习中成长,不断补充自身的艺术养分,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合唱艺术作为日益普及的艺术形态,发展到如今,已成为一种极为广泛的群众艺术,我们更要在艺术上严谨地对待它,科学地认知它,掌握它。本文从分析合唱总谱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如何从乐谱本身出发,发掘合唱音乐自身的艺术特征,旨在更贴切更真实地发现合唱艺术的内在规律。而在合唱艺术实践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艺术规律与实际相结合,更完美地展现合唱音乐的艺术美。 注释: ***1***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人的内心结构与外在自然中的形式***如声音、形象、色彩等***有一种同质同构、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如人的呼吸、心脏跳动本身就是有节奏的,那么外在的声音节奏与人的节奏就构成一种同质同构的关系。如自然山峦的起伏节奏的形态与人的节奏就构成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音乐与色彩的关系,实质就是这种异质同构的关系。 篇2 试论民族器乐的历史程序及音乐特点 一、民族器乐的历史程序 我国早期的乐器是由人们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慢慢发展演变的。最初他们是利用手中的生产工具石块、土块、兽皮等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敲打乐器。在打到食物和狩猎之后,会用这些敲打乐器集体歌舞伴唱表示祝贺。据发掘的的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鼓、铃、管、磬、钟等乐器。乐器从不定性到定型,从无固定音高到有固定音高,从单一乐器到旋律乐器,从打击乐到吹管乐器,单一发展到多样。 奴隶时代随着生产工具不断的出现,乐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乐器的制作更加精良,规模较大,生产技术走向专业化。打击乐的构成已经变复杂了,有三个一组的编钟和编磬,以及复杂的吹管乐器笙芋等。周代打击乐已经出现七十多种,这种乐器按材料的不同分“八音”,“八音”乐器沿用了近三千年之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竹笛和筝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新乐器。宋玉的《笛赋》描写到了南方的笛子和现在的已经非常相像了。春秋战国时,各个诸侯国音乐广为交流,民间活动也很普遍。 秦汉隋唐时期,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民的思想日益开放,促进了器乐的发展。汉朝时期器乐伴奏者的舞蹈规模也扩大复杂起来,汉以后,我国与中亚、西亚各国建立联络,国内外各民族与地区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吸收了不少外来的乐器入主中原,对民族器乐的发展和独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唐代,有许多技艺高超的演奏家来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在长安绽放。 宋代时期宫廷音乐没有唐代突出,但民间器乐发展却特别旺盛,拉弦乐器在当时城市中很流行。在明清时期,各种演奏形式的器乐遍布全国。随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又产生了又一批新的弦乐器,如板胡、京胡等,弦乐器得到更大的发展。 近代民间音乐有较大发展的有广东音乐、北方吹歌、江南丝竹。其中广东音乐出现了许多名家名作。由于战乱的影响,有些古乐器逐渐失传,但在民间却得到继承发展。 二、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 ***一***演奏形式 民族器乐的的演奏形式并不是单一不变的,常见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这四种。独奏是一个人一件乐器,有时是一个人演奏,有时还会有一个伴奏,或者一个乐团的伴奏;齐奏有两个、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种乐器演奏或不同种乐器演奏的同度或八度乐曲;重奏是由多个声部演奏的乐器,但每个声部只有一个人的演奏形式;合奏是演奏同一乐曲时按照乐器的种类不同分为不同组,每个组有每个的声部来进行演奏,例如合奏辽南鼓吹、山东鼓乐等。 ***二***创作题材 民族器乐的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展现了劳动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其中标题性器乐曲,概括性比较强,标题与题材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标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想表现的内容,产生联想与想象;非标题性器乐,部分乐曲是按乐曲的结构特征命名的,例如《梅花三弄》中的“三弄”就是指同一段主题反复出现三次;还有的器乐标题以配器、奏法的特点命名,如《工尺上》。在传统乐曲中,还有一种叫“集曲”,就是将曲名相结合如《柳青娘》与《三醉》 *** 为广东曲《柳娘三醉》。 ***三***曲式结构 民族器乐曲?A曲式是多样的有特点分二段体、三段体与多段体为一组,他们都是有相同或不同的音乐材料展开来的,表现音乐不同的主题,为了表现曲子的完整性每个主题也是相互联络的;变奏曲式是在原有基础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加花”“装饰”著名的曲式《阳关三叠》就是主题多次反复的运用,回圈体曲。 一首乐曲中两首曲牌***或曲调***不断反复的回圈出现,或一首曲牌***或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以上,其间插入新的部分,都是回圈体。联曲体***套曲***体曲式两首以上完整独立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乐曲结构形式是联曲体。联曲体乐曲在速度上常采用“慢-中快”或“散-慢-中-快-散”的原则来布局,如《塞上曲》。 三、结语 我国的民族器乐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色彩。不仅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的乐器还吸收外来的乐器,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器乐文化。在演奏形式、创作题材和其曲式结构等方面也独具民族色彩。

音乐教师论文发表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4 浅谈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蕴含的德育功能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德育功能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应该把德育意识与教育完全的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并从自我做起,给学生树立德育行为的良好典范。 一、目前音乐德育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 音乐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懂得作为教师“育人”是第一位的,懂得德育的重要性。但是,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及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研究得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专业素养,如何将音乐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中的美。而对于如何利用音乐素材、音乐活动、音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研究得比较少。音乐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是班级行为,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校长、主任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关注不够。 同时,音乐教师是在学校总的德育建设和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主体之一,与学校的语文、政治科目的老师相比较总是显得很乏力,这样就容易造成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 (二)音乐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不够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音乐教育的依据,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了知识性、审美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即利用教材内容、思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其实这就是德育功能的体现。 音乐教师相对薄弱的德育意识造成了对挖掘德育素材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素材是掩映在音乐知识、歌曲、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音乐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唱歌曲、欣赏音乐名曲,流于形式的音乐实践,而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去挖掘整理德育素材,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利用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对德育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被赋以更高的历史使命,几乎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人都在研究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等等。尤其是有人认为美育可以替代德育,其实这是不妥的。美育和德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但并不能相互替代。首先,从性质上说,德育和美育都属于人文教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作用于人的心灵,都有价值导向,人文导向的作用,共同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德育是规范性,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美育是熏陶、感发,在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作用。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而美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对于人的精神层面,德育是无能为力的。其次,从社会功能上说,德育主要是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美育主要是着眼于保持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健康。因此用美育替代德育不妥。 二、结合以上所列的问题,我们应该寻找出问题的根源 1.音乐教师没有将自身摆放到应有的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的位置。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采取回避、避重就轻或事不关己的态度,体现出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思想认识不足。 2.学校的管理层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是个大的育人环境,每位教师都是德育的施育者。虽然学校管理层对教师都提出了德育要求,但对教师实施德育过程的指导和调控不力。同时,学校在环境的布置、德育资源的购置及管理、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做得不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剖析,分析不足;从思想意识上、工作态度上、工作方法上查找原因,增强德育意识,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德育执行能力。 2.老师要学会得机得时把德育教育灌输给学生们,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要记住一点,只有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方式感兴趣,他们才会记得牢,学得透。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歌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在欣赏教学中体现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在音乐实践中体现集体主义等等,同时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最怕的就是死搬硬套,所以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觉教育的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独特的。音乐本身的意义就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据此,教师应该根据音乐原有的魅力,优雅的旋律、舒心的节奏、清脆的音色等等所幻化出来的意境,引导学生步入其中,在用心去感受的同时,感悟着歌曲所抒发的美好情感。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理解美、感受美、欣赏美。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们学唱《国歌》的时候,不能只是教会他们怎么唱,就算完成任务,而应该结合当时的国情以及创作背景。多个“前进”前赴后继而出,再现当年我们的英雄烈士们保卫祖国山河的伟大壮举。呐喊声急切而有张力,准确地表现了歌曲本身要传达的情怀。当你带着这种渲染氛围去演唱,那种严肃、自豪、真挚都会表达的淋漓尽致。又如,《在老师身边》这首歌曲,它要表达的就是难舍难分的师生情,所以歌曲偏重于抒情性和叙事性,恰当运用二拍子的节奏,情深意切。“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整个身心都沐浴在那种犹如母爱的关怀,温暖舒适。这就是艺术美感,在我们用心感悟的同时,给我们的熏陶、感染与教育。 4.学校加强并重视教师的德育工作,建立可行的评价体系。以便学校对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相应的参考依据。 做人师,必先为人师表。对于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足够的耐心、独到的审美,这些都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在从教师自身来说,衣着、教态、语言与激情,配上优美琴声,娴熟指挥,工整的板书,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对于艺术,对于美的看法。因此教师必须从最基本的自我做起,做好师德、师恩。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杨东平.音乐教育我们有话要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音乐;学生;德育 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要给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目的是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师只不过是知识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1 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 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如通过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学生进入音乐教师、师生问好等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练习中,可以将德育渗透与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各种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德育教育也应渗透在其中。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 事迹 、趣闻,关于作品的珍闻等,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欣赏《二泉映月》,介绍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一生,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使学生了解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和阿炳艰辛却顽强的艺术生命,为我们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欣赏《龟兔赛跑》,结合龟兔赛跑的故事,既有助于对乐曲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拉起手》、《歌声与微笑》、《欢迎你》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战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3 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教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科德育论文 2.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 3.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4. 音乐德育论文参考范文 5. 音乐德育论文3000字 6.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教师发表论文地方如下:

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

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也可搜17年前的: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

高级教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郑州郑密路全国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也放宽了,根据自身条件来发表。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工程、教师等任何职称”都一样搜。

中学音乐教师论文发表

音乐如同直立直行和语言功能一样,是人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力,它出现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并帮助人们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决定合唱音乐色彩的内在动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整个社会对音乐表演和创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音乐已经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合唱,是如今社会普及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高雅艺术又是群众艺术。本文借用对合唱作品的内在分析来阐明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合情合理地让乐曲表现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和音乐特征。本文主要以乐谱的分析为起点,通过透视乐谱隐含的规律特点,立体地还原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剖析出隐含在乐谱之中并起著音乐色彩决定作用的内在动态因素。 一、音乐的色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万物皆有色彩,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也了解到了由三原色组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这些都是直观的色彩,是可以直接从视觉上感知到的色彩。音乐的色彩则不同,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用艺术化了的声音形态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或情感动态。通过艺术化表现手法,音乐不仅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人们的内心情感,也可以非常贴切地描绘出大自然景观的风貌以及事物的动态特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听觉艺术,它不同于视觉艺术。只有通过聆听者内心的艺术加工,将听到的声音素材,通过与聆听者内心的艺术沉淀***包含文学积淀、生活经验等***相融合,成为新的讯号,表现出立体的艺术形象、艺术符号等。这就是说,音乐与色彩之间,需要一个很重要的介质来完成,这个介质即人们内心的审美情感、审美心理反应。只有当音乐听觉讯号与内心的情感反应相一致时,它们所对应的颜色才是一致的。***1*** 通过人们审美情感心理反应的加工,不同的音乐素材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和相对应的音乐色彩。如最常见的大调式音乐,常给人以温暖、明亮、甚至辉煌等色彩感知;而小调音乐常给人柔和、优美等审美感知;加上不同的力度、速度、音区变化的有组织加工,不同的大小调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色彩就表现得非常鲜明。因此,不同的音乐,也就按照不同的方式被艺术家们赋予不同的色彩,如调式色彩、和声色彩、风格色彩等等。正如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流派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如古典主义色彩、浪漫主义色彩、近现代的印象派色彩等,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构架、不同的创作思路构成了多元化的艺术色彩。作曲家柏辽兹在其乐器法书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在事实上,柏辽兹的作品在音色上也做到了丰富多彩,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作曲的色彩大师。 二、音乐中构成色彩的要素 分析乐谱是我们认知乐谱的重要环节,在我们常见的音乐作品中,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有: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特征、和声以及形成音乐色调三要素――速度、力度和音色。[1]95而这些要素正是让我们得以准确认知乐谱的重要依据。 首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分析,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作品的构架;而作品结构的大小,也第一时间展示了该音乐画面的纵度与深度。紧跟着看作品的调式调性,通常大和弦、大调给人以明亮、温暖、甚至辉煌的感知,而小和弦、小调则给人以柔和的、优美的、甚至忧伤的情感感知,加上不同的力度、速度、音区变化有组织地加工,不同大小调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色彩就表现得非常鲜明。尽管这并不是绝对如此,但大小调的调式特征大多时候赋予了音乐本身的内在特征。 再如旋律,我们要通过音乐的乐句结构和乐句旋律的音符走向,分析出旋律线条的动态和乐句之间的动态关系。因为旋律进行时,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是横的关系[1]77。这样,我们可以对音乐的横向动态特征一目了然,把握音乐旋律本身的音乐走向和基本情感特征。在音乐进行时,每一个相邻的旋律瞬间,即使是一个音符都会在音乐色调上存在层次差异。而在乐汇中,又存在着一定的起伏,起伏的最高点称之为“逻辑重音”[1]101,而逻辑重音在旋律方面的依据是:上行时增强,下行时减弱。 再看音乐的和声进行,特别是多声部的音乐,如合唱曲,通常都是以四部和声进行来表现音乐。先从和声的听觉角度出发:协和的、平稳的和声连线进行,通常都给人平稳、色彩变化相对稳定的感受;而不协和的、跳跃的和声连线进行,通常给人以画面较为复杂、紧张度有明显的扩张收缩、音乐情感有明显变化和色彩转换等感觉。声部与声部之间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的关系。[1]7这是音乐纵向的动态特征。而乐谱规定的速度、力度、音色三要素,更是音乐的灵魂,它们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音乐的性格的塑造以及音乐的基本形象的塑造。 三要素对作品着色起了如此的决定性作用,而色调的形成又恰恰是通过作品内容所获得的情绪。通常快的速度多表现为兴奋、紧张、欢快、恐慌、活跃等情绪特征;而慢的速度则多与安详、宁静、忧愁、沉思等情感特征相关。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野蜂飞舞》,采用了密集的节奏型、节拍的忽强忽弱和音符快速上下行的演奏方式来描绘野蜂群舞的形态,非常之生动、形象。再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动物狂欢节》,作曲家大胆地运用了低音提琴音色低沉的特点描写出大象走路时笨重的脚步声。不同音乐形象的塑造,总是通过不同的旋律线条、和声、强弱、高低,再加以不同的音乐织体来赋予音乐生命。正是这些重要因素,构成了丰富的音乐色彩。 假如我们单纯从音乐本身出发,暂且忽略歌词方面***歌曲带有歌词***来分析,以上若干要素,都内在地为音乐色彩的形成起了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因素成为了决定音乐色彩的内在动态因素。如旋律,首先决定了音乐进行的线条,通过音符的高低有序组合,规定了音乐线条的起伏;再如和声,其进行的协和程度,以及扩张和收缩的紧张度,形成了音乐色调的深与浅;而速度的急缓,则规定了音乐情绪进行的紧张度和松弛度;加上调式本身的明暗色彩,更加使得音乐作品如画卷般呈现出内在的特征。如果作品是歌曲,此时此刻,将我们的分析再加上歌词的对应,一幅音乐画卷的表现意图,则非常明确地展现眼前。因此,如何正确精准地研读和分析乐谱,获得音乐本身的内在动因,是准确表现作曲家意图、合理地进行二度创作艺术再现的重要环节。因为研究总谱,熟悉总谱,是一位音乐指挥工作者进入排练之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效率的高低、能否正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构思,往往取决于指挥者事前对总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2] 现以柴可夫斯基无伴奏合唱曲《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为例,分析决定合唱音乐色彩的内在动因。《金黄色的云朵过夜了》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合唱作品。这是一首充满忧郁的歌曲,与一般的悲歌不同的是,它用了明亮的大调色彩来反衬这种隐含在曲调之中的忧郁。另一方面,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金黄色的云朵,在那悬崖岩石的胸膛上憩了一夜,他一清早急急忙忙起程,在那蓝色天空愉快游戏。只有潮溼的痕迹留在老而皱裂的石巖上。于是他就孤独地,站在那里,深思著。他在荒野中低声哭……”词作者莱蒙托夫完美地将“辉煌”与“孤独”作对比,成功地用金黄与深青在五线谱上完成了一幅壮美而悲怆的印象画卷。有意思的是,歌词中多次出现了“他”――匆忙启程、愉快游戏的“他”;独立深思、低声哭泣的“他”――这些个“他”却似乎并非单指一人,而是采用了泛指的手法。歌词的意境,也在文字上为乐曲的音乐情绪铺上浓浓的色彩。看完歌词情境,我们再来分析作品总谱。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结构很小,只有七句,49小节。根据乐曲的句法和歌词相结合,全曲可以分为两段,四个音乐层次。第一段为完整的三个乐句层次,可视为a-b-a+,第二段则通过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节拍的变化和节奏的拉伸,将音乐意境升华。其次,乐曲使用了大调式,在音乐表面呈现出较为明亮的色彩,旋律线条清晰地表现出大调的特征,和声功能平稳进行。然而,旋律却在每一句的后半句出现一个大跳,然后下行,其对应的四部和声也在同时做出明显的扩张***旋律大跳时扩张***和***旋律下行时***收拢。 谱例1: 谱例1为乐曲第一段的a部,其乐句的旋律线条、和声动态,都非常严谨地与谱中所示的力度记号相吻合。即使没有标明力度记号,我们依然可以从旋律的走向,结合和声的扩张与收拢,感受到音乐本身赋予的整个色彩的明暗变化、色调的浓与淡。因为音乐自身的多声部线条都在非常明显地呈现著所表达的画面特征。当代著名指挥家杨鸿年先生在其《合唱训练学》中说到:“在一般情况下,开放性***不稳定***和声其内在力度要求做增长处理,收拢性***稳定***和声其内在力度则要求做平稳处理。”因此,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根据旋律线条以及和声特点合理地判断出该片段合唱的内在色彩要求。[3] 不仅a部如此,我们再看紧接着的第二部分,b部的两句结构相似,旋律先是通过3小节平稳地进行,旋律声部的男高音和女高音突然做出五度六度的跳进,将音乐色彩推上较为明亮的高点,然后逐渐回落。同时伴随的四部和声依然同步地进行了扩张和收缩,连续的两个分句皆是如此表现。这一特点,再次内在地要求和刻画了音乐情绪的爆发和收回低处的压抑。 谱例2: 随着音乐的进行,当主题再次出现时,音乐织体稍微做出了变化,a+部分的分句结构也稍作拉长,将音乐的 *** 在此处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分句的拓展,休止符的逐步增加,然后将音乐节奏拉长,回到低处,逐渐安静,画面色彩呈现出色彩极为灰暗的情绪十分抑郁的空白。尽管作品采用了明亮大调,而在此乐句的 *** 处,作品却使用了较为空洞的下属和弦向上进行,纵然明亮,却像云朵般不稳定,重复了下属音,依然丝毫没有牢固的根基感,而紧接着四部和声的进行极为符合此刻的画面特征,四个声部的旋律几乎是四部同向在下行,就像云朵飘忽而下,逐渐落下并落在低处。所处位置是不具稳定的三级音上的大三和弦,整个音乐的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明亮色彩,反衬出浓浓的忧郁色彩。 最后在乐曲的结束部,也就是第二段,作为该曲的第四个层次,乐曲通过片刻的安静,节奏拉宽后,音乐从大调变成了小调,并转换了节拍和使用了新的速度。旋律依然从轻声的开始,稍作大跳扩张后即可收拢回低处,和声此时运用了柔和的小六和弦,经过不协和的二级七和弦,这种阻碍终止功能性变和弦,造成一种新的期待,进入最后的终止。这种和声功能突出了变和弦内在的紧张度与色彩,获得了和声力度的层次变化。[3]295女高音的主旋律回到开头大调的主音上,而乐曲却很自然地结束在安安静静的f小调上。该段落的情景,犹如拨开前段所停留的灰暗空白画面,在荒野中匆匆一现,又即刻消失在浓郁的忧郁之中。 我们通过该乐曲的乐谱分析发现:该作品自身的旋律线条、和声动态,包括音乐织体的呈现,以及每一个乐句的安排,无时无刻不在动态上呈现出作品内在的音乐色彩,每一句的力度变化、情感动态都清晰地、立体地呈现在乐谱之上。即使暂时忽略参考歌词的意思,我们仍然能通过诸多音乐要素,强烈地感受到乐谱本身所赋予的音乐画面和作品的色彩。 三、结语 随着音乐文化的普及,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认知水平日益提高,我们从事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要遵循艺术规律,科学地学习艺术、认知艺术、掌握艺术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习中成长,不断补充自身的艺术养分,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合唱艺术作为日益普及的艺术形态,发展到如今,已成为一种极为广泛的群众艺术,我们更要在艺术上严谨地对待它,科学地认知它,掌握它。本文从分析合唱总谱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如何从乐谱本身出发,发掘合唱音乐自身的艺术特征,旨在更贴切更真实地发现合唱艺术的内在规律。而在合唱艺术实践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艺术规律与实际相结合,更完美地展现合唱音乐的艺术美。 注释: ***1***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人的内心结构与外在自然中的形式***如声音、形象、色彩等***有一种同质同构、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如人的呼吸、心脏跳动本身就是有节奏的,那么外在的声音节奏与人的节奏就构成一种同质同构的关系。如自然山峦的起伏节奏的形态与人的节奏就构成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音乐与色彩的关系,实质就是这种异质同构的关系。 篇2 试论民族器乐的历史程序及音乐特点 一、民族器乐的历史程序 我国早期的乐器是由人们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慢慢发展演变的。最初他们是利用手中的生产工具石块、土块、兽皮等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敲打乐器。在打到食物和狩猎之后,会用这些敲打乐器集体歌舞伴唱表示祝贺。据发掘的的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鼓、铃、管、磬、钟等乐器。乐器从不定性到定型,从无固定音高到有固定音高,从单一乐器到旋律乐器,从打击乐到吹管乐器,单一发展到多样。 奴隶时代随着生产工具不断的出现,乐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乐器的制作更加精良,规模较大,生产技术走向专业化。打击乐的构成已经变复杂了,有三个一组的编钟和编磬,以及复杂的吹管乐器笙芋等。周代打击乐已经出现七十多种,这种乐器按材料的不同分“八音”,“八音”乐器沿用了近三千年之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竹笛和筝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新乐器。宋玉的《笛赋》描写到了南方的笛子和现在的已经非常相像了。春秋战国时,各个诸侯国音乐广为交流,民间活动也很普遍。 秦汉隋唐时期,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民的思想日益开放,促进了器乐的发展。汉朝时期器乐伴奏者的舞蹈规模也扩大复杂起来,汉以后,我国与中亚、西亚各国建立联络,国内外各民族与地区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吸收了不少外来的乐器入主中原,对民族器乐的发展和独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唐代,有许多技艺高超的演奏家来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在长安绽放。 宋代时期宫廷音乐没有唐代突出,但民间器乐发展却特别旺盛,拉弦乐器在当时城市中很流行。在明清时期,各种演奏形式的器乐遍布全国。随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又产生了又一批新的弦乐器,如板胡、京胡等,弦乐器得到更大的发展。 近代民间音乐有较大发展的有广东音乐、北方吹歌、江南丝竹。其中广东音乐出现了许多名家名作。由于战乱的影响,有些古乐器逐渐失传,但在民间却得到继承发展。 二、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 ***一***演奏形式 民族器乐的的演奏形式并不是单一不变的,常见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这四种。独奏是一个人一件乐器,有时是一个人演奏,有时还会有一个伴奏,或者一个乐团的伴奏;齐奏有两个、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种乐器演奏或不同种乐器演奏的同度或八度乐曲;重奏是由多个声部演奏的乐器,但每个声部只有一个人的演奏形式;合奏是演奏同一乐曲时按照乐器的种类不同分为不同组,每个组有每个的声部来进行演奏,例如合奏辽南鼓吹、山东鼓乐等。 ***二***创作题材 民族器乐的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展现了劳动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其中标题性器乐曲,概括性比较强,标题与题材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标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想表现的内容,产生联想与想象;非标题性器乐,部分乐曲是按乐曲的结构特征命名的,例如《梅花三弄》中的“三弄”就是指同一段主题反复出现三次;还有的器乐标题以配器、奏法的特点命名,如《工尺上》。在传统乐曲中,还有一种叫“集曲”,就是将曲名相结合如《柳青娘》与《三醉》 *** 为广东曲《柳娘三醉》。 ***三***曲式结构 民族器乐曲?A曲式是多样的有特点分二段体、三段体与多段体为一组,他们都是有相同或不同的音乐材料展开来的,表现音乐不同的主题,为了表现曲子的完整性每个主题也是相互联络的;变奏曲式是在原有基础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加花”“装饰”著名的曲式《阳关三叠》就是主题多次反复的运用,回圈体曲。 一首乐曲中两首曲牌***或曲调***不断反复的回圈出现,或一首曲牌***或曲调***反复出现两次以上,其间插入新的部分,都是回圈体。联曲体***套曲***体曲式两首以上完整独立的曲子联缀而成的乐曲结构形式是联曲体。联曲体乐曲在速度上常采用“慢-中快”或“散-慢-中-快-散”的原则来布局,如《塞上曲》。 三、结语 我国的民族器乐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色彩。不仅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的乐器还吸收外来的乐器,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器乐文化。在演奏形式、创作题材和其曲式结构等方面也独具民族色彩。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1976.9.25-),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1.1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1.3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1.4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3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