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论文选题方向

发布时间:2024-07-08 22:04:06

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论文选题方向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汇聚智慧、发挥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见,认为只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提升城市化建设。实际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汇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实行更科学的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中生活便捷,使城市相关元素可测量、可监控和最大化被利用,通过整合把城市中众多的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互联,协同作战,这也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数字城市发展中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管理应用。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指出: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数字产业的崛起,面临第四产业的来临,数字城市的数字管理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更加的智能化、智慧化。反思城市与人的关系,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别人的想法不是特别重要,你自己认为自己做的对就好,但是也不能伤害自己伤害别人。

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就是人工智能,工业交通信息化的一体城市

我国目前已有几十个城市或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着重点多在于现实应用,其中关注于能够短期内形成经济拉动力的信息产业、物联网等。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处于以光纤和无线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阶段,个别领先城市开始从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阶段迈向具体智能应用开发部署阶段。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高起点建设示范城市(区)  欧洲和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选择特定点进行示范开发是目前较普遍的做法。示范城市建设对探索智慧城市在投资、技术保障及网络安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重大意义。具体选择可以考虑兼顾老城和新城。选择老城示范,主要检验智慧城市对于城市更新和城市核心功能释放的助力效果;选择新城示范,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支持新城破解功能塑造和吸引力瓶颈,应强调通盘考虑、全面设计,整体试验智慧服务、智慧经济和智慧资源开发等各类应用的接口。二、科学选择城市智慧应用领域  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一方面是指空间层面难以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指应用领域难以全面开展。根据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涵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能源等多重领域。但尚无城市可以实现全领域覆盖,而在应用方向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结合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导向,可重点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的智慧应用。  例如,我国城市的发展正逐渐由“建设为主”进入“建管并举”的时代。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配合以更好的城市管理体制、理念和平台保障城市社会的良好秩序将是重大课题。重点包括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市政、水务以及市容等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市场信息平台,智能水网和智能电网,安全生产,灾害消防等智能化系统。  又如,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而不少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发展的态势将日益严重,市民医疗是城市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解决“看病难”刻不容缓,重点包括以下智能化工作:  1、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连通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系统;  2、按照相应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建立涵盖市民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  3、建立辅助决策和协同医疗服务系统,支撑用药智能提醒,开展影像会诊、远程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为制定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提供辅助决策;  4、建设市民健康服务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个人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资源网上查询和预约的“一站式”服务。  再如,交通问题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感知手段,加强交通各行业间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换,提高交通信息化对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为公众、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非常有必要。目前而言包括三大服务系统:  1、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城市实时道路通行信息;  2、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时提供公共交通各类运行动态信息和客流数据、公共停车场信息采集等;  3、是交通管理综合管理系统,整合这种交通信息数据,及时进行交通管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服务。三、创新智慧城市投资运行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先期试点的过程中,谋求投资的多元化、技术的完善化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从国际已有智慧城市的开发运作模式看,可有多种模式。但在智慧城市方案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主导、国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以保障城市信息安全。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汇聚智慧、发挥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见,认为只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提升城市化建设。实际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汇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实行更科学的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中生活便捷,使城市相关元素可测量、可监控和最大化被利用,通过整合把城市中众多的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互联,协同作战,这也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数字城市发展中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管理应用。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指出: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数字产业的崛起,面临第四产业的来临,数字城市的数字管理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更加的智能化、智慧化。反思城市与人的关系,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回答 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填写就可以了我的理解是,研究方向,是技术专业背景下,比较具体的研究主题。1、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日常学习与翻阅专业文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了感兴趣的内容,就要付之实践。首先是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知网等工具可以轻松地检索到自己感兴趣内容的相关文献,当然还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浏览器以及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下载所需文献。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再考虑是否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明确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导师制定的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是确定研究内容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应当详细地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其次,如果是导师给出的研究方向,那么一般是可行的;这时我们就要积极与导师沟通,了解导师对于该课题的想法;在进行充分、有效地交流之后,我们就要对导师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考虑,可行度较高的话,就可以着手开始搜集资料,为论文完成打好基础。3、确定研究思路和计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与导师、学长学姐的沟通,我们可能会对这个课题有一定新的认识,确定了研究方向之后,就要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更深的了解。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同时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论证方式进行记录,同时要进行思考研究课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

智能建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达实智能(002421)、延华智能(002178)、中电兴发(002298)、佳华科技(688051)、南京熊猫(600775)等本文核心数据:涵盖领域、业务占比、考虑因素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包括智能建筑、智慧公安、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其中,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可实现建筑物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和提高不同系统共享信息能力的需求。通过优化建筑物内的基础设施,城市将更可持续、宜居与高效运行。代表性企业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2013及2014年,智能建筑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延华智能、达实智能、延华智能分别开始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进程,企业智能建筑/智慧建筑业务占比逐年下降。2018及2019年,延华智能、达实智能智能建筑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占比分别下降至4%与9%。2018-2019年,延华智能智能建筑业务划为其他类智慧城市服务;2019-2020年,达实智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及智慧建筑及节能业务划为解决方案类业务。根据上市企业的描述,布局智慧城市将带来一定的业绩不确定性。从转型效果看,延华智能其他综合智慧城市服务业务较智能建筑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达实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包含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多领域,与2019年相比,业务毛利率变化幅度不大。智慧城市生态圈的潜力较大或是企业转型的因素之一。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53亿美元,金额占比前三的应用场景与其重点投资领域保持一致,依次为智能电网(属于弹性能源管理与基础设施)、固定智能视频监控(属于数据驱动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慧公交系统(属于智能交通);至2023年,上述三个场景占比将下降至37%,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达23亿美元。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预计融入智慧城市生态圈将成为发展方向。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智能建筑体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更新、标准与规范完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等。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汇聚智慧、发挥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目前国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见,认为只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提升城市化建设。实际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汇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实行更科学的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将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整合,并进行快速、有效分析,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中生活便捷,使城市相关元素可测量、可监控和最大化被利用,通过整合把城市中众多的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互联,协同作战,这也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数字城市发展中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城市管理应用。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指出: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数字产业的崛起,面临第四产业的来临,数字城市的数字管理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更加的智能化、智慧化。反思城市与人的关系,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4]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有关要求,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二、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四)加强顶层设计。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方案要突出为人服务,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要明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确可靠以及同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法规标准等的具体措施;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五)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设具有随时看护、远程关爱等功能的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加快社会保障经办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医保费用跨市即时结算。推进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用。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六)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建设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药品阳光采购。整合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加快征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信访的网络平台,推进政府办事网上公开。(七)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八)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消费需求与农产品(16, 02, 20%)供给紧密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大型工业企业深化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鼓励信息系统服务外包。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向旅游、餐饮、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发展。(九)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差异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加强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发共享和社会化应用。三、切实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十)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各政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将本部门建设管理的信息资源授权有需要的部门无偿使用,共享部门应按授权范围合理使用信息资源。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十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城市人民政府要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十二)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支持物联网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促进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能源利用智能化。鼓励物联网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应用。加快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生服务、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十三)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面向公众实际需要,重点在交通运输联程联运、城市共同配送、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护与健康管理、集中养老与远程医疗、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室内外统一位置服务、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加强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五、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十五)严格全流程网络安全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同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在重要信息系统设计阶段,要合理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同步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在实施阶段,要加强对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安全审查,同步建设安全防护手段;在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定期开展检查、等级评测和风险评估,认真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增强日常监测和应急响应处置恢复能力。(十六)加强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安全防护。加大对党政军、金融、能源、交通、电信、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重要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安全可控。完善网络安全设施,重点提高网络管理、态势预警、应急处理和信任服务能力。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体系,推行联合灾备和异地灾备。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十七)强化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鼓励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信息安全认证服务,为保障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支持。六、完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十八)完善管理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推行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电子政务和公益性信息服务外包和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信息服务。(十九)完善投融资机制。在国务院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严禁以建设智慧城市名义变相推行土地财政和不切实际的举债融资。城市有关财政资金要重点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优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应用,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对市政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要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和监督,研究出台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以及信息化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全过程监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上的科学发展。住建部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城镇化建设,于2012年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 点工作,先后公布两批共193个试点。数据显示,这些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2600个,投资总额超万亿元人民币。科技部与国家标准委也于2013年9月底 选择了2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试点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城市政府表达出申报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的明确意向。另悉,为提高我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推进试点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于2014年8月-10月期间举 办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系列培训。第一期培训于8月27日开始,主要为智慧城市申报培训,面向申报本次试点的城市、企业。

就是人工智能,工业交通信息化的一体城市

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论文选题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建设智慧城市 ·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破解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由于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问题。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智慧城市 · 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呈加速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由于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目的。   为避免在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陷于被动,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诚然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远的未来,智慧城市必将创造我们明日美好的生活常态。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够缩短城市中心区与边缘地区的逻辑距离,大量高成本的城市物理活动将通过智慧商务、智慧政务等虚拟手段来实现,降低城市对空间上的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依赖,信息集聚将取代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工程,智慧园区

洛政〔2015〕1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 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1月4日 洛阳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4—2020)年目 录目 录2前 言4(一)加快智慧洛阳建设是紧跟信息社会发展潮流、占据战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6(二)加快智慧洛阳建设是利用古都优势及外部机遇、打造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7(三)加快智慧洛阳建设是有效解决主要问题及挑战、驱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9(四)加快智慧洛阳建设是适应各主体发展需要、提高智慧感知度与价值性的重要策略 10二、定位与愿景 12(一)战略定位 121.中国古都新韵智慧城市典范 122.中原经济区一流智慧体验区 12(二)发展愿景 13(三)核心关注点 14三、指导思想与目标 15(一)指导思想 15(二)基本原则 16(三)发展目标 171.总体目标 172.具体目标 183.目标路线图 22(四)顶层架构 24四、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5(一)着力建设“宽带洛阳”与大数据战略,引领智慧洛阳快速健康发展 271.大力建设“宽带洛阳” 272.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293.构建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 304.全面建设云服务基础设施 305.系统构建大数据资源库 326.建设信息安全及标准体系 36(二)积极推进智慧政务系统化建设,打造完善高效的智慧型政府 401.重点建设智慧城市运营平台 412.创新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及智能服务平台 433.升级智能办公平台 444.打造智能行政服务平台 445.建立智能决策支持平台 46(三)着力推动智慧管理体系协同化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461.构建智慧洛阳“一张图” 472.完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 473.整合完善智慧安全系统 484.打造智能管网系统 515.建设智慧环保系统 526.建设诚信市场管理平台 537.建设智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系统 54(四)加快智慧服务体系感知化建设,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561.拓展智慧洛阳绿色服务通道 562.打造智慧交通综合服务系统 583.升级智慧医疗服务系统 624.整合提升智慧社保服务系统 645.完善打通智慧教育服务系统 656.整合提升智慧旅游服务系统 667.构建智慧文化传承及推广服务系统 718.建立智慧社区综合应用系统 73(五)全面加强智慧经济体系高质化建设,快速提升洛阳产业互联网化发展水平 751.快速打造一批智慧产业园 752.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773.全面增强电子信息产业 834.培育发展智慧商贸及金融产业 875.快速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916.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93五、组织架构及建设运营模式 95(一)组织架构 95(二)建设模式及投资估算 981.建设运营模式 982.投资估算 100(三)重点项目选择 106六、保障措施 107(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107(二)创新建设模式,保障资金投入 108(三)强化落实管理,确保扎实推进 108(四)加强人才支撑,保障持续发展 109(五)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健康发展 109附件:名词解释 111前 言当前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业态的兴起,以及互联网思维的渗透,进一步加速了信息社会发展步伐。智慧城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的重要载体,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中明确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进一步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目标。这是我国城市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洛阳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把洛阳打造成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为把洛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智慧洛阳快速发展。近年来,洛阳市积极谋划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加强宽带网络、空间地理信息库、110联动系统、智慧交通(即信息惠民工程中提到的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等创新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顶层设计与保障机制不完善、建设运营模式不清晰,各领域、各部门资源尚未充分融合,建设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洛阳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益。2013年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确定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4年洛阳市又被确定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统筹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特制定洛阳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本规划编制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洛阳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纲要》《洛阳市电子信息产业行动计划》《洛阳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洛政〔2014〕3号)等参考依据:《洛阳市创建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洛阳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洛阳市洛阳新区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等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4年至2020年,是指导洛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一、背景与意义(一)加快智慧洛阳建设是紧跟信息社会发展潮流、占据战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思维的全面影响,时代演进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为了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潮流,抢抓信息社会发展机遇,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宽带网络、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工业化升级与智慧城市建设等相关战略,如美国联邦政府的云战略、宽带计划及再工业化战略,德国云计算行动计划及“工业0”战略等。近年来我国也高度重视信息社会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加强智慧城市的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宽带中国、信息消费、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等各项计划的全面落实。据统计,我国现有40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及区域竞争力,成为众多城市当前的发展战略。为了全面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占据新一轮城市发展制高点,加快智慧洛阳建设势在必行。表1:当前智慧洛阳建设所处时代变迁形势当前形势主要策略具体内容国外发达国家布局新战略美国全面布局宽带计划及再工业化战略●宽带计划:2010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10年美国的高速宽带发展计划;●联邦政府云战略:2011年2月8日美国联邦政府CIO委员会颁布了联邦政府云战略,旨在解决基础设施使用率低、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大数据战略:2012年3月29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倡议企业、科研院校和非盈利机构一起集中资源,共同促进大数据发展;●再工业化:2010年8月,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并通过税收、出口等方面的措施将美国制造商拉回美国。德国积极推进云计算及“工业0”计划●2015数字化德国:德国联邦政府2010年底发布了《信息与通信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通过新技术推广应用,强化德国竞争力;●云计算行动计划:2010年10月,德国启动《云计算行动计划》,挖掘创新和市场潜力,参与国际发展和标准制定,及云计算的推广和普及;●“工业0”战略: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工业0”战略,主要包括“智能工厂”及“智能生产”相关发展策略。韩国加快布局云计算计划●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2009年12月,韩国政府制定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全面创造云计算服务使用机会;国内全面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略国家层面策略●信息安全:2014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首次会议,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宽带中国: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信息消费:2013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云计算:2012年12月,科技部发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等;2013年,工信部发布《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开展电子政务云平台试点建设;●智慧城市:《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省市层面策略●广东省:2012年12月,启动了《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上海市:2013年7月12日,发布《上海推进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贵州省:2014年3月,陆续发布《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二)加快智慧洛阳建设是利用古都优势及外部机遇、打造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以其深厚的古城底蕴、独特的文化旅游与生态环境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等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确定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4年洛阳市又被确定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及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为洛阳市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洛阳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宽带网络不断普及,社区网格、智慧交通(即信息惠民中提到的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民生110、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物联网与云计算、软件研发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古都洛阳的资源优势,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及各种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需要继续加快洛阳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实现统筹建设、一体化发展。表2:智慧洛阳发展现状及外部创新发展机遇发展现状及机遇主要情况具体内容洛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智慧城市建设环境不断优化●市领导高度重视洛阳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企业、公众理解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