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老年人的论文3000字开头

发布时间:2024-09-05 11:59:59

关于老年人的论文3000字开头

这样的事情父母在现实生活中不知为我们做了多少,父母生活中对我们的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不都能以小见大,体现出世间最博爱,最伟大的爱呢?记住,关于写父爱母爱这类亲情的文章不需要什么离奇的故事,华丽的词藻,只需要用朴素的言语有感情的表达出来就行,因为父爱母爱也是未经任何修饰最纯粹的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可一些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自己生病时,自己吃亏时,自己吃饭时……现在还不知道怎样写,写什么吗?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父母,心存感激的人永远是巨人!!!

2008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因为世界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我们要用文明去迎接奥运会。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要从尊敬老人做起,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老人的方式很多,也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够做好。比如奶奶做家务累了,帮她捶捶后背,让她感到一份轻松;爷爷从外面回来,帮他倒杯凉开水,让他体会到一份清凉;上学的路上,搀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让他们感受到一份安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真诚的关爱等等。如果你做到这些,你也会感到无比快乐。今天我们家来了一位袁奶奶,她是爸爸的阿姨,我一到家就向她问好,给她倒水,跟她聊天,带她参观我们居住的小区,介绍我们美丽的宿迁,而且我还帮她整理了要住的房间呢!她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并要求我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帮助老人其实人人都能做到,可是有些人为什么不去行动呢?也许他们觉得那些老人跟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他们错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人尚知如此。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将心比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安宁,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美德就会传承下去,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87万人,瑶族占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9%,自己供养的占7%,社会扶助的占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

我觉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支撑的支柱是信念。有和睦的家庭,有融洽的关系,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都会给老年人一个安详的晚年生活。但是我们目前的社会,国家层面的福利还不够,像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都还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超出你想象。所以现在倡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养老,动员政府、集体、个人的力量,一起完成养老这个巨大工程。

关于老年人的论文3000字

你可以自己看望空巢老人,自己的感受谁都无法帮你,对不起啊

我的奶奶 1927年3月,通过老乡的介绍,奶奶参加了红军,并被分在卫生队工作。南昌起义后,因工作关系奶奶又认识了当时任班长的爷爷。一样的苦难经历和共同的信仰最终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奶奶当过区长,参加过土改工作领导小组,还当选为县妇女代表。爷爷也从当时的万县市公安局局长调至青海西宁市国防制药厂任厂长。为了支持爷爷的工作,为了照顾年幼的父亲,奶奶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毅然放弃她的大好前程,带着年幼的父亲跟着爷爷去了青海。一直到父亲成家和爷爷退休后,奶奶肩上的担子才有所减轻。可奶奶的黑发已熬成了白发,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她的额头。 我们哥几个相继出生后,奶奶更是闲不住了:背大哥哥,又带大我,再抱大了弟弟。对吾等后生小辈,奶奶更是寄予了更高更深的殷殷期望。 孩童时,我们都爱疯玩,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经常逃学。奶奶总是深入浅出地、不厌其烦给我们讲读书的种种好处。从讲她曾遇到一个文盲妇女不识字,在城里连WC都找不着,到想要摆脱农村生活“一背天煞一背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苦日子,跳出“农门”唯有读书的道理。她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还给我们讲《狼来了》的故事;讲“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典故,来教育我们要诚恳做人。虽然那时,这些道理我朦朦脓脓似懂非懂,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逃过学了。如果不是奶奶的谆谆善诱,恐怕我连小学也未毕业,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又能做些什么呢? 从我家到学校,足有六七里山路。为了我们哥几个上学不迟到,奶奶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为我们做饭。下午临近放学时,奶奶又在回家的路口一边扯猪草,一边割牛草等候我们归来。回家后,又为我们端上热饭热菜,还站在旁边一直看着我们吃个碗底朝天,还关切地问我们够不够饱,好不好吃……不论春夏寒暑总是如此;那份关怀,那份温暖至今难忘! 哪家孩子长大成人,不伴随着父母亲的喝斥和巴掌? 小时侯,我们哥仨总是很顽皮,而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父亲总是用“武力镇压”。当然是罚跪、打屁股。而这时奶奶总是颤巍巍地跑来“救护”,注重说服教育的奶奶总是开导父亲“坚持文斗,反对武斗”。一般情况下也能为我们免去一顿皮肉之苦。若遇上“问题严重”父亲不买帐时,爱莫能助的奶奶只能暗暗垂泪,并叫父亲莫打脑壳,要打就打屁股,那儿肉多,不伤骨…… 1989年当我们家有了那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时候,在我们村里的确是一件盛事。每天晚上,左邻右舍齐刷刷地聚集在我们家看电视。好客的奶奶总是早早地为他们摆好凳子,泡好茶水,还端出自家炒的花生和南瓜子待客。那时可能是电视信号接收度低等原因,画面模糊不清。一道道波纹一片片雪花,但乡亲们却不苛求,只要有影有声就行。后来,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家家户户都置办了电视机,我们家也就一天天清净起来。奶奶也就用不着再为大家端茶递水、忙这忙那了。可是奶奶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缺少了什么似的。我们也理解老人的孤独和寂寞,由于我们在家时间少,有客人来陪她说说话、聊聊天也是挺好的。有时白天我们也帮她请王老太、赵大爷去我们家玩或看电视,陪奶奶拉拉家常,唠唠嗑。没事时我们就陪她到外面走走,让她散散心。 我的奶奶 作者: 刘英 | 2004年10月20日15时44分 | 【内容提要】 一 奶奶是在90岁那年无疾而终的。去世前十天,奶奶就喊身上疼,然后躺在床上一直没有起来。爸爸、叔叔把奶奶带到医院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医生的结论是:老太太的身体没有任何毛病。所以,全家人就放松了警惕,可是,几天以后,奶奶就去了。 我记得那一天,妈给我发短信:你奶奶情况不好,你快回来吧。我急急忙忙往家赶,在路上,又接到妈的短信:奶奶已去世。我一下子泪如泉涌。 后来妈说,奶奶咽气之前,手里攥着几百块钱,都是儿子、孙子孝敬她她留下来的。奶奶说,把钱给孙子媳妇。弟弟还没结婚,这一直是奶奶的心病。然后,奶奶说:小静呢,还没回来?奶奶是遗憾临走的时候没看见我。 奶奶去世那天,全家人在一起缅怀奶奶的一生,悲伤的气氛渐渐淡了,全家笼罩着浓浓的温馨。一个人能健健康康活到90岁,儿孙满堂,寿终正寝也该是一种福分吧。 二 后来想想,我理解奶奶为什么那么突然就走了。那一阵子,奶奶老跟爸爸闹别扭、吵架。原因是爸爸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爸爸说,也没人住,留着也是一个累赘,不如就卖了。可是奶奶舍不得。那是奶奶和爷爷解放前挣钱置的房产。 听奶奶说,奶奶家当年很穷,奶奶的妈一年要要饭半年。奶奶16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远房亲戚,跟奶奶的妈说,要把奶奶带走嫁人,奶奶知道那人是个人贩子,苦口婆心做自己妈的工作,才算避免了厄运。 奶奶18岁嫁给爷爷,爷爷奶奶是同年。当时,爷爷家是大姑子小姑子、大伯子小叔子一大家人,婆婆当时眼睛已经瞎了。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奶奶伺候瞎眼婆婆,还要受大小姑子的气。 奶奶生下第二个孩子,也就是我二姑以后,家里实在困难得很难生活,奶奶就把二姑送人了,然后到一家富裕人家当奶妈。爷爷去一个工厂做铜佛爷。 后来常听奶奶说,爷爷当时不争气,挣了钱就去赌嫖,在奶奶的力劝之下,才算攒下一些钱。爷爷奶奶在城里挣了几年钱,然后揣着一点大洋回老家置了一处房产、几亩地。 当时,瞎眼婆婆已经死了,大小姑子也出了嫁。爷爷奶奶在家里经营那几亩地,然后起早贪黑地做起豆腐脑生意。很快家里就富裕了。 解放前夕,家里真是盆满罐满,钱在床底下,镜框后到处塞。亲戚街坊都来借钱,奶奶很大方,总是有求必应。后来很快就解放了,那些借钱的人没有一个还钱的。家里人到很庆幸,因为,当时,有钱是罪恶啊。 划分成分的时候,按家里当时的情况,至少要划富农的,可是,当时的一位干部很开明,他听说奶奶当过奶妈,认为,这是典型的被压迫阶级,所以就被划成了贫农。 三 奶奶大字不识一个,也很迷信。奶奶经常说,天为什么会下雨,会打雷,有老天爷呢!人做事要凭良心,老天爷争着眼呢。 但无论如何,我一直认为奶奶是有见识的人。奶奶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大姑二姑没上过学,爸爸叔叔上学以后,学习很好,奶奶常以此自豪。等到小姑上学的时候,家里很困难。奶奶就想让小姑退学,帮着家里干活。后来奶奶听说,小姑考试在班里排第二名,觉得自己女儿有出息,就对小姑说:你还是上学,妈再苦也要供你。因为上学,彻底改变了小姑一生的命运。 四 我小时候一直跟奶奶一起过,每天晚上,奶奶督促我洗漱,安顿我睡觉。早晨早早地把我叫起来,给我做早餐,打发我上学。我小时候胆小,就怕迟到。有时候,奶奶想让我多睡一会,上学时间就有点紧张。我就开始哭,赖着不上学,每次都是奶奶硬拽着我的手,把我送到学校。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奶奶离开了我,去给远在兰州当兵的叔叔看孩子。当时,已70多岁高龄的奶奶就是拿着一张写着地址的小纸条,只身去了千里之外的兰州荒漠的一个军营。当叔叔惊异地看见奶奶时,奶奶已在叔叔的床上睡了一觉了。 后来,奶奶一直絮絮地跟我说:我那次离开家,没给你一分钱,也没给你好脸子,省得你想我。 可是奶奶不知道,我没有一分钟停止想奶奶。和父母一起生活很不习惯,曾经偷偷地恨父母。 小学毕业后,我就到离家80里的一个学校上学。当时是住校,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我不想爸爸妈妈,只想奶奶,经常夜里梦见奶奶去世了,然后哭着醒来。 五 今天北京又下雨了,坐在办公室里,内心忽然充满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奶奶去世两年了,每年的清明,我都去给奶奶填坟。奶奶埋在了老家的一座山上,和爷爷在一起。爷爷65岁就去世了,奶奶比爷爷整整多活了25年。奶奶经常说,爷爷苦命,好日子一天没过着。奶奶对自己的一生很满意,她说,她赶上了好年景,而且儿孙都有出息。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关于养老的论文3000字开头

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问题。况且养老保险涉及的内容又非常广泛,我只能提几点肤浅的建议: 一、养老保险的宏观政策研究: 1、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完善问题; 2、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3、养老保险政策的问题研究(专门研究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冲突、不同地方政策的差异、政策在总体上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二、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研究: 1、单位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分析 2、养老保险缴纳过程中的规避行为(探讨故意不足额缴纳的行为) 3、养老保险待遇给付的合理性 4、养老保险金的缺口问题(基金紧张) 5、参保人的养老保险观念问题研究 三、养老保险政策的热点问题研究 1、做实个人帐户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做实个人帐户对个人养老保险待遇的影响; 3、被单位做出自动离职处理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 四、与养老保险相关的问题研究 1、养老保险与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2、养老保险对单位用人制度的影响。 以上只是原则性的建议。你可以做纯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做实证性的研究

关于养老论文3000字开头

你可以在 的首页输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得到六千多条相关文献记录,下面是几个例子,你自己再去搜索,应该不会让你失望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被引次数:59次 彭希哲 宋韬 文献来自:人口学刊 2002年 第05期 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 ,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为了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 ,我国政府从 80年代中期开始 ,探索性地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 ,农村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 被引次数:46次 卢海元 文献来自:经济学家 2003年 第05期 一、中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比较许多人认为,在中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时过早,风险太大,缺乏可行性。而且,家庭和土地等传统保障方式还很有效,缺乏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统一上述不同认识,首先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 被引次数:87次 王国军 文献来自:学术季刊 2000年 第01期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始逐步由民政部门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转移,在工作转换过程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乃至整个制度体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从1986年开始试点、目前已有14年历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此走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 被引次数:33次 乔晓春 文献来自:人口研究 1998年 第03期 这是我国今后15年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方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农村稳定和巩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 被引次数:32次 田凯 文献来自:社会科学辑刊 2000年 第06期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带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的普及过程 ,但该制度的运行绩效还取决于制度牵涉的利益各方——农民与政府的目标函数是否一致的问题。也就是说 ,在制度供给——制度需求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 被引次数:32次 何文炯 金皓 尹海鹏 文献来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3期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走过了十多年探索的历程 ,进入了一个需要再认识、再思考的阶段。事实上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丰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与政策环境发生变化 ,也要求

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问题。况且养老保险涉及的内容又非常广泛,我只能提几点肤浅的建议: 一、养老保险的宏观政策研究: 1、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完善问题; 2、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3、养老保险政策的问题研究(专门研究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冲突、不同地方政策的差异、政策在总体上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二、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研究: 1、单位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分析 2、养老保险缴纳过程中的规避行为(探讨故意不足额缴纳的行为) 3、养老保险待遇给付的合理性 4、养老保险金的缺口问题(基金紧张) 5、参保人的养老保险观念问题研究 三、养老保险政策的热点问题研究 1、做实个人帐户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做实个人帐户对个人养老保险待遇的影响; 3、被单位做出自动离职处理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 四、与养老保险相关的问题研究 1、养老保险与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2、养老保险对单位用人制度的影响。 以上只是原则性的建议。你可以做纯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做实证性的研究

关于过年的论文3000字开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飞逝,我们迎来了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春节。

春节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团拜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过去,拜年的人要围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见,不至于拜不到。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短信拜年把拜年内容与优美诗意的文采、真诚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结合,内容极富个性,或轻松幽默、或充满情趣、或极富哲理、或谆谆教诲、或温馨浪漫、或真诚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拜年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大年初一拜年中国民间大体有四种形式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过年-我总是期待一年当中这个节日的到来,因为这是个团聚的日子!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