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时事热点政治论文300字高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06 02:55:37

时事热点政治论文300字高中生

写新闻。政治一般都是这样

如何看待“三俗”现象的成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房、收视率、发行量应该是文化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重要指标,但我们绝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而忽视艺术品位、放弃社会责任、突破道德底线、有损民族情感。近期,中央在研究讨论文化体制改革中,提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始终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有损社会效益。面对当前出现种种“三俗”现象,我们有必要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时事评论观点: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报酬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同时也不可避免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影响,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风气、快餐式创作流行起来,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对艺术创作产生消极影响。 管理不够到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一些不良风气有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缺乏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作品的能力。 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向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扩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时出现低俗化、庸俗化的东西。 文艺批评流于形式。目前,文艺批评状况堪忧,对低俗、消极、混乱等不健康不正常现象不进行客观批评,或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批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的甚至在利益驱动下做托,助长了低俗之风的泛滥。

时事热点政治论文300字高中

、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8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  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5、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  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7、认识沙尘暴  沙尘暴,又称黑风暴,是发生在沙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沙漠地区的大量流沙,是沙尘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凭借力量。  近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土地成为裸地,随着荒漠化的不断加快,沙尘暴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了,沙尘暴的程度也逐渐加重了。2000年春季,首都北京连续八次遭到沙尘暴的袭击。据科学家计算,在一块草原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大约需要2000多年的时间;如把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只需49年;若是裸地,则只需18年。从沙尘暴的起因与发展来看,人为破坏环境,破坏地表植被是沙尘暴最重要的起因。只有保护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真正减少沙尘暴危害。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可以说是俞演愈烈。据专家统计,从1952年到1993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的代14次;1993年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黑风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肃河西走廊至少要发生一次,而在2000年,连续就是8次。据权威专家分析,在10—20年内,面对人口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现状,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我国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8、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连刮3天的这次沙尘暴,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从而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的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9、水俣病与痛痛病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俣镇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行病。首先是出现了大批病猫,这些猫疯了一般,步态蹒跚,身体弯曲,纷纷跳海自杀。不久又出现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表情呆滞,后来发展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后狂叫而死。多年之后,科学家们才找到这种怪病的起因:汞中毒。原来在水俣镇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汞做催化剂,然后把大量的含汞废水排进了水俣湾。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鱼、贝等体内富集,人吃了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才得了可怕的水俣病。甲基汞会聚集在人脑中,损害脑神经系统,因此猫与人都疯了。  痛痛病也发生在日本。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10、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如果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12、中国的家底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向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做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首次展示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的国土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60%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的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54倍,每人每年搬动土石方数量是世界平均值的4倍。从隋朝至今,中国人口从约4600万增加到11亿,每年平均灾害次数也从6增至9,增加5倍。中国农业牧矿等12大类行业的发展成本均高于世界,世界平均用1美元办成的事,中国至少要花25美元。  《报告》结论是:中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才能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即: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2010年时事小论文 政治论文 /html/zhengzhi 这里有很多自己看。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组审议时,原福建省长黄小晶代表问财政部的同志,什么叫做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回答是不太清楚。黄小晶继续说:“我建议这句话改成‘公共资源的出让收益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因为原来的话写得有些拗口,尤其是‘全民共享’的说法,容易让人理解为‘全民分钱’。”  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的共识是“全民共享应该予以明确,否则易以讹传讹”。 评论:我们的人民公仆和人民代表非常害怕”人民“二字。把人民这二个字划掉,改成”公共财政范畴“这几个字,他们就放心了。因为”公共财政范畴“,就是官员的钱袋子,他们如何花费,权力和自由度大得很。”全民“这二个字,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具体把握花钱的方向和项目。所以他们要力争把人民二字划掉。看到人民或全民二个字,有人就看不懂了,心就慌了。改成财政二字,他们就放心了。 实际上,政府报告的表达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没有歧义。一切公共资源属于这个国家的人民。由公共资源产生的任何收益,应该归人民所有。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近十年来,贫富分化的一个原因是,包括土地在内的公共资源,以拆迁或征用的名义,其收益被少数人所享有,从而导致了社会财富的非正常集中,导致了房地产泡沫和贫富分化的扩大。 一切属于人民。但愿公仆和人民代表们,不要忘记了,你们的一切,包括权力和财富都来自人民。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上《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一定认识许多明星吧?有一个明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现在成了‘富婆’,她就是刘晓庆。可是她由于长期偷税、漏税,数额巨大,已被公安机关逮捕,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你知道偷税、漏税为什么犯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公民纳税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就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要闻发布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着这样的愿望,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一方面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二是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学生必须学会在读和看中摘录国内外、省内外甚至区内外的时事要闻。新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同学进行新闻发布,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发布要闻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开展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动口(口头表达)、动脑(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举办时事专题讲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政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而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和“非典”流行期间,我为学生作了“十六大专题讲座”和“非典专题讲座”。这种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 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式学习 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文字,作为练习题的形式交给老师。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总之,教师必须有创新的实践精神,教师必须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政治时事热点小论文300字高中

楼主直接去"时事一点通“这个网站去找找吧,上面有很多这样的时事热线评论,楼主只要稍加修饰就是一片不错的小论文。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又说:“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人们常常把自信比作“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这是很有道理的。自信使你成功,自信使你的潜能充分发挥。自信心差的人往往看不起自己,同时也往往看不起别人,不能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显然,以这样的态度与人交往或相处,会产生种种的紧张关系,也容易被人拒绝,遭到别人的非议。而这种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或失败,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打击和影响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因而,作为对自信心的培养,我们就应该改变这种不利的社会交往倾向和态度。如果我们用一种积极而乐观的、能够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态度与人相处的话,那么也就会在这样与人相处的情景、气氛和过程中得到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获得别人的接受和认同。这样,我们也就能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提高与维护我们的自信心。

俄罗斯  普京竞选总统引发投票风波  3月4日的总统大选对于普京(Vladimir Putin)来说本该是件易如反掌的事,他应该可以再执掌克林姆林宫六年甚至可能是12年之久。但去年12月4日俄罗斯杜马选举涉嫌弄虚作假一事激起众怒,不仅引发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最大规模的街头抗议,也使普京面临了12年前执政以来的最大威胁。  反对派领导人誓言要与普京同台竞选,但目前列名选票上的候选人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按照选举规定,去年12月杜马选举投票后,已没有时间登记新的总统候选人。俄罗斯亿万富翁普罗霍罗夫(Mikhail Prokhorov)决定参加总统选举,不过外界普遍怀疑他与克林姆林宫暗自勾结,他对此矢口否认。反对派希望的是,如果普京在今年3月的第一轮投票中没能赢得绝对多数选票,那么他至少要再参加一次决定胜负的选举,这在普京的政治生涯中将是第一次。  阿富汗  美国撤军促使阿富汗争取国外援助  美国驻阿富汗的10万美军中,约有三分之一定于今年9月前从该国撤离,今年预计将成为美国逐步降低在阿富汗军事存在的过渡之年。  在夺取对塔利班(Taliban)在阿富汗南部地区多个据点的控制权后,美国领导的部队开始把关注重点转移至阿富汗东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山区,叛乱分子仍可以在这里瞄准阿富汗和美国利益目标。此外,阿富汗与美国部队目前正加快推进把安全责任移交给阿富汗的进程。  同时,美国和阿富汗的谈判代表将为恢复与塔利班的和平谈判而共同努力。谈判曾于去年秋天破裂,当时一名据称是塔利班和平特使的人杀害了阿富汗首席谈判代表。  随着美国及其盟国大幅减少曾经支撑阿富汗经济的援助资金,阿富汗领导人将努力于今年5月20日至21日在芝加哥召开的北约(NATO)峰会以及七月份在日本召开的国际捐助大会上争取长期海外支持。  此外,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Hamid Karzai)第二届任期将于2014年结束,潜在继任者正准备参加总统竞选,或者正为西方军队撤离后阿富汗导致国家分裂的内战做准备,后者将是最糟糕的情况。  非洲  老迈的领导班子VS年轻人的诉求  在非洲,老迈的领导人统治着由年轻人组成的国家。这些国家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对于这片大陆来说,2012可能是一个动荡之年。  在非洲西部,电力供应不足引发的罕见抗议活动持续一年之后,塞内加尔85岁高龄的总统瓦德(Abdoulaye Wade)正谋求在2月份再次参选。在非洲东部,72岁的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Yoweri Museveni)仍然获得了新的任期,尽管失控的通货膨胀已经带来了其在25年的统治中最严峻的挑战。在非洲南部,津巴布韦87岁的总统穆加贝(Robert Mugabe)正在呼吁在本年度进行大选,结束千疮百孔的临时联盟关系。2008年选举暴乱之后,该国经济几乎没有得到恢复,恶性通货膨胀已经催生出面值100万亿的津巴布韦币。  在非洲大陆的最大的经济体南非,69岁的总统祖马(Jacob Zuma)打算在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12月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会议上为赢得下一个任期获得支持,但他仍然面对着年轻领导人激烈的反对。这些领导人说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失业大军的代言人。  非洲的各种紧张气氛指向同一个现实:曾经让年轻而胸怀大志的中产阶级崛起的人口因素正在为非洲的政治注入新的不确定性。  2011年,由年轻人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一系列北非独裁政权。如果现在不能拉动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以及为国家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创造就业的话,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领导人就面临着相似的结局。  墨西哥  七月大选前找不到合适的总统候选人  墨西哥人将在今年7月1日举行投票,选出现任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Felipe Calderon)的继任者。在6年任期中,卡尔德隆与该国的毒品卡特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截至卡尔德隆卸任,这场战争的死亡人数预计将超过60,000人。  对于许多选民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们会追随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腐败但是效率低下的执政党吗,抑或是请回看起来更腐败但却也更高效的前执政党?或者他们他愿意把赌注压给相信社会制度将出现彻底变革的左翼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6年前奥夫拉多尔以微弱的差距败给了卡尔德隆,也正是他引发了持续数月的抗议活动。  许多人可能会选择“以上皆非”  到目前为止,胜算较大的是45岁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 (Institutional Revolutionary Party) 候选人涅托(Enrique Pena Nieto)。该党在2000年之前曾经风平浪静地连续统治墨西哥长达71年之久。这位很上镜的前墨西哥人口最多的州的州长最近失误连连:书展上,他竟然说不出对自己产生过影响的三本书的名字。此外,在一次采访中,他竟不答不出墨西哥数百万穷人的主要食品玉米圆饼的价格。但是他所在的政党有着强大的机器和墨西哥主要电视网的支持。  此时,卡尔德隆所在的墨西哥国家行动党(National Action Party)还没有选出一位候选人,该党目前落后于革命制度党至少20个百分点。  无论哪方胜出都会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这个经济增长微弱的国家在未来6年的时间里或将面临石油短缺。除此之外,新的总统必须对墨西哥数量急剧上升的暴力活动,腐败严重的警察队伍以及司法体系进行有效控制。  委内瑞拉  查韦斯为自己的生命和政治前途而战斗  委内瑞拉的查韦斯(Hugo Chavez)曾在军队服役,他指挥的最有名的一次行动就是在1992年发动政变,结果没有成功。但在今年,这位前军官面临着三场难打的战役,即使是最有军事头脑的人才,在这些战役面前也会受到考验。  查韦斯首先要为他的生命而战。这位现年57岁的总统正与癌症搏斗,虽然他自己说现在已经没有癌症,但其准确预后是委内瑞拉的国家机密。多个情报机构的报告都说查韦斯可能挺不过2012年,他的支持者则说,“司令官-总统”(El Comandante Presidente)将会战胜癌症。  与此同时,在10月7日的选举中,查韦斯面临着从政以来最严酷的政治战役。委内瑞拉经济正在从衰退中复苏,犯罪率急剧上升,通货膨胀率被认为位居世界首位。反对党正团结起来,准备在2月12日预选中挑出一位唯一的候选人来跟查韦斯竞争。查韦斯的应对方式则是不顾一切地加大公共开支。  他的第三个战役是防止委内瑞拉财政失控。预计今年委内瑞拉的预算赤字将达到年度经济产值的15%。只要石油价格保持在高位,查韦斯就可以不断地印刷钞票、积累债务。如果油价下跌,委内瑞拉当局可能就会步希腊政府的后尘。  缅甸/朝鲜  两个孤立国家的变革引起关注  世界领导人将会仔细留意缅甸会不会扩大最近改革政治体制、开放经济的措施,以及独裁者金正日(Kim Jong Il)之死是否有可能在中国另一个行事秘密的盟国朝鲜带来相似的开放。  美国和欧洲对这两个国家长期实施制裁,以惩罚其领导人侵犯人权、涉嫌开发核武器的行为。  在过去一年里,缅甸官员放松媒体管制,释放部分政治犯,并承诺改革在极大程度上由政府掌控的经济体制。缅甸官员还曾说,他们并没有和朝鲜一道参与核扩散。  缅甸与美国、欧洲的关系已经改善,让人猜想西方领导人可能会在2012年放松制裁。这样一来,随着油气公司、消费品公司和基建巨头涌进,人口5,500万、资源丰富的缅甸可能会成为一个热门投资题材。  目前朝鲜将会改革的迹象少于缅甸。从金正日12月17日去世以来,朝鲜官方媒体一直强调,金正日之子、指定接班人金正恩(Kim Jong Eun)将为实现父亲遗愿而奋斗──其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朝鲜半岛统一到平壤的统治之下。“三农”问题是首先要关注的大事。“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从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过高,不仅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上升缓慢,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别不是缩小反而加大了。 每年在外打工的上亿农民,在城市处于最低阶层,工资水平极低。农民收入水平过低,不仅福利水平难以上升,而且导致其消费力极低,进而使得国内经济减少对外经济依赖性、扩大内需容易流为宣传口号。 要解决“三农”问题,一要创造条件让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减少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重;二是要用法律保障农民土地产权及土地收益,使农民进入城市拥有最基本的财富起点;三要确立农民公民权利,使得他们在自由迁移过程中不受到歧视,特别是他们的子女受到公平的基本的教育;四是在上述基础上创造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的制度环境与条件。 其次,目前市场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剩余劳动力无限供应的状况已经改变。理由有二,一是中国解放后“婴儿潮”的人口35-50岁)基本上达到顶峰,劳动力人口增长将出现放缓;二是从东南沿海的情况来看,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开始转变为供不应求。 笔者以为,在今后的20年里,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将无法改变。一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尽管“后婴儿潮”时期的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但绝对量并不会下降;二是随着这几年国内基本教育及高等教育大力发展,国内劳动力人口的素质越来越高,而就业机会的增长远远低于劳动力人口培养的增长;三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肯定会让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四是只要从农民工十几年来的工资收益水平增长幅度十分微小、甚至于没有增长就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在未来一段时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仍然应该是宏观经济密切关注的目标。 第三,国内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与国内居民个人储蓄成倍增长,中国是否出现了资金过剩的格局?从近几个月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来看,遏制流动性快速增加成为央行的首要任务。就目前市场的主流意见来看,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基本是外汇占款增长过快及居民储蓄过高的结果。对于前者,只要本外币市场分割、结售汇制度不改变,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放缓的。对于后者,国内外学界一直在以中国人的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说事,但实际上,在目前的人口结构下,无论政府如何来提倡消费,无论政府把储蓄利率压到再低水平上,国内居民的储蓄并不会因此下降。 目前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过高,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在低利率政策下,无论政府采取多少行政性措施来压制这种过多的流动性,只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此起彼落。当大量的流动性在市场流窜时,各种资产价格就会快速上涨。如房地产市场与股市都会如此。 第四,经济生活严重的制度性利益失衡,从而使得社会财富在短期内向少数人聚集。比如,目前市场炒作严重的蓝筹股,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国有垄断性企业或政府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使得市场化不充分的行业。这些企业的好坏并非是通过市场竞争,企业努力的结果,而是通过政府垄断性政策轻易获利。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严重弱化绝大多数民众的劳动努力程度,也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上述都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基本认识,中国经济生活将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会更多。

、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8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  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5、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  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7、认识沙尘暴  沙尘暴,又称黑风暴,是发生在沙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沙漠地区的大量流沙,是沙尘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凭借力量。  近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土地成为裸地,随着荒漠化的不断加快,沙尘暴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了,沙尘暴的程度也逐渐加重了。2000年春季,首都北京连续八次遭到沙尘暴的袭击。据科学家计算,在一块草原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大约需要2000多年的时间;如把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只需49年;若是裸地,则只需18年。从沙尘暴的起因与发展来看,人为破坏环境,破坏地表植被是沙尘暴最重要的起因。只有保护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真正减少沙尘暴危害。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可以说是俞演愈烈。据专家统计,从1952年到1993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的代14次;1993年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黑风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肃河西走廊至少要发生一次,而在2000年,连续就是8次。据权威专家分析,在10—20年内,面对人口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现状,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我国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8、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连刮3天的这次沙尘暴,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从而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的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9、水俣病与痛痛病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俣镇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行病。首先是出现了大批病猫,这些猫疯了一般,步态蹒跚,身体弯曲,纷纷跳海自杀。不久又出现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表情呆滞,后来发展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后狂叫而死。多年之后,科学家们才找到这种怪病的起因:汞中毒。原来在水俣镇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汞做催化剂,然后把大量的含汞废水排进了水俣湾。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鱼、贝等体内富集,人吃了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才得了可怕的水俣病。甲基汞会聚集在人脑中,损害脑神经系统,因此猫与人都疯了。  痛痛病也发生在日本。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胳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胳萎缩、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10、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如果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12、中国的家底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向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做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首次展示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的国土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60%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的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54倍,每人每年搬动土石方数量是世界平均值的4倍。从隋朝至今,中国人口从约4600万增加到11亿,每年平均灾害次数也从6增至9,增加5倍。中国农业牧矿等12大类行业的发展成本均高于世界,世界平均用1美元办成的事,中国至少要花25美元。  《报告》结论是:中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才能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即: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时事热点政治论文300字标题高中

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话题。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三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五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六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国民旅游素质 近日,中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提出了一些有关国民在旅游时应该遵守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报道称,出台“指南”和“公约”,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 这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少数中国公民在旅游时由于种种不文明的举动与行为,受到各方的侧目和批评,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中国人自己都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一些国人的生活陋习与文明和礼仪相去又何其远也。“指南”和“公约”中列举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国人又常常会不经意“露一手”的坏习惯,无意中让外国人留下了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现在中国大陆高层提倡建筑“和谐社会”,是十分及时的。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人们才能自觉地讲礼仪,讲文明。而要做好这一点,当政者注重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这中间包括建立健全的社会体制、用人制度,消灭权钱勾结,缩小贫富差距,等等。让广大的老百姓心中少点“气”,多点心情舒畅,社会就会多点“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国民的文明和礼仪更容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一个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实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公民的文明、礼仪程度上。且让世界先从中国公民的旅游文明上看到泱泱中华的大国风范和国民的良好素质吧 大庆建设卫生城市的 通过大庆建设卫生城市,市环境质量和整体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十大突破。1、城市规划经专家论证不断修编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2、街道路桥设施建设取得了惊人变化;3、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4、在污水无害化处理上为我省开辟了先河;5、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城市形象工程;6、改善了城市饮用水质量;7、生态环保建设取得重大突破;8、结束了黄土见天、绿色草木难活的历史;9、市政工程配套建设和改造上取得可喜成绩;10、老旧城区和结合部改造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次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和治制建设,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等。 这几篇自己选吧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上《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一定认识许多明星吧?有一个明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现在成了‘富婆’,她就是刘晓庆。可是她由于长期偷税、漏税,数额巨大,已被公安机关逮捕,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你知道偷税、漏税为什么犯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公民纳税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就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要闻发布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着这样的愿望,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一方面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二是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学生必须学会在读和看中摘录国内外、省内外甚至区内外的时事要闻。新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同学进行新闻发布,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发布要闻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开展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动口(口头表达)、动脑(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举办时事专题讲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政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而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和“非典”流行期间,我为学生作了“十六大专题讲座”和“非典专题讲座”。这种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 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式学习 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文字,作为练习题的形式交给老师。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 总之,教师必须有创新的实践精神,教师必须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组审议时,原福建省长黄小晶代表问财政部的同志,什么叫做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回答是不太清楚。黄小晶继续说:“我建议这句话改成‘公共资源的出让收益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因为原来的话写得有些拗口,尤其是‘全民共享’的说法,容易让人理解为‘全民分钱’。”  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的共识是“全民共享应该予以明确,否则易以讹传讹”。 评论:我们的人民公仆和人民代表非常害怕”人民“二字。把人民这二个字划掉,改成”公共财政范畴“这几个字,他们就放心了。因为”公共财政范畴“,就是官员的钱袋子,他们如何花费,权力和自由度大得很。”全民“这二个字,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具体把握花钱的方向和项目。所以他们要力争把人民二字划掉。看到人民或全民二个字,有人就看不懂了,心就慌了。改成财政二字,他们就放心了。 实际上,政府报告的表达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没有歧义。一切公共资源属于这个国家的人民。由公共资源产生的任何收益,应该归人民所有。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近十年来,贫富分化的一个原因是,包括土地在内的公共资源,以拆迁或征用的名义,其收益被少数人所享有,从而导致了社会财富的非正常集中,导致了房地产泡沫和贫富分化的扩大。 一切属于人民。但愿公仆和人民代表们,不要忘记了,你们的一切,包括权力和财富都来自人民。

如何看待“三俗”现象的成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房、收视率、发行量应该是文化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重要指标,但我们绝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而忽视艺术品位、放弃社会责任、突破道德底线、有损民族情感。近期,中央在研究讨论文化体制改革中,提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现象,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始终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有损社会效益。面对当前出现种种“三俗”现象,我们有必要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时事评论观点: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报酬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同时也不可避免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影响,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风气、快餐式创作流行起来,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对艺术创作产生消极影响。 管理不够到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一些不良风气有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缺乏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作品的能力。 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向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扩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时出现低俗化、庸俗化的东西。 文艺批评流于形式。目前,文艺批评状况堪忧,对低俗、消极、混乱等不健康不正常现象不进行客观批评,或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批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的甚至在利益驱动下做托,助长了低俗之风的泛滥。

时事热点政治论文300字高中标题

要政治时事小论文300字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组审议时,原福建省长黄小晶代表问财政部的同志,什么叫做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回答是不太清楚。黄小晶继续说:“我建议这句话改成‘公共资源的出让收益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因为原来的话写得有些拗口,尤其是‘全民共享’的说法,容易让人理解为‘全民分钱’。”  会议室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的共识是“全民共享应该予以明确,否则易以讹传讹”。 评论:我们的人民公仆和人民代表非常害怕”人民“二字。把人民这二个字划掉,改成”公共财政范畴“这几个字,他们就放心了。因为”公共财政范畴“,就是官员的钱袋子,他们如何花费,权力和自由度大得很。”全民“这二个字,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具体把握花钱的方向和项目。所以他们要力争把人民二字划掉。看到人民或全民二个字,有人就看不懂了,心就慌了。改成财政二字,他们就放心了。 实际上,政府报告的表达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没有歧义。一切公共资源属于这个国家的人民。由公共资源产生的任何收益,应该归人民所有。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近十年来,贫富分化的一个原因是,包括土地在内的公共资源,以拆迁或征用的名义,其收益被少数人所享有,从而导致了社会财富的非正常集中,导致了房地产泡沫和贫富分化的扩大。 一切属于人民。但愿公仆和人民代表们,不要忘记了,你们的一切,包括权力和财富都来自人民。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