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4-09-01 08:48:37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模板

太多了, 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不拘一格育“鸣凤”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教学策略A、B、C 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年、月、日 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 “圆的面积”的教案 圆柱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以上更新日期为17(来自同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 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课堂纯真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创新从习惯抓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过几天也要交数学论文,你有了告述我。谢了。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数学小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有趣的鸡兔同笼,古怪的数学黑洞,在这之中我发现了一些奇妙的数学规律。 记得我有一次在做奥数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方程题18X=20。当我用20除以18时发现得数是111……,是一个纯循环小数。后来我写了分数九分之十。写完答案之后,我看着这道题的答案时,我就猜测:当被除数是整十数时,如果用这个数减去其十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原来的数除以减得的数,得数就是1111……或分数中的九分之十。 当想到这时,我有些犹豫:这个猜测准不准确呢,不会有错吧?我半信半疑的带着这个疑问,开始用其他数来进行验算:用30先减去十位上的3等于27,再用30除以27。这时我发现得数还真是111……和九分之十。后来我又分别用70和60来证明我的说法是否正确,果真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改成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此之后,我又继续用这种规律来验算整百位的题,又发现得出来的数是0101……或九十九分之一百,依照这种规律,那么整千位的数就可以得出001001……和九百九十九分之一千,整万位就可以得出00010001……或九千九百九十九分之一万…… 在这奇妙的数学王国里,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发现,就能发现不少有趣的同时不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猜想验证的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都是先有猜想,而后被不断的验证、再猜想、再验证才被认识。猜想验证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当在听老师讲课时注意向老师学习该种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尝试自我探索。

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模板

多媒体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又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体CAI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更是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探索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 运用 思考134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教育需要改革,网络改变教育。目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在教育领域中最为广泛应用为网络远程教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由单机课件演示向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扩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它也全面冲击着传统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本文主要论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应用。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2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场面:米老鼠要坐车去找唐老鸭,先坐长方形轮子的汽车,车开动不了。接着改坐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车开动了,但是车子不稳,颠得厉害。最后,它坐上了圆形轮子的汽车,汽车奔驰向前,舒服极了。那么圆形和长方形、椭圆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稳?……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无比的音乐,儿童化的语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萌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2利用展台,改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演示既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实物(图片)等放大提供给学生逼真清晰色彩鲜艳的教学效果,教师将体积较小或数量不足的实物标本及照片,通过展台真实的呈现在大屏幕上,供小学生观察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实物的图象来支持。比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要讲清时与分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如果光靠教师嘴巴说,学生肯定不好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时钟走一大格,分钟同时走一圈,并配有“嘀嗒”声,学生就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出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60分。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使学生观察的重点得到突出,思维也从具体向抽象过渡,教师教学的难度得以降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审美性与现实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习过程得到良好的熏陶。多媒体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各种情景,引发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美术课上,教师利用扫描技术将学生用书上小小故事图片放映到大屏幕上,孩子看到自己书上的图片突然出现在“大电视机”上,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样一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另外,还利用扫描仪将拼图材料扫描进去,让孩子了解了拼图的方法……孩子们对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喜欢,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4提供良好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多媒体能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移动画面或画面中的事物,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在音乐和科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多媒体绘画,画面的变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想到了许多……5利用课件或媒体演示,灵活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变静态挂图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形象视觉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还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优化了教学过程。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具备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与利用的能力与对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挥的水平。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于多媒体环境下学习,要根据教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合理运用教育手段。同时,多媒体运用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只能是作为教学中的新兴辅助手段,并且在运用时,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方法,还要对不同的多媒体素材编辑工具的性能以及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协作学习活动中的组指导和调控作用,要为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结语媒体,就是信息的载体,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表示方式,在教学中就是我们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影音文件等多种媒体为一身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突破了“黑板加粉笔”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空的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及声音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感官;发挥师生交互的优势,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走进课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设计、制作、运用课件的能力,这也是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只有真正提高了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也是大家公认的道理。现代高科技在小学课堂上得到运用和发展,也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重大进步。但是,只有处理好客观存在的矛盾,事物才能继续向前发展。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模板,供大家进行参考: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切体会到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语文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该以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依托来组织和实施作文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以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对写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谈到作文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乐不起来。有一个老师是这样描述学生写作文时的情形的。“听到作文就直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冥思苦想皱眉头,下课铃响没开头。”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缺乏简洁有效的训练过程,做了太多揠苗助长的蠢事,作文教学中的弊端表现得异常突出。 1、教师的作文教学“扎扎实实”,走了“老师讲一节钟,学生写一节钟”的老路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已进行几年了,但很多教师作文教学观念变化不大,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文字表达等方面的指导上,仍是按照“审题→构思→选材→范文引路→学生作文→批改”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甚至这篇文章有哪几种开头方式,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可选用哪些好词好句都一一写出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为作文而作文。作文讲评、作文题目的设置以及对作文的评价始终未能摆脱传统作文教学手段的影响,让学生失去在课堂上体验的机会。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我们的作文课一般是两节连着上的。这样正好方便我们一些教师在第一节大讲特讲一节钟;于是第二节课在老师严格要求纪律的前提下,孩子们咬着笔头,望着天花板,一边想着怎样才能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一边写着与自己生活毫不相关的内容。 2、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普遍存在的弊病主要有:无话可说、东拼西凑、条理不清、华而不实„„更有甚者,“兔子尾巴长不了”。一见作文便头痛者也大有人在,据统计,不喜欢作文的学生竟达百分之七十五。有很多的同学经常抱怨对作文没有兴趣。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就好像吃了黄连一样,眉头紧皱。 二、将多媒体引入我们的作文课堂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让每一个语文教师教得苦,也让每一个学生写得苦。多媒体教学将使这种状况得到极大的改观。 1、运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例如,为了引导写好“祖国在我心中”这篇演讲稿,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精彩的演讲,又播放了一段北京天安门升国旗的情景,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解说员那饱含深情的话语,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激情澎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又如在学习“细节描写”时,我先播放了一个孩子学骑自行车的片断,又播放了菜市场上一个小商贩吆喝买菜的情景,这些片断给同学们增添欢笑之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同学在写作文之前,对“什么是细节”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写起作文来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写出来的作文也紧扣要求,细致生动。多媒体网络技术,把音、像、文字集于一身,向学生展示作文教学情景,这些景象把学生带到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之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氛围,使学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一对一收费 小学数学一对一多少钱 高二补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培训班 六年级数学怎么辅导 数学论文发表网站 数学1对1价格 高考数学一对一辅导班 高中数学函数辅导 美国数学录取要求 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里,得到深切的情感。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进,打破传统的沉闷教学,给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使作文课形象生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作情绪高涨。每次上完作文课,学生觉得仍意犹味尽,总盼望着下一次作文课的到来。学生由怕作文到盼作文,写作的热情由此激起,写作的水平也日渐提高。 2、运用多媒体优势,将写作素材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以往的实践已证明: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话并不能使学生文思如泉涌。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教学手段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很好体现这种特点。记得那一年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开展了一次春游活动。在出发前,我对孩子们说回来之后要写作文,话音未落,我就看到了孩子们撅起的小嘴。事后想想,让孩子们带着一个心理负担去玩,怎么会玩得开心呢?又一个阳春三月,我又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这一次我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事先并不提作文的事。出发的时候我悄悄带了具有录像功能的数码相机。在春游活动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孩子们的张张笑脸,都被我拍了下来。回到学校的课堂上,我用电脑播放拍到的视频资料,引起了孩子们的阵阵欢呼。在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交流之后,我说:“你们想不想不这次春游给记下来呢?”我得到的是异口同声、毫不犹豫的回答:“想!”接下来,我借助直观的视频资料,给孩子们讲解了如何进行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我讲得轻松,孩子们学得带劲!在这堂作文课的教学后记中,我这样写道:多媒体课件虽不能真正代替生活体验,但它的直观、形象无疑会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 3、运用多媒体优势,将作文的评改进行得更为简洁有效长期以来,批改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不及时的批改会淡化小作者们的写作兴趣。作为评价手段的作文批改要提高效率,及时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中的得与失,培养他们良好的修改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自我批改环节中又发挥了独特的功效。教师没有必要对学生的每篇作文都作出具体作文的详细点评,只要选用几篇典型作文加以点评,然后通过网络就能把好、中、差的写作直接播送到计算机屏幕上,让他们阅读,让他们参与评议和修改。写得较好的作文师生共赏,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得差一点的文章,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纠正。运用多媒体,可以把典型的句、段方便地传播给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务,营造愉快热烈的氛围。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更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设计过这样的激趣修改方案,如:“大家来当小医生” “展示我的大作”等。让同学们树立自信、各抒己见,我适时加以点拨,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用红笔直接在原稿上修改。改完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修改,并说明其道理。逐句修改好后,全班齐读改好后的作文。这时,我观察到参与修改的同学读得特别带劲,因为他们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在评议他人作文中,自己的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有了多媒体这个好帮手,作文教学的未来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春天!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 学习兴趣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志存高远的学生,是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必须存在的话题。而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特别敏感和重要。该怎么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要切实做到: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年龄特点、思维特点等所限制,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培养其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的桥梁,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二、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三、主动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和兴趣。四、合理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星,多得者为优胜。学生就能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如果失败了,就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综上所述,通过“引发—培养—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体验,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以迅猛之势进入课堂,它以其声音、图像、动画等优点,不仅可以传播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快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无法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认识厘米》时,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刚才的动画能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利用多媒体实施个别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现代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很难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的效果是传统练习方法无法比拟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多媒体技术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借助计算机,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展现所要的各种教学素材,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多媒体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数学教学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掌握,有时即使知道结果,却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化解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对公式中的除以2往往要漏掉。分析原因一则学生可能计算粗心,二则是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不够明确,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移动,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底和高用红色闪动几次,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最后再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白这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再来说说整个推导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计算出来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讨论等多个环节的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由来。四、多媒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时,我把6的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蜜蜂,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先向右飞,把6变成6、60、600、6000……,再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左飞,把6变成06、006、0006……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数点移动”的含义,紧接着当学生分组讨论出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时,我再次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相反的方向飞回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这样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真正弄懂了规律的含义,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从教学过程本身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必能成为新世纪课程教育的一个亮点。

太多了, 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不拘一格育“鸣凤”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教学策略A、B、C 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年、月、日 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 “圆的面积”的教案 圆柱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以上更新日期为17(来自同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 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课堂纯真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创新从习惯抓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这种做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把它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讲“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本文作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除了在游乐场里出现过,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判断下面的画面哪些是平移运动、哪些是旋转运动?屏幕出现几种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直梯升降、风车转动……)录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汽车的行进,溜溜球在旋转,风车在转动,推拉窗的移动,电梯的移动等。这些情景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了,可能平时他们并没有在意这些现象,更不会想到这些现象能和我们今天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们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接着教师提问“谁还能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曾见到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由于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转的实际录像,学生们说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现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现象。  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性,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这一节时,课本中对垂径定理的证明学生根本不理解,于是我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按课本中的证明过程进行动画演示以后,很多学生就能尝试着进行证明,与课本中的证明过程几乎差不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能经常实施。例如在教学《位似》这一节时,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课件,画出两个位似图形,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软件的测量功能让学生很快就将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等自己找出来了,再通过调整任一顶点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观察图形的变化,学生对这一内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这一节不比其他章节,其图形不是想画就能随便画出一个来,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常规模式的教学效果是一定好不起来的。三、 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抛物线》一课时,学生对抛物线的认知就是一条光滑的曲线,但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火箭队和湖人队的一场比赛,展示出篮球运动员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四、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例如,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识点的延伸,同时又是学习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的基础。正确理解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教学关键,学会尺规等分已知线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定理内容及证明方法,如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机械的步骤和静止的图形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并且只能向学生展示知识的结论,不便于揭示问题探索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生知识的认知结构中出现断层,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正确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结合这节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利用课件的测算、动画、隐藏等功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电脑上亲自去度量线段的长,计算线段的比,然后验证线段的比是否相等,这样做,教学中发现了“定理”。另外,通过平行移动图中线段的位置,学生很容易“发现”该定理的两个推论,即它的两个变示图形。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观察的实验意识,从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学生经过这样一番试验、观察、猜想、证实之后,再引导学生给出证明,这样较难讲清的问题,就在学生的试验中解决了。  五、信息技术具有补充性,能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譬如,在上中位线性质时,可用《几何画板》设计如下课件让学生实验画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四边形ABCD,顺次连接四边形的中点得到一个内接四边形EFGH。实验:(1)任意拖动四边形ABCD,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3)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4) 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相等,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5)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6)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上述实验,大胆猜想并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应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便能把一个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了六、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性,能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给教师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气不好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响教学效果。如“数据与图表复习课”中有关统计表、统计图设计的题目,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题目

1、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6、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7、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8、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0、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1、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2、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3、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4、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15、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6、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17、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18、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19、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20、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为什么米、分米、厘米的进制是100?

网上搜搜吧,建议你上火星学习网学习平台上找找看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最佳题目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以“智慧放手”的教学特色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模式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与评价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读懂学生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依托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实验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思想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大全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这种做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把它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讲“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本文作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除了在游乐场里出现过,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判断下面的画面哪些是平移运动、哪些是旋转运动?屏幕出现几种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直梯升降、风车转动……)录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汽车的行进,溜溜球在旋转,风车在转动,推拉窗的移动,电梯的移动等。这些情景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了,可能平时他们并没有在意这些现象,更不会想到这些现象能和我们今天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们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接着教师提问“谁还能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曾见到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由于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转的实际录像,学生们说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现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现象。  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性,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这一节时,课本中对垂径定理的证明学生根本不理解,于是我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按课本中的证明过程进行动画演示以后,很多学生就能尝试着进行证明,与课本中的证明过程几乎差不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能经常实施。例如在教学《位似》这一节时,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课件,画出两个位似图形,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软件的测量功能让学生很快就将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等自己找出来了,再通过调整任一顶点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观察图形的变化,学生对这一内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这一节不比其他章节,其图形不是想画就能随便画出一个来,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常规模式的教学效果是一定好不起来的。三、 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抛物线》一课时,学生对抛物线的认知就是一条光滑的曲线,但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火箭队和湖人队的一场比赛,展示出篮球运动员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四、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例如,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识点的延伸,同时又是学习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的基础。正确理解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教学关键,学会尺规等分已知线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定理内容及证明方法,如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机械的步骤和静止的图形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并且只能向学生展示知识的结论,不便于揭示问题探索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生知识的认知结构中出现断层,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正确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结合这节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利用课件的测算、动画、隐藏等功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电脑上亲自去度量线段的长,计算线段的比,然后验证线段的比是否相等,这样做,教学中发现了“定理”。另外,通过平行移动图中线段的位置,学生很容易“发现”该定理的两个推论,即它的两个变示图形。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观察的实验意识,从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学生经过这样一番试验、观察、猜想、证实之后,再引导学生给出证明,这样较难讲清的问题,就在学生的试验中解决了。  五、信息技术具有补充性,能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譬如,在上中位线性质时,可用《几何画板》设计如下课件让学生实验画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四边形ABCD,顺次连接四边形的中点得到一个内接四边形EFGH。实验:(1)任意拖动四边形ABCD,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3)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4) 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相等,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5)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6)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上述实验,大胆猜想并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应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便能把一个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了六、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性,能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给教师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气不好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响教学效果。如“数据与图表复习课”中有关统计表、统计图设计的题目,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

数学小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有趣的鸡兔同笼,古怪的数学黑洞,在这之中我发现了一些奇妙的数学规律。 记得我有一次在做奥数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方程题18X=20。当我用20除以18时发现得数是111……,是一个纯循环小数。后来我写了分数九分之十。写完答案之后,我看着这道题的答案时,我就猜测:当被除数是整十数时,如果用这个数减去其十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原来的数除以减得的数,得数就是1111……或分数中的九分之十。 当想到这时,我有些犹豫:这个猜测准不准确呢,不会有错吧?我半信半疑的带着这个疑问,开始用其他数来进行验算:用30先减去十位上的3等于27,再用30除以27。这时我发现得数还真是111……和九分之十。后来我又分别用70和60来证明我的说法是否正确,果真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改成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此之后,我又继续用这种规律来验算整百位的题,又发现得出来的数是0101……或九十九分之一百,依照这种规律,那么整千位的数就可以得出001001……和九百九十九分之一千,整万位就可以得出00010001……或九千九百九十九分之一万…… 在这奇妙的数学王国里,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发现,就能发现不少有趣的同时不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猜想验证的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都是先有猜想,而后被不断的验证、再猜想、再验证才被认识。猜想验证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当在听老师讲课时注意向老师学习该种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尝试自我探索。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