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行政管理论文写作过程体会与收获

发布时间:2024-07-03 06:25:17

行政管理论文写作过程体会与收获

通过“学习十七大座谈会”活动的开展,04级行政管理专业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同志在思想上,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从学习中,同学们首先认识到: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全面系统的总结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热情,对关于牵动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特别关注,对“科学发展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学习和讨论。首先,同学们认为报告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现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一份求真务实的报告、振奋人心的报告、与时俱进的报告。报告回答了全国各族人民热切关注的三个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报告立足国情、求真务实、理论创新、规划未来,必将有力指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它是一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宣言书。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同时,同学们还认为十七大代表一致同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我党十分英明且意义重大的决断,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学习并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同时,同学们还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为这一要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同时抓住了国家繁荣强盛的关键所在,发展与创新,一直是我党贯彻执行的路线,也是现代化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行政一班的党员、预备党员同志们都立志从现在起,要将自主创新的思想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是为了响应十七大的要求,更是为了不断进步,提升自己。 通过这次学习,同学们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胡锦涛同志报告的主题对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会一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做为当代大学生,又是即将跨入社会的国家建设者,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把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进取,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我是2003春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电视大学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我们就必须制定一项个人学习计划。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安排一个学习单元,周末安排两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为1—4小时,虽 然安排不少于20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不过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也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参加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一般由3—5人组成。都是同专业的、住得比较近的,学习进度较一致的学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信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我们还通过电脑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及时解决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 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在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习的时候,做自学笔记是帮助理解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阅读教材时直接在材料上做笔记,有助于你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要为听课做好准备,保证精力集中和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课后应该尽快整理听课笔记,检查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其完整并且精确无误,对任何有缺失的和有疑点的地方,应该及时找老师或同学核对并补充完整,读听课笔记,用颜色笔或荧光笔标出重点和重要的概念、结论等。 以上是我在一年多时间里总结,并得很好的验证,希望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也希望我的体会大家能认可。加强行政效能管理的理念 管理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牵动全局、贯穿始终的大事,它可以把具有某种联系的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协调的运动。而这种协调和运动往往是随着一系列指令、规章、制度乃至法律的形成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效能发挥,则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举止文明,效率大增。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会有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效能,也不会有人员的高素质。同样道理,涵盖地税工作各方面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法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行政事务管理等制度,并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努力提高税干整体素质,营造一个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环境,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地税工作体系,就会使管理水平、整体效能明显提高,纳税服务逐步融入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纳税服务指南,构建公开的纳税服务体系。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纳税服务作为新征管模式的基础性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前一个阶段,分局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优化纳税服务,推进税收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内部行政管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当前管理理念正在从人治向法制型转变,应对税收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靠过去老一套的办法已经很不适应了。而我们少数干部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在前,转瞬即到。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注意学习,不注意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在征管中不注意摸索规律,凭老经验应付,创新的欲望和要求还不够强烈。另外,纳税服务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得到根本落实,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理念没有应用到税收征管工作中。与纳税服务相适应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监督控制等未与纳税服务岗位挂钩,形成有机的整体。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方式也没有规范,征管规范化水平还比较低,优化服务也是口号化,抽象化,不具体,不明确,没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没有切实解决纳税服务手段的问题等。由于没有建立起集纳税申报、催报催缴、法规公告、政策咨询、问题解答、信息查询、服务投诉等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对现有征管信息系统数据加工、分析、再应用的管理制度多元化,纳税申报范围小、层次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观念在数据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以至税收征管业务还不够规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征管行为。而有关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行政效率的投诉和处理等也相对滞后。 对于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我们深感自豪,正因为大家认清了形势,明确的任务,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有了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我加压,推行行政效能管理,去实现地税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8书眉排式"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或"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用5号字居左排,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用5号字居右排;书

写论文的收获举例如下:“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没办法回学校,论文的问题大概就是唯一能够扼制小肥猪们长胖和玩耍的唯一困难,时近六月,毕业班的小朋友们应该是最忙碌的时候了,论文查重答辩毕业然后收拾东西逃荒回家,这是每个毕业班的小朋友们的必经环节。降重应该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经历的事,而几乎所有人降重之后都会产生相同的想法,我确实是个学术垃圾,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是个语言天才。很多人对于专业性的知识都抱着警慎小心的态度,生怕改动。而对于无关内容的文字总是大刀阔斧,这大概就是流行的话语“面对理论唯唯诺诺,遭遇旁白重拳出击。”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段文字重复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找内容上的缺陷而是死命揪着语法,用词。作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僧,熟练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的奥秘,主动句与被动句交织的艺术,中英文互译的魅力。修改论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文学功底的考察。怪不得高中毕业后所有的学科都能在大学专业中找到对应,唯独语文不见了踪影,原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每改一次,总能加深一遍儿时学语文的记忆。降重过后,学术能力没提高多少,反倒是文字的运用能力突飞猛进,这应该是所有疫情之下大学僧们的共同心声。但是,不管怎样还请珍惜这最后的大学时光,这注定是大学最难忘的句号。”扩展资料:1、写论文是个系统工程。跟写paper不一样,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有个整体思维和计划,比如文献管理,文献索引,数据管理,表格图片管理等等。建议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文件夹,里面包括各个方面的子文件夹,分门别类,系统管理,事半功倍。2、不要着急生成bibliography文献列表。因为这个文献列表一旦插入进来,在改动的时候总会一遍又一遍的更新,有的时候word也会崩溃,导致论文保存不当或者丢失。如果用endnote之类的软件,写的时候,在插入文献的地方用{作者名,年份等信息},最后一起生成列表就好。3、论文跟paper的思路有区别。对于论文来说,精炼并不是最主要的要求,详实最重要。而对于paper,精炼最重要,因为杂志往往有字数限制而且精炼的文字会更被杂志青睐。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力求详尽,尤其是第一稿,之后修改的时候可以略作删减。

行政管理论文写作过程体会

行政管理学一、什么是行政(一)“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本课程主要是基于对后者的认识而作如下界说: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二)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沌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但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各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行政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四)立法、司法和行政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都是依据各自国家的国情而采取的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在承认国家权力统一性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活动也有别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如下的要点:1、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4、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根据。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它同许多学科,尤其是同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些基本的范畴和原理随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和丰富;其内在联系也随行政管理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为人们所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断深化和扩展,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行政管理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3、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4、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5、行政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6、行政管理要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7、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各种改革模式相继出现。8、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行政管理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推行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服从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并随学科内容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行政管理学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行政管理学产生以来,西方学者采取了多种的、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特点的研究方法,例如演绎从研究到归纳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单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如此等等。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调查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4、历史研究法。5、比较研究法。6、定量分析法。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Leonard DWhite 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一)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阶段有的学者把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00年以后);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30年以后);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60年以后)。有的学者把它分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二)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1、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2、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3、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行政管理学产生于当时的美国。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并进行了理论创造的著名代表。 同时,学科发展也为行政管理学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各国的发展演变有如下情形:由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研究,到政治与行政配合的研究;由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由以事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由法规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由机械的效率观到社会的效率观;由单科的研究到科际的研究等。发展趋势表现为:(一)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结合实际 (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 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重建和发展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但在当时的年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生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的偏颇,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鲜明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也因此而推动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第一个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会议——“行政科学研讨会”。会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开展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的任务及发展中国行政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次研讨会的成功,标志着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重建,并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 在往后的20多年里,我国行政管理学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学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深厚基础(一)行政管理的二重性 行政管理同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管理一样,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或科学性和阶级性。虽然这两种属性互相渗透,但区别还是存在的。 (二)丰富的历史遗产 现代行政管理和古代行政管理是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现代是古代的延续。中国古代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管理的历史遗产不仅是产生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肥沃土壤,而其精华部分将被改造吸收而成为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组成部分。 (三)当代的行政实践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样丰富多彩,波澜壮阔,这是我国行政管理学理论创造的最坚实基础和取之不竭的源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三)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四)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学科建设的创新进程第二章 行政领导与战略管理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一)领导的概念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即指领导活动。领导是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的立体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类。按领导的权力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领导活动领域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等。另外,作为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二)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权威性(三)“领导”与“管理”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一)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二)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1、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在于:(1)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2)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3)有利于“岗上”的领导管理者专业素质的提高。2、在理论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从泰勒、法约尔创建科学管理伊始,领导管理科学迄今还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兴起也不过20年左右。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她还年轻,学科基础建设和全面繁荣的任务还很重,路子还长。而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社会领导管理实践。(三)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三、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一)行政领导的概念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二)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三)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第二节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一)行政领导者职位的含义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与行政规程,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职务和责任是构成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担任了某一职务,才负有与其相应行政部门的工作指挥与统御权;而担任某一行政领导职位的人,就负有对该组织的领导责任。(二)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2)职位的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一)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法定的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其行使指挥与统御过程的支配性影响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不仅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具有从事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必须从事这一行为,否则就构成失职。(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与职位的关系一方面,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能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认的权力。另一方面,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它由国家权力机关因社会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依据划分做出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即对物质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权)、财权、组织权。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一)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含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二)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内容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由政治、工作、法律三个层面构成。四、行政领导权威(一)行政领导权威的含义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定规范或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对领导对象的影响力。它是领导权力与自身风格的综合反映,对领导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或影响。(二)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坚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权威,是我们多元利益整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了中华民族全体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实现四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管理决策高度科学化、现代化的现实社会实践中,肩负广泛社会管理职能的各级行政领导,不仅需要科学的、现代化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而且需要具有坚强有力的权威性。第三节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制度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根本性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二是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以使领导者个人的能量与组织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三是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性措施,使行政活动富有成效,不致无的放矢。根据这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重点研究几种主要的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一)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二)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我国宪法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确立下来。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含义1、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2、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离开集体领导的个人分工负责就是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离开个人分工负责的集体领导,只能是“清谈馆”。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就要反对个人说了算和不敢负责的官僚主义倾向。(三)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相对于委员会制而言的,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一)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二)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联系的制度(三)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 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与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行政领导方法可以分为两类:领导制度所要求的具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可变的方法,这种方法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为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一)实事求是的方法(二)群众路线的方法(三)矛盾分析的方法。三、行政领导方式(一)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行政领导方式是领导方法的一种表现,是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如陈云同志所说,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二)几种主要的领导方式从行政领导的工作侧重点的角度进行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可划分为以事为中心式、以人为中心式、人事并重式;从行政领导者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进行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可划分为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四、行政领导艺术(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与分类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行政领导艺术对行政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超规范和非模式化途径达到的,是通过行政领导对偶发性的特殊情况的艺术化处理而获得的,是将个人经验与科学规则有机结合为领导方法而达成的。行政领导艺术的类型,从范围影响上进行区分,可划分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区分,可划分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运时艺术、处事艺术。(二)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行政领导艺术1、把握好总体性领导艺术。2、专业性的领导艺术。(三)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1、授权艺术。2、用人艺术。3、处事艺术。4、运时艺术。第五节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及其结构优化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一)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含义所谓领导者素质有双重含义:首先是指构成领导者的各种内在要素,即使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本质性能力,亦即领导能力;还指这些要素、能力的现实状态,即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也就是说,领导者素质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用以描述和揭示现实领导者的实际状态、水平和差距。领导者素质与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受它们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是后天社会实践中自身努力的结果。(二)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公共行政领域运作和发展的活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共行政部门领导者的素质。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问题,领导者素质尤其是重中之重。一位领导者,特别是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据此去识别、选拔和培训领导者,包括领导者本人怎样据此有意识地发展自己,是素质理论的核心内容。(三)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领导者素质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的突出特点。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一)政治素质。(二)知识素质(三)能力素质(四)心理素质三、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一)合理的静态结构行政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静态意义上说,其素质结构包括四个方面: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二)合理的动态结构领导班子的动态结构,是指在动态领导过程中,行政领导班子所形成的合力,包括合力关系和合力状态。第三章 公共政策与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而行政目标是行政管理的起点,是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它规定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行政计划则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筹划与步骤、方法,是有预见性的决策。因此,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三者紧密相联,构成了行政过程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一节 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基本步骤。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和制度,对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对决策程序作了大量的研究,对决策程序的划分繁简不一,例如,赫伯特•A•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哈罗德•孔茨认为,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决策过程包括“拟定抉择方案”、“评价抉择方案”、“选取抉择方案”三个阶段;国内许多行政学者也对此提出各种不同的概括。我们认为,决策程序可概括为如下四个阶段。(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阶段(二)拟制备用方案阶段(三)选择最佳方案阶段(四)方案的修正完善阶段二、现代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它是随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组成的民主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这是行政决策体系的核心,它由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及其人员组成。只有它才有权就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管理问题作出决策。一个行政机关只能有一个决策中枢系统,切忌多中心、政出多门。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协调、控制整个决策过程,确认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并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选优,最终拍板定案。(二)行政咨询系统这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决策的机构,它具有辅助性、独立性、科学性的特点,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并论证各种决策方案,为决策领导者评估选优、确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辅助决策领导者发现、纠正决策中的偏差,提供修正意见和追踪决策方案等。

行政管理学的论文想要更好的书写,必须要把论文的中心思想明确下来,然后根据不同的材料确立文章的分论点分别论述。

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行政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这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现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研究、轻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改革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认为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组织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从当前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课堂教学多采取“黑板管理学”授课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会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的实践教学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和参与毕业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行政管理论文写作过程体会与感悟

通过“学习十七大座谈会”活动的开展,04级行政管理专业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同志在思想上,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从学习中,同学们首先认识到: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全面系统的总结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热情,对关于牵动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特别关注,对“科学发展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学习和讨论。首先,同学们认为报告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现实,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一份求真务实的报告、振奋人心的报告、与时俱进的报告。报告回答了全国各族人民热切关注的三个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报告立足国情、求真务实、理论创新、规划未来,必将有力指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它是一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宣言书。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同时,同学们还认为十七大代表一致同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我党十分英明且意义重大的决断,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学习并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同时,同学们还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为这一要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同时抓住了国家繁荣强盛的关键所在,发展与创新,一直是我党贯彻执行的路线,也是现代化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行政一班的党员、预备党员同志们都立志从现在起,要将自主创新的思想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是为了响应十七大的要求,更是为了不断进步,提升自己。 通过这次学习,同学们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胡锦涛同志报告的主题对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会一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做为当代大学生,又是即将跨入社会的国家建设者,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把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进取,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我是2003春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电视大学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我们就必须制定一项个人学习计划。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安排一个学习单元,周末安排两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为1—4小时,虽 然安排不少于20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不过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也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参加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一般由3—5人组成。都是同专业的、住得比较近的,学习进度较一致的学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信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我们还通过电脑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及时解决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 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在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习的时候,做自学笔记是帮助理解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阅读教材时直接在材料上做笔记,有助于你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要为听课做好准备,保证精力集中和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课后应该尽快整理听课笔记,检查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其完整并且精确无误,对任何有缺失的和有疑点的地方,应该及时找老师或同学核对并补充完整,读听课笔记,用颜色笔或荧光笔标出重点和重要的概念、结论等。 以上是我在一年多时间里总结,并得很好的验证,希望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也希望我的体会大家能认可。加强行政效能管理的理念 管理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牵动全局、贯穿始终的大事,它可以把具有某种联系的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协调的运动。而这种协调和运动往往是随着一系列指令、规章、制度乃至法律的形成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效能发挥,则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举止文明,效率大增。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会有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效能,也不会有人员的高素质。同样道理,涵盖地税工作各方面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法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行政事务管理等制度,并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努力提高税干整体素质,营造一个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环境,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地税工作体系,就会使管理水平、整体效能明显提高,纳税服务逐步融入到行政行为的各个环节,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纳税服务指南,构建公开的纳税服务体系。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纳税服务作为新征管模式的基础性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前一个阶段,分局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优化纳税服务,推进税收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内部行政管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当前管理理念正在从人治向法制型转变,应对税收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靠过去老一套的办法已经很不适应了。而我们少数干部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在前,转瞬即到。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注意学习,不注意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在征管中不注意摸索规律,凭老经验应付,创新的欲望和要求还不够强烈。另外,纳税服务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得到根本落实,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理念没有应用到税收征管工作中。与纳税服务相适应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责任追究、质量管理、监督控制等未与纳税服务岗位挂钩,形成有机的整体。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方式也没有规范,征管规范化水平还比较低,优化服务也是口号化,抽象化,不具体,不明确,没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没有切实解决纳税服务手段的问题等。由于没有建立起集纳税申报、催报催缴、法规公告、政策咨询、问题解答、信息查询、服务投诉等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对现有征管信息系统数据加工、分析、再应用的管理制度多元化,纳税申报范围小、层次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观念在数据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以至税收征管业务还不够规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征管行为。而有关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行政效率的投诉和处理等也相对滞后。 对于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我们深感自豪,正因为大家认清了形势,明确的任务,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有了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我加压,推行行政效能管理,去实现地税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我虽工作多年,但对管理学还是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对管理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非常感谢培训老师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的无私精神。通过这一个多月对《现代管理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法约尔说管理可以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人们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虽然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它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向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由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解决的是组织和环境的适应问题。而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和素质不同,组织就面临的环境又很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审视度事,随机应变。管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地、巧妙地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的 而复杂人是指人们通常有多种需求和不同的能力,往往把满足需要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结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目标。人是复杂的,既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而是因时、因地、因各种主观条件变化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 霍桑实验 " 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而又精致的需求模型由此可看出管理学知识这门学科的应用面之广。在学习了管理学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综上所述,这是这一个半月我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收获。

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行政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行政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这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现行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普遍存在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研究、轻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改革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认为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是新形势下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要求高校着力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制定、人事组织等工作的大量人才。而从当前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课堂教学多采取“黑板管理学”授课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既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会存在缺乏操作技能训练的问题,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处理实际行政管理事务中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随着电子政务技术的发展,对行政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等要求更高,而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的实践教学为进行社会调研、撰写毕业论文和参与毕业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优化传统公共行政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

论文写作过程的收获与体会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随着大学三年的学习与积累,我怀揣着对学校与历任老师的感恩开始了我这新一学期的学习之路,从而为了我正式步入大四做准备,在这学期中,我对我人生的一次毕业论文进行了学习,并有了深刻的体会,并且也见到了在大学里最可爱最喜欢的老师,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情下我开始接受了专业性知识。在这次为期10次大课时的愉快学习中,我对论文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前两年所理解的写论文的方式中,我从来都是先去网上直接找一篇写好的论文,大概读完一遍以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没什么逻辑的写出一些我的与网上文章相结合的观点与想法,混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论文考试。可是在这一学期系统的学习以后,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的毕业论文并不是这样,很多以前写论文时根本不会想的事情在课堂上老师都尽数的教给了我们,尤其我对毕业论文的摘要部分有着很深的印象,在这一块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课堂上老师重点强调了论文摘要的客观性,论文的摘要本身是这篇论文的总体概述,需要用几句话就总结出整篇论文想要研究的目的意义等等,既然是摘要这要求作者在概述的时候不得带有个人偏见与主观臆造,必须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出发,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概述。所以在这个摘要中绝对不能出现我认为、我觉得等等这类的字眼。这一项收获对与我在论文中写摘要的角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在这样浓郁的学习环境里,除了收获了论文中摘要写作的答题角度以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写论文的技巧。

在本学期的《论文写作》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关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张聿老师在授课时非常细致、全面,将各种已经出现或可能产生的学术规范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介绍了一些历届的优秀毕业论文,为我们展示这些优秀文章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以至于我在听课时,不断地发现与再发现着自己以往论文中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我一步步了解了论文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选题,如何确定题目,论文的框架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从对于硕士论文的未知状态逐渐变得心中有数。老师在几次课上反复提到了论文的主题这一方面,可想而知,这是论文的第一要旨,极其重要。首先,是否有能力写,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判断,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摊;其次,论文要有价值,也就是需要有创新性、前沿性、理论性、趣味性等等;再次,所选的主题要有东西可写,方便展开,内容可充实;另外,是否可按期完成,送审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答辩,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与权衡的。通过这些学习,对于我的开题报告有很大的帮助。回想整个课程的学习,除了学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规则与技巧以外,我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那是在第一堂课的引言部分,老师讲到平时要重视练习、提高艺术修养,不仅要勤写、多写,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还要扩展知识面,大量关注相关领域。这些的确非常的重要,一方面,自从上了大学,没有了语文考试中的作文,没有老师布置的周记作业,我的写作水准逐年降低,文字功能退化严重,平时有些心得感悟最多三言两语记下来,只能称作意识流,且极少会书写百字以上的篇幅,这就造成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文章架构组织能力弱化。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列举的诸多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只是有所耳闻,却从未完整阅读过,甚至还有一些前所未闻。我深知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还差的太多,只觉惭愧之至。除文学艺术以外,老师还讲到了中国戏曲,当老师将昆曲600年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真是感动

行政管理论文写作过程体会怎么写

行政管理学一、什么是行政(一)“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本课程主要是基于对后者的认识而作如下界说: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二)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沌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但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各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行政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四)立法、司法和行政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都是依据各自国家的国情而采取的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在承认国家权力统一性的前提下,立法、司法、行政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活动也有别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如下的要点:1、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4、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根据。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的学科。它同许多学科,尤其是同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学是由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些基本的范畴和原理随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和丰富;其内在联系也随行政管理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为人们所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断深化和扩展,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行政管理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3、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4、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5、行政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6、行政管理要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7、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各种改革模式相继出现。8、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行政管理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推行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三)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服从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并随学科内容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行政管理学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行政管理学产生以来,西方学者采取了多种的、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特点的研究方法,例如演绎从研究到归纳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单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如此等等。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调查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4、历史研究法。5、比较研究法。6、定量分析法。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Leonard DWhite 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一)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阶段有的学者把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00年以后);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30年以后);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60年以后)。有的学者把它分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二)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1、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2、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3、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行政管理学产生于当时的美国。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并进行了理论创造的著名代表。 同时,学科发展也为行政管理学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各国的发展演变有如下情形:由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研究,到政治与行政配合的研究;由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由以事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由法规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由机械的效率观到社会的效率观;由单科的研究到科际的研究等。发展趋势表现为:(一)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结合实际 (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 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重建和发展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但在当时的年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生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的偏颇,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鲜明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也因此而推动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第一个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会议——“行政科学研讨会”。会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开展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的任务及发展中国行政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次研讨会的成功,标志着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重建,并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 在往后的20多年里,我国行政管理学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学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深厚基础(一)行政管理的二重性 行政管理同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管理一样,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或科学性和阶级性。虽然这两种属性互相渗透,但区别还是存在的。 (二)丰富的历史遗产 现代行政管理和古代行政管理是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现代是古代的延续。中国古代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管理的历史遗产不仅是产生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肥沃土壤,而其精华部分将被改造吸收而成为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组成部分。 (三)当代的行政实践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样丰富多彩,波澜壮阔,这是我国行政管理学理论创造的最坚实基础和取之不竭的源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三)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四)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学科建设的创新进程第二章 行政领导与战略管理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一)领导的概念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即指领导活动。领导是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的立体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类。按领导的权力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领导活动领域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等。另外,作为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二)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权威性(三)“领导”与“管理”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一)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二)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1、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在于:(1)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2)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3)有利于“岗上”的领导管理者专业素质的提高。2、在理论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从泰勒、法约尔创建科学管理伊始,领导管理科学迄今还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兴起也不过20年左右。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她还年轻,学科基础建设和全面繁荣的任务还很重,路子还长。而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社会领导管理实践。(三)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三、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一)行政领导的概念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二)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三)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第二节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一)行政领导者职位的含义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与行政规程,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职务和责任是构成行政领导者职位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担任了某一职务,才负有与其相应行政部门的工作指挥与统御权;而担任某一行政领导职位的人,就负有对该组织的领导责任。(二)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2)职位的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一)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法定的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其行使指挥与统御过程的支配性影响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不仅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具有从事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必须从事这一行为,否则就构成失职。(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与职位的关系一方面,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能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认的权力。另一方面,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它由国家权力机关因社会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依据划分做出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即对物质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权)、财权、组织权。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一)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含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二)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内容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由政治、工作、法律三个层面构成。四、行政领导权威(一)行政领导权威的含义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定规范或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对领导对象的影响力。它是领导权力与自身风格的综合反映,对领导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或影响。(二)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坚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权威,是我们多元利益整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了中华民族全体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实现四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管理决策高度科学化、现代化的现实社会实践中,肩负广泛社会管理职能的各级行政领导,不仅需要科学的、现代化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而且需要具有坚强有力的权威性。第三节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制度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根本性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二是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以使领导者个人的能量与组织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三是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性措施,使行政活动富有成效,不致无的放矢。根据这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重点研究几种主要的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一)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二)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我国宪法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确立下来。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含义1、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2、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离开集体领导的个人分工负责就是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离开个人分工负责的集体领导,只能是“清谈馆”。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就要反对个人说了算和不敢负责的官僚主义倾向。(三)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相对于委员会制而言的,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一)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二)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联系的制度(三)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 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与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行政领导方法可以分为两类:领导制度所要求的具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可变的方法,这种方法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为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一)实事求是的方法(二)群众路线的方法(三)矛盾分析的方法。三、行政领导方式(一)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行政领导方式是领导方法的一种表现,是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如陈云同志所说,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二)几种主要的领导方式从行政领导的工作侧重点的角度进行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可划分为以事为中心式、以人为中心式、人事并重式;从行政领导者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进行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可划分为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四、行政领导艺术(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与分类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行政领导艺术对行政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超规范和非模式化途径达到的,是通过行政领导对偶发性的特殊情况的艺术化处理而获得的,是将个人经验与科学规则有机结合为领导方法而达成的。行政领导艺术的类型,从范围影响上进行区分,可划分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区分,可划分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运时艺术、处事艺术。(二)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行政领导艺术1、把握好总体性领导艺术。2、专业性的领导艺术。(三)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1、授权艺术。2、用人艺术。3、处事艺术。4、运时艺术。第五节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及其结构优化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一)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含义所谓领导者素质有双重含义:首先是指构成领导者的各种内在要素,即使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本质性能力,亦即领导能力;还指这些要素、能力的现实状态,即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也就是说,领导者素质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用以描述和揭示现实领导者的实际状态、水平和差距。领导者素质与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受它们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是后天社会实践中自身努力的结果。(二)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公共行政领域运作和发展的活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共行政部门领导者的素质。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其中的重要问题,领导者素质尤其是重中之重。一位领导者,特别是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据此去识别、选拔和培训领导者,包括领导者本人怎样据此有意识地发展自己,是素质理论的核心内容。(三)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领导者素质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的突出特点。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一)政治素质。(二)知识素质(三)能力素质(四)心理素质三、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一)合理的静态结构行政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静态意义上说,其素质结构包括四个方面: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二)合理的动态结构领导班子的动态结构,是指在动态领导过程中,行政领导班子所形成的合力,包括合力关系和合力状态。第三章 公共政策与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的成败。而行政目标是行政管理的起点,是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它规定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行政计划则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筹划与步骤、方法,是有预见性的决策。因此,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三者紧密相联,构成了行政过程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一节 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基本步骤。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程序和制度,对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不少学者对决策程序作了大量的研究,对决策程序的划分繁简不一,例如,赫伯特•A•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哈罗德•孔茨认为,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决策过程包括“拟定抉择方案”、“评价抉择方案”、“选取抉择方案”三个阶段;国内许多行政学者也对此提出各种不同的概括。我们认为,决策程序可概括为如下四个阶段。(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阶段(二)拟制备用方案阶段(三)选择最佳方案阶段(四)方案的修正完善阶段二、现代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它是随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组成的民主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这是行政决策体系的核心,它由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及其人员组成。只有它才有权就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管理问题作出决策。一个行政机关只能有一个决策中枢系统,切忌多中心、政出多门。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协调、控制整个决策过程,确认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并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选优,最终拍板定案。(二)行政咨询系统这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决策的机构,它具有辅助性、独立性、科学性的特点,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并论证各种决策方案,为决策领导者评估选优、确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辅助决策领导者发现、纠正决策中的偏差,提供修正意见和追踪决策方案等。

行政管理的文章Q我帮弄

这个你可以上网搜索案例,行政管理学的论文比较好写。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