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电影史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啊

发布时间:2024-08-29 09:22:01

中国电影史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啊

百年简史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第一个产业时期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罗明佑率先在一家私营公司里实现了制—发—放一条龙,他的经营思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先进的,他试图结束中国电影的个人资本经营时代,进入垄断金融资本的高级阶段。然而当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战争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体系时,只能是被描绘在纸上的美好前景,罗明佑成了一位悲剧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数量取胜的作风固然可圈可点,但它成功地开发了东南亚市场,发展到现如今的“邵氏”,其生命线之长足以独立支撑起一部私营公司发展脉络的活历史。与此同时,三大公司不同的制片策略也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明星”是“长篇正剧”的鼻祖、“联华”是“文艺片”的源头,而“天一”则把“稗史、神怪片”一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影片的类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续。三大公司是电影产业链中上游制片业的代表,而与之同步发展的中、下游发行放映业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经营的,西班牙人雷玛斯的青莲阁是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随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院线”。到1926年雷玛斯离沪回国时,他的动产与不动产相加总计不下百万,足以号称“电影大王”。雷玛斯告老还乡时,张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经理张长福终于等到时机,立即于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电影院,组成中央影戏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戏院为领衔戏院,又吸收了“中华”、“平安”,中央影戏公司直辖7家影院。这条国片院线的形成是制片商涉足放映业的标志,同时中国电影的院线开始了新的划分。在北方,1918年开始经营北京真光电影公司的罗明佑将其属下3家影院,于1927年与经营西片的发行业务的英籍华人、平安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根属下的3家电影院合营,定名为华北电影公司。1929年华北电影公司进入全盛时期。罗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轮、二轮中外影片上映外,还以平津为中心,在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青岛,乃至沈阳、哈尔滨拥有直接或间接管辖的院线,同时开展国内外影片的代理发行的业务,短短几年时间控制了北方地区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的影院达二十多家,把曾垄断经营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为影院业名副其实的“华北王”。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回报,好莱坞八大公司纷至沓来,在上海和华北地区分别设有办事机构。关于当时电影的放映数量,有数字显示,美国电影以每年占进口影片数量平均80%以上的绝对优势控制着中国电影的放映市场,甚至决定着影院业的生计。尽管国产片的总生产量只是进口影片输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国的放映率和受众人群来说,国产片的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以美国片为主的外国电影。第二个产业时期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和

法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中可以写论文的。点有啥样?中国的比较。保守外国的人。比较那个。开放。我还是喜欢中国的电电影

中国电影史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世 界 电 影 史 作者:〔法〕乔治·萨杜尔 徐昭 胡承伟 译 在我们眼前诞生了一种艺术。绘画或音乐已伴随了我们很久,但电影艺术的出现,却犹如一个新生的神奇精灵。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伟大的人类智慧光泽。 《世界电影史》如同一幕纸上的影片,无声无息却又有神有彩地再现一百年来曾经痴迷狂乐的世界电影史。电影是20世纪人类精神的形象铭刻,也是20世纪人类想象和渴望的鲜活凝结。电影是如何诞生的?世界最大的梦幻工期--好莱坞电影是伊甸园里一个怎样的传说?世界电影经历了哪些变革与流派?东西方的电影艺术各自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世界电影史》回顾电影历史,回顾的也是人类精神和艺术发展的历史,人类20世纪的困惑与追求,理想与梦,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 《世界电影史》是一部在欧美电影史论界广有影响的世界电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国家十分畅销的电影教科?椋�拦�矶啻笱У牡缬跋岛痛�ハ稻�源耸樽魑�滩摹4说缬笆仿酆品痹ú��低持芟辏�现恋缬暗���轮?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剧情(故事)影片、纪录影片、先锋实验影片三大块来综述百年电影发展史。 本书电影史的体系架构相当具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电影艺术、电影美学风格、电影大师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之外 中国电影史 一、 研究方向简介: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系列研究课题中的重要一项。为了全面而扎实地完成中华电影史研究的全部构架,继中国电影通史、香港电影史、台湾电影史、华人电影史、中国电影理论史的硕士研究生课题后,特将中国电影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中加以考察,研究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互动关系,目的是不仅要从全球电影的高度重新对中国电影进行准确的文化和艺术定位,而且要培养适合21世纪新学术时代的进入全球化研究体系中的中国电影史的现代研究与教学人才。同时,为了适应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需求,本研究方向力求走出学院教学的模式,将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与教学和培养战略性中国电影产业的高级电影从业人员结合起来,以开拓具有电影学院特色的电影史论教学和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层次。 二、 培养目标: 能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电影产业需求的“软件”方面的新型人才。强调创新意识与严谨治学并重;具有从事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教学工作、影视策划和创意、开拓边缘学科与前沿性课题的能力。 三、 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课:中国电影史、港台电影史、当代影像艺术与新视听语言、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电影产业研究、录相拍摄实习、计算机专业软 件应用 3.专业课:华人电影研究、全球电影研究 4.选修课:根据学院开设的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自行选择。 5.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 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各类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学生。有较好的人文科学、文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并具有影视视听语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五、 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 政治 外语 影片分析 中国电影史(含港台、华人电影) 复试:面试 六、 教学方式: 课堂内外教学、理论研究与制作实习相结合。 七、 毕业去向: 影视教学和相关文化产业部门。

四、 必要的修养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之上。   首先,你必须有相当的看片量。一个人如果加起来总共没看过几部影片,就无法展开一部影片与其它影片的比较并对这部影片做出正确的分析了。保证一定的看片量才能了解最新的和全面的电影创作动态和现象,也才能将一部影片放置在大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下来考察。例如一篇分析《沙鸥》的文章这样说:   “尽管《沙鸥》这部影片在今天的观众眼中看来各个方面都显得幼稚了,但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特殊位置是必须肯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发端之作,是书写在银幕上的宣言。因此,当我们立足于今天对这部影片进行评论的时候,考证它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比单纯分析它的创作技巧重要得多了。   “‘四人帮’粉碎以后的1979年到1980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春潮。其中,《小花》、《小街》、《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等一批中年导演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热热闹闹的创作中,中国的电影人却惊讶地发现,正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由于十年动乱的耽误,中国电影已经与世界电影拉开了距离。尽管这些中年导演从外国优秀影片中学习借鉴了很多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说来还很新鲜的表现手法,例如变焦镜头的运用、时空交错式的结构、画外音、高速镜头、通俗唱法的主题歌、旋转镜头、女跑男追……等等,但是渐渐地他们就感觉到盲目地从外国电影中拿来一些皮毛无法解决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被观众普遍指责的‘不真实’,一个便是电影语言的落后。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影坛的两个年纪已不太年轻的新人——张暖忻、李陀夫妇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作者以慷慨激昂的语调呼吁国内同行向外国电影学习,加快中国的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步伐。尽管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对外国电影具体手法的罗列过于琐碎和表面化,缺少系统扎实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但作者的热情和直率还是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激起了中国影坛的轩然大波。这篇文章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的宣言,而文章的作者就是《沙鸥》这部影片的编导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把握《沙鸥》剧作特点的时候并没有就《沙鸥》论《沙鸥》,而是把这部影片放在了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中考察,这就使文章作者得以沉浸在剧作手法的具体细节里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一个全面客观的剧作分析应该建立在对电影创作发展和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全盘把握上,这就要求作者随时关注电影创作的现实和动向。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好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没有相应的剧作理论准备也是不行的。我们来看看上面引述过的分析《沙鸥》的文章中的一个段落: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经制定过戏剧必须恪守的规律,他说:‘有人认为,情节之统一,出于只写一个人物,其实不然。因为一人的遭遇可能很多,甚或无数可计,其中有些无法统一;同样,一人的行为可能甚多,其中有些不能构成一件行为。’据此,他认定,只提写‘一个人’是不能保证情节完整性的,必须提‘一件事’。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持有同样的观点:‘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又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可是《沙鸥》要打破的偏偏就是这条戒律。在影片中,沙鸥的行为虽然依旧是统一的——努力奋斗,夺取金牌,但是影片却没有拘囿于一个单一事件。也许,作者可以把时空和情节框定在最后一次出国比赛上,然后再依据亚里士多德的法则有层次地展开这个事件。但是这似乎不合《沙鸥》作

WEREW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盲山 盲井的导演 李扬 你可以先看看这两部电影我觉得不错

外国电影史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去这个网上看看吧,复制不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tml

我最近也在写,我写的是其对白中的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你也可以写写对白中的修辞

论文选题方向和方法:一、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围绕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工作的实践。立足科学的发展选题。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论文只有立足于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初写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二、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研究。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毕业论文选题的禁忌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一,导演 主演介绍等等二,电影创作背景,以及他的社会效应三,作品质量,及票房四,影片类型。。。。

中国电影史论文选题方向是

百年简史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第一个产业时期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罗明佑率先在一家私营公司里实现了制—发—放一条龙,他的经营思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先进的,他试图结束中国电影的个人资本经营时代,进入垄断金融资本的高级阶段。然而当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战争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体系时,只能是被描绘在纸上的美好前景,罗明佑成了一位悲剧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数量取胜的作风固然可圈可点,但它成功地开发了东南亚市场,发展到现如今的“邵氏”,其生命线之长足以独立支撑起一部私营公司发展脉络的活历史。与此同时,三大公司不同的制片策略也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明星”是“长篇正剧”的鼻祖、“联华”是“文艺片”的源头,而“天一”则把“稗史、神怪片”一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影片的类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续。三大公司是电影产业链中上游制片业的代表,而与之同步发展的中、下游发行放映业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经营的,西班牙人雷玛斯的青莲阁是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随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院线”。到1926年雷玛斯离沪回国时,他的动产与不动产相加总计不下百万,足以号称“电影大王”。雷玛斯告老还乡时,张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经理张长福终于等到时机,立即于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电影院,组成中央影戏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戏院为领衔戏院,又吸收了“中华”、“平安”,中央影戏公司直辖7家影院。这条国片院线的形成是制片商涉足放映业的标志,同时中国电影的院线开始了新的划分。在北方,1918年开始经营北京真光电影公司的罗明佑将其属下3家影院,于1927年与经营西片的发行业务的英籍华人、平安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根属下的3家电影院合营,定名为华北电影公司。1929年华北电影公司进入全盛时期。罗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轮、二轮中外影片上映外,还以平津为中心,在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青岛,乃至沈阳、哈尔滨拥有直接或间接管辖的院线,同时开展国内外影片的代理发行的业务,短短几年时间控制了北方地区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的影院达二十多家,把曾垄断经营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为影院业名副其实的“华北王”。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回报,好莱坞八大公司纷至沓来,在上海和华北地区分别设有办事机构。关于当时电影的放映数量,有数字显示,美国电影以每年占进口影片数量平均80%以上的绝对优势控制着中国电影的放映市场,甚至决定着影院业的生计。尽管国产片的总生产量只是进口影片输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国的放映率和受众人群来说,国产片的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以美国片为主的外国电影。第二个产业时期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和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世 界 电 影 史 作者:〔法〕乔治·萨杜尔 徐昭 胡承伟 译 在我们眼前诞生了一种艺术。绘画或音乐已伴随了我们很久,但电影艺术的出现,却犹如一个新生的神奇精灵。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伟大的人类智慧光泽。 《世界电影史》如同一幕纸上的影片,无声无息却又有神有彩地再现一百年来曾经痴迷狂乐的世界电影史。电影是20世纪人类精神的形象铭刻,也是20世纪人类想象和渴望的鲜活凝结。电影是如何诞生的?世界最大的梦幻工期--好莱坞电影是伊甸园里一个怎样的传说?世界电影经历了哪些变革与流派?东西方的电影艺术各自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世界电影史》回顾电影历史,回顾的也是人类精神和艺术发展的历史,人类20世纪的困惑与追求,理想与梦,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 《世界电影史》是一部在欧美电影史论界广有影响的世界电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国家十分畅销的电影教科?椋�拦�矶啻笱У牡缬跋岛痛�ハ稻�源耸樽魑�滩摹4说缬笆仿酆品痹ú��低持芟辏�现恋缬暗���轮?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剧情(故事)影片、纪录影片、先锋实验影片三大块来综述百年电影发展史。 本书电影史的体系架构相当具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电影艺术、电影美学风格、电影大师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之外 中国电影史 一、 研究方向简介: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系列研究课题中的重要一项。为了全面而扎实地完成中华电影史研究的全部构架,继中国电影通史、香港电影史、台湾电影史、华人电影史、中国电影理论史的硕士研究生课题后,特将中国电影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中加以考察,研究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互动关系,目的是不仅要从全球电影的高度重新对中国电影进行准确的文化和艺术定位,而且要培养适合21世纪新学术时代的进入全球化研究体系中的中国电影史的现代研究与教学人才。同时,为了适应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需求,本研究方向力求走出学院教学的模式,将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与教学和培养战略性中国电影产业的高级电影从业人员结合起来,以开拓具有电影学院特色的电影史论教学和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层次。 二、 培养目标: 能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电影产业需求的“软件”方面的新型人才。强调创新意识与严谨治学并重;具有从事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教学工作、影视策划和创意、开拓边缘学科与前沿性课题的能力。 三、 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课:中国电影史、港台电影史、当代影像艺术与新视听语言、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电影产业研究、录相拍摄实习、计算机专业软 件应用 3.专业课:华人电影研究、全球电影研究 4.选修课:根据学院开设的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自行选择。 5.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 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各类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学生。有较好的人文科学、文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并具有影视视听语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五、 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 政治 外语 影片分析 中国电影史(含港台、华人电影) 复试:面试 六、 教学方式: 课堂内外教学、理论研究与制作实习相结合。 七、 毕业去向: 影视教学和相关文化产业部门。

中国电影史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四、 必要的修养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之上。   首先,你必须有相当的看片量。一个人如果加起来总共没看过几部影片,就无法展开一部影片与其它影片的比较并对这部影片做出正确的分析了。保证一定的看片量才能了解最新的和全面的电影创作动态和现象,也才能将一部影片放置在大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下来考察。例如一篇分析《沙鸥》的文章这样说:   “尽管《沙鸥》这部影片在今天的观众眼中看来各个方面都显得幼稚了,但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特殊位置是必须肯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发端之作,是书写在银幕上的宣言。因此,当我们立足于今天对这部影片进行评论的时候,考证它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比单纯分析它的创作技巧重要得多了。   “‘四人帮’粉碎以后的1979年到1980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春潮。其中,《小花》、《小街》、《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等一批中年导演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热热闹闹的创作中,中国的电影人却惊讶地发现,正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由于十年动乱的耽误,中国电影已经与世界电影拉开了距离。尽管这些中年导演从外国优秀影片中学习借鉴了很多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说来还很新鲜的表现手法,例如变焦镜头的运用、时空交错式的结构、画外音、高速镜头、通俗唱法的主题歌、旋转镜头、女跑男追……等等,但是渐渐地他们就感觉到盲目地从外国电影中拿来一些皮毛无法解决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被观众普遍指责的‘不真实’,一个便是电影语言的落后。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影坛的两个年纪已不太年轻的新人——张暖忻、李陀夫妇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作者以慷慨激昂的语调呼吁国内同行向外国电影学习,加快中国的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步伐。尽管今天看来,这篇文章对外国电影具体手法的罗列过于琐碎和表面化,缺少系统扎实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但作者的热情和直率还是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激起了中国影坛的轩然大波。这篇文章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第四代中国电影导演的宣言,而文章的作者就是《沙鸥》这部影片的编导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把握《沙鸥》剧作特点的时候并没有就《沙鸥》论《沙鸥》,而是把这部影片放在了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中考察,这就使文章作者得以沉浸在剧作手法的具体细节里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由此可见一个全面客观的剧作分析应该建立在对电影创作发展和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全盘把握上,这就要求作者随时关注电影创作的现实和动向。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好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没有相应的剧作理论准备也是不行的。我们来看看上面引述过的分析《沙鸥》的文章中的一个段落: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经制定过戏剧必须恪守的规律,他说:‘有人认为,情节之统一,出于只写一个人物,其实不然。因为一人的遭遇可能很多,甚或无数可计,其中有些无法统一;同样,一人的行为可能甚多,其中有些不能构成一件行为。’据此,他认定,只提写‘一个人’是不能保证情节完整性的,必须提‘一件事’。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持有同样的观点:‘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又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可是《沙鸥》要打破的偏偏就是这条戒律。在影片中,沙鸥的行为虽然依旧是统一的——努力奋斗,夺取金牌,但是影片却没有拘囿于一个单一事件。也许,作者可以把时空和情节框定在最后一次出国比赛上,然后再依据亚里士多德的法则有层次地展开这个事件。但是这似乎不合《沙鸥》作

法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中可以写论文的。点有啥样?中国的比较。保守外国的人。比较那个。开放。我还是喜欢中国的电电影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