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17:40:51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摘要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还需要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数千年主要是农业生产,手工业很少。原始的手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很小,而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靠天吃饭,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农药、化肥,因而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或者说对环境的影响能被环境的自我净化作用消除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机器、能源大量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工业生产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液、废气、废渣;在农作物产量巨增的同时,引起了农作物含农药残留量高、土壤土质恶化、益虫灭绝等问题。这些都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93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伦敦烟雾、洛杉机光化学烟雾、水俣病、骨痛病等一系列公害事件。我国近93年来环境也逐渐恶化,9333年中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有67?7@的断面为!类水质,92?;@的断面为"类水质,;?>@的断面属#类水质,29个城市年均C值小于6?;B占<;?9@E2F。一些污染严重的乡镇,癌症发病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数倍甚至23倍。环境的恶化既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健康,也制约了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势必会造成愈加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到限制。#$%&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明确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当代人要发展,满足其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二是当代人的发展要有限度,它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人类的发展得以延续。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依赖于其生存的环境。恶劣的环境条件必然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制约发展,而和谐的环境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社会的统一会使社会有秩序、有步骤地良性发展。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综合效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地考虑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经济搞上去,但把环境污染了,资源破环了,这样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势必影响今后的发展。环境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限制人们对资源的无限度不合理使用和对环境造成污染,限制那些高投入、高能耗、效益差、污染重的产品的生产,从人类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发展那些低投入、低能耗、效益高、污染轻的产品,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稳定、持续地良性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保护和创造出更适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手段,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目的,我们应该在发展中保护环境,通过环境保护使得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去。"制定政策,改善技术设备,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具体的政策和技术来实施,要根据现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计划。#$&’年!月,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联合国于#$$’年!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的全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长期的、共同的发展战略。世界各国都相继制订了各种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我国也陆续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世纪议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后的《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内容。迄今为止,我国共颁布了!部环境保护法律,#)部资源法律和"*项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了*’&项国家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对促进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发明创造了各种技术、设备、产品,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以纸代塑消灭白色污染,使用无铅汽油、无氯氟化碳气溶胶制造品(发用摩丝、定型发胶)、水性漆料、无汞镉铅电池,使用无磷洗涤剂,用氨或其它制冷剂代替氟里昂,用水为溶剂的油墨代替化学试剂的油墨,用干法胶片冲洗系统代替湿法系统。产品包装在使用后回收和重复使用,废物回收加工后循环使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使用过程。节能、节水、节原材料,选用少废或无废的新工艺、新技术,使产品设计、制造更加合理,改善、提高、开发和利用污水废水处理、防尘、除尘、噪声控制、垃圾焚烧、机动车消声和尾气净化等环境治理技术与设备。这些技术、设备、产品的推广,使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各国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讨论,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各地都举行各种集会,演讲,宣传环境知识。日本的幼儿园、中小学、社会团体、企业均有自成体系的环境教育教材、课程及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了教学目标。美国有严密的环保法,严格执法。我国各级单位也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宣传及实施工作,#$$%年开始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关注,新闻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广大群众热烈欢迎。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繁衍都是各种环境资源对之不断提供物质及能量的结果,空气、土地、森林、绿地、山川、湖泊,海洋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应该是有限度的,不应对环境产生危害。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当今,人们在选择商品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考虑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否有利于健康和环境。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绿色浪潮席卷世界,绿色电视、绿色冰箱等各种绿色产品相继推出,绿色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其原因就是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据联合国统计署的数字,#$$$年全球绿色消费总量达%&&&亿美元,有’&(的荷兰人、$&(的德国人、’$(的美国人在购物时首先考虑消费品的环境标准;’)(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的加拿大人愿意多付出#&(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的日本人只挑选购买有环境标志的产品+%,。世界各国的商品包装上“绿色食品”、“可回收利用”、“可生物降解”、“对臭氧无害”之类的字样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表明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消费,人们更加关心其自身的健康、生存环境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其产品的功能、价格、质量等方面,也表现在其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那些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相对较严重危害的、影响人类健康及今后发展的产品,日益受到冷遇,同时各国为了保护环境使经济良性发展,相继颁发了各种环境保护法规,那些高消耗、低产出、环境危害大的产品和企业受到严格限制及制裁。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环境问题,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外部条件,改造更新陈旧的技术、设备与工艺,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开发、生产更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品,将环境保护和利润最大化融为一体,提高产品竞争力,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国家的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的环境状况与每一个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每个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国家的环境状况也就大为改善,国家经济得以良性发展。另外,国际上已签订了许多环保协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这些环保协定和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日益增大,不符合国际环保法规要求的产品在进出口时受到限制或禁止,这对生产外贸产品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也对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国家和企业都必须密切注视国际环保法规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研制、开发、生产符合国际环保法规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总之,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严重问题,它阻碍了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污染防治,搞好环境保护,不仅是当今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每个企业、每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 2&&&3+4,0生态环境与保护,2&,(’):"5$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0“九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大成就+4,0生态环境与保护,2&,(%):"5’0+%,郭书田0绿色产业的理论与实践+4,0生态环境与保护0 2&,(##):)!5)*0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是世界的灵魂。”“科学是用事实建立起来的。”【科学是什么意思】: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什么是文明】: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文明是现实主义。”“战略的定义”中“连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发展、持久、和谐和均衡。”“观”, 是观念。【观念的定义】:观念是自身知觉、意识、思想、理智的对象。【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一个观念在个别情况下判断中现时的体验。“真理是由表象真理、知性真理、理性真理、概念真理、智性真理的一致性构成的,一致性都是各种关系构成的。”【战略的定义】: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17、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的定义】: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质。“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发展”一词,就是战略中的连续,也是战略和战术的本质属性区别之一。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发现,它又是一个文化进程。在博弈的文化进程里,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融入社会,深入人心,变成了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的博弈世界观。在资产与共产双方博弈对局中,自然产生了第三空地的概念,在社会主义文化走向文明和科学的进程中,就是在这第三空地里不断地创新,中国社会就是在这个文化进程中得到繁荣和发展。“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这是文化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科学,这是科学进程。”“文化诞生于谎言,文化又是虚无主义,只有文化才有万能的理性产生当代文明。”《博弈圣经》中说:“大自然用时间创造了文化的次序,人类根据大自然双重性和第三空地的优雅产生了博弈智慧的深度。”科学发展观以国情为背景,在多年的实践中,在资产与共产的理论相互交替纠缠中,在成功和失败中,在经验和教训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创新型国家,它是一个“博弈实体○9”。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个“博弈实体○9”的战略性命题。《博弈圣经》中说:“应该从战略和战术的横向对局的第三空地里产生博弈的混合、排序、定性,才可能有所发现。”科学发展观的发现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将与资产和共产三方平等博弈,互访、互渗、相互交替。科学发展观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在大于两个以上的合作者,在国正双赢理论○3的实践中,创造和谐社会的双赢体系,科学发展观具有大自然的博弈占优特性。因此,它是一个政治科学成果。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摘要怎么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建设探析【摘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督成为企业会计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出发,针对传统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环境会计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应用研究。【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 建设探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全社会每个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使用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意味着发展计划和政策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他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上①。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在这奇迹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工业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如何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加强对企业经济生活的监督。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管理工具的会计,必须承担起对企业和社会的双重责任,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在实处。可持续发展正是人类对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反思和创新②,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会计提出新的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目标变化必然引起管理方式的改变。会计要架起搭建联系企业与社会的桥梁,必须随着企业目标的变化而变化。1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对企业的会计监督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要发展实现组织目标,所有的经济行为离不开所在的环境。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就要加大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要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企业会计监督的范围,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变化情况。让财务报告的使用人,了解真实完整可靠的全部企业信息。然而传统会计根本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更谈不上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会计监督。2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计算会计成本支出,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全球工业化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使用更是前所未有,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后续发展无力,居住生态危机。正视环境影响,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让企业经济从供、产、销的小循环过程变为回收供用、生产、销售、再利用的大循环。如何准确计算企业产品的环境支出成本,这既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要求,也是正确衡量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发展的必然。按照传统会计成本所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成本,没有考虑环境资源的消耗成本,从而会高估产值。3可持续发展要求会计为改革开放的保驾护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我国环境标准要求低,或者环境立法上的空缺,向我国转移那些在其本国严禁生产的高污染、高危害的产品,从而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环境的监管,近快制定我国环境会计、审计准则是时代对传统会计的使命。是会计维护改革开放成果的保证。 我国会计制度修改的思考探析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目标的改变,要求会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国会计制度管理模式的统一性,客观要求改变那些不适应管理和发展经济的做法。1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会计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中,直接导致了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浪费资源、透支未来为代价,为经济的长期、长远发展带来无尽后患。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公众的信息要求,具体表现如下:①传统会计的监督范围狭小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人们渴望运用一定的方法,记录、计量环境资源的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再利用情况,以及生态系统问题。传统会计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管理的范围,从生产经营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环境,会计对企业监督的范围大大扩展。②传统会计报告虚夸了企业的经营业绩由于受人类发展认识的局限,会计报告未能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不报告环境支出和效益)。企业生态环境的意识淡漠,使得企业不计算环境支出成本,从而高估企业收益。近年来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反思企业的经营业绩取得是否同环境的支出成比例,公众渴望企业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报告体系。③传统会计报告模式忽视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③传统会计模式是以业主为主体的报告模式,它主要为出资人报告业主权益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为资本所有者服务。但随着环境对人类的惩罚,人们改变了以往单纯只关心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的环境效益做法,认识到企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协调共生的关系,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对环境信息的渴望需求,需要一种全新的会计报告模式来揭示环境资源变动情况的全貌。④环境审计未开展环境审计监督是加强对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展环境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进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但至今环境审计还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根本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已缴了排污费,环境治理就与企业无关,完全是政府的责任等等错误思想。环境审计能够促进企业,重视保护环境资源。2构建环境会计的思考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环境会计建设的经验,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我国环境支出成本会计报告模式。制定我国环境会计准则和规范,将环境支出成本与效益纳入企业会计核算报告体系,扩大会计监督范围正确衡量企业业绩。环境支出成本是指企业因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为降低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或为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而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一系列环保活动,所发生的旨在取得环保收益和经济效益的可货币化计量的各种耗费。内容包括:①降低污物排放,②废弃物回收与利用及处置成本,③绿色采购成本,④环境管理费用,⑤支援社会环保活动成本,⑥环境损害方面的成本④。报告形式上可根据企业的不同,选择绿色管理成本与经济效益比较模式,即在一张表中披露绿色环境成本支出与来自环保的企业经济效益,让人一目了然,便于报告使用人提高企业环保信心。或采用环境成本与环保效益比较模式,即将企业环境支出成本与所取得的环保效益同一列表反映,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一项内容披露,就完整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全貌,从而使会计监督范围从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态环境领域。选用何种环境支出成本报告方式,要根据企业组织工艺流程和产品特点以及污染物的不同,具体选择报告形式。 落实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会计建设的应对策略1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实施环境会计工作规范加强环保立法和环境会计的宣传,制定和实施中国环境会计工作规范,让环境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询。虽然我国自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制定了许多部门规章和资源管理法律,加入20多项国际公约,为环境会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我国没有环境会计工作规范和准则、制度、标准,让环境成本计算和报告没法可依。继续完善环境法律规范,特别要严格依照《资源法》规定,进行资源开发使用,加强资源交易市场管理。要将资源探测许可权作为一项资产,纳入企业环境会计的权益核算范围,既有利于规范资源的合理使用,加强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监督,也有利于企业节约资源,重视社会环保责任。2强化企业环境意识的教育培训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强化社会对企业监督。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国际社会要求,都在积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结合使用,企业的内驱力不断增强,必将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成本、效益核算和分析,改进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程序,提升企业管理整体形象。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教育,摒弃以静态、片面的思想意识,认为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仅仅是一项义务或责任,而总以企业成本上升、设备更新、市场不确定联系在一起,让企业的整体环保责任落空。要把实施环保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提高企业全员乃至全社会的环保文化意识。3将保护环境的内容,纳入制定企业战略实施细则过程企业的组织结构、工艺过程、管理流程、产品特征不同,环保的重点不同。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综合考量企业的环境战略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计划。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的环保目标方案,把环保措施落实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要对战略实施的每一个步骤全面进行会计监控,在会计核算上无论是将环保纳入国民经济会计核算的环境会计,还是独立的企业环境会计报告制度模式,都要把环保支出成本落实在企业战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4加强环境会计审计监督企业是环境会计的责任主体,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存在着不能全面真实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可能性,社会公众需要公允报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客观需要第三者进行监督、评价、鉴证,通过评估让公众对企业环境支出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一目了然,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应有的回报。5加强环境会计的国际交流,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推行环境会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现实资料,如何吸收西方的先进成果,结合我国的国情,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支出成本报告模式。这就要我们加强各学科的交叉研究,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环境会计的国际接轨。 应用举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在1997年通过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成为我国机械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0国际认证的企业,企业不作广告知名度更

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 控制人口数量 控制人口数量,对于中国和世界、现在和未来都有着积极意义。 2 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形成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消费模式。 4 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适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5 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类能直接利用的陆地淡水依赖大气循环而产生,即太阳能蒸发了海水,水汽通过大气环流,凝结成云致雨降落于陆地而形成陆地的淡水。但在水资源中能够利用的淡水比例却是很小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利用好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从全面节约用水做起,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又要切实维护水资源在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自然功能,使经济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同步进行。 6 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 人类健康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和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必须健全综合卫生保健体系,减少因环境污染和公害引起的健康危害,大力控制传染病,减少地方病的危害,特别是要保护好妇女、儿童、老人等易受害人群。 7 加强住区建设,改善人类住区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人类住区建设的一个标志。要努力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人类住区。8 清洁生产代表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和预防,使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尽量少地成为废物进入环境中,并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清洁生产代表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9 不要把子孙后代的饭都吃光了 如果人们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如果人们今天浪费或者不合理地使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各种矿产资源,那么这实质上就是在吃子孙后代的饭,堵子孙后代发展之路。 10 消除贫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消除贫困政策,鼓励和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消除贫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1 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时代,研究、开发和保护海洋应是人类的共同行动。12 逐步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 自然界中存在的且可能被人类利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称为能源资源。当前,世界上消耗最多的能源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再生的化石矿物能源。而这种能源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是会枯竭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加强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3 防止土地荒漠化 我国有多达5000千米的风沙线,受害农田有660多万公顷。因此,我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绿色工程,也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系统的因子共分为三大类:即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扎根于土地,在光合作用下生产更多的生命物质和能量。动物首先是吃植物的草食动物,然后是吃动物的肉食动物。就三者的关系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或次生产者,微生物是分解者。生物资源是由多样性物种种群组成的生命系统。 15 森林资源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 森林不仅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同时其自身就是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和地下水、地表水的流量,可以防止沙尘暴,减少水土流失。森林还是生物多样化的宝库,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16 发展科学技术,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未来世界的发展速度,同时决定着未来世界能否可持续发展。 17 培育生态意识,转变公众观念 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原则,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要求。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创造意识,应当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直觉的内驱力;购买绿色产品,培育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应成为人们的新消费观;绿化造林,应成为全民的生态创造活动;建设生态旅游区,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企业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绿色生产的观念;城镇规划和建设必须体现生态的观念和思维。 18 依靠法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依靠法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需要法律的确定;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依赖法律的强制性;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借助法律的广泛调整性;四是可持续发展也将丰富法律的内涵,推动

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摘要怎么写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还需要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数千年主要是农业生产,手工业很少。原始的手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很小,而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靠天吃饭,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农药、化肥,因而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或者说对环境的影响能被环境的自我净化作用消除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机器、能源大量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工业生产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液、废气、废渣;在农作物产量巨增的同时,引起了农作物含农药残留量高、土壤土质恶化、益虫灭绝等问题。这些都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93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伦敦烟雾、洛杉机光化学烟雾、水俣病、骨痛病等一系列公害事件。我国近93年来环境也逐渐恶化,9333年中国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有67?7@的断面为!类水质,92?;@的断面为"类水质,;?>@的断面属#类水质,29个城市年均C值小于6?;B占<;?9@E2F。一些污染严重的乡镇,癌症发病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数倍甚至23倍。环境的恶化既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健康,也制约了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势必会造成愈加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到限制。#$%&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明确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当代人要发展,满足其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二是当代人的发展要有限度,它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人类的发展得以延续。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依赖于其生存的环境。恶劣的环境条件必然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制约发展,而和谐的环境会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社会的统一会使社会有秩序、有步骤地良性发展。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综合效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地考虑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经济搞上去,但把环境污染了,资源破环了,这样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势必影响今后的发展。环境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限制人们对资源的无限度不合理使用和对环境造成污染,限制那些高投入、高能耗、效益差、污染重的产品的生产,从人类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发展那些低投入、低能耗、效益高、污染轻的产品,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稳定、持续地良性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保护和创造出更适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手段,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目的,我们应该在发展中保护环境,通过环境保护使得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去。"制定政策,改善技术设备,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具体的政策和技术来实施,要根据现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计划。#$&’年!月,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联合国于#$$’年!月召开了“环境与发展”的全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长期的、共同的发展战略。世界各国都相继制订了各种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我国也陆续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世纪议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后的《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内容。迄今为止,我国共颁布了!部环境保护法律,#)部资源法律和"*项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了*’&项国家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对促进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发明创造了各种技术、设备、产品,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以纸代塑消灭白色污染,使用无铅汽油、无氯氟化碳气溶胶制造品(发用摩丝、定型发胶)、水性漆料、无汞镉铅电池,使用无磷洗涤剂,用氨或其它制冷剂代替氟里昂,用水为溶剂的油墨代替化学试剂的油墨,用干法胶片冲洗系统代替湿法系统。产品包装在使用后回收和重复使用,废物回收加工后循环使用,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使用过程。节能、节水、节原材料,选用少废或无废的新工艺、新技术,使产品设计、制造更加合理,改善、提高、开发和利用污水废水处理、防尘、除尘、噪声控制、垃圾焚烧、机动车消声和尾气净化等环境治理技术与设备。这些技术、设备、产品的推广,使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各国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讨论,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各地都举行各种集会,演讲,宣传环境知识。日本的幼儿园、中小学、社会团体、企业均有自成体系的环境教育教材、课程及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了教学目标。美国有严密的环保法,严格执法。我国各级单位也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宣传及实施工作,#$$%年开始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关注,新闻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广大群众热烈欢迎。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繁衍都是各种环境资源对之不断提供物质及能量的结果,空气、土地、森林、绿地、山川、湖泊,海洋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应该是有限度的,不应对环境产生危害。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当今,人们在选择商品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考虑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否有利于健康和环境。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绿色浪潮席卷世界,绿色电视、绿色冰箱等各种绿色产品相继推出,绿色产品数量大幅度增长,其原因就是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据联合国统计署的数字,#$$$年全球绿色消费总量达%&&&亿美元,有’&(的荷兰人、$&(的德国人、’$(的美国人在购物时首先考虑消费品的环境标准;’)(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的加拿大人愿意多付出#&(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的日本人只挑选购买有环境标志的产品+%,。世界各国的商品包装上“绿色食品”、“可回收利用”、“可生物降解”、“对臭氧无害”之类的字样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表明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消费,人们更加关心其自身的健康、生存环境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其产品的功能、价格、质量等方面,也表现在其产品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那些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相对较严重危害的、影响人类健康及今后发展的产品,日益受到冷遇,同时各国为了保护环境使经济良性发展,相继颁发了各种环境保护法规,那些高消耗、低产出、环境危害大的产品和企业受到严格限制及制裁。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环境问题,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外部条件,改造更新陈旧的技术、设备与工艺,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开发、生产更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产品,将环境保护和利润最大化融为一体,提高产品竞争力,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国家的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的环境状况与每一个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每个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国家的环境状况也就大为改善,国家经济得以良性发展。另外,国际上已签订了许多环保协定,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这些环保协定和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日益增大,不符合国际环保法规要求的产品在进出口时受到限制或禁止,这对生产外贸产品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也对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国家和企业都必须密切注视国际环保法规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研制、开发、生产符合国际环保法规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总之,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严重问题,它阻碍了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污染防治,搞好环境保护,不仅是当今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每个企业、每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 2&&&3+4,0生态环境与保护,2&,(’):"5$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0“九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大成就+4,0生态环境与保护,2&,(%):"5’0+%,郭书田0绿色产业的理论与实践+4,0生态环境与保护0 2&,(##):)!5)*0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算了给个范文你吧 中国高教论文网: 里面肯定有你要找的管理学的论文 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 论张家界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旅行社业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 旅游市场调控的法律问题 主题园建设与文化精致原则 论:任何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利用战略管理执行系统赢得企业可持续竞… 美国沃尔玛公司的管理方式及启示 论再融资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建设探析【摘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督成为企业会计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出发,针对传统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环境会计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应用研究。【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 建设探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全社会每个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使用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意味着发展计划和政策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他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上①。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在这奇迹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工业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如何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加强对企业经济生活的监督。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管理工具的会计,必须承担起对企业和社会的双重责任,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在实处。可持续发展正是人类对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反思和创新②,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会计提出新的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目标变化必然引起管理方式的改变。会计要架起搭建联系企业与社会的桥梁,必须随着企业目标的变化而变化。1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对企业的会计监督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要发展实现组织目标,所有的经济行为离不开所在的环境。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就要加大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要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企业会计监督的范围,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变化情况。让财务报告的使用人,了解真实完整可靠的全部企业信息。然而传统会计根本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更谈不上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会计监督。2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计算会计成本支出,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全球工业化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使用更是前所未有,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后续发展无力,居住生态危机。正视环境影响,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让企业经济从供、产、销的小循环过程变为回收供用、生产、销售、再利用的大循环。如何准确计算企业产品的环境支出成本,这既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要求,也是正确衡量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发展的必然。按照传统会计成本所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成本,没有考虑环境资源的消耗成本,从而会高估产值。3可持续发展要求会计为改革开放的保驾护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我国环境标准要求低,或者环境立法上的空缺,向我国转移那些在其本国严禁生产的高污染、高危害的产品,从而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环境的监管,近快制定我国环境会计、审计准则是时代对传统会计的使命。是会计维护改革开放成果的保证。 我国会计制度修改的思考探析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目标的改变,要求会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国会计制度管理模式的统一性,客观要求改变那些不适应管理和发展经济的做法。1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会计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中,直接导致了企业以牺牲生态环境,浪费资源、透支未来为代价,为经济的长期、长远发展带来无尽后患。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公众的信息要求,具体表现如下:①传统会计的监督范围狭小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人们渴望运用一定的方法,记录、计量环境资源的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再利用情况,以及生态系统问题。传统会计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管理的范围,从生产经营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环境,会计对企业监督的范围大大扩展。②传统会计报告虚夸了企业的经营业绩由于受人类发展认识的局限,会计报告未能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不报告环境支出和效益)。企业生态环境的意识淡漠,使得企业不计算环境支出成本,从而高估企业收益。近年来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反思企业的经营业绩取得是否同环境的支出成比例,公众渴望企业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报告体系。③传统会计报告模式忽视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③传统会计模式是以业主为主体的报告模式,它主要为出资人报告业主权益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为资本所有者服务。但随着环境对人类的惩罚,人们改变了以往单纯只关心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的环境效益做法,认识到企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协调共生的关系,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对环境信息的渴望需求,需要一种全新的会计报告模式来揭示环境资源变动情况的全貌。④环境审计未开展环境审计监督是加强对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展环境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进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但至今环境审计还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根本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已缴了排污费,环境治理就与企业无关,完全是政府的责任等等错误思想。环境审计能够促进企业,重视保护环境资源。2构建环境会计的思考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环境会计建设的经验,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我国环境支出成本会计报告模式。制定我国环境会计准则和规范,将环境支出成本与效益纳入企业会计核算报告体系,扩大会计监督范围正确衡量企业业绩。环境支出成本是指企业因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为降低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或为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而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一系列环保活动,所发生的旨在取得环保收益和经济效益的可货币化计量的各种耗费。内容包括:①降低污物排放,②废弃物回收与利用及处置成本,③绿色采购成本,④环境管理费用,⑤支援社会环保活动成本,⑥环境损害方面的成本④。报告形式上可根据企业的不同,选择绿色管理成本与经济效益比较模式,即在一张表中披露绿色环境成本支出与来自环保的企业经济效益,让人一目了然,便于报告使用人提高企业环保信心。或采用环境成本与环保效益比较模式,即将企业环境支出成本与所取得的环保效益同一列表反映,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一项内容披露,就完整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全貌,从而使会计监督范围从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态环境领域。选用何种环境支出成本报告方式,要根据企业组织工艺流程和产品特点以及污染物的不同,具体选择报告形式。 落实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会计建设的应对策略1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实施环境会计工作规范加强环保立法和环境会计的宣传,制定和实施中国环境会计工作规范,让环境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询。虽然我国自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制定了许多部门规章和资源管理法律,加入20多项国际公约,为环境会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我国没有环境会计工作规范和准则、制度、标准,让环境成本计算和报告没法可依。继续完善环境法律规范,特别要严格依照《资源法》规定,进行资源开发使用,加强资源交易市场管理。要将资源探测许可权作为一项资产,纳入企业环境会计的权益核算范围,既有利于规范资源的合理使用,加强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监督,也有利于企业节约资源,重视社会环保责任。2强化企业环境意识的教育培训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强化社会对企业监督。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国际社会要求,都在积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结合使用,企业的内驱力不断增强,必将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成本、效益核算和分析,改进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程序,提升企业管理整体形象。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教育,摒弃以静态、片面的思想意识,认为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仅仅是一项义务或责任,而总以企业成本上升、设备更新、市场不确定联系在一起,让企业的整体环保责任落空。要把实施环保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提高企业全员乃至全社会的环保文化意识。3将保护环境的内容,纳入制定企业战略实施细则过程企业的组织结构、工艺过程、管理流程、产品特征不同,环保的重点不同。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综合考量企业的环境战略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计划。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的环保目标方案,把环保措施落实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要对战略实施的每一个步骤全面进行会计监控,在会计核算上无论是将环保纳入国民经济会计核算的环境会计,还是独立的企业环境会计报告制度模式,都要把环保支出成本落实在企业战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4加强环境会计审计监督企业是环境会计的责任主体,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存在着不能全面真实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可能性,社会公众需要公允报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客观需要第三者进行监督、评价、鉴证,通过评估让公众对企业环境支出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一目了然,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应有的回报。5加强环境会计的国际交流,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推行环境会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现实资料,如何吸收西方的先进成果,结合我国的国情,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支出成本报告模式。这就要我们加强各学科的交叉研究,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环境会计的国际接轨。 应用举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在1997年通过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成为我国机械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0国际认证的企业,企业不作广告知名度更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什么?看完自豪

目标不确定,范围太大,给一篇予你,你参照一下,自己修改吧!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良性发展的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大企业,而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据国家五部委局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以上,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8亿劳动力,大多数也在中小企业就业。浙江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与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是分不开的,它们已经成为浙江市场经济的主力军。虽然中小企业这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其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和客观评价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税收来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它们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为确保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少,并能够充分利用各地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它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管理成本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发挥从业人员的创造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加快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以浙江嘉兴为例,先后涌现出了皮革、羊毛衫、木业、服装、化纤、丝织、光机电、小家电、电声电子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大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它们的形成基本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浙江,中小企业已成为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浙江省的来料加工、订单出口等传统对外贸易已经是中小企业的天下。如上所述,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并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及分工协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顺畅的宏观管理体制。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县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超越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按社会内在分工要求,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扶持、监督和协调的专门管理机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这就导致政令不统一,一部分国有及集体中小企业被管得太死,而大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则少有人关心和指导,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并且,许多地方的领导,热衷于制造“航空母舰”,搞多少个百亿、十亿元工程,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很少关注。这些都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既缺乏全面掌握,也缺乏宏观上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二是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融资相当困难,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就更加突出。资金短缺,生产能力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机构的“惜贷、恐贷、拒贷”现象;现行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不完备(刚推出的中小企业板,进入门槛仍较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难以进入);风险投资机构少、规模小;区域性资本市场不健全,财政扶持能力不足,招商渠道太少,信用担保刚刚起步等,都使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充机制。同时,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银根抽紧,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人民币市场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开等,也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所以,“融资难”这一老大难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据统计,中小企业90%以上的资金源于企业内部筹集、家人和朋友,还有各种非正常的渠道(如私下高息借款、揽蓄等),这些不仅加重了企业经营成本,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中介机构支持与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同等重要的,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的政策支持往往通过中介机构而发挥作用,但在我国,这一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健全起来。四是不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较强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及刚实行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前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导致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不平衡发展与不规范运行,而后一部法律,还缺乏实施的相应配套措施。同时,在金融信贷、税收、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以及限制行业垄断等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致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五是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多数中小企业认为,其普遍承受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以浙江嘉兴市为例,中小企业这几年连续承担了南排工程、太浦河、城市防洪工程、教育等的集资,另外还有一些部门和乡镇政府的集资和摊派。六是不协调的企业间协作配套关系。大、中、小企业间的组织联系相当松散,作为“主角”的大企业兼当“配角”,搞“大而全”。而作为“配角”的中小企业又充当“主角”,搞“小而全”。大企业难以从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中小企业则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能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也只是少数。据统计,中小企业80%以上的产品销售直接依赖最终市场。这些都与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规模经营、分工协作的趋势背道而驰。此外,地方政府在财政、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特别在当前,能源、电力等垄断性资源的分配不公和严重短缺,也严重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二、从中小企业自身看(即内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布局分散,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层次偏低,品牌意识淡薄,大部分是“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村村点火,乡乡冒烟”是对中小企业布局的真实写照。许多中小企业是看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不能真正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去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存在着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品牌意识淡薄;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慢,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面对入世的实际,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更加表现出竞争的劣势和更大的压力。二是产业结构趋同,调整乏力,企业技术进步迟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往往起步于家庭工业,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再加上所在区域(村、镇、县市)范围小,文化和技术支撑后续乏力,致使工厂规模小,企业组织离散度大,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技术进步迟缓等。据杭州市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行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投资和布局散乱、缺乏合理有效分工的现象,各区县中小企业主要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传统的资源粗加工型等行业,经常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进入高科技领域的相当少。三是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观念陈旧,管理落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力资本已成为生产中的第一资本。就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许多是在充满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不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往往是三亲六戚办厂、兄弟姑嫂管理,这种沾亲带故的人员封闭、财产封闭、经济运行状况封闭的“三封闭”管理状态,在企业初创阶段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时,这样的企业经营者素质和管理模式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并且与经济全球化浪潮是背道而驰的。四是不顾自己的能力,盲目投资,四面出击,扩张无度。企业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一直难有定论。像韩国现代、GE等全球化大企业都已将非主流产品剥离,可口可乐百年历史也只做饮料,可我国的中小企业却一直有“做大做全”的情结,为做大而“做大”。有相当多发展不错的中小企业因“四面出击”,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无度扩张,而没有“集中兵力”发展自己的优势,最后倒闭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对中小企业和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应加强立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地制定配套性的全国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改变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换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指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使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是当务之急第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初始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原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二是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开办多种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鼓励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及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向(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扶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三是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如:目前浙江省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13家,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88亿元,这些信用保障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过,这些机构基金规模还比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很弱,还远远不能满足面广量大的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所以,国家也应在总结有关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为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保服务。四是组织中小企业建立资金互助会。在一些农村,农民自愿入伙建立的农业互助基金会已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所以,借鉴这一经验,成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会,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五是允许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要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深、沪两地上市,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以共担风险方式联合发行企业债券等,国家应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第二,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其优惠。一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直接资助,以地级城市为基础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创业资助、中小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和城乡待业人员就业的奖励。这样,等于失业救济金转为生产资金,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浙江省已经实行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资助政策,使一些中小科技企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二是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与优惠。建议采取鼓励贷款的激励机制,可采取无息、贴息、低息等各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开业,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特别是信用保证贷款的利率幅度应该下浮,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允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三是在税收方面优惠。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本性投资,企业和个人以固定资产投资入股开办中小企业的,以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产品生产、挽救古老手工技艺的生产等,应在一定期限内减税或免税;对于应纳税但暂时有困难的,可以缓交。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应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引导企业组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性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维护好其权益。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转移到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其次,应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助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四、理顺中小企业工作体系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尽快改变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体系,取消现有的按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管理中小企业的政府部门,逐步实现从以政府为主向社会为主、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以操作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五、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其观念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它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训,这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六、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必须是公开、公平的竞争。所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游泳的大海。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对能够放开的行业,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早放开。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就应当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七、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平台: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各地要统筹规划,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整合力度,发挥规模经营优势。能进园的尽可能进园,以降低企业成本,形成信息、资源等的共享,努力营造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平台。八、加大中小企业的技改投入,形成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中小企业的新优势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已成“浙江现象”的软肋。为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这几年,浙江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实施了“技术和人才的大引进”,建立高层次的科技服务中心(如:浙江省和清华大学在嘉兴建立了清华大学浙江科技研究服务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已准备在余杭设立研究中心,中科院也准备在浙江建立研究中心等),以便使浙江成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的“技术创新大省”,打造一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些都为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中小企业也要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要舍得在技改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只有“做强”、“做优”,走“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强”的路子,才能真正走好、走远。

浅析我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On Problem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摘要: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Abstract: The boo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ropels the economic advance in C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and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etio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How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what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s to be giv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ch enterprises and that of even the whole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onsidering the above-mentioned After that,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希望采纳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摘要写作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第一,避免出现谦词、关联词、感叹词、疑问词等。第二,摘要属纯客观介绍,一般用第三人称。第三,本科毕业论文摘要一般不用分段。第四,摘要应避免和论文引言、结论部分重复。第五,摘要要结构严谨避免冗杂,用简洁话语表述即可,一般不用长句。

无论在那一方面,你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可持续发展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