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波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7:11:53

波兰论文发表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1903年12月,她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劳动成果:发现放射性元素

1867年11月7日 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当时波兰处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下。 1868年 一岁 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 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 1873年 六岁 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 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 1876—1878年 九岁十一岁 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年)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 1881年 十四岁 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 1882年 十五岁 法国青年学者皮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 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 1883年 十六岁 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 毕业后去波兰南部乡间亲戚处度假。有时与少年伙伴越境去加里西亚丛山中游玩,借以大声说波兰语,放声唱波兰歌。 1884年 十七岁 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 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 1886年 十九岁 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 1891年 二十四岁 9月:赴巴黎求学。 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3年 二十六岁 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 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 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 1894年 二十七岁 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 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 收到皮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 皮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 1895年 二十八岁 3月:皮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授。 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7月26日:玛丽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 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 1896年 二十九岁 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 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 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1897年 三十岁 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 9月12日:长女伊雷娜·居里出生。 居里的母亲去世。 1898年 三十一岁 发现钋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 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 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 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899年 三十二岁 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 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 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 10月:皮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 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 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 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 1900年 三十三岁 3月:皮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 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 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 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 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1901年 三十四岁 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 皮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皮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 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 1902年 三十五岁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 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 皮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 皮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 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 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题。 1903年 三十六岁 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 皮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 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1904年 三十七岁 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 皮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 皮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 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 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 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 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 1905年 三十八岁 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 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906年 三十九岁 4月19日:皮埃尔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 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 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 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 1907年 四十岁 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 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 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 1908年 四十一岁 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 晋升为教授。 1909年 四十二岁 德文论文《镭的原子量》发表于《放射性和电子学年刊》第三十八卷。 伊雷娜·居里入正规学校就读。 1910年 四十三岁 2月:皮埃尔的父亲欧仁·居里大夫去世。 和德比尔纳合撰的论文《论钋》发表于《镭》杂志。 《论放射性》两卷出版。 提炼出纯镭元素,测定到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 9月: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放射学会议。普朗克、爱因斯坦、卢瑟福、郎之万均出席。 发表《放射性系数表》。 受命制备21毫克金属镭,封存于小试管,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 1911年 四十四岁 1月:接受友人建议,竞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许多正派的科学家、公正的社会人士热烈支持,巴黎《求精报》于1月9日学院审查资格之日以头版显著版面发表玛丽·居里照片和手迹,表达了公众的热切愿望。终因院内顽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对竟以一票之差落选。 10月:参加在布鲁寒尔举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学会议。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以本年度化学奖授予玛丽·居里,以奖励她发现镭、钋元素的化学性质,推进了化学研究。 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做学术讲演。守寡的姊妹布罗妮施拉娃和长女作陪。 1912年 四十五岁 5月:接见波兰教授代表团。该团持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函前来,居里夫人同意指导在华沙建立放射学实验室。 12月:因病住院疗养。 论文《放射性的测量和镭的标准》发表于《物理学杂志》第二期。 前往法国西端布列塔尼半岛。 1913年 四十六岁 夏季:接受肾手术后,应英国友人艾尔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国休养。 参加不列颠学会在伯明翰举行的会议。会见卢瑟福。卢瑟福191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见到居里夫人后,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脸色苍白,疲劳过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龄老得多,工作太劳累,身体很虚弱,总之,看了她的样子真叫人难过”。 论文《放射性物体的照射》发表。 前往华沙为放射学实验室落成揭幕。 1914年 四十七岁 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医师建议而设立的镭学研究所,其生物学和居里疗法实验室,即居里楼落成。居里夫人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 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把价值高昂的实验用镭一克(时值一百万法郎,十五万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铅罐,秘存一银行保险库,以免战乱失落。 接受法国妇协(即法国红十字会)委派,负责放射部工作,指导各地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 1915年 四十八岁 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 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 1916年 四十九岁 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接受伊雷娜(十九岁)、马施·克莱因(后来的比埃尔·韦斯夫人)等为助手。 1917年 五十岁 5月:和郎之万、佩韩等会见英国友人卢瑟福、布里奇(皇家海军中校)等,后者代表英国政府参加英法联合委员会,经法转赴美国商讨三国军事科学协作方案。 美国参战。 1918年 五十一岁 向军需部放射物资委员会报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应用问题。 前往意大利北部视察放射性物资资源。 伊雷娜·居里担任委任助手。 继续为军队训练X光照相技术人员,包括为参战美军军医开办训练班。 11月: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 波兰恢复独立。 1919年 五十二岁 重返镭学研究院,指导实验室工作。 再度接受各国选送来要求培养,各地私人团体以及个人请求指导的研究人员。 自本年起至她去世,这个实验室总共提出报告483份,论文34篇,她亲自参加31项研究。 1920年 五十三岁 居里基金会由法国财阀亨利·德·洛特柴尔德子爵倡议建立。本年开始拨款支持镭学研究院。 5月:美国纽约妇女杂志《描述者》总编辑麦隆内夫人(?—1943)采访居里夫人。回国后即发动美国妇女和人民捐款协助居里夫人解决实验研究缺乏镭的困难问题。 1921年 五十四岁 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次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时价美元十万)。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哈定主持。 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 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 五十五岁 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1923年 五十六岁 7月:患白内障,接受眼科手术,未痊愈,后于1924年,1930年,又接受三次手术。 为《英国百科全书》撰写词目。 撰写《比埃尔·居里传》(110页,1924年出版)。 应麦隆内夫人之请,写生平概要。 1924年 五十七岁 索尔本大学举行纪念会庆祝发现镭25周年。 3月:德比尔纳发表《纪念发现镭25周年》于《化学和工业》。 法国政府、议会赠予居里夫人四万法郎。 岁末:接受郎之万所介绍的学生弗里德里克·约里奥(1900—1958)参加实验室工作,做研究助手。他本在普瓦泰炮兵学校,以少尉衔参加奥伯维耶工程。 1925年 五十八岁 回华沙,为镭学研究院奠基,担任名誉主任。 我国翻译家王维克在巴黎大学读书时,听过居里夫人讲课。 1926年 五十九岁 10月:长女伊雷娜·居里和弗里德里克·约里奥结婚。婚后,约里奥兼用岳家姓氏,采取复姓:约里奥-居里。 居里夫人的波兰论文《钋的化学性质》发表于华沙。 1927年 六十岁 在布鲁塞尔参加第五次索耳未会议,对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892—1962)的报告提出补充意见,意见收于下年《电子和光子》卷。 镭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因经常受到放射物质辐影响,出现胃疼、脱发(例如科泰尔夫人),双手灼伤(例如居里夫人)等严重情况,引起注意。开始采取防护措施。 1928年 六十一岁 约里奥-居里夫妇第一篇论文在科学院报告书上发表。 1929 六十二岁 去美国,代表华沙镭学研究院接受美国人民馈赠的又一克镭,总统胡佛主持赠送仪式。 母女的论文《镭的衰变》。 秋季:接受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施士元到实验室研究锕系元素钋的放射化学性质。 我国物理学界直接受到居里夫人指导的还有郑大章(1906—1944),郑回国后参加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 艾芙·居里的《战时访问记》记述她在我国抗战后方访问时,谈到居里夫人很尊重、关切中国学生。 1930年 六十三岁 向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约里奥-居里提出博士论文《钋的电化学》。 居里夫人的论文《论锕》。 我国留学生郑大章写的《彼得·居里之生平及其供献》,在巴黎大学中国理科同学会杂志发表。 1931年 六十四岁 前往华沙,主持镭学研究院开幕典礼。 这个时期,巴黎镭学研究院约有研究人员二三十人,有镭1.5克,钋200毫居里。 冬季:郎之万访问我国,到北平、杭州,受到物理学、化学界欢迎。 1932年 六十五岁 向国际电学会提出论文《放射性物体三种射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郎之万为名誉会员。 12月:和佩韩、德比尔纳主持施士元的论文答辩。施1979年发表《回忆居里夫人》于光明日报,文中有答辩时情景照片。 1933年 六十六岁 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当选为主席,呼吁各国保卫科学和文化。 10月下旬:和约里奥-居里夫妇-道前往布鲁塞尔加索耳未第七届物理学会议。 12月:患胆结石。 1934年 六十七岁 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 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渐衰竭,但眼见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进展,亲自培养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欣慰。她预计女儿夫妇的成绩会得到诺贝尔奖金,果然她们于下年得奖。 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 7月4日:由放射元素引起的白血病逝世于疗养院。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7月7日: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致电吊唁。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撰文:“悼居里夫人”发表于《大公报·科学周刊》,并转载于中国科学社编《科学》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1007—1012页,1934年8月)。 德比尔纳继任居里实验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接任。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打动了所有的人! 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放射性论》、《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867年11月7日 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当时波兰处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下。 1868年 一岁 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 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 1873年 六岁 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 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 1876—1878年 九岁一十一岁 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年)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 1881年 十四岁 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 1882年 十五岁 法国青年学者皮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 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 1883年 十六岁 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 毕业后去波兰南部乡间亲戚处度假。有时与少年伙伴越境去加里西亚丛山中游玩,借以大声说波兰语,放声唱波兰歌。 1884年 十七岁 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 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 1886年 十九岁 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 1891年 二十四岁 9月:赴巴黎求学。 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3年 二十六岁 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 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 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 1894年 二十七岁 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 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 收到皮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 皮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 1895年 二十八岁 3月:皮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授。 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7月26日:玛丽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 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 1896年 二十九岁 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 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 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1897年 三十岁 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 9月12日:长女伊雷娜·居里出生。 居里的母亲去世。 1898年 三十一岁 发现钋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 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 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 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899年 三十二岁 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 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 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 10月:皮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 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 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 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 1900年 三十三岁 3月:皮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 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 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 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 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1901年 三十四岁 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 皮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皮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 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 1902年 三十五岁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 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 皮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 皮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 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 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题。 1903年 三十六岁 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 皮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 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1904年 三十七岁 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 皮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 皮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 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 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 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 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 1905年 三十八岁 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 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906年 三十九岁 4月19日:皮埃尔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 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 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 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 1907年 四十岁 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 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 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 1908年 四十一岁 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 晋升为教授。 1909年 四十二岁 德文论文《镭的原子量》发表于《放射性和电子学年刊》第三十八卷。 伊雷娜·居里入正规学校就读。 1910年 四十三岁 2月:比埃尔的父亲欧仁·居里大夫去世。 和德比尔纳合撰的论文《论钋》发表于《镭》杂志。 《论放射性》两卷出版。 提炼出纯镭元素,测定到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 9月: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放射学会议。普朗克、爱因斯坦、卢瑟福、郎之万均出席。 发表《放射性系数表》。 受命制备21毫克金属镭,封存于小试管,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 1911年 四十四岁 1月:接受友人建议,竞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许多正派的科学家、公正的社会人士热烈支持,巴黎《求精报》于1月9日学院审查资格之日以头版显著版面发表玛丽·居里照片和手迹,表达了公众的热切愿望。终因院内顽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对竟以一票之差落选。 10月:参加在布鲁寒尔举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学会议。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以本年度化学奖授予玛丽·居里,以奖励她发现镭、钋元素的化学性质,推进了化学研究。 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做学术讲演。守寡的姊妹布罗妮施拉娃和长女作陪。 1912年 四十五岁 5月:接见波兰教授代表团。该团持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函前来,居里夫人同意指导在华沙建立放射学实验室。 12月:因病住院疗养。 论文《放射性的测量和镭的标准》发表于《物理学杂志》第二期。 前往法国西端布列塔尼半岛。 1913年 四十六岁 夏季:接受肾手术后,应英国友人艾尔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国休养。 参加不列颠学会在伯明翰举行的会议。会见卢瑟福。卢瑟福191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见到居里夫人后,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脸色苍白,疲劳过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龄老得多,工作太劳累,身体很虚弱,总之,看了她的样子真叫人难过”。 论文《放射性物体的照射》发表。 前往华沙为放射学实验室落成揭幕。 1914年 四十七岁 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医师建议而设立的镭学研究所,其生物学和居里疗法实验室,即居里楼落成。居里夫人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 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把价值高昂的实验用镭一克(时值一百万法郎,十五万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铅罐,秘存一银行保险库,以免战乱失落。 接受法国妇协(即法国红十字会)委派,负责放射部工作,指导各地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 1915年 四十八岁 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 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 1916年 四十九岁 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接受伊雷娜(十九岁)、马施·克莱因(后来的比埃尔·韦斯夫人)等为助手。 1917年 五十岁 5月:和郎之万、佩韩等会见英国友人卢瑟福、布里奇(皇家海军中校)等,后者代表英国政府参加英法联合委员会,经法转赴美国商讨三国军事科学协作方案。 美国参战。 1918年 五十一岁 向军需部放射物资委员会报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应用问题。 前往意大利北部视察放射性物资资源。 伊雷娜·居里担任委任助手。 继续为军队训练X光照相技术人员,包括为参战美军军医开办训练班。 11月: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 波兰恢复独立。 1919年 五十二岁 重返镭学研究院,指导实验室工作。 再度接受各国选送来要求培养,各地私人团体以及个人请求指导的研究人员。 自本年起至她去世,这个实验室总共提出报告483份,论文34篇,她亲自参加31项研究。 1920年 五十三岁 居里基金会由法国财阀亨利·德·洛特柴尔德子爵倡议建立。本年开始拨款支持镭学研究院。 5月:美国纽约妇女杂志《描述者》总编辑麦隆内夫人(?—1943)采访居里夫人。回国后即发动美国妇女和人民捐款协助居里夫人解决实验研究缺乏镭的困难问题。 1921年 五十四岁 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次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时价美元十万)。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哈定主持。 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 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 五十五岁 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1923年 五十六岁 7月:患白内障,接受眼科手术,未痊愈,后于1924年,1930年,又接受三次手术。 为《英国百科全书》撰写词目。 撰写《比埃尔·居里传》(110页,1924年出版)。 应麦隆内夫人之请,写生平概要。 1924年 五十七岁 索尔本大学举行纪念会庆祝发现镭25周年。 3月:德比尔纳发表《纪念发现镭25周年》于《化学和工业》。 法国政府、议会赠予居里夫人四万法郎。 岁末:接受郎之万所介绍的学生弗里德里克·约里奥(1900—1958)参加实验室工作,做研究助手。他本在普瓦泰炮兵学校,以少尉衔参加奥伯维耶工程。 1925年 五十八岁 回华沙,为镭学研究院奠基,担任名誉主任。 我国翻译家王维克在巴黎大学读书时,听过居里夫人讲课。 1926年 五十九岁 10月:长女伊雷娜·居里和弗里德里克·约里奥结婚。婚后,约里奥兼用岳家姓氏,采取复姓:约里奥-居里。 居里夫人的波兰论文《钋的化学性质》发表于华沙。 1927年 六十岁 在布鲁塞尔参加第五次索耳未会议,对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892—1962)的报告提出补充意见,意见收于下年《电子和光子》卷。 镭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因经常受到放射物质辐影响,出现胃疼、脱发(例如科泰尔夫人),双手灼伤(例如居里夫人)等严重情况,引起注意。开始采取防护措施。 1928年 六十一岁 约里奥-居里夫妇第一篇论文在科学院报告书上发表。 1929 六十二岁 去美国,代表华沙镭学研究院接受美国人民馈赠的又一克镭,总统胡佛主持赠送仪式。 母女的论文《镭的衰变》。 秋季:接受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施士元到实验室研究锕系元素钋的放射化学性质。 我国物理学界直接受到居里夫人指导的还有郑大章(1906—1944),郑回国后参加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 艾芙·居里的《战时访问记》记述她在我国抗战后方访问时,谈到居里夫人很尊重、关切中国学生。 1930年 六十三岁 向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约里奥-居里提出博士论文《钋的电化学》。 居里夫人的论文《论锕》。 我国留学生郑大章写的《彼得·居里之生平及其供献》,在巴黎大学中国理科同学会杂志发表。 1931年 六十四岁 前往华沙,主持镭学研究院开幕典礼。 这个时期,巴黎镭学研究院约有研究人员二三十人,有镭1.5克,钋200毫居里。 冬季:郎之万访问我国,到北平、杭州,受到物理学、化学界欢迎。 1932年 六十五岁 向国际电学会提出论文《放射性物体三种射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郎之万为名誉会员。 12月:和佩韩、德比尔纳主持施士元的论文答辩。施1979年发表《回忆居里夫人》于光明日报,文中有答辩时情景照片。 1933年 六十六岁 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当选为主席,呼吁各国保卫科学和文化。 10月下旬:和约里奥-居里夫妇-道前往布鲁塞尔加索耳未第七届物理学会议。 12月:患胆结石。 1934年 六十七岁 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 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渐衰竭,但眼见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进展,亲自培养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欣慰。她预计女儿夫妇的成绩会得到诺贝尔奖金,果然她们于下年得奖。 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 7月4日:由放射元素引起的白血病逝世于疗养院。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7月7日: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致电吊唁。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撰文:“悼居里夫人”发表于《大公报·科学周刊》,并转载于中国科学社编《科学》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1007—12页,1934年8月)。 德比尔纳继任居里实验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接任。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打动了所有的人! 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放射性论》、《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1914年,镭学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开始在此主持居里实验室工作,培养出许多颇有成就的科学家

波兰学术论文发表

什么是sci论文?首先sci是一种科学引文索引,而sci论文就是被科学因为索引检索收录的文章,对于sci论文,相信国内的很多作者都不陌生,即使是从来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人应该也听说,这种论文发表的意义在于它是最高水准的学术论文发表,sci论文发表在国际上被视为学术水品的衡量标尺。

sci论文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影响力和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它不仅仅在国外受到认可,在国内的认可度也是颇高的,在很多对于学术论文发表有要求的考核中,sci论文都是最受认可的,拥有一篇成功发表的sci论文,对个人的晋升发展、能力提升都极为的有力。

除此之外sci论文也是一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个国家sci论文的发表数量也能证明该国家的科研水平高低。不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宏观角度,sci论文发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能够推动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sci论文呢,在这里也是整理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读文献和参考文章

这是写论文都必须经历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每周坚持泛读最少3篇sci,精读1篇sci,其实你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2.期刊的选择

写论文之前,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是令自己集中精力的最好办法,能够在后面写作时避免很多无效的工作。一定要把握住期刊声誉和当前所在研究层次显示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之后就可以根据期刊官方网站给出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写作防线和修改初稿。

提升论文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撰写目标读者希望关注的研究,所以挑选期刊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远离那些“掠夺性期刊”!这些“欺诈性期刊”的出版方式极其不道德,经常恶意;利用初次投稿作者急切发表的心理。所以当你不能确定选择的期刊是否靠谱时,一定要向导师寻求建议,并对这种期刊进行彻底调查。

3.尽早动笔

很多同学都是等到实验操作快结束了,数据都整理好了,才开始动笔;其实写论文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早地开始动笔。

最常见的论文撰写策略按顺序依次是:

Method-Introduction-Result-Discussion

我们可以将论文中的部分内容预先写好。确保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能详细地列出论文的提纲,以便规划后期你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写好方法学 (Method) 部分的段落,这是前期最容易撰写的部分。如果项目计划有任何变动,之后可以稍作调整。如果你够勇敢,甚至可以提前写好引言 (Introduction) 段落。

很多人喜欢把引言部分留到最后编写,目的是要确保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人会先将引言部分落实到位,再去搭建剩余那部分论文内容的框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习惯偏好。在开始准备初稿之前,最好是在给论文编制提纲之前,就先考虑应如何引导阅读论文的读者。这样在你撰写论文时,尽可能始终贴近论文的主线思路。

最后就是关于写作效率的问题了,在确定了方向和契合期刊后应当如何保持高效的写作效率。关于这一点小编只想说,只能依靠自身努力去克服,不论你是拖延症还是完美主义者,又或者其他习惯性格,都会影响你的写作效率,所以小编才建议大家尽早动笔,毕竟坚持每天花费几小时写论文,总要比每隔几周才来一次马拉松式论文写作的效率更高。

最后再给大家说几个sci论文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切忌将引言出现的内容写入,也不要对论文内容做诠释和评论

2.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论文的结构一定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

2018年,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他们探测到了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远、质量最大的时空涟漪源:由一对黑洞在深空碰撞引发的波。直到2015年,我们才能够观察到这些无形的天体,它们只能通过引力来探测。我们寻找这些神秘物体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关键阶段发生在人类 历史 上一个相当黑暗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18世纪,自然哲学家约翰·米歇尔(John Michell)和后来的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首先提出了一种可以捕获光,从而使宇宙其他部分看不见的物体的概念。他们利用牛顿引力定律来计算光粒子从物体中逃逸的速度,预测恒星的存在,这些恒星的密度大到光都无法逃逸。米歇尔称它们为“暗星”。但是在1801年发现光以波的形式存在之后,人们就不清楚光会如何受到牛顿引力场的影响,所以暗星的想法就被抛弃了。人们花了大约115年的时间才理解波形式的光在引力场的影响下是如何运动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以及卡尔·史瓦西一年后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史瓦西也预言了一个物体的临界周长的存在,超过这个临界周长光将无法穿过:史瓦西半径。这个想法和米歇尔的相似,但现在这个关键的周长被理解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直到1933年,乔治•勒梅特才证明,这种不可穿透性只是一个遥远的观察者会产生的幻觉。利用现在著名的爱丽丝和鲍勃的插图,物理学家假设,如果当爱丽丝跳进黑洞时鲍勃站着不动,鲍勃会看到爱丽丝的图像在到达史瓦西半径之前变慢直到冻结。Lemaitre还指出,在现实中,爱丽丝会跨越这个障碍:鲍勃和爱丽丝只是体验到事件的不同而已。尽管有这个理论,当时还没有已知的这么大的物体,甚至没有接近黑洞的物体。所以没有人相信像米歇尔假设的那样存在类似于暗星的东西。事实上,没有人敢认真对待这种可能性。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入侵波兰,引发了一场永远改变了世界 历史 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第一篇关于黑洞的学术论文发表了。两位美国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和哈特兰斯奈德(Hartland Snyder)撰写了一篇关于引力持续收缩的文章,现在广受好评。这篇文章是黑洞 历史 上的一个关键点。当你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部分在黑洞理论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时,这个时间似乎特别奇怪。这是奥本海默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天体物理学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和斯奈德预测了恒星在自身引力场的影响下会持续收缩,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天体,甚至连光都无法从它身上逃脱。这是现代黑洞概念的第一个版本,黑洞是一种质量如此之大的天体,只能通过其引力来探测。在1939年,这仍然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奇怪想法。20年后,这个概念才发展到足以让物理学家开始接受奥本海默所描述的持续收缩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在它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美国政府投资研究原子弹。当然,奥本海默不仅仅是黑洞 历史 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后来,他成为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负责人,这个研究中心后来发展出了原子武器。政治家们明白投资科学以带来军事优势的重要性。因此,在战争相关的革命性物理研究、核物理和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投资。各种各样的物理学家都致力于这类研究,其直接结果是,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几乎被遗忘,包括奥本海默的论文。尽管大规模天文学研究失去了10年的时间,物理学作为一个整体却因为战争而繁荣起来!事实上,军事物理学最终扩大了天文学,美国把战争作为现代物理学的中心。博士的数量直线上升,建立了博士后教育的新传统。战争结束时,对宇宙的研究重新开始。一度被低估的广义相对论出现了复兴。战争改变了我们研究物理学的方式:最终,这使得宇宙学和广义相对论领域得到了应有的承认。这是接受和理解黑洞的基础。普林斯顿大学后来成为新一代相对论主义者的中心。正是在那里,核物理学家约翰·A·惠勒(John A Wheeler)第一次接触了广义相对论,并重新分析了奥本海默的工作。惠勒后来推广了“黑洞”这个名字。起初,他持怀疑态度,受到密切相对论者的影响,计算模拟和无线电技术在战争期间取得的新进展,使他成为奥本海默在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那天所作预言的最狂热追随者。从那时起,新的性质和类型的黑洞被理论化和发现,但这一切直到2015年才达到顶峰。对黑洞双星系统中产生的引力波的测量是黑洞存在的第一个具体证明。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24.80%,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1.781,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090(扩展版2.777),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1.773,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1.278,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145,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1.548,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01,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42,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496,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中世纪波兰论文发表

出国留学时,波兰有哪些大学和波兰大学名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所关心的问题。在波国际留学生人数每年快速增长,波兰大学的各类专业、英文课程、世界一流的讲座和专业的设备吸引了无数学子。同时,波兰地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让留学生旅游更加便利。跟着我来了解波兰有哪些受留学生欢迎的院校?

一、华沙大学

华沙大学在波兰是排名第一的院校。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抵达波兰,华沙大学现在其实也属于比较热门的院校了。华沙大学有过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校教授也大多数是波兰德高望重的学者,科学家或者企业高管,甚至是全球顶尖院校如哈佛耶鲁等校的名誉教授等等。负责过多起国际大案的美籍华人李昌钰最近就在华沙大学做过演讲。

可以说,选择华沙大学是非常值得将来也非常有竞争力的。当然了,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多,比较热门的专业如经济学和金融一个班大概能有十几二十个中国人,只能说中国人太多了。申请并不难,雅思6.5+绩点3.0以上基本就没问题。

二、华沙理工大学

华沙理工是波兰最好的理工类院校,在波兰相当于清华一样的存在。由于波兰的计算机专业比较强势,波兰人的编程能力还是比较好的,所以选择在华沙大学读计算机专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注意,华沙理工不收转专业。其他工科类,诸如交通,能源等也是华沙理工的强势专业。唯一不太友好的一点就是华沙理工的学费年年在涨,现在已经是5000欧一年,再算上吃穿用度一月3K+rmb,不算旅游一年也要八万人民币。再稍微买买买一下,一年十万块,虽然相比西欧性价比还是很高,但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是比较重的负担了。

三、雅盖隆大学

雅盖隆在波兰可能就算是仅次于华沙大学,排名波兰第二的文科大学。雅盖隆的文科是真正的纯文科,华沙大学也有data science和经济类比较“实用”的学科,雅盖隆的专业设置基本就是欧洲研究,东方文化,英美文学,教育等,对于艺术和文化方面有追求的可以考虑。并且雅盖隆坐落在波兰旧都克拉科夫,那里的消费水平应该比华沙要稍低。而且,克拉科夫是旅游城市,每年来到克拉科夫旅游的游人也比去华沙的要多许多,所以生活应该会更丰富一些。

四、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

波兰波兹南的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是大波兰省(Wielkopolska)的主要学术院校,也是波兰顶尖的大学之一。它拥有100年的声誉,这是建立在波兹南市悠久的高等教育历史以及其教职工、学生和毕业生的杰出成就的基础上的。该大学分为六个主要学术部门-由二十个学院组成的五个研究学校和博士学位学校-校园遍布整个历史悠久的老城区。

五、罗兹大学

提这所学校是因为它在中国学生里比较“有名”。罗兹大学在很早就积极和中国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中方大学比如郑州大学以及郑州轻工业大学等每年都会向罗兹大学输送一定量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项目就是2+2双学位。

至于学校本身,应该算是中规中矩。罗兹市号称波兰第三大,那边华人也有不少,所以生活还是比较方便的。

六、格但斯克(理工)大学

格但斯克大学的好处主要在于格但斯克这个城市。格但是个靠近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城市,沿街有大小港口若干,在中世纪时期就是波兰著名的商业重镇。格但周围还有格丁尼亚和索波特,并称波兰的三联市。算是波兰仅次于西里西亚第二大城市群。其城市建筑风格非常像荷兰。格但斯克市的经济是很不错的,承接了来自北欧一些大型企业的产业转移,所以目前有很多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扎堆格但,毕业了出来找工作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七、西里西亚(理工)大学

同样是坐落于西里西亚省的两所大学,两所都是本人的母校。但是风格却非常迥异。西里西亚大学偏文科,西里西亚理工却是端端正正的工科大学。西里西亚这个省,是由一群规模不算大的城市组合成的城市群,是波兰最大的城市群,整个城市群内大概有两百万居民。也有不少著名的互联网(咨询)公司坐落于此,比如埃森哲,SAP,德勤等等。

西里西亚工大的教学非常硬核,许多知识点都是紧贴市场需求。而且,西里西亚工大是波兰另一所EIT合作院校,其中的innoenergy项目是整个欧洲顶尖。每年都会有学生在波兰就读一年,第二年去到葡萄牙。

八、弗罗茨瓦夫大学

弗罗茨瓦夫大学(UWr)自20世纪初以来,该大学已培养出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十个学院提供超过44个专业的波兰语和英语授课的课程。弗罗茨瓦夫大学也是著名的研究中心。参与了280多个高素质科学家研究项目的工作,每年发表数千篇科学论文和研究项目的高素质科学家的工作,每年发行数千篇科学出版物。这项研究促进了最前沿的发明和专利。该大学是9个科学网络和13个科学工业联盟的成员。包括国际大学讲师在内的约400名教授组成的核心小组发挥着关键作用,并确保最高水平的教育。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镭 镭,原子序数88,原子量2260254,是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矿渣中发现了镭,1902年分离出90毫克氯化镭,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镭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但含量极微,地壳中的含量为十亿分之一,总量约1800万吨。现已发现质量数为206~230的镭的全部同位素,其中只有镭223、224、226、228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余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的。镭226半衰期最长,天然丰度最大,是镭的最重要的同位素。 镭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700°C,沸点1140°C,密度约5克/厘米³,体心立方晶格。镭的化学性质活泼,与钡相似。金属镭暴露在空气中能迅速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氮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新制备的镭盐呈白色,放置后因受辐照而变色。 镭是现代核工业兴起前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研领域;把镭盐和硫化锌荧光粉混匀,可制成永久性发光粉。到1975年为止,全世界共生产了约4千克镭,其中85%用于医疗,10%用来制造发光粉。镭是剧毒物质

波兰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那么你了解波兰战役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波兰战役的影响,希望能帮到你。波兰战役的影响 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是德国法西斯搅乱世界的开端。那么波兰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 波兰战役第一个影响是进一步激发了德国的野心。自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国内整军备战。取得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之后,更是大力发展军工业,使德军机械化程度提高, 军事 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希特勒重用古德里安等名将,改变了传统军事观念。以“不宣而战”的闪电战法和大规模机械化军团突袭理论,为战争做好了万全准备。波兰战役,检验了德军的战斗力,激发德国纳粹扩大战局、侵略世界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区域和规模。 波兰战役的第二个影响是宣告着英法对德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英法两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祸水东引,牺牲东欧小国,对德国法西斯一味地妥协,纵容其势力不断膨胀发展。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既没有阻止德国的扩张,还将自己拖入了战争中。 波兰战役的第三个影响是为苏德战争的爆发,提供了 政治 基础。苏联和德国瓜分完波兰后,两国的防御领土相交,德国无需再进攻通过他国对苏联构成威胁。为德国“闪击”苏联奠定了基础。 波兰战役的第四个影响是使波兰人民受到了两个大国的欺压。尤其是苏联,在波兰境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廷森林屠杀案”,是人类史上黑暗的一页。 波兰战役的第五个影响也是最重要的影响,那就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波兰战役的背景 波兰战役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波兰战役的爆发,有着相当复杂的背景。 第一是“法尔赛”体系的影响。德国受一战的制裁,被迫接受《法尔赛条约》,失去了大片领土。但泽也被划归波兰,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东普鲁士远离了德国本土,极大地制约了德国的发展。因此德国怀恨在心,对波兰虎视眈眈。 第二个原因是波兰为英法的同盟国。德国有称霸欧洲进军世界的野心,英法两国是他必须要消灭的。而波兰作为英法在东欧的盟国,一旦向英法开战,波兰会从背后攻击,使德国腹背受敌,进入两线作战。因此,进攻波兰,是为了扫除进攻英法前的障碍。 第三个原因是为进攻苏联做好准备。德国对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仇恨是不言而喻的。希特勒上台之后,提出了纳粹主义向东扩张理论。欲在欧亚大陆上建立一个泛德意志国家。然而苏联跟德国在领土上并不接壤。要想进攻苏联,就必须拿下波兰。这是 地理 位置所 决定 的。 第四个原因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为了祸水东移,英法两国对德国逐步解除“法尔赛体系”的做法视而不见。纵容德国的军事实力增强,使得德国为“闪击”波兰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 波兰战役的第五个背景原因,就是德国想要取得波兰境内的军事经济资源,为战争的可持续性奠定物质基础。因为波兰是除英法苏外欧洲军事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家。占领波兰,就能获得大量的军事资源。 这就是波兰战役开始前的背景。 波兰战役的双方兵力情况 波兰战役是德军以“闪电战”的形式向波兰发起的,仅仅一个月波兰就投降了,那么波兰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各是多少呢? 战争开始前夕,德军在波兰边境集结了两个集团军群。波美拉尼亚地区和东普鲁士地区集结了“北方”集团军群,下辖3、4两个集团军,兵力达21个师,由冯·博克上将指挥。“南方”集团军集结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西西里亚地区,下辖8、10、14三个集团军,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同时,德国的第一航空队和第四航空队向这两个集团军群提供空中支援。德国海军也派出二十多艘战列舰,配合“北方”集团军群作战 。在战争爆发后,德军共投入44个师的武装力量,包括先进的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在空中出动1939架飞机进行突袭轰炸。在地面出动2800辆坦克闪电式攻击。加上预备兵力,德军闪击波兰总兵力达160多万人。 反观波兰,虽然波兰是英法在欧洲大陆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同盟国,但是相对于德军的装备兵力,还是相形见绌。就地面武装来说,波兰军队仅有39个步兵师。装备上面更是不如德军,大小的轻型坦克一千多辆,4300门。11个骑兵旅的力量抵不上1个德国装甲师,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虽然总参战兵力达100万以上,但是用这些部队对抗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完全是以卵击石。开战第一天,波兰空军的400多架飞机就被德军“闪电”歼灭。 波兰战役中双方兵力的悬殊,是导致波兰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1. 波兰中世纪历史 2. 波兰的历史沿革 3. 历史上的波兰地图 4. 莫德尔的故事

线粒体:完全真实的细胞器,能将糖、脂肪和氧转化为细胞可用的能量。Midi chlorians:完全合成并广受嘲笑的微观生命形式,赋予绝地武士在《星球大战》电影中使用原力的能力。

看到区别了吗?少数“同行评论员”显然没有这样做,因为本周一篇以“midi-chlorians”代替“线粒体”的论文被四家期刊接受。这篇论文将 *** 上稍加改动的文字与《星球大战》相关的漫无边际的文字混为一谈,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关于达斯·普拉盖斯悲剧的独白《西斯的复仇》。

这篇论文是一个由所谓的神经学家写的局,他为《发现》杂志撰写了化名博客。关键是什么?揭露“掠夺性期刊”,声称提供同行评议,开放获取的出版物,但实际上出版几乎任何东西的费用,根据神经学家。[不错的尝试:2016年前五大收回的科学研究]

“都是关于钱的,”长期致力于揭露掠夺性出版商的科罗拉多丹佛大学研究图书管理员杰弗里·比尔(Jeffrey Beall)说。Beall说,在许多情况下,审阅这些期刊的论文的同行审稿人甚至不存在,或者杂志的所有者摆在审稿人面前。[狗'科学家'坐在编辑委员会的医学杂志]

神经科的刺并不是第一次揭露这些杂志是什么。这些期刊通过收取作者的出版费来盈利;由于论文只在网上发表,出版商的成本微乎其微。他们经常向研究人员的电子邮件帐户发送垃圾邮件,要求他们发表文章。在一个案例中,一本掠夺性的杂志实际上接受了两位研究人员的论文,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读到“把我从你的邮件列表上弄下来”。在另一次刺痛中,研究人员捏造了一个冒牌科学家,斯苏斯特博士(波兰人称“欺诈”),并把她带到了48个独立的掠夺性期刊的董事会上。“KDSPE”“KDSPs”的灵感来自这些刺,Neuroskeptic把一个假纸混合线粒体和MIDI ChLLIANS,甚至承认在文字中,大部分的措辞已经从 *** 窃取。一个样本:“KDSPE”“KDSPs”“MIDI”介导的氧化应激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病。随着更多的脂肪酸传递到心脏,并进入心肌细胞,脂肪酸在这些细胞中的氧化增加。你听说过智者达斯·普雷格斯的悲剧吗?我想不是。这不是绝地武士会告诉你的故事。

(《智者达斯·普拉格斯的悲剧》,演员伊恩·麦克迪亚米德扮演帕尔帕廷的角色的独白,2017年初成为《星球大战》粉丝中的一个迷因。

期刊的回复

神经系统科学将论文发送给了9家负责向科学家发送垃圾邮件的期刊。四-美国医学和生物研究杂志,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开放获取,奥斯汀药理学和治疗学杂志,以及美国生物科学研究杂志-接受了这篇荒谬的论文。后三位甚至在没有收取费用的情况下发表了这篇文章。比尔说,最有可能的是,这些期刊利用这篇论文人为地夸大了他们的出版记录,并使他们的网站看起来更合法。《奥斯汀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和《国际分子生物学杂志:开放获取》后来删除了这篇论文。

翻译科学杂志,《医学与生物化学与生理学进展:开放获取》拒绝了这篇论文。JSM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要求神经系统科学的修改并重新提交论文;读到这篇论文的人得到了一个笑话,并要求修改后的论文包括帕尔帕廷等引文。1980年。同时,《分子生物学与技术》杂志

波兰陆军实力论文发表

波兰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三个军种。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总参谋部,主要负责制定战略计划和组织战略指挥,协调国防部各部局与军兵种司令部的工作。总统(国防委员会主席)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

我觉得波兰的军事实力应该是比较强的,在世界上处于那种很前列的水平了,很厉害的感觉。

一、二战前的波兰军队素质不能说很差,有几个历史误会:1、波兰骑兵冲击坦克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误会,首先,这个事情任何史料都没有记载,其次,坦克一战便出现,波兰军队二战前同样装备大量坦克,不可能对坦克一点认知也没有,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波兰的骑兵团攻击了装备了轻型坦克的德国侦查兵,如果真的是这样,也是无可厚非的2、德国军事观察员看到波兰士兵在军营随地大小便,认为波兰军事素养低,根本不堪一击这个流传少一些,我个人是偏向与相信,但同样没有任何正式史料记载,也就没有学术上的说服力了。二、其实,二战前的波兰军事实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一战结束后波兰赢得波苏战争,另新生的国家站住脚跟。波兰战前军事实力虽不如英法德,但也算是东欧列强,首屈一指。三、那么,波兰究竟比德国差在哪里?首先要明确的是,纯粹的军事上的差距不足以让波兰这样的大国在短短四。内崩溃,后来的德国入侵希腊都用了超过四周,但首先我们说下军事上的差距:1、部队火力, 波兰远远输给德国,每个步兵师仅仅有40多门火炮;2、军队通讯和侦查,虽然波兰已经实现完全的无线电话,但和德国比认是天壤之别空军,这是最致命的差距,波兰空军在开战前三天完全失去战斗能力,天空对敌人敞开的下场可以参考43年后的德国;3、最后波兰如此迅速溃败的原因可以引用曼施坦因的回忆录波兰的失败是华沙政府对其盟国将采取行动的幻想,以及高估了自军长期抵抗能力的必然结果 -----——德国南方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斯坦,《失去的胜利》

波兰的军事实力其实可以排进世界前列,但是因为其军队管理实在松散,导致战斗力非常低下。

中世纪波兰论文发表时间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首先拿自然投稿来说,省级和国家级的论文审稿需要1-2天,发表时间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话半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慢的话甚至要4-7个月之久了。对于质量水平较高的期刊和一些大学期刊来说,投稿发表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较快的也需要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发表需要6-10个月,总体时间大致是1-1.5年。北核和南核的审稿需要3-4个月时间,出版则需要6-15个月时间,跨度大,总共需要时长约1-2年。SCI和EI等与北核南核时间周期类似。众所周知,省级和国家级别的期刊是普通期刊,是职称期刊发表的起跑线。相对而言,从选刊到成功收刊用不了多长时间。有些刊物块的话研究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收到了,如果慢的话,大概也就是3个月左右的时间。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