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博士论文发表流程耶鲁

发布时间:2024-07-07 08:49:18

博士论文发表流程耶鲁

SCI论文发表是很多科研工作者的一个很大的追求,也是一个让他们最头疼的重要问题。其实SCI论文没想象中的那么难发表,我们通过对SCI论文发表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成功经验的总结整理出来的论文发表流程,分享给大家。 第一,先完成你所要发表的论文 SCI论文其实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难写,只要熟悉你自己的专业,选择与专业相符的主题内容;在写作过程中避免与其他的论文内容有较高的重复度;使用你自己较为熟悉的语言;要舍得投入足够的耐心和精力还有时间;论文完成以后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替你审阅。 第二,怎么样去投稿 你的论文投到哪一本杂志上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如果你的时间充足,可以先投到高于你的目标杂志的杂志上。投到那些比你目标中杂志还要高的杂志上,即使被退稿你也不会有损失,有可能会收到他们给你的非常有用的意见。 第三,选择合适的审稿人。 你推荐的审稿人要有一定的学问,一定要是专业人士,但你推荐的审稿人不能是太忙的或者是太厉害的,因为他们一般都不会去理睬普通杂志发出来的邀请。 第四,关于撤稿 你没必要去担心杂志编辑会不高兴,一般撤稿的原因有三种:材料不可靠,结果重复,设计的问题。 第五,怎么样回答审稿人 做研究写论文确实很辛苦,发表论文更加不容易。可是审稿人也辛苦也不容易,他们认真阅读你的论文,给出很好的建议而你不接受他所给的建议,换谁都会不高兴。这时候你应该保持冷静,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他给你建议,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第六,论文被接受后该注意的事项。 你的论文被接受以后,就会以印刷编辑的校样形式寄回给你,校样不可以有大幅度的改动。校稿主要是查看作者名字有没有写错,图表上的数据有没有错的地方,查看完之后需尽快将校样寄还给印刷编辑。 第七,论文被发表后的注意事项 论文发表之后,一般是不会撤稿的。一个稿子同时投到几个不同的杂志会引发诚信的问题,所以在发表之前要慎重的考虑。 关于SCI论文发表的流程就是这七个步骤,当你掌握并完成了这7个步骤之后,SCI论文的发表就不再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了。除了掌握这些还不够。 WOSCI(沃斯)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的科研学术分享服务平台,提供期刊解析/SCI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学习技巧/SCI论文润色/SCI润色编辑/SCI论文翻译/SCI论文查重/SCI论文去重降重等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发表SCI论文并非一朝一夕,如何才能发表SCI论文呢,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发表SCI论文的关键因素在于下面几点。(1)SCI论文定位通常把稿件分为综述性论文与实验性论文。投稿时需要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掌握目前该领域研究到了什么状态,研究的热点是什么。你的工作对当前研究有什么意义。期刊是读者交流的主渠道,很多科学家在从事类似研究,有很多未解决问题困扰着他们,如果你的研究能对这些困扰提出一个论据,哪怕是一个细小分支。你的这篇论文也可以投一篇IF较高的期刊。(2)SCI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前期要阅读大量文献,并将阅读文献做一个小记,这样不会出现读完后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参考文献选用打下良好基础。因为你引用参考文献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乱引用。在这里建议大家采用Endnote管理文献,该软件对文献管理与论文写作非常有用。采用该软件你可将所有的文献进行分类管理,并可在摘要内做适当记录。在书写论文时,Endnote在参考文献管理方面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切参考文献都是一键输入,根本不用手写。大家都知道投稿鲜有一次成功的,每种期刊都有其特定的参考文献要求,而且需要人工修改。(3)选定期刊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选期刊怎么选?在 Google上搜索?那真是海底捞针了!如果你觉得你的论文可以投稿到1分的期刊,那么你就在IF为1的期刊列内搜索,找到生物学、医学、药学领域的期刊,一次多找几个。然后到期刊的官方网站去看该期刊的征稿范围(Scope),确保范围准确。(4)在线投稿现在 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第一次投稿由于不熟悉投稿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多操作几次就熟练了。每种期刊的系统不同,但是原理是相通的。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后续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邮箱进行,所以邮箱一定是常用邮箱。这个很重要。(5)论文审理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论文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

发表论文还是简单的,现在发表论文的地方太多了,你可以多问问,就知道啥流程了,一般都是先交一点,或者先全给。我之前发基本都是这个流程。准备好论文就行,如果没有的话也都可以一起弄,我觉得还是准备好论文,多对比几家,当时也是找了很多,后来在学术趋势发的,具体你可以多问问,流程啥的都差不多,都告诉你了,采纳我 。

一般的发表流程是投稿——审稿——文章通过就发电子版录用通知书,没通过就告知退稿或修改——付版面费——出刊邮寄杂志——网上检索文章。想了解更多详情可以问我哦

耶鲁博士毕业发表论文

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起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张五常教授的理论主张往往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英文1982)、《卖橘者言》(1984)等等。一方面,张五常教授在理论上下过苦功,“由浅入深、由深转复杂,再由复杂转深、再转浅,来来回回好几次”,已把价格理论咀嚼透烂。另一方面,张五常注重案例研究,大量时间用于现实问题的实践调查,多年砺炼,使他的学术素养和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浑然一体。 钱颖一(Yingyi Q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钱颖一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4篇论文,仅仅2006年,钱教授就有3篇学术文章发表,说明钱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 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未来所面临的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重多机遇与挑战,钱教授反对单一渐近式说法, 坚持渐进与激进并行的观点。 郎咸平(HP Lang, Larry)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堪称林毅夫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林教授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邹恒甫(Zou Heng f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邹恒甫教授说过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1962年,邹恒甫出生于湖南。1977年进武汉大学。1983年到哈佛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堪称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中的元老。1992年,邹恒甫博士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系两个班,开始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试验。这两个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心向全球一流大学经济系输出很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邹教授的行动赢得了经济学同行之间的佩服和尊重。邹恒甫对于教育所做的贡献,首先不愧于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职。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经济学与金融年刊》,该刊成为国际经济学主流刊物之一。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六十篇学术论文。他是华人中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他基本上不为社会所知,所以,他的社会影响力为一星,真可谓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 吴敬琏(Wu Jing L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吴敬琏教授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是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吴敬琏教授并没有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仍然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规划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径,论证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张维迎(Zhang Wei Yi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可能是挨骂最多的经济学家,什么“资本家的乏走狗”,什么“屁股决定脑袋”,一时间学术争论和人身攻击的界限被彻底地模糊了,但是那些骂张维迎教授的人,至少有90%没有完整地读过张维迎的一篇文章。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里,张教授张从事产权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一贯的,长期的。张教授还应该算作是将“博弈论”(Game Theory)引入中国的开山之人,做了大量有关博弈论“传道授业”的工作。随着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他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小。 李稻葵(Li, David D)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除了经济学业内人士, 知道李稻葵教授的人很少。“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李教授发表评论的同时也定义了自己。李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先后担任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武(Chen Zhi W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陈志武教授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华尔街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什么制度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陈博士研究关注的问题。 田国强(Tian Guo Qia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田国强教授无论是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均名声远扬。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赴美留学的孜孜学子,田国强的求学道路异常坎坷。田教授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 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他提出了一个在“非规范性”的经济环境中,即有限经济自由和不完全市场体系环境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经济制度环境得到适当的改变,社会才能有效地变换产权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田教授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fr=ala0

沃尔多1942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德怀特·沃尔多(Dwight Waldo,1913-2000.10.27)是美国政治学家和现代公共行政学者,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批判将官僚制和政府描述为科学或技术性的。基于沃尔多对现代官僚政府理论的贡献,他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学家之一。

沃尔多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小镇,在当地的卫理公会学院(Wesleyan college)学习,毕业后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所师范学校任教。

之后沃尔多选择深造政治学,获得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硕士(MA)学位,在耶鲁大学库克(Francis Coker)教授的指导下获得博士(phD)学位。沃尔多在耶鲁的博士论文经过修改后,于1948年出版为《行政国家》(The Administrative State)一书。

成为公共行政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当时的公共行政学的主流学者认为公共行政是一门价值中立、超党派的、致力于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效能的社会科学,沃尔多在《行政国家》一书对这种主流观点提出了挑战。

斯蒂夫斯(Camilla Stivers)教授曾说:“尽管公共行政想要成为一门科学,但沃尔多认为它应该属于一种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是对这个世界上错误的东西(error)的洞察,目的在于构造新的理论(new possibilities)。

耶鲁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有了一个大胆的新理论,来解释地球是如何从一个燃烧的、碳云笼罩的岩石球转变为一个能够维持生命的行星的。 这一理论涵盖了地球最早的时候,涉及“奇怪的”岩石,它们以正确的方式与海水相互作用,推动生物物质的存在。 “这是地球 历史 上最神秘的时期,”耶鲁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教授说。 “到目前为止,我们提出的是关于地球最初5亿年的最完整的理论。”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宫崎骏,他曾是耶鲁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是加州理工大学斯坦巴克(Stanback)的博士后研究员。 这项研究是基于宫崎骏耶鲁博士论文的最后一章。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一个与金星非常相似的大气层。 它的天空充满了二氧化碳--是目前大气碳含量的10万多倍--地球表面温度将超过400华氏度。 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生物生命将无法形成,更不用说存活了。 宫崎骏说:“不知何故,大气中的大量碳必须被去除。” “由于没有保存下来的早期地球的岩石记录,我们着手从零开始建立一个非常早期的地球的理论模型。” 宫崎骏和科雷纳加将热力学、流体力学和大气物理学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建立了他们的模型。 最终,他们确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命题:早期地球上覆盖着目前在地球上还不存在的岩石。 宫崎骏说:“这些岩石富含一种叫做辉石的矿物,它们很可能是深绿色的。”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镁含量极其丰富,在今天的岩石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浓度水平。 宫崎骏说,富镁矿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从而在封存大气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当熔融的地球开始凝固时,它的水化、潮湿的地幔--地球上3000公里厚的岩石层--强烈地融合在一起。 湿地幔和高镁辉石岩的结合极大地加快了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事实上,研究人员表示,大气中碳的固存速度将比现代岩石的地幔快10倍以上,只需要1.6亿年。 Korenaga说:“额外的好处是,地球早期的这些‘怪异’岩石很容易与海水反应,产生大量氢气,人们普遍认为氢气对生物分子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其效果将类似于大西洋上一种罕见的现代深海热液喷口,名为迷失城市热液喷口。 失落的城市热液区域非生物生产氢气和甲烷,使其成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最佳地点。 “我们的理论不仅有可能解决地球如何变得宜居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解释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Korenaga补充道。

耶鲁法律博士论文发表期刊

我觉得研究生读到博士阶段对于发表期刊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了,因为经过说式之间的培养,应该知道首先阅读学校的学位培养要求,以及对论文发表的要求,选择符合影响因子的期刊进行发表

选择的素材一定要以整体的在博士里面的考试内容或者精彩的题材。

博士发表期刊一般选C刊或者中文核心期刊,这是到他这个博士级别的标配了,发普通期刊就没有必要了,所以一般调所在领域的C刊或者核心期刊甚至是国际期刊来发表,这样选择才是正确的。

研究生“横扫” 哈佛耶鲁等六所世界名校博士Offer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一个人居然能同时拿到六所世界知名大学博士Offer,而且是带奖学金录取。

这位“学神”级的人物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禅铎。据了解,这六所海外名校均在世界大学排名前20之列,其中,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还是在未面试的情况下直接录取了禅铎。

小伙为什么这么“牛”?他是如何做到的?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禅铎,听他分享了他的科研和生活故事。

姓名:禅铎

学校:南京大学

年级:2013级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

爱好:唱歌、绘画、民乐、游泳

博士录取学校:哈佛大学(最终选择)、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

科研及所获奖项:

2010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2011年,荣获南京大学杜厦奖学金。

2012年,荣获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

2011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2010年、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学生”。

2013年、2015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2年-2013年,担任共青团南京大学委员会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大气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气候学国际顶级SCI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论文1篇。

钟情“大气”

喜爱与兴趣成就坚持

瘦瘦的、很清秀、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爱笑,这是记者见到禅铎时的第一印象,跟想象中的“学霸”、“学神”完全是两个样子,没有“书呆子”的木讷,他乐观开朗,活泼健谈。

“当时,我不是高兴,而是感到很惊喜。”谈及被六所知名海外高校录取,禅铎告诉记者,当时他申请了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中的12所,“最先收到的是芝加哥大学的offer,后来在同一天收到了哈佛、耶鲁的回复,我真的很意外,因为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不想让自己后悔。”

记者了解到,禅铎并非是一路名校进入南大,高考时也并非出类拔萃。“当时考入南大,我的成绩在全省排一千多名,并不靠前,”禅铎说:“因为小时候就很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看《海尔兄弟》之类的动画片,总是对大气和宇宙相关的自然科学感到好奇,而且听说南大的大气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和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多,就选择了。

“大三时我们开始学习气候学,这让我更加喜欢这个专业,喜欢气候方面的研究。”禅铎说。

据了解,他在本三时就入选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第一批本科生拔尖计划,当时全班有近100人,20多人报名,最终只有6人入选。“其实,当时,我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面试的时候,我就讲了一个关于温带气候研究的idea,老师们一听,觉得我对于这方面科研很有热情和想法,所以选了我。”

禅铎告诉记者,在学习中,他也会遇到一些困难。“生涩的文献阅读,刚开始一个字都看不懂,我就得一个词一个词查,后来坚持了下来,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专注科研

严格时间管理 会放空自己

据了解,禅铎在大四的时候加入了气候方向中高纬气候变化研究室,师从吴其冈教授,并接受海气组张洋副教授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期间,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气候学国际顶级SCI期刊《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了论文。

“学神”是不是经常要泡在自习室、实验室、图书馆?对此,禅铎笑着说:“所以,我觉得我不是‘学神’,并没有那么刻苦,因为我从来不熬夜,而且作息很规律。晚上十点半之前我就会睡觉,而且中午还要午休。”

禅铎认为,做事情要有计划,学会管理时间很重要。“我每天都会计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去执行。而且,早上我的思路会比较清晰,所以我会早起,专注、高效率地做事情。”

禅铎告诉记者,“我不是那种想不出来会继续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的人,遇到科研难题时,我会暂时停下来去做其他事情,放空自己,或许下一刻在走路时我就想通了,然后继续做下去。”

体验生活 我是个好奇、有趣的人

“我是个好奇、有趣的人。”这是禅铎给自己的定义。他还告诉记者,他曾经做过咖啡店里的服务生、辅导机构里的托福口语老师,还在新街口发过传单。

“我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体验生活。”禅铎说。他告诉记者,当时去咖啡店里当服务生最初是想学做咖啡,“但我还要做服务生的工作,端茶倒水、背配方表,感觉做哪一行都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禅铎的托福考试成绩优异,满分120分,他考了113分。其中,英语口语部分满分30分,他考了27分。谈及英语口语的学习,禅铎说:“我并没有专门去学什么的,就是小时候家里人送给了我一张迪士尼的纪念版CD,我很好奇,就天天喜欢听,后来就喜欢上了英文歌,再后来就是喜欢看一些美剧、英剧之类的,渐渐地英语口语就还行。”“所以,我去当托福的老师也是想把自己刚考过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令记者最为不解的.还是暑假在新街口发传单的事情,谈起这件事,禅铎觉得很好笑,“我一直都觉得我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所以自己也很有趣。”禅铎告诉记者,因为平时看到路边人发传单,有些人会接,有些人会拒绝,“我就想自己亲身体会一下,后来感觉顶着太阳在路边发传单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拒绝过别人发给我的传单。”

申请出国 抓住时机 “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何获得六所海外知名高校青睐?禅铎说:“我觉得这要感谢我的两位导师给予了我出国开会交流的机会。” 据禅铎介绍,他在研究生期间曾多次独立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包括奥地利2013年欧洲地学年会等,“在会议中,我有了与这些知名学校教授交流的机会,恰巧,去年我参加美国地球物理年会会议时,正是我申请国外读博期间,于是,我就向他们推销了自己。”

禅铎告诉记者,这些海外名校的博士申请并不是面试,“我主动约了他们面谈交流,就是聊天。”“其实,之前在会议上,我就有见过相关的老师,国外的老师看重的不是你发表了多少论文,他们更重视科研能力和科研热情。”禅铎说:“他们喜欢有热情的年轻人,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希望能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所以我就跟他们谈了我的科研理想和规划。”

在采访中,禅铎告诉记者,他觉得有时候自己很幸运,“我没有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只是有兴趣,顺其自然地想去做。”禅铎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会议的一些故事。“去年,在参加美国的学术会议时,在海报前我遇到了我在投的一篇论文的审稿人,之前并不知晓,直到他告诉我海报上的一位报告人未来,我们才聊了起来,得知他是我的审稿人,我们当面沟通了我论文里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得到了他的理解。”他还告诉记者,在与哈佛、耶鲁的博导进行面试交谈时,曾经一篇在大四课堂上所做的文献综述报告中用的内容居然就是这两位导师写的,“当时我并不知道,只是觉得比较有争议性,就做了。后来跟两位导师一聊才知道他们就是作者,所以我们有了更多可聊的素材和话题。”

记者了解到,面对六所海外名校同时招手,禅铎最终选择了去哈佛大学气候、大气与海洋专业读博,“不是因为它的知名度,而是冲着我的‘学术男神’去的,一直关注我博导的研究内容,很有幸能成为他的学生。”“未来我可能会回国,但如果那边有让我觉得有趣的、感兴趣的事情,我也会去尝试。”

老师说 “他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他是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谈及禅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喻春红告诉记者,“近几年,除了有被像斯坦福大学这样最顶尖的学校录取的,像他这样拿到六所海外顶尖高校offer的情况基本没有,整个学校都很少。”“希望禅铎能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李佳说:“他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平时也会积极参与院系活动,思维很活跃,行动力也很强,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几次出国都是独自一个人,这次去读博,我很放心。”

耶鲁大学发表论文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何灭绝?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科学家的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科学家大多数都是支持“陨石说”的。认为在6500万年前,一个陨石撞击地球,其破坏力巨大,导致恐龙全部灭绝。

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何灭绝?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科学家的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科学家大多数都是支持“陨石说”的。

认为在6500万年前,一个陨石撞击地球,其破坏力巨大,导致恐龙全部灭绝。2009年,中国物理家黎阳在耶鲁大学发表了一篇论文引起轰动,他在6534.83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由于地球本身不存在这种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

这为陨石撞击地球引起恐龙灭绝提供了确实的证据。同时,根据墨西哥湾周围铱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推测一颗类似小行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地球中美洲地区,还撞破了地壳,致使地球内部岩浆汹涌喷出,造成超级火山爆发,其威力远远高于黄石超级火山最大的能量。综合这两种联系,陨石撞击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同时导致火山剧烈运动,整个地球被浓浓的火山灰和毒气所覆盖,地球上的生物长时间不见阳光和月亮,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大气层氧气含量极低。

说明人长的丑,青蛙!总想吃天鹅肉科学在进步,相信有一天会有结果的。

恐龙灭绝的原因如下:1、地壳运动。地球随着时代变迁,陆地会出现地壳运动,导致恐龙灭绝。2、气候原因。酸雨导致恐龙灭绝。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食物没有了,恐龙无法继续生存。3、火山爆发,导致恐龙没有生存环境而灭绝。

耶鲁教授发表论文

他1769年出生

应该是约翰·奥斯特罗姆。

翰·哈罗德·奥斯特罗姆(John Harold Ostrom),20世纪的最著名古生物学家之一,耶鲁大学名誉教授。

1928年2月18日,奥斯特罗姆生于纽约,他自幼对恐龙感兴趣。

1951年,在联合学院获得地质学与生物学学士。

196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古脊椎动物学博士学位,从此加入到研究恐龙的行列。使其出名的是他提出了“恐龙是具有复杂社会行为的热血动物”这一著名观点。

1964年,奥斯特罗姆在蒙大拿中南部洛基山区发现一具恐爪龙(Deinonychus antirrhopus)化石,经过研究,认为这是一种恒温的捷足食肉动物,集体捕猎,以此来证明自己“热血恐龙”的观点。

更重要的是,奥斯特罗姆发现恐爪龙的解剖特征和始祖鸟惊人相似,经过深入研究,于1979年,复兴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之后,他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昆虫网”地栖起源说,即认为原始鸟类是用带羽前肢作为网兜来捕昆虫为食,最后变得灵巧而上下扇动,最后成功飞行。

2005年7月16日逝世,享年77岁。

扩展资料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美国耶鲁大学的奥斯特罗姆(John Ostrom,1928—2005)教授通过对恐龙与始祖鸟的比较研究,重新肯定了赫胥黎理论的正确性,但依然没有被广泛接受。

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发现了长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赫胥黎的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才被普遍接受。辽西披羽恐龙化石也是20 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学发现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奥斯特罗姆

科学家奥斯特隆是美国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

不负重望。1996年10月,他在《中国地质》上发出震耳强音——“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现生的、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美国科学界为他专门举办了两次大型新闻发布会。

在会上,全球500多名科学家频频向他起立鼓掌,人们将他和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赫胥黎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称他的科研成果的出现是继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以来演化科研领域最重大的事件。1999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记者采访了这位曾使全球科学家为之瞩目为之倾倒的人。

季强,1951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7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88年取得博士学位。1990年11月至1992年4月,得到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跟随盛肯堡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威力齐格勒导师读博士后。

在学习期间,由于研究成果卓著,多次受到德国科学界的褒奖。

1992年4月,季强谢绝导师的挽留回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威力齐格勒先生担心季强得不到重用,特意给中国地质矿产部领导写了一封亲笔信。

他在信中说:“季强在我这里非常出色,发表了好多文章和专著。我尊重他的归国志向,希望贵方给他的科研以支持。

如果他遇到了困难,他随时可以回到我这里来工作。”这年11月,季强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三年以后,季强调任中国地质博物馆做馆长。

季强不负重望。1996年10月,他在《中国地质》上发出震耳强音——“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现生的、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鸟是恐龙变的”,142年得不到证明的假说,赫胥黎的沮丧,奥斯特隆的无奈

1857年的某一天,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赫胥黎心情很烦燥。32岁的他还是不肯像一般俗人所期望的那样安分。

他头发凌乱地在宽大的书房里走来走去,不时地停下脚来去比较一下鸵鸟和恐龙(化石标本)的脚。

忽然,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接着快步走到书案前,抓起翎毛笔在本子上飞快地写了起来。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很快就向世人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季强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