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心理健康论文5000字开头怎么写好

发布时间:2024-07-08 12:29:02

心理健康论文5000字开头怎么写好

这个范围页很大呀,就拿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的领域来说,包含: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心理统计与测量/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医学与临床心理学/心理病理学/人格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法制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教学改革/社区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所以你在细分一下,然后去找对应的参考文献看看

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分析  斯宾塞说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大学生群体不但作为时代先进群体的代表更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和正确引导!  现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受到社会的迫切关注!据一项全国6万的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期中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郁闷”、“变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因为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大学生想象大学是“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生活,展开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2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为:  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便回避参与,妨碍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肤浅,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还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  学业成就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产生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都生病或不敢考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2)引起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  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除了学习外,其他事情家长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虽然上了大学,但生活能力还停留在小学水平这样当大学生面对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出现大学生轻生现象  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虽然部分大学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大学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得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大学生来说,极不习惯,因此,每逢节假日都会想家、想同学,产生孤独感  家庭经济困难  一些大学生最大的困难是在经济上,他们过早地承担生活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相对其他的大学生更加容易忧心忡忡,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徘徊在欲学不能、欲罢不忍的痛苦边缘一方面他们远离家人精神上没有依托感,另一方面他们社交能力不强、心理闭锁、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等,常常不易寻找到能倾吐心声的知己,心中的郁闷不满和不安得不到宣泄,思想得不到交流,长期下去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恋爱失败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事例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我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挖掘身心潜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得到了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又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以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我校规定每位上课教师都必须做到课前10分钟教育,规定班主任、辅导员每周对全班做一次全面的思想教育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4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培养和自我调适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3)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挖掘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4)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就会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要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5)努力学习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行的大学生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自己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  总之,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大学生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目标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两个相互衔接的基本目标:一是促进学生积极适应,维护心理健康。选择满足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塑造积极心理品质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单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独立自主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好的社会功能等具体来说,包括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认知和管理的能力、自信心、自制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真诚、正直、仗义、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学生积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3]论点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心理健康论文5000字开头怎么写好看

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摘要】: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校园并非一片远离社会的“净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中不断受到陶冶和锤炼,在大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由于对社会没有一个完整理性的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在积极向上、迷惘徘徊、等待观望甚至消极颓废中难免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心理焦虑表现为积极、消极和心理障碍等方面;其成因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理想主义和社会变革有关;解决其心理焦虑的对策取决于完善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方式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当今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焦虑的心理便随之产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无能为力使我们更容易产生这种我们无法消除的焦虑心理。   首先,就本人而言,虽然对于来到咸宁学院选择了地理科学系并没有后悔心理,但对于现况并不满足,最主要的是对于将来就业前景并不看好,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不仅使我的态度越发消极,而且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从而我的态度就开始徘徊在时而乐观积极;时而悲观消极甚至出现了厌烦的心理状态中。   其次,观察我周围的同学们,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心理焦虑。不管焦虑的是什么,尽管理由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个是所有大学生所焦虑得,那就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师一种普遍的心理缺陷,但大学生的心理缺陷却远远不止这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摆脱心理的亚健康状态。但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一•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心理现象具有观念性;第二•心理具有主观性:第三•心理具有能动性。【1】其次,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心理呢?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2】其中焦虑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时期,那么大学生这些问题尤其是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这些原因有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反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焦虑就随之产生。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况。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以及原因,那么就应该考虑解决办法。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A生理需要(食物 睡眠 性生活等)B安全需要(生命 财产安全有保障)C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3】我们大学生也不会超出这些基础需求。而我们焦虑心理的产生可以归于我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当然遭人嘲笑是不舒服的,因为嘲笑的是你的短处,用短处创造出奇迹就是对嘲笑者最有力的回击。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做到这些,所以我们开始焦虑了,我们为我们的无能为力而焦虑。   心理是我们自己观念的产物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克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心理认知概念。意思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5】作为一种个人预测,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不只是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从性质上看,自我效能感是使个体自我调节而使行为和动机得以维持的关键变量,对个体行为和结果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当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能够有效控制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内容时,这种对环境和活动的选择通过实际活动的进行转化成为直接经验,对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产生影响;二是影响个体活动的坚持性和动机水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个体有更高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为实现目标能使用更多行为策略;三是影响个体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影响个体面对不利环境事件的应激水平,水平低的个体在应对外界事时,能更强烈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倾向于更多地采取防御性行为来被动适应外界环境,限制和妨碍了主体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宜多从实践引导的角度,通过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效能,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须知唯有自身内因的崛起,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 自我效能的提升,除了上述三个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强化实践活动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对调节人的行为很重要,它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这是个体自我效能提升的外现,当自我强化达到自己的标准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易于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丧失信心。所以想要彻底消除焦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一切,把焦虑压到最低。   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挣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大学生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2006年 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各报刊、网站又相继报道了多起大学生坠楼身亡事件。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越来越普遍。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6】这些负面的思潮也加剧了焦虑心理的产生,所以想要改变现状我们也要改变自己的某些道德观念。   当代社会80%的毕业生都有一种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状况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开始焦虑,只是这种焦虑总是在我们面对一些事物才出现,远没有毕业生那种面对社会的无奈与心酸。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需要老师,学校,社会的关注。最主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焦虑得心理。   参考文献:   【1】【2】《心理学教材》 周守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汉   【3】 《人类激励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5】 班•杜拉(Bdura) 1977   【6】 全细珍《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季刊),2006

第一段写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第二段写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三段写我们应该怎样做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拟好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开好头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结好尾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语言形象畅达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心理健康论文5000字开头怎么写

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摘要】: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校园并非一片远离社会的“净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中不断受到陶冶和锤炼,在大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由于对社会没有一个完整理性的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在积极向上、迷惘徘徊、等待观望甚至消极颓废中难免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心理焦虑表现为积极、消极和心理障碍等方面;其成因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理想主义和社会变革有关;解决其心理焦虑的对策取决于完善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方式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当今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焦虑的心理便随之产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无能为力使我们更容易产生这种我们无法消除的焦虑心理。   首先,就本人而言,虽然对于来到咸宁学院选择了地理科学系并没有后悔心理,但对于现况并不满足,最主要的是对于将来就业前景并不看好,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不仅使我的态度越发消极,而且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从而我的态度就开始徘徊在时而乐观积极;时而悲观消极甚至出现了厌烦的心理状态中。   其次,观察我周围的同学们,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心理焦虑。不管焦虑的是什么,尽管理由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个是所有大学生所焦虑得,那就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师一种普遍的心理缺陷,但大学生的心理缺陷却远远不止这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摆脱心理的亚健康状态。但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一•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心理现象具有观念性;第二•心理具有主观性:第三•心理具有能动性。【1】其次,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心理呢?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2】其中焦虑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时期,那么大学生这些问题尤其是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这些原因有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反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焦虑就随之产生。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况。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以及原因,那么就应该考虑解决办法。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A生理需要(食物 睡眠 性生活等)B安全需要(生命 财产安全有保障)C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3】我们大学生也不会超出这些基础需求。而我们焦虑心理的产生可以归于我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当然遭人嘲笑是不舒服的,因为嘲笑的是你的短处,用短处创造出奇迹就是对嘲笑者最有力的回击。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做到这些,所以我们开始焦虑了,我们为我们的无能为力而焦虑。   心理是我们自己观念的产物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克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心理认知概念。意思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5】作为一种个人预测,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不只是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从性质上看,自我效能感是使个体自我调节而使行为和动机得以维持的关键变量,对个体行为和结果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当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能够有效控制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内容时,这种对环境和活动的选择通过实际活动的进行转化成为直接经验,对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产生影响;二是影响个体活动的坚持性和动机水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个体有更高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为实现目标能使用更多行为策略;三是影响个体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影响个体面对不利环境事件的应激水平,水平低的个体在应对外界事时,能更强烈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倾向于更多地采取防御性行为来被动适应外界环境,限制和妨碍了主体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宜多从实践引导的角度,通过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效能,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须知唯有自身内因的崛起,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 自我效能的提升,除了上述三个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强化实践活动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对调节人的行为很重要,它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这是个体自我效能提升的外现,当自我强化达到自己的标准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易于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丧失信心。所以想要彻底消除焦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一切,把焦虑压到最低。   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挣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大学生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2006年 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各报刊、网站又相继报道了多起大学生坠楼身亡事件。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越来越普遍。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6】这些负面的思潮也加剧了焦虑心理的产生,所以想要改变现状我们也要改变自己的某些道德观念。   当代社会80%的毕业生都有一种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状况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开始焦虑,只是这种焦虑总是在我们面对一些事物才出现,远没有毕业生那种面对社会的无奈与心酸。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需要老师,学校,社会的关注。最主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焦虑得心理。   参考文献:   【1】【2】《心理学教材》 周守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汉   【3】 《人类激励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5】 班•杜拉(Bdura) 1977   【6】 全细珍《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季刊),2006

第一段写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第二段写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三段写我们应该怎样做

大学生成长的原创性就不高,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写起

心理健康论文5000字开头怎么写的

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摘要】: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校园并非一片远离社会的“净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中不断受到陶冶和锤炼,在大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由于对社会没有一个完整理性的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在积极向上、迷惘徘徊、等待观望甚至消极颓废中难免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心理焦虑表现为积极、消极和心理障碍等方面;其成因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理想主义和社会变革有关;解决其心理焦虑的对策取决于完善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方式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当今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焦虑的心理便随之产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无能为力使我们更容易产生这种我们无法消除的焦虑心理。   首先,就本人而言,虽然对于来到咸宁学院选择了地理科学系并没有后悔心理,但对于现况并不满足,最主要的是对于将来就业前景并不看好,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不仅使我的态度越发消极,而且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从而我的态度就开始徘徊在时而乐观积极;时而悲观消极甚至出现了厌烦的心理状态中。   其次,观察我周围的同学们,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心理焦虑。不管焦虑的是什么,尽管理由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个是所有大学生所焦虑得,那就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师一种普遍的心理缺陷,但大学生的心理缺陷却远远不止这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摆脱心理的亚健康状态。但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一•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心理现象具有观念性;第二•心理具有主观性:第三•心理具有能动性。【1】其次,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心理呢?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2】其中焦虑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时期,那么大学生这些问题尤其是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这些原因有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反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焦虑就随之产生。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况。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以及原因,那么就应该考虑解决办法。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A生理需要(食物 睡眠 性生活等)B安全需要(生命 财产安全有保障)C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3】我们大学生也不会超出这些基础需求。而我们焦虑心理的产生可以归于我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当然遭人嘲笑是不舒服的,因为嘲笑的是你的短处,用短处创造出奇迹就是对嘲笑者最有力的回击。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做到这些,所以我们开始焦虑了,我们为我们的无能为力而焦虑。   心理是我们自己观念的产物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克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心理认知概念。意思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5】作为一种个人预测,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不只是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从性质上看,自我效能感是使个体自我调节而使行为和动机得以维持的关键变量,对个体行为和结果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当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能够有效控制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内容时,这种对环境和活动的选择通过实际活动的进行转化成为直接经验,对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产生影响;二是影响个体活动的坚持性和动机水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个体有更高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为实现目标能使用更多行为策略;三是影响个体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影响个体面对不利环境事件的应激水平,水平低的个体在应对外界事时,能更强烈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倾向于更多地采取防御性行为来被动适应外界环境,限制和妨碍了主体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宜多从实践引导的角度,通过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效能,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须知唯有自身内因的崛起,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 自我效能的提升,除了上述三个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强化实践活动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对调节人的行为很重要,它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这是个体自我效能提升的外现,当自我强化达到自己的标准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易于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丧失信心。所以想要彻底消除焦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一切,把焦虑压到最低。   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挣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大学生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2006年 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各报刊、网站又相继报道了多起大学生坠楼身亡事件。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越来越普遍。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6】这些负面的思潮也加剧了焦虑心理的产生,所以想要改变现状我们也要改变自己的某些道德观念。   当代社会80%的毕业生都有一种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状况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开始焦虑,只是这种焦虑总是在我们面对一些事物才出现,远没有毕业生那种面对社会的无奈与心酸。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需要老师,学校,社会的关注。最主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焦虑得心理。   参考文献:   【1】【2】《心理学教材》 周守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汉   【3】 《人类激励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5】 班•杜拉(Bdura) 1977   【6】 全细珍《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季刊),2006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3]论点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一、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训练的启示(一)系统的训练内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积极情绪研究,如愉悦、满意、乐观、希望、感恩和宽恕等和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内在体验。第二是积极特质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优势和美德,并且认为发挥积极特质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第三是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研究,如牢固的家庭、民主的社会、广泛的道德等,以及它们如何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在我国大学生心理训练过程中,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从个体和群体层面,建构积极情绪训练、积极人格特质训练、积极人际关系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将整体上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各个方面,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幸福技能,实现幸福人生。其中积极人格特质训练是核心内容,成为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际关系训练的基础;积极情绪体验是个体层面主观感受,积极关系获得是群体层面交往技能与幸福获得的保障条件。同时,在积极心理学三大研究体系内,积极心理学家们建构了大量的理论来解释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如赛里格曼的幸福五元素学说、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扩展-建构理论、艾利克斯的情绪ABC模式、希斯赞米特哈伊的“心流”学说、弗兰克尔的人生意义观等等,这都将是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人际关系训练的核心主题和重要方法来源。(二)体系化训练方法与原则:理论、研究、应用大学生心理训练应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实验的证据及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过程要坚持理论性、研究性和应用性原则。首先,大学生心理训练目标、内容、方法受到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心理训练过程中也有必要进行理论传授、阐释,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训练,而且清楚怎样配合和自我练习才能导致更好的效果。忽视理论的关照,心理训练就会流于表面,甚至导致游戏化和娱乐化。其次,积极心理学以事实为依据,经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得出结论,具有科学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训练也要坚持研究性原则,即一方面通过传达幸福科学增强训练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对照组实验设计、跟踪调查等,力求掌握我国大学生心理训练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论,以更好地实现训练目标。最后,应用性原则是指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阐述与研究的结论解释上,而将它们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应用转化,转化成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各种训练方法的具体设计,使得理论、研究结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如先测试、再干预、再测试的训练过程,融理论、研究和应用为一体,既避免枯燥,又增强趣味。同时,不仅是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应用,整个训练环境也要嵌入积极观念,教授生活中便于应用的幸福心理技巧。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大学生心理训练过程的思考(一)幸福感觉提升,积极情绪体验训练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让我们感觉良好,即它不仅反映成功和健康,还能够产生成功和健康;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思维,即拓展常规之外更广泛的思想和行为意识;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未来,使我们能够发现和建构新的技能、新的关系、新的知识和新的生存方式。帮助大学生识别、唤醒、体验积极情绪并成为习惯化技能,首先就要根据积极心理学关于情绪研究的分类,即有关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积极情绪三类,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帮助学生保持面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绪的连贯性,从而抵御消极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获得主观幸福感。面对过去的积极情绪有满意、满足、成就感、骄傲、平静等,如何获得这些情绪?积极心理学从改变认知、学会感恩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学生心理训练过程中,改变认知训练,就是要讲解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即所有过去的情绪都是由思维和解释启动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尤其是要帮助学生纠正教条的决定论,即过去不幸影响未来的错误观念;其次,进行感恩训练,就是要通过课堂感恩记录、感恩沉思、感恩分享,课后记感恩日记、“感恩拜访”等的练习有效改变大学生对过去事件的情绪体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面对未来的积极情绪包括乐观、希望、信心和信任等,如何引发这些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对未来的希望而实现。在心理训练过程中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获得习得性乐观,从训练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开始。首先,教授艾利克斯的情绪ABC模式,通过讲授理论及案例分析、完成句子等形式让大学生认识到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而不是事件本身决定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其次,教授反驳悲观的技巧。如采用完成句子、续写故事等方式传授自我对话和自动思维反驳技能。具体可采取当悲观想法出现时,先进行举证、再扩展解释来发现自己对事件的曲解,从而打破破坏性习惯思维等。最后,教授减少悲观想法的技能。如通过三步走的方法,分别试想最坏、最好和最可能的情形,然后针对最可能的情形制定一个应对计划并实施。以上训练方法都可以根据大学生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案例编排展开。面对现在的积极情绪体验主要包括“愉悦”和“满意”。积极心理学并不排斥合理的培养愉悦感以获得当下的幸福体验。当然,面对现在的积极情绪仅仅停留在愉悦感上是不够的,还要将其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幸福体验,即面对当下的“满意感”。如获得当下的愉悦感可以通过训练大学生的正念,让他们学会在心灵安静中全心与当下同在,承认、接纳和审视正在发生的不幸、消极情绪等,从而激发直面它们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而满意感的获得,则需要大学生必须付出努力和意志力,因为它来自于自身优势和美德的展现。帮助大学生识别、展现和发挥自身的美德和优势的所有途径都有助于他们获得满意体验而感到幸福,如让他们去帮助别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发挥潜能进行作品创造等等。(二)幸福品质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训练关于优势和美德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身体中都有着基于进化需要而遗传自远古的优势有待展现,每个个体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这些优势,不仅能获得当下的积极情绪体验即满意感,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缓冲和对抗自身缺点、疾病、挫折和不幸等等。因此,训练大学生如何识别、展示、运用他们自身的美德和优势,成为积极人格特质训练的核心,也势必会促进其良好人格发展,最终实现幸福人生。积极心理学研究了整个世界横跨3000年历史及不同文化,归纳出人类普遍存在的六种美德,为了建构和测量及实现这些美德,将它们细化后提出24项性格优势,而培养这24种性格优势则是实现六种美德的途径。为了测量这六大美德和相应的24种性格优势,Park等人编制了“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现已被数百万人广泛使用,而我国的研究者段文杰等对这一问卷进行了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除美德结构划分不合理外,VIS-IS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工具。[5]研究表明性格优点存在跨文化的普遍性,并且性格优点与优良表现、主观幸福感以及创伤后成长呈显著的正相关。[6]因此,识别我国大学生个体及群体的突出性格优势,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解决大学生群体现存的心理问题,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幸福感。第一步,就是要运用“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对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性格优势进行评估和识别,为展示和应用性格优势训练打好基础;第二步,就要在训练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进行优势性格展示,可以采用小组优势讨论的方式,一起分享自身有哪些优势,曾用哪些优势帮助过别人,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第三步,就需要帮助大学生更广范围应用这些性格优势,如设置高难度的团队任务,发挥团队优势才能克服的挑战,任务完成前小组讨论团队优势,任务完成后每个人写下“挑战中的优势”故事,并进行集体分享等。同时要开发“性格优势运用”的家庭作业方案,在社会生活真实环境下促进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三)幸福环境构建,积极人际关系技能训练在个体提高幸福感的同时,积极心理学并不排斥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个体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和智商高低无关,而与他生活的环境系统有关。成熟的防御机制确保个体在遭受压力、不幸时能够采取利他、幽默、抑制、升华等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是保持心理健康,降低心理问题与疾病风险的积极特质之一。同时,个体作为社会人满足胜任需要、归属需要、自主需要等,也都由个体生活的环境系统决定,并依赖于环境系统所提供的标准及实现途径。显然,作为个体来讲,良好的社会环境、组织系统、家庭氛围、夫妻关系、好的人际关系等都会为幸福人生提供可持续动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训练,不仅仅是个体积极情绪能力的提高、美德和品质的发掘和施展,同时还需要积极社会组织系统提供条件和保障。在宏观层面上,建设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如道德的公民、和谐的社会等;在中观层面上,建设积极的单位或社区组织,如良好的校园文化、社区文明等;在微观层面上,培养积极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等。积极的组织系统建构宏观层面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内容较广十分复杂,积极心理学对此研究也相对薄弱。然而对于利用个体可控因素改善微观环境系统,尤其是建构积极社会关系和积极家庭关系方面,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构建我国大学生积极人际关系技能训练可参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共情能力训练,即准确地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二是基于情绪感染理论的领导者乐观领导风格培养;三是建构人际关系的实用技能训练,如肯定式沟通风格、积极主动回应方式、有效赞美技巧等训练,并通过角色扮演、贴近实际的案例讨论增强训练实际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范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M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的塑造和国家的强盛。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家教委近年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万大学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强、人格丧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上。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关系到国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探究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环境巨变引起心理不适应      现在大学生多出身于独身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脱离原来由家长进行全方位照顾的环境进入到大学,一切生活起居皆要开始自行处理。此时,如果不能很快学会自理和适应集体生活,就会产生自卑、困惑、茫然无措、无助等心理障碍。此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远离家乡来到喧嚣和繁华的新环境,往往会由于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不适应,产生恐慌、惧怕心理。      此外,就社交环境来说,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家齐聚一堂,交际圈子变广、变复杂,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会容易受到挫伤,感到孤立无援,而且这张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最大,伴随时间最长,解除的难度也最大。      (二)个性缺陷      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心理教育往往被人忽视,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个性上的多样化。大学阶段,群体生活和交际成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之一。个性的多样化往往会造成交际和集体生活中的摩擦。有个性孤僻、急躁易怒、斤斤计较、胸怀狭窄、贪恋虚荣等个性缺陷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比那些个性开朗、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自我逃避      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很多学生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这使得他们由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现在的专业学习产生了懈怠和逃避,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学习和人生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感情容易变得脆弱,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不知所措、自暴自弃,长此以往,会对学习和人生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四)求职就业问题      高校的迅猛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的日益加重,使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对自我、对人生产生怀疑,变得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心理发展阶段      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正处在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逐步塑造成型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长久郁积在心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社会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这使得整个社会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利益格局等发生重要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大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准则,但是情感上和心智上毕竟并未完全走向成熟,其日益觉醒的民主、科学、公平等一时在面对社会现实尤其是负面现实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失衡,变得激进或者与世同浊。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的日益负责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进而滋生负面心理,产生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成为单纯成绩、升学率等数字符号的机构,导致了对学生社会认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三观”教育的缺失。这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三观’’不正、抗挫折能力差等。从大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塑造来看,当前学校普遍缺乏应对多样化的大学生文化群体的准备,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通过一个普遍共识的文化平台来加以交流和疏导,从而加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摩擦。      (四)家庭因素      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和家庭的和谐、幸福等对学生的心理塑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缺失的现状下,家庭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的形成;家庭的贫困导致学生的高度自卑,家庭不和谐导致学生没有安全感、感情脆弱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其主要成因,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它在注重学生思维、智力、知识、技能等系统性的知识认知学习之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信念、决断、价值观等心理认知的培育和塑造,切实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教育要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切实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倾听学生心理诉求,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夯实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个体化差异明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和谐、广泛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在积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等够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修养,还能减少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摩擦。因此,当前大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学生社团的文化宣传和塑造的优势,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构造全面、多元的心理预防和援助机制      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常设机构,训练一支由专业心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和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积极、及时的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苗头、新趋势、新内容和新形式,真正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长期工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论文5000字开头结尾怎么写

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结束语,那这样的论文的结束语,那就是说,在新时代新风尚,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结束语啊!

第一段写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第二段写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三段写我们应该怎样做

状乜事凼九点半也不行纯心情卜卦状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自我调节所有的方法都是需要自我调节的,这个时候可以试着让自己幽默一些,对待这些不好的事情,一笑而过,尽量把这些不好的事情看淡一些。不要太要强对于自己不要过分的苛求,如果一件事情,努力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达到。就要试着让自己放下,转而其他的方法。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不要太要强了,不然会让别人觉得你很不好相处。助人为乐遇到让自己心情不好的事情,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帮助其他人。在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有可能你还会结识新的朋友,这时候烦恼也会消散而尽。2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让自己的心变大,对人对事对境都能包容;有爱心,能用慈悲的情怀对待他人,因为慈悲,才能大爱;能合理表达自己的需要,并能满足内心的合理需要;能表达自己的情绪,遇到烦恼和纠结时,能够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解决冲突3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不卑不亢认识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和本身的“朝夕相处”,认为已经足够认识自己,但往往事实是你对自己并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够深入。静下心来,全面的了解自己吧,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等,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有可能做到不卑不亢。积极参加机构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在大学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大学中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多参加一些机构的活动吧,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尽情 展现自己。多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人,是社会性动物,是害怕孤独的,是需要同伴的。在大学中多交几个知心朋友,可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相互扶持,相互安慰,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