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华罗庚数学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15:42:34

华罗庚数学发表论文

关于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著名数学大师; 他开创了颇具国际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 下面有我整理的关于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欢迎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王老师刚把题读完,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王老师惊诧地问。

华罗庚回答说:“我不知道《孙子算经》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王老师又问。

华罗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这样想的,三个三个地数,余二,七个七个地数,余二,余数都是二,那么,总数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数了。”

“啊——”王老师简直被惊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

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

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着。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华罗庚——箩筐里的数学天才

——箩筐里的数学天才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著名数学家。1930年发表震惊世界数学界的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1950年任清华大学教授等职。

在江苏金坛县城的清河桥下,有一家小杂货铺,铺主华老强是个老实厚道的商贩。1910年11月12日,华老强刚刚从外面收购蚕茧回来,接生婆便跑来道喜:

“恭喜你啊,喜得贵子!”并把白胖胖的儿子抱到他面前。

华老强乐呵呵地说:“你这小家伙还真来了,你爸昨天晚上还梦着你呢!”

说着,接过儿子放进箩筐,又把另一个箩筐反扣在上面,自言自语上也说:

“进箩避邪,同庚同岁,给你取个吉利的名字,就叫罗庚吧。”

装在这破烂不堪的箩筐里的孩子,就是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

转眼,华罗庚已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一天,数学老师跟同学们说:

“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难题,看谁先解出来。”同学们都睁大眼睛,竖起耳朵。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老师摇头晃脑地将难题念出。

“老师,这数是23。华罗庚马上站起来回答。

老师惊奇地问:“你知道韩信点兵吗?”

“不知道。”华罗庚老实回答。

老师给大家解释说:“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问题,外国教科书上把它命名为‘中国剩余定理’也叫‘孙子定理’。”同学们一个个听得入了神,老师讲完后,又把目光落在华罗庚的身上。

“华罗庚,你能跟大家讲讲,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一个数,3除余2,7除余2,那一定是21加2,21加2就等于23,刚好5除余3。”

听了华罗庚的解释,老师点了点头,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不错,分析得有道理,大家听懂了吗?”同学们都点头。

下课了,大家议论纷纷,“想不到罗庚还破了难题。”

“看他平时成绩也不怎么样吗!”

华罗庚沉默不语,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学好每门功课,他会忘记吃饭、睡觉,那是付出了辛勤劳动的结果。

华罗庚发表的数学论文

华罗庚的数学故事

华罗庚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华罗庚的数学故事,供大家参考。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1、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2、华罗庚少年

华罗庚少年时候由于得到数学教师李月波及于维克的教导下,就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为了研究数学,写了不少数学论文,18岁那年撰写第一篇数学论文《六次方程简式之研究》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民国19春,他又发表另一篇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而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高度重视。1920年8月,罗庚成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此后他工学兼顾,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而用这三种国语发表十几篇论文,其中5篇发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国权威性的杂志上。23年担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乙种研究员。民国25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两年间,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苏、法、德、印度等国。他彻底解决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

3、华罗庚中年

民国27年,罗庚学成回国,就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资源委员会委员。31年完成巨著《堆垒素数论》,荣获一等第一名特奖,35年10月,他应爱因斯坦的邀请,赴美参加由各国数学家参加的'研讨若干未决的数学问题讲学会。在美讲学期间,又开展对“矩阵几何“自型函数”、“多复变函数论”、“空间扩张”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后担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客籍教授。37年春,他受聘为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

4、华罗庚逝世

1950年1月,华罗庚回祖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1952年7月起他负责筹建数学、基本理论数学、数学逻辑、力学、数学物理、应用数学、计算及计算机8个研究所(室),担任数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副主任。他写的《多个复变数典型域上的调和和分析》荣获1957年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应用数学的研究方面。他撰著《运筹学,编著《统筹法平话》、《优选法平话》(以下简称“双法”)等通俗读物。他率领推广“双法”小分队到全国20多个省、市讲学,指导运用。1978年3月,他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1983年10月,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4年又被选为美国科学院120年来第一位中国籍院士、伊利诺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85年4月当选取为全国政协副嘛席。6月3日,他应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东渡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和学术交流,12日在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即将结束时,心脏病复发,终因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75岁。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不“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发表论文

你了解 华罗庚么?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目 录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人物生平

华罗庚个人贡献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 。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 方法 ”等。

<<<

成长历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 毕业 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 求学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 文章 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毅然回国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

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

1950年春,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民盟。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时期

“”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造反派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华罗庚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1974年,被“中央“”领导小组”副组长江青在法家著作注释会上公开点名,说他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是“游山玩水”。

1975年8月,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从大兴安岭采伐场地来到哈尔滨,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他昏迷了6个星期,一度病危。

“”以后

粉碎“_”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著作成果相继正式出版。

1979年5月,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11月,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

1984年4月,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4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年6月3日,应日本亚洲 文化 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

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相关文章:

★ 华罗庚英文简介

★ 华罗庚英语简介

★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华罗庚的故事

★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 华罗庚的成功故事

★ 数学家华罗庚的手抄报

★ 华罗庚的故事和成就

★ 华罗庚数学手抄报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1928年,18岁的华罗庚在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的推荐下,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然而不幸,他在这年患了伤寒症,卧床达五个月之久,从此左腿瘫痪。但他并不悲观、气馁,而是顽强地发奋自学。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1930年,此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大为赞赏。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他告诉熊庆来,说华罗庚并不是什么大学教授,而只是一个自学青年。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1931年,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熊庆来还让他经常跟学生一道去教室听课。勤奋好学的华罗庚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学完了,学问大有长进。熊庆来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有时碰到了复杂的计算也会大声喊道:“华罗庚,过来一下,帮我算算这道题!”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升为讲师。后来,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38年,华罗庚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年仅28岁。 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数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著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成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法国南锡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八十八个数学伟人之一。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 *** ,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罗庚的科学成就: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按丘成桐的看法,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 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华罗庚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水平。

华罗庚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华罗庚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华罗庚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早年学术生涯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同时自学了英、法、德、日语,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1933年被熊庆来破格任用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拔为讲师。

1935年,诺伯特·维纳访华,注意到了华罗庚,并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极力推荐。1936年,华罗庚访问剑桥大学,受到了哈代-李特尔伍德学派的影响,获益匪浅,在那至少发表了15篇论文。

193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正教授直到1945年,期间历经西南联合大学时期。1946年2月至5月在苏联访问,9月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1948年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同年,获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1届(数理科学组)院士。

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著有“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恒等式”、“华氏引理”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华罗庚

华罗庚论文发表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期《天才简史》节目,就带您了解一下数学大师华罗庚的传奇人生。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罗庚的科学成就: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按丘成桐的看法,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 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

85年死是华罗庚学生,华罗庚活到1990年,希望你们不要把华罗庚当华罗庚学生,华罗庚学生当华罗庚。真正华罗庚与徐志摩,林微因,老舍,梁思成,杨振宁,李政道,爱因斯坦等名人都合过影,你们搞错的华罗庚找不出一张外国的影像

罗华庚发表论文

你了解 华罗庚么?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目 录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人物生平

华罗庚个人贡献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 。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 方法 ”等。

<<<

成长历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 毕业 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 求学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 文章 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毅然回国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

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

1950年春,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民盟。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时期

“”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造反派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华罗庚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1974年,被“中央“”领导小组”副组长江青在法家著作注释会上公开点名,说他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是“游山玩水”。

1975年8月,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从大兴安岭采伐场地来到哈尔滨,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他昏迷了6个星期,一度病危。

“”以后

粉碎“_”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著作成果相继正式出版。

1979年5月,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11月,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

1984年4月,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4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年6月3日,应日本亚洲 文化 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

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相关文章:

★ 华罗庚英文简介

★ 华罗庚英语简介

★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华罗庚的故事

★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 华罗庚的成功故事

★ 数学家华罗庚的手抄报

★ 华罗庚的故事和成就

★ 华罗庚数学手抄报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1928年,18岁的华罗庚在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的推荐下,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然而不幸,他在这年患了伤寒症,卧床达五个月之久,从此左腿瘫痪。但他并不悲观、气馁,而是顽强地发奋自学。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1930年,此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大为赞赏。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他告诉熊庆来,说华罗庚并不是什么大学教授,而只是一个自学青年。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1931年,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熊庆来还让他经常跟学生一道去教室听课。勤奋好学的华罗庚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学完了,学问大有长进。熊庆来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有时碰到了复杂的计算也会大声喊道:“华罗庚,过来一下,帮我算算这道题!”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升为讲师。后来,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38年,华罗庚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年仅28岁。 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数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著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成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法国南锡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八十八个数学伟人之一。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 *** ,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罗庚的科学成就: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按丘成桐的看法,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 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获得出色成果。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华罗庚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水平。

华罗庚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华罗庚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华罗庚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早年学术生涯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同时自学了英、法、德、日语,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1933年被熊庆来破格任用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拔为讲师。

1935年,诺伯特·维纳访华,注意到了华罗庚,并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极力推荐。1936年,华罗庚访问剑桥大学,受到了哈代-李特尔伍德学派的影响,获益匪浅,在那至少发表了15篇论文。

193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正教授直到1945年,期间历经西南联合大学时期。1946年2月至5月在苏联访问,9月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1948年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同年,获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1届(数理科学组)院士。

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著有“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恒等式”、“华氏引理”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华罗庚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