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村卫生与健康论文3000字内容

发布时间:2024-09-06 10:14:02

农村卫生与健康论文3000字内容

健康在我们的生命中是最重要的。健康是每天生活愉快的必要条件而卫生是健康的保证,要健康就离不开卫生。所以如果你想拥有健康,就要注意卫生,下面我就说说饮食卫生与健康关系。 民以食为天,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食东西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是由于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 我们要消除“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观念,最好不要吃隔夜的食物,对路边小吃店要敬而远之。春日里防病毒,还要从以下生活细节入手。洗澡、洗衣、晒被子,这些婆婆妈妈的事,你可不能小看它。洗澡、勤换内外衣,阳光充足时把被子晒一晒,这些讲究干净的卫生习惯能使人更低程度地接触病毒,并有效抵御病毒侵害。因为在阳光和空气流动的作用下,病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杀灭。 我们知道,病毒多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其次是因接触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带菌空气而受感染。感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脏手不要随便碰触口鼻。 人生苦短,为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了健康快乐地生活,请大家讲究卫生。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年初,县人大常委会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年一项重要的审议议题。审议前,组织了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访下各、福应等12个乡镇、街道,实地走访县人民医院等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召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2006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2006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2006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访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07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2006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2004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改革,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2003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全县1350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9%,高级职称只占8%;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514名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只有16人,高级职称仅有6人,中级职称也只有96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工资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大;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全县722个行政村只有42个村级服务站,群众就医不便反映较大。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反映较大。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横溪、白塔等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大;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三是筹资难度较大。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大,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反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领导。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营造保健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各医疗机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县人民医院建设,尽快研究,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的突出问题。重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抓紧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的迁建工程建设,积极帮助解决县中医院、妇保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扩建问题,重视解决县精神病院用房紧缺、医疗条件落后、经费缺少等实际问题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更新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检查可信度,适应医疗发展需求。  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大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医师及执业医师的从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视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县人民医院要培养和集聚高、精、尖医疗专家,不断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上新台阶,减少病人外流。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技术及祖传秘方。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山区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为全面了解我所在村庄的卫生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了解村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难度的主要因素.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动村卫生环境建设的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通过实地查看、资料查询、走访村民、村委会采访等形式对本村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境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和个人的一些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大兴庄镇韩屯村基本情况 大兴庄镇韩屯村位于平谷区西北部,镇域西北部边缘,距镇政府5公里;东南距平谷城区8公里,村西通密(云)三(河)公路,交通方便。 韩屯村域面积78平方公里,395户,1190人,都为汉族,其中男性人口530人,女性人口为660人,14岁以下儿童数量为60人。村落呈东西向矩形,海拔32至34米。 韩屯村地处洳河冲积平原,北临洳河,土壤为壤质潮土,局部为洪积冲击物壤质褐潮土,地下水资源为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强富水区。村有耕地2200亩,原以种植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现除196亩种植农作物外,其余为鱼塘、果园、养殖小区和镇办工业小区用地。 据统计,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是6700元。 村里建有医疗服务站、健身乐园和篮球场等,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 二、环境卫生状况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要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变,除了提高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外,关键也要村委会的加大投入,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是我对我所在村庄的整体环境问题做出的一些了解调查。 (一)全区开展以“四十万人齐参与、文明整洁迎奥运”为主题的“全民动员,整洁家园”行动中,村领导组织宣传,成立村容治理小组,主要解决农村的乱堆杂物、侵街占道、废旧池塘、污水沟坑等7个重点问题。经过整理村中乱堆杂物彻底清除;街边的石堆、砖垛已基本清理或运到自家院中;填埋废旧池塘两个(池塘之前一直为周围村民倒垃圾用,散发臭味儿,严重影响村内环境。);修理排水沟1200米,整理街道主干道4条3230米。 (二)实施农村拆违清污工程。逐步拆除村庄内占用道路、河道、绿地等违章建筑,消除村中残垣断壁,房前屋后和公共区的污物清理干净,实现村庄干净整洁。 (三)家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民积极响应环境治理工作,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为使村里有一个干净、整洁、无污染的环境,实行自家垃圾自家收存统一处理,并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村里大大小小的胡同很多,这样一来,都被村民把自家的门口周围整理的干干净净,真正实现了卫生无死角。 (四)主要街道设专人清扫、管理,实施农村垃圾消纳工程。区环卫局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垃圾实行全区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村中清洁工人由区环卫局直接管理,配发清洁车四辆,每天全村街道清扫两遍。经政府支持,村里专门修建了自动化垃圾箱,垃圾每天由专车拉走。 (五)生活区与养殖区的分离管理。我村有鱼塘水面面积600亩,鱼塘共60个,每个鱼塘占地10亩,在村北连片饲养,目前为我镇最大的水产饲养基地,也为我村的空气净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村西南、西北为牲畜养殖小区,牲畜粪便都经合理安排,运至北部山区果园施肥,减少粪便对空气的污染。 (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据了解,2007年年底前,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具备条件的镇乡,要积极发展农村联片集中供水,打新井,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保证农民24小时用水供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饮水安全与供应水平。 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活动,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四十万人齐参与、文明整洁迎奥运”为主题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区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结合各村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治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侵街占道、残垣断壁、地面坑洼、垃圾乱扔、污水乱流、厕所简陋的现象。通过集中治理整顿,在较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观。 三、发现的问题 (一) 家养宠物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饲养宠物也成了一种时尚,因为农村有足够的院落空间,养狗的,养猫的,甚至一个家庭里养四、五个动物,经大概统计村里395户家庭,平均家养宠物每户5只,街上猫狗成群已成为一道风景,而且繁殖率很高,仍呈增长趋势,数字之大足应引起重视,这些宠物很少有接种疫苗,所以尽量减少饲养量,防止引起突发传染病发生。 (二)绿化问题。虽然目前村里绿化做的不错,但我觉得,还不够完善。首先是原来的废旧鱼塘(地处村内居民区),填埋后就一直疏于管理,没有进行绿化安排,虽然臭水坑没有了但仍属荒地一块儿,建议种些花草或建造一处村内公园;然后是每年种植树木不多,补死苗不及时;还有就是建筑用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 四、对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办法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5项措施,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特别要依法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要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在5个重点领域着力完成8项任务,全面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因地制宜,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治农村生活污染;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要积极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制度,积极开展咨询、培训、示范与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变,把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防治农村污染的根本措施,通过政府引导、法规规范、意识提升、典型带动,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实施农村绿化美化工程。 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建设街头绿地、村镇公园、环村林,庭院绿化,见缝插绿,实现黄土不露天。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记得采纳啊

农村卫生与健康论文3000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但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一柄双刃剑,一些人在生吞活吃海鲜猛禽、追求口福之乐的同时,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有可能正向你靠近;一些人在拼命地吸烟、酗酒、通宵达旦狂欢的同时,精神的空虚、苦闷有可能随之增加;一些人物质上富有了,却把升官发财的愿望寄托在求神拜佛、烧纸焚香上……正是人们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制造和产生着新型“富贵病”和社会病。  从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上来讲,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类自己的不健康科学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人们必须寻求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在身心之间的平衡的、和谐的生活方式。我们选编了部分市民对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看法,算是送给读者过年的一份礼物。年味淡点好肖德安(庄河市人事局):甲申猴年来到了。我对妻子说:“年味淡点好,不要在吃上大做文章。”妻子同意了,儿女也未反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国城市、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现在我们家平常日吃的常常比我们夫妻俩小时候的年饭强多了。眼下过年适当调节、丰富一下饮食是应该的,但没有必要搞得太过分。若追求山珍海味无所不有,煎炒烹炸样样不缺,把春节的食谱搞得过于繁杂和高档,那你吃得下、受得了吗?  从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角度看,膳食贵在科学、合理。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所谓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共就四句话,十六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洪昭光教授把“合理膳食”视为健康的第一大基石,颇耐人寻味。人所共知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甚至连非典疫情的发生,不都与“吃”得不科学、不合理有关吗?  欣逢新春佳节,我们理应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讲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欢度吉日,贺喜纳祥乐升平,切忌因海喝猛吃而“吃”出“富贵病”来。从科学、合理膳食这种意义上讲,年味太浓不如淡一点好。要紧的是振作精神,立志进取,奋发向上,迎接新一年新的挑战,争取新一年新的辉煌。追求心态平和冯云(西岗区新开路87号):如今人们早已实现衣食无忧,但这并未使太多人感觉到十分快乐。不快乐的因素当然有很多,最终归结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出了某些问题。的确,肆无忌惮的吃与喝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富贵病”的“新宠”;无穷无尽的贪婪和欲望又搅得人们心情郁闷,烦恼丛生;甚至还有人把希望构建于虚无缥缈的祈求之上……在所有这些现代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唯一忽略的就是心灵以及它的感受。物质生活的丰富如果不升华为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再富有的生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而在平凡简朴的生活中,只要我们自尊、自信和自强,那么再清贫的生活我们也能体味出真正的快乐。总之,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都应摈弃浮躁、浮夸和肤浅,而应追求心态平和、健康和向上。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实有意义,而且可能五彩斑斓。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穆道远(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国际卫生和健康专家指出,经济愈是发展,不良生活方式占死亡因素的比重愈大。现在,全球60%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因此,追求“绿色食物”、“回归大自然”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时尚。但有好多人认为,要达到比较完美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长寿是“大款” 一族的“专利”。其实,绿色生活方式离你不远。  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从衣着上讲,你完全不用追求高档豪华的衣饰,棉线衣服对你来讲可能就是最“绿色”的东西了。从食物上讲,要崇尚离自然最近的膳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提供给你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谷类为主是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五谷”包含了人体所需的许多营养素。而经过工业加工的“精品食物”,看上去五光十色,包装华美,但如果有添加剂的话,会对你的健康有害。中医讲药食同源,“食疗”是无毒无害的治疗方法。从居住之所上讲,装修豪华、舒适未必就能有益身体健康,如不小心,有害物质可能趁此而入。从出行上讲,车船之利仍代替不了“安步当车”带来的益处。运动健身,也要讲究“绿色”,“森林氧吧”就大受青睐。  追求绿色生活方式,要注重精神和心理的“绿色”。人们不仅要关注生理健康,更要“健康”其精神。抑郁、愤怒、苦恼、烦躁等,仿佛一副慢性毒药,这也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历代人们所崇尚的缘由。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水壶烧久后会产生水垢 先把水壶烧熟宽速加入冷水可光洁如新 吃饱撑着后可以大拇指和二拇指中间虎口处轻轻按摩或食用山楂 山楂卷 陈皮。。。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改革成效甚微,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一、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建国以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失去了活力,农民的医疗保健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1、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中,政府支出逐渐走低,公务费和业务费从1991年的2.5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1.84亿元,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见附表1[1])。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且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附表1:农村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结构趋势变化分析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支出总额 49 27 14 40 70 90 68 33 67 66 人员经费 70 68 49 69 67 96 48 45 21 49 公务和业务费 58 12 08 10 21 15 01 05 10 84 项目补助 21 48 58 61 82 80 19 83 36 32 2、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农民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据统计,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2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为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9%。当年,城镇人口约为79亿人,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乡村人口为66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前者是后者的13倍。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严重,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说,现在中国的农村确实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根据统计数字和农村调查研究的结果,估计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2]。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根据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明显(附表2[3])。2002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附表2: 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合计 城市 农村 2001 2002 2001 2002 2001 2002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 2 1 3 9 2 新生儿死亡率(‰) 4 7 6 7 9 2 婴儿死亡率(‰) 0 2 6 2 8 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 9 3 6 4 6 为3/10万,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2/10万,高出城镇6倍;城市婴儿死亡率是2‰,而农村婴儿死亡率1‰,高出城镇7倍。卫生部2004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9%、农村增长了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村分别增长了5%和8%。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1989)在80年代末就指出,尽管改革后中国农产品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在生命统计上却相对停滞或退步。[4]可见,农民医疗保健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截止至2000年底,①我国有乡村医生1067269人,比1990年的776859人,增加了29万余人;②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56人,比1990年的01人,提高了55个百分点;③乡村医生培训合格率为01%;其中45岁及以下的乡村医生接受“两化教育”(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合格比例达到了27%;46岁及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中专水平、逐项业务培训合格比例达到了77%。[5]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6%,大专学历人员1%,中专学历人员5%,高中以下学历人员8%人。以上数据反映出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素质低。 附表3: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博士 硕士 大学 大专 中专 高中以下 合计医院 3 3 9 5 7 3 100% 乡镇卫生院 o o 6 1 5 8 100% (注:数据来源: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是2622元,而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农民住院,他全年的收入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第三,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到2003年末,全国共设立5万个村卫生室,其中:村办7万个,联营6万个,乡卫生院设点6万个,私人办8万个。[6]而且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所以私人或家族式的医疗服务网点,使农民对自己的资金投入缺乏安全感。二、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为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医药分家、药品的招标采购、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保健问题。改革的成效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深远,其中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不明确是重要原因。首先要坚持一种思想,就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7]。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而决不能简单市场化。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有利于打破城乡分治的基本格局,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广大农民来说,“健康就是财富,疾病就是贫困”。所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应作为基本的公共产品,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有效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树立一种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缩小城乡差距。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计,在广大农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对农民实施“两减免、三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使我国农民直接得到实惠451亿元。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减免,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以激励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属于公共经济决策中的相机决策。对我国七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粮食生产滑坡等进行紧急矫正性干预,效果非常明显。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2005年一号文件规定:“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需要实质性的惠农措施来保证。第三要增强一种意识,就是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卫生立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政策,切忌朝令夕改。否则,农民就会疑虑重重,以至于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采取等待、观望甚至抵触。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多个改革配套文件,并制定了有关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卫生监督体制、卫生人事制度的改革文件,由此形成了全面推动中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改革领域的复杂性以及需要深层次性的协同努力,并且又因为其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通过立法来确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而且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以及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上的转移支付也应该从法律上予以保障,杜绝国家决策意图上的随意性和反复性。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和基金管理方面,也应通过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设立非营利性的农村医疗保障管理部门,以及由农民、政府与经办机构、专家共同参加的监督审查机构,确保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行。三、加强农村卫生事业改革的对策思考要实现“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的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决策。 1、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由县(市)级政府负责,有利于解决农村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6%—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它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 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4、改革农村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国家可以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大专班的方法,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合同书,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的乡村医生采取多种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农村卫生与健康论文3000字.txt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年初,县人大常委会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年一项重要的审议议题。审议前,组织了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访下各、福应等12个乡镇、街道,实地走访县人民医院等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召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2006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2006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2006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访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07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2006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2004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改革,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2003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全县1350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9%,高级职称只占8%;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514名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只有16人,高级职称仅有6人,中级职称也只有96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工资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大;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全县722个行政村只有42个村级服务站,群众就医不便反映较大。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反映较大。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横溪、白塔等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大;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三是筹资难度较大。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大,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反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领导。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营造保健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各医疗机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县人民医院建设,尽快研究,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的突出问题。重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抓紧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的迁建工程建设,积极帮助解决县中医院、妇保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扩建问题,重视解决县精神病院用房紧缺、医疗条件落后、经费缺少等实际问题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更新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检查可信度,适应医疗发展需求。  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大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医师及执业医师的从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视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县人民医院要培养和集聚高、精、尖医疗专家,不断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上新台阶,减少病人外流。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技术及祖传秘方。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山区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健康在我们的生命中是最重要的。健康是每天生活愉快的必要条件而卫生是健康的保证,要健康就离不开卫生。所以如果你想拥有健康,就要注意卫生,下面我就说说饮食卫生与健康关系。 民以食为天,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食东西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这是由于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 我们要消除“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观念,最好不要吃隔夜的食物,对路边小吃店要敬而远之。春日里防病毒,还要从以下生活细节入手。洗澡、洗衣、晒被子,这些婆婆妈妈的事,你可不能小看它。洗澡、勤换内外衣,阳光充足时把被子晒一晒,这些讲究干净的卫生习惯能使人更低程度地接触病毒,并有效抵御病毒侵害。因为在阳光和空气流动的作用下,病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杀灭。 我们知道,病毒多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其次是因接触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带菌空气而受感染。感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脏手不要随便碰触口鼻。 人生苦短,为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了健康快乐地生活,请大家讲究卫生。

农村卫生与健康论文3000字怎么写

为全面了解我所在村庄的卫生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了解村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难度的主要因素.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动村卫生环境建设的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通过实地查看、资料查询、走访村民、村委会采访等形式对本村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境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和个人的一些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大兴庄镇韩屯村基本情况 大兴庄镇韩屯村位于平谷区西北部,镇域西北部边缘,距镇政府5公里;东南距平谷城区8公里,村西通密(云)三(河)公路,交通方便。 韩屯村域面积78平方公里,395户,1190人,都为汉族,其中男性人口530人,女性人口为660人,14岁以下儿童数量为60人。村落呈东西向矩形,海拔32至34米。 韩屯村地处洳河冲积平原,北临洳河,土壤为壤质潮土,局部为洪积冲击物壤质褐潮土,地下水资源为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强富水区。村有耕地2200亩,原以种植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现除196亩种植农作物外,其余为鱼塘、果园、养殖小区和镇办工业小区用地。 据统计,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是6700元。 村里建有医疗服务站、健身乐园和篮球场等,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 二、环境卫生状况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要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变,除了提高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外,关键也要村委会的加大投入,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是我对我所在村庄的整体环境问题做出的一些了解调查。 (一)全区开展以“四十万人齐参与、文明整洁迎奥运”为主题的“全民动员,整洁家园”行动中,村领导组织宣传,成立村容治理小组,主要解决农村的乱堆杂物、侵街占道、废旧池塘、污水沟坑等7个重点问题。经过整理村中乱堆杂物彻底清除;街边的石堆、砖垛已基本清理或运到自家院中;填埋废旧池塘两个(池塘之前一直为周围村民倒垃圾用,散发臭味儿,严重影响村内环境。);修理排水沟1200米,整理街道主干道4条3230米。 (二)实施农村拆违清污工程。逐步拆除村庄内占用道路、河道、绿地等违章建筑,消除村中残垣断壁,房前屋后和公共区的污物清理干净,实现村庄干净整洁。 (三)家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民积极响应环境治理工作,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为使村里有一个干净、整洁、无污染的环境,实行自家垃圾自家收存统一处理,并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村里大大小小的胡同很多,这样一来,都被村民把自家的门口周围整理的干干净净,真正实现了卫生无死角。 (四)主要街道设专人清扫、管理,实施农村垃圾消纳工程。区环卫局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垃圾实行全区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村中清洁工人由区环卫局直接管理,配发清洁车四辆,每天全村街道清扫两遍。经政府支持,村里专门修建了自动化垃圾箱,垃圾每天由专车拉走。 (五)生活区与养殖区的分离管理。我村有鱼塘水面面积600亩,鱼塘共60个,每个鱼塘占地10亩,在村北连片饲养,目前为我镇最大的水产饲养基地,也为我村的空气净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村西南、西北为牲畜养殖小区,牲畜粪便都经合理安排,运至北部山区果园施肥,减少粪便对空气的污染。 (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据了解,2007年年底前,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具备条件的镇乡,要积极发展农村联片集中供水,打新井,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保证农民24小时用水供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饮水安全与供应水平。 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活动,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四十万人齐参与、文明整洁迎奥运”为主题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区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结合各村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治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侵街占道、残垣断壁、地面坑洼、垃圾乱扔、污水乱流、厕所简陋的现象。通过集中治理整顿,在较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有了一个明显的改观。 三、发现的问题 (一) 家养宠物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饲养宠物也成了一种时尚,因为农村有足够的院落空间,养狗的,养猫的,甚至一个家庭里养四、五个动物,经大概统计村里395户家庭,平均家养宠物每户5只,街上猫狗成群已成为一道风景,而且繁殖率很高,仍呈增长趋势,数字之大足应引起重视,这些宠物很少有接种疫苗,所以尽量减少饲养量,防止引起突发传染病发生。 (二)绿化问题。虽然目前村里绿化做的不错,但我觉得,还不够完善。首先是原来的废旧鱼塘(地处村内居民区),填埋后就一直疏于管理,没有进行绿化安排,虽然臭水坑没有了但仍属荒地一块儿,建议种些花草或建造一处村内公园;然后是每年种植树木不多,补死苗不及时;还有就是建筑用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 四、对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办法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5项措施,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特别要依法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要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在5个重点领域着力完成8项任务,全面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因地制宜,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治农村生活污染;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要积极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制度,积极开展咨询、培训、示范与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变,把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防治农村污染的根本措施,通过政府引导、法规规范、意识提升、典型带动,积极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实施农村绿化美化工程。 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建设街头绿地、村镇公园、环村林,庭院绿化,见缝插绿,实现黄土不露天。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记得采纳啊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

全镇农村卫生工作汇报范文 2005年,我镇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所改貌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爱国卫生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了各项农村卫生工作任务,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突出重点,促进全镇农村卫生工作健康发展1、加大投入,及时足额拨付卫生事业经费。我镇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列为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截止11月底,镇财政已累计拨付卫生事业经费x万元,有力的保障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2、严格标准,加快卫生所改貌步伐。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结合全镇农村卫生工作实际,我镇制定了《xx镇2005-2005年农村卫生机构设备升级及改貌建设规划》,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村级卫生所改貌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卫生所改貌工作开展。今年以来,累计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北套、西皋、太平三处卫生所新建和杜洪李、茂李、北关三处卫生所整修任务。为提高卫生所人员对改貌工作的认识程度,我镇集中时间组织全体卫生所负责人到三处新建卫生所进行了参观,召开了专题动员会议,激发了其他卫生所的要求改貌的积极性。在搞好卫生室建设的同时,我镇重点加强了社区服务站的美化、绿化工作,康陈、崖北、北套、闫家、茂李、大夫等村社区服务站绿化面积均达到或超过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我镇37处卫生所中已有26处达到了济南市甲级卫生所“五室分开、四化标准”的标准,占卫生所总数的70%。3、强化管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卫生所管理。,根据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要求,镇卫生院制定了《卫生所、中心卫生所管理办法》,分别与卫生所和乡医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岗位责任,实行月检查、季度考核绩效工资制,认真执行“三制六统一”管理制度,健全二十项日常规章,采取走访、下发问卷等形式调查乡医用药、行医情况,加大监督力度,组织人员至少一季度对卫生所进行一次考核,有效的提高了卫生所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大乡医培训力度,强化乡医队伍建设。坚持每月6日乡医例会制度,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鼓励乡医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按时参加市统一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达到或超过每年规定的20学分,全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每季度初组织对乡医进行一次业务知识考试,引导全体乡医牢固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练就过硬的技术功底,以适应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三是普及健康教育。以卫生所为阵地,积极组织社区医生开展入户查体、服务、宣传工作,搞好群众身体状况调查登记,完善社区档案,认真记录、填写,把档案用好,用活。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加强对九类疾病的分类管理,社区医生每月将收集的数据据实上报。今年共完成健康查体144332人次,建立健康档案17071份,其中高血压6274人,糖尿病237人,冠心病250人,脑血管病159人,慢性支气管炎265人,残疾人438人,眼病135人,牙病436人,恶性肿瘤63人,其他慢性疾病1789人, 60岁以上健康老人4385人,其他健康档案2640人。卫生所人员本着属地化服务的原则,严格对居民进行健康查体,重点作好了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服务,将“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落到实处,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达97%,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四是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为重点,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水平。先后开展了“学雷锋、多奉献、强素质”活动,护士节输液技术练兵,组织青年团员到敬老院、五保户家中义务为老人查体、打扫卫生,宣传防病治病知识,深受群众好评。积极参加卫生系统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严把药品“准入”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用药不放心的问题。在完善服务措施、优化服务环境方面,门诊全部实行开放式服务,对病房进行了重新装修,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针对今年省道244线改造,造成群众就医不便的实际,卫生院投资20余万元,新修了卫生院至244线路面2500平方米,安装了高标准路灯、景观灯,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 4、巩固农村中医工作成果。健全完善了镇、村中医药管理网络,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科专病,推动和促进了全镇中医工作的开展。二、全面宣传发动,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长期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我镇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镇政府出台了《绣惠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调度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为全面做好群众筹资工作,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栏、广播喇叭、标语、发放名报纸等形式,向群众深入细致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到家喻户晓,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镇今年共有48405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达到100%,人口覆盖率达到93%。截止目前,今年共有10081人次享受报销,报销金额1131106元。其中享受乡镇福利型报销8636人,共报销金额467178元;1284人享受到乡镇级大病补偿,补偿金额337306元;159人享受到市级大病补偿,补偿金额326622元,其中有6人报销金额在10000元以上,有效的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产生。为简化报销程序,卫生院在门诊大厅内开设了报销窗口,配备2名专职人员,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提供了方便

农村卫生与健康论文

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改革成效甚微,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一、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建国以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失去了活力,农民的医疗保健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1、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中,政府支出逐渐走低,公务费和业务费从1991年的2.5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1.84亿元,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见附表1[1])。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且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附表1:农村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结构趋势变化分析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支出总额 49 27 14 40 70 90 68 33 67 66 人员经费 70 68 49 69 67 96 48 45 21 49 公务和业务费 58 12 08 10 21 15 01 05 10 84 项目补助 21 48 58 61 82 80 19 83 36 32 2、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农民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据统计,199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为2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为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9%。当年,城镇人口约为79亿人,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130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乡村人口为66亿,平均每人享受相当于7元的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前者是后者的13倍。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严重,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说,现在中国的农村确实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根据统计数字和农村调查研究的结果,估计有40%—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数估计在60%—80%[2]。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根据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明显(附表2[3])。2002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附表2: 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合计 城市 农村 2001 2002 2001 2002 2001 2002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2 2 1 3 9 2 新生儿死亡率(‰) 4 7 6 7 9 2 婴儿死亡率(‰) 0 2 6 2 8 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 9 3 6 4 6 为3/10万,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2/10万,高出城镇6倍;城市婴儿死亡率是2‰,而农村婴儿死亡率1‰,高出城镇7倍。卫生部2004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9%、农村增长了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村分别增长了5%和8%。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en(1989)在80年代末就指出,尽管改革后中国农产品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在生命统计上却相对停滞或退步。[4]可见,农民医疗保健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截止至2000年底,①我国有乡村医生1067269人,比1990年的776859人,增加了29万余人;②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56人,比1990年的01人,提高了55个百分点;③乡村医生培训合格率为01%;其中45岁及以下的乡村医生接受“两化教育”(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合格比例达到了27%;46岁及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中专水平、逐项业务培训合格比例达到了77%。[5]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6%,大专学历人员1%,中专学历人员5%,高中以下学历人员8%人。以上数据反映出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素质低。 附表3: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博士 硕士 大学 大专 中专 高中以下 合计医院 3 3 9 5 7 3 100% 乡镇卫生院 o o 6 1 5 8 100% (注:数据来源: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是2622元,而农民住院例均费用是2236元。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农民住院,他全年的收入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第三,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到2003年末,全国共设立5万个村卫生室,其中:村办7万个,联营6万个,乡卫生院设点6万个,私人办8万个。[6]而且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所以私人或家族式的医疗服务网点,使农民对自己的资金投入缺乏安全感。二、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为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医药分家、药品的招标采购、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保健问题。改革的成效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深远,其中农村卫生改革的定位和方向不明确是重要原因。首先要坚持一种思想,就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7]。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而决不能简单市场化。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有利于打破城乡分治的基本格局,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与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广大农民来说,“健康就是财富,疾病就是贫困”。所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应作为基本的公共产品,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有效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树立一种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缩小城乡差距。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计,在广大农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如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对农民实施“两减免、三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使我国农民直接得到实惠451亿元。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减免,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以激励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属于公共经济决策中的相机决策。对我国七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粮食生产滑坡等进行紧急矫正性干预,效果非常明显。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2005年一号文件规定:“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需要实质性的惠农措施来保证。第三要增强一种意识,就是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卫生立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政策,切忌朝令夕改。否则,农民就会疑虑重重,以至于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采取等待、观望甚至抵触。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多个改革配套文件,并制定了有关区域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卫生监督体制、卫生人事制度的改革文件,由此形成了全面推动中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医疗卫生改革领域的复杂性以及需要深层次性的协同努力,并且又因为其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通过立法来确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而且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以及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上的转移支付也应该从法律上予以保障,杜绝国家决策意图上的随意性和反复性。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和基金管理方面,也应通过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设立非营利性的农村医疗保障管理部门,以及由农民、政府与经办机构、专家共同参加的监督审查机构,确保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行。三、加强农村卫生事业改革的对策思考要实现“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的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决策。 1、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由县(市)级政府负责,有利于解决农村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6%—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农村;而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卫生资源,包括政府的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是其它卫生费用来源(包括社区筹资、社会筹资、服务收费等)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 3、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 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4、改革农村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国家可以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医学院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大专班的方法,即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或合同书,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的乡村医生采取多种途径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你好:800个字这里发下不,给你个大纲吧:1、基层医疗条件太差。2、乡村医生没有待遇。3、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4、农村医疗市场混乱。5、小病大治、乱开检查。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