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初中生可以写吗吗

发布时间:2024-07-20 18:28:18

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论文范文初中生可以写吗吗

一、家庭方面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不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们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等等。在中学阶段,他们更是指望自己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苛求,超越心理负荷。过重的精神压力,繁多的学业负担,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几乎丧失殆尽。而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没有多少家长能引起注意和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许多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目前,不少孩子是智力开发超前,而心理发展滞后。特别是在在生理发育处于高峰期的中学生身上形成强烈反差。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严重的先天不足。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赏罚褒贬,他的世界观、信仰、思想、作风、接物待人的态度,对具有高度模仿性而缺乏选择性的中学生来说,起着性格上的奠基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家庭里,接受父母所谓“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教育,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为人生信条,那么,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成长的人,必定是心胸狭隘的人。 此外,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得部分成年人无法对自己及时作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这就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使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及大脑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比如职业的不稳定、收入的下降、商场的失意、职业的变更等,都是造成成年人心理障碍的因素。成年人难免要将这种情绪转换成各种非理智的行为、语言在家中渲泄,有的则把自己的失败转成对子女的不符实际的要求。子女如长期处在这种不良的情绪感受中,其大脑机能便会遭到慢性损耗,最后出现大脑机能失调,造成心理障碍。 二、社会方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当今我们社会正处在巨大变革的时期。社会宏观环境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再由于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竞争愈来愈激烈,社会人际关系也显得复杂了,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了。。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潮并存的局面,不少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中学生,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是“去其精华、吸其糟粕”。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例如:社会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尤其是大众传播中诸如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由于其表现手法形象逼真,学生非常容易接触,其危害性最大。面对那些生动可感的形象或情节,他们往往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的中学生崇拜的是侠客,追求盲目的自由,向往无政府主义,“老子天下第一”是他们的目标,有的中学生甚至参与恶性流氓斗殴活动。更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书屋"、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等,常常有意识地选址学校附近,瞄准中学生作为赚钱对象,形成不理想的社会微观环境,这些常常使学校、家长束手无策,更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再如,现在社会上谋职业、挑好工作靠“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在学生中也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习不学习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了。有的中学生甚至完全无心学习。 三、学校方面的影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当前,由于不少中学还未很好地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有些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盯住高考和中考,给学生不厌其烦地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考试一定要拿高分”、“我的分高,我怕谁?”的思想,大张旗鼓地宣扬“尖子生”、“状元生”、“重点率”、“上线率”,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共识”:只有考出高分数,达到某重点学校的录取线才是好孩子、好学生。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中学生也就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而教师又没有预先为他们储存好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的信息,在考试升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学生自然感到惶恐,感到前途渺茫,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做法——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例如:今年高考前夕,山西晋城一女生因高考临近不堪重负而跳水自杀身亡;2003年高考,浙江一女生,只因高考首科考砸 ,跳楼自杀身亡。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与上述观念相吻合的便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不少中学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长的学习时间,超大的作业数量,超高的学习难度。孩子们面对的是“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转”,频繁的考试、无休止的补课、大量的重复学习,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使学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根本没有休息,导致心理上的疲劳,情绪焦虑不安。 其实,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国家人格最为高尚的群体。广大教师对学生是怀有深深的爱,他们往往是恨铁不成钢,但有时动机虽好,教育方式却是反教育的。据笔者调查,目前,中学里有少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用警告、讽刺、挖苦、揭短、遗弃等手段代替思想教育,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手段代替严格管理,用威胁的手段代替激励教育。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违背了自己的意志时,就以“你那里长的是人脑袋呀?简直就是猪脑袋嘛!”,“朽木不可雕”、“二百五”、“老鼠屎”、“害群之马”等偏激语言对其实施精神压力;有的教帅发现学生没交作业,便罚抄。我有个有个同事在武昌一著名初级中学读书,一语文教师一次罚其孩子抄作业500遍,害得母女俩折腾到半夜1点多!美国在伊拉克“虐待战俘”,我们在这里“虐待学生”啊!:)有的教师对有缺点的学生动不动就说“请家长来”、“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有的教师将后进生打入另册,给后进生调离座位,教室里的边座、后座、远座几乎都是后进生的。这些“精神虐待”现象并非教师的有意所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敦促学生上进成才,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心理学家指出,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和思想伤害,可能比肉体受虐待的孩子更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另外,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少数教师心理失衡,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反教育行为。如个别教师十分留意学生家长的职务,注意发展对自己有用的“关系”,“关系学生”往往引人注目地受到特别关照。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关系学生”形成了一种唯我独尊心理,而另一些学生则由于家长无权无势,属于”弱势群体“,只能缩在一旁,心理也就受到了创伤。 四、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人的生理发展规律,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其心理发展是错综复杂的。他们追求成人感,喜欢玩“深沉”,装“老成”;追求独立性意向,喜欢“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追求自尊好胜,喜欢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等心理目标。但这些心理目标与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偏向。一些学生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此外,中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这个时期,中学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最突出的是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由于他们个性心理发展和认识能力还很不成熟,所以那些“纸条恋爱”、“狂热初恋”只不过是朦胧状态下的冲动性和盲目性的表现。凡是落入情网的学生,十有八九精神萎靡不振,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紧张、恐惧、羞涩;有的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 【【希望可以帮助你】】

秋啊!你多么伟大啊!"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是啊!秋风吹过,秋雨掠过,秋妈妈忙着给树木披上金装。登高远望,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满地的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色毯子。 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有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我爱看中秋夜皎洁的明月;爱看迎泽公园美丽的秋菊;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爱看清澈的汾河水辉映蓝天;更爱看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苹果缀满枝头。 秋天,菊花就迎着寒风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傲然独放。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五颜六色,把秋天打扮的漂漂亮亮。不是有那么一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崛涠山满山红叶,红的像火焰,像晚霞,好像对寒秋不屑,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美丽的秋色,怎能不让人喜欢! 我们走进秋天,那稻穗儿、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那美丽的野菊花也香了那一条条田间的羊肠小路。 稻穗儿成熟了,那金黄的脸儿犹如一颗颗美丽的金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向日葵成熟了,个个低头弯腰,仿佛像一个个老爷爷正弯着背行走。 苹果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棉袄,仿佛一盏盏红灯笼挂满了每个枝头。了每个枝头。 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一颗颗美丽的紫珍珠一样,一串串的多美啊! 玉米举着红缨儿开心的合不拢嘴,似乎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似乎被别人表扬过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儿。 秋天野菊花也香了,我走在田间羊肠小道上,轻轻一闻那野菊花的香味,好比一朵朵玫瑰、金银花、喇叭花、仙人掌花一样好看,一样美丽。 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油黄的向日葵,火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是这样的美丽! 啊!秋天是多么五彩缤纷!你是多么光彩啊!你是多么崇高啊!你不仅是美丽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要感谢秋天,因为秋天给我们带来了食物,给这个世界充满了美丽。 啊!秋天,你是多么的伟大!

一般可以先尝试诸如早餐问题、作业问题、娱乐问题之类的比较常见的,网上有参考的(不要抄袭!)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生

摘要:分析了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博物馆旅游的经营体制,管理方式,产品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  �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对策�  博物馆旅游是一项传统的旅游项目,从我国旅游业发展之初,博物馆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旅游景点。但是随着旅游类型的丰富,设施的完善,旅游者口味的变化,博物馆从曾经“唯一”的景点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在旅游产品体系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博物馆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是遗产旅游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遗产旅游的兴起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博物馆旅游这种传统的文化旅游形式面临着挑战,新时期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又可以对转型时期文博业的可持续发展作有益探索。因此,博物馆旅游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  1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冷热不均。首先,从旅游资源角度划分的博物馆类型来看,遗址博物馆游客相对较多,藏品博物馆除少数外,大多无人问津,生态博物馆则刚刚起步。其次,从博物馆的规模来看,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型博物馆游人如织,中小型博物馆则举步维艰。第三,从博物馆的内容来看,具有互动性的科技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最受欢迎,数量却较少;而数量最多的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则较少游客。第四,从地理位置来看,处于旅游胜地,或者有旅游景区相依托的博物馆游客较多。第五,从时间波动上看,由于特殊的临时性展览和免费开放,博物馆热闹时人满为患,冷清时门可罗雀。�  2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博物馆旅游的供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需求不旺,供需严重脱节。博物馆所在的文博业和旅游业缺乏紧密的合作。博物馆业对于旅游业大多比较消极,坐等游客上门,而旅游业也没有给予博物馆旅游资源足够的重视,没有对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引导和挖掘。�  (1)我国博物馆精品少,类型单一。我国已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博物馆,藏品丰富,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但是精品博物馆数量十分有限,并且类型单一。�  (2)中国的大多数博物馆长期“恪守”主业,对于中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坐壁上观”,排斥“市场”,排斥“旅游”。一方面是观念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对博物馆“非营利”性质的认识存在缺陷,片面地将“非营利”等同于“非盈利”,使得博物馆完全依靠政府,这既使得各大博物馆都在政府有限的资助下艰难地维持生计,同时又形成了博物馆畸形的体制和衙门式的作风。另一方面是体制原因,我国博物馆行业大多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和管理都趋于保守,缺乏活力,导致在参与休闲市场的竞争中被公众排斥和遗忘,使博物馆这一拥有巨大信息量的独特的文化休闲领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博物馆内容陈旧乏味,展览死板雷同,缺乏吸引力。博物馆所表现的世界并不是普通大众所熟知的世界,它是一个由科学法则,分类法,时代划分构建起来的世界,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博物馆里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一样,特别是将大量的东西堆砌起来的时候。我国很多博物馆的展出相当模式化,所有的展品都是同质的,游客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主动性极少。如果游客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会自然推而广之,避免选择其他的博物馆。�  (4)博物馆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很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博物馆习惯性地陶醉于馆藏珍贵文物的拥有量,认为只要摆出几件镇馆之宝就可以了,很少主动了解游客的需求,更谈不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了。很多博物馆员工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很差,游客很难留下好的印象。除了常规展览以外没有其他的服务项目,很难再次吸引游客。�  (5)民众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市场需求不旺。首先,一些消费者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博物馆是死板,枯燥,过时的对等物,这与国外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消费习惯大相径庭,这其中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和定位有重要的影响。其次,一些博物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人倍感压力,缺乏自由感。博物馆疲劳使得一些追求娱乐和休闲的游客避免选择博物馆类的吸引物。另外,旅游吸引物供给的增加,带来了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主要吸引物,那时的博物馆满足了游客的初级观光需求,随着旅游业的成熟与发展,旅游口味从观光到度假,现在又向更个性,更独特的专项旅游发展。与时代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相比,博物馆改变得实在太少了。�  (6)旅游业对博物馆缺少关注,线路的设计和组织老套,没有深度挖掘博物馆产品的内涵,对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远见。这主要是因为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经营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其主要的经营行为是追逐市场中需求的发展方向。现在市场中很多旅游者功利地选择轻松愉快的纯娱乐型旅游项目。旅游经营者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这种消费偏好,在设计产品时自然向消费热点倾斜。同时,开发和营销一种高雅严肃的文化产品存在高风险和高成本。因此我国比较成熟的以博物馆为内容的旅游产品还不多见。  3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1)博物馆应增强休闲娱乐功能。�  博物馆应增强休闲娱乐功能,注意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体验。荷兰博物馆向旅游者响亮地提出:博物馆是人们求知消遣的场所,而不是招人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很多国家都在通过扩展博物馆的其他功能来帮助博物馆教育与展示功能的实现。欧美国家在界定博物馆时,提倡三E功能 “Educate, Entertain,Enrich”即“教育民众,休闲娱乐和充实人生”。博物馆功能的多样化反映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休闲娱乐的需求。�  (2)博物馆需要逐渐转变经营体制。�  博物馆属于遗产类旅游资源,其特征具有唯一性和脆弱性。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博物馆公有产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比较赞同徐嵩龄(2003)关于遗产类景区非盈利性经营与盈利性经营结合的观点。博物馆内的遗产旅游展示类服务具有公益性,应进行非营利性经营,博物馆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可以以转让和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进行营利性经营,比如餐饮、纪念品销售、休闲娱乐服务等。国外博物馆在进行展览设计、制作和促销时委托给广告公司、制作公司、旅游企业,这对于我国博物馆展示类旅游服务也有借鉴意义。�  (3)博物馆需要逐渐完善管理方式。�  三星堆博物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三星堆博物馆于2002年底引进了当今两大国际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绿色环球21(Green Globe21)旅游发展管理体系。两大国际管理体系的引进使三星堆博物馆管理清楚,责权明确,改善了形象,增加了收益。这是博物馆体制创新的有益实践。 �  (4)博物馆应加强营销。�  ①博物馆营销应该对游客的情感和知识进行深入挖掘。 大部分博物馆的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很难进行独立的营销,与旅游业合作,与其他旅游吸引物组合进行营销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进行同类型的捆绑营销,也可以与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组合营销,还可以与酒店、度假地、娱乐休闲物等非文化旅游产品联合营销。 在国外的很多酒店,可以看到印有博物馆的酒店宣传资料。�  总之,我国博物馆不注重游客的体验,没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博物馆旅游最大的软肋。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博物馆应响应市场和社会的脉动,关注游客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情感体验。  …………………………………………………………………………………………  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文章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 文章作者:阮仪三  中国的大都市都是一些重要的城市,而且大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就赋予这些城市以重要的责任,因为历史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文物法)。这些城市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格局、人文社会环境和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  中国城市的旧城由于年久失修,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多数城市的旧城居住条件很差,住在旧城的居民迫切希望改善住房条件。这几年来,许多城市的新区发展很快,取得较好的成绩,房地产业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建设资金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市开始了对旧城区的改进和更新工作。城市要新陈代谢,改造更新是必须的,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又有进行保护的要求,城市的特色要继承,而城市中要保护和继承的,又主要存在于这些城市的旧城中,继承和发展变化是一对矛盾,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如何做好这些大都市的历史名城保护和旧城改造工作。  一、中国历史古城的特点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古城镇遍及全国,约有2000多个,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丰富举世闻名。这些古城、古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中国地区辽阔,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地理和人文环境差别很大,因而中国的城市类型众多,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中国的古城大多是按规划建造的,据科学考古和史料证实,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时代,古代的都城和地区统治中心,以及一些重要的边防城市都是事先有周密的规划,然后先做地下供水排水设施,后做地面建筑,而这些古城规划基本上遵循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因而一脉相承,具有特色。  中国的历史古城从未出现过衰落,不像欧洲的古城出现过几次城市衰落,中国的古代社会长期处于统一的大帝国,中国古代文化长久不衰,经济发展又较缓慢,因而城市历史延续绵长,历史从未间断,古城中留下很多不同时代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  159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赞曰:“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的城市,比我所见过的所有欧洲城市都好。”  二、中国历史古城的遭遇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确立  1、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至今除了极少数的古城以外,大多数已丧失了原来的古城风貌。  各地的文物古迹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较早地公布了文物保护单位而得到保护,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较少受到破坏。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建设高潮,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兴起,在许多大中城市的旧城区内有了新的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得许多传统历史地段遭到了灭顶之灾,使许多旧城换了新貌,使众多的古城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特色风貌。  2、1980年在推土机下抢救了平遥古城,开始了古城保护的事业。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重点保护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个,1992年公布了第三批37个,2001年补充了两个,共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的省也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拥有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  (2) 有传统城市特色并拥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的历史地段和街区;  (3) 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历史遗产对城市发展与建设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这些名城中,保护呈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完整地保护了古城,另建新城,新旧分开;如平遥,丽江等;二是保护了古城格局,保护了几片传统历史街区,其它进行了更新,如苏州扬州等;三是只保护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城市已全部改观,如南京、南昌等  3、从1995年起在专家建议下,国务院拨出了专项资金,帮助历史名城的历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和风貌的保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已有六十余处得到补助,对全国古城的保护有重大影响。  三、保护与更新的现实矛盾  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地段,兼有保护和更新的双重要求,中国城市的旧城,不像欧美发达国家城市那样,出现衰落的现象,这些旧城一直是城市的中心,即使在新城区发展很快的情况下,也还是商业繁荣、人口集中的地方。因此,在房地产业兴起的今天,旧城区就成为房地产商热衷之地。许多城市就从地价的级差效应出发,要把原来旧城中的居住和其它功能转换成商贸、办公、娱乐功能,而使低地价转化为高地价,低效益变成高效益。表面上是改善旧城的环境而实际上改建后旧城区的建筑容量大大增加了,人口也增多了,交通也更加繁忙了,基础设施不堪负担,结果又一次地面临新的调整与改建。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名城的特色地段--文物景点和历史街区,一般也会在旧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汇聚之地,级差地租客观地导致商贸等第三产业向这个地区集中。但是由于历史名城的保护要求,一定会提出对这个地区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种种建设限制,这样就会降低土地收益,对开发不利。  在历史名城中,大多保留有成片的传统民居地区,其中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一般都划为保护区,并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如何既能长期地保护它传统的风貌,又能继续为居民使用,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广大地区的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房屋,至今大多已木朽墙危,多数居民因长期居住条件简陋,渴求改善,传统生活环境不符合青年人的要求,而向往现代化的设施和环境。而且在旧城地区,一般都缺少现代的基础设施。要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投入。作为房地产开发,因为上述的原因,获利不多,又担售后的风险,一般是不肯承担的。政府也不可能拿得出足够的资金,居民的自己改造则大多不愿保留传统形式,这就需要研究一整套合宜的对策。  四、更新过程中对名城保护的忽视和误导  旧城更新, 就有一个对“旧城”的认识问题,许多人认为“旧城”就是过去岁月留下的破烂摊子,是城市发展的严重包袱,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所以就常常是大面积地拆迁旧房,将旧城区的老宅旧屋全部拆光,然后在平地上盖新的楼房。这样做,工作简单、工程上马快,规划设计也容易做。但这样一来把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文化遗存、城市风貌以及地方风情,全都一扫而光,也就是把城市的历史文脉全部割断了。  在有的城市中,旧城用地成为个别外商和开发商追求高额利润的竞争地,因此有的人就不择手段地造成直接许多破坏性建设,造成许多遗憾工程 。有几个城市,在旧城区内虽然早已制定建筑高度限制的规定,但就是屡禁不止,一幢幢的不符合城市规划规定的高楼不断冒出来。在许多旧城地区,那些真正的危屋简屋棚户地段,那些居住环境最差的密集的居住区,由于人口多,用地少,拆迁费用大,因而引不起开发商的兴趣,迟迟得不到改造和拆迁;而那些居住密度稍低的,相对质量较好的传统院落式、居住人口较少的地段,常很快被拆迁了,因为拆迁费少,建房率高而被开发商作为赚大钱的对象。  于是挤掉了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一些旧城区中原有的中学、小学、文化单位也被挤掉了。  有的名城大量地拆除了反映城市特色的传统建筑,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如沈阳市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如今原来围绕在清故宫周围的传统民居全被拆掉了,“故宫”藏身于混凝土高房子的丛林之中,此外沈阳的和平区是代表了殖民时期的历史风貌,很有特色,也被拆除了换成了行列式的方盒子,老百姓说,历史“名城”名存实亡。  有的名城在旧城更新中保留了文物建筑,但忽视了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如福州市计划在“三坊七巷”地区由港商投资35亿元人民币,在占地1万平方米的地区中将建有29幢高层住宅,6幢高级办公楼及公寓,5个大型商贸中心和娱乐场所,名义上保留和修复39幢古建筑,并要为新建筑融合在一起,这个方案在杂志上刊载了,并已动手拆迁,可以想象整个著名的优秀历史街区将荡然无存。  五、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的几种规划模式  一种模式是保护旧城,尽量保护基础的传统风貌,不在基础内大拆大建;同时在旧城外开辟新城,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这样既满足了现代建设的需要,又缓解了旧城中人口过密、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的矛盾。  五十年代初,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教授就曾建议首都北京采取这种模式,在旧北京城西郊公主坟一代另建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被采纳。而在五十年代编制洛阳总体规划时,就采用了这种“保护旧城。另辟新区”的做法。将新兴的工业区放在远离旧城的涧河以西地区,这样就保护了距今700多年金代始建的洛阳旧城,旧城内密集的文物古迹,精良的古建筑均未受到破坏;也保护了旧城近旁的地下遗存。现在洛阳新区已具规模,功能合理,道路通畅,设施完善,在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从容地来研究旧城的改造和如何在改造居住环境的同时保护古城风貌的问题。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采取这种模式的还有苏州、安阳、潮州等,这种脱开旧城另建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适用于旧城面积不很大,历史文化遗存较多的城市,既可对旧城的历史风貌予以保护,又可使新的建设较为方便和顺利。它的好处是容易两全,减少矛盾;问题是旧城长期破旧,旧城内基础设施和建筑、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缓慢、市民意见较多。近年来,旧城改建更新问题均已出现。  另一种模式是保护旧城的主要格局和主要文物古迹,并对旧城进行改造和建设;同时向旧城四周辐射,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西安的城市总体规划就是这一模式的实例。  西安市在城市规划中,把文物古迹和古都风貌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以现存的明城为中心,向四郊均衡发展,将全市分为五大块:旧城(明城)为行政商业区;在文物古迹较少的东、西郊各布置一个工业区;南郊有众多古迹,规划为文教区;北郊为汉长安和大明宫等遗址,全划为文物保护区,只准农耕,不准基建。在规划中突出了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对标志性古建筑如钟楼、古楼、城墙、城楼特别注意保护维修,它们仿佛是城市的眉眼,眉眼分明则古都面目清晰;其次是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用城南宽阔的林带和道路来体现;再次是保护历代遗迹,明确地划定保护范围。这些规划已得到初步的实现,增强了西安国际旅游的吸引力。  西安的这种规划模式,适用于旧城面积较大,文物古迹多而分散,情况比较复杂的名城,而采取分工、分片和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办法。象北京、南京、开封、杭州等也大体采用这种模式,有些城市成效不很理想,矛盾较多,其原因不在于这种模式本身,主要是由于未能严格按规划办事,缺乏对历史名城的全面认识所致。  如南京就存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8处,它的明代城墙和一些城门均保存完好,明代的故宫遗址以及许多近代历史文物景点如: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都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注意控制住这些保护地段的空间环境和绿化环境;并使其成为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在一些有开发价值的历史地段,如夫子庙秦淮河地段,就着意地恢复其原有的市民活动功能,修复了祭祀孔子的文庙,修整了沿河建筑,并开辟了小商品和特色小吃、商场使其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有传统风貌的新的地段,经济上有很大的收益,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旅游景点,受到市民的欢迎,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这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上海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这样一个近代形成的,又不具有中国传统风貌的城市该怎样保护,引起了许多争论。我们在上海的名城保护规划中,抓住了最有影响的外滩、南京路和老城区做出了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分析了外滩的风貌特色,它优美的滨江轮廓线是上海的标志,它虽是外来的艺术形象,但却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汇和相容,是东方国际大都会的海派风格。它向人们展示着历史和文化,无声地进行着艺术、文化、美学的教育。规划提出对优秀建筑严格的保护措施及空间轮廓要求,划定1保护范围,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等。对于南京路的做法是对沿街所有建筑进行了调查、分类、定性,确定保护和拆除对象,划分了风貌区。分析了南京路的风貌特色,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风格,从而提出要保护它的街道气氛和空间尺度,但又综合解决扩大商业面积和交通、市政设施等问题。并规定了外滩、南京路的新建筑一定要经过专家会议审查,以保护它的造型与近旁优秀建筑的协调。外滩的保护规划,当时明确地提出了这些优秀近代建筑,都应该逐步恢复它们原来的使用功能,占用这些建筑的办公机构及工厂等都应退出去。当时有些人不太理解。现在这些著名的大楼成为上海房地产置换公司的王牌,许多中、外资银行、大商行争相出高价购买使用权,一方面为国家争取了大笔资金,同时使外滩重新成为上海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而这些建筑物又切实得到按保护要求进行了彻底的维修,这个收获是巨大的。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外滩、南京路不仅能继续保持它的特色风貌和魅力,又对其进行了更新改造。  城市要更新,城市不更新就会衰落,但城市更新不能摒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从旧环境中滋生新办的东西,而不是生硬地搬异地外域的不相干的东西,特别是大城市影响面广,牵涉问题多,这些城市代表着我们国家或一个地区,更要慎重地对待,不注意的话,留下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在大城市的更新和名城保护中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1、历史文化名城得不到必要的重视,是人们的认识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还是法制,方法问题?  2、当今是历史上城市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刻,我们应有怎样的认识和作为?  3、为什么当今全国城市万众一貌,万屋一面,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  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古城的四性原则  1、原真性  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2、整体性  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整体性还包含其文化内涵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环境对象。  3、可读性  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就是在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是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  4、永续性  保护历史遗存是长期的事业,不是今天保了明天不保,一旦认识到,被确定了就应该一直保下去,没有时间限制。有的一时做不好,就慢慢做,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行下一代再做,要一朝一夕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要加强教育使保护事业持之以恒。  七、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新城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自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国家灭亡尚有复兴之时,文化一旦消失便永不存在。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浪潮下,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城市的建筑是最具体和最能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保护和永续利用我们共同的城市文化遗产就是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用作展览、旅游、开展文化活动,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建筑和城市来。各个古城都要追寻、发掘、提炼、升华自己的特色。各个古城都要提倡、引导、鼓励规划师、建筑师、城市建设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努力钻研、精心设计、不赶时髦,不求功利,做出有自己城市的特色,自己地区的特点,自己民族的新建筑、新景点、新风貌、新城市。继往才能开来。现代化要落在实处,而不在表面文章。  保护城市遗产,振兴中华文化!  阮仪三新浪博客

1、摘要: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2、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摘要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2、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扩展资料:撰写论文摘要的注意事项:(1)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2)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3)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4)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也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的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的冠词如a'' an'' the等。(5)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字使用时应另外加以定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论文格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论文摘要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生

你可以去各个旅游局官网看看,各地的旅游局,每年都会发布旅游局下一年度,要重点研究的或总结的新课题,比如上海旅游局,你在网上搜搜就搜的出来,很多课题都很新颖的!我的毕业论文就是从上海旅游局网上参考的我们老师也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提供一些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语文

第一,避免出现谦词、关联词、感叹词、疑问词等。第二,摘要属纯客观介绍,一般用第三人称。第三,本科毕业论文摘要一般不用分段。第四,摘要应避免和论文引言、结论部分重复。第五,摘要要结构严谨避免冗杂,用简洁话语表述即可,一般不用长句。

1、摘要: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2、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1、摘要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2、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扩展资料:撰写论文摘要的注意事项:(1)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间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2)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3)请多位同僚阅读并就其简洁度与完整性提供意见。(4)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也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的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的冠词如a'' an'' the等。(5)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字使用时应另外加以定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论文格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论文摘要

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数学

第一,避免出现谦词、关联词、感叹词、疑问词等。第二,摘要属纯客观介绍,一般用第三人称。第三,本科毕业论文摘要一般不用分段。第四,摘要应避免和论文引言、结论部分重复。第五,摘要要结构严谨避免冗杂,用简洁话语表述即可,一般不用长句。

1、论文摘要应该怎么写  1) 文字简明扼要: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需要充分概括  2) 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  3)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句型应力求简单,慎用长句。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  4) 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  2、论文摘要不应该怎么写  不能冗长,少写无关的东西,语句不能含糊不清。论文摘要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1) 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4)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5) 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6)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3、论文摘要的基本规范  1) 应以第三人称写作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2) 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3) 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学修饰,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摘要:分析了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博物馆旅游的经营体制,管理方式,产品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  �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对策�  博物馆旅游是一项传统的旅游项目,从我国旅游业发展之初,博物馆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旅游景点。但是随着旅游类型的丰富,设施的完善,旅游者口味的变化,博物馆从曾经“唯一”的景点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在旅游产品体系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博物馆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是遗产旅游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遗产旅游的兴起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博物馆旅游这种传统的文化旅游形式面临着挑战,新时期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又可以对转型时期文博业的可持续发展作有益探索。因此,博物馆旅游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  1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冷热不均。首先,从旅游资源角度划分的博物馆类型来看,遗址博物馆游客相对较多,藏品博物馆除少数外,大多无人问津,生态博物馆则刚刚起步。其次,从博物馆的规模来看,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型博物馆游人如织,中小型博物馆则举步维艰。第三,从博物馆的内容来看,具有互动性的科技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最受欢迎,数量却较少;而数量最多的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则较少游客。第四,从地理位置来看,处于旅游胜地,或者有旅游景区相依托的博物馆游客较多。第五,从时间波动上看,由于特殊的临时性展览和免费开放,博物馆热闹时人满为患,冷清时门可罗雀。�  2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博物馆旅游的供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需求不旺,供需严重脱节。博物馆所在的文博业和旅游业缺乏紧密的合作。博物馆业对于旅游业大多比较消极,坐等游客上门,而旅游业也没有给予博物馆旅游资源足够的重视,没有对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引导和挖掘。�  (1)我国博物馆精品少,类型单一。我国已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博物馆,藏品丰富,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但是精品博物馆数量十分有限,并且类型单一。�  (2)中国的大多数博物馆长期“恪守”主业,对于中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坐壁上观”,排斥“市场”,排斥“旅游”。一方面是观念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对博物馆“非营利”性质的认识存在缺陷,片面地将“非营利”等同于“非盈利”,使得博物馆完全依靠政府,这既使得各大博物馆都在政府有限的资助下艰难地维持生计,同时又形成了博物馆畸形的体制和衙门式的作风。另一方面是体制原因,我国博物馆行业大多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和管理都趋于保守,缺乏活力,导致在参与休闲市场的竞争中被公众排斥和遗忘,使博物馆这一拥有巨大信息量的独特的文化休闲领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博物馆内容陈旧乏味,展览死板雷同,缺乏吸引力。博物馆所表现的世界并不是普通大众所熟知的世界,它是一个由科学法则,分类法,时代划分构建起来的世界,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博物馆里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一样,特别是将大量的东西堆砌起来的时候。我国很多博物馆的展出相当模式化,所有的展品都是同质的,游客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主动性极少。如果游客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会自然推而广之,避免选择其他的博物馆。�  (4)博物馆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很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博物馆习惯性地陶醉于馆藏珍贵文物的拥有量,认为只要摆出几件镇馆之宝就可以了,很少主动了解游客的需求,更谈不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了。很多博物馆员工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很差,游客很难留下好的印象。除了常规展览以外没有其他的服务项目,很难再次吸引游客。�  (5)民众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市场需求不旺。首先,一些消费者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博物馆是死板,枯燥,过时的对等物,这与国外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消费习惯大相径庭,这其中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和定位有重要的影响。其次,一些博物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人倍感压力,缺乏自由感。博物馆疲劳使得一些追求娱乐和休闲的游客避免选择博物馆类的吸引物。另外,旅游吸引物供给的增加,带来了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主要吸引物,那时的博物馆满足了游客的初级观光需求,随着旅游业的成熟与发展,旅游口味从观光到度假,现在又向更个性,更独特的专项旅游发展。与时代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相比,博物馆改变得实在太少了。�  (6)旅游业对博物馆缺少关注,线路的设计和组织老套,没有深度挖掘博物馆产品的内涵,对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远见。这主要是因为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经营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其主要的经营行为是追逐市场中需求的发展方向。现在市场中很多旅游者功利地选择轻松愉快的纯娱乐型旅游项目。旅游经营者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这种消费偏好,在设计产品时自然向消费热点倾斜。同时,开发和营销一种高雅严肃的文化产品存在高风险和高成本。因此我国比较成熟的以博物馆为内容的旅游产品还不多见。  3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1)博物馆应增强休闲娱乐功能。�  博物馆应增强休闲娱乐功能,注意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体验。荷兰博物馆向旅游者响亮地提出:博物馆是人们求知消遣的场所,而不是招人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很多国家都在通过扩展博物馆的其他功能来帮助博物馆教育与展示功能的实现。欧美国家在界定博物馆时,提倡三E功能 “Educate, Entertain,Enrich”即“教育民众,休闲娱乐和充实人生”。博物馆功能的多样化反映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休闲娱乐的需求。�  (2)博物馆需要逐渐转变经营体制。�  博物馆属于遗产类旅游资源,其特征具有唯一性和脆弱性。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博物馆公有产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比较赞同徐嵩龄(2003)关于遗产类景区非盈利性经营与盈利性经营结合的观点。博物馆内的遗产旅游展示类服务具有公益性,应进行非营利性经营,博物馆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可以以转让和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进行营利性经营,比如餐饮、纪念品销售、休闲娱乐服务等。国外博物馆在进行展览设计、制作和促销时委托给广告公司、制作公司、旅游企业,这对于我国博物馆展示类旅游服务也有借鉴意义。�  (3)博物馆需要逐渐完善管理方式。�  三星堆博物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三星堆博物馆于2002年底引进了当今两大国际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绿色环球21(Green Globe21)旅游发展管理体系。两大国际管理体系的引进使三星堆博物馆管理清楚,责权明确,改善了形象,增加了收益。这是博物馆体制创新的有益实践。 �  (4)博物馆应加强营销。�  ①博物馆营销应该对游客的情感和知识进行深入挖掘。 大部分博物馆的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很难进行独立的营销,与旅游业合作,与其他旅游吸引物组合进行营销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进行同类型的捆绑营销,也可以与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组合营销,还可以与酒店、度假地、娱乐休闲物等非文化旅游产品联合营销。 在国外的很多酒店,可以看到印有博物馆的酒店宣传资料。�  总之,我国博物馆不注重游客的体验,没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博物馆旅游最大的软肋。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博物馆应响应市场和社会的脉动,关注游客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情感体验。  …………………………………………………………………………………………  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文章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 文章作者:阮仪三  中国的大都市都是一些重要的城市,而且大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就赋予这些城市以重要的责任,因为历史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文物法)。这些城市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格局、人文社会环境和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  中国城市的旧城由于年久失修,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多数城市的旧城居住条件很差,住在旧城的居民迫切希望改善住房条件。这几年来,许多城市的新区发展很快,取得较好的成绩,房地产业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建设资金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市开始了对旧城区的改进和更新工作。城市要新陈代谢,改造更新是必须的,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又有进行保护的要求,城市的特色要继承,而城市中要保护和继承的,又主要存在于这些城市的旧城中,继承和发展变化是一对矛盾,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如何做好这些大都市的历史名城保护和旧城改造工作。  一、中国历史古城的特点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古城镇遍及全国,约有2000多个,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丰富举世闻名。这些古城、古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中国地区辽阔,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地理和人文环境差别很大,因而中国的城市类型众多,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中国的古城大多是按规划建造的,据科学考古和史料证实,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时代,古代的都城和地区统治中心,以及一些重要的边防城市都是事先有周密的规划,然后先做地下供水排水设施,后做地面建筑,而这些古城规划基本上遵循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因而一脉相承,具有特色。  中国的历史古城从未出现过衰落,不像欧洲的古城出现过几次城市衰落,中国的古代社会长期处于统一的大帝国,中国古代文化长久不衰,经济发展又较缓慢,因而城市历史延续绵长,历史从未间断,古城中留下很多不同时代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  159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赞曰:“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的城市,比我所见过的所有欧洲城市都好。”  二、中国历史古城的遭遇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确立  1、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至今除了极少数的古城以外,大多数已丧失了原来的古城风貌。  各地的文物古迹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较早地公布了文物保护单位而得到保护,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较少受到破坏。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建设高潮,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兴起,在许多大中城市的旧城区内有了新的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得许多传统历史地段遭到了灭顶之灾,使许多旧城换了新貌,使众多的古城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特色风貌。  2、1980年在推土机下抢救了平遥古城,开始了古城保护的事业。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重点保护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38个,1992年公布了第三批37个,2001年补充了两个,共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的省也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拥有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  (2) 有传统城市特色并拥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的历史地段和街区;  (3) 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历史遗产对城市发展与建设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这些名城中,保护呈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完整地保护了古城,另建新城,新旧分开;如平遥,丽江等;二是保护了古城格局,保护了几片传统历史街区,其它进行了更新,如苏州扬州等;三是只保护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城市已全部改观,如南京、南昌等  3、从1995年起在专家建议下,国务院拨出了专项资金,帮助历史名城的历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和风貌的保护,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已有六十余处得到补助,对全国古城的保护有重大影响。  三、保护与更新的现实矛盾  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地段,兼有保护和更新的双重要求,中国城市的旧城,不像欧美发达国家城市那样,出现衰落的现象,这些旧城一直是城市的中心,即使在新城区发展很快的情况下,也还是商业繁荣、人口集中的地方。因此,在房地产业兴起的今天,旧城区就成为房地产商热衷之地。许多城市就从地价的级差效应出发,要把原来旧城中的居住和其它功能转换成商贸、办公、娱乐功能,而使低地价转化为高地价,低效益变成高效益。表面上是改善旧城的环境而实际上改建后旧城区的建筑容量大大增加了,人口也增多了,交通也更加繁忙了,基础设施不堪负担,结果又一次地面临新的调整与改建。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名城的特色地段--文物景点和历史街区,一般也会在旧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汇聚之地,级差地租客观地导致商贸等第三产业向这个地区集中。但是由于历史名城的保护要求,一定会提出对这个地区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种种建设限制,这样就会降低土地收益,对开发不利。  在历史名城中,大多保留有成片的传统民居地区,其中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一般都划为保护区,并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如何既能长期地保护它传统的风貌,又能继续为居民使用,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广大地区的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房屋,至今大多已木朽墙危,多数居民因长期居住条件简陋,渴求改善,传统生活环境不符合青年人的要求,而向往现代化的设施和环境。而且在旧城地区,一般都缺少现代的基础设施。要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投入。作为房地产开发,因为上述的原因,获利不多,又担售后的风险,一般是不肯承担的。政府也不可能拿得出足够的资金,居民的自己改造则大多不愿保留传统形式,这就需要研究一整套合宜的对策。  四、更新过程中对名城保护的忽视和误导  旧城更新, 就有一个对“旧城”的认识问题,许多人认为“旧城”就是过去岁月留下的破烂摊子,是城市发展的严重包袱,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所以就常常是大面积地拆迁旧房,将旧城区的老宅旧屋全部拆光,然后在平地上盖新的楼房。这样做,工作简单、工程上马快,规划设计也容易做。但这样一来把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文化遗存、城市风貌以及地方风情,全都一扫而光,也就是把城市的历史文脉全部割断了。  在有的城市中,旧城用地成为个别外商和开发商追求高额利润的竞争地,因此有的人就不择手段地造成直接许多破坏性建设,造成许多遗憾工程 。有几个城市,在旧城区内虽然早已制定建筑高度限制的规定,但就是屡禁不止,一幢幢的不符合城市规划规定的高楼不断冒出来。在许多旧城地区,那些真正的危屋简屋棚户地段,那些居住环境最差的密集的居住区,由于人口多,用地少,拆迁费用大,因而引不起开发商的兴趣,迟迟得不到改造和拆迁;而那些居住密度稍低的,相对质量较好的传统院落式、居住人口较少的地段,常很快被拆迁了,因为拆迁费少,建房率高而被开发商作为赚大钱的对象。  于是挤掉了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一些旧城区中原有的中学、小学、文化单位也被挤掉了。  有的名城大量地拆除了反映城市特色的传统建筑,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的历史风貌,如沈阳市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如今原来围绕在清故宫周围的传统民居全被拆掉了,“故宫”藏身于混凝土高房子的丛林之中,此外沈阳的和平区是代表了殖民时期的历史风貌,很有特色,也被拆除了换成了行列式的方盒子,老百姓说,历史“名城”名存实亡。  有的名城在旧城更新中保留了文物建筑,但忽视了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如福州市计划在“三坊七巷”地区由港商投资35亿元人民币,在占地1万平方米的地区中将建有29幢高层住宅,6幢高级办公楼及公寓,5个大型商贸中心和娱乐场所,名义上保留和修复39幢古建筑,并要为新建筑融合在一起,这个方案在杂志上刊载了,并已动手拆迁,可以想象整个著名的优秀历史街区将荡然无存。  五、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的几种规划模式  一种模式是保护旧城,尽量保护基础的传统风貌,不在基础内大拆大建;同时在旧城外开辟新城,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这样既满足了现代建设的需要,又缓解了旧城中人口过密、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的矛盾。  五十年代初,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教授就曾建议首都北京采取这种模式,在旧北京城西郊公主坟一代另建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被采纳。而在五十年代编制洛阳总体规划时,就采用了这种“保护旧城。另辟新区”的做法。将新兴的工业区放在远离旧城的涧河以西地区,这样就保护了距今700多年金代始建的洛阳旧城,旧城内密集的文物古迹,精良的古建筑均未受到破坏;也保护了旧城近旁的地下遗存。现在洛阳新区已具规模,功能合理,道路通畅,设施完善,在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从容地来研究旧城的改造和如何在改造居住环境的同时保护古城风貌的问题。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采取这种模式的还有苏州、安阳、潮州等,这种脱开旧城另建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适用于旧城面积不很大,历史文化遗存较多的城市,既可对旧城的历史风貌予以保护,又可使新的建设较为方便和顺利。它的好处是容易两全,减少矛盾;问题是旧城长期破旧,旧城内基础设施和建筑、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缓慢、市民意见较多。近年来,旧城改建更新问题均已出现。  另一种模式是保护旧城的主要格局和主要文物古迹,并对旧城进行改造和建设;同时向旧城四周辐射,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西安的城市总体规划就是这一模式的实例。  西安市在城市规划中,把文物古迹和古都风貌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以现存的明城为中心,向四郊均衡发展,将全市分为五大块:旧城(明城)为行政商业区;在文物古迹较少的东、西郊各布置一个工业区;南郊有众多古迹,规划为文教区;北郊为汉长安和大明宫等遗址,全划为文物保护区,只准农耕,不准基建。在规划中突出了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对标志性古建筑如钟楼、古楼、城墙、城楼特别注意保护维修,它们仿佛是城市的眉眼,眉眼分明则古都面目清晰;其次是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用城南宽阔的林带和道路来体现;再次是保护历代遗迹,明确地划定保护范围。这些规划已得到初步的实现,增强了西安国际旅游的吸引力。  西安的这种规划模式,适用于旧城面积较大,文物古迹多而分散,情况比较复杂的名城,而采取分工、分片和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办法。象北京、南京、开封、杭州等也大体采用这种模式,有些城市成效不很理想,矛盾较多,其原因不在于这种模式本身,主要是由于未能严格按规划办事,缺乏对历史名城的全面认识所致。  如南京就存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8处,它的明代城墙和一些城门均保存完好,明代的故宫遗址以及许多近代历史文物景点如: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都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注意控制住这些保护地段的空间环境和绿化环境;并使其成为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在一些有开发价值的历史地段,如夫子庙秦淮河地段,就着意地恢复其原有的市民活动功能,修复了祭祀孔子的文庙,修整了沿河建筑,并开辟了小商品和特色小吃、商场使其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有传统风貌的新的地段,经济上有很大的收益,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旅游景点,受到市民的欢迎,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这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上海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这样一个近代形成的,又不具有中国传统风貌的城市该怎样保护,引起了许多争论。我们在上海的名城保护规划中,抓住了最有影响的外滩、南京路和老城区做出了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分析了外滩的风貌特色,它优美的滨江轮廓线是上海的标志,它虽是外来的艺术形象,但却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汇和相容,是东方国际大都会的海派风格。它向人们展示着历史和文化,无声地进行着艺术、文化、美学的教育。规划提出对优秀建筑严格的保护措施及空间轮廓要求,划定1保护范围,对建筑高度进行限制等。对于南京路的做法是对沿街所有建筑进行了调查、分类、定性,确定保护和拆除对象,划分了风貌区。分析了南京路的风貌特色,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风格,从而提出要保护它的街道气氛和空间尺度,但又综合解决扩大商业面积和交通、市政设施等问题。并规定了外滩、南京路的新建筑一定要经过专家会议审查,以保护它的造型与近旁优秀建筑的协调。外滩的保护规划,当时明确地提出了这些优秀近代建筑,都应该逐步恢复它们原来的使用功能,占用这些建筑的办公机构及工厂等都应退出去。当时有些人不太理解。现在这些著名的大楼成为上海房地产置换公司的王牌,许多中、外资银行、大商行争相出高价购买使用权,一方面为国家争取了大笔资金,同时使外滩重新成为上海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而这些建筑物又切实得到按保护要求进行了彻底的维修,这个收获是巨大的。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外滩、南京路不仅能继续保持它的特色风貌和魅力,又对其进行了更新改造。  城市要更新,城市不更新就会衰落,但城市更新不能摒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从旧环境中滋生新办的东西,而不是生硬地搬异地外域的不相干的东西,特别是大城市影响面广,牵涉问题多,这些城市代表着我们国家或一个地区,更要慎重地对待,不注意的话,留下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在大城市的更新和名城保护中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1、历史文化名城得不到必要的重视,是人们的认识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还是法制,方法问题?  2、当今是历史上城市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刻,我们应有怎样的认识和作为?  3、为什么当今全国城市万众一貌,万屋一面,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  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古城的四性原则  1、原真性  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2、整体性  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整体性还包含其文化内涵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环境对象。  3、可读性  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就是在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是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  4、永续性  保护历史遗存是长期的事业,不是今天保了明天不保,一旦认识到,被确定了就应该一直保下去,没有时间限制。有的一时做不好,就慢慢做,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行下一代再做,要一朝一夕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要加强教育使保护事业持之以恒。  七、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新城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自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国家灭亡尚有复兴之时,文化一旦消失便永不存在。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浪潮下,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城市的建筑是最具体和最能承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保护和永续利用我们共同的城市文化遗产就是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用作展览、旅游、开展文化活动,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建筑和城市来。各个古城都要追寻、发掘、提炼、升华自己的特色。各个古城都要提倡、引导、鼓励规划师、建筑师、城市建设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努力钻研、精心设计、不赶时髦,不求功利,做出有自己城市的特色,自己地区的特点,自己民族的新建筑、新景点、新风貌、新城市。继往才能开来。现代化要落在实处,而不在表面文章。  保护城市遗产,振兴中华文化!  阮仪三新浪博客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