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村畜牧业发展状况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30 21:27:44

农村畜牧业发展状况论文题目怎么写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2kg;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5kg,我国仅为7kg。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04 7 1 48 24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2 66 76 32 74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5度,电费支出75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1%,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Ⅰ 调查报告的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篇幅:3500-5000字。1 标 题: 三种写法。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兴“母亲水窖”工程 摆脱缺水窘境》)。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2 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3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1 前 言:扼要说明 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2 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Ⅱ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题 目姓 名( 经济管理学院 2001级 经济学专业 )前 言一、1、①②③2、3、4、二、三、样稿:浅谈日照市畜禽养殖用地现状与对策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奇缺,国家因此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保护基本农田,而发展畜牧业又是建设新农村、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畜牧业必须占用土地,这就形成了畜牧业发展与保护基本农田的矛盾。为正确处理矛盾,做到科学用地,合理合法用地,保障全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我们对全市的畜牧养殖用地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全市畜禽养殖用地的现状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2006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599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面对土地资源奇缺的实际,特别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以规模化、小区化为标志的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畜牧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2005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19公顷。其中农业用地79公顷,占81%;建设用地37公顷,占21%;未利用地03公顷,占78%。农业用地中,耕地7公顷,占农业用地的2%,(其中灌溉水田占29%;水浇地占2%;旱地占63%;菜地占13%)园地22公顷,占48%;林地53公顷,占8%;牧草地0,其他农用地34公顷,占5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5%;交通运输用地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8%;水利设施用地45公顷,占67%。据畜牧部门统计,2005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07万头,生猪存栏32万头,羊存栏41万只,家禽存栏2万只,兔存栏02万只,特种经济动物存栏51万只,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换算(每头奶牛占地30㎡,每头肉牛20㎡,只鸡8㎡,只鸭1㎡,只兔5㎡,只羊5㎡,头猪10㎡),2005年全市养殖标准畜49万头(标准畜换算标准:1头牛=5头猪=6只羊=75只禽=50只兔),用地应为2767公顷,而2005年的初步调查畜禽规模养殖用地有16公顷,占养殖用地的42%,这表明全市58%的畜禽养殖仍在家庭院落。据调查,10多年前占用的畜牧业用地以耕地为主,近几年随着对耕地的保护,畜牧业用地开始向山坡地和旱薄地转移。畜禽养殖用地基本属于分散安排的格局,各村在村外都建有大小不同的养殖小区(场)。2005年底统计,全市拥有规模饲养场15921个,养殖小区1194个,养殖用地16公顷。其中使用旱耕地占2%;园地占8%;林地占7%;其他地(旧房、旧学校等)占2%。2、存在的问题2、1 认识不足。部分干群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发展现代畜牧业对延伸农业产业链、转移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切实解决畜牧用地问题力度不够大。2、2 土地总体规划没有畜牧业用地。随着科技的进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会逐步取代家庭养殖模式,走向“出村入区”的饲养模式,畜禽养殖用地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多年以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没有把畜牧业用地纳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也缺乏与农业农村用地相衔接,畜牧业用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的发展。2、3 畜牧业用地限制严格。据调查,各地都划有禁养区,而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大多面临无地可迁的境地;另外,外迁规模场的用地条件也很不理想,地理位置差、远离水源、交通不便。个别地方土管部门对现有畜牧业用地的多加限制,稍有不慎就被征收土地占用费,要求建设畜禽养殖场不得破坏耕作层,不得硬化地面,甚至不得建院墙,只能用石棉瓦、油毡纸等建材建造简易棚,畜禽舍建筑质量差,难以抗御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2、4 拆迁政策不到位。已划定畜禽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在关停或搬迁的过程中,因一些地方的政策不到位,拆除的经济损失难以补偿,而且缺乏配套的安置用地,养殖场多因没有合适的土地和缺少资金,导致积极性不高。3、指导思想和需求预测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具体要求,在保护好基本耕地的前提下,保障畜禽养殖用地,做到依法用地、科学用地,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用地原则:一是坚持保护基本农田,在非特殊因素下坚持做到不使用基本耕地;二是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科学用地、合法用地;三是坚持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充分考虑用地方式、空间布局对环境和土地的影响,把畜牧业发展和饲养环境治理相结合;四是坚持依法用地,使用期满,严格按照《畜牧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2006-2020年畜禽养殖用地需求预测:2020年全市养殖57万头标准畜,新增08万头标准畜,规模化饲养比重占90%,需用地53公顷,比2006年递增44%。需新增养殖用地67公顷,年均新增76公顷。4、对策与建议4、1 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可延伸产业链,还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效益。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必然涉及到用地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解决畜牧业用地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必要性的认识,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出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元化地解决畜牧业用地的思路、方案和有关政策措施。4、2 创新思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用地双赢。对粮食产量低、质量差的山区耕地及荒坡、荒滩地,或不适宜发展经济作物的地方,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畜牧业的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基地,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限)养区,不能随意扩大范围,对确需搬迁的规模养殖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尽快确定新的养殖地点和用地指标,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梯度转移。在可用于养殖的坡地、荒地、林地上,积极引导、鼓励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经济发达地区的规模养殖场逐步向经济相对不发达山区搬迁,缓解畜牧业用地不足的矛盾。4、3 运用政策,统筹解决畜牧业用地矛盾。从调查情况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也越大,用地矛盾也越突出。为此,必须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一是明确将畜牧业用地指标列入农业用地的总体规划,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将畜牧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在政策上同等对待,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畜牧业专用地。二是鼓励各类畜牧用地按健康养殖要求合理布局,大力推行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有机结合的养殖方式,允许在耕地、山地、园林中建设相应的配套养殖场,既实现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又节省成本。4、4 创新模式,发展节约用地畜牧业。运用先进的畜牧科学技术,研究节地养殖技术。一是探索多层圈舍饲养技术。借鉴多层鸡舍的笼养原理,采用机械化设备,按照不同畜禽饲养要求,改单层为多层圈舍,向高空要土地,发展立体养殖。二是研究畜禽散养新技术。探索不同畜禽最适合不同土地条件下的散养技术,包括利用低坡度的草坡、果园、茶园和竹园养殖技术等,尽可能少建或不建硬化设施的圈舍,节约用地。三是探索临时设施养殖技术。对快速育成的畜禽,利用不同季节,设计各种就地取材的简易圈舍,应用现代技术发展畜牧业,实现养殖与种植的有机结合,提高有限土地的使用率

可以写一些我国农业畜牧业类的文章,比如写国内畜牧业的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等。摘要: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四大基础性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畜牧业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飞跃,正朝着现代化和可持续方向稳步发展。本文将利用产值、比例、增速等多项指标从时间横纵向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分析对比我国整体及内部各行政区域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和问题,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对未来3年我国的畜牧业产值进行预测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实现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通过对北京相关机构的调查确定,栀子、白术、牛膝均为临床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其饮片包括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白术、炒白术、焦白术、牛膝及酒牛膝。其中定性分析方面多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定量方面多采用色谱法测定部分指标成分的含量。然而,中药具有化学成分复杂,炮制方法多变的作用特点,对于中药而言,这种质量控制模式存在缺陷。基于此现状,本文以这九种药材饮片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质量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的控制水平。C18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研究首次采用C18反相薄层色谱代替传统的硅胶薄层色谱,对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进行定性鉴别的研究。相较于原有质量标准中的定性鉴别,本研究中白术及其炮制品的C18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法,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信息,提高鉴别的准确性;而各药材饮片的前处理方法更为简便,展开剂更为简单,安全;同时C18反相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反映信息一致,可用于药材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的指纹图谱。栀子饮片及炒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9个特征峰,焦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5个特征峰,10批不同厂家的栀子饮片相似度在95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炒栀子饮片相似度在90以上,9批不同厂家的焦栀子饮片相似度仅在70以上;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0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95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焦白术相似度在70以上;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4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13批不同厂家牛膝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90以上,5批不同厂家酒牛膝相似度在70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的特征峰进行了指认。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指纹图谱中的8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指认;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共指认了6个特征峰;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的7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的指认;通过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特征峰的初步指认,能够得到各饮片更加完整的化学成分信息。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和二萜色素类化合物(西红花苷Ⅰ)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中内酯类化合物(白术内酯Ⅰ、Ⅱ、Ⅲ)和挥发油类化合物(苍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牛膝及酒牛膝中植物甾酮类化合物(p-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所建立的九种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准确度范围为95%~105%,方法学均符合规定,证明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九种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水煎液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白术、牛膝等9味饮片水煎液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水煎液中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的含量;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及苍术酮的含量;牛膝及酒牛膝水煎液中p-蜕皮甾酮的含量,并与上述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机试剂提取液及水煎液中各类成份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异,且具有一定变化规律。

农村畜牧业发展状况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2kg;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5kg,我国仅为7kg。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04 7 1 48 24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2 66 76 32 74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5度,电费支出75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1%,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1。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农业定位思考3。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农业

畜牧方面你这个是哪个学校

万方上的中国科技投资杂志里面有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方向的论文,可以浏览一下最近几期的杂志,吸收借鉴一下,把握一下目前最新的动态。

农村畜牧业发展状况论文题目大全

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医学方面内容我可以,直到肯定好

知道有几本期刊上的文献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可以看下(农业科学、可持续能源、城镇化与集约用地),或者也直接去他们出版社的官网找吧

农村畜牧业发展状况论文题目怎么写初中

1。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农业定位思考3。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农业

医学方面内容我可以,直到肯定好

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Ⅰ 调查报告的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篇幅:3500-5000字。1 标 题: 三种写法。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兴“母亲水窖”工程 摆脱缺水窘境》)。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2 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3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1 前 言:扼要说明 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2 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Ⅱ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题 目姓 名( 经济管理学院 2001级 经济学专业 )前 言一、1、①②③2、3、4、二、三、样稿:浅谈日照市畜禽养殖用地现状与对策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奇缺,国家因此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保护基本农田,而发展畜牧业又是建设新农村、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畜牧业必须占用土地,这就形成了畜牧业发展与保护基本农田的矛盾。为正确处理矛盾,做到科学用地,合理合法用地,保障全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我们对全市的畜牧养殖用地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全市畜禽养殖用地的现状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2006年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599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面对土地资源奇缺的实际,特别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以规模化、小区化为标志的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畜牧养殖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2005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19公顷。其中农业用地79公顷,占81%;建设用地37公顷,占21%;未利用地03公顷,占78%。农业用地中,耕地7公顷,占农业用地的2%,(其中灌溉水田占29%;水浇地占2%;旱地占63%;菜地占13%)园地22公顷,占48%;林地53公顷,占8%;牧草地0,其他农用地34公顷,占52%。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5%;交通运输用地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8%;水利设施用地45公顷,占67%。据畜牧部门统计,2005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07万头,生猪存栏32万头,羊存栏41万只,家禽存栏2万只,兔存栏02万只,特种经济动物存栏51万只,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换算(每头奶牛占地30㎡,每头肉牛20㎡,只鸡8㎡,只鸭1㎡,只兔5㎡,只羊5㎡,头猪10㎡),2005年全市养殖标准畜49万头(标准畜换算标准:1头牛=5头猪=6只羊=75只禽=50只兔),用地应为2767公顷,而2005年的初步调查畜禽规模养殖用地有16公顷,占养殖用地的42%,这表明全市58%的畜禽养殖仍在家庭院落。据调查,10多年前占用的畜牧业用地以耕地为主,近几年随着对耕地的保护,畜牧业用地开始向山坡地和旱薄地转移。畜禽养殖用地基本属于分散安排的格局,各村在村外都建有大小不同的养殖小区(场)。2005年底统计,全市拥有规模饲养场15921个,养殖小区1194个,养殖用地16公顷。其中使用旱耕地占2%;园地占8%;林地占7%;其他地(旧房、旧学校等)占2%。2、存在的问题2、1 认识不足。部分干群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发展现代畜牧业对延伸农业产业链、转移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切实解决畜牧用地问题力度不够大。2、2 土地总体规划没有畜牧业用地。随着科技的进步,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会逐步取代家庭养殖模式,走向“出村入区”的饲养模式,畜禽养殖用地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多年以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没有把畜牧业用地纳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也缺乏与农业农村用地相衔接,畜牧业用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的发展。2、3 畜牧业用地限制严格。据调查,各地都划有禁养区,而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大多面临无地可迁的境地;另外,外迁规模场的用地条件也很不理想,地理位置差、远离水源、交通不便。个别地方土管部门对现有畜牧业用地的多加限制,稍有不慎就被征收土地占用费,要求建设畜禽养殖场不得破坏耕作层,不得硬化地面,甚至不得建院墙,只能用石棉瓦、油毡纸等建材建造简易棚,畜禽舍建筑质量差,难以抗御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2、4 拆迁政策不到位。已划定畜禽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在关停或搬迁的过程中,因一些地方的政策不到位,拆除的经济损失难以补偿,而且缺乏配套的安置用地,养殖场多因没有合适的土地和缺少资金,导致积极性不高。3、指导思想和需求预测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具体要求,在保护好基本耕地的前提下,保障畜禽养殖用地,做到依法用地、科学用地,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用地原则:一是坚持保护基本农田,在非特殊因素下坚持做到不使用基本耕地;二是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科学用地、合法用地;三是坚持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充分考虑用地方式、空间布局对环境和土地的影响,把畜牧业发展和饲养环境治理相结合;四是坚持依法用地,使用期满,严格按照《畜牧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2006-2020年畜禽养殖用地需求预测:2020年全市养殖57万头标准畜,新增08万头标准畜,规模化饲养比重占90%,需用地53公顷,比2006年递增44%。需新增养殖用地67公顷,年均新增76公顷。4、对策与建议4、1 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可延伸产业链,还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效益。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必然涉及到用地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解决畜牧业用地对发展现代畜牧业必要性的认识,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出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元化地解决畜牧业用地的思路、方案和有关政策措施。4、2 创新思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用地双赢。对粮食产量低、质量差的山区耕地及荒坡、荒滩地,或不适宜发展经济作物的地方,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畜牧业的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基地,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限)养区,不能随意扩大范围,对确需搬迁的规模养殖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尽快确定新的养殖地点和用地指标,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梯度转移。在可用于养殖的坡地、荒地、林地上,积极引导、鼓励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经济发达地区的规模养殖场逐步向经济相对不发达山区搬迁,缓解畜牧业用地不足的矛盾。4、3 运用政策,统筹解决畜牧业用地矛盾。从调查情况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也越大,用地矛盾也越突出。为此,必须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一是明确将畜牧业用地指标列入农业用地的总体规划,按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将畜牧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在政策上同等对待,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畜牧业专用地。二是鼓励各类畜牧用地按健康养殖要求合理布局,大力推行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有机结合的养殖方式,允许在耕地、山地、园林中建设相应的配套养殖场,既实现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又节省成本。4、4 创新模式,发展节约用地畜牧业。运用先进的畜牧科学技术,研究节地养殖技术。一是探索多层圈舍饲养技术。借鉴多层鸡舍的笼养原理,采用机械化设备,按照不同畜禽饲养要求,改单层为多层圈舍,向高空要土地,发展立体养殖。二是研究畜禽散养新技术。探索不同畜禽最适合不同土地条件下的散养技术,包括利用低坡度的草坡、果园、茶园和竹园养殖技术等,尽可能少建或不建硬化设施的圈舍,节约用地。三是探索临时设施养殖技术。对快速育成的畜禽,利用不同季节,设计各种就地取材的简易圈舍,应用现代技术发展畜牧业,实现养殖与种植的有机结合,提高有限土地的使用率

畜牧方面你这个是哪个学校

农村畜牧业发展状况论文摘要怎么写

畜牧方面你这个是哪个学校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可以写一些我国农业畜牧业类的文章,比如写国内畜牧业的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等。摘要: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四大基础性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畜牧业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飞跃,正朝着现代化和可持续方向稳步发展。本文将利用产值、比例、增速等多项指标从时间横纵向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分析对比我国整体及内部各行政区域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和问题,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对未来3年我国的畜牧业产值进行预测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实现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而且我国能源紧张、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也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政策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综上所述,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09年2月15 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上,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国,在2006年通过了全球第一个有关低碳经济的法案一《气候变化法草案》,制定了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30% ,到2050年减少碳排放60%的目标。日本、丹麦和挪威等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国内对低碳经济的实践则主要集中于碳交易和创建低碳城市。 (1)碳交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总额达280亿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13亿吨。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欧盟的EU ETS、澳大利亚的New South Wales、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国的UK Errs等。此外,还有很多知名金融机构活跃在这些市场上,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巴克利(BarclaysCapita1)、高盛(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和UBS等。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北美唯一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在中国,2006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而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2)低碳城市的创建。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清洁技术、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绿色消费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008年,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广东省珠海市也在2008年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适宜的政策安排。  (一)、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增大陆海碳汇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 .相当于减少了CO2 排放,是良好的碳汇。据研究,我国人工造林的固碳率为1.4吨碳/(公顷?年),相当于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吨CO2 。200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 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 (合96000万hm )计算,相当于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2005.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 .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东海是CO2 的汇。因此,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  (三)、创新文化政策,倡导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是党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创新,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 的概念。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文化是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普遍共识的、绿色的生态文化的构建。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的总和,体现在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创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依赖的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工业化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转型摒弃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04—21.  夏垫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 (7A):33—35.  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 (4): 71—74.  邹骥等,低碳道路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机制,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04—21.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