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日防疫政策对比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1 10:34:34

中日防疫政策对比论文发表

如果论文选题是疫情防控下的应急管理工作由于现在防疫政策已做重下调整此论文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论文是着眼以后新冠病毒可能的变异方式及相对应的结果及人类应采取的更科学的应对措施则还是很有远见的也很有意义。

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形势与政策主题论文两篇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心,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反恐战争”使世界出现“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

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尽管世界经济经过结构性改革,对石油危机的吸收能力比20多年前的大为提高,但国际原油价格的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的抑制作用和通胀压力仍不容忽视。由于新兴工业国家当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与日俱增,高油价的冲击如转变为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将是沉重打击。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需求上升是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直接拉动因素,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来对石油、原材料的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又一不健康因素。近来世界反倾销浪潮高涨。中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并继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承受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在西班牙还酿成针对中国的焚鞋事件和排华运动。日益增多的国际经济摩擦折射出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政治和社会问题。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疫情结束了,针对疫情防控的论文,还是有研究意义的。可以针对性的在疫情防疫期间的对与错。如何去改进,如何去提高还是有意义的研究价值的。

虽然疫情大规模爆发流行基本结束,防疫政策也做了重大调整,再论证疫情防控下的应急管理已没有意义,但论文如是追踪新冠病毒的可能变异方向,后果及相应的防控技术举措则是很有意义的。

蒙城县防疫政策论文发表

一、强化社区管理。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市民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尽量减少外出,不串门、不聚集、不扎堆,确需外出时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离穗或跨区流动须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社区小区、城中村、产业园区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入口严格实行测温、扫场所码和查验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二、强化交通管控。地铁、公交恢复运营,其他车辆(含出租车、网约车、社会车辆、电动车、自行车等)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下有序流动。

三、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序恢复正常秩序。属地、部门、单位、个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安排专人落实测温、扫验场所码、佩戴口罩和“1米线”等要求,切实加强常态化防控措施。商超、农贸市场、美发店按最大接待量的75%限流开放。进入经营性场所须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强化重点场所和机构管理。养老院、月子中心等特殊场所继续封闭管理。各高校、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继续实施封闭管理。中小学阶段学校、幼儿园继续暂停返校及线下教学。校外培训机构继续暂停线下教学,托育、托管机构继续暂停服务。餐饮服务单位(含饮品店、小吃店、早餐店等)恢复营业,禁止堂食,只提供到店自取、外卖订餐服务。娱乐场所(KTV、歌舞厅、游艺厅等)、电影院、室内游泳馆、剧院、酒吧、健身房、网吧、台球厅、棋牌室、麻将馆、密室逃脱、足浴店、美容按摩院、洗浴中心、室内景点、图书馆、博物馆等密闭半密闭场所继续暂停营业。

五、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不举办各类宴会。不举办大型会议、论坛、展会。不得在公园、广场等区域组织参与广场舞、棋牌、合唱等聚集性活动。

卫健委防疫新政策:一是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二是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三是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四是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五是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六是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七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八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九是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十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如果论文选题是疫情防控下的应急管理工作由于现在防疫政策已做重下调整此论文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论文是着眼以后新冠病毒可能的变异方式及相对应的结果及人类应采取的更科学的应对措施则还是很有远见的也很有意义。

疫情结束了,针对疫情防控的论文,还是有研究意义的。可以针对性的在疫情防疫期间的对与错。如何去改进,如何去提高还是有意义的研究价值的。

中外环保政策对比论文发表

环保——我们的责任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篇文字——《中国国民环保素养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大体如下:善良指数世界第一;科学素养指数中等水平;环保素养和环保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和北欧环保发达国家相差30年;和美国等环保发展中国家相差20年;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环保先进国家相差20年;和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相差10年;国家在环保理念和政策和环保发达国家持平:国民在执行国家环保理念和政策的能力无法对接;环保盲在人口比重较大是解决环保发展的瓶径;精英群体在环保理论上世界第一/在环保实践上被潜规则架空;先发展,后治理(干部群体/潜规则)在目前国家生活生产理念根深蒂固;国民处在略懂环保知识,能说,坚决不做的环保疲劳期;国民认定环保ngo有问题/不了解/解决不了环保教育宣传问题的人口几乎是全部;企业对国家组织环保活动感兴趣,对长线的环保公益宣传道义上支持,决不参与;国民对环保工作者持观望,不理解,潜规则的不尊重(因为他们是麻烦的制造者/还有不挣钱)但新闻及国家媒体道义上支持;有环保素养的国民不到整体人群的5%;具备环保素养的群体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少数精英,高层智库,少数白领,直接环保利益受侵犯人群;大部分户外运动人群。国家给与的参考解决办法如下:1 教育体系紧急需要完善环保素养教育;2 国民环保素养教育的手段急需强化和实践;3大力提倡国民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4 强化现有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5 环保盲的再教育要列入国家意识形态。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是不是还是一副听的时候专心,过后说起开心,做的时候不用心呢?节能环保并不是我们多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作为每一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 倡导节能环保,首先要减少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能源耗费在哪里?污染在哪里?针对主要问题,提高节能环保效率。那么家庭污染和社会污染到底哪一个更严重呢? 新近研究表明:社会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只占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现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却占百分之五十九。与社会相比,虽然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来说,家庭却相对严重一些,已经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常见的也有十种以上,。有一组统计数据可进一步证实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个家庭一天平均要制造一点八公斤垃圾,丢弃五个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个一次性饭盒;一个家庭因洗头、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二百公斤废水;一个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学用品等。这些污染物和汇流成河的生活废水,每时每刻都在污染着我们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据媒体报道,在一项针对2000多个家庭住户样本的室内污染状况调查中,结果显示:50%以上的家庭室内存在着污染,而“罪魁祸首”就是家用电器。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绝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家中的家电污染问题。目前家庭中常见由家电导致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辐射污染及噪声污染等,重则危害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看到这组数据不由得让我们惊讶,一直以来我们都要将污染的矛头指向工业生产,殊不知,其实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我们平时不注重环保节能的后果,最后危害最大的,依然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原本洁净清悠的地球村。 在能源浪费方面,家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饮水机24小时运作;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检查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因此在节约家庭能源方面考虑得不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举手之劳。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一举两得。由此我们发出倡议: 一、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把白炽灯改成第四代LED绿色光源,在同样的亮度下,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但寿命却是白炽灯的50倍。 b、要选用无氯绿色环保家电和太阳能家电系列,比如:使用太阳能发电器、太阳灶、太阳能灯、太阳能帽、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热水器、地板采暖系统等,既节能环保,又安全方便,既为国家的节能环保工作做出贡献,又使家庭引导了绿色生尚生活新潮流。 c、选购空调时要考虑最适合房间大小的匹数。而且夏季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 d、冰箱内贮存食物不宜过满,冰箱内食品之间及食品与箱壁之间应留有100mm以上的空隙。 这比紧贴墙面每天可以节能20%。 e、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使用时间的长当我们在享受富足的小康生活时,你可曾意识到资源短缺问题已在日益逼近我们的生活。水危机、电短缺、石油危机……,这一切深刻地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不可生的,而人类的繁衍却将代代相传。对矿产的滥采,森林的砍伐、水源的污染……已经使我们国家不再“地大物博”,也让我们当代的人们尝到了急功近利所带来的苦果。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人类有限的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向全区的同学们大力倡议:节约资源,从你我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在共建节约型学校行动中切实发挥生力军和模范带头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节约观。充分了解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崇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 二、节约用电。光线充足时,不要开灯;能用一盏灯时,不开多盏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 三、节约用水。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使用脸盆洗脸、洗手,合理减少洗澡时间;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见到滴水的龙头,随手关闭。 四、节约用餐。积极倡导文明用餐之风,在食堂就餐坚持饭菜适量,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五、节约用纸。纸张提倡尽量能双面使用。 六、节约用钱。适度消费,合理支出,精打细算,坚持每天节省一点,养成善于理财的好习惯。 七、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大力开展废电池、生活用品的分类回收利用,推广使用再生纸;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坚持每月参与一次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八、积极开展节约技术的发明创造活动。要勇于创新,善于创造,通过小窍门、小创造、小发明,努力为节约资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推动资源的节约。 九、积极广泛宣传节约意识,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献计策、尽职责、做贡献,争创节约型家庭、节约型班级、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社团(集体)和个人等。传播节约意识,推动全校形成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环保的议论文篇一】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的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要像善待自己一样去保护它。 谁不想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更漂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垃圾都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比如说我们常用的电池,如果用完后不进行适当的处理,那么将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据研究,一节废的纽扣电池能使60万升的水不能饮用。如果每人丢弃一颗废电池,那么到了那时,水,将成为奢侈品。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将垃圾分类。 我国于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令”,这一做法,使我国每年节省三千七百万桶石油。塑料袋,这种东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吗,塑料袋却是污染环境的一大因素。塑料袋以石油为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还需要500年的时间才能被自然分解。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减少使用塑料袋。 最近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使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虽然最终未能达到预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开再大的会议也只是形同虚设。会议上说,现在全球平均气温正逐渐升高,大部分冰山已经开始融化。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世界将被水淹没。现在的全球平均气温较以前已经升高了1.1℃,别看只是小小的1.1℃,可这是“全球平均气温”啊!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4℃,那么北极和南极的气温将升高16℃,到那时,北极和南极也可以看到大树了。你想一想,到那时,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 其实导致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据研究,我们每天使用的电器或其他东西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却是使气温升高的一大因素。如果减少使用电器,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会随之减少。汽车尾气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应随时提醒爸爸妈妈上班或外出旅游时,应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尽量少开私家车,这样能减少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为了保护环境,请减少使用电器,少开私家车上班或旅行。 作为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世界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可以创造一个崭新、美丽的世界!【关于环保的议论文篇二】 我们对环境做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环保意识淡薄,就是没有环保意识,有的还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连幼林也难以幸免;一些企业在建厂时就没有环保意识,把河流变成了他们的排污池;一些厂矿排污严重超标,他们与环保部门“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场所或马路上,有些人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车驾驶员,出了车门就不再有环保意识,把车厢里的垃圾往马路上扫;有些清洁工为图方便,把路面垃圾扫进下水道里;一些街头饭馆,剩饭剩菜连同污水倒得马路遍地都是……这一幕幕,确实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忧虑.如果我们不让这些人加强环保意识,不去制止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上个世纪末叶墨西哥城严重大气污染导致许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剧,将会在我们身边重演. 环境与人类唇齿相依.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类爱护环境,环境施惠于人的过程.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采取几项措施,新闻单位广为宣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我们的每一位公民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民投身环境保护工作.也只有这样,环境才会报答我们.就像一位的环保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们爱护地球像爱护我们自己,地球也将奉献给我们她所有的一切. 人类生存在环境之中,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这时,人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白色污染”该怎样解决,乃至如何对待周围的一草一木,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有了这种意识,增强了这种意识,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所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最终围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环保专家,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环保知识.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又要从枝枝节节做起,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是抓住媒体(这一宣传阵地.这是进行环保宣传的有效载体,它覆盖面广,能够辐射各阶层,各年龄段.利用好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形成四者的互动与交融.比如多设立环保网站,宣传环保知识,设立环保论坛;另外,作一些环保的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必然得到增强. 其次是抓好教育这块领地,当今中国已经形成人人重教育的良好局面.而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将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必将对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把有关环境的知识写进教材,可以多在大学校园组织环保讲座.这样,从青年学生抓起,环境保护便有了后劲,便会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还有,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从上到下,统一意识,树立宣传栏、宣传牌,发放传单,让环保知识、环保意识进农村、进社区;让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当然,我们要出台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还要立法;对于破坏环境的“人类公敌”进行有力处罚,以儆世人.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具体化,对工业排污、农业污染、生活用品污染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使环境保护提到法制日程上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任务艰巨,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工业时代刚刚起步;人们的文化素质包括环保意识还不够高,所以我国环保之路漫长而艰巨.然而,正如我国政府一贯强调的,要实现环境、资源、人口的协调发展,任何时候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的一时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要走高质量、高效益之路,而不可盲目扩张.我国的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尽管我们的环保任务极为严峻,但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人类共同寄居的地球和共同享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相信,有了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的实际行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有一片美丽而完整的蓝天.【关于环保的议论文篇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 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大量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 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难道这不是的证明吗 我的家乡广宁是靠竹海生态旅游来发展经济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环境恶乱不堪,让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态游是我们广宁发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坏了,怎能长出茂盛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让我们善待人类、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保护环境可做的100件事》这篇文章。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如,在植树节栽一盆花、种一棵树;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态得到平衡;珍惜水资源,不要向江河倾倒垃圾;当环保小卫士,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保意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泥土永芬芳……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为何不愿意实践呢? 现在,地球的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环保警世钟已经敲响了。让我们齐齐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创立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让人类与自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吧

中日政府报告对比论文发表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看这篇论文19 世纪中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势力向东方扩展,中日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两国的处境和面临的任务相似,然而探索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其中两国社会结构的差异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然而两国在社会结构中的选官制度、土地所有制结构、对“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近代化的进程。19 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势力向东的扩展,闭关自守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均被迫打开了自己的大门。两国的仁人志士分别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药方,使自己的国家开始了近代化进程。然而两国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日本走上富国强民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却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里徘徊。例如:“日本通过开国较为成功地进入了国际社会,而中国却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原因之一在于中日在19 世纪中叶前的‘开国准备’阶段已经产生了很大差距,中国坚持华夷思想,毫无开放进取之意,而日本实现了地理世界观和文化世界观的转变,形成了开放力量。” 一、选官制度的差异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始创于隋朝。科举考试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不断的更新,使社会上下阶级在和平的情况下不断地对流,从而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科举考试可以把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的代表人物,甚至一部分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中央政权中来,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由于这种通过考试录用人才的办法对封建制度来说有合理的一面,中国一方面它可以使统治机构由统治阶级中最有能力的人来组成。这对封建制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另一方面,一种对维护封建社会有效的制度自然会成为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适应于儒家“君子”的理论而设立的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性。它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德品的通才而不是一技之长的人才。广大士子们对日常生活不屑一顾,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把自己的言行严格的约束在封建政权要求的规范之内。因此自然科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存在什么创新和发展,因此,在科举中国科学与民主就显得很苍白。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四个等级各有各的身份,各有各的生活。由于日本实行世袭制、门阀制使其他的三个等级的人不可能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统治阶级中去。一旦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矛盾并最终导致封建制度的崩溃。“日本实行世袭、门阀制,使得有才能的下级武士不能进入高层,在幕府末期,则促使下级武士走向与旧政治制度决裂,为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条件”。中国的科举制为中小地主乃至出身贫寒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道路。中国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很难从中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因此,中国封建制度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强大的阻力。日本的门阀制、世袭制阻碍了一些门第较低而富有才干下级武士、其他等级的人无缘较高职务,因此产生不满,最终走上反对幕府统治的道路。二、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差异中国自秦汉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该制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剥削形式。在该制度下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而非农,从表面看中国古代社会地主制下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并不太紧,农民与地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可以自由缔结或解除二者之间的租约。由于该制度中的封建关系比较灵活,很难像日本那样分离出异己的力量。日本处于东亚封建农业经济圈的边缘,而日本则与西欧封建土地制度相似,实行的是领主制。领主对农民实施超经济强制性剥削,使他们的身份“农奴化”。可见在这种极强的封建关系下,反而比较容易分离出异己的力量。三、中日两国的改革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处于国际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当时西方列强的侵略手段主要是商品输出,占领被侵略国家的市场,掠夺原料,从而牟取暴利。这就给日本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措施)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搞资本输出,在被侵略国家开矿山,建工厂,修铁路,办银行,控制该国的经济命脉,同时对被侵略国家实行领土占领与瓜分。当时的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在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积贫积弱,是西方列强侵略的重点对象,尤其是《马关条约》签订后,首先是日本,接着是英、法、美、俄等国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开矿。外国企业利用它们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及从清政府那里获得的种种特权,大肆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疯狂地占领中国的商品市场。洋务运动后期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极其微弱,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中国戊戌变法的实施也就没有宽松的国际环境和条件。四、明治天皇与光绪帝个人条件也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天皇制确立,明治天皇成了全国最大的财阀和地主,成了日本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他早年参政,励精图治,左右都是维新派权臣辅弼,得以很好地发挥其统治才能。中国光绪帝虽有抱负,并富有年轻人的敏感和热情,在政治上积极支持了戊戌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的政治偶像。但他长于深宫,终其一生都跳不出那拉氏股掌。五、英美等列强的支持程度不同英美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并给予直接的物质军事援助。日本走上了维新之路,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命运,成为非西方国家中惟一的强国。但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各国制度,以便为日本规划蓝图。代表团在考察后得出结论:一切效仿德国。原因是德国相对落后,与日本的“国情”比较接近。其结局是日本实行了德式军制,把军队直接置于天皇指挥下;同时效法德意志宪法,制定了一部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既无财权又无军权的帝国宪法,最终把日本造就成德意志帝国那样的军国主义怪物。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准现代”社会,明治政权有意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恰恰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中国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比日本缓慢,中国封建阵营的分化没有达到日本的程度,中央集权的程度比日本高,西学的传播不如日本广泛而深入。一言以蔽之,戊戌变法前的中国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阶级关系,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都没有形成像日本那样足以倾覆旧国家体制的历史条件,封建势力在各个领域里仍旧占有绝对的优势,这就是戊戌变法不能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特殊顽固性,而这一顽固性又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国情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发动的戊戌变法,其失败是必然的。六、中日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近代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过程1895年3月,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权益;(二)中国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白银两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走向了更深重的灾难。1、2.3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列强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使国家的经济命脉完全被外国操纵。2、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台湾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日本是甲午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赔款主要用于扩军备战,因为日本正在向军国主义发展,已经确立了吞并朝鲜、中国、东南亚,继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甲午战争后,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打胜日俄战争创造了条件,也为其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规模最大:甲午战争比1840年以来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战争,中法战争的规模大得多。从日本来说是蓄谋已久、经过长期准备、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从中国来说虽是被动的、不得已的抵抗,但也投入了海、陆军主力。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到1895年10月,历时1年多,从海上打到陆地,从朝鲜打到中国,经过了辽东战役、山东战役、台湾保卫战等重大战役,战争的规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失败最惨: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屡战屡败,陆军主力被击溃,海军主力被消灭,旅顺、大连、威海等重要军事基地被日军占领,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和战争力量,最后只好屈膝投降,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影响最深、后果最重:在日本由此而崛起的同时,中国进一步滑向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的危险。当然,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起。甲午战败的当年,康有为就发动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第二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行起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走上历史舞台。教训最多: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军事力量的悬殊造成的,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中国日本这两个曾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国家,在几十年中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决不是偶然的,甲午战争的胜败也不仅仅是战略战术等原因能够完全解释的,而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这个原因我们就要从甲午战争前几十年里中日两国不同的改革路线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来探究。七、鸦片战争后中国耽误了20年时间日本却抓住了机遇中国西方列强在完成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革命后,迫切需要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争夺市场演变为争夺殖民地,中国和日本都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遭受侵略比日本要早10多年的时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而美国军舰兵临日本是1854年,这个10多年的时间是十分关键的。可惜的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并没有真正清醒过来,没能把挑战看做机遇,把压力变为动力,仍然昏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对世界大势一片茫然。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轻而易举地打进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皇帝和文武百官只能仓皇出逃,这才使中国朝野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要求变革的思潮,并付诸实施,这就是洋务运动。日本在日本则出现了与中国不同的情况。日本当时是一个弱小的岛国,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比中国强烈得多。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中国,没能使中国觉悟,但日本却引为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日本的有识之士认真总结中国失败的教训,有的认为中国政治腐败、武备不修;有的认为中国不知外情、盲目自大。日本还派团来中国考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参加考察的政要高杉晋作说:“考虑其如此衰弱的原因,乃在彼不知防夷于海外之道……因循苟且,空度岁月,不采取对策断然改变太平之心,不制造军舰大炮防敌于国门之外,故由此而衰微也。因此,我日本如不欲蹈其覆辙,宜速造蒸汽船。”这简直把中国作为反面教员看待。日本在总结中国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和日本的情况,产生了强烈的变革意识,他们把学习的目标由中国转向荷兰,因为荷兰当时是世界强国之一,于是在日本兴起了“兰学”。士族阶层纷纷使用荷兰语来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日本的改革从19世纪的5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日本的中央政府叫幕府,还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叫做“藩”,所以这时的改革叫幕藩改革,它为“明治维新”的深入改革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日本的忧虑在1853年变成了现实,这一年美国的海军舰队在准将培里的率领下来到日本,由于军舰是黑色舰体,日本称之为“黑船事件”。美国对日本的要求和英国在鸦片战争时对中国的要求一样。日本没有抵抗,接受了美国的条件,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同样能说明问题的是,魏源的著作在中国未被接受,但在日本却引起了高度重视。以上情况说明,中日两国在改革的初始阶段就出现了很大差异,逐渐地拉开了距离。这告诉我们,在各种压力的冲击面前,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危机感,要有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决心,要把握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及时、果断地推动改革。八、对外考察日本岩仓使团由50多人组成,其中不少是政府的核心人物,如四个副使一个是大藏卿大久保利通,一个是内阁顾问木户孝允,这是当时称为明治维新三杰中的两位,还有两位副使是伊藤博文和山口尚方,伊藤博文后来长期担任日本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使团临行之时,当时明治政府的另一个首脑太政大臣三条实美说:“内政、外交,前途大业,成败在此一举”,可见其重视程度。使团于1871年11月出发,到1873年9月回国,历时1年零10个月,访问了欧美12国,写了近百卷的考察实录。这次考察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时间之长、收获之丰,不仅是日本历史上空前的外交壮举,也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大奇观。使团的任务是重点考察和研究西方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制度。岩仓使团出访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明治政府进一步认清了世界潮流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团回国后,明治政府提出了三大政策,这就是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各项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在同一时期清朝政府也向欧美派出一个使团,史称蒲安臣使团。蒲安臣是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中国的使团竟然聘请一个外国人当团长,可见信心和决心之缺乏。使团的两个副使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法国人,成员都是清朝中下级官员,职务最高的是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没有一个朝廷重臣。使团的目的也很局限,主要是安抚各国维护和约,不要再提新的要求。这样的使团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蒲安臣病死在半路上,其他使团成员人微言轻,对政府的决策,对国家的发展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岩仓使团,蒲安臣使团这虽是两件具体事,但可以形象地看出中日两国当时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出现后来的结局也是必然的。九、社会改革日本一是学制改革。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陆续发布《学制令》、《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二是官制改革。为了适应宪政的需要,日本于1885年废除了带有封建体制残余的太政官制度,代之以内阁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三是军制改革。1869年,明治政府成立兵部省,实行兵制改革。1873年实行征兵制。1875年,大体上完成了近代兵制改革,从而拉大了中日军事近代化的距离。四是政治体制改革。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召开了首届国会。《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对明治维新的一次总结,它的颁布,使日本在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迈出关键的一步,成为日本近代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中国相比之下,同时期的中国在社会改革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教育方面,虽然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李鸿章等洋务派也力主“另设一科取士”,但并没有动摇与改变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军制方面,洋务运动期间,除对淮军等部分清军采用了一些洋枪洋炮,进行了一些新式训练以及建立新式水师外,军制的改革十分有限。在官制方面,虽然李鸿章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说过“变法度必先易官制”,但又感叹“中国文守千年,谁能骤更?”缺乏决心和胆略,也得不到支持,没有多少实际的进展。至于实行宪政就更是清朝统治者当时不敢想、也不愿想的事情。十、官办为主和民间为主的企业制度 影响中日工业化进程中国中国洋务运动所办企业,军事工业都是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在封建制度下,官办就是把企业衙门化,使企业“百病丛生”。官督商办比官办好一点,在初期也曾起到“以开风气”的带动作用。但时间一长,官督商办也出现了“官有权,商无权”的弊端,使企业笼罩在官场习气之中。封建末世的腐败严重腐蚀着企业,很多企业存在着营私舞弊、管理不善的情况。一些洋务派官员看出问题,提议改官办为商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模式必然派生垄断经营,洋务运动中所办的重要企业,一般都利用行政手段,授予所谓“专利权”,即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限制兴办同类企业。官办加上垄断权,是束缚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绳索。事实证明,在官办的格局下,这种垄断特权是“损华益洋”的。企业官办和变相官办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洋务事业的成效,阻塞了一些民办企业的生长之路,从而延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时机。日本日本的情况大为不同,明治维新后急速的资本主义化首先表现在企业制度安排上,及时改变了初期“官营示范”的办法,实行了“厚殖民产”、“民间为主”的政策,采取了“民营官助”的办法。明治政府不但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还把初期由官方创办的大型企业分批卖给企业家和商人,有的甚至无偿让渡。明治政府以“民间为主”的企业制度和各项扶持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民办企业的发展,甚至一部分官员也走上了下海创业之路。19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产业革命热潮,棉纺织业成为民间近代工业的中心,到1890年日本棉纺织品出口大于进口,开始成为纺织品出口国,而当时中国纺织品产量只占进口量的八十分之一。私营铁路、航运、造船和其他轻重工业均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891年日本私营铁路达2473公里,为官营铁路929公里的两倍半,而同期中国只有官办和官督商办铁路425公里。到1893年底,日本以民营为主的航运业有13万吨船舶,而中国只有轮船招商局一家航运企业,有2.5万吨船舶,不及日本船舶吨位的六分之一。这一时期日本的造船工业也迅速发展,当中国经常为要不要自己造船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日本的私营企业已经开始为政府制造军舰了。1892年,日本的各类企业已达5444家,工人人数达到38万人。到1894年甲午战争这一年,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为其后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十一、领导集团的态度和见识 深刻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和面貌中国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是通过洋务运动凸现的,但洋务运动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行为,而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部分封疆大吏和奕欣、文祥等个别朝廷重臣发起和主持的。他们都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这是洋务运动之所以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得以开展并持续的条件。但洋务派仅仅是国家政权人格化的一部分而远不是全部。奕欣被慈禧太后罢黜后,洋务派中枢乏人的情况就更加严重。洋务运动每一项改革与建设的举措几乎都受到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这不但给洋务事业造成重重阻力,也使洋务派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不由地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这说明,洋务派当时的处境是很困难的,推进洋务事业的阻力是很大的。顽固派之所以在二三十年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与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有关。慈禧太后是这段时间的实际当政者,她热衷个人的权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洋务事业缺乏总体设计,不能排除阻力,很难上升到更高层次,取得更大成绩的重要原因。日本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是以明治天皇为旗帜,以改革派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为核心,并且通过西南战争排除了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明治维新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总体布局,形成了朝野协力、上下同心的局面,保证了改革和近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除了最高统治者的腐朽,顽固派的掣肘,洋务派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拿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一个比较。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主持者,伊藤博文在大保久利通去世后4次组阁,4任枢密院议长,是明治中后期最重要的大臣。李伊二人在历史地位和政治声望上可以说是堪相匹敌的人物。但他们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西方的了解程度不同,世界眼光有差异。李鸿章和他的同僚相比当然高出一筹,但他对世界的了解还是不够直观也比较浮浅。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没有跨出国门一步。甲午战争之后,除了到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唯一一次出国是72岁时访问欧洲,但那已经为时太晚了,连欢迎他的德国内务大臣都调侃地说:“惟早来二十五年岂不更妙。”伊藤博文对世界的了解比李鸿章开阔、深切的多。他精通汉语和英语,不断从西学中获得知识。1863年,22岁的伊藤博文曾留学英国一年,亲眼看到英国的隆盛和进步,使他深感必须学习西方,变革旧的制度。伊藤博文比李鸿章小18岁,但他第一次踏上欧洲国土比李鸿章早33年。离开英国回国后的40多年里,他又四下西洋,总计在欧美学习考察的时间共5年半,这样丰富的西洋阅历,使他对世界大势有广泛而深刻的了解。二是知识结构和文化观念不同,时代意识有差异。李鸿章自幼受严格的儒学熏陶,又以科举进身,他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他一贯奉行识时知变的经世之风,但还属于传统文化的范围。如不直接、广泛地吸收西学,很难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伊藤博文和李鸿章不同,他是“求知识于世界”,推动“文明开化”的竭力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伊在德国考察期间,拜德国著名法学家乃斯特为师,几个月里每周听课3次、交谈3次。他给岩仓具视的信中说:“将其大要一一笔记,意欲日后亦可供诸公之浏览也。”可见其虚心和专注的态度。在国内,他也从不间断对世界知识的学习,当了总理大臣后还经常驱车到国家图书馆看书,最常看的是各国人物传记和世界新闻杂志,他还命左右翻译给其他大臣阅览。伊藤博文以“喜好洋风”而著称,他主持修建了一个专门接待外国政要和专家的豪华会所,名为“鹿鸣馆”。伊经常参加“鹿鸣馆”的活动,甚至在那里举行化装舞会,他扮成威尼斯商人,一时传为笑谈。伊藤博文并不信奉基督教,但为了表现开化,经常往教堂里跑。他还有意识地带头吃牛肉、穿西服、喝咖啡,为了推动风气的转变,真是煞费苦心、不遗余力。三是对社会发展方向认识不同,改革态度有差异。梁启超在李鸿章去世不久写了《李鸿章》一书,书中对李伊进行了比较,认为李在政治识见方面很难与伊相比,梁启超还就李鸿章对近代国家的认识进行评判,说李“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体之本原”。这一批判虽然尖锐,但确是触及了问题的症结,这正是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意识的封建官僚李鸿章和保留一定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伊藤博文在政治识见上的根本差别,这个差别突出地表现在对待政治改革的态度上。李鸿章是一个变法论者,他所主张的“内须变法”主要表现在改革兵制和科举方面,但这些改革由于缺乏支持和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李鸿章一直坚持的“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的观念,束缚了他在政治改革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李鸿章看到日本的改革成果,也多次感叹“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其取法,然我中国深惟穷极而通之故,夫矣可以惶然变计矣”,但又认为“中国文守千年,无法骤更”。说明政治远见的缺乏。伊藤博文对社会发展趋势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他追求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的方向。他认为政治民主化和立宪思想是时代潮流,所以不断地推动本国改革由经济层面向政治层面拓展。日本的第一部宪法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的,第一届国会也是在他的主持下召开的。 这说明,最高统治者对待改革的态度,领导集团的组成结构、能力素质,对于近代中日改革与现代化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国家政权,开明创新的领导集团,有一批优秀成熟的政治家,有一个政令畅通、上下协同的干事环境,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学前教育政策对比论文发表

学前 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一: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方法 探讨 摘要:幼儿教育是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界、社会以及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分析关于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提出一些相关可实施的幼儿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教育方法;理念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中大班幼儿的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和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将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问题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并不断改进和优化。 一、优化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的方法 第一,人性化教育。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即人性化教育。中大班时期,幼儿还处在人格塑造、潜能开发的初级阶段。“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待不同的幼儿,一定要观察他们各自的特点,以此为依据因材施教,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的。人性化教育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幼儿,要多进行鼓励性引导;面对性格外向调皮的幼儿,要多进行管理监督。此外,还要重视中大班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二,环境化教育。教学环境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室、午睡间以及洗手间,多采用图画等设计,在饭桌上写着“爱惜我”的米粒状 标语 等,这种图字并存的设计,对于识字能力较低的幼儿们来说更有吸引力,达到提示和教学的作用。第三,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逐渐被重视起来。所谓民主化教育就是让幼儿参与到教育管理当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制定班级的日常奖惩 规章制度 时,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到规范的制定当中,多进行师生沟通、生生交流,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主人翁姿态。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达到鼓励幼儿遵守规范要求,努力做到自律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大中班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语文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母语的作用。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正是幼儿们学习语言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母语的应用必不可少。教师要加强幼儿对母语使用的引导,合理规划幼儿学习母语的时间和教育方法,让幼儿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母语学习。第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通常采用以听为主、以写为辅的教学原则。因此,在这个阶段要综合考虑,全面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语言是幼儿学习知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 语文知识 的掌握。 三、培养学前教育中中大班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一,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在中大班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尽量让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学校外部环境,让幼儿自身建立情感,学习自然事物。教师可以组织幼进行野外参观,让幼儿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幼儿内心得到放松,对自然进行感悟,培养其独特的情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第二,接触和欣赏艺术的美。艺术是人类文明世界的瑰宝。在中大班教育中,让幼儿接触健康的艺术形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丰富幼儿的 想象力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体会艺术的美感。尤其是美术教育,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绘画来增强其对线条美、对称美、节奏美的掌握和理解,用艺术学习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知识与兴趣的培养。第三,品味游戏的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游戏能大幅度激发他们的社交能力与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学习期间带领幼儿进行有组织的协作游戏和创造性游戏,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审美水平。 四、增强中大班幼儿学前理念培养 第一,建立人际关系培养理念。促进中大班幼儿的成长学习,需要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要鼓励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给他们发展自己、开拓创新、健康成长的机会,营造互帮互助、互尊互爱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第二,构建互动空间培养理念。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幼儿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创造良好的互动空间,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使幼儿体验到互动时产生的新信息给他们所带来的全新的乐趣。 五、结语 通过对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 教学方法 、理念培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幼儿教育应当使用和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建议,并对幼儿教育在育中以及幼儿本身成长中的重要性做了具体的阐述。同时,中大班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培养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进中大班幼儿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党春肖 单位: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蓉晖,刘霞.学前 儿童 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3-156. [2]柴占学.学前幼儿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报告 [J].中国农村教育,2010(7):32-33. [3]张海钟,魏绎儒,刘璐.新世纪幼儿学前教育 热点 问题综述与我见[J].沈阳大学学报,2011(23):55-59.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二:幼儿学前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社会中,我国发展的脚步快速稳健的大步朝前,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所以,在对物质的需求标准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造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幼儿的教育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文本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解析为主题,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幼儿教育教学事业上所需要作出的改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保证了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在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上看,教育要从根本入手,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人才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着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教育,当前,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方式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我国国内,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作为我国首要教育重点将全面进行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学者应当首先了解幼儿面对学前教育的心理和态度,并且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也较成年人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能力,并且幼儿在性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可塑性,所以,具备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我国幼儿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在西方的各大国家普遍开始关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特别提到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是一切发展方向的根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全部掌握在幼儿未来的发展前途中。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式施行是在20世纪末,但是,在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1当前的教育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应的,对于子女的在接受教育上的问题上逐渐开始重视,这也就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种重视的形成,对于我国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社会上的教育形式繁多,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在 对子 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上出现了偏差,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重视孩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被家长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兴趣和 爱好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早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早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幼儿进入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行为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1.2在我国,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政府精简政策的出台,部分区域的教育相关部门对幼儿学前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意识还没有被深入的渗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幼儿学前教育不能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忽视,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地区化,或是空白化,在当代发展形势下,幼儿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将对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严格,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在新时代开启的同时,教育相关学者意识到,教育要从根本着手,在教育的整体理念中,教育不仅要对幼儿在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相关的培养,并且,还要对幼儿的 创新思维 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使幼儿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以来,幼儿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出出现的困难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幼儿在教育中塑造完美的 言行举止 。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将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思想,这种教学 经验 的诞生,有益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正面教学,比如,“我爱祖国,我爱学习”等等,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对语言的学习中感悟情感。 2.2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道德品质灌输于学生的思想中,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的学前教学中不需要死板的课本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相反,生动有趣的 寓言 故事 却能够有效的打开幼儿的心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寓言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师为幼儿讲述以为农夫在田中干活,偶然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大树上,于是,农夫美美的大餐了一顿,从此,农夫日夜守在树旁希望能在等到兔子撞上大树,从此荒废了农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深切的明白,在生活或学习中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道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水平两大方面,所以,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的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辅助指导的环节,在学前教学中,较比更高等教育的方式,更要将教学做到细致化,只有充分的将幼儿的实际情况与优质的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智慧与多变两种具有矛盾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才能对幼儿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教师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的思想,综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幼儿在学前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总而言之,在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苦心研究中,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为之而不断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作者:黄江蓉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三:幼儿学前教育方法探讨 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表现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语调、夸张生动的表情和富有激情的肢体语言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学习的各种体验。幼儿要进行课间活动,笔者通常采用歌曲、音乐操的形式引导。例如,课间操笔者会选用《健康操》的歌曲,笔者自己先跟着视频学,学会以后,再慢慢教学生,动动胳膊动动腿,和学生边跳边唱。 二、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 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这一种方式,幼儿的教学尤其由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把多媒体、钢琴、七巧板、立体拼图、跳绳、 跳棋 等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利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曾为学生组织过一次音乐跳绳。跳绳的规则不是笔者口述(因为太复杂,怕说起来学生难以理解,浪费时间),而是用多媒体播放其他幼儿玩游戏的视频,幼儿边看笔者边在旁边讲解。音乐跳绳需要找准音乐的重音,幼儿理解跳绳规则以后,笔者播放音乐。为了更方便地让幼儿找准重音,笔者还在一旁放了一架小鼓,每到重音,就敲一下鼓,帮助幼儿分辨重音。 三、互动游戏,小组配合 幼儿时期是孩子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 人际交往 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要展开各种活动、游戏和互动,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笔者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把幼儿分成小组互相比拼。小组成员配合默契,才能在比拼中获胜。这种游戏既让幼儿玩得开心,也能在玩乐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一举多得。 作者:安志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幼儿园

幼师清楚的了解幼儿园 政策法规 知识,有助于指导幼儿园教师正确地运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依法施教,依法维护自己和 儿童 的合法权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 教育 法规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教育法规与政策论文篇一:《关于开设“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必要性及课程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对开设《幼儿园政策法规》的必要性及相关课程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幼儿;政策;法规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浙江温岭市某幼儿园教师,将数张虐待儿童的照片(包括扔儿童进垃圾桶、强迫男童亲吻女童或男童、强迫男童露阴、提拽男童的耳朵悬空等)传给网友;山西幼儿园一名老师因幼儿不会做一道数学题,在几分钟内对幼儿狂扇几十个耳光。事件发生后,这些幼儿园教师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为什么幼儿园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如此淡薄?我们应如何加强?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学前教育相比 其它 类别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入园难、入园贵、师资水平不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等问题成为影响学前教育良性发展的大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相继出台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文件,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也陆续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 实施方案 ,大力兴办幼儿园。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给学前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需求,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未来3年内将建成1200所公办幼儿园,按每个幼儿园配备教师30人计算,1200所幼儿园需要新增幼儿园教师36000人,再加之现有幼儿园教师的新老更换,幼儿园教师需求量将会更大。 幼儿园教师的刚性需求,给学前教育专业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生源,原本没有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高专类院校,为了抢占生源,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但是这些院校大多缺少办学 经验 ,师资队伍良莠不齐,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多的重视对传统幼儿教师从教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对幼儿园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的培养。 二、幼儿园教师掌握政策法规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应"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应正确"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我国已经颁布的教育法规,特别需要熟知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2、幼儿园办园需求 在公办幼儿园数量、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大力支持兴办民办、私立幼儿园,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方针等文件从幼儿园编班、安全管理、卫生保健、教育、园舍、设备、工作人员、管理等方面介绍幼儿园办园、管理等知识。法律法规等文件便于园长、教师了解幼儿的法律权利、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幼儿园与幼儿之间的法律关系、幼儿园常见事故及法律责任、幼儿园教职员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幼儿园日常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幼儿园法律纠纷的应对等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开办幼儿园、规范幼儿园管理、处理幼儿园一些常见法律问题提供相关依据。 3、幼儿园教师对政策法规的领会不深入 我国的幼儿园教师大多学历层次较低,对幼儿园政策法规知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她们对国家下发的政策、意见和纲领,只是照搬照抄,停留在表层阶段,没有真正领会文件的精神。以《指南》的贯彻为例,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和专业学生能够将《指南》的某条目标熟记心中,并将《指南》每一条目标转化为教学内容,但不能挖掘出深层次的教育内容,挖掘其中隐含的。 三、课程建设 幼儿园政策法规知识有助于指导幼儿园教师正确地运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依法施教,依法维护自己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按照国家有关幼儿教育具体标准和指导性文件,结合幼儿身心特点,科学施教。 对于政策法规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幼儿园,而要扩展到在校学生,在校生政策法规的全面学习与解析,对于未来领会、贯彻和实施推广政策法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也能减少用人单位再次培训的费用和精力。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解现行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能力目标: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有关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条件、经费、教育、卫生保健、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处理幼儿园出现的有关法律问题和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幼儿教师。 2、课程内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政策法规为依据,编写了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幼儿园的举办、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园的经费和资产、幼儿园的园舍和设备设施、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与安全工作、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幼儿园管理共计八个章节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校本教材。 3、课程 教学 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力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4、课程评价 采用多元的学业评价方式。一是学业成绩权重分配更突出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二是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多样。课堂表现10%、小组合作10%、作业20%、笔记10%;三是考试形式以开卷的案例分析形式组织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天枢.幼儿园100个法律问题[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0. [2]庞丽娟,刘占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幼儿园教育法规与政策论文篇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是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它的建设水平影响着未来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 文章 根据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的政策水平低及法律意识淡漠的现实情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提出改革的具体 措施 。 [关键词]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 幼儿园政策法规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沈跃珊(1967- ),男,黑龙江林口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一、改革“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必要性 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是介于本科以上层次的研究型与中等专业层次的技能型教师之间,兼具研究能力与较强从教技能的幼儿园教师。而培养专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学校大多又是近几年在原有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基础上升格而成的,这些院校在课程建设上还不够成熟,学科建设还不够完整。在已开设的各门课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也应该重新审视,加以完善。对“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由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选择内容相对滞后、课程实施方法缺少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目前,课程教学的普遍情况是:遵循着固定的教材和确定的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学校一般都将其作为典型的理论课进行组织教学;课时分配相对较少;评价方式或采用笔答考试,或采用简单的考查方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水平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国家制定的幼儿教师62条专业标准中,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就有2条,它们分别是:《专业标准》第二部分基本内容“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中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发展知识”领域中的“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3.幼儿园教师的政策法规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漠导致幼儿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因幼儿园教师法律意识的淡漠导致教师暴力对待幼儿事件屡次发生;因教师政策法规水平低和自身业务素质差导致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思想理解偏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甚至于教育活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却是有害于其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对现行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必须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模式、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将其建设成目标更准确、内容更全新、方法更科学、评价更有效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彰显培养法治意识与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 课程目标要体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发展、社会需求、科学发展而制定。新课程改革又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意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 、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前专业课程采用以上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三个维度目标具有前瞻与引导意义。 “幼儿园政策法规”是一门帮助学生形成依法治教意识和指导学生未来工作的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具体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有关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教育、卫生保健、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方面的知识。能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指导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运用相关知识正确处理幼儿园出现的有关教育、安全、健康、经费、用人、法律纠纷等方面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并学会通过合作、研讨等方式,运用幼儿园政策法规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善于多 渠道 收集有关幼儿园的政策法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国家政策、法规习惯的养成;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幼儿教师。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实用与适时更新的特点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不应是学科内容和结构,而应体现学生的发展;课程的内容不应是完全预定的,而应随着学生变化而改变。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策意识和法律观念,掌握有利于指导未来幼儿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使学生发展成为政策水平高、法律意识强、依法施教的幼儿教师。依据这一核心思想,该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如下特点: 1.选择对未来工作最具指导性的内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幼儿教育的形势不会改变,因此,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必将会成为社会力量办园的主力军。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把学生放在未来普通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举办者双重位置上来考虑的,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依政策、按法律要求去做好幼儿教师、办好幼儿园,课程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选择更加突出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主要选择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内容。 2.设置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架构。从上面选择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课程不是以某一部或某几部、或全部政策法规文件为课程内容,而是将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这八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知识架构。具体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内容可根据知识架构的需要作必要的充实与删减,不追求每部政策法规文件的完整性。 3.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新的内容不断出台,按照政策法规课程开放的知识体系架构可适时将新的政策、法律、法规内容补充进来。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都可以及时补充到课程之中。 四、课程实施的模式:体现知识运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突出运用与探究的“六步合作学习模式”。 1.典型案例引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幼儿园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案例,设计能够突出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应用与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本堂课学习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的选择、恰当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来体现教师与全体学生的首次合作。 2.提供学习材料或材料获取途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首次合作,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指明本堂课学习的教材内容或讲义内容,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学习材料,亦或提供能够获取相关内容的网络环境、图书资料等途径,实现与全体学生的第二次合作。 3.阅读、分析学习材料,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分工阅读(为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能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要深入各小组中,做个别指导,来体现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 4.交流、评价、考核。各小组指定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并做考核评分。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并作评价与考核。 5.新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案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去分析案例,促进知识进一步的运用,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6.课下形成案例分析材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堂课学习的政策法规知识,深入地讨论、分析案例,撰写出案例分析材料,为课程结业考核做好准备。 五、课程评价的方法:凸显过程性与多元化结合的特征 “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的主要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指导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依法正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在“运用”上下功夫。评价方法是教师教育目的的直接反映,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方式是促进学生运用政策法规的重要手段。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堂上,各学习小组通过阅读学习材料、研究讨论等形式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派专人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对该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各小组汇报情况给予口头评价并记分;部分考核形式,各小组可参与评分,如模拟法庭。 2.课上评价与作业评价相结合。教师可通过对各小组或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给予一定分值的考核评价成绩。作业成绩是教师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采集平时成绩。 3.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由于本门课程强调政策法规知识的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学习中的考核评价,使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各占50%。 4.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一是要组织多次考试。因为“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中的八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有些内容彼此联系不大,所以在不同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比较合适。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法庭”:小组成员扮演原告、被告、辩护律师、法官、证人等,模拟审理有关幼儿园的案件;用案例分析题编制试卷考试;编写幼儿园的申办 报告 ;给幼儿园绘制一个室外环境规划图等。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Z]. 2011-12-12. [3]林雪卿.幼儿教育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王民.地理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 [6]周天枢.老师和家长需要知道的100个幼儿园法律问题[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7]张燕,邢利娅.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幼儿园教育论文:《试谈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通过实验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的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 曾有人形象的描述:“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用惩罚”,这句话形象的道出了教师体态语的重要性。的确,有时候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形象的手势,对幼儿来说胜似千言万语。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运用体态语呢? 一、手势适时准确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是会说话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的运用手势,即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理发育还不健全,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有的教师缺乏耐心,对幼儿做出如:用食指指点、敲教鞭、拉扯幼儿等不良手势。比如教师在批评幼儿时,会不经意的用食指指点孩子的头;在孩子不安静时,用教鞭敲击物体;又如在孩子排队时,由于一些孩子没有站好,干脆不耐烦的上前拉扯孩子的衣服使其站好等。这些都是不尊重幼儿的不恰当的行为举止。一方面,使幼儿在内心对老师产生畏惧感,不敢接近老师,不敢尝试错误,形成软弱的个性心理;另一方面,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心灵。 二、表情灵活丰富 马卡连科说得好:“教育的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不可能做好教师”。可是,有的老师对幼儿回答的问题不满意时,做出皱眉、摇头、撅嘴等表情;有的甚至在幼儿大吵大闹、不能安静下来的时候怒视大吼,这些都会给幼儿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发展幼儿天真活泼的个性。 在一次教学观摩课上,张老师给小朋友讲《圆圆的帽子飞了》的 故事 ,在故事中人物对话时,她用哭的声音,加上噘着嘴和皱着眼眉代替圆圆说:“我的帽子飞了,飞到了树顶上。”边说边揉着眼睛;用粗的声音,加上憨憨的表情代替大象说:“我有大鼻子,我帮你拿。”然后,是圆圆拿到帽子后,开心快乐的表情。在这整个过程中,幼儿听的非常认真,而且,在张老师讲到圆圆拿到了帽子后,小朋友们还鼓起了掌。 由此可见,教师的表情灵活丰富,还能够调动课堂气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丰富感情。 三、眼神巧妙诱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教师的眼神,应该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孩子们能从老师的眼神中得到赞许、信任、鼓励和肯定。但是,有的老师习惯性的只注视自己喜欢的几个孩子,忽视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眼神交流,使其受到冷落,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积极性。还有的老师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紧张感。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眼神的变化,去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讲课前,教师用目光扫视一周,能起到振奋幼儿精神、稳定教学秩序的作用;讲课过程中,教师若能以柔和、热忱的目光均等的分配给每个幼儿,还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如:特级教师牟丽芳在教学中,眼神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真的境界。一次,她范读课文,手捧课本,声情并茂,同时全班学生无一不在她的眼里,其中,一位学生思想溜了号,她敏锐的发现了这细小的变化,她没有停下来说一声:“请注意!”而是照常读着,非常自然的、慢慢的朝着他踱着步子,仿佛她的踱步是教学所需。当走近他时,看了他一眼,这相视不过是一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分明包含了千言万语。这位学生马上悄悄地集中精力,全心的投入到了正常的学习当中。一场小小的风波平息了,课堂上不见一丝涟漪,同学们都沉浸在老师朗读时创造的愉悦气氛中。 眼神的巧妙运用,它所能产生的震撼力,远比教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苦口婆心来得更深刻,更发人深省。此时的教师不再只是一个施教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指引孩子们前进的方向。 四、身姿挺拔端庄 众所周知,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应该有可供幼儿效法的好举止,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其中,身姿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为幼儿教师也要像演员一样敬业。从一开始步入教室,教师就要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步伐要轻快而具有弹力,显出自信和快乐,使幼儿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那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相反,教师若步履蹒跚,少气无力,则会使幼儿顿生压抑之感。 挺拔端庄的身姿是教师内在气质的流露,是可供幼儿效法的好举止,也是尊重幼儿的表现。 五、服饰得体大方 教师的仪表风度虽然是一种静态的体态语,但是它能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喜欢注意老师衣着的变化、发型的改变等。有的年轻老师追求潮流,喜欢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这样既不便于灵活自如的投入到幼儿活动中去,妨碍教育教学工作,也会影响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同时,还会对他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误导。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幼教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下一代的终生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有着重大意义。但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篇一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究》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的普及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规模和管理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在普及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约。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是相关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难题,只有进一步理清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改善师资团队等,才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探究

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大力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获得基本的学前教育机会,不仅是目前我国普及学前教育的难点问题,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制约,难以满足农村幼儿受到平等教育的需求。只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满足广大农村幼儿家长的期望。

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保障儿童教育,提高儿童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只有充分保障幼儿阶段的学前教育,打好幼儿成长的基础,才能使得儿童在未来成长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成为保障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各个感官,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它涉及到社会规范、心理发展以及阅读和观察能力等。先天因素虽然对儿童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后天的培养是大脑发育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在外界环境刺激下能够直接影响到儿童大脑各个功能的完善发育。相关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大脑思维的重要发展时期,一到七岁这几年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如果没有完善的学前教育基础,将直接影响到儿童今后的健康发展。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重视学前教育问题已经在党代会上提出,学前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受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组织形式等的制约,很难满足农村儿童受教育的需求。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紧迫性任务,只有充分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才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为农村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二、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

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学前教育还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经费并不属于国家统筹管理,无法纳入财政统筹中,又由于农村特殊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经费的获得,无法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国家也只是要求经办单位对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并没有规定政府部门给予多少比例的经费支出来专门供给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因此,仅仅靠办园单位的收费和部分专项补助,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也就影响到办园单位的具体收费标准无法统一,有些县区域收费太低,很多乡镇还要承担巨大的办学责任,再加上农村教育附加费的逐渐取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匮乏,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中专或者是职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体验,在职期间也没有太多的学习培训机会,这就直接导致学前教育师资总体素质偏低。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基本教育技能等了解并不深刻,认为仅仅是看好孩子,不让孩子受伤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我国整体国民水平的提高,幼儿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学前教育来开发儿童的智力,拓展儿童的思维,让儿童掌握基本的语言和学习技能。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还无法达到专业幼教的水平,其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都亟待提高。又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过低,很多教师没有正式编制,享受不到应该享有的待遇水平,这就使得近年来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农村教学中,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此外,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结构设置也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

根据调查显示,某地区教师队伍中幼儿教师中仅有百分之三十多的教师为高级职称,有百分之六十多的教师未评定职称,而未评定教师中农村幼儿教师占到百分之九十多的比例。农村教师团队中很多是民办教师,还有一些为大龄教师,教师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缺乏合理的教师梯队结构,也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任何阶段学校教育的开展都需要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制约下,近年来,我国各种民办幼儿园逐渐发展起来,但是这些民办幼儿园缺乏规范制度,乡镇政府对于幼儿园登记流程处于走过场现象,很多不具备条件的承办者也进行了注册,很多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以盈利为目的,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包括收取试卷费、管理员费用等,这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同样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由于幼儿园承办者并没有完整的办园资格和条件,其教师资格、办园质量以及评估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各地区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没有严格制度的制约下,加上政府监督不到位,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乡镇幼儿园办学系统存在很多违规现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

此外,学前教育重在发展幼儿的智能,开发幼儿的大脑,但是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方法过于小学化,这就严重影响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导致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三、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由于受到经费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实施。因此,我国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为农村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幼儿园可以持续的发展。我国应当将学前教育列入到国家义务教育范围中,以便于扩充经费的来源渠道。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相关地位政府部门应当将学前教育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村办园中,扶持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普及;在部分贫困地区,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在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下,确保农村学前教育享受到公平的资金渠道;相关区域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幼儿教育津贴的方式来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家庭,让这些家庭的孩子能够公平的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对符合贫困条件的家庭进行学费减免、税收优惠等,用这种方式来扩大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公平性,给予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二)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改善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只有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师资团队的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进行经费补贴,制定奖励措施,确保办学经费,增加师资收入,解决农村教师工资低的问题,加大政策鼓励制度,吸引更多地专业教育者和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中。建立完善的在岗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保障体系,增强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和整体素质,通过拓展幼师培训渠道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改善目前我国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三)建立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只有加强教育管理,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增强自身的管理意识,根据当地的发展水平,社会状况等来制定规范的学前教育发展计划和目标,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达到教育目标,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配合教育部门来共同落实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乡镇政府要派遣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对学前教育的登记注册、收费标准等进行严格的把关,对没有登记的幼儿园要监督其尽快完成登记。严格管理已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相关监管人员要根据文件要求来严格评估幼儿园办学条件,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存在,保证各项资金都能够有效运用到提高办学质量上。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当不断扩展办学规模,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大,一些大点的村落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独立办园,附近的小村配合进行联合办园,这样有利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集中,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求,便于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四)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启蒙性的特点,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点,从幼儿身心发展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学前教育分为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内容都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区域活动,例如,在教室里设置音乐区、绘画区、阅读区和游戏区等,通过不同区域的课堂设置来增强课堂的兴趣氛围,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交往选择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空间。通过区域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一些社会热门话题与幼儿进行交流,利用幼儿的方式来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提高儿童的思维发展能力。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开展动手操作游戏,让学生投掷小球,搬运木块等,设计情商游戏,让幼儿配合买卖东西、分水果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扮演社会角色的游戏,例如扮演医生、教师等人,让学生理解不同职业的责任,增加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分辨和感知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领域工作者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力量、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佳宏,尹春杰.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课例开发引论[J].基础教育研究,2010(24).

[2]殷艳娟.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3]杨瑾.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方法初探[J].教育科研论坛,2004(04).

[4]张丽.浅析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5]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

作者简介:赵艳杰(1983.02-),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研究生,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幼儿园课程。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由于户籍问题,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只能留在家里。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而学前教育阶段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和各种教育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的分析,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9.2

在这种农村人员大量流动,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态势下,孩子被留守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时代下,我国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是关乎国民基本教育问题的要素。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以教育为本,在学前教育这个教育初始阶段,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们的教育质量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先从各个方面对留守儿童这一概念的界定入手,来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是指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在农村由祖辈或亲友照看的3-6岁儿童的教育,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正规的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3-6岁的留守儿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大部分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留守儿童”一词的来源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打不风为夫妻一同外出,因为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把孩子留在家里。这种现象在80年代由我国一位学者提出,称这批留守在家里的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部分中西部省份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需引起重视6-11岁和12-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长期滞后,造成农村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学前教育不受重视,经费严重匮乏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措施,都在努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家长观念的陈旧,政府职能部门的忽视,积重难返。农村旧的教育观念仍然存在,有些父母认为学前教育不影响孩子的教育,而祖辈们根本没有学前教育的意识,部分幼儿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学前教育也仅仅停留在看护或简单的拼音、识字和算术的知识传授上。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已落后于现今社会需求,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投资力度不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教育投入资金运行效率也较低。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关心关怀他们的健康成长。各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关爱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针对此次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填补留守儿童监护缺位。逐步修订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以及与户籍管理相联系的住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平等享有公共服务资源。农村留守问题作为现阶段的重大社会问题,应纳入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出台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

学前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应特别关注这一儿童群体的成长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增加公立托幼机构的规模,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同时建立多种灵活简便的托幼机构,加强对其规范管理。为农民工子女入园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困难流动儿童给予入园补贴。

参考文献:

1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叶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刘继强;杜学元;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修国先;“留守学生”问题浅析[J];内江科技;2007年02期

5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