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甘肃郭青林发表的外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3:14:33

甘肃郭青林发表的外文论文

1 Yang Fuwei, Zhang Bingjian(张秉坚), Pan Changchu , Zeng Yuyao, Traditional mortar represented by sticky rice lime mortar―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in ancient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Sci China Ser E-Tech Sci),Feb. 2009,52(2):1-7 SCI,也见:中国科学(E缉),2009,39(1):1-72 Bo-Zhi Gong,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Hui Zhang,NEMD study for supercavitation mechanism with underwater object, Physics Letters A,2008, 372 ,7063–7067 SCI3 龚博致,张秉坚,水中自然超空泡机理及减阻效应的非平衡分子动力学研究,物理学报,2009,58(3):1504-1509,SCI4 Yuyao Zeng,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Xiaolin Liang,A case study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typical mortars used on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China,Thermochimica Acta,2008, 473(1-2):1-6 SCI5 曾余瑶,张秉坚,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的改进与吸附甲烷的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研究,物理化学学报,2008,2008, 24(8):1493-1497, SCI6 周环,张秉坚,陈港泉,赵海英,曾余瑶,郭青林,李最雄,王旭东,潮湿环境下古代土遗址的原位保护加固研究,岩土力学,2008,29(4):954-962 EI7 Qiang Liu,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Syntheses of a novel nanomaterial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stones inspired by nature, Materials Letters, 2007,61:4976-4979 SCI8 Yongqiang Yu,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Diffusion of methane in a mica slit por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correlation models, Physics Letters A 2007,364: 313–317 SCI9 Bo-Zhi Gong,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Xing Qin, Hui Zhang, NEMD simulation for obstructed methane flow in mica pore, Chemical Physics, 2007,331: 207-212 SCI10 Qiang Liu a,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Zhongyue Shen, Huanming Lu, A crude protective film on historic stones and its artificial preparation through biomimetic synthesi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253: 2625–2632 SCI11 刘强, 张秉坚, 石质文物表面生物矿化保护材料的仿生制备, 化学学报, 2006, 64(15):1601-1605 SCI12 秦星,张秉坚,张晖, 胡文暄,受限于硅酸岩微孔中流体混合物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3):315-318 SCI十多年来张秉坚课题组一直从事与大遗址相关的文物保护学方面的研究,以及与建筑石材有关的化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包括:清洗、加固、增光、翻新、防护、改性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与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所属单位进行合作, 承担了大量与砖、石、土质文物保护有关的技术和材料研究, 参与了省内多数重要石质文物保护方案的审核, 以及多项国家级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在国内外学报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数十篇被《SCI》收录,已培养十多名博士和硕士,在国内石材工业和文物保护领域已有一定影响。

郭青林发表的外文论文

1 Yang Fuwei, Zhang Bingjian(张秉坚), Pan Changchu , Zeng Yuyao, Traditional mortar represented by sticky rice lime mortar―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in ancient Chin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Sci China Ser E-Tech Sci),Feb. 2009,52(2):1-7 SCI,也见:中国科学(E缉),2009,39(1):1-72 Bo-Zhi Gong,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Hui Zhang,NEMD study for supercavitation mechanism with underwater object, Physics Letters A,2008, 372 ,7063–7067 SCI3 龚博致,张秉坚,水中自然超空泡机理及减阻效应的非平衡分子动力学研究,物理学报,2009,58(3):1504-1509,SCI4 Yuyao Zeng,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Xiaolin Liang,A case study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typical mortars used on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China,Thermochimica Acta,2008, 473(1-2):1-6 SCI5 曾余瑶,张秉坚,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的改进与吸附甲烷的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研究,物理化学学报,2008,2008, 24(8):1493-1497, SCI6 周环,张秉坚,陈港泉,赵海英,曾余瑶,郭青林,李最雄,王旭东,潮湿环境下古代土遗址的原位保护加固研究,岩土力学,2008,29(4):954-962 EI7 Qiang Liu,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Syntheses of a novel nanomaterial for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stones inspired by nature, Materials Letters, 2007,61:4976-4979 SCI8 Yongqiang Yu,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Diffusion of methane in a mica slit por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correlation models, Physics Letters A 2007,364: 313–317 SCI9 Bo-Zhi Gong,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Xing Qin, Hui Zhang, NEMD simulation for obstructed methane flow in mica pore, Chemical Physics, 2007,331: 207-212 SCI10 Qiang Liu a, Bingjian Zhang(张秉坚), Zhongyue Shen, Huanming Lu, A crude protective film on historic stones and its artificial preparation through biomimetic synthesi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253: 2625–2632 SCI11 刘强, 张秉坚, 石质文物表面生物矿化保护材料的仿生制备, 化学学报, 2006, 64(15):1601-1605 SCI12 秦星,张秉坚,张晖, 胡文暄,受限于硅酸岩微孔中流体混合物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3):315-318 SCI十多年来张秉坚课题组一直从事与大遗址相关的文物保护学方面的研究,以及与建筑石材有关的化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包括:清洗、加固、增光、翻新、防护、改性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与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所属单位进行合作, 承担了大量与砖、石、土质文物保护有关的技术和材料研究, 参与了省内多数重要石质文物保护方案的审核, 以及多项国家级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在国内外学报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数十篇被《SCI》收录,已培养十多名博士和硕士,在国内石材工业和文物保护领域已有一定影响。

郭青林卢春发表外文的论文

兄弟,我认为这算是抄袭。试想,你面前有一只猫,它穿着黑色的衣服。现在你把它身上的黑色衣服换成了白色的衣服。难道这样它就不是原来的猫了吗?发表文章,讲的就是原创。虽然你是将外文翻译成了中文,但这不是原创。是抄袭。

西文文献不是国内中文文献翻译的,是直接用外文发表的论文,西文文献等同于外文文献

每个人都有自己学术论文写作独特的经历,这里我想分享对学术论文写作的认识,希望可以对刚刚接触科研的同行有点借鉴,通过我的一些教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学术论文写作的认识篇一 学术思想是扩大学术影响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术交流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交流。 2007 年,日本学者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小剂量呼吸氢气可以治疗中风,由于氢气是我的专业潜水医学领域长期关注的气体,但过去我们认为氢气如氮气一样,对人体不会产生生物学效应,在验证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马上意识到这一研究发现意味着在氢气生物学效应概念上的更新,将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考虑到呼吸氢气存在爆炸危险,操作也非常复杂,结合我们过去多年从事气体效应研究的经验,我们尝试将氢气溶解在生理盐水中,作为使用氢气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初步研究结果证明这种手段非常理想,在效果超过呼吸方法的基础上,解决了快速使用氢气治疗疾病的给药方法。 开始时,有不少好心的同事善意提醒我,不要把这个宝贝技术告诉别人,因为我们自己的经费、人类和研究条件都有限,一旦有资源优势的同行涉足这一领域,我们的地位将会受到挑战,甚至被别的课题组抢占先机。但我个人认为,学术思路和技术垄断不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正确态度,而且一旦论文发表,就没有思路和技术垄断的意义。我们在迅速发表数篇论文后,利用学术会议和网络等途径将这种方法广泛宣传,这引起国内许多科研机构的关注和兴趣,在这个阶段我们和国内将近 50 家科研机构形成了合作关系,由于我们提供氢气溶液的制备手段,并在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设计上提供建议和指导,根据贡献许多合作单位在发表论文中都愿意将我们作为共同作者。即使没有建立合作关系,许多和我们进行学术交流过的学者,由于得到我们的帮助或建议,大部分都会在发表论文中对我们致谢,我们早期发表的论文也增加了更多正面引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 Nakao 教授课题组和 Loma Linda 大学的张合教授,都是氢气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小组,在他们的部分工作中也得到过我们的建议,不仅在一些论文中把我们署名,而且在许多重要学术会议等交流活动中宣传我们的贡献。 短短几年的工作,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国际上从事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最活跃的课题组,发表和联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50 余篇,占国际上所有论文数量的 1/4,被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先后被多家学术期刊聘请为副主编和编委。上月以本人为主任委员,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氢分子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氢分子转化医学学术交流会。对一个新成长的学术领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能作出这样的成绩,应该是比较成功的。虽然避免不了许多辛勤和汗水,但我们早期勇于将技术和思路分享给同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于学术思想的交流,国际学术领域有一个规则,那就是任何人的科学思路和思想几乎都来自其他学者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因此如果因为学术交流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建议,在将来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和原始思想的贡献者进行沟通,即使在阅读文献中获得的思路,也必须在论文发表时严格引用其他学者的论文,虽然这并不是硬性要求,但严谨的学者都会按照这样的方式开展工作。 学术论文写作的认识篇二 发表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的责任 从事实验科学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技术和学术交流都十分重要,其中科研论文是学术交流的最重要的载体和方式,因此只要能发表,只要不是伪造,即使是价值不高的论文,即使没有所谓的引用,无论对培养人,还是对科学本身,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20 年前,自己开始读研究生,刚开始从事科研,曾非常羡慕别人能发表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研究快报,自己也曾经兴奋很多天,本人第一篇论文就是被这样接受的,记得编辑的回信中说,这个工作还可以,但不全面系统,只能压缩成短篇报道形式。这已经觉得非常高兴,毕竟这是自己历史上第一次以铅字方式发表自己的文字作品,而且是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 这个过程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切身体会到从选题、研究到发表的整个过程。这个时期的工作基本是按照别人的思路做一些重复性工作,确实没有太大学术价值。 对一个刚入门的研究生来讲,这个过程仍是非常值得的,例如刚开始写的论文的语言表达很差,导师多次反复修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基本上最后没有自己的几个句子,大部分都是导师的改写过的。但从那以后,我基本掌握了发表中文文章的基本技巧,后来又陆续发表 10 多篇这样水平的论文,写的内容也越来越好,基本上不用导师再修改了。随着发表论文经验的增加,后来就可以帮别人修改论文了。这种状况大概有 10 年左右,基本停留在发表中文的水平。期间对发表外文所谓 SCI 文章丝毫没有信心,基本没投过英文稿件,看到一些同事把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也只有羡慕加敬佩。 后在一个老师的推动下,把自己博士期间的工作总结成英文投稿到国际脑血管领域的旗舰杂志《中风》上,但修回时意见很多,又对自己的研究非常失望,认为自己的研究和国际同行相差太远,最后放弃没有继续修回。多年过去后自己也发表了一些 SCI 论文后才明白过来,其实没有修回意见的论文并不多见,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术交流过程,国际同行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问题,一方面是体现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这些建议提高作者的学术能力,许多意见专家并不会抓住细节不放,只要认真对待每个意见认真修回,即使审稿意见很多,最终被接受的可能性仍非常大。 这份稿件修回意见我一直保留着,作为自己的一个纪念。 2002 年自己有机会到加拿大 Manitoba 大学学习,了解到国外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虽然国外学者对发表论文也非常重视,也有“不发表就发臭”的实用主义思想,但对待科研本身的认真务实态度,是最值得学习的。2003 年留学回来后,结合我们学科潜水高气压医学的特点,我提出用高压氧作为预处理手段对抗各类器官缺血损伤的思路,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沿着这个方向做了几年工作,发表了不少影响因子 2-3 分的文章,如 2008 年我们就发表了 12 篇相关论文,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国际上率先证明高压氧和低氧类似,都可以诱导同类的缺血耐受分子。次后国外一些学术期刊也陆续邀请我审阅这个领域的稿件,才开始品位到审稿人的心态,这在过去是绝对没考虑到的。说明即使不太高水平的论文,只要有一定学术价值,只要可以发表,就可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曾有人认为低档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大都属于垃圾论文,但我清楚地知道,在经费、人力和技术条件都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完成,完成每篇论文都要扒层皮,实在相当不容易,好在因为自己觉得有价值,也就不会觉得任何委屈。在向国外期刊投稿过程中,仔细体会到国外审稿人的认真负责态度,对自己的研究帮助是非常大的。尽管自己很清楚,现在仍不具备发表更高档次论文的客观条件。我们也知道,如果具备了条件,我们发表更高档次论文并没有问题。 不过即使发表所谓影响因子的论文,也不一定就比现在发表的这些论文的学术贡献大多少。 我周围许多现在水平很高的实验室,他们过去发表论文的发展过程基本上都是:国内杂志 - 国际低影响因子杂志 - 国际高影响因子杂志 - 国际顶级杂志,这样的模式。从个人角度考虑,虽然投身到国际一流实验室,可以让你快速起步,但对多多数人来讲,科研能力需要慢慢积累学习和提高,这是走进科学殿堂更常见更可靠的途径。 看了“学术论文写作的认识”的人还看: 1.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2. 大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现状及原因剖析论文 3. 什么是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格式 如何写作学术论文 4.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重要性探讨论文 5. 读学术论文后的感受

1.对于资质要求中文期刊更加倾向干对作者的资质要求,想要发什么级别的期刊,就会有对应的资质要求,达不到社里资质要求,那基本上投了也是白投。而外文期刊的话,就比较不倾向于作者资质方面,就好比如sci核心期刊,并没有对作者资质有硬性的要求,只要作者的文章学术水平比较高就可以。2.语言方面在国内的中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都是使用的自己的母语,所以对于语言上的排序和所表达的意思都能够让人通俗易懂。但是在外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话,就有一定的语言的局限性了,并不能很好的将自己的母语转化成英语的意思准确的表达出来。所以国内的作者在对英文期刊进行投稿之前都要找专业的服务平台加以润色才能进行投稿,不然中式的英语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也会因此被拒稿。3思维方式国内作者不能用投稿国内论文的思维方式来投稿国外的论文,国外的论文更喜欢比较直接的表达,作者只要讲明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自己得出结论供读者评判。就拿sci收录的刊物来说吧,sci收录的期刊更喜欢实验性的论文,理论4性的不容易理解。所以大家想要顺利投稿到英文期刊上,那么就需要做到论文观点新颖,大胆,简洁,简单,简短,思维不能过于复杂。4.时间周期国内的期刊,一般正常的审稿周期还是比较快的,因为众所周知,中国人上班加班是再不过正常的事了,社里编辑每天都有任务,完成了才能下班的。而国外就不一样了,到点下班,不会多做一会停留,你想让他加班基本不可能,所以这也是国外的期刊审稿周期为什么比较长有的半年才有结果。当然,无论是投稿中文期刊还是英文期刊,都要对论文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高质量的论文是每个期刊都愿意接受的。

甘肃林业发表的论文模板

在网上下一个改一下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林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林业鼠害防治技术

摘要:鼠类由于对林业的生存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鼠类危害林木的现象比较严重,鼠害是林中一大自然灾害,它主要啃食树干、枝叶、果实、种子危害林木,林木鼠害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林果业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战略实施。文章提出了几种鼠害防治方法及提高鼠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 鼠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由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郁闭度低,生物品种单一,生态环境恶化,抗有害生物侵染能力弱,加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干忧和破坏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鼠类天敌种群数量下降,森林害鼠种群数量上升,森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鼠害成因

1、鼠类自身特性

由于鼠类具有体型小,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不同的森林环境中都能迅速生长繁殖,致使林业鼠害现象发生。

2、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程序中,有些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鼠害发生。例如大量捕杀鼠类天敌,致使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类繁衍速度增快。另外,在林业建设中,人工林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也容易遭受鼠害的侵袭。在长期的鼠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方一直是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这样就导致鼠类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鼠害防治。而更多的地方是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欠缺,不能很好地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长期防治。

3、其他原因

近年来出现全球性暖冬现象,冬天不冷,且干旱,有利于森林鼠类存活和繁殖,致使森林鼠害发生数量多、种群积累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占有比例过大,完全郁闭的林分布较少,多数林生态系统较脆弱,为森林鼠类提供较充足的阳光、食物、栖息地。首先,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年龄低,平均郁闭度较低,林内阳光较充足,适于鼠类生存,这是森林鼠类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林种单一,次生林以大面积的纯林为主,主要是落叶松、云杉、白桦三种,适合哪种林木,哪种林木就是一大片,品种的单一化,给喜食某一种林木的害鼠,提供了大量集中的场所,这是森林害鼠危害程度加重的原因;再次,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由于人类的活动,如放牧、捕食林鼠天敌等,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系统内林鼠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造成林鼠种群数量上升。

二、鼠害发生规律

林鼠种群数量,在针叶林内多于阔叶林内,森林鼠害主要危害针叶林,对于阔叶树危害则少见。按林木受害情况来划分主要林鼠取食林木顺序: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红松,灌木。

1、人工幼林多于天然次生林

原始红松林内阴冷、潮溼、地被物稀少,不利于地栖鼠类生存。由于有大量林木种子,所以树栖鼠类一花鼠和松鼠适宜生存。天然次生林混有各种林分,所以地栖鼠和树栖鼠都有踪迹。人工幼林内郁闭度低,阳光充足,幼树韧皮部汁液多,地栖鼠类数量占绝对优势,由于人工幼林内没有林木种子,所以花鼠和松鼠就没有。

2、林鼠种群数量,郁闭度低林分多于郁闭度高林

多数鼠类喜欢栖息在阳光较充足的林分。棕背平主要生活在阳坡造林地内,红背平主要生活在地势平缓的造林地内;在天然次生林内,如果是疏林地,有成片的落叶松或云杉幼树,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棕背平和红背平;如果林地内阔叶树占绝对优势,或完全郁闭,则少见鼠类。

三、危害型别及发生等级划分

危害型别根据林业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地上危害类和地下危害类。

1、地上危害类

该类害鼠生活在地上或地下而危害只在地上,主要啃食树干及幼树的嫩枝、嫩叶、盗食林木种实。

2、地下危害类

该类害鼠主要是指高原鼢鼠,生活、危害皆在地下,主要分布在退耕还林区和天然林区,危害木本植物的根系,导致苗木死亡。受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杏、桃、沙枣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林树种。

四、鼠害防治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1. 1、造林设计

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

1. 2、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娅、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造林前整地时不要将灌木连根清除,原有灌木根系

一旦破坏,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以破坏励鼠的洞道。

1.3、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处理。林木保护剂防治是对造林苗木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该项措施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了等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目前常用的有多效抗旱驱鼠剂、P-1拒避剂等。

1. 4、林地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上类害鼠,在抚育伐时要搞好林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问和食物储备。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有仔闭成林。

在害鼠数量较高的年份,可在林内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如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2、物理防治

对于地下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对于地上鼠可设定鼠类“诱捕阱”、鼠类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也可用粗沙***10 ~3000环口乳漆混合后涂刷基部,或用其他物质形成驱避剂防护层,阻挡害鼠直接接触树木而防止啃咬。其中,塑料套管防护法是用硬质塑料管域其他现成材料,如去掉底部和近口较细部位的泉水瓶套住树的基部,正规套管用塑料压模制成,可分为两瓣,管的粗细以与树干保持3 ~5cm的空隙为宜。塑料布套筒防护法是用塑料布卷成筒,围在树的基部***筒内也可填充树叶、土等***应用时,要使塑料筒的基部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3、生物防治

3. 1、生殖不育技术防治

应用鼠类不育剂防治是通过药剂投饵来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使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鼠口密度状态,以降低危害程度。鼠类不育剂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3. 2、天敌保护与利用

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莺、集,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黄勋、青勋、银勋,狐狸等。对害鼠天敌要加大保护力度,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

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人工饲养害鼠的天敌并投放到林地,人为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达到长期有效压制害鼠种群密度的目的。

3.3、化学药物灭鼠

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并以小包装******5 ~10g***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泡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

“毒饵保护器”俗称“毒饵站”***是指允许害鼠白由进入并取食,而其他非靶动物不能进入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应用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饵点少,省药、省工,易操作;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天敌;三是保护毒饵不变质,可常年投饵,适用于所有地上鼠防治。“毒饵保护器”可用塑料瓶或竹筒加工而成,只要能使鼠类自由进入即可;使用时将配制好的毒饵直接或用小纸袋封装后,放入毒饵保护器内,并使其开口尽量向下倾斜。一般每亩地使用毒饵保护器1个,每个毒饵保护器放置毒饵150克左右,并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各地根据鼠情适当增减毒饵保护器数量,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

结语:

林业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重点发展专案,保护森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林木资源。因此,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鼠害现象,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方针,大力发展鼠类天敌的数量,尽量在不影响森林物种正常生存环境的情况下,消灭鼠患,保护林业。

参考文献:

[1] 侯坤龙,来建华.森林鼠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吉林林业科技,1991.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林业技术论文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甘肃省林业论文发表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林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林业鼠害防治技术

摘要:鼠类由于对林业的生存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鼠类危害林木的现象比较严重,鼠害是林中一大自然灾害,它主要啃食树干、枝叶、果实、种子危害林木,林木鼠害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林果业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战略实施。文章提出了几种鼠害防治方法及提高鼠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 鼠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由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郁闭度低,生物品种单一,生态环境恶化,抗有害生物侵染能力弱,加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干忧和破坏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鼠类天敌种群数量下降,森林害鼠种群数量上升,森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鼠害成因

1、鼠类自身特性

由于鼠类具有体型小,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不同的森林环境中都能迅速生长繁殖,致使林业鼠害现象发生。

2、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程序中,有些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鼠害发生。例如大量捕杀鼠类天敌,致使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类繁衍速度增快。另外,在林业建设中,人工林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也容易遭受鼠害的侵袭。在长期的鼠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方一直是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这样就导致鼠类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鼠害防治。而更多的地方是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欠缺,不能很好地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长期防治。

3、其他原因

近年来出现全球性暖冬现象,冬天不冷,且干旱,有利于森林鼠类存活和繁殖,致使森林鼠害发生数量多、种群积累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占有比例过大,完全郁闭的林分布较少,多数林生态系统较脆弱,为森林鼠类提供较充足的阳光、食物、栖息地。首先,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年龄低,平均郁闭度较低,林内阳光较充足,适于鼠类生存,这是森林鼠类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林种单一,次生林以大面积的纯林为主,主要是落叶松、云杉、白桦三种,适合哪种林木,哪种林木就是一大片,品种的单一化,给喜食某一种林木的害鼠,提供了大量集中的场所,这是森林害鼠危害程度加重的原因;再次,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由于人类的活动,如放牧、捕食林鼠天敌等,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系统内林鼠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造成林鼠种群数量上升。

二、鼠害发生规律

林鼠种群数量,在针叶林内多于阔叶林内,森林鼠害主要危害针叶林,对于阔叶树危害则少见。按林木受害情况来划分主要林鼠取食林木顺序: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红松,灌木。

1、人工幼林多于天然次生林

原始红松林内阴冷、潮溼、地被物稀少,不利于地栖鼠类生存。由于有大量林木种子,所以树栖鼠类一花鼠和松鼠适宜生存。天然次生林混有各种林分,所以地栖鼠和树栖鼠都有踪迹。人工幼林内郁闭度低,阳光充足,幼树韧皮部汁液多,地栖鼠类数量占绝对优势,由于人工幼林内没有林木种子,所以花鼠和松鼠就没有。

2、林鼠种群数量,郁闭度低林分多于郁闭度高林

多数鼠类喜欢栖息在阳光较充足的林分。棕背平主要生活在阳坡造林地内,红背平主要生活在地势平缓的造林地内;在天然次生林内,如果是疏林地,有成片的落叶松或云杉幼树,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棕背平和红背平;如果林地内阔叶树占绝对优势,或完全郁闭,则少见鼠类。

三、危害型别及发生等级划分

危害型别根据林业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地上危害类和地下危害类。

1、地上危害类

该类害鼠生活在地上或地下而危害只在地上,主要啃食树干及幼树的嫩枝、嫩叶、盗食林木种实。

2、地下危害类

该类害鼠主要是指高原鼢鼠,生活、危害皆在地下,主要分布在退耕还林区和天然林区,危害木本植物的根系,导致苗木死亡。受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杏、桃、沙枣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林树种。

四、鼠害防治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1. 1、造林设计

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

1. 2、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娅、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造林前整地时不要将灌木连根清除,原有灌木根系

一旦破坏,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以破坏励鼠的洞道。

1.3、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处理。林木保护剂防治是对造林苗木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该项措施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了等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目前常用的有多效抗旱驱鼠剂、P-1拒避剂等。

1. 4、林地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上类害鼠,在抚育伐时要搞好林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问和食物储备。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有仔闭成林。

在害鼠数量较高的年份,可在林内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如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2、物理防治

对于地下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对于地上鼠可设定鼠类“诱捕阱”、鼠类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也可用粗沙***10 ~3000环口乳漆混合后涂刷基部,或用其他物质形成驱避剂防护层,阻挡害鼠直接接触树木而防止啃咬。其中,塑料套管防护法是用硬质塑料管域其他现成材料,如去掉底部和近口较细部位的泉水瓶套住树的基部,正规套管用塑料压模制成,可分为两瓣,管的粗细以与树干保持3 ~5cm的空隙为宜。塑料布套筒防护法是用塑料布卷成筒,围在树的基部***筒内也可填充树叶、土等***应用时,要使塑料筒的基部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3、生物防治

3. 1、生殖不育技术防治

应用鼠类不育剂防治是通过药剂投饵来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使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鼠口密度状态,以降低危害程度。鼠类不育剂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3. 2、天敌保护与利用

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莺、集,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黄勋、青勋、银勋,狐狸等。对害鼠天敌要加大保护力度,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

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人工饲养害鼠的天敌并投放到林地,人为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达到长期有效压制害鼠种群密度的目的。

3.3、化学药物灭鼠

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并以小包装******5 ~10g***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泡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

“毒饵保护器”俗称“毒饵站”***是指允许害鼠白由进入并取食,而其他非靶动物不能进入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应用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饵点少,省药、省工,易操作;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天敌;三是保护毒饵不变质,可常年投饵,适用于所有地上鼠防治。“毒饵保护器”可用塑料瓶或竹筒加工而成,只要能使鼠类自由进入即可;使用时将配制好的毒饵直接或用小纸袋封装后,放入毒饵保护器内,并使其开口尽量向下倾斜。一般每亩地使用毒饵保护器1个,每个毒饵保护器放置毒饵150克左右,并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各地根据鼠情适当增减毒饵保护器数量,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

结语:

林业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重点发展专案,保护森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林木资源。因此,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鼠害现象,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方针,大力发展鼠类天敌的数量,尽量在不影响森林物种正常生存环境的情况下,消灭鼠患,保护林业。

参考文献:

[1] 侯坤龙,来建华.森林鼠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吉林林业科技,1991.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林业技术论文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邓叔群就开始注意对生态学的研究。1939年,他利用中央农林部要他负责一部分林业科学研究的机会,组织了西南森林调查团,深入四川、云南、西康等省的沙坪坝、岷山、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地区的原始林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森林分布、生长生态特性以及林木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发表了《洪坝森林的研究》、《我国天然林管理法之研究》(一)、《今日中国的林业问题》、《西藏东部高原的森林地理》等论文。为了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建立一种有利于农林牧业生产的生态系统,以减轻黄河对其下游地区的危害,他于1941年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到了甘肃省的林区。在他任甘肃省水利林牧公司林业部经理的6年期间,先后曾去白龙江中游武都、文县一带、天水小陇山、河西走廊、祁连山、秦岭等林区,亲自进行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分析了大量的树木生长情况,为科学地营林育林提供了依据;他论证了祁连山、天山等高山林区植被灌木丛对于积雪、保土和调节雪水径流的重要作用;设计出在兰州南北山干旱地区采用“水平沟”造林的方案,为保持水土、保证较高的造林成活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建议,在黄土高原荒山造林应选用沙枣、柽柳、白榆等耐寒抗旱的小乔木作先锋树种。这一建议在当时虽然没有被充分采纳和利用,但对今天改造黄土高原的工作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期间,邓叔群最重要的工作和最大的贡献,就是他首先提出了生态平衡的观点,并亲自在黄土高原地区以成功的实践证明了科学经营林业和科学管理森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活生生的、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典型——洮河林场。黄河的大支流洮河上游的大片原始森林当时为藏族林主所有,他们常把森林的树木卖给木材商人,树木砍光后再放火烧山以长牧草或开辟为耕地,因此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从而给黄河下游带来的灾难也就随之加重。为了改变这种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他利用水利林牧公司的资金,在洮河上游甘肃省卓尼县买下了一大片藏族林主的森林,创办了位于卓尼的洮河林场总场和苗圃,以及卓尼地区以外的三个洮河林场分场和一个牧场。他对这些林场中的森林分别进行调查、勘测,绘制了我国较早应用的林型图,并就各树种、树龄以及林木生长、材积、更新和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制定出了一整套保证更新量、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科学经营管理制度,使森林长存、采伐不绝。自那时起迄今已有40多年,但至今洮河林场仍在沿用当年他亲自制定的这一科学管理制度。几十年来,黄河上游的多数森林均遭程度不同的破坏,唯洮河林场为黄河上游保留下了宝贵的森林区,为黄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这一期间,邓叔群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所进行的大量调查结果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汇总在他离开甘肃后于1947—1948年发表的诸论文中,如:《甘肃林区及其生态》、《甘肃的造林与管理》、《甘肃林业的基础》、《甘肃的气候与树木年轮》、《我国天然林管理法之研究》(二)、《中国森林地理概要》等。1948年底,他为东北编写的林科大学教材纲要,其中包括森林生态学、造林学、测林学、森林经营学、森林病理学等,就是他对我国森林的大量调查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的产物。

第一:你要知道你请投的期刊的级别第二:你要确定你想投的期刊,一定要是与你论文主题相符的期刊~如(林业世界)第三:找到这本期刊的出版社,联系到编辑或自己在其官网上投稿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