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24-09-06 02:15:09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论文800字

对外开放,是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由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现代科技既不是一国所创造,也不为一国所拥有,而是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封闭起来,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现代化大生产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消费自己所生产的全部产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则能扬长避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最大效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减少代价,少走弯路,就显得更加必要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同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制定专门的政策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的开放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小平同志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开放经济特区开始,十几年来,我们与当今世界发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对外开放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世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序,也从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为第11位,外汇储备突破千亿美元这是一个标志由此可以想见,对外开放所引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初创阶段已经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问题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资结构要进一步合理,地区分布要注意均衡,对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关键技术的资金引进要相对加大外贸出口,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效益,减少亏损,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以利于加快对于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吸收和转化对外思想文化交流,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摒弃思想文化垃圾,警惕全盘“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开放则兴,闭国则衰我们一定要清醒地估量世界的发展,勇敢地迎接严峻的挑战,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使我们的民族更加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加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落后挨打的百年屈辱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以及我们主观上出现了“左”右偏差,使中国同世界长期处于隔绝的状态,从而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第二,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这一趋势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三,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目标的结果。从现代化建设的国情来看,中国十分缺乏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以吸收和利用国外和海外的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而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成功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

论文就是写来让你觉得有道理,但是你又讲不出到底是什么道理,这就是论文

给你找了个不错的素材网,你可以参考上面的材料组织一篇论文1000的论文应该非常简单自己在加点词语衔接就OK了!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论文

给你找了个不错的素材网,你可以参考上面的材料组织一篇论文1000的论文应该非常简单自己在加点词语衔接就OK了!

是什么道理,这就是论文 追问

对外开放,是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由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现代科技既不是一国所创造,也不为一国所拥有,而是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封闭起来,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现代化大生产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消费自己所生产的全部产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则能扬长避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最大效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减少代价,少走弯路,就显得更加必要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同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制定专门的政策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的开放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小平同志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开放经济特区开始,十几年来,我们与当今世界发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对外开放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世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序,也从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为第11位,外汇储备突破千亿美元这是一个标志由此可以想见,对外开放所引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初创阶段已经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问题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资结构要进一步合理,地区分布要注意均衡,对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关键技术的资金引进要相对加大外贸出口,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效益,减少亏损,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以利于加快对于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吸收和转化对外思想文化交流,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摒弃思想文化垃圾,警惕全盘“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开放则兴,闭国则衰我们一定要清醒地估量世界的发展,勇敢地迎接严峻的挑战,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使我们的民族更加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加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外开放论文800字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第一、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失灵领域要由政府依法监管或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经验,属改革方向问题。第二、坚持既积极又稳步地推进改革,不断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体制障碍。第三、改革开放互相促进,以开放促改革。第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直接动因。第五、改革发展稳定良性互动,以改革促进发展和促进稳定,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成功非常重要的经验。第六、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要强化党对改革的领导统筹和协调。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益矛盾凸显,怎么加强改革的统一领导,加强改革统筹协调,非常重要。第七,经济特区的创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外,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努力形成新型的对外开放利益协调机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外开放在带来利益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广泛地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同要素所有者在对外开放中所获得的利益不平衡。近年在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上涨幅度与外贸总量和利润的增长速度不成比例。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后,部分出口企业不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而是通过压低实际工资水平来降低成本。 二、不同区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分享到的利益不平等。我国开放过程中的“马太效应”明显,对外开放成为拉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比如外资的进入通常是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不愿意到西部地区投资;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法则,如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出口加工贸易等存在着运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由于开放中经济差距在扩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陆地区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外流,同时,又使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重。 三、国内外不同主体在开放中赢利的机会不均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特征是政策优惠,政府为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而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政策差别导致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对本土企业产生越来越多的挤出效应。 因此,我国亟待建立利益均衡型的开放经济运行模式,从根本上对以GDP增长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对外开放的重心放到增进国民福利水平上来。在我国未来的对外开放进程中,扩大出口规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应当只是片面地考虑其对GDP增长可能产生的拉动效应,更要重视对实际国民福利水平的影响,对国内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 ——吸引资金与吸引要素、资源并举 目前国内资金供给充裕,仅从资金角度看,对外资的需求已逐渐减弱。2006年,外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5.04%,已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这并不意味着吸引外商投资失去了重要性。经济全球化正在进一步分解价值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愈来愈多的产品、制造和服务环节进行全球分工,而这些分工与有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是以资本流动为载体进行的,各国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在加剧,继续努力吸收外商投资,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 在注重吸引外资数量增长的同时,要充分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做到吸收外资与集成全球市场要素并举,学会利用全球性的资源、资金、技术和产品的配置体系,形成引进资本、技术、知识、管理、观念、人才、品牌、市场的“一揽子”的方式。 ——学会成为国际金融体系重要参与者规则制定者 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居全球外汇储备首位,同时也打破了单个国家或地区外汇储备的世界纪录。近3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额占新增GDP的比重超过了70%,这表明我国社会财富积累基本上采取了外汇储备的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不仅要承担高额外汇储备的成本重压,而且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适度消化外汇储备成为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进而对深化外汇储备体制改革、加快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化时代,一国的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程度已成为衡量其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一国驾驭国际经济关系的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对滞后于贸易、投资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在持续高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国内宏观经济调控与对外经济关系一再陷入被动或受到约束,金融领域开放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因此,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通过有序、有条件开放资本项目,逐步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 为此,首先要加快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优化其资产结构和经营范围,促进各类金融主体之间的有效竞争,提高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自我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在资本项目开放之前,建立起高效、稳健的监管体系;再次,合理确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逐步增强汇率制度的弹性。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不仅是今后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因此,必须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兼顾政策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既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承受能力,又要充分了解国际要求与期望,减少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带来的震荡与冲击。 ——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有机结合 专家建议,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应从三方面取得进展: 一是通过对外投资,组合全球要素在中国创业。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高科技企业,虽然其资金、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市场等高度国际化,但企业主体在我国国内;二是通过对外投资获得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国内企业已有实力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者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获得先进技术和人才;第三,政府要充分利用经济、政治和外交手段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企业预判和扫除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全面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论文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  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  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  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对于这个论文来说的话,可以从许多方面就行讲解。

对外开放,是使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由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现代科技既不是一国所创造,也不为一国所拥有,而是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封闭起来,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现代化大生产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生产所需要的所有产品,消费自己所生产的全部产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则能扬长避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最大效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减少代价,少走弯路,就显得更加必要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同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制定专门的政策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的开放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小平同志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开放经济特区开始,十几年来,我们与当今世界发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对外开放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世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序,也从1978年的第32位跃升为第11位,外汇储备突破千亿美元这是一个标志由此可以想见,对外开放所引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初创阶段已经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问题是,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资结构要进一步合理,地区分布要注意均衡,对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关键技术的资金引进要相对加大外贸出口,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效益,减少亏损,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以利于加快对于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吸收和转化对外思想文化交流,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摒弃思想文化垃圾,警惕全盘“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开放则兴,闭国则衰我们一定要清醒地估量世界的发展,勇敢地迎接严峻的挑战,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使我们的民族更加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加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外开放的议论文800字

曾经的那头雄狮已经苏醒了。我国在不是那种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了。也不是那种落后就挨打的年代了,我们已经屹立在世界之巅。

我对外开放所存影响,对此有何意义?这个不太清楚

你可以在百度搜索里面搜索一下相关的文章,然后结合自己的思想写出这种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新课标高中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