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学美育论文1500字诗词欣赏

发布时间:2024-08-29 01:30:07

大学美育论文1500字诗词欣赏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个玉米的股市相对来说应该没有吧,反正我觉得还是比较少的,这个美学方面的还是比较少的。

古典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词汉赋到唐诗宋词,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这些古诗词,有的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充满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有的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疾苦,显示了作者关心民众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怀;有的反映了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激发了人们的忧国忧民之情……一首诗词就是一片阳光,一首诗词就是一场甘霖,一首诗词就是一颗美的种子,一首诗词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多种美好而高尚的情感。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古诗词中的美育。  一、古诗词中深刻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指通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体现出来的一种主要的思想。这种思想既包括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又包括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见解。不管学习哪首古诗词,都要让学生从中明确该诗词的主题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例如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作品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的叙写,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古诗词中优美的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虚实结合,意蕴丰富,启迪读者不尽联想和想象。古诗词常常借助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优美的的意境。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颔联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看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实则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颈联写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三、古诗词中生动的艺术形象  初中语文所选古诗词都是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靠形象说话,靠形象体现主题,靠形象显示美学作用。作品中任何一个美好的形象都给人以美的教育和感染。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艺术形象。木兰除了具有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淳朴的美德外,还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勇敢、机智、刚毅的气质。在诗中,木兰爱国家、爱亲人、爱家乡、爱和平、崇尚正义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纯洁的品性、水晶般的心灵等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宛如一幅壮美的人物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木兰形象更加完善。作品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典范。  四、古诗词中的语言美  诗与散文不同,语言凝练、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写京城气势雄伟,点明繁华的送别之地。“风烟望五津”写遥远缥缈的五个渡口,点明荒凉的宦游之地。此情此景,友人别离,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把朋友间共鸣的感情写出来了。两人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这是别中之别,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诚恳,关心的话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非常动人。忽然作者笔锋一转,宽慰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乐观豁达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深切地感动了每一颗年轻而善感的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五、古诗词中的画面美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我们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感受其美,获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如杜牧的《泊秦淮》,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就不同凡响,烟、水、月、沙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柔和幽静极其淡雅的水边月夜图,用笔轻淡,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多么地浓啊。第二句“夜泊秦淮近洒家”就好像给这幅画题的字一般。那座中欣赏“亡国之音”的是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国事衰退,这些统治者还沉溺于灯红洒绿之中,寻欢作乐,纵情声色,在这样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1、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蔡元培2、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3、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蔡元培4、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王国维5、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叶圣陶6、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启发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刘海粟7、美育是优美情操的培养。有优美的情操,自然不屑为恶,不屑与污浊为仁,不屑作奸犯科。—《罗兰小语》8、一个人的格调并不全是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的陶冶与净化。这陶冶与净化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美育。—《罗兰小语》9、审美教育,应是一种娱乐的教育。—江曾培10、绝大数哲人,以及最伟大的人物,都通过对美的欣赏和沉思来补偿学校教育,并获得智慧。—[法国]蒙田

大学美育论文1500字诗词

宋代朱熹有两首《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典诗词就是那源头活水,诵读它们,心灵才不致枯竭,美育才易于落实。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观书有感》是宋代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这首诗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这个玉米的股市相对来说应该没有吧,反正我觉得还是比较少的,这个美学方面的还是比较少的。

在中国传统艺术启蒙实验室,在白蔡老师的带领下,和孩子一起,培养对美得感知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力,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尊重,让审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上周我们认识了顾恺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留下名字的画家。其实顾恺之他不单单是画画的好,而且还善于总结,让中国的绘画有了理论。同时因为他出生贵族,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他还是诗人。后人就称他“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他的留下的主要作品中,上周认识了《女史箴图》这周我们要认识另外一副经典作品——《洛神赋图》一、梦中的罗曼蒂克(平台限制高清图片无法上传,需要的伙伴可以私信我哦)上周我说《女史箴图》超长,全卷长2cm。看来我错了,《洛神赋图》更长,加上题字有得有699CM,这个到底有多长,大家可以拉一个尺子试一下,好像一说到顾恺之的画,我们都要拉尺子来衡量。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这篇文章而画的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改变至文学的作品。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顾恺之和别人不太一样,大概是读书读得多吧,他在那个时代也是 “进步青年”了。《洛神赋》这篇文章,是曹植写的,曹植是谁呢?有可能他的诗比他的名字要被大家熟知的更多。“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在此赋中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顾恺之通过六个场景:洛水休息、初遇洛神、曹植和洛神短暂相会、别离、登船追赶、失望而返。在画中,曹植用多少笔墨来描述洛神的美,顾恺之就用多少笔墨来表现洛神的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太阳升朝霞”、“芙蕖出绿波”,好吧,群里的妈妈们表示,不对书,连这么夸女孩都不会呀。(洛神的美)(芙蕖出绿波)二、孩子的作品1、迷之场景书香节的时候,刚好趁着节日就入了几本画册,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画册,画册要怎么看呢?先的展开吧。可是“洛神赋”对于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呀,她喜欢的是“韩熙载夜宴图”因为那里面有皇帝派去的"007",不太喜欢“富春山居图”,但是却喜欢白老师讲富春山居图,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我说要不我们把三幅图都打开吧,比一比看谁最长,于是才有了这三幅画同框的“比较”。

大学美育论文1500字书法欣赏

在我看来,学篆隶书法有五难。其一,今天距篆隶的原生时代太过遥远,很容易造成难以穿越的历史隔膜,相差二十岁就有“代沟”,差两三千年又会怎样?最典型的现象是学习篆隶书法较好者能规模其形,较逊者连形都把握不好,更不要说神意、古雅了。至于好的个性与创新,尤为麟凤之属。其二,在篆隶的原生时代,古人没有留下关于技法、审美的任何文字说明,后嗣承习的过程中偶尔有只言片语的书论,又往往不关痛痒。今人对篆隶古体的认识,大都出自清人散断的题跋、评论与书写体会,这对了解各种学习范本所代表的处于原生状态的篆隶书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其三,后人对那些处于原生状态的篆隶书法作品所做评述,都是根据金石拓本的审美经验,而金石文字无不受到书制工艺的影响,具有“二次完成品”的属性,不能准确的反映书写的真实状态。再则,古人的篆隶审美和技法总结,同样有隔膜,而表达见解的方式和用语,经常要借鉴来自时尚篆隶或楷行草诸体的经验感受,其中的误差与谬误自然不在少数。其四,在篆隶所处的原生时代,文字的实用是第一位的,美从属于文字规范,人们还没有纯为审美的艺术需求,更不会想到如何在作品中投入自我。那么,三代秦汉为数众多的篆隶经典作品及其丰富多变的个性风格是怎样形成的?传统书学思想中的“达性抒情”、“字如其人”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命题在它们那里是否能够体现?如果能,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如果不能,这种理论上的缺陷应该怎样看?后代名家的篆隶作品又应该怎样看?二者之间有多少可以证明的异同?其五,迄今为止,后人对篆隶原生状态中的各类作品所做的总结和评述,有多少符合历史的真实?其中有多少东西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临帖与创作实践?例如,怎样取法,怎样在“与古为徒”的同时来避免与时尚脱节,怎样在古今之间明确自我等等,都存在问题。我是一面读书、读帖、读所有的出土文字遗迹,一面思考、研究和习字,并随时修正认识,改进方法,把学术和艺术融合为一。 我提出“原生状态”的概念,旨在区别于后代的承习与变法,排除后人见解的干扰,直接进入上古的篆隶世界,追循其历程,体会原滋原味的种种探索和创造。也就是说,后人的见解可以给我们启发,也能影响我们的独立思考而先入为主,使作品中某些特有的意味被过滤掉,或是出现较大的偏差。例如,清人评说汉碑八分隶书,只关注具体作品的美感风格,从不深究其由来。当然,这里面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因素,我们只择其最具普遍意义的一个简单现象来加以说明。成公绥《隶书体》前半部分称述楷书,后半部分论说隶书: 若乃八分玺法,殊好异制,分白赋黑,棋布星列。设计知识资源网 意思是说上石的八分隶书有别于书简的形式,它们要像摹刻玺印那样均匀地分窠而为方格界栏,其章法布白有如棋盘布子或星宿排列那样秩序井然。成公绥是西晋人,去汉未远,仍置身于八分铭石的风尚之中,自然熟知甚妙。那么,他为什么要强调划分界格这种粗浅的常识呢?试想,汉人书简字形皆扁,书碑皆方,二者明显有别,其关键就在于书碑有格,是长方格规定了字形的结体。推衍开来,字字撑满界格者如《景君》、《裴岑》等波挑收敛,波挑开放者字形缩小而形成宽大的字距和疏朗的章法布白。其它如整齐字形、规范蚕头雁尾等种种碑刻书法现象与原委,也都与界格有关,这里就不多说了。由此可见,清人的篆隶见解缺憾甚多,而今天的创作仍在延续其作品形式,必然是因陋就简,使学习古法疏于肤浅和空疏。我把三代秦汉书法史研究的心得逐渐转入临帖与创作当中,得出许多异于前贤、时人的体会,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功夫容或未至,而见解上已经不必后人了。 这样说,前提是要有能力进入上古的篆隶世界,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社会生活、处于不同阶层和位置的人群之所想所乐所尚。如果只有一般的艺术直觉和审美经验,即很难完整地解读那些作品。我原来的篆隶起手都学清人,也相信他们的观点,后来硕士、博士都攻读文字学,观看、摹录古文字篆隶字多了,体会也大异于从前。再后搞起书法史与书法批评研究,才真切地感受到徜徉于篆隶原生状态中的愉悦和收获,想问题、看作品也往往会与众不同。这样,我从通观古文字篆隶遗迹入手,进行经常而大量的摹习,同时验证于现代展览需求的创造和个性变化,反反复复,亦古亦我,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这种学习和探索。 我学篆隶,主张博瞻约取,明确自己所需,临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弄清楚其目的,也就是要从中汲取什么。有一些作品我可以研究,但临习却不碰它们。这包括:大家都学的不碰,以免“下笔便同众人”;有程式化特点不碰,如李阳冰一路的玉著、铁线小篆、汉《史晨碑》等及三国魏碑唐碑隶书之类;装饰性书体不碰,如战国中山器、吴《天发神谶碑》、北朝至唐代墓志盖文等,以免堕入画字者流;个性风格鲜明或有习气的不碰,如赵之谦、徐三庚、李瑞清、吴昌硕等人的大小篆,郑盙、金农、伊秉绶、陈鸿寿等

书法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极其构成运动为形式,来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通过书法课程的学习,我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历代的名家、代表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于书法的欣赏,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我将对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如何欣赏书法以及学习书法的体会作进一步的论述。 一、 书法的发展历程及规律 中国书法艺术肇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名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名族,文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 对于书法的发展,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商代大批甲骨文与金文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建立,在这五百年里,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字文化最大的一个时期,相继出现了大篆、小篆、摹印、隶书等丰富的文字形式,商周至秦汉,书法完成了从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书体的演变以及书法风格的变异。随之书法的繁荣是从东汉开始的,在这期间,纸的发明、佛教的传入等特殊现象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到汉末魏晋是书法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三国时楷书出现,代表性的书家有钟繇,为楷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知名书家如林、群星璀璨的空前盛景,王氏家族、谢氏家族等的出现,使书法艺术的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尚“韵”书风形成,而且书家们在行书、草书的书写方面也达到了变幻无穷的境界,同时,王羲之的诞生使得书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审美观点由古拙转变为妍美。到了隋代,楷书风行,留下了大量的造像记、墓志和塔铭,随之而来的唐代,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代表性的书家有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其中颜真卿的楷书是以前年来影响华人大众生活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颜体传达了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的风格。接着是“宋四家”的出现,使书法成熟。后来的元、明、清时代,书法风格基本有了一定的趋向,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对于近现代的书法,具有代表性的书家有吴昌硕、林散之、高二适等人,以篆书、行书和草书为主。 二、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 书法欣赏的内容与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感知。即通过反复观察,透过作品形式,感受、领会作品的形象、气韵、风格、情趣等。 这一点我们基本都能做到。 第二、描述。即概括、归纳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手法 、精神内涵及自己的感受等。 第三、解释。申明所以然,即说明、论证自己的所见所感。实即逐一分析作品在艺术特征、艺术手法、精神内涵等方面的成因。 第四、评价。 即审美判断,古人谓之“批评”。主要是针对作品的艺术价值、重要影响、历史意义、艺术上的得失、给人的启示等,予以评述,其中包括对已有批评的批评。我认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只有懂得如何评价一份作品,才能取其长处,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能力。 一般的直观性欣赏,大多止于第一步,因此专门的欣赏,一般含感知、描述、解释、评价四项完整的内容,需要调动书法创作、书法史论等多方面的综合修养,这四项内容相互渗透、彼此包涵,而不是各自独立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书法学习中应该尽量学会用这种方式来欣赏书法,进一步认识到书法作品之美。 三、书法学习的心得 学习书法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一学 期的书法学习,我对书法及书法欣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所以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这要看到书法才好说的,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大学美育论文1500字音乐欣赏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五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轻快愉悦的风格  我一直对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  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  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餬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  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  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  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  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  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  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

大学美育论文1500字诗词汇总

在中国传统艺术启蒙实验室,在白蔡老师的带领下,和孩子一起,培养对美得感知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力,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尊重,让审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上周我们认识了顾恺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留下名字的画家。其实顾恺之他不单单是画画的好,而且还善于总结,让中国的绘画有了理论。同时因为他出生贵族,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他还是诗人。后人就称他“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他的留下的主要作品中,上周认识了《女史箴图》这周我们要认识另外一副经典作品——《洛神赋图》一、梦中的罗曼蒂克(平台限制高清图片无法上传,需要的伙伴可以私信我哦)上周我说《女史箴图》超长,全卷长2cm。看来我错了,《洛神赋图》更长,加上题字有得有699CM,这个到底有多长,大家可以拉一个尺子试一下,好像一说到顾恺之的画,我们都要拉尺子来衡量。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这篇文章而画的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改变至文学的作品。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顾恺之和别人不太一样,大概是读书读得多吧,他在那个时代也是 “进步青年”了。《洛神赋》这篇文章,是曹植写的,曹植是谁呢?有可能他的诗比他的名字要被大家熟知的更多。“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在此赋中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顾恺之通过六个场景:洛水休息、初遇洛神、曹植和洛神短暂相会、别离、登船追赶、失望而返。在画中,曹植用多少笔墨来描述洛神的美,顾恺之就用多少笔墨来表现洛神的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太阳升朝霞”、“芙蕖出绿波”,好吧,群里的妈妈们表示,不对书,连这么夸女孩都不会呀。(洛神的美)(芙蕖出绿波)二、孩子的作品1、迷之场景书香节的时候,刚好趁着节日就入了几本画册,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画册,画册要怎么看呢?先的展开吧。可是“洛神赋”对于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呀,她喜欢的是“韩熙载夜宴图”因为那里面有皇帝派去的"007",不太喜欢“富春山居图”,但是却喜欢白老师讲富春山居图,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我说要不我们把三幅图都打开吧,比一比看谁最长,于是才有了这三幅画同框的“比较”。

一篇大学美育论文偶在写的时候,都是有人指导的,你可以去找客服帮您一下。我知道一家,他们的文章不错,免费指导您写作,也会为您推荐优秀资料加为好友就行:四九三零九二五二四

这个玉米的股市相对来说应该没有吧,反正我觉得还是比较少的,这个美学方面的还是比较少的。

中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历时悠久、名家辈出、佳作纷呈、风格多样。细心寻绎,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以“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求索人生与天地;二是以“诗圣”杜甫为代表的忧国忧民;三是以“诗佛”王维为代表的静赏自然。这三大类作品各有其美,对美育大有裨益。  求索人生与天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圣先贤将自己对人生、世界、天地的求索凝聚成一首首精美的诗歌,其精神境界之高远、内心情感之真挚、艺术才华之卓绝,皆令人叹为观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诗中蕴含着强烈的人生意识、宇宙意识,领悟它们,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与心胸。人生的确是短暂的,即使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也并非全是伴随着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以这首《水调歌头》表达人生无奈,更表达永恒的美好祝愿。在短暂人生中,我们需要奋发有为,更需要真诚为人,这是事业的根基。“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蔑视权贵的李白,在对自己有一饭之恩的山村老妈妈面前,却无比谦恭。这样一种真诚、感恩、朴素,成就了李白的伟大。拥有这些品质,相信我们也能够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求索人生与天地类的古典诗词有利于培育美好心灵之真。  忧国忧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代的仁人志士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悲悯之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他们的诗篇具有现实主义色彩,诗篇中的博爱精神极具感染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超越小我、心怀天下,因而散发出圣人的光芒。贬谪九江的诗人白居易与一位琵琶女邂逅相遇,琵琶女的弹奏和坎坷际遇触动了诗人,于是写作长篇歌行《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歌描写音乐旋律“大珠小珠落玉盘”时展现出的艺术性,面对下层歌女身为士大夫的白居易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是其最感人之处。忧民,亦忧国。陆游临终写下《示儿》作为自己的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来令人泣下,爱国与忧国,此情至死不休。  忧国忧民类的古典诗词有利于培育美好心灵之善。  静赏自然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历代文人墨客都非常重视“天人合一”,从自然山水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气与灵感。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何其闲逸,何其闲雅。诵读这类古典诗词,最有助于我们远离喧嚣、回归田园、调理性情,纯化、美化、深化心灵,进而“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又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诗心与禅境相通,诗作展现的清幽之景,令人陶醉;蕴含的哲理之思,索解不尽。岳飞就是在美景中写下了《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戎马倥偬的诗人眷恋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让他流连忘返,让他紧张征战的心灵得到休憩。  静赏自然类的古典诗词有利于培育美好心灵之美。  宋代朱熹有两首《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典诗词就是那源头活水,诵读它们,心灵才不致枯竭,美育才易于落实。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日积月累,量变产生质变,在诵读古典诗词中求真、向善、尚美,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顺理成章。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