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大全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09 03:57:32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大全初中

教育理论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条理论述,搞定!如果大家需要发表,本人可以帮你。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组合——以《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为例摘要:传统的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案例往往以单个、分散、无内在联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经常使案例教学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陷入教学困境。依据变量互补性标准来选择教学案例,并将它们从论证因果关系的角度组合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理论专题。这种多案例理论专题式教学将缓解上述教学困境。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选择;案例组合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解决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到众多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国内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库建设,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案例又应该如何组合。换言之,教师选择与组合教学案例的标准与依据是什么。对这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国内外已有的案例教学研究成果为数甚少。事实上,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设计、选择并巧妙地组合案例,就成为当前案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传统的案例教学研究虽然也探讨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但不在案例组合的基础上来审视案例的选择。在教学实践中也往往将案例以单个的、分散的、无内在联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令教师和学生烦恼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面对一个教学案例(特别是中、高难度的案例)往往不知所措。在众多的理论中,应该选择哪种理论来理解、分析这个案例。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学生就会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凭直觉来分析、判断案例,从而使案例分析课程失去其应有的教学意义。面对这种教学情境,教师则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给学生点出用何种理论来分析案例,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失去案例教学原有的教学目的,而不给学生点出,又无法帮助学生走出不知所措的困境。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组合入手。一、案例选择与案例组合一般来说,案例(Case)是指按照特定方法、经过选择和加工的特定事例,是案例采集和制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某些特定方面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情景的描述。[1]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重传授、重系统、重秩序不同,案例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首先需要有意识地选择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关于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案例,国内外学者提出过许多不同的见解。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RTGolembiewski)认为,案例选择应遵循以下四条标准:第一,案例必须既有现实性,又有可操作性;第二,入选案例涉及的范围必须从总体上涵盖本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第三,案例所涉及的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第四,案例选择应注重“实践性”。[2]王浦泃则提出了以下原则:范围的广泛性,内涵的丰富性、典型性、第一手性,学习者的可进入性,学习者的可分析性,包含学习者可理解的概念和理论,有明确的背景性,具有可讨论性,等等。[1]韩康、史美兰则认为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可研究性,具有令人思维拓展的空间和弹性。教学案例应该选择那些不只有唯一结论的案例。[3]我国管理案例库专家张丽华则认为单个教学案例的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教学案例难度要适宜,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4]上述观点主要是从单个案例选择的角度来讨论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这些研究对案例教学中单个案例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一门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将这些单个的案例组合在一起呢?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以往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单个案例的选择,但几乎不考虑如何将这些单个、分散的案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国内2000~2008年出版的几本重要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倾向。如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第一、二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公共行政案例》(MPA系列教材)。[5~6]以上两种教材的案例都是以单个分散的方式呈现的,既没有分专题,各案例之间也没有某种内在的关联。2001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案例分析》(政府与公共管理教材)、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案例库》(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虽然考虑了将众多的案例按专题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但各个案例之间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7~8]而且,这两种教材都选择了信息量较少,内容阐述直截了当、条理分明、有唯一结论的小案例。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中还没有关注案例组合的问题。换言之,还没有从案例组合的视角来考虑案例选择的问题。而国外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在这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系统性。如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主编的《公共管理案例》全书共分了七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各个案例所涉及的理论主题各不相同。①全书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编者在案例选择和案例组合上匠心独具。当然,通过单个、分散的案例教学虽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与他人讨论达成共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智识性理解及应用,[9]但是它无法使案例分析课程以有条理、有层次的面貌呈现给学生,并让他们对公共管理领域的实践有一个结构化的认识。从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言,案例不应该一盘散沙似地呈现给学生,而应该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作为一个整体促使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需要对单个分散的案例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案例组合。比如,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有众多的案例教学内容。从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来看,主要可划分为政府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三大类。每个领域下又有众多的理论专题。如政府管理包括政府自身管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经济等等。面对如此多的专题,教师如果想通过一个学期的案例分析课程传递给学生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那么案例的选择就不能是随意的。进而言之,案例选择的标准不能只局限于单个案例的选择角度,而应该考虑课程教学中案例组合的逻辑。那么,在案例分析课程中,案例组合的逻辑是什么,案例组合的逻辑又怎样影响单个案例的选择呢?二、教学案例组合的逻辑:因果关系论证为了使单个案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一组案例以整体的面貌呈现给学生,课程教学案例的组合就应该遵循某种逻辑。这一逻辑就是案例的组合应该围绕因果关系的论证。所谓因果关系论证就是指出构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换句话说,某些事物是由另外一些事物造成的。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论证有两种模式,即个案式解释模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个案式解释模式旨在通过某种行动背后的诸多(也许是独特的)因素进行解释;通则式解释模式则不需要找出某个事件或行动背后的所有原因,而是发掘可以解释行为或事件的最主要原因。[10]在传统的案例分析教程中,因果关系的论证往往只采取个案式解释模式。即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某个案例的仔细分析,试图完全了解案例之所以发生的所有原因。尽管这对单个案例的掌握和理解是很有裨益的,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也就只局限在个案上。事实上,在多年的案例教学中,笔者发现,对某个个案的解释可以部分地应用到其他案例上。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些在因果关系论证上有相关性的个案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案例专题。进而言之,在案例专题中,我们需要采用通则式的解释模式,即试图解释某一类状况或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个案例。这种解释模式比个案式解释模式要“经济”得多,只使用一个或少数几个解释性因素来解释一类状况或事物,这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功能,即在对个案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某一类现象。基于此,教师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中设计一个专题,总是希望通过该专题的教学达到对某一类状况或事物的因果关系论证。换言之,教师在设计案例专题时,总是希望通过这一案例专题向学生传递某一种理论知识。比如在《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选编》中的第一个专题“政府改革与NGO发展专题”,教师设计这一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改革与NGO发展的互动过程。那么,教师在选择这一专题下的案例时必须围绕这一因果关系的论证展开。即中国政府改革对NGO发展的影响,以及NGO发展对政府改革的促动。再比如,在第二个专题“政府管理专题”中,该专题的教学目的是揭示政治、行政体制对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的影响。那么,教师在选择这一专题下的案例时必须围绕“体制”与“政府管理”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通过本专题内的各个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由于不同的体制所引发的政府管理问题。当然,从事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人员可能会问,在众多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中,教师如何进行专题选择呢?一般来说,在一个学期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不可能涉及公共管理领域内所有的理论专题。笔者认为,专题选择的依据是授课对象的学历层次、知识背景、专业方向和学习兴趣。比如,一门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大三学生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师选择了“政府改革与NGO发展专题”、“政府管理专题”、“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组织与领导专题”。这样的专题组合既兼顾了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又考虑了学生的专业方向。因为,大三的学生在上述几个专题内已有一定的理论积累,最起码已修习了相关课程;而上述几个理论专题也是行政管理学专业必须掌握的内容。当然,设计“多案例理论专题”的前提是教师首先需要拥有一个专题齐全的案例教学库。另外,教师将单个、分散的案例依据因果关系论证的逻辑组合成案例专题时肯定也要有所取舍。一个专题所包含的理论问题肯定不止一个。如“政府管理专题”既可以是不同的政治、行政体制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也可以是不同的政治、行政文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既可以是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也可以是不同的管理技术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在这众多的理论问题中做出取舍。当然,这种取舍有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师很难断定这一理论问题比另一问题更为重要,或更有教学价值。但为了使教学案例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毫无整体感的,甚至相互矛盾的面貌出现,教师必须在众多的理论问题中做出选择。选择的依据有三点:第一,选择的理论是否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第二,当前公共管理实践中哪个理论问题更为突出;第三,教师拥有的案例库中是否有足够的优秀案例来论证这一理论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选择案例组合成理论专题的前提是,教师在阅读、评价教学案例时应关注案例背后蕴含的理论,并分析理论所包含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通过“多案例理论专题”的方式将社会科学探究因果关系的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是非常有趣而有用的。比如,通过“中国入世第一案︰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这一案例的学习,我们可以比较彻底地了解温州打火机协会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应诉欧盟这一事件中的集体行动过程。而通过“中国入世第一案︰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打工者之家的一波三折”、“办负责任的协会”等几个相关案例组合而成的案例专题学习,我们可以对NGO发展与政府改革之间的互动作用有所了解。这种案例分析方式就像物理学家有时把光看作是一个质点,有时把光看作波。案例分析教学深入探究个案的同时寻找相对表面的通则,对于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来说是非常有益而有趣的。三、教学案例选择的标准:变量的互补性当我们选择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案例专题以及案例专题所反映的理论问题后,那么接下来该如何选择每一个案例专题下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呢。笔者认为,在单个教学案例的选择中,我们既要遵循教学案例选择的一般逻辑,也要体现案例组合的逻辑(即因果关系的论证)。关于单个教学案例选择的一般逻辑,前文已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兹不赘述。本文着重论述单个教学案例的选择如何体现案例组合的逻辑,即因果关系的论证。笔者认为,为体现这一逻辑,单个教学案例应该依据“变量的互补性”的标准来进行选择。如前所述,教师在将单个的案例依据因果关系论证的原则组合成专题时,首先需要关注教学案例所蕴含的理论,以便专题内的每一个案例能围绕理论的因果关系展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关系通常指在两个变量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伴有另一变量的变化,即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但反过来不成立。在因果关系中,能够影响其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但其本身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称为因变量,后者通常是我们希望解释说明的变量。[11]当然,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中,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变量(如中间变量、控制变量)等等并不是自动呈现在其中的。这些论证因果关系的变量需要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阅读、理解、比较去发现,再运用到案例专题设计中去。在一个案例专题中,每一个案例都能呈现一定的变量关系,并且各个案例的变量关系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比如《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选编》的第一个专题“政府改革与NGO发展专题”。教师选择的第一个案例是“中国入世第一案︰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在此案例中,温州打火机协会(NGO)的运作状况是自变量,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因变量。本案例主要探讨温州打火机协会(NGO)集体行动的成败对相关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影响。相反,在第二个案例“办负责任的协会”中,海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性行为是自变量,海滨省企业家协会的发展状况是因变量,本案例着重讨论海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性行为对省企业家协会(NGO)发展的影响。第三个案例“打工者之家的一波三折”的变量选择类似于第二个案例,但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案例的控制变量是政府与NGO的政策目标、行为选择相冲突;第三个案例则是政府与NGO的政策目标、行为选择相一致。这样的变量设计可让学生对NGO发展与政府改革之间的互动作用相对系统地了解。为了在案例选择中实现变量的互补性,每个教学案例应该在总体范围内服务于一个变量关系的准。多个案例共同体现因果关系论证的“重复”性逻辑。因此,每一个案例必须仔细挑选并且满足预测相似的结果(实际的重复)或产生对照的结果,但是已经预测到(理论的重复)。[12]所有这些重复过程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去论证案例专题所要表现的因果关系。在遵循上述“重复”性逻辑的过程中,一个经常会犯的错误是把“重复”逻辑错认为“样品”逻辑。即专题内案例的个数错认为与调查问卷的多响应相似(或与一个实验中的多次反复相似)。事实上,理论专题下的案例,特别是中、大型案例的数量肯定是有限的。因此,这种“样品”逻辑在因果关系论证的说明力上是极其有限的。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计案例专题时让每一个案例均呈现一定的变量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简洁、条理分明、事件清晰的小难度案例。②对于那些信息多而杂、陈述较凌乱、信息间接或分散的中、高难度的案例,教师在培养学生梳理、辨别、推导、归纳、筛选、判断信息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变量关系进行理解。当然,对于那些高难度、信息复杂的案例,可从多个理论角度来加以理解。此时,教师可将一个比较好的高质量案例在多个理论专题中使用,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此案例。但是,教师不能因为案例所呈现的变量关系的清晰性,而放弃了那些优秀的中、高难度的案例。因为恰恰是这些案例最接近实际的管理决策环境。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遵循变量的互补性原则,让几个案例组成理论专题来进行案例教学,比传统的单个、分散的案例的教学有着明显的教学优势。“多案例理论专题式”教学经常被学生认为更有说服力,更有启示性且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四、结论综上所述,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课程教学中,将多个案例依据变量互补的逻辑组合成若干个理论专题,比传统单个案例的教学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理论专题设计,教师赋予每个案例以一定的因果关系论证的任务,多个案例之间又有一定的理论联系。这相当于通过案例专题给学生一个相当大的舞台情境,让他(她)们能在这个舞台情境内去尽情探索案例所内涵的理论关系。如果学生经过琢磨发现了教学在几个案例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将大大激发他(她)们案例学习的兴趣。注释:①参见该书导言的管理问题案例分类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②从理论上说,根据案例的“信息表达”维度,难度上可分为三个档次:1档,提供的信息量少,但完整且集中,阐述的直截了当,条理分明,清楚明确;2档,信息量增至中等,陈述和较凌乱、分散,少量信息不直接给出,需根据其他信息推算求得;3档,信息多而杂,陈述的无条理,相关信息分散在不同段落中,有些信息是间接的,还混有一些无关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一些关键信息又缺漏。详见:JAMESA ERSKINE,MICHIEL R LEENDERS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余凯成,张吉平,译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参考文献[1]王浦泃试论公共管理案例的基本特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1(7):15~[2]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韩康,史美兰中国政府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4]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2~[5]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中国公共管理案例:1,2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目录[6]竺乾威,马国泉西方公共行政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陈瑞莲行政案例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目录[8]刘兴倍管理学原理教学案例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目录[9]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9~[10]艾尔·巴比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应国瑞案例学习研究――设计与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0~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已与个人的发展前途、国家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时代对各级各类学校当然也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该是《机械基础》课的重要教学任务。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如在学习机构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去看机床的传动机构,让学生去学习保养机床,这样进一步可以理解润滑等系列知识,使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触类旁通;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在这方面我鼓励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网络、E-mail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发展空间。在指导学生减速器设计时,预先让学生到网上检索减速器的一些最新型号;在“机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实地观察分析牛头刨床、车床、锯床等机器中采用了哪些机构;在“带传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传动带的类型、材料,也可以到相应机械制造工厂实地考察。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作为职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重要。陶行知曾指出: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这说明,手脑并用,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脑指挥着手使用一种物质的手段去作用另一种物质,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手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于是将其反馈于脑,推动人脑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最后又为手的动作导航。在平面连杆机构教学时。当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后,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制的不同长度的杆件组合成各种连杆机构,抓住“曲柄”、“摇杆”的区别,这样就为如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作了很好的动态补充,使学生在直观印象中掌握了要点。然后我又以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例子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如载重汽车的眯斗机构、惯性筛机构、港口起,吊车、缝纫机踏板机构、脚踏自行车时的曲柄摇杆机构等等。通过这样的讲解,直接地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使之从事物的表象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由具体抽象引出概念,从而达到理解教材。四、提倡学生质疑注异,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科学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技校、职高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存在一些思维弱点。如,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懒惰,对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和粗浅的理解,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并作进一步的发挥创造。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维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在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教学中,螺杆(或螺母)的移动方向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定:“左旋螺杆(或螺母)个左手,右旋螺杆(或螺母)伸右手,并半握拳,四指顺着螺杆(或螺母)的旋转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为螺杆(或螺母)的移动方向。”在充分理解了这一法则后,引导学生对此论述产生如下质疑:“若螺杆原地旋转,螺母移动时,螺母的移动方向是否还遵循上述原则?”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面对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讨论,并通过图示及实验分析、验证。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得出:“螺母的移动方向是与大拇指指向相反的方向”。部分学生还进而得出这样的同理推论:“当螺母原地旋转,螺杆移动时,与大拇指指向相反方向,即为螺杆的移动方向。而上述左、右手法则只用于螺杆(或螺母)既旋转又移动时的判定”。在分析运用过程中,学生真正达到了对其所学知识熟练运用的阶段。学生在对知识质疑求异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思维、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总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整个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改革和创新问题,要想使现在培养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建立一套新的机制。给学生提供能够实现创新的学习氛围和提供进行创新实践的舞台。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因为那是规定,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要求,i 在山东的客户最近流失掉了,他们说,他们不需要再发轮 文就可以评职称。。。。至于发在那些刊物上,通常来说,必须是出版署能够查询的正规学术刊物,并且不同单位会对上网有不同要求,

教师评职称论文在哪些刊物发表有用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都在下面文章里。搜:《河南职称论文大学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网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郑州职称论文大学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经济师考试论文网158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经济师考试网158被网上假冒已更名》《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被网上假冒已更名》《标【广告】的各种郑州论文和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商业推广多是假冒骗子不在郑州》《全国论文导师郑州文力教授被假冒到只能公开电话的程度》《全国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师郑州文力教授被假冒到只能公开电话的程度》。搜后翻到百度360搜狗58-68页。 领导说搜“下面任何关键词+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百度360搜狗58-68页,都能找到对应信息。关键词:论文、高级职称、企业管理、企业培训、企业咨询、高管教练、领导力、管理沟通、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职业经理人成长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等任何职称。 即:搜: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可查论文期刊、重复率等所有要求;搜:高级职称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可查高级职称论文期刊、重复率等所有要求;搜:高级经济师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可查报考评审条件、考试科目等所有要求;搜:高级经济师论文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可查论文范文、选题、发表期刊要求等全部信息;搜: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可查课程、老师等全部信息 为什么领导说只能搜“关键词+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因为文力教授太出名了,引起全国几百人争相网上假冒。唯一无法网上假冒的是电话。文力教授主业高级职称考试教用书编著、论文辅导、企业管理培训咨询,无论取什么名称,只要是汉字,都会引来大量网上假冒,已经把郑州文力教授假冒到只能公开手机的程度,也把全国学员逼到只能搜手机号的程度。所以领导说只能搜“关键词+电话(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要发腰山齐腰岭岭山齐山(要发腰先起腰玲玲山齐山),任何一个)”。 文力教授出名到什么程度?全国著名的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街、企培街(郑州文力教授地址)就是因文力教授而得名。文力教授一人带起两个产业,引发全国几百人争相网上假冒。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高级会计师论文、各种论文、企业管理培训咨询,会发现下标【广告】的郑州论文商业推广最多。其实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都是因为郑州文力教授。识别假冒也简单:搜【广告】手机号码。不在郑州?必是假冒。郑州文力教授电话早已出现在百度相关搜索中,全国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么大的知名度、能力和影响力。文力教授旗下精英荟萃、高手如云:博硕导师、经管博士、美国访问学者、ICF国际认证高管教练。中国富豪论坛对联就是郑州文力教授写的:浪淘沙,物竞天择铸精英;大智勇,古往今来成英雄。透出的古文功底和凌然大气,非常人可比。 一、高级职称考试用书编著、论文指导方面的网上假冒 。识别假冒也简单:搜标【广告】的手机号。不在郑州?全是假冒。 (一)直接假冒:白天早8:00-晚9:00手机百度“郑州职称论文大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州论文大学(既然被假冒,就不要再搜了)”,下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白天搜到的假冒多,晚上少。手机百度搜到的假冒多。电脑百度搜到的少。防假冒只能搜:上述名称+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最简单的是搜: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 (二)直接假冒:电脑百度“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网、高级经济师考试论文网158、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郑密路论文网(既然被假冒,就不要再搜了)”,下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电脑百度搜到的假冒多,手机百度搜到的少。这个浏览器搜不到,那个浏览器能搜到。防假冒只能搜:上述名称+热线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最简单的是搜:高级职称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以上都是郑州文力教授17年创建的名牌,全部被假冒。已经把郑州文力教授假冒到只能公开手机的程度。连郑州文力教授所在地郑州郑密路也成为名牌、被全国几百人假冒。全国只有郑州一个城市有郑密路。网上假冒郑密路的竟然有北京上市企业。搜索总经理姓名,发现新闻界赞美一片(国内顶尖大学硕士、中国职业教育领军人物等)。再搜索他公司名称(某某网校、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骗子,网上骂声一片,投诉几百条。 (三)间接变相假冒:搜各种郑州论文,下标【广告】的全是假冒、都不在郑州。 识别假冒也简单:搜标【广告】手机号。不在郑州?必是假冒。 二、高管教练、企业管理培训咨询方面的网上假冒。太多了。防假冒只能搜:企业管理培训咨询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高管教练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

教师评职称论文在哪些刊物发表有用评审条件的本质是论文和业绩两项。搜: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职称评审大全(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总结的经验教训、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总结的经验教训。 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通知(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通知、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通知、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报考办、考试办、评审办、业绩办、成果办、项目办、答辩办)通知,把“经济”换成“会计、审计、工程、教师等任何职称”都一样搜。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最新政策,搜: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郑州郑密路20号通知。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评审条件的本质是论文和业绩两项。多省文件规定论文:中级以后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论文查重率10-30%,北京1篇5000字以上。其他省3篇2000-3000字以上,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未指定刊物名称。要求合法(有CN刊号且能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到)、正刊,不能是增刊、专刊、特刊。必须是第一作者,提前一年发表且能在在维普、知网、万方检索到。

职称评定一直是僧多粥少,竞争很激烈。评职称,职称论文是关键。那么如何去准备职称论文呢?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大全

你是谁啊?还有,有要求吗?

这些应该可以帮助到你,你就当是参考参考吧。对此呢要先考虑好自己是来什么期刊上发表,然后看期刊的要求要那些,然后找到适合自己论文的论点及标题然后找这方面的资料就可以了。同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不要让自己在细节上疏忽了而错失了论文收录的机会。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幼儿园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让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不但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优势。1、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2、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3、利用多媒体技术,增进幼儿理解能力。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各个领域中的有效运用。1、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2、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论文在教育局职称办,但结果学校会知道的。我们学校的呢可以看看,在你的QQ邮箱里。

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组合——以《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为例摘要:传统的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案例往往以单个、分散、无内在联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经常使案例教学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陷入教学困境。依据变量互补性标准来选择教学案例,并将它们从论证因果关系的角度组合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理论专题。这种多案例理论专题式教学将缓解上述教学困境。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选择;案例组合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解决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到众多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国内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库建设,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案例又应该如何组合。换言之,教师选择与组合教学案例的标准与依据是什么。对这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国内外已有的案例教学研究成果为数甚少。事实上,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设计、选择并巧妙地组合案例,就成为当前案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传统的案例教学研究虽然也探讨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但不在案例组合的基础上来审视案例的选择。在教学实践中也往往将案例以单个的、分散的、无内在联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令教师和学生烦恼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面对一个教学案例(特别是中、高难度的案例)往往不知所措。在众多的理论中,应该选择哪种理论来理解、分析这个案例。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学生就会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凭直觉来分析、判断案例,从而使案例分析课程失去其应有的教学意义。面对这种教学情境,教师则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给学生点出用何种理论来分析案例,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失去案例教学原有的教学目的,而不给学生点出,又无法帮助学生走出不知所措的困境。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组合入手。一、案例选择与案例组合一般来说,案例(Case)是指按照特定方法、经过选择和加工的特定事例,是案例采集和制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某些特定方面发生的事情的真实情景的描述。[1]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重传授、重系统、重秩序不同,案例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首先需要有意识地选择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关于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案例,国内外学者提出过许多不同的见解。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RTGolembiewski)认为,案例选择应遵循以下四条标准:第一,案例必须既有现实性,又有可操作性;第二,入选案例涉及的范围必须从总体上涵盖本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第三,案例所涉及的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第四,案例选择应注重“实践性”。[2]王浦泃则提出了以下原则:范围的广泛性,内涵的丰富性、典型性、第一手性,学习者的可进入性,学习者的可分析性,包含学习者可理解的概念和理论,有明确的背景性,具有可讨论性,等等。[1]韩康、史美兰则认为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可研究性,具有令人思维拓展的空间和弹性。教学案例应该选择那些不只有唯一结论的案例。[3]我国管理案例库专家张丽华则认为单个教学案例的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教学案例难度要适宜,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4]上述观点主要是从单个案例选择的角度来讨论教学案例选择的原则。这些研究对案例教学中单个案例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一门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将这些单个的案例组合在一起呢?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以往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单个案例的选择,但几乎不考虑如何将这些单个、分散的案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国内2000~2008年出版的几本重要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倾向。如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第一、二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公共行政案例》(MPA系列教材)。[5~6]以上两种教材的案例都是以单个分散的方式呈现的,既没有分专题,各案例之间也没有某种内在的关联。2001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案例分析》(政府与公共管理教材)、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案例库》(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虽然考虑了将众多的案例按专题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但各个案例之间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7~8]而且,这两种教材都选择了信息量较少,内容阐述直截了当、条理分明、有唯一结论的小案例。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中还没有关注案例组合的问题。换言之,还没有从案例组合的视角来考虑案例选择的问题。而国外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在这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系统性。如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主编的《公共管理案例》全书共分了七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各个案例所涉及的理论主题各不相同。①全书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编者在案例选择和案例组合上匠心独具。当然,通过单个、分散的案例教学虽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与他人讨论达成共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智识性理解及应用,[9]但是它无法使案例分析课程以有条理、有层次的面貌呈现给学生,并让他们对公共管理领域的实践有一个结构化的认识。从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言,案例不应该一盘散沙似地呈现给学生,而应该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作为一个整体促使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需要对单个分散的案例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案例组合。比如,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有众多的案例教学内容。从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来看,主要可划分为政府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三大类。每个领域下又有众多的理论专题。如政府管理包括政府自身管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经济等等。面对如此多的专题,教师如果想通过一个学期的案例分析课程传递给学生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那么案例的选择就不能是随意的。进而言之,案例选择的标准不能只局限于单个案例的选择角度,而应该考虑课程教学中案例组合的逻辑。那么,在案例分析课程中,案例组合的逻辑是什么,案例组合的逻辑又怎样影响单个案例的选择呢?二、教学案例组合的逻辑:因果关系论证为了使单个案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一组案例以整体的面貌呈现给学生,课程教学案例的组合就应该遵循某种逻辑。这一逻辑就是案例的组合应该围绕因果关系的论证。所谓因果关系论证就是指出构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换句话说,某些事物是由另外一些事物造成的。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论证有两种模式,即个案式解释模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个案式解释模式旨在通过某种行动背后的诸多(也许是独特的)因素进行解释;通则式解释模式则不需要找出某个事件或行动背后的所有原因,而是发掘可以解释行为或事件的最主要原因。[10]在传统的案例分析教程中,因果关系的论证往往只采取个案式解释模式。即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某个案例的仔细分析,试图完全了解案例之所以发生的所有原因。尽管这对单个案例的掌握和理解是很有裨益的,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也就只局限在个案上。事实上,在多年的案例教学中,笔者发现,对某个个案的解释可以部分地应用到其他案例上。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些在因果关系论证上有相关性的个案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案例专题。进而言之,在案例专题中,我们需要采用通则式的解释模式,即试图解释某一类状况或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个案例。这种解释模式比个案式解释模式要“经济”得多,只使用一个或少数几个解释性因素来解释一类状况或事物,这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功能,即在对个案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某一类现象。基于此,教师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中设计一个专题,总是希望通过该专题的教学达到对某一类状况或事物的因果关系论证。换言之,教师在设计案例专题时,总是希望通过这一案例专题向学生传递某一种理论知识。比如在《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选编》中的第一个专题“政府改革与NGO发展专题”,教师设计这一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改革与NGO发展的互动过程。那么,教师在选择这一专题下的案例时必须围绕这一因果关系的论证展开。即中国政府改革对NGO发展的影响,以及NGO发展对政府改革的促动。再比如,在第二个专题“政府管理专题”中,该专题的教学目的是揭示政治、行政体制对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的影响。那么,教师在选择这一专题下的案例时必须围绕“体制”与“政府管理”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通过本专题内的各个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由于不同的体制所引发的政府管理问题。当然,从事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的人员可能会问,在众多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中,教师如何进行专题选择呢?一般来说,在一个学期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不可能涉及公共管理领域内所有的理论专题。笔者认为,专题选择的依据是授课对象的学历层次、知识背景、专业方向和学习兴趣。比如,一门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大三学生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师选择了“政府改革与NGO发展专题”、“政府管理专题”、“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组织与领导专题”。这样的专题组合既兼顾了授课对象的知识背景又考虑了学生的专业方向。因为,大三的学生在上述几个专题内已有一定的理论积累,最起码已修习了相关课程;而上述几个理论专题也是行政管理学专业必须掌握的内容。当然,设计“多案例理论专题”的前提是教师首先需要拥有一个专题齐全的案例教学库。另外,教师将单个、分散的案例依据因果关系论证的逻辑组合成案例专题时肯定也要有所取舍。一个专题所包含的理论问题肯定不止一个。如“政府管理专题”既可以是不同的政治、行政体制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也可以是不同的政治、行政文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既可以是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也可以是不同的管理技术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在这众多的理论问题中做出取舍。当然,这种取舍有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师很难断定这一理论问题比另一问题更为重要,或更有教学价值。但为了使教学案例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毫无整体感的,甚至相互矛盾的面貌出现,教师必须在众多的理论问题中做出选择。选择的依据有三点:第一,选择的理论是否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第二,当前公共管理实践中哪个理论问题更为突出;第三,教师拥有的案例库中是否有足够的优秀案例来论证这一理论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选择案例组合成理论专题的前提是,教师在阅读、评价教学案例时应关注案例背后蕴含的理论,并分析理论所包含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通过“多案例理论专题”的方式将社会科学探究因果关系的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是非常有趣而有用的。比如,通过“中国入世第一案︰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这一案例的学习,我们可以比较彻底地了解温州打火机协会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应诉欧盟这一事件中的集体行动过程。而通过“中国入世第一案︰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打工者之家的一波三折”、“办负责任的协会”等几个相关案例组合而成的案例专题学习,我们可以对NGO发展与政府改革之间的互动作用有所了解。这种案例分析方式就像物理学家有时把光看作是一个质点,有时把光看作波。案例分析教学深入探究个案的同时寻找相对表面的通则,对于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来说是非常有益而有趣的。三、教学案例选择的标准:变量的互补性当我们选择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案例专题以及案例专题所反映的理论问题后,那么接下来该如何选择每一个案例专题下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呢。笔者认为,在单个教学案例的选择中,我们既要遵循教学案例选择的一般逻辑,也要体现案例组合的逻辑(即因果关系的论证)。关于单个教学案例选择的一般逻辑,前文已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兹不赘述。本文着重论述单个教学案例的选择如何体现案例组合的逻辑,即因果关系的论证。笔者认为,为体现这一逻辑,单个教学案例应该依据“变量的互补性”的标准来进行选择。如前所述,教师在将单个的案例依据因果关系论证的原则组合成专题时,首先需要关注教学案例所蕴含的理论,以便专题内的每一个案例能围绕理论的因果关系展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关系通常指在两个变量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伴有另一变量的变化,即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但反过来不成立。在因果关系中,能够影响其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但其本身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称为因变量,后者通常是我们希望解释说明的变量。[11]当然,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中,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变量(如中间变量、控制变量)等等并不是自动呈现在其中的。这些论证因果关系的变量需要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阅读、理解、比较去发现,再运用到案例专题设计中去。在一个案例专题中,每一个案例都能呈现一定的变量关系,并且各个案例的变量关系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比如《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选编》的第一个专题“政府改革与NGO发展专题”。教师选择的第一个案例是“中国入世第一案︰温州打火机应诉欧盟”。在此案例中,温州打火机协会(NGO)的运作状况是自变量,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因变量。本案例主要探讨温州打火机协会(NGO)集体行动的成败对相关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影响。相反,在第二个案例“办负责任的协会”中,海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性行为是自变量,海滨省企业家协会的发展状况是因变量,本案例着重讨论海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性行为对省企业家协会(NGO)发展的影响。第三个案例“打工者之家的一波三折”的变量选择类似于第二个案例,但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案例的控制变量是政府与NGO的政策目标、行为选择相冲突;第三个案例则是政府与NGO的政策目标、行为选择相一致。这样的变量设计可让学生对NGO发展与政府改革之间的互动作用相对系统地了解。为了在案例选择中实现变量的互补性,每个教学案例应该在总体范围内服务于一个变量关系的准。多个案例共同体现因果关系论证的“重复”性逻辑。因此,每一个案例必须仔细挑选并且满足预测相似的结果(实际的重复)或产生对照的结果,但是已经预测到(理论的重复)。[12]所有这些重复过程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去论证案例专题所要表现的因果关系。在遵循上述“重复”性逻辑的过程中,一个经常会犯的错误是把“重复”逻辑错认为“样品”逻辑。即专题内案例的个数错认为与调查问卷的多响应相似(或与一个实验中的多次反复相似)。事实上,理论专题下的案例,特别是中、大型案例的数量肯定是有限的。因此,这种“样品”逻辑在因果关系论证的说明力上是极其有限的。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设计案例专题时让每一个案例均呈现一定的变量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简洁、条理分明、事件清晰的小难度案例。②对于那些信息多而杂、陈述较凌乱、信息间接或分散的中、高难度的案例,教师在培养学生梳理、辨别、推导、归纳、筛选、判断信息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变量关系进行理解。当然,对于那些高难度、信息复杂的案例,可从多个理论角度来加以理解。此时,教师可将一个比较好的高质量案例在多个理论专题中使用,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此案例。但是,教师不能因为案例所呈现的变量关系的清晰性,而放弃了那些优秀的中、高难度的案例。因为恰恰是这些案例最接近实际的管理决策环境。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遵循变量的互补性原则,让几个案例组成理论专题来进行案例教学,比传统的单个、分散的案例的教学有着明显的教学优势。“多案例理论专题式”教学经常被学生认为更有说服力,更有启示性且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四、结论综上所述,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课程教学中,将多个案例依据变量互补的逻辑组合成若干个理论专题,比传统单个案例的教学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理论专题设计,教师赋予每个案例以一定的因果关系论证的任务,多个案例之间又有一定的理论联系。这相当于通过案例专题给学生一个相当大的舞台情境,让他(她)们能在这个舞台情境内去尽情探索案例所内涵的理论关系。如果学生经过琢磨发现了教学在几个案例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将大大激发他(她)们案例学习的兴趣。注释:①参见该书导言的管理问题案例分类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②从理论上说,根据案例的“信息表达”维度,难度上可分为三个档次:1档,提供的信息量少,但完整且集中,阐述的直截了当,条理分明,清楚明确;2档,信息量增至中等,陈述和较凌乱、分散,少量信息不直接给出,需根据其他信息推算求得;3档,信息多而杂,陈述的无条理,相关信息分散在不同段落中,有些信息是间接的,还混有一些无关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而一些关键信息又缺漏。详见:JAMESA ERSKINE,MICHIEL R LEENDERS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余凯成,张吉平,译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参考文献[1]王浦泃试论公共管理案例的基本特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1(7):15~[2]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韩康,史美兰中国政府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4]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2~[5]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中国公共管理案例:1,2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目录[6]竺乾威,马国泉西方公共行政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陈瑞莲行政案例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目录[8]刘兴倍管理学原理教学案例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目录[9]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9~[10]艾尔·巴比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应国瑞案例学习研究――设计与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0~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地方很多,网上一找一大片的,就是因为多,所以你需要注意几点,网上是鱼龙混杂的地方,真的假的难以分辨,你发表的时候需要注意,你的通知书是不是可以核实,文章应该先看后审核才能发表,没有一口答应的。价位方面太低一个是假的,注意给你发表的期刊是不是增刊 和假刊,需要有正规的刊号。有杂志社的章子。一般都是需要注意的,才能花钱办实事。如果你实在是没有头绪,去百 度 百 姓 论 文 网。

写某个具体时期或者某个具体地点的人,在特殊时期的人,常常会表现出特殊的状态,如非典时期,你身边的人怎样表现的?在不同的社会地点,一般人们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家的和在办公室的爸爸一定看起来很不一样。

小学教师评职称工作的总结要写清你参加工作以来所教的年级以及任教以来学生取得成绩和你自己取得成绩,还有就是任教以来,你获得各种荣誉以及论文等等都要写出来。

小学数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大全

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一、利用生活,把学生引入课堂数学课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关起门来上课,当然也就失去了上这门课的乐趣和灵感,而灵感应该来自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积累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有趣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确定起跑线”一课时,先由多媒体出示运动员预备时的各自位置,让学生观察不同跑道运动员的起跑线,提问:这样设计合理吗?为什么各跑道的起跑线不一致?该怎样设计起跑线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利用生活,让学生爱上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例如,在教学“1”的思考这节课当中,从生活中每人节约一粒米引入新课,通过学生使用天平称出250粒大米有多重,然后再计算出,全国13亿人口,每人节约一粒米,可供一个人食用173年,用载重2吨的卡车运,需13辆。整个过程,既让学生复习了天平简单的使用、千克的认识、小数的计算及乘除运算,由让学生感触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更让学生通过对浪费数字的感叹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又如,教学“节约用水”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状况和我国水资源人均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设法测出一定时间浪费水的量,并把测量结果带到课上。既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让学生体会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三、利用生活,让学生施展才华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籍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数学知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合理存款”一课,我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调查各银行各种存款的利率。然后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存款活动,设定情景:妈妈准备给自己存1万元,供6年后自己上大学用。帮妈妈设计一种存款方式,看看怎样存比较合理。又如,“当家学理财”一课,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帮家里做好生活预算,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大多数孩子还改掉了乱花钱的习惯,给地震灾区和干旱地区捐了款。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使学生养成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品格。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生活与课堂相结合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学会了自主探究,学会了合作调查,拓宽了看问题的角度。把综合与单一相融合,把实践与课堂相糅合,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真正实现大课堂。

我认为读大学不只是学习老师课上讲的东西,因为读大学有很多自己的时间,有人用来玩,而有些人用来学东西。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在大学里看不出人与人的差距,同样的分数考进来同样在一个班里。在大学学习的不只是知识,而是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读书的重要性。

五年多以前,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武汉大学读书。我抱着最理想的热情,以为从此走上了一条报效祖国,报效父母的人生坦途,以为我的人生即将要大展宏图!   三年以前,抱着对我的大学最大的疑惑和不解,我辞去了分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开始认真地大量阅读和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我的未来。试图找到对周围一切我无法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次的决定,也意味着我放弃了原来一直抱有的,通过从政来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年半以前,我自以为已经看清了中国大学的本质,不愿意再继续自欺欺人地学下去,主动放弃了学校保研的名额,退出了用青春和热血换取一纸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文凭的游戏,退出了中国虚伪可笑的精英学历社会。决心进入企业,踏踏实实地从事实业,站到中国经济第一线,为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作真实的努力和贡献。因为我不想用镀金的文凭和文化来糊弄我自己,也糊弄其他人。   今天,在毕业工作一年多后,在我的工作和能力已经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肯定,马上就要派我出国任职的时候,我却辞职了。我不想违心地接受这个光荣,我决心到远在大山中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志在探索中国新教育模式的私立学堂,试图通过投身中国最缺乏,最需要的教育,来实现我人生最大的价值:为我热爱的中国,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我自己,做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日复一日地在无望的等待中浪费掉自己的生命。   因为,中国真正缺的不是钱,我缺的也不是钱。中国缺文化,缺教育。我也一样!   当我从那古朴典雅的建筑旁走过,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校其他地方后,我发现这个地方与我之前在书中读到的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同,这里各色人等纷纷扰扰,大小汽车进进出出,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或者广告,草坪上遛狗的大妈悠然自得。那种在中小学可以听到的琅琅书声在大学里却寥寥无几,大学怎么竟然不如小学?这些大学生们都不读书么?我很困惑。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更加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样上课的:早晨上课铃响了之后有很多人穿着拖鞋边吃早点慢悠悠地晃进教室,吃完早点后看看上面的老师,讲得没意思,于是爬着再补一觉。有的学生干脆一睡不起,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一觉醒来一看表十点了,继续睡到十一点半,起来连早点、中饭一起吃了。 晚上十一点后,应该是夜深人静、正值休息的时候,如果你此时走进大学里的男生寝室,你绝对可以看到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打游戏、玩麻将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好不热闹。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相反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学生去网吧包夜,或者在寝室联机打游戏,他们的日常交流沟通内容就是游戏,以至于很多学生迫不得已,为了和同寝室的哥们打成一片而学习打游戏。游戏已经成为了大学里男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且不少人发奋用功地学习了四年。   当我第一次在高我一级的学长寝室楼里看到凌乱的宿舍,散发着异味,一抬头就会看到一个蓬松的脑袋和迷离的眼神,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心中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武汉大学的学生?空洞的眼神昭示着灵魂的无知和内心的空虚,在终日游戏的日子里打发自己的青春岁月!这是大学生么?这些人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新一代?我的内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我:我绝对不要成为这个样子!   我的一个同学,从大一到大四,四年的时间,除了考试和教室见个面,其他时间全部在寝室打游戏或者看武侠,反正大学里也没有人管。后来因为挂科太多被学院劝退,家长过来求情延缓时间,但于事无补,游戏照打不误,直到大四时无法毕业。另外一个同学,也是因为打游戏挂科太多被劝退,母亲来到学院跪在学院领导面前说:我自己在家里吃剩的菜叶在供他读书,求你们给他一次机会吧!当时我听到学院领导讲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受震撼。父母吃菜叶供孩子在城市里打游戏,混日子?还要求情给机会?给他继续游戏的机会吗?都说可怜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用我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同学的话来说:如果他的妈妈来在大学住一个星期,就一定会让他退学回去。因为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武侠小说,这是很多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女生呢?看韩剧,不少女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看韩剧等各种连续剧,感情剧,一部接着一部。你能想象这就是我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武大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里。这些人考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骄傲、很多同学眼羡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里,行为如此令人费解?当时的自己不得而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混日子,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较用功地学习,但是他们也一样困惑: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武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老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业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大一的时候,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有个博导带物理,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还博导呢,都博成个啥了?讲得稀里糊涂,还经常不来上课。。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连选用的习题都是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数一类,可能是编排教材的老师想提前让我们进行考研准备吧? 后来才知道学校选用这种自编教材的原因,是老师们因为要评职称。需要科研成果,就东拼西凑的乱编一些教材来完成任务,这种放到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会要的垃圾教材,他们就利用自己教学的权利,发给大学生们上课用。据说老师们也很可怜,每年都要完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要写论文,出书来完成任务,否则就可能降职。有些老师没办法就自己花钱在外面找刊物发表文章,这种可以不花钱出教材,让学生买单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了。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我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类,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必修的公选课如高等数学等认真学习,但是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要求?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其实我觉得老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个名字。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就业的方便而选择专业,但是当他们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时候,就反而陷入了专业思维而不能自拔。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思考。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我听到了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也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内心依然彷徨,方向不明确,理想似乎越发遥远,而不知如何下手。同时,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缺乏精神思考而且没有老师指引?除了在一些讲座上偶尔能够听到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外,为什么大学里的老师讲完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无趣无内容,讲完就走人?为什么大学老师从来不与学生探讨人生智慧?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大一时我参加学生会新闻部,然后做部长,和一群志气相投的朋友激扬文字,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大二下的时候,成功竞选为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然而在半年后,我就毅然辞去了这个光鲜的职务,你可能会很惊讶,我不是有总理的梦想么?为什么要辞去呢?这可是走上官员之路的正途呀?在我最开始做学生会一个小小的部委时候,我只是抱着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想法。到了后来做部长,在我的本职工作之外,我开始思考我做的事情作用在那里?到底能够做那些有价值的事情去服务同学?大学里的学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引导帮助,就像我自己内心就有很多的困惑需要解答,学生会做得这么多活动能够解决了么?   没有。从我进学生会开始,我就抱着相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跑着,班团会、运动会、文艺比赛等等,在开始我很兴奋,因为生活很充实,活动的确还比较丰富多彩。   但是慢慢的,我的内心开始不明白,我发现这些活动组织了、举办了、精彩了、笑过了,却没有更多的智慧启迪,似乎只是一个政绩的记录。那些游戏的大学生继续游戏,我内心对于理想的迷惘更没有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解答。于是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很大力气很多精力组织这一些形式上的活动,而不去关注学生真正的问题、做学生和大学里真正应该做的工作?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会的新闻部部长,在面临换届的时候我想过退出,我的内心已经隐约地告诉我这个地方不适合自己。但内心那个朦胧的梦想让我思考:如果我的地位更高一些,权力更大一些,如果自己可以领导团委和学生会,是不是就可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以明确自己的方向。有很多的学生干部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的。于是我开始努力提升自己:凭借自己比较不错的实力和老师的信赖,我成功地竞选为学院的分团委副书记,这可能是学生中地位最高的官了。   我的内心鼓足了干劲,我要做出一些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事情。可是当真正到了这个位置时候,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天真: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是我们能够安排的,我们只是按照上面老师布置的既定程式和内容去走,想要改变其形式上的作用几乎不可能;学院的老师有自己的安排,校团委的领导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要达到一个目的:活动要精彩,形式要多样!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意义在那里。我发现自己更加没有个人的自主权,必须要面对更多的无聊会议,要去组织很多无意义的活动,这些会议、这些活动大多数对于服务学生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更没有办法去解决我所碰到的诸如沉迷网络游戏、缺乏精神风貌的现状,我甚至还失去了思考和学习提高的时间和空间。   我的内心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什么不在他们沉迷网络与游戏时加以规劝和引导,甚至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难道非得等到他们挂课后给予处分、开除学籍么?更有甚者,与其他学院的一些学生干部打交道后,我发现大学学生会里面的学生干部,有不少本人就是游戏大学的优等生,但是他们却因为和辅导员老师关系不错而成为学生干部,来帮助老师管理学生。这样的学生干部能够引领学生走向哪里?同时,这些人似乎非常自信自己是一个精英团体,个个都感觉良好。学生干部中开始有很多的饭局来拉进彼此的关系,喝酒甚至吸烟,所谓的烟搭桥,酒开路这样的话,我第一次就是从学生会主席的口里听到的,我很困惑,这是在读大学的有志青年学子么?这就是要引领国家未来的精英集团嘛?我们国家就缺这样的人才吗?   当面对着这样的现状的时候,我的内心开始痛苦:我可以选择若无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下去,反正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熬一两年就会有各种优秀的荣誉、保研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但是,我也开始明白了,无论我将来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我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是一个人在与一个庞大的,堕落的,只关心物质利益和为自己捞好处的集团体系作对。我如果想当上总理或者其他能够有决策权的位置,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混下去,否则早早就会被这个体制踢开。但我真的希望这样么?如果我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了一些根本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的事情上,来收获一些所谓的荣誉和好处,我内心的困惑将怎么办?我之后的道路该怎样继续?难道这就是我的理想?   在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后,任职半年我就毅然申请辞去这一职务。当时学院的老师很惊讶我的举动,在明确我执意要辞后,非常好心地建议我可以挂名不做事,这样在大四时候就可以获得保研的机会。我不愿意占这个便宜,告诉老师,既然要走就走个彻底,不需要挂名,我的内心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于是,我很高兴地脱离了很多无聊的学生工作,回到了没有会议,没有那么多我看不懂活动的自由日子。自己读书、听讲座、听武大的周末艺苑,让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地成长。我努力去重新定位自己的理想,因为我发现从政似乎不适合自己。剩下来的选择还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家都很热衷的,也是很传统的实业救国之路,我可以去帮助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经济英雄,做李百万 另外一条就是冷板凳的学术之路:考研,攻博,成为一个学者。我很敬佩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当年作为热血青年,做为一个台湾军官,由于反对蒋家王朝的政治腐败,他叛逃到大陆。他当然可以享受义士级的待遇,在我国的党政军系统里快速地升职。但是,他当时叛逃台湾,绝对不是为了谋取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心中的热血理想。我想他后来离开政治圈子,走上学者之路,是不是跟我一样,发现在中国从政不能解决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只好去研究学问,去当学者。否则如果他叛逃的目的,仅仅是想当一个学者的话,当时的台湾条件更好,所以一定有他的难言之隐。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学界最好的学者之一,还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   到底那条路更有意义和价值呢?我努力去大量阅读,努力去思考,去发现各种线索和事实来帮助我决定,去解决我内心所有的困惑。   三、读懂大学,我发现做学问在大学也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我真的能够专专心心去做一个学者吗?像林毅夫那样?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我对于大学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曾经安静和充满追求智慧风气的象牙塔越来越千奇百怪。商业中逐利的浮躁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学术与商业的挂钩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畸形化,使得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师不重视教学而忙于自己的项目,忙于发表论文。因为有了论文,有了项目,才会有职称和金钱,才会有房子、车子和各种名誉,这样的老师那里有时间去传业授道解惑呢?但是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老师。因为理想型的老师注定要被现实淘汰。别的学校不了解,但是全国有名的易中天,在武大的时候却因为个性独特,不愿流俗而被排挤,出走厦门大学。后来是学生们敬仰的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哲学教授赵林也要离开武大,引起学生轰动。后来据说校长看民意沸腾,才执意挽留赵林老师,勉强留了下来。但是根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我最近又听说专注学问的知名哲学教授邓晓芒要去华工。一个文科教授,却要离开以文科着名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宁愿去一所工科大学任职,武大到底怎么了?珞珈山还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吗?四大名嘴的尚重生教授也说:当年与他一起留校任教的早期很多有才华的老师,都离开武汉大学了。而且很多离开了大学,离开了学界。难道在中国,学者之路也同从政之路一样,是一条不可行的梦幻之路?中国之大,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我很不安地探讨自己从事学问之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发现:所谓的名牌大学里,真正的学问根本没有地位。   老师不关心学问和学习。在这样的大学里,缺乏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员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职称,为了提级,为了饭碗等等,不得不向畸形的评定机制屈服。能够独立思考和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可能根本就不见容于这个教育官僚体制。连知名的教授如赵林,邓晓芒都不得不屈服于体制,连四大名嘴尚重生都不断地抱怨无法发挥所长,我一个小小的后生,真的能在学问的路上实现理想吗?很多博士生导师会派自己的研究生替代自己给本科生上课,自己忙项目,当老板,追逐金钱和权力地位,这与官场和商场又有什么不同呢?真正的不同,就是这里更虚伪,贴了一张教育的皮,所以更害人。   大学的领导不关心学问。他们不关心教师,仅仅是把教师当做打工仔。他们也不关心学生,不理会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很多管学生的大学领导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一副官员的样子。他们也不关心自己的毕业生到底受不受社会的欢迎,不关心学科的设计是不是符合教育和社会的要求。他们只关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捞取好处,如何买卖文凭,如何与社会上的官员们交易。学校的老师告诉我:武汉大学授予了很多官员特聘教授的头衔拉拢他们,还送出大量的博士学位给各级官员,仅仅因为他们是有实权的官员,学校愿意证明他们很有学问,让他们捞一笔学问资本。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

在教学时试图通过“提问——思考——发现”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学生高参与的课堂氛围。但从课堂实施效果来看,喜忧参半! 一、 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地艺术。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