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论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20 17:25:25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论文范文大全

有看过这类的范文吧?像(心理学进展)啥的,根据别人写的,你自己总结下别人的经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本文对叛逆心理进行了内涵的阐述,分析了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对如何消除叛逆心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了探讨。关键字:青少年;叛逆心理;应对一、叛逆心理的概述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二、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教育理论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他们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4)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例如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三、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1) 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我们,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3)多与学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听。成人与孩子的观点不同。成人眼中的小问题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大问题,不妨认真听完他们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多同学生谈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有意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这样能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心相连,心相通,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讲求民主作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处处体贴关心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热爱和拥护。尤其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从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对抗心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4)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 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 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长的家庭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参考文献[1]原美玲浅谈如何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2]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内蒙古教育,2009年第7期[3]牛涛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2期[4]林泳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百科知识,2007年第8期[5]李淑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职业技术,2008年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论文题目《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品格培养的影响》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缺乏责任感。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从积极心理学进行全面探讨,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良好品格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积极心理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重要性  小学作为学生自我成长和学习知识内容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最关键时期。学生在步入小学学习时,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使小学生存在悲观、抵触学习等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存在的困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消极情绪,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思维,需要采用积极情绪有效地调节学生存在的消极情绪,逐渐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通过教师开展积极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使学生具备融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感恩良好品质,逐渐提高小学生价值观念,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一般是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主要包括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学习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在开展小学校园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重教育、重预防、重全体。然而,当前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以及课程时,教师通常给学生讲解心理学方面知识内容,没有意识到开展心理活动体验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通过教师充分重视小学生人性优点,采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小学生情感与情绪培养,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小学生内容感受到满意、满足等积极体验。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良好的品格,帮助小学生具备和平共处、勇于冒险、积极向上、勤劳、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精神。  二、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基本内涵  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主要包括:正确辨别美丑、好坏以及对错,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培养和悉心的教育,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养成诚实、懂礼貌、有爱心、积极上进、谦恭、踏实、具备正义感以及责任感,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时通过学生获得爱、感激、快乐、兴趣以及满意等积极情绪,使小学生在主观上获得幸福感。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会感受到满意、快乐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在培养小学生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时,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懂礼貌的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举止斯文、衣着整洁、倾听他人、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格。在课堂上应给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班级里存在的恃强凌弱、粗言相待等情况,需要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做好性格教育工作。通过积极开展良好品格培养工作帮助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创建文明的班级。  三、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时,需要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学生在思维方面通常以形象化、具体化思维为主,根据比较形象化、具体化的材料进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直观活动感兴趣。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拥有共同兴趣、理解以及忠诚作为友谊前提,同时帮助小学生逐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尊感、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上进心,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有效避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怯懦以及依赖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及优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心。教师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谦恭性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并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给学生创建良好氛围,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为了提高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效果,给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与家长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校、家庭以及社区逐渐完善组织系统,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帮助学生养成懂礼貌、有责任感的良好品格。家长应与教师做好沟通工作,积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首先,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职业情感、逐渐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教学时逐渐提升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其次,需要家长的耐心培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离不开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学校应给家长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家长养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小学生品格的培养。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开展论坛活动,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养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教师应做好家访工作,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具备心理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  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教师在课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趣味的知识问题游戏,全面提高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通过严格按照公民道德规范“勤俭自强、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塑造良好的文明社会,逐渐规范小学生文明行为以及文明语言。通过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延伸课外培养良好品格活动,将教育性、娱乐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加强对小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针对小学生存在的性格问题,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积极心理辅导工作。班级有的学生存在性格孤僻、在课堂上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学生却生龙活虎起来。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并了解学生的个性成因和特征。通过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弦。采用事实和道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转变他们的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需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谦虚诚恳、待人礼让良好品格。此外,在教学时应增加学生体验更多积极情绪机会。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可以获得更多成功、满意以及快乐的情绪体验,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开展积极心理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逐渐培养小学生爱心,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使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小学生有爱心,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不同层面,并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逐渐提高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逐渐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通过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植树以及春游活动等,采用积极心理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应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耐心,应给小学生一个理解和体会的过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失信于人造成不良的后果,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最重要阶段,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华,柴晓运,李晓燕,等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黄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团体辅导——以罗湖区泰宁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韶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  [4]孙爱玲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有效研究[J]成功:教育,2018  [5]张世军核心素养使思品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6]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J]文教资料,2009  [7]邱勇强,黄金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  [8]徐伟东班级管理中“榜样示范”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  [9]杨庚年职高班级管理三阶段[J]职教论坛,1998  [10]顾善明试析班级管理中的误区[J]交通职业教育,1998  [11]毕清泉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1999  [12]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  [13]王惠江优化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江西教育,2000  [14]刘常元,李生全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  作者:吴长如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中心小学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论文题目大全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新生代企业员工压力应对、心理弹性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2、风险回避行为中的"红色图形效应"  3、简短曝光对群体凝聚力判断的影响  4、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5、青春发动时相、应激生活事件与女生内化性问题之间的关系  6、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7、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适应性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8、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研究  9、网络成瘾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10、基于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风险偏好及投资组合选择  11、面向心理调适的玩具设计研究  12、浅析儿童心理对幼儿园设计中室内空间色彩的影响作用研究  13、移动社交对网络购物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  14、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5、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  16、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  17、户外团体辅导活动对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  18、大学生生涯信念现状及其基于偶然学习理论的干预研究  19、亲密关系的个案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20、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研究

认为心理健康的认为题目,无论有哪些,但最终的一定要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体现你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对心理健康的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属性,可以从人的思想上去写,可以从人的外在形象的健康,也可以成人的外在形体的健康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或者可以从人的器官感官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从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的。

1.意识状态与创造2.音乐与创造3.多样化经验与创造4.创造性的性别助长效应5.创造欲望(动机)与创造6.运动与创造 娱乐与创造 阅读方式与创造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偏科”形成的学习心理机制与辅导策略研究心理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研究

1、城市小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资料多,好写;题目可限制在农民工子女上:城市小学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论文范文大全

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有看过这类的范文吧?像(心理学进展)啥的,根据别人写的,你自己总结下别人的经验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论文题目《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品格培养的影响》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缺乏责任感。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从积极心理学进行全面探讨,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良好品格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积极心理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重要性  小学作为学生自我成长和学习知识内容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最关键时期。学生在步入小学学习时,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使小学生存在悲观、抵触学习等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存在的困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消极情绪,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思维,需要采用积极情绪有效地调节学生存在的消极情绪,逐渐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通过教师开展积极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使学生具备融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感恩良好品质,逐渐提高小学生价值观念,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一般是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主要包括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学习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在开展小学校园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重教育、重预防、重全体。然而,当前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以及课程时,教师通常给学生讲解心理学方面知识内容,没有意识到开展心理活动体验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通过教师充分重视小学生人性优点,采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小学生情感与情绪培养,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小学生内容感受到满意、满足等积极体验。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良好的品格,帮助小学生具备和平共处、勇于冒险、积极向上、勤劳、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精神。  二、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基本内涵  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主要包括:正确辨别美丑、好坏以及对错,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培养和悉心的教育,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养成诚实、懂礼貌、有爱心、积极上进、谦恭、踏实、具备正义感以及责任感,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时通过学生获得爱、感激、快乐、兴趣以及满意等积极情绪,使小学生在主观上获得幸福感。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会感受到满意、快乐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在培养小学生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时,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懂礼貌的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举止斯文、衣着整洁、倾听他人、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格。在课堂上应给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班级里存在的恃强凌弱、粗言相待等情况,需要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做好性格教育工作。通过积极开展良好品格培养工作帮助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创建文明的班级。  三、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时,需要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学生在思维方面通常以形象化、具体化思维为主,根据比较形象化、具体化的材料进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直观活动感兴趣。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拥有共同兴趣、理解以及忠诚作为友谊前提,同时帮助小学生逐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尊感、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上进心,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有效避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怯懦以及依赖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及优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心。教师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谦恭性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并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给学生创建良好氛围,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为了提高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效果,给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与家长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校、家庭以及社区逐渐完善组织系统,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帮助学生养成懂礼貌、有责任感的良好品格。家长应与教师做好沟通工作,积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首先,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职业情感、逐渐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教学时逐渐提升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其次,需要家长的耐心培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离不开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学校应给家长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家长养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小学生品格的培养。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开展论坛活动,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养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教师应做好家访工作,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具备心理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  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教师在课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趣味的知识问题游戏,全面提高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通过严格按照公民道德规范“勤俭自强、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塑造良好的文明社会,逐渐规范小学生文明行为以及文明语言。通过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延伸课外培养良好品格活动,将教育性、娱乐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加强对小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针对小学生存在的性格问题,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积极心理辅导工作。班级有的学生存在性格孤僻、在课堂上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学生却生龙活虎起来。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并了解学生的个性成因和特征。通过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弦。采用事实和道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转变他们的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需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谦虚诚恳、待人礼让良好品格。此外,在教学时应增加学生体验更多积极情绪机会。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可以获得更多成功、满意以及快乐的情绪体验,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开展积极心理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逐渐培养小学生爱心,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使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小学生有爱心,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不同层面,并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逐渐提高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逐渐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通过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植树以及春游活动等,采用积极心理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应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耐心,应给小学生一个理解和体会的过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失信于人造成不良的后果,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最重要阶段,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华,柴晓运,李晓燕,等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黄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团体辅导——以罗湖区泰宁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韶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  [4]孙爱玲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有效研究[J]成功:教育,2018  [5]张世军核心素养使思品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6]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J]文教资料,2009  [7]邱勇强,黄金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  [8]徐伟东班级管理中“榜样示范”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  [9]杨庚年职高班级管理三阶段[J]职教论坛,1998  [10]顾善明试析班级管理中的误区[J]交通职业教育,1998  [11]毕清泉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1999  [12]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  [13]王惠江优化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江西教育,2000  [14]刘常元,李生全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  作者:吴长如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中心小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论文范文

拥有健康的心态,杜绝不良诱惑,用正确的观念看待社会和眼前,努力实现自己的任务。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论文范文大全

本文主要由三部构通自我经历全面顾描写阐述幼稚断走向熟理历程史童期、求经历工作经历三面阐述我性格形及稳定程;第二部我观用知足乐四字形容;第三部职业行析清楚阐明我选择理咨询师原并客观析我能事理咨询面优势指明我今努力向  我始酝酿写析报告我情久久能平静觉已度33春秋匆匆忙忙或快乐或悲伤我都未真静象今审视自,剖析自,看看自所走路……  、 史  () 城市与农村童期  我济南家医院父亲普通工母亲没工作家相夫教我四岁姐姐家我印象我虽富裕衣食忧父亲敬业勤恳母亲操劳都给我留深刻印象影响我今性格-认真朴实努力  约我四岁济南农村极其偏僻村庄济南经历让我比其伙伴优越所我自信乐观伙伴玩游戏我总扮演领导者角色我经带领识字唱歌伙伴佩服我每我总第校习认真专师喜欢我于我启蒙师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谢教给我知识蒙昧给我点光明  知师给我鼓励我特别喜欢看书尽管物资贫乏父亲济南家总给我带些书像《童》《红岩》类我都太明白读平静平凡记忆农村几忧虑快乐  快乐快结束六岁我跟随母亲济南  母亲做起服装意每坐缝纫机前马停蹄早直忙夜十二点我存像关注我性格悄悄起变化伙伴都富足双职工家庭吃穿都我所企及数玩具住宽敞房习才艺我却没没济南户口讲济南没东西与伙伴交换点酸酸伙伴并没歧视我给我莫安慰与起走进校园  (二) 跌宕起伏求经历  概种自卑吧让我习争强胜绩直错信念习给父母争光瞧起唯办习绩六没迟没请假师眼我内向文静乖我认尽管我绩错没太注意我终优异绩考入初像鸣惊似  初似乎我找习绩进步显著校优等同羡慕焦点我找自信再低走路说再细声细气朋友快乐!绩带给我附加值初单纯给我太收获种顺利我绊脚石  高我祖籍既熟悉模糊县城虽我家毕竟10未归种身故乡却笼罩着异乡凄凉受难言表段灰暗记忆挥父母都济南我县城求倍孤独助高封闭式管理式种式毫解突自由限制间能自由支配起床睡觉吃饭习都固定都统我知所措我再我我像笼鸟啊同宿舍姐妹却能适应且考目标明确性让我望畏曾经自由自师同呵护备至我像坠入深渊四周漆黑片挣扎着恐惧着败涂同间冷漠功利让我灰意冷与外界隔绝看似杜绝渠道切断信息源每脑都课本知识脑满满却觉空虚怕我性格概与环境格格入激起我叛逆理始厌甚至想休经幻想离家走自打拼片哪怕破血流我怨悔  想终归破灭父母劝说终于改邪归走高考独木桥现想要能碰懂理师或者能跟朋友倾诉许少走弯路吧现我于种校管理式深恶痛绝知扼杀少像我呢  (三) 自由  家督促踏进校门禁锢鸟终于自由飞翔带着种憧憬迷茫懵懵懂懂进入文系  弥补前荒废光我决定发奋读书失补于我经泡图书馆看关教杂志看名著做摘抄充实幽静灵获极满足与书伴像干涸土获春雨滋润我饥似渴吮吸着书籍营养些辛苦报我考本科师范院  换环境我像突跳井口井底蛙看广阔空草木都充满机林荫习身影随处见整齐教楼藏书丰富图书馆自由安静自习室充满书香气息我幸接触理  自习室我经遇准备考理硕士校友通指引我经理系蹭课理系同师给与我帮助  我理越发兴趣许朋友事都找我帮析更给我莫鼓舞别解忧幸福虽我理自面投入间理博精深我接触点皮毛间匆匆我走工作岗位名教师  源:(_html) - 理咨询论文历程_师身面_新浪博客  (四)走近灵  教师我梦想梦想真喜悦持续久陷入困惑我我工作提高绩同我更希望能理健康面帮  班网瘾家计施;单亲家庭孩内向胆自卑;早恋影响听课;青春期叛逆走看绩滑真遗憾莫能助痛痒批评几句每都些忧忡忡我希望自能名理咨询师啊做名真灵魂工程师走近且走进灵  现我真习理咨询师课程希望久能给孩更帮助  2、我格特征  用艾克森格问卷测量我血质与粘液质兼性倾向于内向静喜欢秩序式情绪比较稳定性情温能较适应环境热情性粗暴善解意  朋友我评价:文静内敛失热情 慷慨真诚情丰富乐观追求目标外表柔弱内刚强  我自我评价:既能享受真实平淡淡泊名利与世争悠永满足懈追求达目罢休执着  顾些经历我刚幸福知足我每阶段都亲朋友师支持与帮助陌鼓励善意眼神赞赏微笑都我前进力都给我命力量我我身边充满激我幸运我拥太太我要些恩惠报给更愿更带幸运  二、职业行析  ()恩我理咨询师力  我要求少却所每我都存激我失落给我力量记高早我蜡烛烧着我慌乱扑灭明火知所措我本同宿舍姐妹帮我似都没发我像存照例吃饭照例若其事离我伤极呆呆望着冒烟褥欲哭泪我并疼些褥烧掉却让我看清同冷漠我伤痕像烧焦褥弥补印痕终于朋友伸援助手我冒着火光棉花撕帮我往浇凉水等彻底没烟才我起课我朋友论我走哪都记份友情  临近高考我情绪极度低落自失信座位低着万念俱灰般我找倾诉象自想让别看压抑着自情绪知同桌像觉我情绪轻轻问:句让我温暖我打起精神刚才绝望扫光谢句轻轻提醒谢我同桌没份经意关许我同我考虑休打工没想句短短语竟改变我命运  别陷入困境及安慰重要啊需要物质金钱情慰藉理咨询师美高尚职业别情遇挫折伸双手温暖灵  我希望我能别痛苦能像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声我想我定我告诉我友切都源于  (二)理咨询师优势  1、我经历教工作让我更能体熟悉各种理情绪积累理问题都我研究理案例都我财富且由于职业原与打交道理知识帮助我深入解内并且更易于与沟通再加我自知识让我更优势能更迅速及疏导理  2、我性格尤其喜欢与打交道热教育事业服务奉献社种骨东西能永远坚定我事理咨询事业信念  3、我稳定格特征及世界观、观、价值观访者榜4、近理咨询专业培训丰富我专业理论基础操作技能  (三)、努力向  1、断提高理论知识咨询技能克服自性格些弱点职业性理智态度严格要求自使自工作始终保持立态度条件接纳访者并能合理看待咨询程挫折现问题需要帮助能够积极争取级理咨询师督导同事支持积极严谨态度待访者  2、由于我职业特点能力我较擅青少发展性理咨询帮助家访者建立良行模式我直思索研究问题今职业历程我要领域深层挖掘让自领域能够独处社做更贡献  付我真走进灵让仅健康体魄更要颗恩善待别善待自

拥有健康的心态,杜绝不良诱惑,用正确的观念看待社会和眼前,努力实现自己的任务。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全面回顾和描写,阐述了个人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在“个人成长史”中,从童年期、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三方面阐述了我性格的形成及稳定的过程;第二部分,我的人生观可以用“知足常乐”四个字来形容;在第三部分的职业行为分析中,清楚地阐明了我选择心理咨询师的原因,并客观分析我能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优势,从而指明了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我开始酝酿写“个人分析报告”,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不觉中已度过33个春秋,匆匆忙忙,或快乐或悲伤,我都未真正的静下心来象今天这样来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来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  一、 个人成长史  (一) 城市与农村的童年期生活  我出生在济南的一家医院中,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母亲没有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当时大我四岁的姐姐在老家上学。在我印象中,我们过得虽不富裕,但还是衣食无忧的。父亲的敬业和勤恳,母亲的操劳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我今后的性格-认真,朴实,努力。  大约我四岁时,从济南回到农村,一个极其偏僻的村庄,正是在济南的经历,让我比其他伙伴有了优越感,所以我自信,也很乐观,在和伙伴们玩游戏时,我总时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我经常带领他们识字唱歌,而小伙伴们也很佩服我。每天上学我总是第一个到校的,学习认真专心,老师也和你喜欢我,对于我的启蒙老师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感谢她教给我知识,在蒙昧中给我一点光明。  不知是不是老师给我鼓励,我特别喜欢看书,尽管那时物资贫乏,父亲从济南回来家时总会给我带回一些小人书,好像有《童年》,《红岩》之类的,我还都不太明白,但也读了。这是在那个平静生活中最不平凡的记忆。在农村的这几年是最无忧无虑的最快乐的。  但快乐很快就结束了,六岁时,我跟随母亲又回到了济南。  为了生活,母亲做起了服装生意。每天坐在缝纫机前马不停蹄,从早上一直忙到夜里十一二点,对我的存在好像不那么关注了。我的性格也悄悄的起了变化。小伙伴们都生活在富足的双职工家庭,吃的穿的都是我所无法企及的,他们有无数的玩具,住宽敞的房子,还学习才艺,我却什么也没有,没有济南的户口,不会讲济南话,没有东西与伙伴交换,心里有点酸酸的。但伙伴们并没有歧视我,给我莫大的安慰,又与她们一起走进了校园。  (二) 跌宕起伏的求学经历  大概就是这种自卑吧,让我在学习中争强好胜,小学成绩一直不错,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好好学习,给父母争光,被人瞧得起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成绩。小学六年中从没迟到过,也从没请过一次假,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我是很内向很文静很乖的学生。我也认为这就是好学生。尽管我成绩不错,但没人太注意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好像一鸣惊人似的。  到了初中,似乎我一下子找到了学习方法,成绩进步显著,成为学校里的优等生,也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我一下子找回了自信,不再低头走路,说话不再细声细气,朋友也多了,生活也快乐了!成绩带给我很多附加值。初中单纯的生活给我太多收获!然而这种顺利也成了我后来的绊脚石。  高中我回到了祖籍,又回到了那个既熟悉又模糊的县城。虽然这是我的老家,但毕竟10年未归,那种身在故乡却笼罩着异乡人的凄凉的感受难以言表。这是一段灰暗的日子,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因为父母都还在济南,只有我一人在县城求学,倍感孤独无助。高中时是封闭式的管理方式,那时对这种方式毫无了解,突然自由被限制,时间不能自由支配,起床睡觉吃饭学习都被固定都被统一,我一下子不知所措!我再也不是我了,我好像笼中之鸟啊!同宿舍的姐妹们却能很好的适应,而且他们考大学的目标的明确性让我望而生畏!曾经自由自在的,被老师同学呵护备至的我像坠入深渊,四周漆黑一片,挣扎着,恐惧着,一败涂地。同学间的冷漠功利让我心灰意冷。与外界隔绝看似杜绝了学生分心的渠道,但也切断了信息来源,每天脑子里都是课本知识,脑子满满的却还觉得空虚的可怕!我的性格大概与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激起了我的叛逆心理,开始厌学,甚至想休学。经常幻想有一天可以离家出走,自己去打拼一片天地,哪怕头破血流,我也无怨无悔!  想法终归破灭,在父母的劝说下,终于改邪归正,还是走上了高考的独木桥。现在想来,那时要是能碰上个懂理学的老师或者能跟好朋友倾诉一下也许会少走很多弯路吧!现在我对于这种学校管理方式还深恶痛绝。不知会扼杀多少像我这样的好学生呢!  (三) 自由的大学生活  在家长的督促下,踏进了大学的校门,被禁锢了多年的小鸟终于可以自由飞翔了,带着一种憧憬和迷茫,懵懵懂懂就进入了中文系。  为了弥补以前荒废的时光,我决定发奋读书,把失去的补回来!于是我经常泡在图书馆里看有关教学的杂志,看名著,做摘抄,充实而幽静,心灵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书为伴就像干涸的土地获得了春雨的滋润,我如饥似渴的吮吸着书籍的营养,这些辛苦也有了回报,我又考上了本科师范学院。  又换了一个环境,我好像一只突然跳出井口的井底之蛙,看到了广阔的天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机,林荫下学习的身影随处可见,那整齐的教学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自由安静的自习室,无不充满了书香气息。在这里,我有幸接触到了心理学。  在自习室我经常遇到在准备考心理学硕士的校友,通过他们的指引,我还经常到心理系蹭课,心理系的同学老师也给与我最大的帮助,  我对心理学就越发感兴趣了,许多好朋友有事都会找我帮他分析,这更给我莫大的鼓舞,也感到了为别人解忧的幸福。虽然我在心理学自学方面投入了很多时间,但心理学博大精深,我也只是接触一点皮毛。时间匆匆,一年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教师!  来源:() - 心理咨询论文之成长历程_师身人面_新浪博客  (四)走近学生心灵  成为教师是我的梦想,梦想成真后的喜悦持续了不久就陷入了困惑。很爱我的学生,很爱我的工作,可是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我更希望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帮到他们。  班里很多学生上网成瘾,家长无计可施;还有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向胆小自卑;学生早恋影响听课;青春期学生叛逆出走,看到他们成绩下滑,真的很遗憾,可是爱莫能助,只有不痛不痒的批评他们几句。每天都为这些学生忧心忡忡,我多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啊,做一名真正的灵魂工程师,不但走近他们而且走进他们的心灵。  现在我真在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希望不久之后能给孩子们更大的帮助。  2、我的人格特征  用艾克森人格问卷测量,我是一个多血质与粘液质兼有的个性,倾向于内向,好静,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性情温和,能较好的适应环境,热情,感性,不粗暴,善解人意。  朋友对我的评价是:文静内敛又不失热情 慷慨真诚,感情丰富,乐观,有追求,有目标,外表柔弱内心刚强  我的自我评价:既能享受真实平淡,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悠然又有永不满足,不懈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  回顾这些年来的经历,我刚感到很幸福,很知足。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亲人朋友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也有陌生人的鼓励,他们的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都是我前进的动力,都给我生命的力量,我对我身边的人充满感激,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拥有了太多太多,我要将这些恩惠回报给更多的人,愿为更多人带来幸运!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感恩之心是我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动力  因为我要求的少,得到的却很多,所以对每个人我都心存感激。是他们在我最失落时给我力量。记得高中时,一天早上,我的被子被蜡烛烧着了,我慌乱地扑灭明火,就不知所措了,我本以为,同宿舍的姐妹会帮我一下,可是,她们好似什么都没发生,我好像不存在,她们照例吃饭,照例若无其事的离开,我伤心极了,只是呆呆的望着还在冒烟的被褥,欲哭无泪,我并不心疼这些被褥,烧掉了它却让我看清了同学的冷漠,我心上的伤痕就像这烧焦的被褥有了无法弥补的印痕。但终于还是一个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她为我把被子里还在冒着火光的棉花撕出来,还帮我往被子上浇凉水,等它彻底没烟了才和我一起去上课。她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记得这份友情。  还有一次,临近高考,我情绪极度低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座位上低着头,万念俱灰一般,我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自己又不想让别人看出来,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知怎的,同桌好像感觉到了我的情绪不好,轻轻的问:“怎么了?”就这一句话让我感到很温暖,我一下子打起精神来,刚才的绝望一扫而光。感谢这句轻轻的提醒,感谢我的同桌,如果没有这份不经意的关心,也许我的人生会大不同,那时我正在考虑休学去打工。没想到这句短短的话语竟改变了我的命运!  在别人陷入困境时,及时的安慰一下对这个人是有多重要啊!她需要的不是物质,不是金钱,而不过是情感的慰藉。心理咨询师正是这样美好高尚的职业,在别人情感遇到挫折时,伸出双手温暖心灵。  我希望我能在别人痛苦时,能像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想我一定可以,那样我会告诉我的好友,这一切都是源于你们。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  1、我的成长经历和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更能体会和熟悉各种心理情绪,多年积累的学生心理问题都会成为我研究心理学的案例,都是我的财富,而且由于职业的原因,天天与学生打交道,心理知识又会帮助我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并且更易于与学生沟通。再加上我的大学时自学的知识,会让我有更的优势,能更迅速及时的疏导学生心理。  2、我的性格中尤其喜欢与学生打交道,热爱教育事业,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这种骨子里的东西能永远坚定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  3、我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成为来访者的榜样。4、最近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三)、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上始终保持以中立的态度,无条件地接纳来访者,并能合理看待咨询过程中的挫折,在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能够积极争取上级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来访者。  2、由于我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能力,我较为擅长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是我一直在思索和研究的问题,在今后的职业历程中,我要在这个领域深层次地挖掘下去,让自己在这一领域能够有独到之处,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付出我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