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气象的小论文2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9-06 09:01:26

关于气象的小论文200字怎么写

科技论文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气象科技论文英译   摘 要:关联理论为分析气象科技论文句子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提供了支撑。借助这一理论,本文对气象科技论文英译进行探讨,旨在为气象科技论文的翻译提供借鉴,提高翻译质量,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   关键词:气象科技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语境效果   一、引言   近年来,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需要世界各国及时了解和共享最新的气象信息,携手应对气象灾害。然而在科技翻译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多从功能理论、目的论等角度研究,很少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气象科技论文翻译。赵彦春曾指出:“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奠定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赵彦春,1999:276)。   二、让中国气象科技“走出去”   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气象科技时,我们也要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气象科技论文作为学术研究与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气象论文英译的需求日益突出。   气象科技论文是科技文献的一种,用以“陈述地球大气圈、气象科技领域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描述其特点、规律、过程等,能有效记录大气科学和气象科技界的动态”(寿邵文,姚永红,2008:178),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等特点。本文的研究案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是典型的气象科技论文,具有代表性。   在汉语中,由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是句子在语义平面上的结构。一个动核结构体现着一个事件或一个命题。因为气象科技汉语描述的主体是从事研究、分析和观测的研究者或设备,而客体往往是客观的事物、自然现象、观测的过程或实验结果,所以在客观描述气象研究内容时,气象科技汉语注重功能和意义,多用主动句,大量使用含动核结构的简单句或分句描述逻辑事理。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了有关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在中西认知语用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Sperber and Wilson,2001:50)。1999年,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Gutt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提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Gutt,2004:107)。为了实现原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交际,译者在处理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意图时,要作出最佳语境假设,以寻求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关联度进行推理,取得最大语境效果,使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达到最佳关联。气象科技论文属于信息文本,以传播气象科技信息为主。本质上讲,气象科技翻译可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要将原语作者的信息意图推理出来,还要将此信息意图展现给译语读者。   四、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气象英译   气象科技论文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准确地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关联理论指导下,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译者要准确分析原语逻辑关系,合理调整语序和划分意群,灵活采用顺译法、倒译法、合译法及转译法等翻译策略。下面从关联理论角度,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研究气象科技论文中句子的英译。   (一)顺译法   气象科技汉语中的句子较为简单,句子间逻辑关系比较独立。作者与读者的认知语境虽有差别,但也存在共性。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再现原语语境,可以采用顺译法,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序进行翻译。句与句之间的简单对应必然不会对读者的推理过程产生阻碍。但有一点不同,为了准确描述客观规律,英语句子偏长,结构复杂,常常采用各种从句。   案例1:原文: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MRF方案的改进版本,次网格尺度扰动通量(w′c′)与平均量(C:u,v,θ,q)的关系为   (二)倒译法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不能单纯地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是要准确推测原文的深层次语义,把握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意图及最佳关联。在描述一些气象定义或实验过程时,气象科技汉语通常先叙述方法后呈现结果,而英语则先结果后方法。所以,为了准确传递作者的信息意图,给读者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常采用倒译法,根据译文读者的语境表达习惯,将内容忠实、规范地表达出来。   案例2:原文:本文采用①高分辨率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多组试验②,评估③该模式对美国北部森林地区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④五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得出的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   译文:To assess③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a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s at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northern Unites States and compare④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of boundary layers simulated by the five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s, a high resolution mesoscale WRF model was employed① in this paper to carry out② multipl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分析:原文描述的是一个气象实验过程,采用动核结构,分句较多,如果顺着翻译,译文将生硬难懂。根据关联理论,可以采用倒译法。将“结果”译成“目的”并置前,将中文动核结构译成非谓语动词结构,即“to and compare”、“to carry out”,把主动汉语分句整合为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被动英语长句,描述“方法”。这样句子结构严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准确清晰地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传递给读者。   (三)合译法及转译法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不仅要把握原语语义,还要考虑译入语的逻辑表达习惯,实现话语语境的最佳关联。比如,气象科技文献在解释研究原理时,往往采用表示逻辑连词“因为……所以”、“于是”等。但英语中,有些动词(如cause)或动词短语(如result in,lead to)本身已含因果关系。此外,汉语习惯采用不同词语(多为形容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若逐一翻译,则显得重复��嗦。在描述气象现象时,论文大量使用动核结构,含有多个主谓结构,这跟英语的形合句型完全相反。这时,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逻辑,实现更大的交际效果,通常采用合译法和转移法,将重复的表达简单化,并灵活转换词性,多使用名词化结构。   案例3:原文:这主要是因为③太阳辐射不断增强①,地表热量也不断增加②,于是③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不断增加④,边界层内强的湍流混合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⑤。   译文: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ncreased solar① radiation and surface heat flux result in② the continual increase③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buoyancy and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energy in the boundary   分析:原文中①、②、③、④和⑤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依据关联理论,采用合译法和转译法,将①”和②合并“the increased”,动词转换为形容词,使信息明确。③中的连词翻译为动词词组“result in”,准确地体现了逻辑关系。同时④和⑤合译为“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的名词结构。这两种译法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最佳关联,为读者提供了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和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观突破语义层面,更侧重翻译活动的认知与交际属性,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联系起来,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这对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气象科技论文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准确传递气象科技论文的信息意图,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翻译准则,使译语读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妍,范新勇,等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J]北京:地球物理学报,2014(5):1400-   [2] Gutt,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   [3] Sperber,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Secon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 2001:   [4] 寿邵文,姚永红气象科技英语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5] 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J]广州:现代外语,1999(85):    看了“气象科技论文怎么写_怎么写气象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气象科技论文800字 气象科技论文范文 气象科技服务论文范例 气象科技论文 气象科技论文2500字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我是个容易受天气影响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穿过玻璃的阳光能给人明亮的感觉。空气是清澈的,夹杂着咸咸的大海的味道。会趴在窗台上看天上的云,想象着它是像兔子还是像飞马。 我经常想象:在以后的某一天,会不会从天上落下许多糖果,那样爸爸妈妈就不用买了,像我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喜欢想象这样其妙的问题;又或许从远处的西方飞来一只大鸟,让我搭在上面。我喜欢变化莫测的天气,不仅现在,以后也如此。

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全国平均气温达6℃,比常年(3℃)偏高3℃,超过此前全国平均气温最高的2006年,成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编者按:气象话题正在和全球气候一起日益“升温”。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对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都需要气象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本版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气象,特编发这组报道,解析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取得的显著成效及不懈努力。  在2007年这个“气候变化年”,我国平均气温创下1951年以来最高纪录。与此同时,特大暴雪、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多个气象历史纪录被刷新。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明显增加,给气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怎样更准确?北京奥运气象服务怎样更精细?气象预警信息和知识怎样“进村入户”?2008年,这三道难关尤其需要中国气象工作者合力攻坚。  千方百计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  灾害偏重,损失却较小,这是2007年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一个突出特点。全国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与上年相比减少567人;据气象部门统计,2007年有8个台风登陆我国,比常年平均还多1个,但严重台风灾害仅造成76人死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991年以来最少。  “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各地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和疏散,近几年对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投入等。”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说,“气象部门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气象部门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把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放在首位,努力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千方百计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2007年,全国24小时的晴雨预报和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和9%,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预报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  “不过,总体上我国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预测水平还不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气象监测能力还不适应预报预测和服务的需求,一些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监测站网的密度不够,往往捕捉不到,以至于漏报;一些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一些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形成的机理认识还很有限,特别是短时临近灾害天气预警预报能力还比较弱。  据介绍,2008年,气象部门将继续千方百计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立业之本、重中之重,从发展数值预报、完善观测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系统推进:大力发展气象预测预报业务,编制数值预报业务发展规划,实现我国自主研发的T639数值预报系统业务化,改进中国区域中尺度降水数值预报,提高台风数值预报能力,尽快建立全国突发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业务平台;科学发展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等。  此外,中国气象局将组建气候变化中心,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合力,进一步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新挑战。  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为北京奥运提供精细气象服务  8月8日到8月24日,奥运盛会将在北京举办。此时正值北京雨季,天气复杂多变。  “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的特点是六个字——高要求、高难度。”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吴正华说,按国际奥委会要求,奥运气象保障必须提供每隔数小时连续滚动、具体到场馆的天气预报。北京汛期雷雨等灾害性天气比较多;往年的气象资料显示,每隔两三天就有一次降水,与最近四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相比,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总降水量是最大的,降水日数是最多的。  能否将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盛会,“高要求、高难度”的气象保障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国气象局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措施重点解决奥运气象服务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赛事服务问题,全力备战奥运气象服务。2006年和2007年,全国气象部门连续两年开展了奥运气象服务演练。  “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需要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我们将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全力以赴做好奥运会和残奥会气象服务。” 郑国光说,气象部门将加强气候背景分析,为完善奥运组织和应急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高温、高湿、暴雨、雷电、冰雹、大风、台风、雾、霾等奥运高影响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重点做好奥运会开闭幕式中短期和短时临近预报以及人工消云减雨试验,确保珠峰奥运圣火展示、奥运火炬传递、各项奥运赛事气象保障服务的圆满完成。做好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和奥运公众气象服务,为奥运会各项活动和全体奥运参与者、全体市民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我们永远不可能摆脱预报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努力减少不确定性。”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建捷说,“在奥运期间,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得科学、有用、易懂的气象信息——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  拓宽发布渠道、加强科普宣传,让气象预警冲过“最后一公里”  气象等部门近年来努力解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难题。2007年,中央气象台共发布警报75次,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号3350次、警报691次,公众拨打信息电话达数百亿人次,12亿人次接收到预警短信。全国设立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3万块,建立了海洋气象预警电台,推进新一代气象预警信息卫星广播系统、手机短信预警小区广播系统和农村有线广播前端接收机等现代化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  然而,我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时效和覆盖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快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面推进省级移动气象台和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卫星数字语音广播系统和气象预警信息手机小区广播发布系统,还将完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组建。  此外,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不够,面向农村广大农民的宣传尤为不足,群防群控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气象部门将加强科普宣传,加快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推进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和面对中小学及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建立中国气象科普网,继续与教育、科技、建设、铁路、农业等部门合作,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科普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公交、进列车活动。  “气象预警信息和科普知识同时‘进村入户’,才能使气象预警冲过‘最后一公里’瓶颈,在有效时间内到达用户手中,并使用户能够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矫梅燕说,“这对防灾减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气象的小论文200字

9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中午前后本市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将达到暴雨(40-80毫米),其中房山、门头沟、海淀、石景山、丰台、密云、怀柔、平谷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请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及城市积涝。  14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14时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称: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4时2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5时30分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二次黄色预警。14时左右降雨已演变成瓢泼大雨,游客行人打着伞也被雨水淋湿,纷纷到附近的商店躲雨。北京各地开始出现积水情况。  18时30分升级成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  22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21日22时继续发布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暴雨橙色预警,未来3小时北京市城区东部及顺义、通州、大兴、平谷、密云等地仍将出现40~70毫米的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随着雨情发展,不排除发布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的可能。受暴雨影响,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已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制定了预警短信发布预案,今后对应不同等级的极端天气,将设置不同范围、等级的发布标准,面向全市发布的预警短信,主要侧重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程度较大的极端灾害性天气。  据介绍,“7·21”特大自然灾害对山区、郊区造成的创伤未完全平复,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疏松,为避免次生灾害,如7月下旬再出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还将可能面向全市发布预警短信。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为了使更广泛的公众知晓,北京将使用各种方式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除了短信,北京电视台的1、2频道将用滚动字幕播出预警信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7个频道将插播预警信息,其中交通台、新闻台、音乐台、文艺台将优先播发预警。  “十一五”期间,北京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预警塔和各类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保障了预报预警时效。实现了与交管局12个站、路政局31个站的道路气象实时监测信息共享,与市信息办、交管局实现道路视频监控信息预约共享,与路政局合作实现利用道路电子显示屏适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短信预警发布平台建在北京市气象局,覆盖二环至五环、各地铁沿线、高速路、长安街等62个重点区域,实现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发布给有关决策和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在城市应急保障中发挥了作用。

不懂。。。。。。不懂

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全国平均气温达6℃,比常年(3℃)偏高3℃,超过此前全国平均气温最高的2006年,成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编者按:气象话题正在和全球气候一起日益“升温”。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对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都需要气象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本版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气象,特编发这组报道,解析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取得的显著成效及不懈努力。  在2007年这个“气候变化年”,我国平均气温创下1951年以来最高纪录。与此同时,特大暴雪、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多个气象历史纪录被刷新。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明显增加,给气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怎样更准确?北京奥运气象服务怎样更精细?气象预警信息和知识怎样“进村入户”?2008年,这三道难关尤其需要中国气象工作者合力攻坚。  千方百计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  灾害偏重,损失却较小,这是2007年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一个突出特点。全国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与上年相比减少567人;据气象部门统计,2007年有8个台风登陆我国,比常年平均还多1个,但严重台风灾害仅造成76人死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991年以来最少。  “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各地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和疏散,近几年对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投入等。”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说,“气象部门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气象部门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把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放在首位,努力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千方百计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2007年,全国24小时的晴雨预报和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和9%,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预报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  “不过,总体上我国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预测水平还不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气象监测能力还不适应预报预测和服务的需求,一些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由于监测站网的密度不够,往往捕捉不到,以至于漏报;一些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一些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形成的机理认识还很有限,特别是短时临近灾害天气预警预报能力还比较弱。  据介绍,2008年,气象部门将继续千方百计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立业之本、重中之重,从发展数值预报、完善观测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系统推进:大力发展气象预测预报业务,编制数值预报业务发展规划,实现我国自主研发的T639数值预报系统业务化,改进中国区域中尺度降水数值预报,提高台风数值预报能力,尽快建立全国突发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业务平台;科学发展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等。  此外,中国气象局将组建气候变化中心,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合力,进一步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新挑战。  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为北京奥运提供精细气象服务  8月8日到8月24日,奥运盛会将在北京举办。此时正值北京雨季,天气复杂多变。  “北京奥运会气象服务的特点是六个字——高要求、高难度。”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吴正华说,按国际奥委会要求,奥运气象保障必须提供每隔数小时连续滚动、具体到场馆的天气预报。北京汛期雷雨等灾害性天气比较多;往年的气象资料显示,每隔两三天就有一次降水,与最近四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相比,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总降水量是最大的,降水日数是最多的。  能否将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盛会,“高要求、高难度”的气象保障服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国气象局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措施重点解决奥运气象服务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赛事服务问题,全力备战奥运气象服务。2006年和2007年,全国气象部门连续两年开展了奥运气象服务演练。  “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需要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我们将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全力以赴做好奥运会和残奥会气象服务。” 郑国光说,气象部门将加强气候背景分析,为完善奥运组织和应急保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高温、高湿、暴雨、雷电、冰雹、大风、台风、雾、霾等奥运高影响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重点做好奥运会开闭幕式中短期和短时临近预报以及人工消云减雨试验,确保珠峰奥运圣火展示、奥运火炬传递、各项奥运赛事气象保障服务的圆满完成。做好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和奥运公众气象服务,为奥运会各项活动和全体奥运参与者、全体市民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我们永远不可能摆脱预报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努力减少不确定性。”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建捷说,“在奥运期间,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得科学、有用、易懂的气象信息——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  拓宽发布渠道、加强科普宣传,让气象预警冲过“最后一公里”  气象等部门近年来努力解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的难题。2007年,中央气象台共发布警报75次,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号3350次、警报691次,公众拨打信息电话达数百亿人次,12亿人次接收到预警短信。全国设立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3万块,建立了海洋气象预警电台,推进新一代气象预警信息卫星广播系统、手机短信预警小区广播系统和农村有线广播前端接收机等现代化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  然而,我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时效和覆盖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快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面推进省级移动气象台和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卫星数字语音广播系统和气象预警信息手机小区广播发布系统,还将完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组建。  此外,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不够,面向农村广大农民的宣传尤为不足,群防群控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气象部门将加强科普宣传,加快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推进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和面对中小学及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建立中国气象科普网,继续与教育、科技、建设、铁路、农业等部门合作,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科普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公交、进列车活动。  “气象预警信息和科普知识同时‘进村入户’,才能使气象预警冲过‘最后一公里’瓶颈,在有效时间内到达用户手中,并使用户能够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矫梅燕说,“这对防灾减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个容易受天气影响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穿过玻璃的阳光能给人明亮的感觉。空气是清澈的,夹杂着咸咸的大海的味道。会趴在窗台上看天上的云,想象着它是像兔子还是像飞马。 我经常想象:在以后的某一天,会不会从天上落下许多糖果,那样爸爸妈妈就不用买了,像我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喜欢想象这样其妙的问题;又或许从远处的西方飞来一只大鸟,让我搭在上面。我喜欢变化莫测的天气,不仅现在,以后也如此。

关于气象的小论文200字内容

小论文:大气的奥秘 大气是神秘的,大气是威力巨大的。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中,但是对于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确实如此,不久前的“卡特里娜”飓风就让人记忆犹新,它给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那之后不久,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的“云娜”台风也造成了重大危险……气候,环境变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大气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流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在我来说说什么是云,雾,降水。云是由许多小水滴组成,是自然界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云的发生发展伴随着能量的转换;雾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的凝结所产生的现象。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滴,冰晶,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在我国气象学中规定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记雾;降水是指雨,雪,冰雹等从云中下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大气污染,它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气象对于上一年,我们充满无限的怀念与感激。怀念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感激我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于新的一年,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们要更精彩。 新的学期要有新的开始、要有新的希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真正的老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主动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真正来源,我们要抱有责任,全面发展 。刻苦学习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懂得了要刻苦,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感觉到学习的苦,“刻苦”从来都是局外人对行为的概括,而不是刻苦者的自我心理感受。如果父母是破浪的帆船,老师就是雾中的灯塔;如果你是沸腾的钢水,纪律就是规整的模mu2子;如果你是冲天的雄鹰,学校就是你翱翔的天空,人生——还需要你自己来演绎。 电光一闪,一年已然过去。我们又翻开了新的篇章。昨日的失败与辉煌已经过去,关键是把握今天。我们不需要灰心,因为雄鹰翱翔于天空,难免会伤折飞翼,骏马奔驰于大地难免失蹄折骨。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有资格跌下去,而跌下去时,你我依然有尊严,那足以让站着的人感到汗颜。 同学们,松弛的神经又该绷紧了,床头的闹钟又将激起清晨的奏鸣,久违了的灯下又该呈现我们的身影,我们很清楚,前方的路不可能平坦,只会更曲折,更艰险,随着学识的增加,竞争的压力也会日益增进,但我们决不会畏缩,每个人所受的外部压力是相等的,轻松与否是心态的不同而已,以平常心去面对,我们可以变得更强。老师用毕生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浇灌了我们这一棵棵树苗;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不茁壮成长。尊敬的老师,请您们放心,在这一个新的学习阶段里,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倍加珍惜您们的辛劳和付出,我们定向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这里,我也想告诉高三的朋友们:你们是等待破茧的蛹,是准备接受6月洗礼的海燕,是将要地考场上实现诺曼底登陆的战士!已经等待了整整十一个春秋,今天同时是你们冲刺的时候了。夸父追日,道渴而死;精卫填海,矢志不渝。坚持到底,我们绝不放弃! 新年,新气象,今天,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让我们在这新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刻,为了我们的理想共同努力!

9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中午前后本市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将达到暴雨(40-80毫米),其中房山、门头沟、海淀、石景山、丰台、密云、怀柔、平谷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请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及城市积涝。  14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14时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称: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4时2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5时30分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二次黄色预警。14时左右降雨已演变成瓢泼大雨,游客行人打着伞也被雨水淋湿,纷纷到附近的商店躲雨。北京各地开始出现积水情况。  18时30分升级成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  22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21日22时继续发布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暴雨橙色预警,未来3小时北京市城区东部及顺义、通州、大兴、平谷、密云等地仍将出现40~70毫米的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随着雨情发展,不排除发布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的可能。受暴雨影响,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已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制定了预警短信发布预案,今后对应不同等级的极端天气,将设置不同范围、等级的发布标准,面向全市发布的预警短信,主要侧重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程度较大的极端灾害性天气。  据介绍,“7·21”特大自然灾害对山区、郊区造成的创伤未完全平复,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疏松,为避免次生灾害,如7月下旬再出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还将可能面向全市发布预警短信。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为了使更广泛的公众知晓,北京将使用各种方式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除了短信,北京电视台的1、2频道将用滚动字幕播出预警信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7个频道将插播预警信息,其中交通台、新闻台、音乐台、文艺台将优先播发预警。  “十一五”期间,北京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预警塔和各类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保障了预报预警时效。实现了与交管局12个站、路政局31个站的道路气象实时监测信息共享,与市信息办、交管局实现道路视频监控信息预约共享,与路政局合作实现利用道路电子显示屏适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短信预警发布平台建在北京市气象局,覆盖二环至五环、各地铁沿线、高速路、长安街等62个重点区域,实现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发布给有关决策和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在城市应急保障中发挥了作用。

关于气象的小论文200字左右

9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中午前后本市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将达到暴雨(40-80毫米),其中房山、门头沟、海淀、石景山、丰台、密云、怀柔、平谷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请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及城市积涝。  14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14时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称: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4时2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5时30分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二次黄色预警。14时左右降雨已演变成瓢泼大雨,游客行人打着伞也被雨水淋湿,纷纷到附近的商店躲雨。北京各地开始出现积水情况。  18时30分升级成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  22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21日22时继续发布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暴雨橙色预警,未来3小时北京市城区东部及顺义、通州、大兴、平谷、密云等地仍将出现40~70毫米的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随着雨情发展,不排除发布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的可能。受暴雨影响,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已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制定了预警短信发布预案,今后对应不同等级的极端天气,将设置不同范围、等级的发布标准,面向全市发布的预警短信,主要侧重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程度较大的极端灾害性天气。  据介绍,“7·21”特大自然灾害对山区、郊区造成的创伤未完全平复,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疏松,为避免次生灾害,如7月下旬再出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还将可能面向全市发布预警短信。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为了使更广泛的公众知晓,北京将使用各种方式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除了短信,北京电视台的1、2频道将用滚动字幕播出预警信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7个频道将插播预警信息,其中交通台、新闻台、音乐台、文艺台将优先播发预警。  “十一五”期间,北京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预警塔和各类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保障了预报预警时效。实现了与交管局12个站、路政局31个站的道路气象实时监测信息共享,与市信息办、交管局实现道路视频监控信息预约共享,与路政局合作实现利用道路电子显示屏适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短信预警发布平台建在北京市气象局,覆盖二环至五环、各地铁沿线、高速路、长安街等62个重点区域,实现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发布给有关决策和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在城市应急保障中发挥了作用。

小论文:大气的奥秘 大气是神秘的,大气是威力巨大的。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中,但是对于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确实如此,不久前的“卡特里娜”飓风就让人记忆犹新,它给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那之后不久,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的“云娜”台风也造成了重大危险……气候,环境变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大气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流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在我来说说什么是云,雾,降水。云是由许多小水滴组成,是自然界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云的发生发展伴随着能量的转换;雾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的凝结所产生的现象。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滴,冰晶,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在我国气象学中规定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记雾;降水是指雨,雪,冰雹等从云中下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大气污染,它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关于气象的小论文1000字怎么写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卷层云属又可分毛卷层云和薄幕卷层云。 卷层云卷层云约在5500-8000米的高空。这种云由湿空气作大范围缓慢斜升运动而膨胀冷却所造成,这样,它们和流动气旋以及暖锋有关,位于雷雨层顶部;有时,它们也与热带气旋有关,因为热带气旋上空地区风从气旋内向外吹,把卷层云吹到远离它们形成时的地方。卷层云范围大,可达几百到几千公里,具有相当宽广的连续云幕。全部由冰晶组成,云底具有丝缕的结构,能透过日、月的光,使地物有影。云层中往往可见晕圈。若卷层云加厚降低,系统发展,多预示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群众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说法。但是如果无明显发展,甚至云量减少,未来天气也不会有显著变化。

小论文:大气的奥秘 大气是神秘的,大气是威力巨大的。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中,但是对于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确实如此,不久前的“卡特里娜”飓风就让人记忆犹新,它给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那之后不久,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的“云娜”台风也造成了重大危险……气候,环境变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大气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流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在我来说说什么是云,雾,降水。云是由许多小水滴组成,是自然界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云的发生发展伴随着能量的转换;雾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的凝结所产生的现象。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雾滴,冰晶,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在我国气象学中规定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记雾;降水是指雨,雪,冰雹等从云中下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大气污染,它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科学小论文《如何预测天气》如何预测天气1987年10月15日晚上,284年来最为恶劣的暴风雨横扫英国南部,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英镑。风力达到了飓风的级别,推倒了约1500万棵树。而就在前不久,天气预报员还笑称悲剧绝对不会发生,不会有任何飓风袭击英国。上面这则耸人听闻的新闻,顿时使全世界的人们重视起了天气的预测。其实,中国从古时候开始,便对天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易经》的天气占卜,孔明借东风,关羽利用暴雨洪水淹七军……天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休息和举动,它会在冬天让我们无法上班,在夏天毁掉我们的假日。它一会儿是阴霾的乌云连成片,一会儿又是和煦的晴天,天气如此善变,我们可能已经司空见惯,那么人们又是怎么预测天气的呢?要知道,“预测天气和准确预测天气完全是两码事。”许多人不懈努力,希望了解天气的变化过程。他们惊喜地发现:预测未来天气最关键的因素是现在的天气。他们不停地观察各种天气情况的变化与形成原因,并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科学定律,总算有了一些收获;比如根据热效应,热的空气会上升,形成低气压区;冷的空气就会下降,形成高气压区。由此我们便可知道一个地方如果又热又潮湿,这地方不久就会下雨,因为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带着水蒸气爬升到高海拔时,它们会凝聚成云,然后转化为雨落回地面(这就是为什么阴天会下雨的原因:因为凝聚的云过多了,遮住了太阳),当周围环境特别冷的时候,雨会变为雪或冰雹落下。另外,空气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例如,当桂林出现低气压,而南宁出现低气压,就可以预测桂林将有强风。但这种方法十分简单,只是一种粗浅的分析,只能预测很小一部分地区的天气,还十分容易出错。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只能让人们知道笼统的天气,例如“明天桂林会有风”。但人们如果想知道比如气温多少度,风度多少级,什么时候最热等更具体的信息,我们只好无能为力。后来,人们建立了一个全球的气候模型,使用无数先进科技观察天气,并借助复杂的方程来计算,其中包括了海洋的流体力学,热传导,大气化学,甚至太阳辐射等信息。这样列出来的方程实在太难了,人们难免会出错,出现误报天气的情况。到了现在,人们终于想到了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一不做二不休,在美国实验室,一台名为埃尼亚克的计算机第一次进行了天气预测。这台计算机中包含了一整个地球的天气,是一个活生生的气象模型。计算机通过分析各种天气信息,显示出未来的气象情况。人们终于可以准确地预测天气了。虽然计算机也难免会失误,但失误率已经比原来小了很多了。老实说,要天气预报员以百分之百的确信度告诉我们天气情况,这恐怕永远实现不了。但起码像地震,海啸,暴风等灾难的误报,将终成历史。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预测天气的发展抱有足够的信心。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