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一个作家或者名人的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9-05 06:12:00

对一个作家或者名人的论文怎么写

可以例举辉煌的事迹开篇,然后提及此人,慢慢展开,可以写上关于他/她的作品,一些艰苦的历程,举一事例,最后总的概括此人的成就,有则写上,无则嘉勉!

当论据用。一、自律[事实论据](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二、自豪[事实论据]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同时上天飞行的梦想。同时,我国航天计划“嫦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足迹将留在月球上:2.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体坛明星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的时候,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3.2004年2月25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时间,北京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人们纷纷称赞中国扮演了调解国际纠纷的关键角色。三、惜时[事实论据]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四、合 作[寓言故事]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的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足见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于也枉然。[神话传说]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生活实例]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万多个零部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中国也为其提供飞机的平衡尾翼。五、宽 容[事实论据]吕端大度 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李斯特的学生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六、尊师[名人名言]I事实论据]程门立雪 宋代著名学者杨时,四十岁时拜程颐为师。一个下雪的中午,杨时和他的同学在读书时产生了疑问,便去请教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便站在门口,静等老师醒来;待程颐醒后发现他们时,他们站的地方已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日本人尊师 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在为社会作自我牺牲;因此,当公共车辆上出现穿有“教师服”的乘客时,无论这个人年龄大小,其他乘客都会主动让座。这让教师们都有一种光荣感。七、追求[事实论据]左宗棠抬棺出征 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与故人决一死战,一举收复天山南北,粉碎了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他的居室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怀天下,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表现了将军的忘我追求。孙冶方不改追求 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文革期间遭受39次批斗,入狱7年,仍不改追求,至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他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已写好的文章常常不翼而飞,前后共写了85遍,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八、爱 国[事实论据]鲁迅三易其志我国著名的文坛巨匠鲁迅为了祖国三易其志。他先学采矿,希望实业报国,后改学医,欲救治民众于疾苦;面对一些中国人精神麻木,他又弃医从之,欲唤醒沉睡的国人。同时以笔作枪,捍卫正义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居里夫人命名钋 玛丽•居里是法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华沙,后因求学留居法国。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她心系祖国。1898年7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十二、妒忌[[寓言故事]山羊与驴:有个人饲养着山羊和驴子。主人总是给驴子喂充足的饲料,嫉妒心很重的山羊便对驴子说,你一会儿要推磨,一会儿又要驮沉重的货物,十分辛苦,不如装病,摔倒在地上, 便可以得到休息。驴于听从了山羊的劝告,摔得遍体鳞伤。主人请来医生,为他治疗。医生说要将山羊的心肺熬汤作药给驴子喝,才可以治好。于是,主人马上杀掉山羊去为驴子治病。这故事是说,凡是策划作恶的人,将自食其果,没有好下场。——《伊索寓言》该隐和亚伯都是亚当和夏娃所生,是一对亲兄弟。他们都献祭物给上帝。上帝看中了亚伯所献的祭物,而没有接纳该隐所献的礼物。该隐怪他的兄弟,先是气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后来,他干脆不跟兄弟亚伯说话。直到有一天,妒火中烧的该隐竟把亲弟弟亚伯引诱到田里杀害了。他自己从此也受到上帝的惩罚,不得不离家出走,过着逃亡的生活。[科学数据]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病症。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十三、知识[[事实论据]苏东坡的错误 某日,苏东坡去其师王安石府上拜访,王安石却去了朝中。苏东坡见桌上放有一首王未完成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读了很不以为然,于是援笔续道:“黄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后诗人被贬黄州时,一次与友人夜间赏菊,正碰上秋风乍起,只见菊花花瓣纷纷落地,确像满地铺金,苏东坡始知自己的孤陋寡闻。《红楼梦》——“百科全书”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有政治、经济、军事、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历史、地理、建筑、园林、风俗、烹调等,因而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由此可见曹雪芹的知识面之广。十四、谦虚[事实论据]李相的一字师 唐代的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一旁侍候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李相见后即问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 “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样读了。”听出了这话的言外之意后,李相说: “不对。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不是你。”说完,就向小吏请教,待小吏详述原委后,李即称小吏为“一字师” ,富兰克林的墓铭志 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一生勤于创造发明,赢得过不下一百个学位和头衔;但他的墓碑上,却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几个简单文字:印刷工富兰克林之墓。白居易虚心请教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为后人传诵。克雷洛夫是俄国18世纪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写得既多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夸赞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销完又印一版,比谁的都印得多。”克雷洛夫却这样回答:“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读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版次多一些。”十五、服装[事实论据]1.不少人慕名跑到巴黎,抄袭和仿制巴黎时装,却仍然设计不出具有法兰西民族风味的时装。正像在法国人开的中国餐馆里吃不出中国的风味一样。2.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与会各国领导人同时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与公众见面。一时间,唐装成为举世瞩目的服装,并迅速流行开来。

亮瞎你的老师的眼日本(7部) 川端康成《雪国》(创作期:1935—1947) 谷崎润一郎《细雪》(1948)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1956) 安部公房《砂女》(1962) 大江健三郎《性的人》(1963) 村上龙《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1976)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1987) 印度(2部) 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1981) 阿伦德哈蒂•罗易《卑微的神灵》(1997) 以色列(1部) 阿摩司•奥兹《我的米海尔》(1968) 摩洛哥(1部) 塔哈尔•本•杰伦《神圣的夜晚》(1987) 南非(1部) 娜汀•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1990) 美国(21部) 1、罗伯特•佩•华伦《国王的人马》(1946) 2、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1948) 3、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 4、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1952) 5、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1957) 6、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1957,又译《伙计》) 7、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1958) 8、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1960—1990) 9、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 10、凯瑟琳•安•波特《愚人船》(1962) 11、楚曼•卡波第《冷血》(1966,又译《凶杀》) 12、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1969) 13、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1975) 14、约翰•欧文《加普的世界》(1978,中译为《诱惑》) 15、威廉•斯泰伦《苏菲的抉择》(1979) 16、艾丽丝•沃克《紫颜色》(1982) 17、威廉•肯尼迪《斑鸠菊》(1983,中译为《铁草》) 18、拉里•麦克默特里《孤独鸽》(1986) 19、托妮•莫里森《宠儿》(1987) 20、E.L.多克特罗《比利•巴思格特》(1989) 21、简•斯迈利《一千英亩》(1991) 加拿大(2部)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1992) 卡萝尔•希尔兹《斯通家史札记》(1995)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人物。 澳大利亚(3部) 帕特里克•怀特《人树》(1955) 汤玛斯•肯纳利《辛德勒的名单》(1982) 彼得•凯里《奥斯卡和露辛达》(1988) 英国(9部) 伊夫林•沃《旧地重游》(1945)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1948) 威廉•戈尔丁《蝇王》(1954) 莫丽尔•斯帕克《布罗迪小姐的青春》(1961)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1962)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1962)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维•苏•奈保尔《大河湾》(1979,原为《特立尼达人》) A.S.拜厄特《占有》(1990) 爱尔兰(1部) J.唐利维《姜人》(1956,书名又译《眼线》) 法国(16部) 阿尔贝•加缪《鼠疫》(1947) 让•吉奥诺《屋顶轻骑兵》(1951)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好,忧愁》(1954) 阿•罗伯—格里耶《橡皮》(1953) 米歇尔•布托尔《变》(1957) 雷蒙•格诺《地铁姑娘扎姬》(1959) 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1960)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熔炼》(1968) 勒克莱齐奥《战争》(1970) 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197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铺街》(1978) 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1978) 菲利浦•索莱尔斯《女人们》(1983)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1984) 安德列•马奇诺《法兰西遗嘱》(1995) 让•埃什诺兹《我走了》(1999) 德国(5部) E.P.雷马克《凯旋门》(1946)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1959) 西格弗里德•伦茨《德语课》(1968) 海因里希•伯尔《莱尼和他们》(1971,又译名《女士及众生相》)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1985) 瑞士(1部) 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1957) 意大利(3部) 托•迪•兰佩杜萨《豹》(1958) 伊塔洛•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1979) 翁贝尔托•埃科《玫瑰的名字》(1980) 俄罗斯(4部)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1957)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1966) 索尔仁尼琴《癌症房》(1970) 阿斯塔菲耶夫《鱼王》(1975) 希腊(1部)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基督的最后诱惑》(1955) 塞尔维亚(1部) 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辞典》(1984) 捷克(2部)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1982)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 西班牙(1部) 佛朗西斯科•阿亚拉《惨死如狗》(1958) 葡萄牙(1部) 若泽•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1982) 拉丁美洲(总计23部) 巴西(2部) 吉马朗埃斯•罗萨《广阔的腹地:条条小径》(1956) 若热•亚马多《加布里埃拉》(1958) 墨西哥(4部)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1955) 卡洛斯•富恩特斯《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 德尔•帕索《帝国轶闻》(1987) 劳拉•埃斯基韦尔《恰似水于巧克力》(1989) 危地马拉(1部) 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1949) 多米尼加联邦(1部) 简•里斯《藻海无边》(1966) 古巴(3部) 莱萨马•利马《天堂》(1966) 卡夫雷拉•因方特《三只忧伤的老虎》(1967) 塞维罗•萨多伊《眼镜蛇》(1972) 哥伦比亚(2部)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967) 阿尔瓦雷斯•加尔德阿萨瓦尔《白痴市场》(1974) 秘鲁(3部) 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深沉的河流》(1958)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1966) 布里塞•埃切尼克《胡利乌斯的世界》(1971) 智利(2部) 何塞•多诺索《污秽的夜鸟》(1970) 依莎贝尔•阿连德《幽灵之家》(1982) 阿根廷(3部) 埃内斯托•萨瓦托《英雄与坟墓》(1961) 胡里奥•科塔萨尔《跳房子》(1963) 曼努埃尔•普伊格《蜘蛛女之吻》(1976) 巴拉圭(1部) 罗亚•巴斯托斯《人子》(1960) 乌拉圭(1部)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造船厂》(1961)罗亚?巴斯托斯《人子》(1960) 乌拉圭(1部) 胡安?卡洛斯?奥内蒂《造船厂》(1961)

是一个作家写的论文还是要关于写作家的论文??(现代语言学)你看看,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对一个作家或者名人的论文

她们是我的偶像,她们不是万众注目的歌手和影视明星,也许她们根本不能用“偶像”这个词取代我心中的位置。但不管怎么样,她们流水一样的文字与暖风般的笑容在我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花开花谢天涯人远———三毛从第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开始,我发疯地迷恋这样一个作家,一个流浪者。只为了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跑到神秘的沙漠,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好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象她如何在广阔无垠的大漠中行走,她用怎样的眼神去眺望那遥远的地平线。去撒哈拉成了我那时的一个理想,但没过多久我发现那只是我的幻想而非理想,因为我根本没有那样的勇气与毅力。 三毛笔下的东西让人觉得亲切,那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生活琐事。与琼瑶笔下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三毛的故事无疑是让人可望又可及的。 三毛的死对于众多喜欢她的读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遗憾,但既然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一生,那么这就是一种解脱,也许在天堂的她能找到她的荷西。 紫陌红尘一生传奇———张爱玲她像一朵玫瑰,虽美丽但是生着让我们不可触及的尖历的刺;也许她似一朵鸢尾花,冰冷、孤独、忧伤,带着破碎的蓝色。 她不被世人所理解,因为她的孤傲与天赋。 她的母亲给她一个中国女子中最平凡的名字———爱玲,她喜欢穿着奇装异服,因为她认为自己不漂亮的面孔只有靠奇装异服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奇怪的是再俗气的话和事,放在她的身上便不再俗气了。 张爱玲的任何作品都会有一个最坏的结局,让人有接触冰水的刺骨或是触碰热水的灼烧,经历太多次,让人心态苍凉。 她如黑夜般诡异,在滚滚红尘中,她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苍白感伤的背影。 后记她们是我最喜欢的,我希望能拥有这样两个朋友,一个浪漫,一个感伤,能够弥补心中所有的空白与失望。 爱迪生是我的偶像--读传记《爱迪生》有感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我非常佩服他。自从读了丛书《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爱迪生》,更是把爱迪生当成我的偶像。 《爱迪生》这本传记主要讲述了爱迪生这位全世界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传奇的一生。我了解到爱迪生不仅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外,而且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两千项创造和发明,为人类和文明和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不是天才,他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例如,为了发明电灯,爱迪生先后用了1600中材料进行试验,每次失败,他都不灰心,咬牙坚持。他终于发明了19世纪末最著名的一项发明-----电灯。 我把爱迪生当作偶像,就是因为他的勤奋,他不懈的追求。他干工作有一个特点,这就是说干就干,不仅要干,而且要努力干好。作为一个学生,我要向他学习,刻苦钻研,敢于实践,坚持不懈,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我最崇拜贝多芬     贝多芬,这是个多么普通的名字啊!可就是这一个普通的名字,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贝多芬在26岁时就得了神经性耳聋症,听力逐渐消失。他只能通过谈话册与别人交流。但孤寂的生活,不公的命运并没有使他失掉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他竭尽全力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命运》,《英雄》,《田园》等都是他创作的最高峰。     贝多芬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敢于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他虽然耳朵聋了,再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优美动听的曲子和人们一声声的赞美,但是他在用心去感受,在用心去创作。虽然有一段时间他极度消沉,可很快他就走出阴影,重振其鼓,努力创作。耳聋后的贝多芬不但没有认为自己的耳朵聋了,听不见声音了,就不能再创作曲子了,相反他还是整天沉浸在美妙的曲子中,他认为耳聋了就听不见噪音了,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创作了。     比起贝多芬,我是多么渺小呀!我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没有敢于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我只会抱怨不公的命运,生活的艰辛。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一点,就不停地抱怨,哪里有我的身影,哪里就有我的抱怨。有是生点小病,去医院打针时,就哭天喊地,医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我的叫喊声。再想想贝多芬,他的耳朵聋了,还是坚持写作,用自己的实力与命运对抗。不过,我会改变自己,改变对命运的态度。     多么可敬的贝多芬呀!我要学习他那坚强不息的精神!

可以例举辉煌的事迹开篇,然后提及此人,慢慢展开,可以写上关于他/她的作品,一些艰苦的历程,举一事例,最后总的概括此人的成就,有则写上,无则嘉勉!

说起我喜欢的作家,那便非叶圣陶莫属了。他是一个极有名的作家,作品有《稻草人》、《隔膜》、《火灾》等。这些作品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叶圣陶出生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当时正值甲午战争时期,使得他的作品在那时通常是反映了社会的情况。他不但是个作家,还是一个著名的编辑,以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他认真工作的态度令人钦佩。他的作品种类繁多,每完成一部作品,他先要阅读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字,然后再去一个字一个字钻研,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得更好。他既要当作家,又要当编辑。正因如此,他的哪部作品一出版,大家就会争着阅读。  叶圣陶一生都遵信“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名言,于是,他身为“先生”,他的书便必须有这个特点。  叶圣陶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周围的人,他坚强、勇敢,敢于通过文章来批评当时社会的混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大家也要努力,要做一个像叶圣陶一样伟大的名人。

对一个作家或者名人的论文评价

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一九八一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了沈先生的散文选。选集中所收文章,除了一篇《一个传奇的本事》、一篇《张八寨二十分钟》,其余的《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都是三十年代写的。沈先生写这些文章时才三十几岁,相隔已经半个世纪了。我说这些话,只是点明一下时间,并没有太多感慨。四十年前,我和沈先生到一个图书馆去,站在一架一架的图书面前,沈先生说:“看到有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书,我真是什么也不想写了!”古往今来,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书,书的命运,盈虚消长,起落兴衰,有多少道理可说呢。不过一个人被遗忘了多年,现在忽然又来出他的书,总叫人不能不想起一些问题。这有什么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这对于今天的读者——主要是青年读者的品德教育、美感教育和语言文字的教育有没有作用?作用有多大?……     这些问题应该由评论家、文学史家来回答。我不想回答,也回答不了。我是沈先生的学生,却不是他的研究者(已经有几位他的研究者写出了很好的论文)。我只能谈谈读了他的散文后的印象。当然是很粗浅的。     文如其人。有几篇谈沈先生的文章都把他的人品和作品联系起来。朱光潜先生在《花城》上发表的短文就是这样。这是一篇好文章。其中说到沈先生是寂寞的,尤为知言。我现在也只能用这种办法。沈先生用手中一支笔写了一生,也用这支笔写了他自己。他本人就象一个作品,一篇他自己所写的作品那样的作品。     我觉得沈先生是一个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不老的抒情诗人,一个顽强的不知疲倦的语言文字的工艺大师。     这真是一个少见的热爱家乡,热爱土地的人。他经常来往的是家乡人,说的是家乡话,谈的是家乡的人和事。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的渡船;谈起枫树坳,秋天,满城飘舞着枫叶。八一年他回凤凰一次,带着他的夫人和友人看了他的小说里所写过的景物,都看到了,水车和石碾子也终于看到了,没有看到的只是那个大型榨油坊。七十九岁的老人,说起这些,还象一个孩子。他记得的那样多,知道的那样多,想过的那样多,写了的那样多,这真是少有的事。他自己说他最满意的小说是写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边上的人和事的。选集中的散文更全部是写湘西的。这在中国的作家里不多,在外国的作家里也不多。这些作品都是有所为而作的。     沈先生非常善于写风景。他写风景是有目的的。正如他自己所说:     一首诗或者仅仅二十八个字,一幅画大小不过一方尺,留给后人的印象,却永远是清新壮丽,增加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张八寨二十分钟》)       风景不殊,时间流动。沈先生常在水边,逝者如斯,他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是“历史”。他想的是这块土地,这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他的散文不是晋人的山水诗,不是要引人消沉出世,而是要人振作进取。     读沈先生的作品常令人想起鲁迅的作品,想起《故乡》、《社戏》(沈先生最初拿笔,就是受了鲁迅以农村回忆的题材的小说的影响,思想上也必然受其影响)。他们所写的都是一个贫穷而衰弱的农村。地方是很美的,人民勤劳而朴素,他们的心灵也是那样高尚美好,然而却在一种无望的情况中辛苦麻木地生活着。鲁迅的心是悲凉的。他的小说就混和着美丽与悲凉。湘西地方偏僻,被一种更为愚昧的势力以更为野蛮的方式统治着。那里的生活是“怕人”的,所出的事情简直是离奇的。一个从这种生活里过来的青年人,跑到大城市里,接受了五四以来的民主思想,转过头来再看看那里的生活,不能不感到痛苦。《新与旧》里表现了这种痛苦,《菜园》里表现了这种痛苦。《丈夫》、《贵生》里也表现了这种痛苦。他的散文也到处流露了这种痛苦。土著军阀随便地杀人,一杀就是两三千。刑名师爷随便地用红笔勒那么一笔,又急忙提着长衫,拿着白铜水烟袋跑到高坡上去欣赏这种不雅观的游戏。卖菜的周家兄妹被一个团长抢去了。“小婊子”嫁了个老烟鬼。一个矿工的女儿,十三岁就被驻防军排长看中,出了两块钱引诱破了身,最后咽了三钱烟膏,死掉了。……说起这些,能不叫人痛苦?这都是谁的责任?“浦市地方屠户也那么瘦了,是谁的责任?”——这问题看似提得可笑,实可悲。便是这种诙谐语气,也是从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心境中发出的。这是一种控诉。在小说里,因为要“把道理包含在现象中”,控诉是无言的。在散文中有时就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读书人的同情,专家的调查,对这种人有什么用?若不能在调查和同情以外有一个‘办法’,这种人总永远用血和泪在同样情形中打发日子。地狱俨然就是为他们而设的。他们的生活,正说明‘生命’在无知与穷困包围中必然的种种。”(《辰溪的煤》)沈先生是一个不习惯于大喊大叫的人,但这样的控诉实不能说是十分“温柔敦厚”。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这些话很少有人注意。     沈从文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个人得失事小,国家前途事大。他曾经明确提出:“民族兴衰,事在人为。”就在那样黑暗腐朽(用他的说法是“腐烂”)的时候,他也没有丧失信心。他总是想激发青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事业上有以自现,在学术上有以自立。”他最反对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在昆明,他就跟我说过:“千万不要冷嘲。”一九四六年,我到上海,失业,曾想过要自杀,他写了一封长信把我大骂了一通,说我没出息,信中又提到“千万不要冷嘲。”他在 《<长河>题记》中说:“横在我们面前的许多事都使人痛苦,可是却不用悲观。社会还正在变化中,骤然而来的风风雨雨,说不定把许多人的高尚理想,卷扫摧残,弄得无踪无迹。然而一个人对于人类前途的热忱,和工作的虔敬态度,是应当永远存在,且必然能给后来者以极大鼓励的!”事情真奇怪,沈先生这些话是一九四二年说的,听起来却好象是针对“文化大革命”而说的。我们都经过那十年“痛苦怕人”的生活,国家暂时还有许多困难,有许多问题待解决。有一些青年,包括一些青年作家,不免产生冷嘲情绪,觉得世事一无可取,也一无可为。你们是不是可以听听一个老作家四十年前所说的这些很迂执的话呢?     我说这些话好象有点岔了题。不过也还不是离题万里。我的目的只是想说说沈先生的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爱国热情。     沈先生关心的是人,人的变化,人的前途。他几次提家乡人的品德性格被一种“大力”所扭曲、压扁。“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一种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长河>题记》)他并没有想把时间拉回去,回到封建宗法社会,归真返朴。他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希望能在一种新的条件下,使民族的热情、品德,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能够得到新的发展。他在回忆了划龙船的美丽情景后,想到“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的和平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几,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箱子岩》)“希望到这个地面上,还有一群精悍结实的青年,来驾驭钢铁征服自然,这责任应当归谁?”——“一时自然不会得到任何结论。”他希望青年人能活得“庄严一点,合理一点”,这当然也只是“近乎荒唐的理想”。不过他总是希望着。     他把希望寄托在几个明慧温柔,天真纯粹的小儿女身上。寄托在翠翠身上,寄托在《长河》里的三姊妹身上,也寄托在“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身上。——这是一篇写得很美的散文。牛保和那个不知名字的妇人的爱,是一种不正常的爱(这种不正常不该由他们负责),然而是一种非常淳朴真挚,非常美的爱。这种爱里闪耀着一种悠久的民族品德的光。沈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在《边城》题记上,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地方着手。《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陈迹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相宜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起《边城》和沈先生的许多其它作品,人们往往愿意和“牧歌”这个词联在一起。这有一半是误解。沈先生的文章有一点牧歌的调子。所写的多涉及自然美和爱情,这也有点近似牧歌。但就本质来说,和中世纪的田园诗不是一回事,不是那样恬静无为。有人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更全部是误解(沈先生在《桃源与沅州》中就把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的“风雅”人狠狠地嘲笑了一下)。《边城》(和沈先生的其他作品)不是挽歌,而是希望之歌。民族品德会回来么?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回来了!你看看张八寨那个弄船女孩子!       “令我显得慌张的,并不是渡船的摇动,却是那个站在船头、嘱咐我不必慌张、自己却从从容容在那里当家作事的弄船女孩子。我们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世界上就真有这种巧事,原来她比我二十四年写到的一个小说中人翠翠,虽晚生十来岁,目前所处环境却仿佛相同,同样在这么青山绿水中摆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不同处是社会变化大,见世面多,虽对人无机心,而对自己生存却充满信心。一种‘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增加幸福成功’的信心。这也正是一种新型的乡村女孩子共同的特征。目前一位有一点与众不同,只是所在背景环境。”       沈先生的重造民族品德的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多年来不被理解。“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沈先生不能不感到寂寞。他的散文里一再提到屈原,不是偶然的。     寂寞不是坏事。从某个意义上,可以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寂寞有助于深思,有助于想象。“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中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寂寞是一种境界,一种很美的境界。沈先生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鸭案围、杨家岨也是这样。静中有动,静中有人。沈先生善长用一些颜色、一些声音来描绘这种安静的诗境。在这方面,他在近代散文作家中可称圣手。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这些人房子窗口既一面临河,可以凭了窗口呼喊河下船中人,当船上人过了瘾,胡闹已够,下船时,或者尚有些事情嘱托,或者其他原因,一个晃着火炬停顿在大石间,一个便凭立在窗口,“大老你记着,船下行时又来!”“好,我来的,我记着的。”“你见了顺顺就说:‘会呢,完了;孩子大牛呢,脚膝骨好了;细粉带三斤,冰糖或片糖带三斤。”“记得到,记得到,大娘你放心,我见了顺顺大爷就说:‘会呢,完了。大牛呢,好了。细粉来三斤,冰, 糖来三斤。’”“杨氏,杨氏,一共四吊七,莫错账!”“是的,放心呵,你说四吊七就四吊七,年三十夜莫会多要你的!你自己记着就是了。”这样那样的说着,我一一都可听到,而且一面还可以听着在黑暗中某一处咩咩的羊鸣。(以上引自《鸭窠围的夜》)      真是如闻其声。这样的河上河下喊叫着的对话,我好象在别一处也曾听到过。这是一些多么平常琐碎的话呀,然而这就是人世的生活。那只小羊固执而柔和地叫着,使沈先生不能忘记,也使我多年不能忘记,并且如沈先生常说的,一想起就觉得心里“很软”。       “不多久,许多木筏皆离岸了,许多下行船也拔了锚,推开篷,着手荡桨摇橹了。我卧在船舱中,就只听到水面人语声,以及橹桨激水声,与橹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哑哑声。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濛中锐声的喊人,正好同音乐中的笙管一样,超越众声而上。河面杂声的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岸上吊脚楼前枯树边,正有两个妇人,穿了毛蓝布衣服,不知商量些什么,幽幽的说着话。这里雪已极少,山头皆裸露作深棕色,远山则为深紫色。地方静得很,河边无一只船,无一个人,一堆柴。只不知河边某一个大石后面有人正在捶捣衣服,一下一下的捣。对河也有人说话,却看不清楚人在何处。”(以上引自《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静中有动,以动为静,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长久的传统。但是这种境界只有一个摆脱浮世的营扰,习惯于寂寞的人方能于静观中得之。齐白石题画云:“白石老人心闲气静时一挥”,寂寞安静,是艺术创作所必需的气质。一个热中于利禄,心气浮躁的人,是不能接近自然,也不能接近生活的。沈先生“习静”的方法是写字。在昆明,有一阵,他常常用毛笔在竹纸书写的两句诗是“绿树连村暗,黄花入梦稀”。我就是从他常常书写的这两句诗(当然不止这两句)里解悟到应该怎样用少量文字描写一种安静而活泼,充满生气的“人境”的。     我就是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问价钱上的多少来为万物作一个好坏批评,却愿意考查他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宇宙万汇在动作中,在静止中,在我印象里,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丽与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显然却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另外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不大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自传·女难》)       沈先生五十年前所作的这个“自我鉴定”是相当准确的。他的这种诗人气质,从小就有,至今不衰。     《从文自传》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看。你可以看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湘西一隅的怕人生活,了解一点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一个人“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与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从而增加一点自己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沈先生自己说这是一本“顽童自传”。我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这是一本培养作家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人是怎样成为诗人的。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要用感官去“吃”各种印象。要会看,看得仔细,看得清楚,抓得住生活中“最美的风度”;看了,还得温习,记着,回想起来还异常明朗,要用时即可方便地移到纸上。什么都去看看,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看到它的美,它的诗意,它的亚细亚式残酷和愚昧。比如,熔铁,这有什么看头呢?然而沈先生却把这过程写了好长一段,写得那样生动!一个打豆腐的,因为一件荒唐的爱情要被杀头,临刑前柔弱的笑笑,“我记得这个微笑,十余年来在我印象中还异常明朗。”(《清乡所见》)沈先生的这本《自传》中记录了很多他从生活中得到的美的深刻印象和经验。一个人的艺术感觉就是这样从小锻炼出来的。有一本书叫做《爱的教育》,沈先生这本书实可称为一本“美的教育”。我就是从这本薄薄的小书里学到很多东西,比读了几十本文艺理论书还有用。     沈先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一个艺术家若不比常人更为善感,是不成的)。他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       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      因为充满感情,才使《湘行散记》和《湘西》流溢着动人的光采。这里有些篇章可以说是游记,或报告文学,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或报告文学,它不是那样冷静,那样客观。有些篇,单看题目,如《常德的船》、《沅陵的人》,尤其是《辰溪的煤》,真不知道这会是一些多么枯燥无味的东西,然而你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一点都不枯燥!它不同于许多报告文学,是因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生活过(而且是那样的生活过),它是凭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凭亲历的第一手材料写的;不是凭采访调查材料写的。这里寄托了作者的哀戚、悲悯和希望,作者与这片地,这些人是血肉相关的,感情是深沉而真挚的,不象许多报告文学的感情是空而浅的,——尽管装饰了好多动情的词句,因为作者对生活熟悉且多情,故写来也极自如,毫无勉强,有时不厌其烦,使读者也不厌其烦;有时几笔带过,使读者悠然神往。 和抒情诗人气质相联系的,是沈先生还很富于幽默感。《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妙文。我每次看到:“姓印的可算得是个球迷。任何人邀他去踢球,他皆高兴奉陪,球离他不管多远,他总得赶去踢那么一脚。每到星期天,军营中有人往沿河下游四里的教练营大操场同学兵玩球时,这个人也必参加热闹。大操场里极多牛粪,有一次同人争球,见牛粪也拚命一脚踢去,弄得另一个人全身一塌糊涂”,总难免失声大笑。这个人大概就是《自传》里提到的印鉴远。我好象见过这个人。黑黑,瘦瘦的,说话时爱往前探着头。而且无端地觉得他的脚背一定很高。细想想,大概是没有见过,我见过他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沈先生把他写得太生动,以致于使他在我印象里活起来了。沅陵的阙五老,是个多有风趣的妙人!沈先生的幽默是很含蓄蕴藉的。他并不存心逗笑,只是充满了对生活的情趣,觉得许多人,许多事都很好玩。只有一个心地善良,与人无忤,好脾气的人,才能有这种透明的幽默感。他是用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经常总是很温和地笑着,很少生气着急的时候。——当然也有。     仁者寿。因为这种抒情气质,从不大计较个人得失荣辱,沈先生才能经受了各种打击磨难,依旧还好好地活了下来。八十岁了,还是精力充沛,兴致勃勃。他后来“改行”搞文物研究,乐此不疲,每日孜孜,一坐下去就是十几个小时,也跟这点诗人气质有关。他搞的那些东西,陶瓷、漆器、丝绸、服饰,都是“物”,但是他看到的是人,人的聪明,人的创造,人的艺术爱美心和坚持不懈的劳动。他说起这些东西时那样兴奋激动,赞叹不已,样子真是非常天真。他搞的文物工作,我真想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抒情考古学”。沈先生的语言文字功力,是举世公认的。所以有这样的功力,一方面是由于读书多。“由《楚辞》、《史记》、曹植诗到 ‘桂枝儿’曲,什么我都欢喜看看”。我个人觉得,沈先生的语言受魏晋人文章影响较大。试看:“由沅陵南岸看北岸山城,房屋接瓦连椽,较高处露出雉堞,沿山围绕,丛树点缀其间,风光入眼,实不俗气。由北岸向南望,则河边小山间,竹园、树木、庙宇、高塔、居民,仿佛各个都位置在最适当处。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如屏如障,烟云变幻,颜色积翠堆蓝。早晚相对,令人想象其中必有帝子天神,驾螭乘蜺,驰骤其间。绕城长河,每年三四月春水发后,洪江油船颜色鲜明,在摇橹歌呼中联翩下驶。长方形大木筏,数十精壮汉子,各据筏上一角,举桡激水,乘流而下。就中最令人感动处,是小船半渡,游目四瞩,俨然四围皆山,山外重山,一切如画。水深流速,弄船女子,腰腿劲健,胆大心平,危立船头,视若无事。”(《沅陵的人》)这不令人想到郦道元的《水经注》?我觉得沈先生写得比郦道元还要好些,因为《水经注》没有这样的生活气息,他多写景,少写入。另外一方面,是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沈先生所用的字有好些是直接从生活来,书上没有的。比如:“我一个人坐在灌满冷气的小小船舱中”的“灌”字(《箱子岩》),“把鞋脱了还不即睡,便镶到水手身旁去看牌”的“镶”字(《鸭案围的夜》)。这就同鲁迅在《高老夫子》里“我辈正经人犯不上酱在一起”的“酱”字一样,是用得非常准确的。这样的字,在生活里,群众是用着的,但在知识分子口中,在许多作家的笔下,已经消失了。我们应当在生活里多找找这种字。还有一方面,是不断地实践。     沈先生说:“本人学习用笔还不到十年,手中一支笔,也只能说正逐渐在成熟中,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从文自传·附记》)沈先生写作,共三十年。头一个十年,是试验阶段,学习使用文字阶段。当中十年,是成熟期。这些散文正是成熟期所写。成熟的标志,是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     沈先生说他的作品是一些“习作”,他要试验用各种不同方法来组织铺陈。这几十篇散文所用的叙事方法就没有一篇是雷同的!     “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需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想达到这个目的,写作时要独断,彻底的独断!(文学在这时代虽不免被当作商品之一种,便是商品,也有精粗,且即在同一物品上,制作者还可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社会上流行的风格,流行的款式,尽可置之不问。)(《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这在今天,对许多青年作家,也不失为一种忠告。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的风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必需耐得住寂寞,不要赶时髦,不要追求“票房价值”。     “虽然如此,我还预备继续我这个工作,且永远不放下我一点狂妄的想象,以为在另外一时,你们少数的少数,会越过那条间隔城乡的深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以及对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这种感情且居然能刺激你们,引起你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的怀疑。先生,这打算在目前近于一个乡下人的打算,是不是。然而到另外一时,我相信有这种事。”(《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莫非这“另外一时”已经到了么?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三日上午写完

%B6%D4%C3%FB%C8%CB%B5%C4%C6%C0%BC%DB未来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 何满子 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 何以故?是时空的距离使鲁迅的形象在后人的眼里显得比近在眼前或相距不远的当代人更为高大么?诚然,时间和空间愈贴近伟人的人,是习焉不察地觉不出对象的巨大分量来的。此所以周海婴会嘟哝着“这种爸爸,什么爸爸!”这绝不仅由于童稚的天真无知,直到近来,我读周海婴回忆和论述他爸爸的文字,仍然看得出对他伟大的父 亲没有作当量的定位。这很难怪,他和伟人太贴近,太腻昵了。当隔海遥望的日本作家左藤青夫尊鲁迅为“东洋第一大师”时,鲁迅近处的似乎是得风气之先的文人却贬斥鲁迅为“没落”、“朦胧与无知”,不值一文。以上的例证是空间差距所导致的辨认上的分歧,远的正确,近的迷误。不过,那些曾经讥薄鲁迅“朦胧与无知”的人,几年之后又对鲁迅表示尊崇了,这似乎也体现了苦恼的时间差距。 但我所断定的未来的历史家将比当代人更高地评价鲁迅的理由不在此。我所持的理由有二,分述如下: 其一,历时愈久,对鲁迅生前死后加之于他的污泥浊水,明枪暗 箭,不怀好意的抬举,有心的中伤和无意的曲解都将愈益黯淡失色。人们所看到的将只是经过澄清了的历史长河的运行以及巨人在历史中的伟岸风姿,他如何和历史气息相通,扮演着引涛疏流的光辉角色。后代人不再有恩恩怨怨、爱爱仇仇,不会为各种因公的和因私的功利之念所蔽。更重要的是,与鲁迅并世或相后先的伟人或准伟人,在时过境迁之后也已形态毕露,他们给历史投下了什么,是非功过如何,也得以和鲁迅作客观的比较了。那时的人不再有忌讳或顾虑,是什么还他以什么,诚所谓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比较之余,鲁迅的形象当然出类拔萃地高大,不像今日之还有七嘴八舌了。 其二,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归根究底是由于其能创造文化的文明。 一切震慑人群的事功都只是暂时的,战争杀伐,王朝兴废,乃至制度更迭,受惠或受害只限于一时,数十年或数百年,只是无限时序中的一瞬,而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创造则是历久不衰乃至是永恒的。谁记得 神圣罗马皇帝?但人们永远讴歌但丁的《神曲》;谁记得詹姆斯一世 或伊利莎白女王?但莎士比亚却永远是英国人的骄傲;谁记得魏玛大 公和维也纳神圣同盟的各国帝王们?但歌德却光辉奕世。一些英雄攫 取了权力,主宰了世界,即使他们干的尽是好事,蒙益的也只是同代 人或延泽若干年,何况这类角色的负作用往往甚于其所产生的正面功勋;有些所谓业迹还都是同伙人或党羽以及盲从者们鼓吹出来的虚美之辞,还须经过后世的考验。惟有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即罗曼·罗兰所说的“以心而伟大的英雄”才是推进文明延泽永世的。尤其因为,那些以事功享名的人物不是一个人的能耐,都必须众人的参与,而且他们在建成事功后必十百倍地取得报偿;只有“以心而伟大的英雄” 才是独立的创造,他们只有奉献,没有夺取,终生如鲁迅所说的吃草挤奶。因此,历时越久,未来的人更能认知其伟大。 因此,历史终将证明,鲁迅即使不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一伟人,也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第一伟人。郁达夫在鲁迅死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郁达夫是看到了鲁迅生前所受的攻击、污蔑和中伤的;而且也看到他死后所得的评价,哪怕是肯定的评价也未能惬心贵当,故而发出了如此的感慨。他不及看到鲁迅死后半个多世纪围绕着鲁迅的一 切,而且这一切还将继续下去,直到围绕着鲁迅而生发的一切公私恩怨为历史所刷淡。到那时,对伟人的一切咒骂、中伤、曲解纷纷剥落,成了伟人巨像下的尘埃,甚至累积成小丘,倒反而会化为这座像的自 然景观中的一点点缀,即使只能供游人践踏,总还不失是历史的沉渣。 但对和鲁迅尚贴近或时距不远的当代人,那些曲解和污蔑鲁迅的 材料却是很现实的教材,从这里可以看出伟人是怎么战斗过来的,他又怎么正是在战斗中,靠这些未来的尘埃而成就其伟大的。甚至对未 来的历史家,即使对这些灰埃不屑一顾,或带着怜悯的目光督视它们一眼,或许也能激起点历史的感兴,在选择中汲取些可供描塑伟人的 对比资料,并遥想当年曾有那么许多高矮不等的侏儒而不解,而想起 韩愈“蚍蜉撼大树”的诗句,勾起点思古之幽情吧。 房向东先生前年出版了《鲁迅与他骂过的人》,意在聚集鲁迅生前环绕着他的嘀嘀咕咕,对显豁鲁迅的伟大有益;现在他又奋力写成 《鲁迅,最受诬蔑的人》,是聚集鲁迅死后环绕着他的嘁嘁喳喳,对显豁鲁迅的伟大同样有益。鲁迅生前曾多次说,他的所以要活着,努力眷护生命,与其是为了爱他的人,无宁是为了敌人,要让那些不是 东西之徒因他活着而不舒服。鲁迅死了那么久,仍然有那么多人咒骂,证明他威灵犹在,仍同活着时那样使某些人不舒服,也证明鲁迅不朽。忘了是布瓦洛还是拉辛说过:“世上没有被捧成的伟人,更没有伟人 会因咒骂而变得渺小。”鲁迅正验证着这句话。 我曾应约为作者的前一本书作序,因此也乐意为这本《鲁迅:最受诬蔑的人》写下这点意见,即:未来的历史家将比当代人对鲁迅的评价高得多! 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这是名人对他的评价,陶渊明是大隐士,而我在陶渊明的归隐中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仕隐情结一直是很多古代文人难解并深为之扰的一个情结。作为他们中的一员,陶渊明自不例外,且体现在他身上的这种独特、鲜明又执着的仕隐观是后代文人所不可企及的。 据说他最后一次从官场辞职时已经四十二岁了。这就是那一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著名行为。从此,他就彻底回到田园之中了。但陶渊明并没有从现实中抽身退出,从而成为一个虚无主义的隐士,相反,他更加真实的热爱着具体的生活,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遗忘他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陶渊明只是从仕途中退出,而不是从生活中退出,或者说,他从仕途之中退出,转身回到了自己更加个人化的生活之中。也正如木斋先生说的“出世但不离世”。这样,陶渊明才成为了陶渊明。只有我们置身于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之中时,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我们自己。 陶渊明归隐后在他的诗上赋予了鲜活的自然气息,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仿佛在告诉世界他的归隐像他的诗一般素雅而义无反顾。 也许说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寂寞也是一种美。他隐中恋仕,仕中恋隐,归依于隐。这也标志着他仕隐观的成熟。“真”可以说是陶渊明哲学思想的全部,没有矫饰,没有虚伪,没有违心。自然本真、生活本真、人性本真本来就是美。因为独具慧眼,对生活进行哲学思考,认识到真就是美,陶渊明才能将平凡生活艺术和美化。也正是“真”的显现。 陶渊明活在诗意里。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诗意成为一种人生哲学。陶渊明陶然期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是审美的至境,所以才会"欲辨已忘言"。 而除去陶渊明本人的品格操守不谈,除去陶诗的哲学佛理不谈,单单是他词句间独特的语言美,就让我钦慕不已。很难想像陶渊明是属于东晋那个朝代的人,当时的东晋文坛雕砌浮华之风盛行,而陶渊明的诗文风格完全与之相反,甚至比后世唐宋田园诗歌更为朴实自然。东晋时期产生的那些作品,早已经不住历史的考验而消声匿迹,唯有陶渊明,在千年的文学长河里闪烁着耀人的光辉。他的诗歌辞赋早已超越时代的束缚,由他的思想驭驾着自由驰骋。 再读陶渊明,领悟着他让千百年来人们称颂的情操与文采,自己好像成了林语堂语中“自惭形秽”的人般自嘲。陶渊明在归隐的诗上施上了丰厚的肥料,长出了茂密的意境。他的归隐如诗,诗显归隐让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隐士,也让我们千年传颂。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喜欢他所创造的那种意境,五柳树下,八仙桌前,与无怀氏与葛天氏对饮,任酒杯中飘出一朵朵纯朴的菊花,高吟:“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然后则醉卧于菊花丛中,吟诗一曲,却给后世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飘然而至。

对一个作家或者名人的论文评语

毕业论文的评语有两种:一是指导导师意见,二是答辩委员会意见。(一)指导导师意见的写法指导导师意见,主要是从写作角度对全篇论文作出评价。评价要点是:1.观点是否正确、鲜明;2.论据是否充分;3,分析是否全面;4.结构是否合理;5.语句是否通顺;6.有无现实指导意义。该文从对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的理解入手,讨论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然后着重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在hiring, training和assessing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强调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文章选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说明作者平时比较注意资料和知识的积累,并善于总结。全文层次比较合理,条理基本清晰,说理过程中利用著名公司的案例来阐述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内容、形式和语言比较合乎规范。但是定稿中仍存在少量格式和语言错误,全文的逻辑性稍差,如果能提出具体建议会比较有参考价值。初稿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基本完整,语言也比较通顺,没有大的语法错误。问题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应当说,完成这篇论文所需的材料已经具备,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得出自己的结论[例二]初稿评语:论文涉及的内容对跨国公司内文化冲突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述比较充分,条理比较清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作者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但对近在眼前的中国的例子却很少。东方文化的例子多取自日本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文章层次分得过细是另一个缺点,几乎一个自然段一层,如不仔细看反而更令人糊涂。在打印格式、拼写、用词上有不少错误,特别是论文的后半部分。参考文献部分尚缺出版社地点。定稿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作者试图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并寻找解决的途径。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显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论述比较充分,条理也很清晰。遗憾的是,由于作者本人没有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也没有去跨国公司作相应的考察,因此,她的论述只能基于阅读中获得的二手资料,而所谓东方文化又多以日本的资料为代表,要解决人们更为关心的在华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冲突问题,读者更需要的则是中西文化的对比,这方面作者虽然在以后各稿中补充了一些,仍显不足。[例三]初稿评语: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作者对Maslow的心理学理论及Jack London的原著都有所研究。问题主要表面在:1:对英语论文的格式很不了解,Introduction部分又是图表又是分节。论文的后边没有结语,参考文献的排列也不规范;2:观点方面的错误在于竟然认为人类心理学的理论也适用于动物。其实杰克伦敦作品中的那条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拟人化了的,是体现所谓权力意志的超人,或super dog。此外语法上也有一些错误。二稿评语:作者在一稿的基础上作了比较认真的修改。论文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从网上下载的两个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流程图已被删除。前言中的部分内容已按要求移到了正文部分。添加了结论部分,尽管内容还有待充实。参考文献部分已重排但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论文选题比较适当,观点正确,但缺少独创性的思想,论证内容比较充分,但缺乏论证深度。英语表达比较通顺,但存在少量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界面安排合理,论文符合要求。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比较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基本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论文评语怎么写?论文评语范例模板大全 在五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以及为此进行的研究,显示出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视频设计很漂亮,但不太符合专业要求,若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则更好。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xxxx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该生专业素养比较好,对所提问题回答流利,正确率高,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认识到位,时间把握得当,若能用比较新的运行环境进行实现相对好。 论文陈述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对老师的提问能流利作答,思路清晰,但对论文中的部分代码解释不楚,有少量语言错误,望今后的研究中多创新。 结合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地质问题,对方法原理掌握透彻,论文有比较好的创新。对快速傅里叶和小波变换图的结果分析到位,处理结果良好,计算机基础素养好。答辩中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论文中变换的指标若有对比会更好。 该生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楚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态度谦虚,体现了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建议把图像的打开功能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继续完善使论文格式规范化。 该论文选题合理,为xxxx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该生流利地陈述了写作该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古玩网站设计过程很规范,但实体和概念之间联系少,整个设计应该尽量符合计算机方面的要求。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学士学位论文评语【最新篇】 该作品体现作者的原创性。在制作过程中,作者参考的元素很多,同时,能巧妙的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此举值得学习。色彩整体搭配较和谐。结构严谨。但是,广告语和广告标题与图片联系的力度还不够。 该生具有扎实的广告专业基础知识。构图结构合理。版面整洁。绘图规范。能较好的表现设计主题。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但是,此平面广告的整体效果一般,应该加强整体效果的设计考虑。 该作品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给广告受众一定的视觉感染力。整体效果统一自然。注意整体结构的布局。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但广告语还不够经典,还有些色彩的细节忽略了。 该副作品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灰色调和彩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代表后学生对地球未来的思考和对环保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创意元素。图片整体搭配和谐,标题发人深醒。 该作品体现作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功底。主题突出明确。创意较好。设计理念清晰。结构基本合理。色彩的搭配较合理。优化处理图片较得当。但是广告标题值得推敲。 该作品创意新颖,体现作者的创作能力。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合理。该生在设计过程中表现积极,态度端正,及时与老师沟通,并能合理听取意见。在创作中,该作品体现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在整体结构的考虑上还做得不够。 该作品设计思路清晰,中心思想突出,主题明确。整体切合毕业设计要求。在制作过程中,作者煞费苦心,积极构思,努力找突破口,基本实现了自主化设计。作品整体布局得当,效果较好。 该作品体现作者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作灵感丰富。体现作者的个性和刻苦精神。绘图整体规范,效果较好。结构布局合理。总体设计效果好。但是作品原创性不足,还应改进。 该作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作者深思熟虑,把广告学的基本知识融入在具体创作实践中,取得一定的突破。作品整体效果一般,缺乏独创。 该作品切合主题,条理清楚,构图协调,广告元素运用充分。在制作过程中,该同学态度认真,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作品整体符合设计大纲要求。但还缺乏独创性,在色彩的搭配上还做得不够。 该生创作灵感丰富,积极运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和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完成了这幅作品。此作品结构布局合理,内容丰富,整体效果良好。但缺乏创意点,广告词也不够好。 该生广告学功底较好,在设计中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积极。作品色彩鲜明,线条清晰,主题表现明确,整体效果良好,符合平面广告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一副合格的作品。 该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多次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悉心听取老师的建议,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整个过程均自主完成作品。作品整体效果较好,体现广告主题要求。 该作品能充分表现主题,构图整体和谐美观大方。作者注重色彩和线条的搭配,能把广告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值得表扬。但是,该平面广告整体缺少吸引要素,不能起到让人记忆深刻的效果。 该同学设计理念切合主题,表意鲜明,突出主题。设计中,该生积极寻求指导和帮助,大量吸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作品整体效果美观大方,有一定的广告宣传效果。但广告部够经典,不能发人深省。

论文评语范文:  1、论文选题比较适当,观点正确,但缺少独创性的思想,论证内容比较充分,但缺乏论证深度。英语表达比较通顺,但存在少量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2、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具体例证较少,老生常谈的内容偏多,引用他人观点的比例偏大。英语表达基本达意,但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论文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3、选题不适当;观点不正确;语法错误过多;抄袭现象严重;论文格式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按时间要求完成论文。  4、论文选题有新意,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结构安排合理,论证充分、透彻,有足够的理论和实例支撑,英语语言表达顺畅、得体,没有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5、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书记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该论文的文献调研全面系统,立题指导思想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可行,能够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7、论文撰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简练,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用词准确,各种数据、图表齐备、规范,文献引用正确,科学性较强。表明该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  8、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9、论文选题适当,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论证充分,占有资料广泛,但理论和实例支撑不够。英语语言表达基本顺畅,仅存在个别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一个人的论文作者排名怎么填

重要,这个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排在最后的一般是通讯作者,基本上是导师。剩下来的位置有用的就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即使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人是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排在第二、第三的人也只能说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而排在第一的人可以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申请基金、课题,基本上是看重排在第一位置的文章数量和影响因子,除非发影响因子十多分及以上的,那么第二、第三也可以有点用。

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字体要求: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宋体。5、关键词4号宋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7、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25倍行距。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按提交时间排!按首字读音字母序!按文种分类排!这是管理众多的论文;一篇论文的作者,应按完成量,主创意含量,进行排序比较合理。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