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4:54:03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写的有感情,写美些,应该就好了。。。

有人说中国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伦理说,就是父子相亲,夫妻和睦,兄弟相爱,可是这是家庭关系思想。那一个国家的思想是什么?比喻美国的自由,它有自由女神像,不管别人怎么说,美国人都说他们是最自由的国家,并且这个国家也在一直努力。可是中国这个国家核心思想是什么?  有人说孔子学校都开到世界各地了,你还用说吗?可是我要说儒家的伦理说在这个家庭关系破碎,个人主张越来越明显的社会,也只是缓和社会矛盾罢了,因为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被一个思想约束住,如果被约束住了,那也只能是中国的悲哀了,社会发展进程中,先秦时期,集体主义,封建时期,宗族主义,封建帝国时期,家族主义以及家庭主义,到现在的小家庭主义,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越进步,个人越凸显,这是无法阻止的趋势。那我们用封建帝国时期的思想是不是正确,我无法评判。  有人说中国的核心思想是民族复兴,这个靠谱,那复兴到什么程度,是明清,汉唐,还是元朝,这就好像给一个出租车司机说你向前开吧,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这让国人迷茫,外国害怕。又有人说,我提出了目标,二十年后人均收入是现在的二倍,这是多可喜的事情,可是无时不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国人,谁又敢说二十年后的两千有现在一千有用呢?一个模糊的概念,如何给人动力呢!  中国这个历史大国,留下了太多的骄傲,也留下了太多毒害。  封建时期让中国人一直保持到现在的民不跟官斗思想,能忍就忍的思想,以及官僚思想,家族思想等等这些东西都阻碍了社会进程。  改革开放时期,机会主义和金钱主义离我们最近,至今影响我们一代或者以后的人,现在想想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究竟是好是坏,十年前,你很自豪,五年前你很高兴,可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又会怎么评价,外国的作家看五六十或者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是质朴,勤劳,不怕牺牲,这是一个民族的品质让人不由敬佩,可是现在的中国人在外国作家眼里那就是智谋,耍小聪明,机会主义,一个民族的品质怎么会突然转变呢?  中国这个国家思想,在个人能力越来越突出的时候,我们却用国家怎么复兴这个思想,这不是有点与社会发展背道相驰吗,那还不如提出中国人怎么怎么样,这样更有动力。当神舟上天,嫦娥上天,我们都很激动,可是看到物价一天天上涨,食物安全始终没解决,我们还怎么淡定。我们的国家早就提出以人为本,可是国家总是看重的是国民总收入,那个地方经济发展怎么怎么样,国家为什么不能控制物价,下大力治理食品安全。现在买菜回来总是用淘米水泡泡,这是又反应了什么。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病,这些又有多少需要个人负责,又有多少需要国家负责呢,这些难道就需要好好思考吗?还有前段时间禽流感,国家报销的时候会说农村合作医疗怎么怎么报销,这就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呢?难道我们就不该思考吗?  个人对于国家总是弱势,而国家的思想不保持在人这个弱体上面,而放在国家这个强势上面,怎么让人信服呢,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帝国时期,不是独裁时期,即使这个独裁者是国家也不行啊,如果国家思想不能正确的确立,那这个核心思想能得到多少人支持,即使一激动喊了声支持,可是回头想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就是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吗?有人说你这人怎么这麽没觉悟,国家都不支持?可是你回头看看,红军到建国前期,为了国家老一辈抛弃一切都没有任何怨言;可是现在呢,你要有高薪养廉政策,你要有物质表彰,精神表彰,这些本身就说明社会性质在一点点的变化。你怎么提出一个类似五六十年代的核心思想呢。即使口头支持,心里怎么想,即使当时支持,回过头怎么想,这些都需要国家考虑。  中国的民智越来越高,谁都可以在心里衡量一个集体是不是为人民服务,人民都会感受到社会变迁带来好处,迷茫和无奈。中国老百姓应该是最好的,要求也很低,可是依然有很多上访,我不知道这反应了什么,这能说中国总体方针好,但是另外又反应了什么,一个社会表面是什么,并不是人民内心就怎么样!  就像老子所说一样,国家为什么有能臣,那就是反应国家是混乱的,国家为什么打击贪官,那就是反应了国家贪官太多,那你强调中国核心思想是复兴民族,那背后又反应了什么?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作为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任务,因在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中国国情的不适应,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自身的局限性。这就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会出现民主思想的新格局的原因。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出现后,两类民主思想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不断发展和演变,最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成为了历史的选择。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摘要

内容提要 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而在之后的数百年儒家学说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他的政治思想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相同部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下才使得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孔子 孟子异同儒家思想 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之异同 一、孔子学说 一孔子学说是儒家学说的开创学说 我说“开创学说”是说孔子本人的学说并不包含我们现今所讲的儒家学说的全部甚至也不包含战国时代儒家学说的全部。 对原始儒学即孔子本人的学说现时代的人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孔子是为奴隶说话有人认为孔子是为封建立言。有人说孔子贵“仁”有人说孔子重“礼”。有人把六经看做孔子的学说有人不以为然以为那不过是周的旧籍如此等等。两千多年前的事或全亡无征或其征不足或有征而解释不同。看来不仅孔门后学难以考订就是孔子学说的有些内容也难以考订。有些问题已经打了一二千年的官司恐怕还要继续打下去。不过困难虽然有我们还是要勉力来做这场官司的一方。因为关于孔子的学说剔去种种超时代的增饰毕竟还有线索可寻。 二孔子学说的著作 研究孔子根据什么无非是根据有关书籍记载和所处的时代。孔子十五志于学二十四岁葬母时就有门人帮忙但他的著述生涯却开始得较晚根据周卜官和史官积累的材料整理出六经时已近七十岁了修订《春秋》是在他死前的两年。有人说六经即孔门儒学。六经为古籍古事经孔子删定孔子当然是立意宣扬并有所寄托的有的可能是作为珍贵的掌故文献保存下来。周籍在平王东迁时丢失一大部分春秋时所剩无几。加之原来在王室掌管书籍的缙绅先生们这时多已离散各自找饭吃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删定六经为我们民族保存了大批有价值的古文籍实属难能可贵。 现在我们研究孔子主要根据四部书: 1、《春秋》。历来人们公认孔子修《春秋》的目的在于正名分、立名教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惧。所谓“正名分”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夫妇、贵贱尊卑等各符其名各守其分。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就以春秋为最高标准。古代中国一以贯之的宗法等级思想以及奴隶制宗法等级思想与封建制宗法等级思想的一致性都充分地表现在《春秋》一书里。 2、《论语》。关于《论语》的流派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论语系战国时孔子的再传弟子据说是曾子、有子的门人编纂而成非孔子亲笔。康有为认为《论语》虽出自孔门弟子之手战国时儒分为八则难免“各尊所闻各明一义”就难免有战国儒者的一些观点掺杂其中。因此《论语》尚不足以尽孔学的全貌。 3、《易经》据《史记》载《易经》的一些卦象辞、爻象辞是孔子亲作。孔子的重要哲学思想反映在《易经》这部书里。这里附带说一下《易》一般认定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但后来郭沫若提出新说认为《易》是战国初年的作品姑存疑。 4、孔子删定的《仪礼》十七篇及其他礼学著作。孔子生前大声疾呼以“复礼”为己任。孔子关于“礼”的思想、正名分的思想在《春秋》中已有充分表述《春秋》不妨说就是一部礼学著作。《仪礼》十七篇其中最重要的是《丧服礼》一篇孔子弟子卜子夏特为之作传其中亲亲尊尊长幼男女有别那一套规定得最具体清楚。此外阐明孔子礼学的还有汉时儒生所编的《礼记》一书。此书有些篇目如《中庸》、《礼运》记载孔子一些言论其价值不低于《论语》可以补《论语》之不足明《春秋》之未尽。 总之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明白孔子自己确实没有专著孔子多借整理古籍或史料寄托自己的思想。 二、孟子学说 一孟子的仁政 孟子“仁政学说”体系完整不是表现在它的哲学理论基础孟子至少谈到过它的经济和政治现实基础。前者即井田制《滕文公上》对此有详细记载滕文公使毕战问孟子关于“井田”之事孟子云“子之君将行仁政夫仁政必处经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此其大略。具体细节还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如此“则仁人以为已归矣”百姓依之如水之就下。“不违农时”乃“王道之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样“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矣”。井田制的实行可以得民众可以招仁人从而可以实现仁政。 孟子仁政的政治基础也可说现实基础即民本思想这一点是学者们谈论的比较多的此仅稍作补充。孔子体会更多的是“礼乐制度”的崩坏恢复“周礼”是他解决政治和现实问题的关键与终极目的历史证明他的努力只是一场闹剧。生产力进步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在战国时更加剧烈如何在战争中取胜在争霸中保国这才是当时统治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诸子立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天下恶乎定定于一”这是诸子百家的共同心愿。孟子憧憬西周的王政但不能仍停留在孔子的方法上必须对孔子所言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方法与途径加以改进。孔子有“苛政”之说也要求当权者“使民以时”也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礼乐”追求的扩充是对孔子“苛政”、“德政”的发展。 孟子“仁政思想”内涵可谓无所不包有学者曾分三个方面作过总结经济方面有制民之产、薄其税敛、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坚持社会分工重视商业其目的在于富民有王天下的物质基础政治方面要求以身行道、宽猛相济、与民同乐、选贤举能这是仁政的直接成果教育方面主张礼治德教。这一总结基本上将孟子的 “仁政思想”概括齐全此外孟子强调战争中对被攻占国也要实行“仁政”。孟子“仁政思想”内容虽然很多涉及面也非常之广这并不表示其学说高深莫测相反孟子认为任何执政者只要愿意都能实行他所说的“仁政”。梁惠王初见孟子即言何以利其国孟子对之以“仁义”后进之以“王道”即“仁政王政”行此“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滕文公下》载万章担心宋以小国行王政而“齐、楚恶而伐之”孟子则对曰“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三、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相同之处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由孔子的“德政”提升而来的在孟子看来实施“仁政”在战争动荡时期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当然这一“学说”也没有最终实现。然则何以儒学“仁政思想”又经久不衰“仁政学说”的道德含义正是孔孟之学经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之一。在一统太平时期实行“仁政”能出现治世治世在百姓的眼里即是好皇帝施行仁政的结果而乱世则是暴君带来的恶果皇帝的好坏即谁勤于政事替天下苍生着想布惠天下行仁政。在中国整个历史长河中人治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人治的好坏直接表现便是道德的评判标准孟子的仁学便只是对执政者如何要求其具体施政内容也多为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没有具体的规范与教条仁义礼智虽强调个人的修身却正好是对个品德的修养而不是对法律、法治的把握道德与政治的合二为一便产生了人治方面的弊端对官员的执政公平与公正依法与道德的差别则偏向道德的要求《云梦秦简》《语书》中曾一再强调“依法”说明在我国专制早期曾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有被继承与发扬毕竟道德对人性来说更显眼也更容易让人理解。而这正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后果虽然不全是孟子的功劳但其始作蛹却不容回避法制排除道德上的干扰而儒学又千方百计把道德作为其一个重要内容人治很容易以道德为治国的依据《春秋》决狱本身就是对法律的破坏对时代的一种静止理解所以汲黯对汉武帝有“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言论道德的评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掩饰性法律讲求唯一性和公平性道德却参与了人的感情与同情这也是孟子人性善论的基点。 “仁”与政结合便是“仁政”主体偏向于政治范畴与礼、义、智结合则是个人修养问题更多的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是个人自愿的行为而不具备强制性。德治与仁政在孔子和孟子看来都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如果能落在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当然有它的作用。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讲求“仁者爱人”。 四、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之处 1、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好的开头但却没有被继承与发扬毕竟道德对人性来说更显眼也更容易让人理解。而这正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后果虽然不全是孟子的功劳但其始作蛹却不容回避法制排除道德上的干扰而儒学又千方百计把道德作为其一个重要内容人治很容易以道德为治国的依据《春秋》决狱本身就是对法律的破坏对时代的一种静止理解所以汲黯对汉武帝有“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言论道德的评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掩饰性法律讲求唯一性和公平性道德却参与了人的感情与同情这也是孟子人性善论的基点。 “仁”与政结合便是“仁政”主体偏向于政治范畴与礼、义、智结合则是个人修养问题更多的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是个人自愿的行为而不具备强制性。德治与仁政在孔子和孟子看来都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如果能落在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当然有它的作用。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讲求“仁者爱人”。 四、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之处 1、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2、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的经济就是“教养”二大端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总的说来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概就这三个方面他们的不同主要是时代使然。 中国思想意识中都这样认为“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是一致的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所谓 ‘孔孟之道’ ” 这里我要说的是孔子思想是孟子思想表面是一致的但其实质却是完全不同的。换言之虚的是一致的实的方面不是。即虚的伦理说教是一致的实的制度构建却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即展示中国的历史命运巨大的转变。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孟子思想的核心则是“人人皆可为尧舜”孟子有言“君不肖则易之”。虽然孟子与孔子同为儒家且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一致但若仔细思考他们的言论可以看出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竟管后世所奉行的思想一直是孟子的思想但因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言论上孔子思想又不明确加上后人的曲解。中国儒家思想一直以“孔孟之道称于世”。宋代就有学者对孟子提出质疑但因为声音小又缺乏论据很快就被人们的传统思维所淹没。他们的最主要的论据就是“孟子没有提到尊周室”步调没有和孔子保持一致。这正是孔子与孟子思想分歧之处也是政治制度构建思想的不同之处。 这里也有孔子的原因。孔子所表达的思想一直都处于矛盾之中。他提出根本的主张“君君臣臣”但在论证的时候却提出“复礼复古”。而在其中他却不得不面对又实在不敢反对“汤武革新”的正确性。而他又没有意识或者能力用神学的论证来推动他的主张。“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其中的写照。如果孟子----这个思维简单却又有些偏激但是颇为雄辩的人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或者没有孟子中国也会构建秦到清的模式。但是中国多年受孟子思想的支配却是事实。尽管孟子直到宋以后才被列到与孟子同列的地步但是他却是孔子思想的最主要解释者。正是孟子持角诸法家合力孔子与世俗的思想的斗争失败了。孔子提出“君君臣臣”强调“君君”却忽视“臣臣”。所以当法家废除贵族继承制的时候孔子的继承者却没有激烈的反对。也正因为“君君”与“臣臣”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臣臣也就开始的一乱一治也就开始了后来我们所垢屑的“迂腐的忠君思想”。孔子主张拥护周王室却强调赞美文武王这是矛盾的也难怪后来的儒家继承者和几乎所有的民众得出错误的理解。 结论 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存在谁对错时势造英雄孔子和孟子的不同主要是处于不同的时代使然对此作个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孔孟思想。 我在学习儒家学说时应正确对待吸收孔子与孟子二人好的方面全面的看待其学说。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儒家学说使儒家学说更加适合当今世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阎 钢 简论儒家仁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国论文服务网论儒家思想的演变2009 [4]佚名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和地位变迁2007 [5]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发展史一中体西用的1历史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学东渐”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和被动的世界历史地位)2发展历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成就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李鸿章等兴建的工程。二“三民主义”的1历史背景及其合理性(其在美国的成功实施)中国当时的国情,2发展历程(如兴中会,同盟会等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孙中山,黄兴的历史事迹,黄花岗起义等)3孙中山接受苏联共产国际建议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新三民主义”三1蒋介石当政后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和实施(是否符合‘三民主义”的实质,宋庆龄,廖仲恺等国民党做派人士的质疑)2“三民主义’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在中国大陆时间的失败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作为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任务,因在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中国国情的不适应,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自身的局限性。这就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会出现民主思想的新格局的原因。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出现后,两类民主思想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不断发展和演变,最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成为了历史的选择。

有人说中国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伦理说,就是父子相亲,夫妻和睦,兄弟相爱,可是这是家庭关系思想。那一个国家的思想是什么?比喻美国的自由,它有自由女神像,不管别人怎么说,美国人都说他们是最自由的国家,并且这个国家也在一直努力。可是中国这个国家核心思想是什么?  有人说孔子学校都开到世界各地了,你还用说吗?可是我要说儒家的伦理说在这个家庭关系破碎,个人主张越来越明显的社会,也只是缓和社会矛盾罢了,因为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被一个思想约束住,如果被约束住了,那也只能是中国的悲哀了,社会发展进程中,先秦时期,集体主义,封建时期,宗族主义,封建帝国时期,家族主义以及家庭主义,到现在的小家庭主义,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越进步,个人越凸显,这是无法阻止的趋势。那我们用封建帝国时期的思想是不是正确,我无法评判。  有人说中国的核心思想是民族复兴,这个靠谱,那复兴到什么程度,是明清,汉唐,还是元朝,这就好像给一个出租车司机说你向前开吧,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这让国人迷茫,外国害怕。又有人说,我提出了目标,二十年后人均收入是现在的二倍,这是多可喜的事情,可是无时不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国人,谁又敢说二十年后的两千有现在一千有用呢?一个模糊的概念,如何给人动力呢!  中国这个历史大国,留下了太多的骄傲,也留下了太多毒害。  封建时期让中国人一直保持到现在的民不跟官斗思想,能忍就忍的思想,以及官僚思想,家族思想等等这些东西都阻碍了社会进程。  改革开放时期,机会主义和金钱主义离我们最近,至今影响我们一代或者以后的人,现在想想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究竟是好是坏,十年前,你很自豪,五年前你很高兴,可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又会怎么评价,外国的作家看五六十或者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是质朴,勤劳,不怕牺牲,这是一个民族的品质让人不由敬佩,可是现在的中国人在外国作家眼里那就是智谋,耍小聪明,机会主义,一个民族的品质怎么会突然转变呢?  中国这个国家思想,在个人能力越来越突出的时候,我们却用国家怎么复兴这个思想,这不是有点与社会发展背道相驰吗,那还不如提出中国人怎么怎么样,这样更有动力。当神舟上天,嫦娥上天,我们都很激动,可是看到物价一天天上涨,食物安全始终没解决,我们还怎么淡定。我们的国家早就提出以人为本,可是国家总是看重的是国民总收入,那个地方经济发展怎么怎么样,国家为什么不能控制物价,下大力治理食品安全。现在买菜回来总是用淘米水泡泡,这是又反应了什么。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病,这些又有多少需要个人负责,又有多少需要国家负责呢,这些难道就需要好好思考吗?还有前段时间禽流感,国家报销的时候会说农村合作医疗怎么怎么报销,这就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呢?难道我们就不该思考吗?  个人对于国家总是弱势,而国家的思想不保持在人这个弱体上面,而放在国家这个强势上面,怎么让人信服呢,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帝国时期,不是独裁时期,即使这个独裁者是国家也不行啊,如果国家思想不能正确的确立,那这个核心思想能得到多少人支持,即使一激动喊了声支持,可是回头想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就是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吗?有人说你这人怎么这麽没觉悟,国家都不支持?可是你回头看看,红军到建国前期,为了国家老一辈抛弃一切都没有任何怨言;可是现在呢,你要有高薪养廉政策,你要有物质表彰,精神表彰,这些本身就说明社会性质在一点点的变化。你怎么提出一个类似五六十年代的核心思想呢。即使口头支持,心里怎么想,即使当时支持,回过头怎么想,这些都需要国家考虑。  中国的民智越来越高,谁都可以在心里衡量一个集体是不是为人民服务,人民都会感受到社会变迁带来好处,迷茫和无奈。中国老百姓应该是最好的,要求也很低,可是依然有很多上访,我不知道这反应了什么,这能说中国总体方针好,但是另外又反应了什么,一个社会表面是什么,并不是人民内心就怎么样!  就像老子所说一样,国家为什么有能臣,那就是反应国家是混乱的,国家为什么打击贪官,那就是反应了国家贪官太多,那你强调中国核心思想是复兴民族,那背后又反应了什么?

有关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儒家 教育现在给你们讲一讲“调心”。一个人要会调节心理。调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个开悟的人, 他要有一个清凉的心, 清凉是脑子很清 醒, 人很冷静, 清凉心就是说这个心永远是很安定的、很平稳的。调心的目的就是要修正我们身上的习性, 习惯性的东西, 因为习惯性的东西并不是件好事情。比如: 你已经生糖尿病了, 还是喜欢吃巧克力,吃甜品, 你们说这个习性好不好? 不好的习惯性的东西一定要改掉。调心就是把心调得平衡一点。修心也叫调心,即修心养性。儒家教育就是修心养性。告诉你们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能让你们修得更好, 就是共修, 人在一起的时候容易修, 容易进步, 与大家在一起修心念经, 才能让佛印心。什么叫佛印心? 就是与大家在一起修心念经, 大家都是佛, 大家身上都有好的气场, 大家在修心的时候会有一磁场和气场出来, 那时你与大家一起念经, 你会得到信心,得到能量, 会得到佛菩萨的佛心, 印在你的心里。如果一个人修心, 很难让佛在心中留住, 因为一个人修心时, 他的磁场, 佛性不够, 而且私心杂念一起佛菩萨就离开了,一个人修心之后, 不可能马上得到清净心和自在心。以为自己清净了、自在了。那是你自己认为的, 其实你不了解什么叫做业力。就是说你以为自己平静了、清净了、得到安静了, 以为自己修心已出成果了, 实际上你就不了解你身上的业力。因为身上有业力的人他的心不可能马上修得清净。比如: 你现在还欠很多钱, 而每天所赚来的钱, 实际上不是你的, 因为你欠人家的钱, 进来的钱就不是你的钱。业力是不可思议的, 不可思议的业力就是说这个业力会随着境界转, 就是心会随境界转, 心会随着业力转。比如: 今天业报到了, 你很恨这个人, 这时你心中就产生恨意, 产生恨之后, 身 体就会有变化, 饭吃不下, 觉睡不好,业力就开始变了, 你的脸也会随着业力变化, 变得越来越凶, 事业越来越有阻碍, 身 体越来越差, 这个业力就是你恨人家, 这都是业力转化的结果。修心之后不要去追求任何的感应, 你们今天跟随 师父修行, 不要去追求任何的感应。师父常常告诫你们修心念经不要去追求有什么感应, 要做到今世不造业, 累世的业也不要让他来。你们过去累世当中做的很多罪业, 随着你们再投胎受报, 有的也会没了。就像税 务 局的档 案一样,每五年就会自动注销。但是你们要记住, 你们在修行当中,因为你们是在正修, 佛菩萨会保佑你们, 你们头上有佛光,过去做的小业障真的能消掉,因此不要让累世的罪业再来侵入你的身 体, 师父现在让你们念《礼 佛大忏 悔文》就是忏悔你前世的罪业, 也只是前世而已。佛菩萨讲的三世因是前世, 今世, 来世, 能把这三世修好, 你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前世欠的债, 今世尽量不要让他发出来, 念《礼 佛大忏 悔文》之后把小的业障消掉了, 大的激活了, 然后念“小 房子”还 债。这就是阻止你累世的业力出现。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一、 综合类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2、学生大论文中心、蜂朝无忧论文网门类很全。4、论文下载中心门类很全。5、论文帝国二、 教育类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2、教育教学论文网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3、教育论文-/asp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三、 专业类1、优秀论文杂志以科技类为主。2、论文资料网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3、法律图书馆-/文如其名。4、法学论文资料库-/lw/文如其名。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mba职业经理人论坛、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体育论文、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论文商务中心、法律帝国: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1、学术论文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五、 博硕士论文1、论文统计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论文中国 :新浪论文网分类:_dir/jy/lw/中国论文联盟:大学生论文库论文资料网:论文下载中心:毕业论文网:学位论文:无忧论文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可以。孔子是中国的思想家(可以谈到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汉代的独尊儒术、对后来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有一定的禁锢的副作用、明以后八股文的、孔子的贡献、儒家思想的内容等等)汉武帝对中国版图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他巩固了河套,向北向西占领了漠南,河西走廊,青海。向南纳入了华南,越南北部,开发了西南。向东占领了辽东和朝鲜北部。在这些新征服的领土中,除了朝鲜北部和越南北部,都成为了中华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可以展开去写,比如: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汉车骑将军卫青发动了进攻匈奴的河套战役。大破匈奴,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在河套建朔方郡,并建重镇朔方城。再次确认了中国对于河套地区的统治。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地区发动了两次河西战役,大破匈奴,一举占领匈奴最后的一块膏腴之地——河西走廊,使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武帝在河西置张掖郡,并在今天的敦煌以西沙漠边缘建长城和玉门关和阳关两座雄关。从此河西走廊永归中国,只是在唐中期后被吐蕃占据,明代退缩进了嘉峪关。对河西走廊的征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征服,从此中国打开了中亚的大门。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两路并发,发动了目的在于征服匈奴的漠北战役。卫青进攻纵深达到今天蒙古的杭爱山,小破匈奴。霍去病一路,觅得匈奴主力,大获全胜。封狼居胥,并一直追击匈奴残部到了翰海(今天俄罗斯贝加尔湖)。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军队空前绝后的大远征。本次战役对扩张来说,意义并不显著,汉无法长久占领漠北的土地,汉军退军后,并没有在那里建行政建制,匈奴很快就重占漠北。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在番禺大破南越,灭南越,置南海(治所在今天广州),交趾(治所在今天河内)等九郡,从此华南和越南北部纳入中国版图。(秦始皇首先开发五岭之南,并置三郡,但南越很快独立。)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分率水陆军两路进击卫氏朝鲜,前108年,卫氏朝鲜降。汉置辽东郡(今天辽东半岛),玄菟郡(今辽宁东北,北朝鲜),乐郎郡(今平壤),真番郡(今韩国北部),临屯郡(今韩国东北)五郡,充分说明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制度史:秦朝建立了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官员、地方设置大都与秦朝相似(看得到秦朝的影子),还有,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楼主是学历史的吗?历史小论文……好怀念啊!我去年准备高考的时候写了好多好多小论文呢呵呵呵呵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内容要求“言中国思想史,就可以想到孔子;言中国疆域史,就可以想到汉武;言中国制度史,就可以想到始皇”这一说法正确吗?请证明。字数:400-500

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作为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任务,因在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中国国情的不适应,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自身的局限性。这就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会出现民主思想的新格局的原因。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出现后,两类民主思想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不断发展和演变,最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成为了历史的选择。

你可以参考其他文章的摘要和引言,一般来说,摘要要说明论文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引言则是介绍和论文题目相关的历史性资料。具体的如下:  1、 摘要的写法  论文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或技术实践的总结,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概括。  摘要置于主体部分之前,目的是让读者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内容,以便决定是否阅读全文。一般来说,这种摘要在全文完成之后写。字数限制在100~150字之间。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也就是说,摘要必须回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说明了什么”等问题。  简短精炼是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主要特点。只需简明扼要地将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分别用1~2句话加以概括即可。  2、引言的写法  引言也叫绪言、绪论。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  1)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  3)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  4)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  5)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比较简短的论文,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为了缩短篇幅,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某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意义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接着对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和主要内容。至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论文的组成部分则可以完全省略。  (1)如何写引言的开头  引言开头(即第一层)最主要目的是告诉读者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及其意义是什么,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状况或水平如何。  (2)如何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在某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述,包括他人有代表性的观点或理论、发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援引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必须标注出处,即这一研究成果由何人在何时何地公开发表。  (3)如何写研究动机与目的  在介绍了他人在某领域的工作和成果之后,下一步便介绍作者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与内容。介绍研究动机可以从两个角度人手,一是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知识的空白,二是说明解决这一问题,或填补知识空白的重要意义。  指出或暗示了知识领域里的空白,或提出了问题或假设之后,下一步理所当然应该告诉读者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填补上述空白,或者证明所提出的假设。  (4)如何写引言的结尾  研究目的完全可以作为引言的结尾。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了解文章的轮廓和脉络。  至于研究结果,在引言中完全可以不写。研究结果是结论部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日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组成。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方法部分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说白了,摘要就是你文章的骨架。告诉你一个懒人的办法:第一句写目的,也就是你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然后是“本文通过……的方法,阐述了……,论证了……,得出了……。”记得摘要最好200字左右为宜,不宜过长。

内容提要 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而在之后的数百年儒家学说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他的政治思想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相同部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下才使得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孔子 孟子异同儒家思想 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之异同 一、孔子学说 一孔子学说是儒家学说的开创学说 我说“开创学说”是说孔子本人的学说并不包含我们现今所讲的儒家学说的全部甚至也不包含战国时代儒家学说的全部。 对原始儒学即孔子本人的学说现时代的人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孔子是为奴隶说话有人认为孔子是为封建立言。有人说孔子贵“仁”有人说孔子重“礼”。有人把六经看做孔子的学说有人不以为然以为那不过是周的旧籍如此等等。两千多年前的事或全亡无征或其征不足或有征而解释不同。看来不仅孔门后学难以考订就是孔子学说的有些内容也难以考订。有些问题已经打了一二千年的官司恐怕还要继续打下去。不过困难虽然有我们还是要勉力来做这场官司的一方。因为关于孔子的学说剔去种种超时代的增饰毕竟还有线索可寻。 二孔子学说的著作 研究孔子根据什么无非是根据有关书籍记载和所处的时代。孔子十五志于学二十四岁葬母时就有门人帮忙但他的著述生涯却开始得较晚根据周卜官和史官积累的材料整理出六经时已近七十岁了修订《春秋》是在他死前的两年。有人说六经即孔门儒学。六经为古籍古事经孔子删定孔子当然是立意宣扬并有所寄托的有的可能是作为珍贵的掌故文献保存下来。周籍在平王东迁时丢失一大部分春秋时所剩无几。加之原来在王室掌管书籍的缙绅先生们这时多已离散各自找饭吃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删定六经为我们民族保存了大批有价值的古文籍实属难能可贵。 现在我们研究孔子主要根据四部书: 1、《春秋》。历来人们公认孔子修《春秋》的目的在于正名分、立名教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惧。所谓“正名分”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夫妇、贵贱尊卑等各符其名各守其分。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就以春秋为最高标准。古代中国一以贯之的宗法等级思想以及奴隶制宗法等级思想与封建制宗法等级思想的一致性都充分地表现在《春秋》一书里。 2、《论语》。关于《论语》的流派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论语系战国时孔子的再传弟子据说是曾子、有子的门人编纂而成非孔子亲笔。康有为认为《论语》虽出自孔门弟子之手战国时儒分为八则难免“各尊所闻各明一义”就难免有战国儒者的一些观点掺杂其中。因此《论语》尚不足以尽孔学的全貌。 3、《易经》据《史记》载《易经》的一些卦象辞、爻象辞是孔子亲作。孔子的重要哲学思想反映在《易经》这部书里。这里附带说一下《易》一般认定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但后来郭沫若提出新说认为《易》是战国初年的作品姑存疑。 4、孔子删定的《仪礼》十七篇及其他礼学著作。孔子生前大声疾呼以“复礼”为己任。孔子关于“礼”的思想、正名分的思想在《春秋》中已有充分表述《春秋》不妨说就是一部礼学著作。《仪礼》十七篇其中最重要的是《丧服礼》一篇孔子弟子卜子夏特为之作传其中亲亲尊尊长幼男女有别那一套规定得最具体清楚。此外阐明孔子礼学的还有汉时儒生所编的《礼记》一书。此书有些篇目如《中庸》、《礼运》记载孔子一些言论其价值不低于《论语》可以补《论语》之不足明《春秋》之未尽。 总之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明白孔子自己确实没有专著孔子多借整理古籍或史料寄托自己的思想。 二、孟子学说 一孟子的仁政 孟子“仁政学说”体系完整不是表现在它的哲学理论基础孟子至少谈到过它的经济和政治现实基础。前者即井田制《滕文公上》对此有详细记载滕文公使毕战问孟子关于“井田”之事孟子云“子之君将行仁政夫仁政必处经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此其大略。具体细节还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如此“则仁人以为已归矣”百姓依之如水之就下。“不违农时”乃“王道之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样“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矣”。井田制的实行可以得民众可以招仁人从而可以实现仁政。 孟子仁政的政治基础也可说现实基础即民本思想这一点是学者们谈论的比较多的此仅稍作补充。孔子体会更多的是“礼乐制度”的崩坏恢复“周礼”是他解决政治和现实问题的关键与终极目的历史证明他的努力只是一场闹剧。生产力进步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在战国时更加剧烈如何在战争中取胜在争霸中保国这才是当时统治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诸子立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天下恶乎定定于一”这是诸子百家的共同心愿。孟子憧憬西周的王政但不能仍停留在孔子的方法上必须对孔子所言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方法与途径加以改进。孔子有“苛政”之说也要求当权者“使民以时”也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礼乐”追求的扩充是对孔子“苛政”、“德政”的发展。 孟子“仁政思想”内涵可谓无所不包有学者曾分三个方面作过总结经济方面有制民之产、薄其税敛、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坚持社会分工重视商业其目的在于富民有王天下的物质基础政治方面要求以身行道、宽猛相济、与民同乐、选贤举能这是仁政的直接成果教育方面主张礼治德教。这一总结基本上将孟子的 “仁政思想”概括齐全此外孟子强调战争中对被攻占国也要实行“仁政”。孟子“仁政思想”内容虽然很多涉及面也非常之广这并不表示其学说高深莫测相反孟子认为任何执政者只要愿意都能实行他所说的“仁政”。梁惠王初见孟子即言何以利其国孟子对之以“仁义”后进之以“王道”即“仁政王政”行此“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滕文公下》载万章担心宋以小国行王政而“齐、楚恶而伐之”孟子则对曰“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三、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相同之处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由孔子的“德政”提升而来的在孟子看来实施“仁政”在战争动荡时期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当然这一“学说”也没有最终实现。然则何以儒学“仁政思想”又经久不衰“仁政学说”的道德含义正是孔孟之学经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之一。在一统太平时期实行“仁政”能出现治世治世在百姓的眼里即是好皇帝施行仁政的结果而乱世则是暴君带来的恶果皇帝的好坏即谁勤于政事替天下苍生着想布惠天下行仁政。在中国整个历史长河中人治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人治的好坏直接表现便是道德的评判标准孟子的仁学便只是对执政者如何要求其具体施政内容也多为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没有具体的规范与教条仁义礼智虽强调个人的修身却正好是对个品德的修养而不是对法律、法治的把握道德与政治的合二为一便产生了人治方面的弊端对官员的执政公平与公正依法与道德的差别则偏向道德的要求《云梦秦简》《语书》中曾一再强调“依法”说明在我国专制早期曾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有被继承与发扬毕竟道德对人性来说更显眼也更容易让人理解。而这正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后果虽然不全是孟子的功劳但其始作蛹却不容回避法制排除道德上的干扰而儒学又千方百计把道德作为其一个重要内容人治很容易以道德为治国的依据《春秋》决狱本身就是对法律的破坏对时代的一种静止理解所以汲黯对汉武帝有“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言论道德的评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掩饰性法律讲求唯一性和公平性道德却参与了人的感情与同情这也是孟子人性善论的基点。 “仁”与政结合便是“仁政”主体偏向于政治范畴与礼、义、智结合则是个人修养问题更多的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是个人自愿的行为而不具备强制性。德治与仁政在孔子和孟子看来都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如果能落在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当然有它的作用。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讲求“仁者爱人”。 四、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之处 1、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好的开头但却没有被继承与发扬毕竟道德对人性来说更显眼也更容易让人理解。而这正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后果虽然不全是孟子的功劳但其始作蛹却不容回避法制排除道德上的干扰而儒学又千方百计把道德作为其一个重要内容人治很容易以道德为治国的依据《春秋》决狱本身就是对法律的破坏对时代的一种静止理解所以汲黯对汉武帝有“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言论道德的评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掩饰性法律讲求唯一性和公平性道德却参与了人的感情与同情这也是孟子人性善论的基点。 “仁”与政结合便是“仁政”主体偏向于政治范畴与礼、义、智结合则是个人修养问题更多的属于道德范畴而道德是个人自愿的行为而不具备强制性。德治与仁政在孔子和孟子看来都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如果能落在实处而不流于形式当然有它的作用。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讲求“仁者爱人”。 四、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之处 1、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2、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的经济就是“教养”二大端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总的说来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概就这三个方面他们的不同主要是时代使然。 中国思想意识中都这样认为“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是一致的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所谓 ‘孔孟之道’ ” 这里我要说的是孔子思想是孟子思想表面是一致的但其实质却是完全不同的。换言之虚的是一致的实的方面不是。即虚的伦理说教是一致的实的制度构建却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即展示中国的历史命运巨大的转变。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孟子思想的核心则是“人人皆可为尧舜”孟子有言“君不肖则易之”。虽然孟子与孔子同为儒家且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一致但若仔细思考他们的言论可以看出孟子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竟管后世所奉行的思想一直是孟子的思想但因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言论上孔子思想又不明确加上后人的曲解。中国儒家思想一直以“孔孟之道称于世”。宋代就有学者对孟子提出质疑但因为声音小又缺乏论据很快就被人们的传统思维所淹没。他们的最主要的论据就是“孟子没有提到尊周室”步调没有和孔子保持一致。这正是孔子与孟子思想分歧之处也是政治制度构建思想的不同之处。 这里也有孔子的原因。孔子所表达的思想一直都处于矛盾之中。他提出根本的主张“君君臣臣”但在论证的时候却提出“复礼复古”。而在其中他却不得不面对又实在不敢反对“汤武革新”的正确性。而他又没有意识或者能力用神学的论证来推动他的主张。“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其中的写照。如果孟子----这个思维简单却又有些偏激但是颇为雄辩的人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或者没有孟子中国也会构建秦到清的模式。但是中国多年受孟子思想的支配却是事实。尽管孟子直到宋以后才被列到与孟子同列的地步但是他却是孔子思想的最主要解释者。正是孟子持角诸法家合力孔子与世俗的思想的斗争失败了。孔子提出“君君臣臣”强调“君君”却忽视“臣臣”。所以当法家废除贵族继承制的时候孔子的继承者却没有激烈的反对。也正因为“君君”与“臣臣”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臣臣也就开始的一乱一治也就开始了后来我们所垢屑的“迂腐的忠君思想”。孔子主张拥护周王室却强调赞美文武王这是矛盾的也难怪后来的儒家继承者和几乎所有的民众得出错误的理解。 结论 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存在谁对错时势造英雄孔子和孟子的不同主要是处于不同的时代使然对此作个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孔孟思想。 我在学习儒家学说时应正确对待吸收孔子与孟子二人好的方面全面的看待其学说。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儒家学说使儒家学说更加适合当今世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阎 钢 简论儒家仁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国论文服务网论儒家思想的演变2009 [4]佚名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和地位变迁2007 [5]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中国思想史的论文摘要怎么写的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格式封面  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  结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2]。  题目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论文正文  要点⑴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标准论文格式  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发展史一中体西用的1历史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学东渐”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和被动的世界历史地位)2发展历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成就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李鸿章等兴建的工程。二“三民主义”的1历史背景及其合理性(其在美国的成功实施)中国当时的国情,2发展历程(如兴中会,同盟会等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孙中山,黄兴的历史事迹,黄花岗起义等)3孙中山接受苏联共产国际建议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新三民主义”三1蒋介石当政后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和实施(是否符合‘三民主义”的实质,宋庆龄,廖仲恺等国民党做派人士的质疑)2“三民主义’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在中国大陆时间的失败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作为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任务,因在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中国国情的不适应,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自身的局限性。这就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会出现民主思想的新格局的原因。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出现后,两类民主思想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不断发展和演变,最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成为了历史的选择。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