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论文800

发布时间:2024-07-20 09:20:32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论文800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4米,最大直径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广大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科研人员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航天员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冲击,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展,靠的正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瞄准当今航天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进展。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与世界上任何航天大国都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投入少、效益高的道路。速度与效益,需要极高标准的工作质量。“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了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七大系统,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投入研制、试验和协调配合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又一次空前迸发。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用齿轮咬合般的协作精神,汇聚成了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们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而航天员们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走入歧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更应该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大力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即将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中国来说,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大力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我们应当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保证。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正成为我们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求采纳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论文摘要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历程特别悠久,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发射的第1颗人造卫星是在1970年,第1颗卫星叫做东方红1号,发射的地点是在酒泉。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非常悠久,在197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发射了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提高了国际地位,之后研发出来了很多的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都成功送上了月球。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论文题目

以航天为主题的题目如下:《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弘扬航天精神,拥抱碧空大海》、《弘扬航天精神,拥抱北斗卫星》、《世界航天日,重温这些航天高光时刻》、《探索浩瀚宇宙梦想的远航、创新的跋涉》、《航天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千年天问,一朝梦圆 》。航空航天介绍: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指飞行器在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航空航天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航空航天的发展虽然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对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高科技群体,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  中国航天事业已整整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来,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技术落后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从研制导弹开始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 转自铁血社区 ]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 转自铁血社区 ]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你应该先查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呀~看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参考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从发展现状入手应该是可以的~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论文选题

你应该先查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呀~看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参考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从发展现状入手应该是可以的~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高科技群体,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  中国航天事业已整整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来,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技术落后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从研制导弹开始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 转自铁血社区 ]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 转自铁血社区 ]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 转自铁血社区 ]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论文摘要总结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求采纳

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了 “581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火箭飞了八公里。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至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8年。 1971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 1989年1月,“长二捆二号E火箭”正式开工。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0年9月,中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 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1992年3月22日,西昌,中国“长二捆”火箭发射澳大利亚“澳星”卫星(美国制造)时失败。 1992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澳星)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7年6月,以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05度的赤道上空。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发射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1999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经过改进的风云一号气象应用卫星。 1999年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0年9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1星发射成功,此后,又分别发射成功02星和03星,其分辨率比资源一号系列卫星更高,而且形成了三星联网,表明我国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0年10月和12月,两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相继定点于东经140度和东经80度赤道上空。 2000年11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远期目标。 2001年1月10日至16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并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三号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三号顺利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为中国今后的载人航天测控和管理打下了基础。 2002年5月,中国发射成功了第一颗海洋水色水温监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号导航系统的第三颗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初步形成了第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进入工程研制阶段,计划2007年实施我国第一次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任务。 2005年10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2人(费俊龙、聂海胜)5天飞行试验。 2006年4月,中国发射成功了中国首颗微波遥感卫星——遥感卫星一号等。 2007年10月24日18点06分,中国将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标志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新的一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回答者: 723709800 - 门吏 二级 10-4 13:38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6 个人评价  好  83% (5) 不好  16% (1)  相关内容  • 中国航天大事记的资料  • 中国航天大事记  • 2008中国航天大事记  • 中国航天飞行史?  •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中国航天 大事记  其他回答 共 2 条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回答者: 石阪友好条约 - 试用期 一级 10-4 13:24  曙光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求采纳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