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7 16:16:35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

对文学没有什么影响。对于有善根的人。才会有影响。因为善男信女。信。愿。行。有这三个。才会。发心。

东汉以来,由于佛典的不断翻译,引发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 到文体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了新的气象。 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 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诗和绝句。《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及文法——文学批评论的不朽名著,但其著者刘勰(法名慧地),却是在佛教寺院中成长的,晚年也出了家,他的作品, 颇受佛教文学的影响。 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其中如 《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的文采,特别为历代文人们所喜爱。为普及佛法而盛行于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变文,就是把佛经内容演 为便于讲唱的通俗文词。敦煌石窟发现的各种变文,都是文词酣畅、想象力非 常丰富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 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 近乎白话的唐宋诗,如白居易及苏东坡等的诗,是因禅宗的“颂古”以及 僧人寒山、拾得所作深入浅出的新诗而来。梁启超先生说:中国古诗中的第一 长诗《孔雀东南飞》,是受了马鸣大师所作《佛所行赞》的影响。 唐代的禅宗诸大师,创用白话的语录体阐明佛法的要义,因此而有宋明理 学家的语录出现,完全是仿效禅宗的笔法。 明清小说是由平话及拟平话而来,小说中“有诗为证”的风格,散文之后 以韵文作结的形式,以及弹词里的说白与唱文夹杂并用,毫无疑问是受佛经中 “长行”与“偈颂”并用形式的深刻影响。

【佛教文学(Buddhist literature)】  Fojiao wenxue  文学 数千卷印度佛典,如《维摩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等,本身就是瑰丽的文学作品,向为文人所喜爱。《百喻经》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的譬喻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印度叙述佛陀前生的《本生经》(《本生谭》)是著名的传记文学。马鸣的《佛所行赞》是印度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其他如佛教典籍中的偈颂、赞、散文、故事、俗讲、变文、语录、传记、游记、文集等,均为优美的佛教文学作品。中国、日本、斯里兰卡的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佛教的影响下,汲取本国传统文学的艺术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它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维摩经》、《百喻经》等,鼓舞了中国晋、唐小说的创作;俗讲、变文对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通俗文学的形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禅宗语录不仅为宋明理学家所仿效,也影响到后来的民间文学作品。

楼上可以补充下 对绘画的影响 如对吴道子等人画佛像的影响 、传神的很、还吸收印度风格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

佛教事实上不能说是对中国的影响,而是中国对佛教的影响,毕竟这个源于印度的宗教并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直到达摩祖师来到中国综合了中国的国情,建立了禅宗开始,佛教文化才算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至于佛教对于中国的影响,事实上还是文化上的充实和人们心灵上的归宿!总的来说佛教文化的核心还是劝人向善!

佛教与道教与儒教殊途同归。各式名字虽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我算是佛教禅宗弟子,我知道的是禅宗是佛教大乘佛法和道教禅宗的衍生,如果真的想了解,我推荐一本书给你,叫做《中国美学十五讲》这本书能解决你的许多关于哲学宗教的问题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那么佛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过程中还有没有作用?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其实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史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事实上,自公元148年安世高东来译经引起,260年朱士行西行求经至公元1175年朱熹、陆象山鹅湖之会(前者标志一个新的文化运动——佛学之开始,后者标志又一个新的文化运动——理学之创立),这一千余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时期,也就是中外学者盛称的魏晋六朝隋唐文化。五代北宋为其余波。恰恰在这一时期中作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主流的却是佛学。其时期之长,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传播国外),都远非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所能比拟。所以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还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现在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奖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奖。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

佛教词汇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深远,就连梁启超先生都曾对此评价过

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论文题目大全

中国现在有哲学吗?哦,马列主义~ 古代中国的哲学 ,主要就是佛道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吧。文学的话有很多啊,比如最有特点的 变文 就是典型的佛教文学,它主要就是传播佛教思想的文本媒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很大啊,红楼梦就是阿,西游记,水浒还不是有,聊斋志异也是呢,可以参见蒲松龄的自序, 可以看见作者本人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像苏轼也受了很大影响啊;至于艺术,比如有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是佛教的艺术宝库啊,艺术的影响太广了,壁画,雕像,寺庙建筑,就连工艺品陶瓷啊,花瓶阿也都常会有关于佛教思想的图案阿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孩子大部分谁还关心这些阿,阿修罗,夜叉阿,四大天王啊什么的可能都不懂,可日本动漫 银魂 就巧妙的使用并再创造了一些佛教里面的形象,最后创造了这么经典的动慢!真是感慨!目前对佛教仍是个门外汉,但佛教是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可以为中国的文学艺术乃至哲学等提供很多的激发吧,可惜啊可惜。

摘要:佛教对中国文化有重大的影响。从哲学、文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都能看出佛教的烙印。关键词:佛教;中国文化;哲学;艺术;风俗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中国也是最主要的宗教。事实上,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只限于宗教,它产生的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大大超出了宗教之外,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受佛教影响颇深。魏晋南北朝时期,般若学起先通过玄学传播,其后两者相互融合,最后玄学被般若学所取代。到了隋唐时期,佛教甚至超过儒学,成为最强大的思想潮流。唐末宋初,禅宗独盛,在当时的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宋明理学的“理一分殊”、“明心见性”等思想,都是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成果。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特征是不仅有浓郁的道德说教,还有诗意、唯美的内容,但对形而上的思考较少,并且逻辑性差。而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的思想,特别是佛教的唯识、般若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理性和思辨精神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学领域,佛教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许多汉译佛经具有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的特点,因此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佛教中的“声明论”,即语言学中的音韵学和训诂学,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促进了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佛教思想,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也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多样化。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便于给一般不识字的百姓讲说佛经故事,宝卷、讲俗等由此产生,促进通俗小说的发展。总的来说,中国小说形式、内容、取材和观念的发展变化,都收到了佛教的影响。在艺术领域,佛教更是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建筑、雕塑都刻下了烙印。汉明帝时期,是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这是以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为标志的。佛教对于绘画方面的影响表现在题材、绘画技巧和观念上。受禅宗影响产生的“禅画”,对唐宋以后的山水画及人物画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思想下产生的绘画与中国古代绘画强调写实的“工笔画”是完全不同的。王维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他将自己参禅所领悟到的意境结合到诗画中,因此他的画以气韵为主,表现了高远淡泊的“南宗”画风。在禅宗精神影响下产生的绘画,脱离了死板的风格,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唐宋至明清到画坛,凡是有名作和名气的画家,都深受佛教思想熏陶。他们的作品往往深远宁静,大有超然物外的意境。禅宗几乎绘画同盛衰,这也算是中国画史上的一大特殊现象了。至于建筑方面,中国早期寺庙的建筑格局是以供奉佛舍利的佛塔为中心的,佛塔是建筑的主体,僧舍和寺庙一般在佛塔的周围修建。这与古印度寺院的建筑风格与要求一脉相承。唐宋时期,寺院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格局:从建筑形式上看,塔在殿的后面。宋朝时期,寺院建筑的格局开始盛行“伽蓝七堂”,如佛殿、法堂、僧房、库房、山门、西净、浴室。南方的寺院有不少是修建在山里,因此常常是借势而建,上高下低。寺院建筑通常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纵深之感。有的寺院在建筑的构想上十分巧妙,他们使用厅、台、楼、阁、长廊等建筑设施连接整个寺院,院内种植有花草树木,荷花池,果树、苗圃、菜园、茶园等,以鹅暖石铺成小路,构成了寺院建筑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建筑,以及修行者之间所形成的特殊关系,相互关联,彼此呼应,体现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清净、安详、自然、朴素、优美和谐的意境。中国古代的建筑,注重精美而不求实用。如房屋前后的陈列布置,左右的点缀,均有说法,不是西洋以实用为目的的建筑物可比。因此,一般佛寺结构的精致,气派的庄严,气势的弘伟,都是仿效印度原始佛教的状态。至于中国大陆各地都遍布着的佛塔,更能代表佛教的精神,给人神圣崇高之感。中国古代的塑像及铸像也是以佛教的传入为契始的。炖煌石窟之佛像与壁画,形态十分逼真,人物栩栩如生,甚至有飘飘然欲飞之势,实在是中国艺术界的无价珍品。此后经数代的发展变化,至盛唐时,三大艺术终于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高度,至今仍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瑰宝。在风俗方面,中国的传统习俗也受到佛教的渗透和影响。由于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西方净土、饿鬼地狱和吃素念佛等观念,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民间习俗也就随之产生。由于中国人重视孝道,因此中国佛教的特色之一便是为死去的亲人诵经念佛以便超度亡魂。佛教谈论的孝,不仅要求要侍奉供养,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也因此,佛教提倡的“孝”扩大并充实了中国孝道的内容。佛教还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产生了的影响。如元宵节是释迦麽尼降服众妖魔的日子,因此元宵节要点花灯,灯火辉煌象征着世界的光明和美好。佛教寺院种茶和饮茶的风气也推进了民间茶文化的发展。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特别是在禅宗盛行之后,很多禅寺中还专门设了茶堂,把它作为禅僧讨论佛理,招待宾客,品尝名茶的地方。事实上,我国的许多名茶,最初也是产于寺院的。比如碧螺春茶,是由江苏洞庭山碧萝峰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的,它的原名是“水月茶”。通过饮茶,禅师能够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茶中得到一种领悟。禅师在茶宴上,谈佛经与茶道,并赋诗,把佛教与茶道融合在一起,拓宽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③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音乐,认为音乐有怡悦性情、改善民心的作用。佛教音乐被称为“梵呗”,它对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僧侣起初用民间或宫廷乐曲改编而成的佛曲,由善于歌唱的僧人进行创新,形成了新的佛曲,促进了中国佛教音乐的不断发展。唐代音乐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佛教音乐更为繁荣,尤其琵琶演奏的艺术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到了宋元时期,器乐演奏开始盛行起来,而佛教也较多地采用这一通俗形式来颂扬佛、菩萨,并以此来吸收更多的佛教信徒。因此佛教音乐对保存和发展民间音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明清时期,众多城市及农村集镇不断兴起,各种民间音乐形式普遍得到发展,其中也包含了佛教音乐的元素。文化的交流是双方面、相互的。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过程中,佛教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者相互促进,才导致了佛教中国化和中国化佛教盛行的局面。(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佛教是一种和蔼的,圆润的柔和的宗教,他的感觉就像女人的皮肤,很美,但是不能深入,因为没人能参透,对中国的哲学而言,它促使了儒家和道家与他一同进入统一,因为佛教也讲究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他丰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内涵,指出中庸不但要达到和谐,而且要高雅,比如苏东坡的词就非常文雅。佛是一种美,是一种只可远观,而不能近前的美,佛讲人是未来的佛,佛是过去的人,讲来世,那我逆向思维一下,是否今生就是前世的来世?佛寄托思念与来世,但是相对前世而言,今生就是前世的来世,所以苏轼想通了,他认为今生就是极乐世界,结果林语堂说苏轼乐观的不可救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被贬到福建去的感受。佛教以一种看似幻想的教化,把中国人变得极其善良,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他要跟村子里的那个寡妇睡觉,就很天真的对那个寡妇说:“阿拉要跟你困觉觉。”转换一下思维,鲁迅认为阿Q愚不可及,我却认为阿Q像夏娃一样天真。天真的能相信蛇。但是反过来说,我认为大善即恶,正是由于佛教的影响,中华民族失去了汉唐雄风,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被洋人欺负的历史。这是佛教的罪过,谢谢!

佛教对国文化影响几乎体现方方面面:从国哲学史来看自魏晋南北朝隋唐始终贯穿着佛教哲学思想;而宋明理学基本骨架也都佛教思想;直 近代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谭词同也还秉承了佛教思想理念来推广社会改良至于文学艺术领域佛教影响也容忽视我们生活于 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也渊源于佛教甚至我们日常用语也知觉地使用了多佛教观念烦恼、世界、因缘而佛教道德更对我们人生 有着相当影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说我们沿用至今生活准则   何看待宗教和文化关系每民族发展文化过程必会遇问题佛教对国文化发生过大影响和作用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佛教文化 遗产例我国古代建筑保存多佛教寺塔现存河南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石造东西 塔等都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标志片郁郁葱葱之掩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佛教建 筑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古代雕刻美术宝库举世闻名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特点而发展成具有国民族风格造 像艺术我国伟大文化遗产  佛 教还国文化带来了新意境新文体新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经典本身伟大富丽文学作品马鸣《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 诗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语录体都 和国俗文学有着深关系  佛 经动人故事常常成艺术家们绘画题材曹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擅长佛画而传世国画学由王维派文 人画而发展宋元盛行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国已有梵呗流行唐代音乐又吸 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某些佛教寺庙  伴 随佛教俱来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传习唐代高僧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医书和药 方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世界上古版刻印本几乎都佛教经书图像  佛 教哲学蕴藏着极深智慧对宇宙人生洞察对人类理性反省对概念分析有着深刻独见解恩格斯《自辩证法》称誉佛教徒处人类辨证思 维较高发展阶段上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神认事物处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因网络之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自觉并把 已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  佛学和国古典哲学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命题和新方法独特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新启发使人们得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精神生活推向另新世界   佛教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过程还有没有作用人类文化发展连续断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切有 价值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内现有种偏见提国传统文化似乎只儒家文化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 化国传统文化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国文化贡献其实魏晋南北朝来国传统文化已再纯粹儒家文化而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文化形 态  研 究国历史尤其国文化史离开对佛教研究事实上自公元148年安世高东来译经时起260年朱士行西行求经至公元1175年朱熹、陆象山鹅湖 之会(前者标志新文化运动——佛学之开始者标志又新文化运动——理学之创立)千余年国民族文化灿烂辉煌时期也外学者 盛称魏晋六朝隋唐文化五代北宋其余波恰恰时期作国哲学思想发展主流却佛学其时期之长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传播国外)都远非 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所能比拟所胡适当年写《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因当时懂佛学写下去了还有位我国当代著名史学家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 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位史学家对人说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此之深懂佛学懂国文 化现人们还重视研究佛教把看成粗俗宗教迷信例对玄奘国历史上伟大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西方学者世界史著 作都给留下了应有篇章印度名字更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尊历史上四大伟人之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唐僧 知国文化史上玄奘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笔宝贵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该发生事情授人国尊重文化柄 现许多人虽否定佛教国文化部分张嘴说其实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种普遍直接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许多用语世界、 实、实际、平等、现行、刹、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恐怕们连都说周全了因此今天制订文 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问题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论文题目

【佛教文学(Buddhist literature)】  Fojiao wenxue  文学 数千卷印度佛典,如《维摩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等,本身就是瑰丽的文学作品,向为文人所喜爱。《百喻经》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的譬喻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印度叙述佛陀前生的《本生经》(《本生谭》)是著名的传记文学。马鸣的《佛所行赞》是印度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其他如佛教典籍中的偈颂、赞、散文、故事、俗讲、变文、语录、传记、游记、文集等,均为优美的佛教文学作品。中国、日本、斯里兰卡的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佛教的影响下,汲取本国传统文学的艺术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它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维摩经》、《百喻经》等,鼓舞了中国晋、唐小说的创作;俗讲、变文对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通俗文学的形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禅宗语录不仅为宋明理学家所仿效,也影响到后来的民间文学作品。

一、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故事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像文殊问疾,拈花微笑都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素材。而有的则成为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聚沙成塔、刀头舐蜜等。  以题材而论,历代描写佛教的诗文不计其数,这些诗赞美佛寺风光,歌颂僧俗有宜,有不少写得相当精彩和生。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以艺术风格而论,般若和禅宗思想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王维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在宋之问的别墅,优闲自在,吃斋奉佛,更被最后世尊为“诗佛”。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著名的如寒山、皎然、文莹、苏曼殊等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佛教对中国书法、绘画和雕塑的影响  正如诗歌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样,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  历代书法家中,不少高手出自释门,如狂草怀素,“退笔成冢”的智永,唐草无出其右的怀仁,工草隶的贯休等;更有书法名家深受佛教影响,如王羲之等,单是佛理便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深刻内在的影响。人们知道,佛法虽广,其要者无出于戒、定、慧三学。夫戒者,主要是收束身心;定者,则在专志凝神;而般若智慧,则使人穷妙极巧。此三者均与书法之道相通。其中,尤以禅定之功与书法之道最为密切。 “书圣”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凝神静思,预想字形,令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般议论,正是深契佛家禅观之旨,可见佛理与书道实多有相通之处。  佛教传入中国后,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人们知道,古印度的佛教佛教艺术主要就是石窟壁画和雕塑,以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和阿旃陀(在今印度德干高原)石窟艺术为代表,均为公元前一世纪的作品,前者以雕塑著称,后者以壁画闻名。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它们的继承和发展。其影响路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但中原地区的石窟雕塑,则逐渐吸收和融合中国艺术的风格,造象也模拟了中国人的形象,当然也保留了印度雕塑世艺术的某些特点。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达起来,出现了象吴道子著名的宗教画家。在表现手法上,释迦牟尼在印度的生活,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下,使中国人在感觉上更为接近和亲切。  佛教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吴道子等历代著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上文提到的“诗佛”王维也是擅长佛画的代表文人之一,他们这一派的文人画盛行写意之风,也与禅宗思想有关。  三、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教、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如“一尘不染”,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如果在修行时能摈除一切杂念,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论文题目

从哲学思想方面来说,佛教思想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对心理活动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完整严密的体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它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永远处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中同时强调个人解脱和普度众生魏晋时期,佛教的哲学思想与道教合流,丰富了后期玄学的内容隋唐时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对佛典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独有的理论体系宋明时期,儒家似乎反对佛教,实际上却又从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学,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就是脱胎于禅宗顿悟之说近代的改良派也从佛教汲取养料批判理学,如谭嗣同所建立的“仁学”体系,思想渊源之一其实就是禅宗

摘要:佛教对中国文化有重大的影响。从哲学、文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都能看出佛教的烙印。关键词:佛教;中国文化;哲学;艺术;风俗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中国也是最主要的宗教。事实上,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只限于宗教,它产生的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大大超出了宗教之外,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受佛教影响颇深。魏晋南北朝时期,般若学起先通过玄学传播,其后两者相互融合,最后玄学被般若学所取代。到了隋唐时期,佛教甚至超过儒学,成为最强大的思想潮流。唐末宋初,禅宗独盛,在当时的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宋明理学的“理一分殊”、“明心见性”等思想,都是吸收了佛教思想、的成果。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特征是不仅有浓郁的道德说教,还有诗意、唯美的内容,但对形而上的思考较少,并且逻辑性差。而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的思想,特别是佛教的唯识、般若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理性和思辨精神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学领域,佛教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许多汉译佛经具有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的特点,因此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佛教中的“声明论”,即语言学中的音韵学和训诂学,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促进了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佛教思想,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也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多样化。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便于给一般不识字的百姓讲说佛经故事,宝卷、讲俗等由此产生,促进通俗小说的发展。总的来说,中国小说形式、内容、取材和观念的发展变化,都收到了佛教的影响。在艺术领域,佛教更是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建筑、雕塑都刻下了烙印。汉明帝时期,是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这是以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为标志的。佛教对于绘画方面的影响表现在题材、绘画技巧和观念上。受禅宗影响产生的“禅画”,对唐宋以后的山水画及人物画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思想下产生的绘画与中国古代绘画强调写实的“工笔画”是完全不同的。王维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他将自己参禅所领悟到的意境结合到诗画中,因此他的画以气韵为主,表现了高远淡泊的“南宗”画风。在禅宗精神影响下产生的绘画,脱离了死板的风格,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唐宋至明清到画坛,凡是有名作和名气的画家,都深受佛教思想熏陶。他们的作品往往深远宁静,大有超然物外的意境。禅宗几乎绘画同盛衰,这也算是中国画史上的一大特殊现象了。至于建筑方面,中国早期寺庙的建筑格局是以供奉佛舍利的佛塔为中心的,佛塔是建筑的主体,僧舍和寺庙一般在佛塔的周围修建。这与古印度寺院的建筑风格与要求一脉相承。唐宋时期,寺院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格局:从建筑形式上看,塔在殿的后面。宋朝时期,寺院建筑的格局开始盛行“伽蓝七堂”,如佛殿、法堂、僧房、库房、山门、西净、浴室。南方的寺院有不少是修建在山里,因此常常是借势而建,上高下低。寺院建筑通常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纵深之感。有的寺院在建筑的构想上十分巧妙,他们使用厅、台、楼、阁、长廊等建筑设施连接整个寺院,院内种植有花草树木,荷花池,果树、苗圃、菜园、茶园等,以鹅暖石铺成小路,构成了寺院建筑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建筑,以及修行者之间所形成的特殊关系,相互关联,彼此呼应,体现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清净、安详、自然、朴素、优美和谐的意境。中国古代的建筑,注重精美而不求实用。如房屋前后的陈列布置,左右的点缀,均有说法,不是西洋以实用为目的的建筑物可比。因此,一般佛寺结构的精致,气派的庄严,气势的弘伟,都是仿效印度原始佛教的状态。至于中国大陆各地都遍布着的佛塔,更能代表佛教的精神,给人神圣崇高之感。中国古代的塑像及铸像也是以佛教的传入为契始的。炖煌石窟之佛像与壁画,形态十分逼真,人物栩栩如生,甚至有飘飘然欲飞之势,实在是中国艺术界的无价珍品。此后经数代的发展变化,至盛唐时,三大艺术终于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高度,至今仍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瑰宝。在风俗方面,中国的传统习俗也受到佛教的渗透和影响。由于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西方净土、饿鬼地狱和吃素念佛等观念,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民间习俗也就随之产生。由于中国人重视孝道,因此中国佛教的特色之一便是为死去的亲人诵经念佛以便超度亡魂。佛教谈论的孝,不仅要求要侍奉供养,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也因此,佛教提倡的“孝”扩大并充实了中国孝道的内容。佛教还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产生了的影响。如元宵节是释迦麽尼降服众妖魔的日子,因此元宵节要点花灯,灯火辉煌象征着世界的光明和美好。佛教寺院种茶和饮茶的风气也推进了民间茶文化的发展。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特别是在禅宗盛行之后,很多禅寺中还专门设了茶堂,把它作为禅僧讨论佛理,招待宾客,品尝名茶的地方。事实上,我国的许多名茶,最初也是产于寺院的。比如碧螺春茶,是由江苏洞庭山碧萝峰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的,它的原名是“水月茶”。通过饮茶,禅师能够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茶中得到一种领悟。禅师在茶宴上,谈佛经与茶道,并赋诗,把佛教与茶道融合在一起,拓宽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③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音乐,认为音乐有怡悦性情、改善民心的作用。佛教音乐被称为“梵呗”,它对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僧侣起初用民间或宫廷乐曲改编而成的佛曲,由善于歌唱的僧人进行创新,形成了新的佛曲,促进了中国佛教音乐的不断发展。唐代音乐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佛教音乐更为繁荣,尤其琵琶演奏的艺术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到了宋元时期,器乐演奏开始盛行起来,而佛教也较多地采用这一通俗形式来颂扬佛、菩萨,并以此来吸收更多的佛教信徒。因此佛教音乐对保存和发展民间音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明清时期,众多城市及农村集镇不断兴起,各种民间音乐形式普遍得到发展,其中也包含了佛教音乐的元素。文化的交流是双方面、相互的。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过程中,佛教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者相互促进,才导致了佛教中国化和中国化佛教盛行的局面。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那么佛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过程中还有没有作用?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其实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史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事实上,自公元148年安世高东来译经引起,260年朱士行西行求经至公元1175年朱熹、陆象山鹅湖之会(前者标志一个新的文化运动——佛学之开始,后者标志又一个新的文化运动——理学之创立),这一千余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时期,也就是中外学者盛称的魏晋六朝隋唐文化。五代北宋为其余波。恰恰在这一时期中作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主流的却是佛学。其时期之长,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传播国外),都远非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所能比拟。所以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还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现在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奖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奖。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信奉的人多是帝王贵族,他们把佛教看成是一种神仙方术。随着佛经被翻译成汉文,人们开始接触佛教教义。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以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这种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对“来世天国”的期待,也在贫苦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传流开来。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