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格式图片高清版

发布时间:2024-09-06 09:10:16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格式图片高清版

经济学论文怎么写?学术堂分八步告诉你:  第一步 找变量  首先要选择研究的主题,既什么原因(X)导致了什么结果(Y)例如,财政支出(X)对经济增长(Y)的影响方法有二:  打开中国知网(CNKI),选择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5-8本中文顶级期刊,筛选出近三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然后随便挑两个感兴趣的作为X和Y  搜索近一年国内学术会议的会议手册,寻找参会论文中频率较高的词汇,选择两个感兴趣的作为X和Y  再一次搜索确认X对Y这一主题没有被研究过,进入下一步否则跳回开头  第二步 找数据  根据挑选的词汇,寻找到原始参考文献,从论文中找到数据来源若数据来源是公开数据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跳回第一步  第三步 找冲击  寻找一个对X产生影响的政策冲击此处可以完全参考已有文献寻找冲击来源  第四步 跑回归  根据政策冲击构建DID模型,跑一下回归,调整固定效应和控制变量,系数正负皆可,只要显着就行若实在不显着则返回第一步  第五步 找理论  寻找关于X和Y关系的经典理论,最好能够找到两个观点冲突的理论(简称A理论和B理论)并提出假说:  ·H1:A理论是正确的  ·H2:B理论是正确的  第六步(可选) 分样本  做一点异质性分析比如对于企业样本,可以国企民企分一下,东中西部分一下,出口内销分一下……  第七步 出结论  根据回归结果,得到结论"我们得到的经验证据支持A理论(或B理论)"  第八步 写论文  根据前七部的成果,按照引言-文献综述-假说提出-实证分析-总结评论的顺序重新组合论文架构最后再润色文字,补齐参考文献,一篇论文便大功告成!

不懂经济,爱莫能助。

嘿嘿~  写的不好,将就着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  摘要: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这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长期停滞后重新实现经济增长,证明了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世界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因而有着多方面的世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似的原理和诸多不同的外界因素改变着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两国带了了不同的市场与未来。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率、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近年的亚洲经济版图,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无疑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经济增长的模式上也有种种相似以及诸多不同。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而这样快速的增长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了中国与印度热。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印度崛起的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和自由化的改革政策,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则得益于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中国与印度崛起的世界意义  中国与印度所在的亚洲曾经是非常富庶的地方,直到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者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在1820年时,中国的GDP 比西欧及其衍生国家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在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以前,印度是后来成为西方殖民地国家中唯一的工业品出口国,即使到了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地统治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印度的工业规模仍然要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殖民地的工业规模都要大。但是,随着西方对印度的殖民,以及对中国的殖民渗透,本来就已处在停滞状态的中印两国经济更是出现了历史性的大逆转。在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与印度,以及这两个大国所在的亚洲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而且大部分贫困人口恰好集中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人口规模极其巨大的国家里。  亚洲的复兴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但是走出亚洲经济复兴第一步的并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日本。这是因为中国与印度在争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之后,选择了被事实证明是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未能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多个世纪积累起来的贫困。但是,当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现对欧洲的赶超,以及随之而来的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起飞,给中国以巨大的冲击。中国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以后,在1979年以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中国经济奇迹。面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印度最终也在1992年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结果,在进行转型后的10多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在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增长。  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贫困,即财富的创造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分配至多只能解决公平问题,绝对不能解决贫困问题。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大致 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印度在刚开始改革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6%,改革仅 8 年,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就下降了八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贫困,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它们都是 “人口年轻”国家,可以为世界带来巨大的红利;它们拥有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可以让世界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而不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它们将为世界创造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新兴市场。  二、中国和印度相似又不同的发展模式  1、中国模式:当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闪电般的速度起飞,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时,全世界从最初对中国的不信任逐渐转为由衷的钦佩。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以制造业拉动,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11%后,又在2007年增至12%。中国依靠巨大的国内储备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大量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引进所需的国外专业技术。  改革开放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否定计划经济的弊端为发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和依靠市场调节自发优化资源配置为理论根据而设计和安排的经济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以地方分权为行政运作、从农村分田单干起步、公有经济民营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模式。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它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优越性,从而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  2、印度模式: 记得家人出差到印度,回来后形容对那里的“落后”印象深刻。简陋的基础设施、堵塞的交通、满街低档国产车、大城市的贫民窟、随处可见的乞丐,作为孟买一景的多比哈特露天洗衣场……都给人以一种“穷国”的强烈观感,跟中国沿海城市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比起来相形见绌。然而,人们往往没有看到的是印度发展的潜力及其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随处可见的IT公司招牌挂满大街小巷,迅速发展的服务行业……自1980年到2002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到2002年至2006年,其增长率稳步上升到5%。2006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率突破8%。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产阶级的规模翻了4倍,达到5亿人。印度的经济起步落后于中国大约10年,它的崛起之所以令人关注,并不是因为这是新的现象,而是因为它的发展模式非常特殊。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岗位的地域性转移。同时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业优先,所属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和制药业。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资助,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印度采取的战略跟其他亚洲国家不同,它并不依赖于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而更依靠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拉动消费,他们重消费而非投资,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作。这种方式意味着印度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冲击,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韧劲。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印度的贫富差距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小。而且,30%至40%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于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3、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印度经济增长率(图)  4、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对中国来说最有可比性的话,那就是印度,因为两个国家的很多禀赋都比较相似。由于制度环境和初始条件不同,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也不同,这表现在市场化路径、开放模式和增长道路的差异。  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不同,由于中国与印度的国情不同,中国和印度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而印度在其改革开放以前所实行的则是以私有制为基本制度的计划经济,这种制度上的根本差异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必须要选择不同的改革道路。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首要的任务便是进行所有制的改革。对于印度来说,其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经济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就可以了。但不管中国和印度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有多大的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在有一点上却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两国都谨慎地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从而避免了那种发生在前苏联和中东欧计划经济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动乱,以及因为社会动乱而造成的经济衰退。  中国和印度对外开放的模式不同,这两个国家也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差别。就中国而言,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是出口导向和引进外资,而印度的对外开放则采取了对外投资与自由贸易的方式。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道路不同,中国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的,而印度则部分地采取后一种经济增长的道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  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未来和所需面对的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挑战。两国共同的问题是坚持通过创造财富来消灭贫困而不要搞平均主义。中国还需要深化以农民土地所有权、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私人财产所有权为重点的产权改革,印度则需要改革其限制社会流动、压抑经济活力和削弱人力资本投资的种姓制度。印度与我国相比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开放程度比中国高得多,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关系较好,外部压力较小,精英教育已见成效,印度社会精英阶层整体素质比中国高得多。而印度的劣势是: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动荡,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外国投资,由于市场过度开放,对本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有些领域经济命脉把持在外国资本家手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已经严重束缚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说:“只要政策对症下药,经济成就是会持续下去的,从而相应提高亚洲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即代表着全球近半的人口,生活素质得到改善。”  辛格还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面对的最大挑战,仍是在如何复苏这个问题上。即使亚洲国家并没有受不良证券的拖累,但区内国家多倚靠全球贸易支撑经济,经济变差,需求大减,波及出口贸易。“对中国、印度、印尼这些着重内需的国家来说,外来经济环境不景气,对其冲击不会很大,但对于倚赖出口的经济体来说,影响却甚大。”但辛格补充说:“如今,亚太区经济陆续转佳,截至去年年底,亚洲多数国家的出口更已重回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水平,当中还包括曾遭受最严重打击的国家。”依据2010年一季度的增长率来看,短期内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走向还是会加速前进的。

、经济论文最后完成的项目构成 一篇完整、规范的经济论文通常要由以下项目构成: 标题;作者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以上所列的10个项目是经济论文的全部构成项目。 一篇具体的经济论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项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备这些项目。 通常,在一般的用于学术期刊发表的交流性论文中,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由于其篇幅较长,除要有一般交流性论文必备的项目之外,还要有目录、附录和内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详细一些)等项目。 二、经济论文各项目的写法与要求 1、标题。标题是作者给论文起的名字,它是论文的总代表,作者必须反复推敲、认真确定。其写作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标题》,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2、作者署名。署名是文权所有和文责自负的体现。只有直接参加了研究工作,并且能对论文内容负责的人,才有权力,也有必要在论文上署名。至于专家、领导或非研究者挂名,则属于不正常现象,是学术研究中的不正之风,必须予以杜绝。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3、目录。篇幅较长的论文应编写出简单的目录。论文目录也就是论文中的各级小标题的依次排列。排出小标题,并标明标题所在页的页码,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体系,也为读者选读论文的有关部分提供了方便。其写法和格式与一般书刊的目录格式相同。 4、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与论文主要信息量等同的完整短文,重点要说明论文的最终结论。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5、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6、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一般在行文中不必明确地表示出来,但若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若干个章节或部分来论述,应尽可能加上小标题表示出各个部分的论述内容。正文的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绪论》、《经济论文的本论》、《经济论文的结论》、《经济论文的引文》、《经济论文的格局》、《经济论文的构段》、《经济论文的表达》、《经济论文的表现》、《经济论文的语言》,书写格式参见《经济论文的文面》。 7、注释。在经济论文的写作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释,这就需要论文有另一项内容——注释。它是经济论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文章之外的项目。论文的注释有补充内容的注释和注明资料出处的注释两大类。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引文》中的加注。 8、致谢。谢辞是向在本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它可以写在正文的结论部分,也可以单列出来,使之成为论文中的一个项目。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结论》。 9、参考文献。经济论文的正文之后要列出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这是作者产生创见的依据,把它列示出来,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能加大论文的信息量,使研究相同课题的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其写法和要求参见《经济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 10、附录。附录是对论文正文内容的补充。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资料性内容,可以放到附录中去。如全文或几个部分共同使用的图表,帮助读者理解、消化文章内容的补充性资料等等 三、经济论文完成后的基本工作 经济论文按以上项目及要求最后完成后,标志着一个完整的经济科学研究过程的终结。当然,也有一些课题研究的复杂性及阶段性较强,一篇经济论文的完成只意味着一项研究工作的告一段落,接着作者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的不同方面展开研究。但无论哪种情况,一篇论文完成之后,作者所要做的工作还是大致相同的。 如果所完成的是一篇专门用于学术交流的论文,要迅速选定最为妥当的交流渠道,或直接向出版单位投稿,或以学术报告、学会演讲的形式发表论文。 如果向出版单位投稿,一定要选择自己比较满意,论文又容易被接受的刊物;若第一种刊物未中,不要气馁,应不断地推敲修改,研究深化论文,再投向第二种、第三种刊物,总会有所收获的。 如果准确作学术报告或进行学会演讲,则必须在论文的基础上,写出适宜于口头宣讲的报告稿或演讲稿。 向出版单位投稿与通过学术报告或学会演讲发表论文,是可以同时并用的论文交流渠道,只是二者的特点及效果有一定的区别。 如果所完成的是一篇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作者在论文完成之后,要首先准确论文答辩。答辩以后,作者可根据答辩中专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深化论文,并通过提炼、压缩将其改写成学术交流论文,积极向出版单位投稿,用于发表或报告。 写作经济论文是探讨经济问题、进行经济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因此,只有将以上工作全部完成,经济论文的写作才算真正最后完成了 范文去这里看吧,字多写不下:

日本经济论文格式图片高清版

基本上日本网站上不太可能刊登论文全文,所以要么去图书馆查资料,要么在中国网站上碰运气……

中日经济关系及其走势      【摘要】建交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  双方经济关系在贸易、  投资和金融领域发生了结构性良性变化。  这些为中日经济  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      【关键字】    双边贸易      机遇      问题      1    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结构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    1    1972  年中日建交之后,由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地理上仅一海之隔,经济  交往条件得天独厚,经贸关系得到快速、稳定发展。    2001  年,由于“  9  ·  11  ”事件影响,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国际贸易条  件急剧恶化,日本对全球的贸易出口减少  7%  ,  进口也减少  9%  ,但惟有对华  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  4%  ,达到  96  亿美元,与中日建交初期相比已经增长了  80  倍以上。日本连续  9  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2  年上半年,中日贸易  额达  451  亿美元,  其中日本对华出口增长  11%  ,  进口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日  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量的份额比上年增长  7%  ,  达到  8%  ,  中国已多年成为日本  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日贸易在总额不断上升的同时,  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贸易结构已经开始由“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过去,中日贸易长期呈“垂  直分工”  形态,  即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多为工业制成品,  而对日本出口则以初级产  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  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服装、  机电产品为主  的制成品出口明显上升。  2001  年中国对日制成品出口比率已经高达  84%  ,为历  史最高值,其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了持续旺盛增长势头,从  1990  年的  1  亿美  元增加到  2001  年的  4  亿美元,  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  4%  ,  仅次于纺织品  的  1%  ,  居对日出口的第二位,  2001  年  8  月以后,  纺织品月度统计开始出现下  降趋势,而机电产品出口仍然呈上升走势,因此可以预测  2002  年机电产品将有  望成为中国对日出口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产品。    2    对华直接投资在起伏中上升,投资领域向高附加价值产业转变。    整个  80  年代,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较为缓慢,但是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  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  日本对华投  资开始大幅增长,  1995  年形成高峰,投资额达  7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在所  有对华直接投资国家中名列第二,中国成为日本对亚洲投资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1996  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下滑,  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对华  投资进一步下落。  直到  2000  年,  由于中国加入  WTO  在即,  日本对华投资欲望开  始恢复。  2001  年在西方主要国家出现经济同步下滑的背景下,日本对华直接投  资合同件数仍然多达  2003  件,比上年增加了  1%  ,合同金额为  2  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  3%  ;实际利用资金也达到  5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  49%  。日本  对华投资尽管起伏较大,但在对华投资国家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截至  2001  年  底,  日本向中国投资企业达  22370  家,  累计协议金额约  441  亿美元,  实际利用金  额约  327  亿美元。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  90  年代以后,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  资本密  集型企业延伸,  2001  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急剧上升,达到  1590  亿日  元,比上年增加  3%  ,相反对非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只有  209  亿日元,同比下降  4%  。投资领域已由服装、食品等行业向电子、机械、汽车、建材等行业扩展。  近年机电产品所以成为中国对日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产品,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结构发生变化,  对机电等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  对两国  贸易起到了拉动作用。    3    中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过去中日两国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围绕政府开发援助  (ODA)  展开的,自  1979  年  12  月至今,  日本已经向中国提供总额约达  7  万亿日元的日元贷款,  8  亿日  元的无偿援助和  5  亿日元的技术合作资金。日本对华援助约占中国接受外  国政府贷款总额的  50%  以上,  是对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  来日本的  ODA  政策有些调整,但今后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仍将是未来中日经济关  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逐日增多,  除两国央行之间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  相互在对方增设金融分支机构外,  更重要  的是两国在  2002  年  3  月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中日两国金融领域在  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合作。  根据上述协议,  两国中央银行在必要时可向对方提供总  额为  30  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以协助稳定其金融市场秩序。日本是继泰国之  后与中国第二个缔结这类协议的国家,  作为外汇储备位居世界前两名的日本和中  国在金融领域的这一合作不仅使两国经济关系走向新层次,  也为今后两国在东亚  地区的多边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日货币互换协议作为东亚国家货币合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加快东亚货币安全网络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日合作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    中国加入  WTO  将成为中日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动力。    加入  WTO  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将进入同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全面接轨,建  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与世界经济接轨就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  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  求,  同时也是日本多年奉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期盼的重要目标。  它将为中日  两国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入  WTO  将加速降低  中国关税总水平。  2002  年以来,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从  3%  下降到  12%  ,已经  下调了  5332  种进口产品的关税,非关税措施也大为减少。按中国入世承诺,关  税总水平还将进一步下降,  无疑将使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容易。  日本是中  国连续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进口国家中日本所占比例最大,一直占  20%  左右,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在市场准入条件向好的背景下,作为中国近邻和  最大贸易伙伴的日本必将成为中国入世后获利最多的国家。加入  WTO  后,中国  将按  WTO  的规则调整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目前中国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  正在逐步撤除,  外商投资的国民待遇问题也在很多方面已经得以实现。  包括日本  在内的境外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日本官方及各家新闻媒体进行的各类  海外直接投资调查中,  中国均成为日本企业未来海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国家。  可以  预言随着入世后中国在入世各项承诺的陆续兑现,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热将再度升  温。      2    中国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巨大需求潜力将为中日两国深化合作提供可能。    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的新经济泡沫破灭导致世界  IT  市场进入调整期,但  这并不意味着  IT  革命的终结。日本虽然在  IT  领域落后于美国,但仍然在某些方  面的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  而且这一  市场需求还在扩大。中国在  IT  市场的潜在需求正在化为现实的需求能力。据预  测,  到  2006  年,  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电脑市场。  中国对芯片的需求到  2010  年将会翻四番,为  480  亿美元。近年来世界  IT  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其重要目的  就是要在中国  IT  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果中日双方在手机上网、光纤  通信、  网络家电等等方面加强合作,  一方面将大大推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  同时日本也将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巨大的市场效益。  另外,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  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对其他产品也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仅以汽  车为例,日本的汽车工业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作为支柱产业有过辉煌的历  史,  但目前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正在下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  消费市场还刚刚接近汽车时代的门槛。  2001  年,中国汽车的销售量超过  200  万  台,  增长  16%  ,  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2002  年  1-6  月的汽车销售为  4  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  9%  ,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年销售  300  万辆,达到  日本市场一半的规模。中国现在每百个家庭中只有两家拥有汽车,今后  3-5  年这  个数字将翻一番甚至还多。  目前,  德国等欧美汽车因早于日本抢先进入中国而成  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日本正努力迎头赶上。  2002  年日本汽车工业  巨头先后进入中国。继  2002  年  7  月,日本本田汽车宣布将在广州开发区建立一  个出口车生产基地后,  日本汽车界的领头羊丰田公司与中国  “一汽”  签署了战略  伙伴协议;  日产汽车也立即宣布与东风汽车签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  将于  2003  年在武汉成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并共同生产日产全系列乘用  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和客车。到  2002  年  9  月为止,日本汽车三巨头均已  在中国安营扎寨。  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正在日益扩大的背景下,  未来几年中日两  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3    东亚合作的进展将为中日两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平台。    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水  平最高,既有关税同盟又有统一货币,合作区域不断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正在向中南美扩展,美洲  34  个国家已正式宣布在  2005  年  1  月成立美洲  自由贸易协定  (FTAA)  。南亚、中东、非洲也均有各自形式不同的地区经贸组织。  这些地区贸易组织对域外国家产品设置障碍,  制约了东亚国家对外贸易的正常发  展。在此情况下,加速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已经成为亚太国家的共识。  80  年代末以来,东亚国家自日本与“东亚四小”  、东盟、中国之间相互贸易额已在  本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经过东亚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之  后,  东亚国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只有把本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融入东亚经济  圈的框架内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情况下,  东亚区域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其中  "10+3"  框架与  APEC  所涵盖的成员国相比不仅更具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  的紧迫性,也更加具备成功的条件,因而近年  "10+3"  框架内的合作已经进入到机  制化、务实性的新阶段。此外,地区金融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东亚国家之  间有关双边及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也纷纷列入议事日程。  日本与新加坡、  韩国已  开始讨论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事宜。  中国与东盟,  日本与东盟之间也在加快自  由贸易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在东亚地区目前已经形成的地区合作平台中,  中日两  国如何发挥作用将成为东亚地区提升经济合作的关键。    3    30  年来,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995  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下滑;  90  年代末期,日本对华  ODA  政策调整,大幅度减少对华援助额;  2001  年中日之间首次出现较为激烈的贸易  摩擦。  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制约了两国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  这  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各自不同的国内背景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但一个共同原因  是中国经济的崛起,  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形成强烈反差,  导致日本国内某些势力  制造的  “中国威胁论”  有一定市场。  这些人开始对日本政府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政策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认为日趋增加的中国产品将缩小日本产品的市  场份额;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正在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  ;中国经济的崛  起将给日本经济带来威胁等等。这些看法不仅对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形成一定制  约,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日本政府调整  ODA  政策的一个重要口实,是影响中日  经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但是,  日本某些人士散布的这些观点是完全  站不住脚的。    1    日本国内的“空洞化”与中日经济紧密化没有直接联系。    所谓“产业空洞化”是指由于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导致母国  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和就业大幅减少、  竞争力下降、  结构性失业增加等较严重  问题的一种经济现象。  尽管日本外转的产业不少,  但日本作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  国和制成品出口大国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  1988  年日本  主要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  2%  ,到  2001  年这一比例为  90%  ,略有下降,但仍  然高于其他国家而位于世界前列。  说一个制成品出口全球名列前茅的国家出现产  业空洞化显然缺乏根据。  日本制造业为降低成本而移师海外并非始于今日。  早在  1985  年西方发达国家首脑会议达成《广场协议》  ,力促日元升值以后,竞争力受  到严重削弱的日本企业即开始移师海外。  与目前不同的是当时是把产品零部件送  到海外进行组装生产,  现在则是把从原材料到生产线都搬到国外。  从日本企业向  海外转移的情况看,  欧美地区一直是日本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  亚洲只  占很少一部分。  2000  年,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美国约占  9%  ,西欧  9  国约  占  1%  ,中国只占  4%  。这一投资布局说明即使日本真正发生了“产业空洞化”  的问题也与中国没有直接联系。  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生产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  要。  据  2001  年  2  月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  在日本转向海外生产的企业中,  80%  是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和加工企业,  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产厂家,  为在当  地进行生产的母公司和相关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和零部件。  这些海外工厂生产的产  品约有  68%  销售海外,  返销日本国内的只占  32%  。  事实说明日本扩大海外生产的  企业多为低附加价值产业,  对本国产业并不构成冲击;  扩大海外生产的目的主要  是占据海外市场,  对本国市场的冲击力十分有限。  因此日本企业来华进行直接投  资不仅是降低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的良好途径,  也是日本企业增强竞争力,  拓展  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    2    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对日本经济构成威胁缺乏足够的依据。    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首先,尽管中国经济近  20  年获得了近两位数的高增长,但其  GDP  总量也仅仅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而中国  人口却是日本的  10  倍,  就是说中国的人均  GDP  仅仅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  在  2000  年世界人均  GDP  排名中,中国仅仅从过去的  140  位上升到第  128  位。所以,中  国经济的高增长并不等于中国现有经济的高实力。  由于基础薄、  起点低,  中国经  济即使保持目前的高速发展势头,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也难以弥补与日本经济实力  的差距。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测算,如果世界经济以平均每年  5%  的速度  增长,中国经济以  5%-7%  的速度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在  2050  年才能占  到世界经济总体规模的  16%  左右,大体上相当于日本目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发展睦邻友好是中国既定国策和外交政策的重点。  中  国现在不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即使将来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也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事  实是,日本从中国经济发展中主要是受益,而不是受损,更不是受到“威胁”  。  中国经济越发展,  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越大,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规模和余地也就  越大,日本受益就越多。    3    鉴于两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  体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日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两国加强经济合作。    从两国的基本国情非对称性和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市场广阔,但中国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需要不断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资金和管理经验。  日本既是资金大国也是技术大国,  近年中日经济合作对中国的  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资源缺乏,  市场狭小,  为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  不仅需要不断巩固在世界经济中已有的市场,  更重要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开拓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  因而发展对华经济关系是日本实现再发展和维系经  济大国地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看,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  产  业结构明显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产业结构升级速度  不断提高;  日本产业高度化的进展和产品升级换代进程加速,  使之要不断为相对  落后的产业寻求海外生存空间。  中日两国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将推动两国的互利  合作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从两国贸易结构看,  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品、  机电音像  设备及零部件、  食品、  矿产品、  光学仪器及零部件等;  向中国出口机电音像设备、  化工产品、  塑料及塑料制品、  光学仪器及零部件等。  日本高附加价值产品对促进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从日本进  口产品日趋扩大,  日本市场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品也不断增加,  不仅有利于刺激  有效需求的扩大,  拉动了日本经济,  也为日本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  从东亚  地区经济合作进展情况看,  缺乏强有力的主导国家是东亚合作难有实质性进展的  关键所在。  日本是总体经济实力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强国,  其制造业实力在世界  上仍然名列前茅,  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的  60%  以上;  中国是世界经济上发展  速度最快的国家,其人口占东亚地区的人口  60%  以上,是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中日两国  2001  年的  GDP  接近  6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在  7  千亿美元以上。中日两  国在本地区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两国必将在今后东亚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日  本还是中国,  如果与欧美两个经济圈单打独斗,  结果必然是吃败仗。  东亚地区要  想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之间的有效合  作。    4    结束语    总之,尽管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种种分歧和摩擦,甚至  在某些特定时期双方的立场出现严重分歧,  但应该看到,  友好合作、  共同发展始  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  只要双方共同努力、  排除干扰,  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  思路、新途径,就一定能够开创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标准期刊论文格式要求如下:1、标题不超过20个字,三号黑体居中,可以分成1或2行,段后空一行。2、作者姓名,两人以上,以逗号分隔,4号仿宋体居中,段后空5行。3、“摘要”二字为小四号黑体,摘要内容要小四号宋体,段后空一行。“关键词”三字用小四号黑体,关键词数量为3到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4、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字符间距为标准。内容的一级标题,4号黑体,段前段后1行,二级标题,5号黑体,段前段后5行,三级标题,5号楷体,段前段后5行。5、参考文献,英文版的需要配英文翻译,用6号宋体。需要包含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等信息。期刊论文注意事项期刊学术论文的题目是期刊学术论文的第一条信息,它除了准确、具体反应期刊学术论文的内容,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外,还对选定关键词、编制题录和索引等文献检索提供重要信息。期刊学术论文的标题既要概括中心思想,又不要太长,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长不能超过25个汉字。要根据“正确”、“明确”和“准确”的原则拟定期刊学术论文的标题,题目用词要确切、恰当、鲜明、简短,要尽量使用关键词语和规范词语,慎重使用缩略词语,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和公式。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格式图片高清

简单的说:一般由7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300~500字左右(限一页),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4)目录 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5)正文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0字,内容一般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与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展望。(6)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指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长篇 word 文档排版,几乎是每个毕业生要面临的问题。网络上各种排版方法应有尽有免费的、收费的都有。本文将就最基本的 Microsoft Word 进行详细阐述排版注意事项。当然 office 办公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只要你跟着教程走一定会排好的!什么都是熟能生巧,技多不压身,下面开始表演了。本教程内容主要以东北农业大学硕博毕业论文格式为例。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接下来就是详细内容。开始之前请确保:Word 已显示所有格式(Word 显示所有格式设置),图片来源于作者 版芯设置按照不同学学校的要求设置,在 word 中找到页面布局,选择纸张大小(A4),点来拓展栏,选择纸张大小,页边距,页眉页脚。最后一定要记得选择应用到整篇文档!(例上方和左方为距边界 30mm,下方和右方距边界 25mm;装订线在左侧),图片来源于作者(例页眉页脚距离边界 25mm,奇偶页不同,应用在整篇文档;网格选择「指定行和字符网络」,字符数选择跨度为「11 磅」,行数选择跨度为「17 磅」,暂无需考虑磅数前的行数),图片来源于作者 论文封面与摘要没啥好说的,按照学校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字体、字号、行距,然后结尾,插入分页符转入下一页面,接下来再写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摘要的字体,大小按要求设置即可。(学术型博士毕业论文封面为例,来源农大格式模板), 图片来源于作者 标题设置Word 选至视图 —— 大纲视图子菜单,分别设置为 1、2、3、4(如需要)级标题,然后关闭大纲视图。1)如果未设置标题则均为「正文文本」,若之前设置过,则一定要选显示级别为「所有级别」,然后把标题设置为对应级别;最后检查一遍所有标题,防止遗漏。2)关闭大纲视图,勾选导航窗格再次确认标题无遗漏。(选择大纲视图),图片来源于作者(设置标题级别,带「+」说明有折叠内容;图选中灰色部分点 设置为二级标题),图片来源于作者(勾选导航窗格,确认标题无遗漏),图片来源于作者3)设置标题格式。设置好各标题大小、字体、段前断后距离后,批量更改对应标题格式。(批量更改 1 级标题格式,其他各级标题相同),图片来源于作者 插入分节符这段之所以单列是因为它与页眉页脚设置,目录生成密切相关,也是大家最头疼的问题。一般每一个大章节后加入一个分节符;像农大要求奇偶页不同的学校就分别选择插入奇数页或偶数页分节符。为了方便编辑页眉页脚一定要记得这个原则:奇偶页分开,记得取消与前一节的链接。极端情况下(实在整不明白)取消所有的与前一节的链接。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日本经济论文格式图片高清

《地理上的经济学中日本经济》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7dnXNz9NO5VofS6H7gbw?pwd=ron6 提取码:ron6简介:其实经济的本质就是对土地和资源的争夺,而从“地理”中,我们能够学到的不只是地形气候这类自然环境科学,更有农业、工业、交通、信息、种族、宗教、语言、城市、贸易等,影响整个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基本上日本网站上不太可能刊登论文全文,所以要么去图书馆查资料,要么在中国网站上碰运气……

不懂经济,爱莫能助。

开题报告,不难的,只要用心,资料多

日本经济论文格式图片高清大图

不懂经济,爱莫能助。

基本上日本网站上不太可能刊登论文全文,所以要么去图书馆查资料,要么在中国网站上碰运气……

1、浅谈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2、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3、日本的超稳定经济结构浅析4、论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特色

现成的论文肯定找不到,大学一般都发了很多没用的书,里面都有关于经济的书籍,随便一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都可以写篇论文你可以在里面找,还可以用自己学校图书馆的系统或者其他学校的电子图书库里文件检索,很多关于日语的资料,我就是 这么写的,我同学也些日本经济,题目比你的难多了,他从江户时代开始写,都是在图书馆里找的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