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设计是如何改变生活的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2024-07-17 09:40:27

设计是如何改变生活的论文1500字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设计要有变通的思想,我们要善于想象。 设计者的基础技能。

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对于家居设计来讲,就是利用各式各样的家居产品解决我们的生活所需。创新可能体现在产品的外观、功能或材料的突破上,也可能体现在理念、形式的包装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家居产品更多地被注入了 “科技”“环保”“个性”等元素,将设计与生活品质紧密结合。

首先,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对应的设计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是和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的。比如手机,最开始只有通话和编辑简讯的功能,后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手机也越来越高级,除了通话和编辑简讯的功能,还可以视频打电话,可以代替电脑的发电邮,做文档,设计成触摸屏,让不会电脑键盘五笔打字的人,也可以使用,后来更智能,把打字转化成语音,还能进行语音文字的同声传译等等等等,手机的设计就是跟随时代的变化的步伐而变化的

无论何种设计,都不应该与“人”脱节,究其根本,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无论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还是从情感诉求的角度来讲,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现代设计的两大分支:意大利设计与北欧设计,全都是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再用各自所擅长的美学符号如波普风格、庸俗艺术、折中主义,去凸显所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和“低调奢华有内涵”——一个漂亮的巴洛克式手工边柜固然美轮美奂,但它是否符合你的个人品位?怎样融入整体风格?如何更大程度地满足日常所需?这是个问题,是我们要解答的问题。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1500字

关 键 词: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色彩情感倾向 理性应用  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对色彩的感性倾向在室内设计中的理性应用进行探讨。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经验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  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将使用者的内容摘要:  关 键 词: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基督教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  综上所述,室内空间的色彩选择,只有充分考虑使用者所处的地域情况、民族风俗、宗教取向及使用者的性格特征、年龄职业、人生阅历等因素,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空间。  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  二、用色彩界定空间  色彩可以规划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  色彩可以调整空间  通过色彩的冷暖特点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错觉,从而改变空间大小和高度给人的感觉,也可以改变空间的整体氛围。比如,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色调,以加强视觉上的空间感。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空间变得更加明亮、活跃,而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则会使空间显得幽静、隐谧。  三、合理运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功能  在规划室内空间的色彩时,应充分考虑空间使用人群的自身属性(包括年龄、性格、修养、喜好等),空间活动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及人群在空间内活动和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等因素。比如,教室、书房等用于长时间学习的房间,其色彩对视觉的作用影响较大。因此应主要考虑如何减少视觉疲劳,在房间内增加绿色调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醒目醒脑的功效;某些医院的医生手术时要穿绿色大褂,也是因为绿色给人希望、平和、悦目的视觉感受,可以起到镇静作用,绿色不但能够舒缓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减轻病痛;医院的室内装饰或者医护人员的服饰采用浅粉色、淡紫色,可以减轻医院带给人的冰冷、痛苦的感觉,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有人情味。  四、综合运用室内各种色彩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色彩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墙面色彩(包括地板、天花等)、家具色彩(包括装饰材料及家具)和灯光照明的色彩效果,这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灯光照明所产生的色彩效果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灯光的冷暖、聚散完全可以营造出你所需要的气氛。同一场地,会因为灯光的不同而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色彩与灯光有鲜明的隐喻作用,并且灯光的色彩效果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视错觉,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从而引起人的食欲,这就是灯光所产生的效果。  此外,室内各种装饰材料的材质选择也很重要。无论是家具,还是窗帘、壁饰、灯具等,不仅要讲求它们的色调美,还要注重它们的质感美,在设计时必须进行整体的统一规划。只有如此,才能使诸要素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才能使色彩真正起到衬托空间、美化空间、营造空间气氛的作用。  综上所述,色彩宛如变幻莫测的精灵,使室内空间设计变得有趣而又变化无穷。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感觉、情绪及身体健康,也可以赋予相同的空间以绝对不同的风貌。在室内设计中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特点,理性地运用色彩的感性倾向,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完美情境。  参考文献:  [1](英)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2](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3]胡海晓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环境与功能的探讨设计在线网站专稿2005年9月10日  [4]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室内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摘要:本文分析了构成商店室内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一商品、消费者和装饰,阐述了商店室内设计要以突出商品为中心、符合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为目标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商店设计 室内装修 商店室内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商品、消费者和建筑。把握住这三个基本点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一 商品与商店室内设计 衡量商店设计好坏的直接标准就是看商品销售的好坏。因此让顾客最方便、最直观、最清楚地“接触”商品是首要目标。在接到一个商店室内设计任务时首先要对该店所售商品的形态与性质作出分析,目的是利用各种人为的设计元素去突出商品的形态和个性,而不能喧宾夺主。对商品的分析大致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一,商品类型的大小范围:同类商品的大小变化幅度有多大,比如乐器店既有巨大的钢琴又有精巧的口琴,而书店和眼镜店的商品则规格基本相同。这种不同的变化幅度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变化幅度大的商品,陈列起来造型丰富,但也易造成零乱,设计时应强调秩序。减少人为的装修元素。变化幅度小的商品排列起来整齐,但易陷于单调,设计时应注重变化,增加装饰元素。 第二,商品的形:同一类商品的形变化多,空间就感觉活泼,但也易杂乱,如玩具店。若所售商品形象差异不大,构思空间时应注重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呆板。比如鞋,彼此之间造型变化不大,而我们常见的鞋店都是分类排列,这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国外的一些鞋店往往充分利用空间和陈列装置的变化,造成生动的气氛。此外,商品的形还具有可变性。比如服装店,利用模特形成多姿多彩的形象。模特往往是时装店的主要构图元素。 第三,商品的色彩和质感:古玩、家电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鲜艳,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色调起到陪衬作用,尽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质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显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陈列,就必须突出其晶莹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顾客。 第四,商品的群体与个体:商品是以群体出现还是以个体出现对顾客的购买心里有很大影响。小件商品的群体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但过多的聚集也会带来“滞销”的猜测。不对称的群体处理巧妙会给人以“抢手”的印象。至于贵重的商品只有严格限制陈列数量才能充分显示其价值,对以群体出现的商品,室内设计应配以活泼兴旺的气氛;对以个体出现的商品,设计上应追求高雅舒展的格调。 第五,商品的性格:商品的性格决定室内设计的风格。同是时装店。高档女装店的清新优雅与青年便装店的无拘无束应截然不同。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经营特色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 二 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与商店室内设计 第一, 进入商店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 商业心理学将顾客分为三类。①有目的的购物者。他们进店之前已有购买目标,因此目光集中,脚步明确,②有选择的购物者他们对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围,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们脚步缓慢,但目光较集中。③无目的的参观者他们去商店无一定目标,脚步缓慢,目光不集中,行动无规律。 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种顾客的比例不尽相同。指名购买的行业,比如,药店接待的顾客有许多是有目的购物者,室内布局应以功能为先。顾客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文具店、食品店等。设计应注重条理和秩序。比较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时装店、珠宝店、玩具店。设计中应使空间环境富于吸引力。通过跟踪调查法绘出不同类型商店内的顾客行动轨迹,可为室内设计提供依据。 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是本身需要和客观影响的综合反映。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外界环境刺激对顾客的影响。下面是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心理过程的八个阶段;一般说来,消费者进入商店购物时,大多数要经过以上一系列心理过程,尽管有时不那么明显。我们在商店室内设计中应对准消费者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制定对策,使他顺利实现购物行动。第二,认识过程与视觉心理 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一系列心理过程的开头是“注意”,这就要求商品应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感知,根据视觉心理学原理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增强商品与背景的对比。商店内各种视觉信息很多,人只能选择少数作为识别对象。根据视觉心理原理,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易被感知,在无色彩的背景上容易看到有色彩的物体,在暗的背景上容易注意亮的物体。比如在室内设计中采用暗淡的色彩,并进行低度照明,而用投光灯把光线投射到商品上,使顾客的目光被吸引到商品上。又如浅色商品以深色墙面为衬托,而深色商品以白色货架为背景,用于突出商品。 掌握适当的刺激强度。除了突出商品以外。广告、霓红灯、电视等也用来吸引顾客。但是剌激超过了一定限度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招牌的数量越多,每块相对被注意的可能性越小。国外有人做过实验表明,注意的可能性的减少要比人们仅从数量着眼所预料的快得多。增加第二块招牌并不会把第一块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减少一半,而第三块招牌的影响就大了,而到了十五块时,某块特定的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十五分之—。实验表明一般人的视觉注意范围不超过七,比如短时间呈现字母,一般人只能看到大约六个,这对于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合理地确定商业标志和广告的数量、柜台的分组数量和空间的划分范围等是十分有用的。 第三,情绪心理与购买行动 在使消费者对商品引起注意之后,还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他顺利实现购买行动。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手法。 唤起兴趣。新颖美观的陈列方式及环境设计能使商品看起来更诱人。国外商业建筑十分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往往是根据商品来设计陈列装置,让商品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 诱发联想。利用直观的商品使用形象诱发顾客对使用的联想是非常有效的,如儿童用品商店将儿童使用的卧具、玩具等布置成一个儿童室的形式则比分类排队的陈列方式生动得多,它使顾客身临其境。著名的后现代建筑代表作之一,维也纳歌剧院环路旅行社营业厅,也是以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起到诱发消费者(旅行团成员)联想的作用。(参见本刊8201) 唤起欲望。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因为美观的陈列方式和环境与商品一样诱人,甚至比商品更诱人,它们使商品获得最充分的展示。 促进信赖。这要求室内设计的风格与商品的特性相吻合。比如传统风格的中药店要比现代形式的中药店更会使消费者信赖,相反造型新颖的时装店则更有竞争力。 三 建筑装修元素与商店室内设计 同样的商品,人们往往认为摆在装饰很好的商店里的比摆在夜市地摊上的价值高。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必须以建筑装修的突出特色去赢得消费者。为此,可使用以下手法。 第一,创造主题意境。在室内设计中依据商品的特点树立一个主题,围绕它形成室内装饰的一套手法,创造一种意境,易给消费者以深刻的感受和记忆。比如在儿童动物玩具店中,设计师创造的主题是林中乐园,绒布动物在树上爬着、躺着、靠着,显得十分活泼可爱。这样的室内空间虽然装修朴素,但对小顾客的吸引力丝毫不弱。 第二,重复母题。一些专门经营某种名牌产品的商店,常利用该产品标志作装饰,在门头、墙面装饰、陈列装置、包装袋上反复出现,强化顾客的印象。经营品种较多的店铺也可以某种图案为母题在装修中反复应用,加深顾客的记忆。 第三,灵活变动。消费潮流不断地变化,所以商店应能随时调整布局。国外有的商店每星期都要做一些调整,给顾客以常新的印象。为此一些可灵活使用的设计也大量出现。如某书店的天花为网格型轨道,陈列架是从轨道上倒挂下来的r型钢丝架,它可以随意变换位置,店主调整起来非常便利。美国的Waker事务所则设计了一系列灵活性极高的大型商场。在这里由标准件构成的钢架成了空间的主角,大型广告、电视屏幕、商品模型、模特儿等安装在上面。由于钢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陈列作调整,给消费者提供了充满刺激的不断变换的信息。 总之在不干扰商品的前提下,对各种人为的装饰素材的精心运用不仅能使室内设计的风格鲜明,商店的特色突出,而且还能对某些商品起很好的烘托作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设计师必须综合运用以上三点,才能为商店赢得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性(Veracity)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趣,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  从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的属性,包括数量,速度,多样性等等都是呈现了大数据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如此的认识,大数据分析普遍存在的方法理论有哪些呢?  大数据分析的使用者有大数据分析专家,同时还有普通用户,但是他们二者对于大数据分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可视化分析,因为可视化分析能够直观的呈现大数据特点,同时能够非常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就如同看图说话一样简单明了。  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核心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各种数据挖掘的算法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才能更加科学的呈现出数据本身具备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被全世界统计学家所公认的各种统计方法(可以称之为真理)才能深入数据内部,挖掘出公认的价值。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有这些数据挖掘的算法才能更快速的处理大数据,如果一个算法得花上好几年才能得出结论,那大数据的价值也就无从说起了。  大数据分析最终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通过科学的建立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模型带入新的数据,从而预测未来的数据。  大数据分析广泛应用于网络数据挖掘,可从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标签关键词、或其他输入语义,分析,判断用户需求,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广告匹配。  大数据分析离不开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高质量的数据和有效的数据管理,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商业应用领域,都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和有价值。 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就是以上五个方面,当然更加深入大数据分析的话,还有很多很多更加有特点的、更加深入的、更加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当下我国大数据研发建设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大数据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  二是规范一套建设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系统。应建立面向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领域、不断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是搭建一个共享平台。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四是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

设计改变生活大一论文1500字

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  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 “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  关键词:民族艺术 国际化 评判与反思  前言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  一、民族艺术的失落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 85思潮”的躁动  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  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 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  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二、正确对待各民族艺术  我们的确曾经落后过,的确曾经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失望过,但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再落后,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今天,不论是艺术发展,还是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我国都达到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崭新高度。此时的我们,应该端正对本民族艺术和外来民族艺术的态度。  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是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是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从,也不要排外。当然,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继承。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应与外来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摒弃那些保守的、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那些具有我们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的文化。然后再把本民族的先进艺术文化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促进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正确认识民族艺术和世界艺术  当代艺术喜欢强调”世界性“和”国际性“,而特别忌讳谈民族性。  但是,什么是民族艺术?什么是世界艺术?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大家都了解吗?  其实,民族艺术并不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要具有民族特征,而是能表达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艺术的核心与灵魂。而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关于二者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他们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而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所以说,我国的民族艺术也存在世界艺术,而西方艺术也并非都是世界艺术。  而且,各民族艺术走向国际不就是与世界交流吗?不就是“国际化”吗?只要是互通有无的平等的交流,对世界各民族无疑都会有好处。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交流中,各民族的艺术都会发生有益的变化,亦如南亚佛教艺术之于中国,亚非艺术之于欧洲一样。但在此种交流中,心态应当正常,应当平等,是互通有无,而不是趋炎附势,更不是完全的被同化。当年林语堂应邀去美国介绍中国文化,就堂堂正正,优雅平和,把地道的五千年中国文化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异邦,致使美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这与今天国人对欧美的趋同心态可是大相径庭。所以,所有国家(不论大小)的艺术都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也应摆平心态。  四、结束语  世界各国的民族艺术都具有差别性和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今的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要取它民族艺术之长,补己民族艺术之短,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被其同化,从而不断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设计要有变通的思想,我们要善于想象。 设计者的基础技能。

室内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摘要:本文分析了构成商店室内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一商品、消费者和装饰,阐述了商店室内设计要以突出商品为中心、符合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为目标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商店设计 室内装修 商店室内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商品、消费者和建筑。把握住这三个基本点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一 商品与商店室内设计 衡量商店设计好坏的直接标准就是看商品销售的好坏。因此让顾客最方便、最直观、最清楚地“接触”商品是首要目标。在接到一个商店室内设计任务时首先要对该店所售商品的形态与性质作出分析,目的是利用各种人为的设计元素去突出商品的形态和个性,而不能喧宾夺主。对商品的分析大致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一,商品类型的大小范围:同类商品的大小变化幅度有多大,比如乐器店既有巨大的钢琴又有精巧的口琴,而书店和眼镜店的商品则规格基本相同。这种不同的变化幅度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变化幅度大的商品,陈列起来造型丰富,但也易造成零乱,设计时应强调秩序。减少人为的装修元素。变化幅度小的商品排列起来整齐,但易陷于单调,设计时应注重变化,增加装饰元素。 第二,商品的形:同一类商品的形变化多,空间就感觉活泼,但也易杂乱,如玩具店。若所售商品形象差异不大,构思空间时应注重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呆板。比如鞋,彼此之间造型变化不大,而我们常见的鞋店都是分类排列,这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国外的一些鞋店往往充分利用空间和陈列装置的变化,造成生动的气氛。此外,商品的形还具有可变性。比如服装店,利用模特形成多姿多彩的形象。模特往往是时装店的主要构图元素。 第三,商品的色彩和质感:古玩、家电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鲜艳,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色调起到陪衬作用,尽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质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显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陈列,就必须突出其晶莹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顾客。 第四,商品的群体与个体:商品是以群体出现还是以个体出现对顾客的购买心里有很大影响。小件商品的群体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但过多的聚集也会带来“滞销”的猜测。不对称的群体处理巧妙会给人以“抢手”的印象。至于贵重的商品只有严格限制陈列数量才能充分显示其价值,对以群体出现的商品,室内设计应配以活泼兴旺的气氛;对以个体出现的商品,设计上应追求高雅舒展的格调。 第五,商品的性格:商品的性格决定室内设计的风格。同是时装店。高档女装店的清新优雅与青年便装店的无拘无束应截然不同。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经营特色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 二 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与商店室内设计 第一, 进入商店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 商业心理学将顾客分为三类。①有目的的购物者。他们进店之前已有购买目标,因此目光集中,脚步明确,②有选择的购物者他们对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围,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们脚步缓慢,但目光较集中。③无目的的参观者他们去商店无一定目标,脚步缓慢,目光不集中,行动无规律。 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种顾客的比例不尽相同。指名购买的行业,比如,药店接待的顾客有许多是有目的购物者,室内布局应以功能为先。顾客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文具店、食品店等。设计应注重条理和秩序。比较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时装店、珠宝店、玩具店。设计中应使空间环境富于吸引力。通过跟踪调查法绘出不同类型商店内的顾客行动轨迹,可为室内设计提供依据。 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是本身需要和客观影响的综合反映。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外界环境刺激对顾客的影响。下面是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心理过程的八个阶段;一般说来,消费者进入商店购物时,大多数要经过以上一系列心理过程,尽管有时不那么明显。我们在商店室内设计中应对准消费者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制定对策,使他顺利实现购物行动。第二,认识过程与视觉心理 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一系列心理过程的开头是“注意”,这就要求商品应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感知,根据视觉心理学原理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增强商品与背景的对比。商店内各种视觉信息很多,人只能选择少数作为识别对象。根据视觉心理原理,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易被感知,在无色彩的背景上容易看到有色彩的物体,在暗的背景上容易注意亮的物体。比如在室内设计中采用暗淡的色彩,并进行低度照明,而用投光灯把光线投射到商品上,使顾客的目光被吸引到商品上。又如浅色商品以深色墙面为衬托,而深色商品以白色货架为背景,用于突出商品。 掌握适当的刺激强度。除了突出商品以外。广告、霓红灯、电视等也用来吸引顾客。但是剌激超过了一定限度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招牌的数量越多,每块相对被注意的可能性越小。国外有人做过实验表明,注意的可能性的减少要比人们仅从数量着眼所预料的快得多。增加第二块招牌并不会把第一块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减少一半,而第三块招牌的影响就大了,而到了十五块时,某块特定的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十五分之—。实验表明一般人的视觉注意范围不超过七,比如短时间呈现字母,一般人只能看到大约六个,这对于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合理地确定商业标志和广告的数量、柜台的分组数量和空间的划分范围等是十分有用的。 第三,情绪心理与购买行动 在使消费者对商品引起注意之后,还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他顺利实现购买行动。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手法。 唤起兴趣。新颖美观的陈列方式及环境设计能使商品看起来更诱人。国外商业建筑十分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往往是根据商品来设计陈列装置,让商品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 诱发联想。利用直观的商品使用形象诱发顾客对使用的联想是非常有效的,如儿童用品商店将儿童使用的卧具、玩具等布置成一个儿童室的形式则比分类排队的陈列方式生动得多,它使顾客身临其境。著名的后现代建筑代表作之一,维也纳歌剧院环路旅行社营业厅,也是以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起到诱发消费者(旅行团成员)联想的作用。(参见本刊8201) 唤起欲望。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因为美观的陈列方式和环境与商品一样诱人,甚至比商品更诱人,它们使商品获得最充分的展示。 促进信赖。这要求室内设计的风格与商品的特性相吻合。比如传统风格的中药店要比现代形式的中药店更会使消费者信赖,相反造型新颖的时装店则更有竞争力。 三 建筑装修元素与商店室内设计 同样的商品,人们往往认为摆在装饰很好的商店里的比摆在夜市地摊上的价值高。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必须以建筑装修的突出特色去赢得消费者。为此,可使用以下手法。 第一,创造主题意境。在室内设计中依据商品的特点树立一个主题,围绕它形成室内装饰的一套手法,创造一种意境,易给消费者以深刻的感受和记忆。比如在儿童动物玩具店中,设计师创造的主题是林中乐园,绒布动物在树上爬着、躺着、靠着,显得十分活泼可爱。这样的室内空间虽然装修朴素,但对小顾客的吸引力丝毫不弱。 第二,重复母题。一些专门经营某种名牌产品的商店,常利用该产品标志作装饰,在门头、墙面装饰、陈列装置、包装袋上反复出现,强化顾客的印象。经营品种较多的店铺也可以某种图案为母题在装修中反复应用,加深顾客的记忆。 第三,灵活变动。消费潮流不断地变化,所以商店应能随时调整布局。国外有的商店每星期都要做一些调整,给顾客以常新的印象。为此一些可灵活使用的设计也大量出现。如某书店的天花为网格型轨道,陈列架是从轨道上倒挂下来的r型钢丝架,它可以随意变换位置,店主调整起来非常便利。美国的Waker事务所则设计了一系列灵活性极高的大型商场。在这里由标准件构成的钢架成了空间的主角,大型广告、电视屏幕、商品模型、模特儿等安装在上面。由于钢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陈列作调整,给消费者提供了充满刺激的不断变换的信息。 总之在不干扰商品的前提下,对各种人为的装饰素材的精心运用不仅能使室内设计的风格鲜明,商店的特色突出,而且还能对某些商品起很好的烘托作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设计师必须综合运用以上三点,才能为商店赢得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色彩情感倾向 理性应用  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对色彩的感性倾向在室内设计中的理性应用进行探讨。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经验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  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将使用者的内容摘要:  关 键 词: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基督教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  综上所述,室内空间的色彩选择,只有充分考虑使用者所处的地域情况、民族风俗、宗教取向及使用者的性格特征、年龄职业、人生阅历等因素,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空间。  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  二、用色彩界定空间  色彩可以规划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  色彩可以调整空间  通过色彩的冷暖特点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错觉,从而改变空间大小和高度给人的感觉,也可以改变空间的整体氛围。比如,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色调,以加强视觉上的空间感。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空间变得更加明亮、活跃,而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则会使空间显得幽静、隐谧。  三、合理运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功能  在规划室内空间的色彩时,应充分考虑空间使用人群的自身属性(包括年龄、性格、修养、喜好等),空间活动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及人群在空间内活动和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等因素。比如,教室、书房等用于长时间学习的房间,其色彩对视觉的作用影响较大。因此应主要考虑如何减少视觉疲劳,在房间内增加绿色调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醒目醒脑的功效;某些医院的医生手术时要穿绿色大褂,也是因为绿色给人希望、平和、悦目的视觉感受,可以起到镇静作用,绿色不但能够舒缓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减轻病痛;医院的室内装饰或者医护人员的服饰采用浅粉色、淡紫色,可以减轻医院带给人的冰冷、痛苦的感觉,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有人情味。  四、综合运用室内各种色彩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色彩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墙面色彩(包括地板、天花等)、家具色彩(包括装饰材料及家具)和灯光照明的色彩效果,这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灯光照明所产生的色彩效果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灯光的冷暖、聚散完全可以营造出你所需要的气氛。同一场地,会因为灯光的不同而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色彩与灯光有鲜明的隐喻作用,并且灯光的色彩效果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视错觉,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从而引起人的食欲,这就是灯光所产生的效果。  此外,室内各种装饰材料的材质选择也很重要。无论是家具,还是窗帘、壁饰、灯具等,不仅要讲求它们的色调美,还要注重它们的质感美,在设计时必须进行整体的统一规划。只有如此,才能使诸要素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才能使色彩真正起到衬托空间、美化空间、营造空间气氛的作用。  综上所述,色彩宛如变幻莫测的精灵,使室内空间设计变得有趣而又变化无穷。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感觉、情绪及身体健康,也可以赋予相同的空间以绝对不同的风貌。在室内设计中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特点,理性地运用色彩的感性倾向,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完美情境。  参考文献:  [1](英)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2](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3]胡海晓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环境与功能的探讨设计在线网站专稿2005年9月10日  [4]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设计改变生活大一论文1500字内容

大江健三郎有个作品叫做“日常生活中的冒险”,本文和小说无关,我只是对题目有兴趣。Survivor 把一群人扔到荒岛上,做现代鲁宾逊和自然界搏斗,好像那样才算是冒险。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冒险。比如今天早上9点你要去面试,可是8点半才醒来。原来7点钟的闹钟定在了下午,啊呀,这个多功能闹钟你永远也搞不懂。匆匆出门赶地铁,但是地铁出口的标示却如天书。兜了一圈终于找到办公楼,可怎么也推不开门。“先生,这个门是要拉的” 。。。 当然,我必须先承认自己是个笨手笨脚的人,从小就缺乏动手能力,并且对一切新电器新用具保持畏惧。但是你要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成千上万件日常用品,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无所不知。你知道遥控器每个按钮的功能吗?你知道如何设置微波炉的定时器吗? 日常用品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以至于我们通常漠视它们的存在。但是匆匆忙忙的现代人,假如真的不会使用这些日常用品,就是每时每刻处于风险中。你可能误了约会,错误删除刚完成的论文,烤焦一家人的晚餐,搭上反向的火车。啊呀,你很笨耶! 心理学家说,导致人们情绪低落的主要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挫折。这些点点滴滴的小落差最终可能导致人的精神崩溃。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田园生活的好处,一切都简单自然;而貌似高等动物的城市白领们常常离不开抗抑郁药,这个世界太复杂啦。 其实,不该这么复杂的 Reginald Bragonier 在“What’s what: A Visual glossary of the physical world” (什么是什么呀) 中估测,现代社会中成人要使用到大约2到3万件物品。就算每样东西只花一分钟去学,2万分钟就是333小时,就是8周全勤上班也赶不上。 科学家总是说人的大脑才开发了5%等等,不过绝大多数同志们都赶不上百分之百开发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同志们其实都比较笨。这个笨的具体表现是,我们的脑子只记得非常有限的一点知识, 我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非常有限的一些事情上。 因此,对成千上万件日常物品,我们基本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世界上有两种知识:knowledge in the world and knowledge in the head。 后一种是你真正掌握的知识,而前一种是指向外部世界的索引:你只是知道到哪里可以发现所需要的信息。 但是人们一般是懒得查找的,人们使用的是直觉。这个东西远看像条狗,近看像条狗,那么就是一条狗吧。科学史上有位非常伟大的直觉物理学家:亚里斯多得,他老人家一股脑儿建立了一整套物理系统,结果,统统被推翻拉。但是对生活中的凡人来说,亚老远比牛顿来的正确。比如亚老说,外力作用使得物体保持运动,牛顿非说外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的原因。靠,你去问问搬家公司,要是不使劲推,家具能自己进房间吗。没有摩擦力?你倒是找一间没有摩擦力的办公室? 靠直觉生存的凡人们,他们是这样对待日常事物的: 1 不仔细思考,想当然尔 2 凭经验 3 绝对不看说明书 对设计者而言,他们的任务是要使得产品尽量简单自然,使用户可以凭直觉直接使用。世界其实可以不那么复杂的。 就拿最普通的门来说,是推还是拉,先推一下,不行,再拉一下,在平时只耽误几秒钟。但是多少火灾的死难者就是堵死在一扇该拉的门前呢。如果有个推或拉的标示,不就一目了然了吗?盲人怎么办,如果把推门前的把手做成实心,拉门前的把手做成空心,则可以一触即知。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其实,设计师也不是故意要把每件事情都搞得那么复杂。但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万恶的市场经济迫使厂家在普通生活用品中加入越来越多的功能。这时候,凡人们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发作了。花一样的钱,是买带闹钟的收音机呢,还是带收音机的闹钟呢? 竞争压力下产品的进化轨迹如下: 早期: 多操作,简单功能 中期:少操作, 简单功能 后期:多操作,复杂功能 回忆一下早期的收音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积庞大,有无数的开关和少得可怜的功能。中期的收音机则简单很多,打开,调台,如此而已。但是最新的收音机则增加很多新功能,可以做闹钟,台灯,应急灯。 功能增加必然导致更复杂的操作,要么是增加按钮,要么是增加按钮的组合功能。看看那些新式电话,能转拨,能三方通话,能收听留言,但每个功能都需要输入三位数的代码,谁能记得住呢? (思考题:奇异公司最新推出超级多功能XYZ机,它综合电话,闹钟,留言机,CD机,收音机,迷你电视机,时钟,台灯于一体,请你设计该机的外壳) 有时候设计也的确难做,比如说水龙头吧。公共厕所常有人“忘记”关水龙头,怎么办呢? 设计A: 必须按住龙头,水才能流得出来 (太不方便拉,否决!) 设计B:按一下龙头,水会流30秒钟 (为什么是30秒钟呢,可不可以长一点?) 设计C:用脚踏板控制水流 (人家坐轮椅的怎么办?小强 !) 事实上,这三种设计都很常见。问题又来了,到一个陌生地方,你如何知道人家用的是设计A, B 还是C, 所以我经常在厕所里又挤,又按, 又踩。 这只是水龙头的一个开关,还有水流的大小和温度,左边那个是热水,还是冷水?应该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啊,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采纳哦

室内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摘要:本文分析了构成商店室内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一商品、消费者和装饰,阐述了商店室内设计要以突出商品为中心、符合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为目标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商店设计 室内装修 商店室内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商品、消费者和建筑。把握住这三个基本点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一 商品与商店室内设计 衡量商店设计好坏的直接标准就是看商品销售的好坏。因此让顾客最方便、最直观、最清楚地“接触”商品是首要目标。在接到一个商店室内设计任务时首先要对该店所售商品的形态与性质作出分析,目的是利用各种人为的设计元素去突出商品的形态和个性,而不能喧宾夺主。对商品的分析大致可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一,商品类型的大小范围:同类商品的大小变化幅度有多大,比如乐器店既有巨大的钢琴又有精巧的口琴,而书店和眼镜店的商品则规格基本相同。这种不同的变化幅度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变化幅度大的商品,陈列起来造型丰富,但也易造成零乱,设计时应强调秩序。减少人为的装修元素。变化幅度小的商品排列起来整齐,但易陷于单调,设计时应注重变化,增加装饰元素。 第二,商品的形:同一类商品的形变化多,空间就感觉活泼,但也易杂乱,如玩具店。若所售商品形象差异不大,构思空间时应注重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呆板。比如鞋,彼此之间造型变化不大,而我们常见的鞋店都是分类排列,这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国外的一些鞋店往往充分利用空间和陈列装置的变化,造成生动的气氛。此外,商品的形还具有可变性。比如服装店,利用模特形成多姿多彩的形象。模特往往是时装店的主要构图元素。 第三,商品的色彩和质感:古玩、家电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鲜艳,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色调起到陪衬作用,尽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质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显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陈列,就必须突出其晶莹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顾客。 第四,商品的群体与个体:商品是以群体出现还是以个体出现对顾客的购买心里有很大影响。小件商品的群体可以起到引人注意的作用,但过多的聚集也会带来“滞销”的猜测。不对称的群体处理巧妙会给人以“抢手”的印象。至于贵重的商品只有严格限制陈列数量才能充分显示其价值,对以群体出现的商品,室内设计应配以活泼兴旺的气氛;对以个体出现的商品,设计上应追求高雅舒展的格调。 第五,商品的性格:商品的性格决定室内设计的风格。同是时装店。高档女装店的清新优雅与青年便装店的无拘无束应截然不同。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经营特色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 二 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与商店室内设计 第一, 进入商店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 商业心理学将顾客分为三类。①有目的的购物者。他们进店之前已有购买目标,因此目光集中,脚步明确,②有选择的购物者他们对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围,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们脚步缓慢,但目光较集中。③无目的的参观者他们去商店无一定目标,脚步缓慢,目光不集中,行动无规律。 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种顾客的比例不尽相同。指名购买的行业,比如,药店接待的顾客有许多是有目的购物者,室内布局应以功能为先。顾客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文具店、食品店等。设计应注重条理和秩序。比较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时装店、珠宝店、玩具店。设计中应使空间环境富于吸引力。通过跟踪调查法绘出不同类型商店内的顾客行动轨迹,可为室内设计提供依据。 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是本身需要和客观影响的综合反映。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外界环境刺激对顾客的影响。下面是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心理过程的八个阶段;一般说来,消费者进入商店购物时,大多数要经过以上一系列心理过程,尽管有时不那么明显。我们在商店室内设计中应对准消费者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制定对策,使他顺利实现购物行动。第二,认识过程与视觉心理 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一系列心理过程的开头是“注意”,这就要求商品应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感知,根据视觉心理学原理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增强商品与背景的对比。商店内各种视觉信息很多,人只能选择少数作为识别对象。根据视觉心理原理,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易被感知,在无色彩的背景上容易看到有色彩的物体,在暗的背景上容易注意亮的物体。比如在室内设计中采用暗淡的色彩,并进行低度照明,而用投光灯把光线投射到商品上,使顾客的目光被吸引到商品上。又如浅色商品以深色墙面为衬托,而深色商品以白色货架为背景,用于突出商品。 掌握适当的刺激强度。除了突出商品以外。广告、霓红灯、电视等也用来吸引顾客。但是剌激超过了一定限度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招牌的数量越多,每块相对被注意的可能性越小。国外有人做过实验表明,注意的可能性的减少要比人们仅从数量着眼所预料的快得多。增加第二块招牌并不会把第一块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减少一半,而第三块招牌的影响就大了,而到了十五块时,某块特定的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十五分之—。实验表明一般人的视觉注意范围不超过七,比如短时间呈现字母,一般人只能看到大约六个,这对于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合理地确定商业标志和广告的数量、柜台的分组数量和空间的划分范围等是十分有用的。 第三,情绪心理与购买行动 在使消费者对商品引起注意之后,还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他顺利实现购买行动。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手法。 唤起兴趣。新颖美观的陈列方式及环境设计能使商品看起来更诱人。国外商业建筑十分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往往是根据商品来设计陈列装置,让商品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 诱发联想。利用直观的商品使用形象诱发顾客对使用的联想是非常有效的,如儿童用品商店将儿童使用的卧具、玩具等布置成一个儿童室的形式则比分类排队的陈列方式生动得多,它使顾客身临其境。著名的后现代建筑代表作之一,维也纳歌剧院环路旅行社营业厅,也是以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起到诱发消费者(旅行团成员)联想的作用。(参见本刊8201) 唤起欲望。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因为美观的陈列方式和环境与商品一样诱人,甚至比商品更诱人,它们使商品获得最充分的展示。 促进信赖。这要求室内设计的风格与商品的特性相吻合。比如传统风格的中药店要比现代形式的中药店更会使消费者信赖,相反造型新颖的时装店则更有竞争力。 三 建筑装修元素与商店室内设计 同样的商品,人们往往认为摆在装饰很好的商店里的比摆在夜市地摊上的价值高。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必须以建筑装修的突出特色去赢得消费者。为此,可使用以下手法。 第一,创造主题意境。在室内设计中依据商品的特点树立一个主题,围绕它形成室内装饰的一套手法,创造一种意境,易给消费者以深刻的感受和记忆。比如在儿童动物玩具店中,设计师创造的主题是林中乐园,绒布动物在树上爬着、躺着、靠着,显得十分活泼可爱。这样的室内空间虽然装修朴素,但对小顾客的吸引力丝毫不弱。 第二,重复母题。一些专门经营某种名牌产品的商店,常利用该产品标志作装饰,在门头、墙面装饰、陈列装置、包装袋上反复出现,强化顾客的印象。经营品种较多的店铺也可以某种图案为母题在装修中反复应用,加深顾客的记忆。 第三,灵活变动。消费潮流不断地变化,所以商店应能随时调整布局。国外有的商店每星期都要做一些调整,给顾客以常新的印象。为此一些可灵活使用的设计也大量出现。如某书店的天花为网格型轨道,陈列架是从轨道上倒挂下来的r型钢丝架,它可以随意变换位置,店主调整起来非常便利。美国的Waker事务所则设计了一系列灵活性极高的大型商场。在这里由标准件构成的钢架成了空间的主角,大型广告、电视屏幕、商品模型、模特儿等安装在上面。由于钢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陈列作调整,给消费者提供了充满刺激的不断变换的信息。 总之在不干扰商品的前提下,对各种人为的装饰素材的精心运用不仅能使室内设计的风格鲜明,商店的特色突出,而且还能对某些商品起很好的烘托作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设计师必须综合运用以上三点,才能为商店赢得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B?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PB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ri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性(Veracity)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趣,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  从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的属性,包括数量,速度,多样性等等都是呈现了大数据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如此的认识,大数据分析普遍存在的方法理论有哪些呢?  大数据分析的使用者有大数据分析专家,同时还有普通用户,但是他们二者对于大数据分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可视化分析,因为可视化分析能够直观的呈现大数据特点,同时能够非常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就如同看图说话一样简单明了。  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核心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各种数据挖掘的算法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格式才能更加科学的呈现出数据本身具备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被全世界统计学家所公认的各种统计方法(可以称之为真理)才能深入数据内部,挖掘出公认的价值。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有这些数据挖掘的算法才能更快速的处理大数据,如果一个算法得花上好几年才能得出结论,那大数据的价值也就无从说起了。  大数据分析最终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通过科学的建立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模型带入新的数据,从而预测未来的数据。  大数据分析广泛应用于网络数据挖掘,可从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标签关键词、或其他输入语义,分析,判断用户需求,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广告匹配。  大数据分析离不开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高质量的数据和有效的数据管理,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商业应用领域,都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和有价值。 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就是以上五个方面,当然更加深入大数据分析的话,还有很多很多更加有特点的、更加深入的、更加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当下我国大数据研发建设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大数据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  二是规范一套建设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系统。应建立面向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领域、不断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是搭建一个共享平台。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四是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

科技是如何改变生活的论文

如今的科技,已经令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技无处不在。手机、电脑、MP3等数码产品,它们运用了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且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迅速,深受各类数码达人的喜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别小看这些原料看似简单且是常见交通工具,它们可不简单,如一辆汽车就有三万个左右零件,涵盖了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油、米、面,我们天天在吃,但其中的农业科技、农机科技等,我们都不曾去关注过……但是,科技并不是完美的。它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显而易见的: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爱迪生明了电灯;瓦特发明了气压表;贝尔发明了电话。还有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这些都是现在我们看似平凡,但这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推翻结论而不断努力,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便利的生活。科技让祖国的国防事业有了巨大的进步;科技让“神舟七号”飞出了地球,让人们领略到了太空的奥秘;科技让潜水艇进入了深海里,让人们看见了生活在海底的、奇妙的海洋生物。还有最近年轻人最喜欢的iphone—苹果手机。这也是它的发明者——乔布斯,经过万千的困难,才发明出了现在市面上最便利、最多功能、最流行、最畅销的手机。现在的这些都是由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除了“利”,那哪些是“弊”呢?科技使人类近两百年就消耗了地球经过亿万年才积累的资源,并且直接对地球生态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科技激发了一部分人的贪婪,沦为了杀人行凶的工具。由于科技的需求,有的人大量砍伐树木,使地球上的更多地方沙漠化;由于科技的需求,有的人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时代在变化,科学在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电脑也在慢慢的步入我们的生活,网络现在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聊天、上网、学习…然而,电脑的出现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小学生上网很少有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玩游戏,聊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正是有了电脑的出现才有了种种例子。  科技改变生活。虽然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但是环境的恶化他们是否看到,空气越来浑浊,人们再也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冬天下雪很少,难道你们都不知道吗?  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动物也难逃厄运。空气的浑浊使动物无法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大部分动物濒临灭亡。  科技改变生活,我希望科技有一天能真正“改变生活”。从小我就有一个好习惯,每当做完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作业,就会跑到书房,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每一个科学道理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在饭桌上,我也会把自己所看到的新知识统统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仅懂得了许多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表达能力。  我还有个特点——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天是蓝的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为什么恐龙会灭绝呢?”……爸爸也搞不懂我的小脑袋里为什么装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些小问号太多了,有些问题当老师的爸爸都难住了,这时我就会在书中寻找答案,找不到还要到大型书店去找,总之非要找到不可。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想要给大家发明一些生活中没有,但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东西。可是光说、光梦想,不去努力地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就去参加许许多多的科技活动,增强我对科技知识的了解。要知道一位成功的科学家是从小发明开始的,不是生下来就是科学家的,一定要实际操作和大胆想象还要坚持、努力地做才行。而且做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学会了不懂的问题问老师、问大人。  对于科技,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科技的怀抱中,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快捷。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也许你会发出疑问:“科技?科技在哪里?”你看,科技就在你身边:电视、电脑、手机、mp3、火箭、卫星、宇宙飞船……好多好多,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总之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在为生活服务。点点滴滴,时时事事,科技无处不在。  当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曾经轰动全世界,今天我们坐在高高的轻轨上和高速的地铁上,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一个苹果从树上落到牛顿头上的时候,聪明的牛顿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又根据地球引力的定律发明了许多东西。从发现到发明,科学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生活在努力改变。科技在改变生活,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应该骄傲,我们应该自豪!  科学是创新的一把钥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开创新之这道门。  人类都期待着又一项科技发明的诞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妈,你们小时候有电视吗?”晚饭后,我对妈妈发起了提问。“我们小时候哪来的电视啊?”接话的却是爸爸,“我们小时候全村也就只有一台电视,每天晚上大家就自己搬椅子去看,黑白的,还只有一个频道,经常信号不好,连图像都不清楚,我们照样‘听’得津津有味,那像你们现在这么幸福,都42寸的大电视还嫌小!”爸爸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是什么,让农村在短短三十年中的变化如此之大?这个问题令人困惑。爸爸出生在70年代,正是处于生活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是什么促使我们的生活水平高速变化呢?直到我读了《辉煌六十年》这本书才明白。1977年,邓小平爷爷提出了“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国家战略方针。从那时起,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高精技术工人和人民教师开始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科研教育第一线中,让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飞速提高。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家——盛富,一个曾经贫穷的小山村。记得我小的时候,通往老家的山路尽是土路,一下雨便变得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仅有的几台电视都是黑白的,频道少,而且还经常出现雪花;在山区冬冷夏热,夏天不但没有空调,有的连风扇都没有,热得令人难以忍受,蚊子又乘机出来捣乱,一直是我既爱又恨的地方。不知不觉的,我慢慢长大了。每一次回到老家时,都感觉有了新的变化。昔日泥泞荒山,今日茶树满山;昔日制茶农活靠手干,今日铁皮机器转的欢。看,那一袋袋制好的茶叶,宣告着人工制茶的传统做法一去不复返;看,那茶叶车间中的恒温空调,仿佛在用那强劲的风儿告诉大家那“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结束;看,昔日的黑白电视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指哪播哪”的卫星电视和“连接网络”的数字电视,其中卫星电视可以接收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美国电视频道,而数字电视则彻底实现了“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的“高难度动作”……

1、短信:空中飘满“小纸条”    周文峰   记得在两年前看到一则消息说,英国的中学生迷上发短信跟着了魔似的,放着好好的电话不打,偏要费劲地往小小的手机里输入一大串字符来交流。这不是舍易就难吗?不明白?真是老土!前阵子与几个同事聊天,才知道自己才老土,三十不到的人已经明显落后于社会节拍了。我那小姑娘同事跟我说,她用松下手机输入汉字的速度可赶上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这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我是见识过的,没见手指怎么动,只见屏幕上的字一串一串地冒出来。看来,发短信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费劲。难怪英国的中学生不爱电话爱短信。另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有一个处于热恋中的朋友,每月单短信的费用就三百多。粗略地一算,每条短信一毛钱,三百多块钱就得发三千多条短信息,平均下来每天就得发一百多条短信。天那,真是有空,那他们还做不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短信的火爆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1993年,最早的短信出现了,当然是英文的。中文短信直到1995年才面世。但那时的手机短信功能和服务都不完善,1998年以后,短信服务日益成熟,于是,一场短信“大围剿”从此开始。走在大街上,呆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短信的铃声响个不停。即使是在家里,也难逃短信的势力范围,因为你家的电视不断地叫嚷着:“发短信,赢大奖”。我一位年近六十的同事曾跟我说有一次他去超市,收到家人给他发的一条短信:“爸爸,家里没米了”,于是他买了袋米回家,避免了一次无米之炊。短信最大的好处是便宜,像“家里没米”这种小消息由短信代劳确实是最合适不过了。   如今的短信从小的地方说,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许多人,逢年过节不再写信打电话,谈情说爱不用写情书煲电话粥,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传纸条而代之以发短信……短信改变了许多人的交际方式;短信还被利用来参与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订阅每天的即时新闻或股票信息……短信也提供了另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从大的方面说,短信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中国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共发送了900亿条短信,以我国手机用户2亿户计,那么就意味着每个手机用户平均一年发送450条,也意味着电信等行业从中获得了超过90亿元的收入。不仅移动电信从中获得大量的服务提供费,其他行业也蜂拥而上。PDA,固定电话,还有互联网,都已经成为了提供短信应用与服务的平台。可以发送照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彩信业务也应运而生。真是人人都想分享“短信经济”的大蛋糕,并且还蓄谋着把蛋糕做大。   短信当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经常收到的各种杂七杂八的短信也挺烦人的。有给你发送GRE单词的,有谎称你中了大奖想骗你钱的,有号称该公司有小至手机大到轿车的水货供应的,诸如此类。因此,垃圾短信过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据说,逻捷克短信防火墙产品已经问世,而爱立信、诺基亚也表示有类似的产品或生产计划。开个玩笑,也许过去几年是短信“围剿”我们,再过几年,我们犯愁的是如何去“围剿”短信。呵呵~~   2、网络:像我这样的“网民”    康慨   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已超过6亿,中国网民也将达到6000万之巨。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早已不再是只是边缘化的技术,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我从1998年初开始上网,算来已经5年,但迄今也只以56K的猫拨号,没花钱去装ISDN或ADSL——听说那都是过渡技术,所以一心等着我家所在的小区今年开通宽带。我没去过网吧(北京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厅除外),因为听说那里搞不好要着火,有些部门也把那里和***连在一处。我用网络,除了收发邮件和看新闻,大多是与工作相关的资料检索。我下载软件,很经常,因为我要确保我的电脑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我没有ICQ号码,没装过雅虎通或MS Messager,因为我的朋友和作者大多也没这些东西。我没玩过网络游戏,因为我玩电脑游戏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我下载过电影,只有一部——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时间是2000年年底,耗时一天两夜,从此怕了。我偶尔上过**网站——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访问过黑客站点——找点儿保罗·西蒙的MP3或注册码什么的。但绝少去聊天室,既不想搞婚外恋,又怕说错了话惹祸,不像给报纸写文章,有三审制帮我把关。   像我这样的“网民”——我厌恶这个自轻自贱的词,就跟厌恶“群众”一样,但找不到代用的——对2003年的网络有些什么想法呢?   宽带该装了。对我来说,包月制宽带网的最大好处是便宜。即便每月150元,也不及我现在网络费用的三分之一。对其他同志来说,可以更快地下载电影、更流畅地玩网络游戏。我最近发现,网上提供影片下载的站点越来越多,尽管其片源十分可疑。但正如盗版影碟带动了过去的国产VCD和今日的国产DVD一样,相信越来越多的地下影片提供商会大大刺激网民对宽带的兴趣,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网络真的快成“第四媒体”了。“网上有人说”和“有人在网上说”甚为流行,越来越多的记者以此为新闻线索,前往受访者处求证。尽管多数遭到“不要听信那些谣言”或“不值一提”的回答,但网络言论的作用日益彰显。   垃圾邮件咋办。我有一个用了5年的Hotmail邮箱,因为无数的垃圾邮件,已不得不采取最极端的过滤措施——除了我地址簿里的十几个老友,其他人的来信一概拒收。据说目前所有在网上传递的电子邮件之中,有30%是垃圾信件。而一家名为Surf Control的电子邮件过滤公司最近则称,到今年7月,垃圾电邮的数量将会超过正常电邮。电子邮件还能用吗?   隐私权和知情权。总之,现在对上网者的限制越来越严,上不去的网站越来越多。听说现在有些地方进网吧跟坐飞机差不多了,要先出示身份证登记。也许这是出于好意,那就让我们往好的方面去积极理解吧。   最后要说,Google还是很有用的。   3、数码相机:让胶卷“下课”    刘华杰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读大学时就在宿舍讨论过传统相机(胶片相机)早晚要被一种电子摄影装置取代。数码相机的思想并不神秘,我猜许多人都考虑过。那时世上还没有数码相机,连这名字也没有。主要是光电传感器、记录芯片、图像处理等部件没有开发出来,或没有降到足够低的价位。数码相机算得上一种高技术产品,它必然是一种综合创新,只有观念或者只有某一部分技术都不成。   胶片相机我用过几十年,品牌也不下数个,但从来不曾买过高档的,原因很简单,买不起。在美国买过一架尼康N70,算是能用的业余相机,镜头很锐,拍摄效果挺好的。   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接触数码相机,起初是200乘300的,为随机赠品。现在扔掉也没人要了。就是这种极土的数码相机,也能拍摄出可供网站使用的色彩还原准确的图形文件。再后来用过奥林巴斯较高级的数码相机,有210万象素,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在暗光下。一般的室内开会,用它拍摄不用闪光。我曾在石花洞内实地拍摄过,无需闪光灯。到目前为止奥林巴斯是我遇上的最合手的数码相机,我现在个人买的富士PinePix S602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及它,特别是在暗光条件下。在室外,富士这一款表现也可以。   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几乎停止使用胶片相机了,理由是太费钱了,我手边的富士PinePix已经能够满足90%的应用。我估计再过5年世界上90%的照片将是数码相机拍摄的。据个人经验,数码相机的好处是:1)省钱,充足电就行,拍得不好删除就是了。2)环保,节省资源。3)快速,可以适应急需。4)色彩表现胜过一般的胶片相机,当然不及专业相机。5)适合于大批量拍摄,如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在不长的时间内,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数千张植物照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6)图片容易不失真地长期保存。目前的问题是:1)坏了难以修理,我们单位的奥林巴斯相机变焦杆出了毛病,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公司的服务部门,修理要价极高,而且一年后这种型号就不再生产了。2)快门速度不够,抓拍时常遇到问题。3)耗电也大。4)许多功能华而不实。5)洗印照片较贵 。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胶片相机难以有什么大进步,而数码相机日新月异。我现在能找到的缺点,几年内都可能解决。可以想象,将来胶片相机只能供发烧友玩了,胶卷产量骤降,价格上升。那时冲胶卷要比现在拿光盘洗照片更难。   4 DV:即使不能成为张艺谋  数码摄像机(DV)对我不是时髦的玩具,而是一个即能干又体贴的伙伴。她既满足了我记录人生的渴望,又帮我省掉了刻苦钻研拍摄技术的种种麻烦。尽管各大生产厂商变着花样地展示旗下DV的过人之处,但我最看重的还是携带方便和使用简易这两个优点。说实话,除了知道可以摄影和摄像以外,我对自己手中的这台DV的其他的功能一概不知,更没有什么拍摄技巧可言。但是“高科技”的力量就是在于可以让普通人轻松成为“高手”。我不用研究什么景深、焦距、对比度等等的专业术语,有了DV,既使“业余”也没有关系。那扇小小的显示屏使我拍到的就是看到的,不必在拍摄的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了,边走边欣赏那才够逍遥,只要手指头够灵活,电池充足,就可以全程保存“过去时”。当然要想拍出“英雄”或者“黑客帝国”那样的片子,还不能指望DV。除 了清晰度不够高,这种轻巧机器的防震动性能是完全没法和斯坦尼康相比的,不过晃来晃去的效果对拍摄纪实节目来说倒最能体现真实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这台佳能ZR45我只使用过两次,而两次拍摄的短片都已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次,我用DV记录了在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度过的一周。当马尔代夫清透的海水、明澈的天空、洁净的沙滩以及多资多彩的海洋生物和生机勃勃的海岛植物通过我的镜头展现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没有人不会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每一次观看这段影片,我仿佛又回到了迷人海岛,又见到了自由自在的动物朋友们,又和他们一起感受清风、聆听树语。DV不仅为我保留了对快乐假期的美好记忆,更演绎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环境教育课。第二次,我使用DV对北京一家条件恶劣的私人动物园进行了“曝光”。通过大众媒体——电视的呼吁,不仅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更让许多善良的人们了解到爱护动物也要讲科学懂法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家非法的私人动物园终于 被关闭了,那里的动物也将得到妥善的安置。我越来越爱DV了,我要拍更多的片子,让大家都来分享我看到的美丽事物,也同样关注那些需要关注却被忽视的事物。   5、信用卡:一卡走天下   周文峰   就在几年前做学生时看《数字化生存》一书,还觉得书中谈及的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深刻变化只不过是作者尼葛洛庞帝未来学家式的预测和想象,心中尽管相信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必将到来,但那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工作没几年,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半数字化了,口袋里的各种电子卡多了起来。出门乘车时用交通卡,购物时用信用卡,看病时用社会保障卡,家里的水电煤和电话账单也直接从银行划账了事。不仅我是这样,身边的人也大多如此,在上海的街头随便找一人,从身上肯定可以掏出几张卡来。要说起来,这肯定还属于数字化生存的初级阶段。   现在的电子卡品种之繁多,恐怕难以一一列举。就以我自己来说,单单银行的信用卡就有四张。这还算少的。记得有一次看电视上的一个访谈节目,当时招商银行行长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皮夹子,一数单信用卡就有十张。说实在的,口袋中带着一大堆卡自然比带着一大堆钱方便、安全,尤其是出差或旅游时,但是,要记住那么多的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上海市政府已经推出了社保“一卡通”、交通“一卡通”和银行卡“一卡通”等“一卡通”工程,这样就可以将各种名目繁多的卡集中在几张卡里,用起来自然方便得多,我将这称之为数字化生活的中级阶段。到如此地步,我已经很满意了,但是,一旦这些“一卡通”工程完成后,通往完全“一卡通”或“无卡通”的日子也不会远了,到那时,“数字化生存”就更近了一些。   6、磁悬浮:80年后环游地球   周文峰   说起2002年的上海,最出彩的事情莫过于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和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的开通。前一件事让人们想像着8年后的上海,后一件事则使人们想像着80年后的世界。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通车后,马上有人提出可以修建上海至杭州的磁悬浮线路,如此一来杭州的西湖就成了上海的后花园,而上海浦东的国际机场也成了杭州的国际机场。另一种美好的想象是如果上海和北京之间有了磁悬浮,那么上海人就可以早上出发,中午时分赶到北京吃烤鸭,下午开个会,看个展览,见见朋友,或者玩上一阵之后,当天就可以赶回上海。   其实,不仅上海人存在如此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在欧洲,类似的想法同样盛行。瑞士人正在洛桑开展一项1/10的模型试验,计划在地底150米深处相对真空的管道中建造磁悬浮网,像一个管道邮局系统将瑞士的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德国人则提出在中东欧地区建立一个地面磁悬浮网的计划,将柏林、里昂、布达佩斯、莫斯科等中东欧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德国版的磁悬浮未来故事之一是在柏林的市中心上火车,仅仅3个小时之后就在布达佩斯的市中心下了车,喝上一杯咖啡,采购少许东西,然后,晚上又回到了柏林。欧洲人还对有人提出的巴黎—上海磁悬浮线路充满期待。   科技界的无冕之王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磁悬浮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除了几条拟建的磁悬浮线路外,最具想像力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提出的真空磁悬浮线路。这种磁悬浮线路将建造在地底下的真空管道里,设计速度可达每小时二万二千五百公里,几小时内就可以绕世界一圈。也许到那时,太平洋都成了谁家的养鱼塘,去美国留学的女士先生们也不再算计着买打折飞机票,而改乘磁悬浮了。   不仅如此,美国人已经在开发磁悬浮汽车和磁悬浮飞机了,甚至是利用磁悬浮发射航天器,日本人则早就在开发磁悬浮轮船,即使是先前很少谈及的中低速磁悬浮也被提议用来作为城市内的轨道交通系统。也许80年后,汽车不用坐了,火车不用坐了,轮船不用坐了,飞机不用坐了,出门就坐磁悬浮吧,既快速又安全还环保,火车、轮船和飞机也不用在春运期间争抢客源了,因为磁悬浮已经一统江湖了(当然,不排除有另外更好的交通技术出现,也不排除磁悬浮只是一个绚烂一时的高科技肥皂泡)!   7、转基因食品:悄然端上餐桌   黄艾禾   近10年的时间,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食物,已经悄悄地端上我们的餐桌。中国自己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虽然很少,但进口的恐怕不再是少数,比如我们现在吃的色拉油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而美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有近万种,英国有7000多种,甚至像冰激凌这类产品中都含有转基因,现在是想不吃都不行了。转基因食品畅销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便宜: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仅相当于中国普通大豆的一半。   今天人类所掌握的转基因技术,已经可以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按人的意志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简单地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比如说,把西红柿的基因嫁接到土豆的基因上去,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植物,地面之上结西红柿,地面以下长土豆。有些玉米、大豆或棉花在被“嫁接”了某种基因(常常是细菌的基因)后具有了抗莠、抗虫害或抗寄生真菌的特性。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当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仅为430万英亩。到2002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已达45亿英亩。目前,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美国是世界上生产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和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现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很多,主要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仅仅10年的时间,它的效果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有一种观点是,基因的转移有可能使有些疾病在不同物种间进行扩散。由于这些忧虑,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转基因技术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限制。   但是,拥护转基因食品的人指出,地球上有近五分之一的地区的人口处于粮食匮乏、营养不良之中。转基因农产品能让成千上万的人免于饥馑。然而,像赞比亚这样处于饥荒中的非洲国家却表示,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转基因食品的援助。实际上,转基因食品已经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8、克隆技术:换器官就像换汽车配件   黄艾禾   2002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家、著名的克隆人组织Clonaid协会主席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克隆技术产下了一位名叫“夏娃”的女婴。这条消息现在正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为布瓦瑟利耶至今还不肯让人为“夏娃”做DNA测试,以证明“夏娃”确实是第一名利用克隆技术产生出来的人类。   但克隆人的问世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自从1997年“多莉”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已先后克隆出绵羊、牛、老鼠、山羊、猪、兔子和猫等7种动物,克隆人不过是科学发展顺理成章的下一步;美国目前就有370个培育试管婴儿的诊所,大多数类似诊所都具备制造克隆人的原始生物材料和设备;而克隆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众多生物技术企业投身其中,可用来克隆人的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当然,克隆人类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都遭到了同声谴责。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社会心理上,人们都无法接受这种“违背了自然本质,把神圣的人降格为物,从而使人成为技术操纵的对象”的产物。   但是,如果我们克隆的不是整体的人,而是人体某一器官,克隆技术就可能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目前科学家正尝试着利用干细胞技术克隆人的器官——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一个胚胎干细胞分化发育出来的,如果在干细胞发育的过程中诱导它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比如你需要肾,就让它往肾的方向发展,你需要肝,就让它长成肝——那不知就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因为这样克隆出的人体器官,决不会与你产生排斥反应。这种“诱导”干细胞的技术,乃是今天世界干细胞技术的尖端。它可以真正救人的命,又不触犯人类的伦理道德。所以,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政府在禁止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的同时,都不禁止治疗性克隆。所以,将来可能会有这样一天,你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汽车配件一样,坏了就换上一个新的——这样会让你长命百岁吗?   对于那些靠试管婴儿技术也无法生育的夫妇,克隆技术可以使他们得到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是,目前克隆技术对人类更实际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帮人类生孩子。科学家们说,克隆技术的第一个好处是能够更便宜更有效地生产那些带特殊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用于给人类治病。而且,克隆技术也可以帮助人们多快好省地繁殖对于那些特别优良的动物品种,比如看到哪头奶牛产量极高,就可以“克隆出成千上万头来”。   9、DNA检测技术:一纸检测报告会改变什么   罗汉果   据说大众传媒是时代的小镜子和小哨兵,这话看来一点都没错儿。比如在我们已身处其中的这个生物技术世纪,DNA检测技术一下子成了电视剧编导们最喜爱的一件道具。从亲子鉴定到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新鲜出炉的技术手段给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剧情增加了不少悬念,而确凿无疑的检测报告则给电视剧的主角们平添了不少底气。看着荧屏上那身着白大褂紧张忙碌的身影,心中自是忍不住念着科学技术的好儿:这DNA真是个好东东。   我相信生物学之外的非专业人士对于DNA的认识大多来自这样的传播渠道。不过,电视上的故事虽说来自生活但终归要高于生活,相比于电视上演绎的悬念故事,生活中的故事虽然少了点浪漫,但却因鲜活而显得更加精采。比如去年下半年发生的美国连环枪击案。为了找出凶手,将其绳之以法,警方真是费尽心力,差一点连铁鞋也跑穿了。与此同时,法院的科学家们也没闲着,有了现代高技术的武装,好几般武艺上下左右地开弓,效率自然比牵着狗狗东闻西嗅地高出了许多,而DNA检测就是这好几般武艺之一。由于这项检测只需借助一小片组织即可实现,因此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媒体曾援引美国洛杉矶庭辩实验室主管巴里·菲斯科的话说,“你甚至可以从帽带或者眼镜的鼻梁架上取到需要的完好DNA证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关此案的结果列位看官可自行上网查找,这里也就不再多言。事实上,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单个事件的结果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看完这条消息,一种安全感多半会从心底油然而生。都说科技改变生活,其实改变了的应该还包括这种生活的心情。   当然心情也并不总是往好的一边改变。在南京,一名10来岁的小男孩身患绝症,需要父亲伸出援助之手。关键时刻,当爹的却是犹豫再三:万一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不是不值得吗?于是,他硬拉着老婆、孩子去做了亲子鉴定。事已至此,无论结果如何似乎都不再重要,为人的最基本准则已然被打破,而对婚姻与情感造成伤害的不是那一纸检测报告,而是不信任与强加于人。   其实DNA检测技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并且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更多更广的应用前景,而它所带来的问题也要复杂得多。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扯住科学技术的袖子不让它往前走(也扯不住),就好像没有人会因为饭里有砂子而从此拒绝吃饭,但假如真的从饭里吃出了砂子,那它至少提醒我们在下次淘米的时候要更小心一些。否则,真让饭里的砂子把满口的牙全都硌掉了,那么就算换上一口假牙,再好的饭恐怕也难吃出个味道了。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