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关键是学会真正意义的论文写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8-31 05:19:33

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关键是学会真正意义的论文写作思路

一、阅读很多研究人员花一半的时间阅读文献,可以很快地从别人的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阅读文献,始于今日。一旦你开始写作论文,就没有多少时间了,那时的阅读主要集中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在研究生的头两年,大部分的时间要用于做课程作业和打基础。此时,阅读课本和出版的期刊文章就可以了。在自己研究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需要的阅读量,是令人望而止步的。一个有用的小技巧是:首先找出那些最本质的论文。此时可以参考一些有用的书目:例如研究生课程表,其他学校(主要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录取程序的建议阅读列表,这些可以让你有一些初步的印象。如果你对自己研究的某个子领域感兴趣,向该领域的高年级研究生请教本领域最重要的十篇论文是什么,如果可以,借过来复印。回顾最近几年的出版物,将那些非常感兴趣的复制下来。这不仅是由于其中很多都是意义重大的论文,对于了解实验室成员的工作进展也是很重要的。每年都应该去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图书馆,翻阅其他院校出版的和自己相关领域技术报告,并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仔细加以阅读。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阅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论文可能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将阅读与程序设计联系在一起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读者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在阅读了一些论文后,试试实现论文中所描述程序的“玩具”版本。这无疑会加深理解。要知道,其他的机构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去阅读,严肃对待,并引用它们的工作,即使你认为自己明晓他们的错误所在。在第三阶段,经常会有人递给你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并告诉你应该读读,因为其中有闪光的地方或可以应用到你的研究工作中。但等你阅读完了,你发现没什么特别闪光的地方,仅仅是勉强可用而已。于是,困惑就来了,“我哪不对啊?我漏掉什么了吗?”实际上,这是因为你的朋友在阅读书或论文时,在头脑中早已形成的一些想法的催化下,看出了其中对你的研究课题有价值的地方。 二、写作写作的理由有很多。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D或者MS。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只有在你成为一名教师时才会要求。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鼓励论文发表是促进研究的很好策略。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自己单独完成写作是很难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写作中基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进行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各部分的内容。如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所有写作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写的东西编辑进去。另外写作中一个常见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人交谈时的谈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都提供一个写作修辞的数据库。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只说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确保自己的论文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你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仅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建议养成这样的习惯:每隔几个月,就写一篇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从你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写的只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你的朋友和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这样做也有很多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自己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也有助你的选择。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评论。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下交流。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包括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论点是否丢失。你可以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题或错误,论文存在的潜在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要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主要需要你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主要需要你评论表达的细节。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检查。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通常是先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较长的最终正式论文。看看IJCAI(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会议录,你会发现会议论文录取的标准相当低。而且由于会议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录取的标准变化更大,所以一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研究研究。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修订。要抵制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另外,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论文被拒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向大会的程序主席或者编辑投诉。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那里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评审,作为被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评审者在一个学术圈子里。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意见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几个月,才返回对你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那将苦不堪言。 三、程序设计并不是所有自己研究领域的论文都包含代码,而且本领域的很多重量级人物从来没有写过一个重要的程序。但是为了掌握自己研究的工作原理,你必须会程序设计。不仅仅是很多计算机研究工作需要编写代码,学会程序设计还能带给你什么是可计算的什么是不可计算的直觉。当然,学习一门语言并不能等同于学习程序设计;自己的程序设计包含的一些技术与那些在系统程序设计或者应用程序设计中用到的大不相同。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先看看Abelson和Sussman的《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并做一些练习。这本书与自己所研究的程序设计本质上并不相干,但是包含了一些相同的技术。最后,进行实际的程序设计,而不是阅读,才是最好的学习程序的方法。学习程序设计有很多传统。有些人习惯一起写代码,这取决于个性。还有的人寻找机会直接向有经验的程序员学习,或者请他对你的代码进行评价。阅读别人的代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果可以向高年级同学要他们的源代码,他们可能会有些抱怨,说自己的编程风格差极了,程序实际上并不能工作云云。不管怎么样,最后你获得了源代码。然后你要仔细地通篇阅读,这很费时间。通常阅读并完全理解别人代码所花的时间与你自己编程完成的时间是一样多的,因此要计划好在你的头一个或者头两个学期用数周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代码。你将从中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在课本中也没有的技巧。如果你读到了整篇不可理解没有注释的程序,你就会明白不应该如何写代码了。在软件工程课里学习到的那些知识在自己的程序设计中很有可能依然有用。要给代码加注释,使用正确的数据抽象,将数据和你的代码隔离开,提高可移植性,诸如此类。经过头几年的学习后,就应该写一些自己的标准程序设计模块了。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尝试用程序实现。你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几天之内完成一个功能版本。修改已有的程序是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前提是你已经写过这样的东西,并且确实了解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效率等问题。不像其他通常的程序员相互借阅代码(演示代码例外)。虽然可以对代码进行修改满足自己的需要,但记住理解别人的代码是很耗时的,有时候还不如自己写一个。有时候构建一个标准包的工作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篇论文。像论文一样,程序也有可能过于追求完美。不停重写代码以求完美,最大化的抽象所有的东西,编写宏和库,与操作系统内核打交道,这都使得很多人偏离了自己的论文,偏离了自己的领域(从另外一方面,或许这正是你需要将来谋生的手段)。

一、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这里也有几个讲究:  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  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  (一)关于文献梳理  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  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  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  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  2、如何梳理文献?  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  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  (二)如何使用文献?  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  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  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  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  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  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  三、论证的逻辑  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  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  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  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  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  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  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  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  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  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  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  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  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  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  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  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  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  五、论文的结尾  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  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  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  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  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关键是学会真正意义的论文写作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阅读很多研究人员花一半的时间阅读文献,可以很快地从别人的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阅读文献,始于今日。一旦你开始写作论文,就没有多少时间了,那时的阅读主要集中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在研究生的头两年,大部分的时间要用于做课程作业和打基础。此时,阅读课本和出版的期刊文章就可以了。在自己研究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需要的阅读量,是令人望而止步的。一个有用的小技巧是:首先找出那些最本质的论文。此时可以参考一些有用的书目:例如研究生课程表,其他学校(主要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录取程序的建议阅读列表,这些可以让你有一些初步的印象。如果你对自己研究的某个子领域感兴趣,向该领域的高年级研究生请教本领域最重要的十篇论文是什么,如果可以,借过来复印。回顾最近几年的出版物,将那些非常感兴趣的复制下来。这不仅是由于其中很多都是意义重大的论文,对于了解实验室成员的工作进展也是很重要的。每年都应该去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图书馆,翻阅其他院校出版的和自己相关领域技术报告,并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仔细加以阅读。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阅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论文可能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将阅读与程序设计联系在一起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读者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在阅读了一些论文后,试试实现论文中所描述程序的“玩具”版本。这无疑会加深理解。要知道,其他的机构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去阅读,严肃对待,并引用它们的工作,即使你认为自己明晓他们的错误所在。在第三阶段,经常会有人递给你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并告诉你应该读读,因为其中有闪光的地方或可以应用到你的研究工作中。但等你阅读完了,你发现没什么特别闪光的地方,仅仅是勉强可用而已。于是,困惑就来了,“我哪不对啊?我漏掉什么了吗?”实际上,这是因为你的朋友在阅读书或论文时,在头脑中早已形成的一些想法的催化下,看出了其中对你的研究课题有价值的地方。 二、写作写作的理由有很多。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D或者MS。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只有在你成为一名教师时才会要求。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鼓励论文发表是促进研究的很好策略。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自己单独完成写作是很难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写作中基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进行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各部分的内容。如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所有写作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写的东西编辑进去。另外写作中一个常见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人交谈时的谈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都提供一个写作修辞的数据库。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只说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确保自己的论文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你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仅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建议养成这样的习惯:每隔几个月,就写一篇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从你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写的只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你的朋友和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这样做也有很多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自己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也有助你的选择。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评论。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下交流。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包括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论点是否丢失。你可以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题或错误,论文存在的潜在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要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主要需要你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主要需要你评论表达的细节。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检查。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通常是先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较长的最终正式论文。看看IJCAI(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会议录,你会发现会议论文录取的标准相当低。而且由于会议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录取的标准变化更大,所以一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研究研究。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修订。要抵制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另外,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论文被拒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向大会的程序主席或者编辑投诉。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那里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评审,作为被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评审者在一个学术圈子里。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意见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几个月,才返回对你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那将苦不堪言。 三、程序设计并不是所有自己研究领域的论文都包含代码,而且本领域的很多重量级人物从来没有写过一个重要的程序。但是为了掌握自己研究的工作原理,你必须会程序设计。不仅仅是很多计算机研究工作需要编写代码,学会程序设计还能带给你什么是可计算的什么是不可计算的直觉。当然,学习一门语言并不能等同于学习程序设计;自己的程序设计包含的一些技术与那些在系统程序设计或者应用程序设计中用到的大不相同。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先看看Abelson和Sussman的《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并做一些练习。这本书与自己所研究的程序设计本质上并不相干,但是包含了一些相同的技术。最后,进行实际的程序设计,而不是阅读,才是最好的学习程序的方法。学习程序设计有很多传统。有些人习惯一起写代码,这取决于个性。还有的人寻找机会直接向有经验的程序员学习,或者请他对你的代码进行评价。阅读别人的代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果可以向高年级同学要他们的源代码,他们可能会有些抱怨,说自己的编程风格差极了,程序实际上并不能工作云云。不管怎么样,最后你获得了源代码。然后你要仔细地通篇阅读,这很费时间。通常阅读并完全理解别人代码所花的时间与你自己编程完成的时间是一样多的,因此要计划好在你的头一个或者头两个学期用数周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代码。你将从中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在课本中也没有的技巧。如果你读到了整篇不可理解没有注释的程序,你就会明白不应该如何写代码了。在软件工程课里学习到的那些知识在自己的程序设计中很有可能依然有用。要给代码加注释,使用正确的数据抽象,将数据和你的代码隔离开,提高可移植性,诸如此类。经过头几年的学习后,就应该写一些自己的标准程序设计模块了。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尝试用程序实现。你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几天之内完成一个功能版本。修改已有的程序是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前提是你已经写过这样的东西,并且确实了解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效率等问题。不像其他通常的程序员相互借阅代码(演示代码例外)。虽然可以对代码进行修改满足自己的需要,但记住理解别人的代码是很耗时的,有时候还不如自己写一个。有时候构建一个标准包的工作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篇论文。像论文一样,程序也有可能过于追求完美。不停重写代码以求完美,最大化的抽象所有的东西,编写宏和库,与操作系统内核打交道,这都使得很多人偏离了自己的论文,偏离了自己的领域(从另外一方面,或许这正是你需要将来谋生的手段)。

论文主要内容:一、论文的标题部分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3、完成了哪些工作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三、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四、引言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1、研究的理由2、研究目的3、背景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5、作用和意义五、正文部分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如何提高写作效率很多写作新手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写作效率,因为写作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难以坚持下去,往往卡在写作效率上,现在这里将教你一些实用方法快速提高写作效率,让写文章,写小说不再是难熬的事,轻松适应写作!方法/步骤1要提高写作效率,电脑必不可少,电脑里面布置不可忽视,电脑里其他与写作不相关的软件尽量少,这样能够在早期锻炼你的专心,电脑里桌面多放置你收藏的素材等等,形成一个写作氛围。方法/步骤2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下载其他娱乐性软件,你可以尝试用Linux系统,目前国内的deepinLinux系统还是非常好的,这个系统对写作来说是非常好的,里面可以装日常使用的软件,但是win下的熟悉游戏之类和应用将不能再使用了,Linux系统干净简约,非常适合写作新手锻炼自己的专心度。方法/步骤3好的一款写作软件不可少,但是对于写作新手,市场上写作软件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其实选择很简单,写作软件往往越简约,写作效率会越高,市场上其他的写作软件看上去功能丰富,其实往往中看不中用,对于真正写作来说往往是累赘,这里我推荐使用常见的Word,WPS,在线同步笔记软件等,如果想尝试新的,可以选择markdown,markdown是一种极简的文本编辑,会用的人会非常好用。如果你想真正去写作,写作软件越简洁越好,我推荐能够在线同步的笔记软件或是WPS。记得写完稿要备份,并且养成习惯性的保存动作。方法/步骤4环境准备很重要,不可让环境影响了你的写作,备一份静音耳塞,隔离噪音,早期可以选择在晚上进行写作,晚上写作有利于静心,电脑桌面需要打造一个写作环境,例如合适壁纸,素材包等等,记得备个抗疲劳眼药水,旁边再放杯咖啡,写字桌上最好堆些书,给自己创造一个氛围,在心理上接受写作。方法/步骤5最后,要学会静下心,认认真真写上一个礼拜,其他事情什么都不用想,你会发现,写作是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爱好,你也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效率!

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关键是学会真正意义的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详细在大学学业完成前都是要提交毕业论文,然后学校采用论文检测进行审核论文是否合格,它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部分,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时得心应手,下面papertime论文查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1 论文材料的整理和收集技巧注意要点1大面积的阅读和收集写作文章的是时候问题要集中,而材料收集确实要尽量的宽泛,一般来说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1)能反应研究对象本身的专题材料2)要有明确指导和思想的理论材料3)别人对于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想法2 认真整理和分辨内容让准备的材料发挥自身作用,运用科学观念方法来辨析和整理,舍粗求精。这样得出的材料内容可以更具有说服性和条理性,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整理材料的形式分为:1)制作文献资料目录索引,整理手头上现有的材料(图书馆、资料室、录音资料和报刊索引等)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选题编写。2)剪报、札记、文摘卡。这类资料的整理工作一定要清晰,一是详细注明资料的作者、篇名、出处、发表日期,二是要精细合理分类。3)大事记、年谱或著译年表。此类材料的编写既能加强研究对象的整体印象又能文章整体基础上的深化作用,对于主要研究专题的侧面研究。2 正文内容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 论文结构大家要了解文章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引言起到什么作用呢?主要就是说明选题的原因,讲诉前人已经有 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正文起到什么作用?它是分析和论证的总过程。什么是结论?它是将整个研究的成果做一 个总结性的表述。多数文章在引言之前还有目录和摘要。2 提纲的作用在选题之初材料准备的十有八九动手写作前,应该把论文提供给写好了。提纲也有反复调整的过程,并不是定好就无法修改的,做好这个步骤文章的写作就不会 盲目了。一个成熟的提纲能帮助我们对文章有全局的观念,大方向出发对每个细节进行考察,并考虑到每个环节的逻辑关系。文章各章节所占的比率在其全文中的篇幅重量和作用,避免话题的重复。3 正确而又多样的研究、分析方法我们第一次写论文往往容易犯归纳总结较多而分析问题少的毛病,要么埋头的把材料全照搬上去,要么轻描淡写的写个结论。都没有通过层次、论据来分析和论证,没有做到思想观念上的说服。我们要注意的是运用研究方法或者是分析方法来改进和提高文章质量,方法有:1) 哲学法通过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正确的研究工作中本体论和一般方法论的问题(比如,从认识对象的现象到认识对象的本质)。2)历史法这个是要强调对象本身的历史具体性的方法,他要求研究工作者要全文了解并客观对象的历史发展历程,通过大量的资料从而找出客观对象的特质及发展的规律性。2) 逻辑法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来解释关于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对客观事物各种现象进行逻辑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规律,并用理论的形式来体现4)假说法什么是假说?它并不是随意的胡编乱造和碰运气的猜测二十有一定的经验事实作为基本,用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借助研究者的正确联想和直接感受,提出有预见性、尚待继续验证的新观点。假说虽然不能称之为科学结论但往往是新思想、新理论的萌芽。科研成果的正确结论,往往都是通过上述各种方法和结论紧密地结合是分不开的。4 引用材料的方式材料是全文的主要枝干,但援引不当,交代不清也是会影响其质量和深度的。引用材料的方式有这么几种:1) 完整引用。按照材料一字一句不能任意删除和添加其他内容。前后家引号,若引文单独成一段,每行均比其它文字往后空两格。2)概括引用。用自己的话将引文原本的意思表达出来。前后无须加引号,也不用其它格式或符号加以突出。3)分析引用。将引文的内容拆散、打碎,和和你自己想阐述分析的文字自然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独的引文太多而使文章显得累赘或影响风格的统一。毕业论文涉及的专业领域有非常的多,但是方法万变不离其中,掌握了这些方法,那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通过论文检测顺利毕业也变成了轻松的一件事情。

如何书写论文呢?其实论文的话我们很多时候会想到查重的问题,确实会进行一些相关的查重来,排查,学生是不是去百度去搜索,去抄袭别人的的论文。个人的经历来看,其实写论文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首先,第一步你必须要去参考榜上相类似的论文的书写情况,他们的技术点,知识点,难点。还有他们的关键点。理清他们的思路,然后综合自己的节目或者说项目来进行规划。先把自己的论文进行划分模块。标题,一个个的模块进行去形成思路,把它主次之分。分清楚之后,然后写下来形成自己的思路。或者遇到一些你自己没法书写,但是有其他参考论文的情况下,可以拿别人的论文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自己写出来。不但是不能跟别人的一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查重的问题。

对于毕业生来说,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是论文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步骤。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 步骤要求也很严格。在硕士论文写作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一个需要注意的方 一般来说,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法、 文献资料法这几种方法。后三种方法在硕士论文写作和本科论文写作中运用的比 较普遍。我相信根据大家的常识,看这些标题就知道对应的研究方法的具体意思 了。关键的时候在论文写作时候要选择与研究课题匹配最好的研究方法。 选择研究方法很重要,因此这决定了你论文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果你 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的研究方法不是最好的,就会导致你的研究结果质量不高。 同时在答辩的时候也会遇到答辩老师的提问刁难情况。 一些同学在毕业的时候会找专业的论文机构代写硕士论文,但是往往由于时 间匆忙,没来及看论文的初稿,至于论文的大致意思都没能弄明白更别提论文的 时候,那么你就惨了。因此我们应该提前掌握以上基本的论文研究方法,在硕士 论文写作过程或者答辩的时候都能够用得着。

回答 您好,通常论文都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部分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标题应是整个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用词恰当,力求简短,能反映出论文的内容。 摘要要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新见解,语言精炼。提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要便于检索。中文摘要200字左右。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正文不要车轱辘话来回说,一句话表达准确即可,尤其不要多次出现主观感受性话语,类似于感受性的需要不可以作为论文的论据。绪论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本论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结论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重新审视文献/更新文献。决定你的受众: 1)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研究论文,回顾类论文,教程。 2)想要投稿什么类的期刊。 3)读者是谁:本科生,专业研究者,还有总是要面对的审稿人。 更多8条 

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关键是学会真正意义的论文写作技巧

一、阅读很多研究人员花一半的时间阅读文献,可以很快地从别人的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阅读文献,始于今日。一旦你开始写作论文,就没有多少时间了,那时的阅读主要集中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在研究生的头两年,大部分的时间要用于做课程作业和打基础。此时,阅读课本和出版的期刊文章就可以了。在自己研究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需要的阅读量,是令人望而止步的。一个有用的小技巧是:首先找出那些最本质的论文。此时可以参考一些有用的书目:例如研究生课程表,其他学校(主要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录取程序的建议阅读列表,这些可以让你有一些初步的印象。如果你对自己研究的某个子领域感兴趣,向该领域的高年级研究生请教本领域最重要的十篇论文是什么,如果可以,借过来复印。回顾最近几年的出版物,将那些非常感兴趣的复制下来。这不仅是由于其中很多都是意义重大的论文,对于了解实验室成员的工作进展也是很重要的。每年都应该去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图书馆,翻阅其他院校出版的和自己相关领域技术报告,并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仔细加以阅读。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阅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论文可能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将阅读与程序设计联系在一起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读者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在阅读了一些论文后,试试实现论文中所描述程序的“玩具”版本。这无疑会加深理解。要知道,其他的机构具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去阅读,严肃对待,并引用它们的工作,即使你认为自己明晓他们的错误所在。在第三阶段,经常会有人递给你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并告诉你应该读读,因为其中有闪光的地方或可以应用到你的研究工作中。但等你阅读完了,你发现没什么特别闪光的地方,仅仅是勉强可用而已。于是,困惑就来了,“我哪不对啊?我漏掉什么了吗?”实际上,这是因为你的朋友在阅读书或论文时,在头脑中早已形成的一些想法的催化下,看出了其中对你的研究课题有价值的地方。 二、写作写作的理由有很多。勤于写作不仅仅给你练习的机会。在整个读研的过程中,你需要写一到两篇(这取决于你所在系的规定)毕业论文,以获得PD或者MS。学术的规则就是要么发表,要么腐烂。在很多领域和学校,这通常只有在你成为一名教师时才会要求。但是我们实验室的很多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发表论文了。鼓励论文发表是促进研究的很好策略。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调整思路的方式。你会经常地发现自以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写下来就显得语无伦次。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服务,就必须把它发表。这也是研究的基本责任。如果你写得精彩,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你的工作。自己单独完成写作是很难的,你需要经常地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你的论文作评论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阅读有关如何写作的书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对写作中基本的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做了介绍。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关在句子级别如何进行编辑的书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关如何作文的。写论文时,读读那些写作高超的书,并思考作者的句法运用。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地,你已经吸收了作者的风格。要成为写作高手,需要付出颇多,历经数年,期间还要忍受和认真对待他人的批评。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走。写作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看起来好像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写起来会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门艺术的话,你能从中得到很多乐趣。你肯定会遇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没有一定可以避免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导致思路阻塞:无论开始写什么,总觉得不够好。要理解写作是一个调试的过程。先写一个草稿,然后返回修订。写草稿有助于理顺思路,如果写不出来正文,那就写个大纲。逐步对之细化,直到已经很容易写出各部分的内容。如果连草稿也写不出来,隐藏掉所有写作窗口,然后随便输入自己脑袋里想到的东西,即使看起来好像是垃圾。当你已经写出了很多文本后,重新打开窗口,将刚才写的东西编辑进去。另外写作中一个常见错误是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内容依次写出。通常你应该将论文的核心内容写出来,最后才是介绍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切实际的以为写作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作是耗时耗力的,如果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写一页,也不要放弃。完美主义可能会导致对本来已经足够好的论文还在不停地打磨。这是浪费时间(这也是一种有意无意之间逃避做研究的表现)。将论文看作你与本领域其他人交谈时的谈话。在交谈中,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会期待自己的某次谈话就是全部的故事,是与对方的最后一次交流。写信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很多技术论文,如果其风格更类似于给朋友的信,那么会有很大的提高。坚持记日记也是练习写作的方法(也会使你试验更多的文体,不仅仅是技术论文)。这两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实质作用。一个常见的陷阱是花很多时间去追求修辞而不是内容。要避免这样。LaTeX并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饰语。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从其他从事这一研究的人那里借用一些词语用法。很多站点(例如MIT)都提供一个写作修辞的数据库。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是清楚的写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了拙劣的东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一旦搞清楚了自己要说什么,说就行了。论文的写作要有利于读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段落的组织还是通篇的组织,都要将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写作摘要。确保摘要已经反映出你的好思路是什么。确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然后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太多的论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绍论文,只说有一个好思路,却不说是什么。不要用大话来贩卖你的工作。你的读者都是很优秀的人,正直且自尊。与之相反,也不要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进行消减。确保自己的论文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内解决了问题X,告诉读者你是如何办到的。不要只是解释你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是做什么的,还要解释其工作原理和价值所在。写作是给人看的,而不是机器。因此仅观点正确是不行的,还要易懂。不要靠读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显的推论。如果你在第七页的脚注上解释了某个小玩意的工作原理,接着在第二十三页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引用了它,此时如果读者感到困惑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论文要写清楚是很难的。不要模仿数学领域的文献,它们的标准是尽可能少的解释,使读者感到越困难越好。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才开始写作,会失去很多。一旦开始了某个科研项目,建议养成这样的习惯:每隔几个月,就写一篇解释当前工作进展或者学习所得的非正式论文。从你研究笔记中的记载开始,花两天的时间写下来——如果你花的时间更长,说明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写的只是草稿——不是为了被引用的那种。将论文复制数十份,送给你的朋友和那些感兴趣的人(包括你的导师)。与写正式论文相比,这样做也有很多好处(评论,理清思路,写作练习等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付出无需那么多。如果你做得不错,这些非正式论文以后可以作为正式论文的骨干内容,也就是从自己实验室的Working Paper成为一篇期刊文章。一旦你成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员,会有很多人给你寄论文拷贝要求评论。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论文的评论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你评论的论文越多,你获得支持就越多,也会收到更多人对你论文的评论。不仅如此,学习评价别人的论文也有助你的选择。为论文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要写出有用的评论,需要读两遍论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开始作评论。如果某人在论文中屡次犯同一错误,不要每次都标记出来。而是要弄清楚模式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对此还可以做什么,然后在第一页清晰地指出或者私下交流。不要在论文写毁灭性的批评如“垃圾”,这对于作者毫无帮助。花时间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评论有很多种,有对表达的评论,有对内容的评论。对表达的评论包括校对打字稿、标点、拼写错误、字词丢失等;还可以是校正语法,修辞,以及混乱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们会持续地犯同一语法错误,因此需要花时间明确指出。接下来是对组织结构的评论:不同程度(子句,句子,段落,小节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乱,冗余,无关的内容,以及论点是否丢失。你可以建议作者扩展自己的想法,考虑某个问题或错误,论文存在的潜在问题,表达赞美等。“因为Y,你应该读X”是一种总是有用的评论。当被要求对论文作评论时,你首先要弄清楚哪种评论更有用。对于早期的论文草稿,主要需要你对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作评论;对于最终的草稿,主要需要你评论表达的细节。注意,作为一种礼貌,在要求别人评论之前,应首先用拼写检查器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检查。你无须接受所有的意见,但是必须都认真对待。将论文的部分内容裁掉是挺令人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论文的水平。你经常会发现某个意见确实指出了问题,但是解决方法你觉得不可接受,那么就去寻找第三条道路。要多发表论文,这其实比想象中的容易。确保论文可读性比较好。论文被拒绝的原因,除了没有意义之外,就是无法理解或者组织糟糕。通常是先向会议投交一篇篇幅比较短的有关工作内容的早期报告,然后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较长的最终正式论文。看看IJCAI(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会议录,你会发现会议论文录取的标准相当低。而且由于会议评审过程本身固有的随机性,录取的标准变化更大,所以一个发表论文的诀窍是不停地试。主要的会议都会在被接收的论文中评出内容和表达俱佳的获奖论文,仔细研究研究。论文在投往期刊之前,应该交流一段时间,并根据反馈的评论进行适当的修订。要抵制那种急匆匆地把结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没有竞赛,而且不管怎么说,出版周期的延迟要大大超过对草稿进行评论的时间。另外,读一读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会议的过刊,确保自己论文的风格和内容是适合的。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页左右的“作者投稿须知”,仔细看看。论文被拒绝了,千万不要沮丧灰心。期刊和会议的论文评审过程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节省时间,会议论文的评审必须迅速,没有时间细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绝了,你就失败了。但期刊论文则不同,你可以经常地与编辑争辩,通过编辑与评审人争辩。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厌的评审报告,应该向大会的程序主席或者编辑投诉。评审人一般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不能期望可以从会议论文评审人那里得到多少反馈,但对于期刊论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议。你不必完全按照评审报告的建议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报告去做,那么就必须解释原因,并且要意识到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负面评价。不管怎么样,无论是哪种评审,作为被评审者都要有礼貌。因为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你将会与评审者在一个学术圈子里。论文写作所花的时间总是比期望的要高,论文的发表在耗费时间这个问题上则更严重。当你完成了一篇论文,投出去,等待发表。数月后,论文以及评论意见被返回来,你不得不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又是几个月,才返回对你修改的确认。如果你同时发表了该论文的不同形式,如有一篇短的投会议,一篇长的投期刊,这样的过程将反复数个回合。结果有可能是当你已经厌倦了,研究主题也已经令人生厌后数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论文。这启示我们: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热情投入但是很难发表论文的研究,那将苦不堪言。 三、程序设计并不是所有自己研究领域的论文都包含代码,而且本领域的很多重量级人物从来没有写过一个重要的程序。但是为了掌握自己研究的工作原理,你必须会程序设计。不仅仅是很多计算机研究工作需要编写代码,学会程序设计还能带给你什么是可计算的什么是不可计算的直觉。当然,学习一门语言并不能等同于学习程序设计;自己的程序设计包含的一些技术与那些在系统程序设计或者应用程序设计中用到的大不相同。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先看看Abelson和Sussman的《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并做一些练习。这本书与自己所研究的程序设计本质上并不相干,但是包含了一些相同的技术。最后,进行实际的程序设计,而不是阅读,才是最好的学习程序的方法。学习程序设计有很多传统。有些人习惯一起写代码,这取决于个性。还有的人寻找机会直接向有经验的程序员学习,或者请他对你的代码进行评价。阅读别人的代码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果可以向高年级同学要他们的源代码,他们可能会有些抱怨,说自己的编程风格差极了,程序实际上并不能工作云云。不管怎么样,最后你获得了源代码。然后你要仔细地通篇阅读,这很费时间。通常阅读并完全理解别人代码所花的时间与你自己编程完成的时间是一样多的,因此要计划好在你的头一个或者头两个学期用数周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代码。你将从中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在课本中也没有的技巧。如果你读到了整篇不可理解没有注释的程序,你就会明白不应该如何写代码了。在软件工程课里学习到的那些知识在自己的程序设计中很有可能依然有用。要给代码加注释,使用正确的数据抽象,将数据和你的代码隔离开,提高可移植性,诸如此类。经过头几年的学习后,就应该写一些自己的标准程序设计模块了。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尝试用程序实现。你可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在几天之内完成一个功能版本。修改已有的程序是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前提是你已经写过这样的东西,并且确实了解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效率等问题。不像其他通常的程序员相互借阅代码(演示代码例外)。虽然可以对代码进行修改满足自己的需要,但记住理解别人的代码是很耗时的,有时候还不如自己写一个。有时候构建一个标准包的工作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篇论文。像论文一样,程序也有可能过于追求完美。不停重写代码以求完美,最大化的抽象所有的东西,编写宏和库,与操作系统内核打交道,这都使得很多人偏离了自己的论文,偏离了自己的领域(从另外一方面,或许这正是你需要将来谋生的手段)。

选题新颖分点阐述多看相关书籍多和指导老师沟通

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要写好论文即按照以下要求来写: 论文首页,包括论文标题、单位姓名等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目录 正文(含引言或序言),要注意论文中图表、注释格式 参考文献 附录(可选)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论文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码和公式等。 如论文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名和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名起补充、阐明题名的作用。题名和副题名在整篇论文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一般以第三人称语气写成,不加评论和补充的解释。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字数为300~600字,英文摘要要实词在300个左右,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摘要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3、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8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志。 4、目录 目录即论文各章节的顺序列表。论文应写出目录,标明页码,便于阅读和掌握论文的主要内容,目录层次要求不多于3级。 5、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本论、结论。 (1)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 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 ② 提出问题。 (2)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是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整个论证过程在此展开。本论一般包括: ① 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确定分论点并安排好文章层次、段落; ② 提出分论点,并展开论述。 (3) 结论:是论文的结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① 提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 ② 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③ 有关问题的简要说明。 (理工科专业、经管文法类专业一般要求10000~15000字)。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 7、附录 根据论文的内容要求,确定是否需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等。 那么,怎样写好论文?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作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 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其实首先要定好题目,这个是根本了吧,然后研究方法也要定好,其次 打框架 构思提纲 ::::

论文研究的关键路线是什么意思

归纳路线:个别到一般, 低层次到高层次演绎路线:一般到个别,普遍到特殊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