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文的验证方法和评论指标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4-07-09 06:17:37

论文的验证方法和评论指标的区别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试呢?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A类期刊”的取消不意味着相应的探索和思考也被取消。  “莱顿宣言”纠偏“量化至上”  “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的提出源于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Diana Hicks等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并于2015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莱顿宣言”的十条原则,简言之,第一,量化评估应当支撑质化的专家评估,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二,衡量绩效应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科研使命;第三,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相关研究;第四,保持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简单;第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第六,考虑发表和引用的学科差异;第七,对个人研究的评价应基于其综合作品的质性评价;第八,应避免评估指标的不当的具体性和虚假的精确性;第九,识别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第十,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  按笔者的理解,这十大原则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  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  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  “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  “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  “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旧金山宣言”并不像“莱顿宣言”那样包含相当宽泛的内容,它只是针对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影响因子)而提出的,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及其工作。内容包括总体建议以及对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计量指标提供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建议,共计18条。总体建议是:“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其他区分对象的建议都是围绕着总建议展开的。  期刊影响因子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姆森路透公司开发出来的,其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决定订购哪种期刊,但是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贡献。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可见它只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非科研工作本身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不具有对学术质量精确评价的功能,所以不能单凭影响因子就断言论文优劣。“旧金山宣言”倡导的就是评估科研工作要回归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中去,而不是基于刊载的期刊。  “A类期刊”弊大于利  回到开篇的话题。客观地讲,这次学科评估方案在完善科研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其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与“莱顿宣言”所倡导的内容是比较契合的。比如在评估方案和相关说明中,提出“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统计进行客观评价外,还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这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莱顿宣言”提倡的摒弃“唯量化指标论”,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  “莱顿宣言”的第三条原则特别提到,要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研究的卓越不等同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一些偏重于本国或者区域性的课题的研究,往往并不被知名的英文期刊所青睐。“只有基于高质量的本地语言期刊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和推动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这高度契合了这次评估中强化国内研究论文地位的思想。  但“A类期刊”的取消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无论如何,“A类期刊”的设定其本质依然是“以刊评文”,这是“旧金山宣言”所明确反对的。“以刊定质”,而不是用学术质量本身来评价科学研究,已经日益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思、质疑、批评和抵制,这个时候又祭出这杆大旗,似有逆向而动之嫌。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在同行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继续在“看刊物、数数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样只能带来更多的浮躁。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主导此事,其“指挥棒的力量”不会随评估结束而结束,而会长久发挥作用。量化指标的推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民间”行为,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推动设立。无论是从“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的角度,还是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角度,推出“A类期刊”都是弊大于利。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1、用法不同评价:常与理论探讨匹配,例如评价理论,评价学说、评价函数,高等教育评论。评估:常与实务结合,例如质量评估、论文评估、项目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2、出处不同评价: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他满以为这一次展览,会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荣誉。”评估:《读书》1986年第3期:“对稿子的优劣提不出恰当的评估,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编辑的‘沟通’使命也就无从谈起。”笔画“评价”的同义词评议、评判、称道、评论、评估一、评议[ píng yì ]经过商讨而评定:民主~。~等级。造句: 大家对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认真评议。 经过专家评议,王叔叔的发明获得了专利权。二、评判[ píng pàn ]判定(是非、胜负或优劣):~员。~公允。妄加~。造句: 他对这类事物装模作样的评判使她反感。 放手,就不要多加评判;而是允许别人自行其是。

第一阶段是同行评审。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研究者的合作者,或者其他有关联的同行,可能会对研究的课题及可能的结果发表建议和意见。在研究完成之后,研究成果通常会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论文的评审人会对研究的成果给予评价。这个阶段的评价人,是从技术本身来进行评价的。评审人根据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发表意见。评审人一般局限在比较小的范围,评价的结果取决于评审的知识结构,技术判断力,个人爱好以及利益驱动的的非技术因素,因此这个阶段的评价经常出现偏差。第二阶段是公众评审。当论文发表以后就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当有研究人员阅读了论文, 他们会试图理解理解你的研究成果。如果他认为有价值,会做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结果,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通过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的论文当中会阐述和引用你的论文,并且吸引来更多的研究者。创新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在业界进行传播,形成影响力。公众一般都是利益无关的第三方,个人偏见的影响大大减少。如果多个不同的研究组能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那么这种结论的可靠性就大大提高了。但是公众的评审也会可能失灵,受到认知水准的限制,一些错误的思想也会流行,比如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流行了一千多年。第三阶段是实践检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创新,无论如何深奥,如何有影响力,在没有得到应用之前,它的价值是要打个问号的。在得到应用之后,并且为社会、为组织创造了价值,它的价值可被初步确认。但是仍然会出现误差。最典型的例子是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的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DDT最初目的是用来杀虫,却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被迫时使用更具毒性的药物。DDT通过食物链进入了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雕也曾因杀虫剂的毒杀而濒临灭绝。直到1997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评委会才公开 表示,为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DDT的发明者而感到羞耻。第四阶段是时间检验。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新,成为人类知识宝库当中的瑰宝,成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创新的价值才被最终确认。

论文的验证方法和评论指标

一、观点要新鲜,具体而言,一要明确,二要有新意。二、结构要规范,论文结构虽无定律,但开篇往往从现象入手,或从政策规章入文,从中引出观点;或分析问题,导出自己理念。三、论述要有力,既然是论文,用到的言语一般带有论述性而非描述性,也不是简单的陈述问题、罗列现象,往往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论述还需具有论辩性。四、材料要适用,材料使用不只是拥有相关的素材即可,而是要能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运用到文章中的材料要经过筛选组合,不是简单堆砌。如引用材料,要善用注释,不要照搬照抄。材料要用经典,不要信手拈来、随意性强。

举例论证:准确具体的有力的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有哲理的有力的证明论点对比论证:鲜明的突出论点比喻论证:形象·深入浅出排比论证:强调 增强气势有力的证明论点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质量共分五个评判标准:  一、优(90分以上):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出色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拥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且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结论也正确,并有一定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或实用价值  4、论文的结构严谨,格式规范工整,条理清楚且逻辑性强  5、资料齐全,实验或计算的结论准确可靠  6、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且能流畅正确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深入的回答主要问题,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良(80-89分):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认真,比较努力能遵守各项纪律,表现良好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且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正确且能实用  4、论文的结构严谨,格式规范工整,条理较为清楚  5、相关资料搜集的较为齐全,实验或计算的结论准确可靠  6、在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地回答主要问题,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中(70-79):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比较认真且较为努力,能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实用,结论正确  4、论文的观点正确语句通顺,格式规范书写比较工整,条理也较为清楚  5、资料收集的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基本准确  6、在论文答辩时,能够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比较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四、及格(60-69):  1、在写毕业论文时,能基本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时和全面地完成毕业论文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基本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确,条理比较清楚,格式符合规定  5、资料收集的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基本准确  6、在论文答辩时能够阐述出主要内容,经答辩教师提醒后能够回答主要问题  五、不及及格(59分以下,同时具备备以下三条或三条以上者):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不认真,有违反相关纪律的行为  2、有指导教师的指导时,还不能按时和全面地完成毕业论文  3、对于论文当中的理论分析部分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  4、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文观点不正确  5、相关资料不齐全,计算的结论不准确  6、在进行论文答辩时,阐述的论文主要内容不正确,经过答辩教师的提醒后仍不能正确地回答各种问题

论文评判基本上都要看论文的三个方面:创新性、规范性、学术性。创新型指论文所论述内容必须要新颖,不能拿以前已经论证过的内容来论证;规范性指论文格式要规范,不能结构混乱;学术性则指的是内容要严谨科学,不能没有实践空谈结论,而且要有科学依据。

论文的验证方法和评论指标不一致

个人建议可以再验证下自己结论还是一样的话以自己的为准。需要发,,,表的话可看我头像

不算抄袭的。扩展:论文抄袭标准,划清侵犯著作权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主要根据以下两点:一是行为人实施了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违法所得数额未达较大或者不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按一般的侵权行为追究其民事责任,而不以侵犯著作权罪论处。只有当侵权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时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时才成立犯罪。二是行为人在客观上虽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主观上不具有营利目的的,不构成犯罪,1、论文格式论文检测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传,上传后,论文检测软件首先进行部分划分,上交的最终稿件格式对抄袭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段落的划分可能造成几十个字的小段落检测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2、数据库论文检测,多半是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文章,还有会议论文进行匹配的,有的数据库也包含了网络的一些文章。这里给大家透露下,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之前朋友从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摘抄了大量文字,也没被查出来。就能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3、章节变换很多同学改变了章节的顺序,或者从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不同的章节拼接而成的文章,对抄袭检测的结果影响几乎为零。所以论文抄袭检测大师建议大家不要以为抄袭了几篇文章,或者几十篇文章就能过关。

论文的验证方法和评论指标一样吗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试呢?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A类期刊”的取消不意味着相应的探索和思考也被取消。  “莱顿宣言”纠偏“量化至上”  “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的提出源于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Diana Hicks等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并于2015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莱顿宣言”的十条原则,简言之,第一,量化评估应当支撑质化的专家评估,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二,衡量绩效应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科研使命;第三,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相关研究;第四,保持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简单;第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第六,考虑发表和引用的学科差异;第七,对个人研究的评价应基于其综合作品的质性评价;第八,应避免评估指标的不当的具体性和虚假的精确性;第九,识别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第十,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  按笔者的理解,这十大原则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  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  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  “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  “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  “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旧金山宣言”并不像“莱顿宣言”那样包含相当宽泛的内容,它只是针对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影响因子)而提出的,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及其工作。内容包括总体建议以及对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计量指标提供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建议,共计18条。总体建议是:“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其他区分对象的建议都是围绕着总建议展开的。  期刊影响因子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姆森路透公司开发出来的,其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决定订购哪种期刊,但是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贡献。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可见它只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非科研工作本身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不具有对学术质量精确评价的功能,所以不能单凭影响因子就断言论文优劣。“旧金山宣言”倡导的就是评估科研工作要回归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中去,而不是基于刊载的期刊。  “A类期刊”弊大于利  回到开篇的话题。客观地讲,这次学科评估方案在完善科研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其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与“莱顿宣言”所倡导的内容是比较契合的。比如在评估方案和相关说明中,提出“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统计进行客观评价外,还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这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莱顿宣言”提倡的摒弃“唯量化指标论”,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  “莱顿宣言”的第三条原则特别提到,要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研究的卓越不等同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一些偏重于本国或者区域性的课题的研究,往往并不被知名的英文期刊所青睐。“只有基于高质量的本地语言期刊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和推动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这高度契合了这次评估中强化国内研究论文地位的思想。  但“A类期刊”的取消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无论如何,“A类期刊”的设定其本质依然是“以刊评文”,这是“旧金山宣言”所明确反对的。“以刊定质”,而不是用学术质量本身来评价科学研究,已经日益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思、质疑、批评和抵制,这个时候又祭出这杆大旗,似有逆向而动之嫌。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在同行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继续在“看刊物、数数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样只能带来更多的浮躁。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主导此事,其“指挥棒的力量”不会随评估结束而结束,而会长久发挥作用。量化指标的推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民间”行为,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推动设立。无论是从“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的角度,还是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角度,推出“A类期刊”都是弊大于利。

用别人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方法做,只是换一个材料,换一个研究对象,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做工作虽然做不出太好的工作,但是还不算是抄袭。但是如果你写的也和别人一样,结构语法都一样,那就有问题了。这样做肯定是不行的,至少你写作上需要改动一下才行。另,我曾经发现国内两篇中文文章,只是研究对象不一样,其它所有的结构包括文字都基本一样,只是数字部分显示的结果不同。这样做肯定是不合适的呵呵,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

议论文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的区别

1、含义不同:论据是“用什么证明”,而论证是“怎么样证明”。2、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论证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从几个方面论证,还有“分论、总论”式。3、结构过程不同:论证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论据类型就是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4、方法数量不同:论证有九种方法,论据类型有两种。扩展资料:议论文写作分析: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看法、观点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点型,题目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题目中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低碳与城市生活;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

论证方式分为:立论、驳论(个别文章是立驳结合)论证方法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些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各省市的中考现在一般都不涉及这样的内容了。

首先表示一下,本人才疏学浅,以下观点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谢谢! 我认为:论据是一个观点,一个总结。 论证则是一个过程,一个证明论据的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比较低俗,但是很容易理解)论XXX是猪(总论点。这个您懂得吧)因为XXX特别能吃。(分论点1,也就是总论点下的第一个论据)下面具体举例XXX怎么样能吃等(这个过程以客观事实说明分论点1的准确性,这个说明过程就是一个论证)因为XXX特别能睡。(分论点2,这也是总论点下的第二个论据)下面具体举例XXX如何如何能睡(说明过程为论证)因为XXX特别懒,(分论点3,论据3)下面举例XXX又如何如何的懒等(过程为论证过程,证明论点3的准确性) 总结,因为XXX特别能吃。特别能睡,而且特别懒,所以我们可以看出XXX是头猪。。。这个是最简单的论证方法,如果想知道详细的论证方法,你可以问问度娘,度娘啥都知道

论证方式:比如有实验论证,理论推导论证,实物试制论证。论证方法:推理,演绎,排他等方法,还有市场调研问卷法等。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