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怎么写好

发布时间:2024-09-05 18:05:57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怎么写好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一般表现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如《坚持就是胜利》一文的论点就是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坚持是一个重要条件。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 如在《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举的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既具有典型性,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3、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还以习作《坚持就是胜利》为例,这篇作文中就是运用了两种典型的事例: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故事,从正文两个方面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这一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论证过程。(1)论点的含义: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有时会是标题。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 统计数字, 亲身经历、感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比喻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 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头 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 的过程 。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 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式结构 b、对照 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 、对照 、层进 、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 “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 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 作用。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 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 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 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 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 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另一个故事”“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论部分解答 “是什么”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么(有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么办”的问 题。 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 例紧 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来阐发,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接受或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和写作这种文体。 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议论文所阐发的思想观点;论据是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这三者的紧密关系,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体。

摆事实 讲道理摆出人人都知道的试试,讲自己的道理。其实初中论文没有太要求的严格,因为我们都还是新手,一切从基本做起。但是 论点论据论证 这三点一定要记得。希望采纳。

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然而,要想学好语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学习语文的习惯须要慢慢地养成。一,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记笔记,都要养成把汉字写得规范、整洁、优美的好习惯引言6-7 一、 教学环境研究的发展简要概述及教学环境的解读7-1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含义、类及构成要素10-14 (一 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环境11-13 (二) 中学语课堂教学物理环境13-14 三、 中学语文课堂教环境教育价值分析14-18 (一)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与情绪15-1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环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与行为16-17 (三)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与效率17-18 四、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心理学依据18-21 (一) 中学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优化的心理依据18-2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优化的心理学依据20-2五、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原则21-25 1 、 教育性原则21-22 2 、 人性化原则22 3 、 合理性原则22-23 4 、 自然性原23 5 、 效益性原23-24 6 、 整协性原则24 7 、 情感性原则24-25 六、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25-39 1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和谐环境26-36 (1) 、 营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27-30 (2) 、 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环境因素的调和来优化教学氛围30-36 2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物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物质条件6-39 结束语39-41 注释41 参考文献41-44 中文摘要44-51 1华英;;《俄汉词典》汉译辨正[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2晁继;;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3李国;;规范型语文辞书的理论思考[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4李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5黄颖;;培养英语的初步交际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6王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7曹擢;;序[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8彦玲;;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语文兴趣[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9军琦;;生活之树常青 语文不会苍白——感悟教育的一点尝试[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10沁怡;;台湾地区职校学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结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说实话,教学论文的撰写就如学生习作,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其实是没有技巧的,不是靠谁能教会或者有什么秘诀可以授受的。不管你多么卖力地讲授写作技巧,多么喋喋不休地传授方法,效果总是有限或者是很有限的。经验证明,写作是通过历练而能自通的一一种能力,撰写教学论文也如此。惟有教师勤写苦练,才能闯出自己的路子,亮出自己的风格。  通过本章,如果能帮助教师打开那么一扇天窗,去认识生活、去审视教学实践,激发涂鸦的热情,养成一种工作并思考着的状态,也就如愿了。就如著名诗人舒婷所说:“诗歌只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还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愿我们今天的耕耘,为不久的将来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可喜图景。第一节 撰写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础与缩影。特别是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并把实践中的感性素材,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既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因为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经过实践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过程的产物,是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下来、表述出来的一种载体,所以撰写的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解一下撰写的基本常识也是有必要的。再说,近几年语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很高,论文的数量很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泛泛而谈的多,深入剖析的少;坐而论道的多,策略建议的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多,有创意有个性的少;拼凑的多,思考的少;等等。这样说来,也有必要让我们共同去思考探讨提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问题,共同为“撰写出有事实、有理论、有对策的教学论文”而努力,尽量使教学论文内容鲜活、剖析深入、见解真实。  一、语文教学论文的种类  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这类论文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这一命题作阐述与解释的,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3期《审视“语文”》(作者: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是从“精神的家园”、“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和“生活的语文”几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是什么?”这一命题;有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解释,笔者的《悟什么  怎么悟》(发表于2004年8期《教学月刊》)当属此列;或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例如,批评语文教学满堂灌、机械练等不足,倡导对话教学,《教学月刊》总第41期中的《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就论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的观点。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收集各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寻找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年第5期有篇题为《中美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的文章,就是在“多”和“活”上分析了美国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  第三,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也成了教学论文。这类论文比例最高,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教学杂志,有三分之二的文章就属此列。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的“课例剖析”、“教艺例谈”、“教改探索”、“教改尝试”和“教学反思”等栏目登载的几乎都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所感,记录着广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追求的足迹,镌刻着一位位热血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叩问与咀嚼。  从论文撰写的形式来看,狭义上的教学论文就是指围绕某一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文字表达。广义上的教学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报告性教学论文。如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调查报告等。  第二, 论辩性教学论文。此类论文论点明确,论述充分,学术味浓。  第三, 经验型教学论文。此类论文实用性强,如:教学案例、教学叙事、课堂教学评课稿。  第四, 随感式教学论文。如:读后感,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日记等。  从严格意义上说,第三、第四类教学文章可能还不能登“教学论文”之雅堂,有的专家根本不把后两类的文章称作“教学论文”,晋升职称等评审也没有高看这两类文章,但实际上,后两类的教学论文才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平台。  下面先谈谈撰写第一类和第二类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二、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题目  题目是教学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题目让人一对视,顿生好感,引发阅读兴趣,发挥很好的广告效应。比如“磨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寓庄于谐,大俗中透出大雅,不仅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让读者顿生阅读期待之情。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自己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恰当地反映此文章研究的范围及所达到的深度。例如“创新阅读不是‘大话’阅读”,一看就明了文章将对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创造性与严肃性上进行论述。又如“以小学语文为例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剖析”使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所以,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  1、准确。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少用大而统之的术语,比如“浅谈┉┉”“试论┉┉”等表述显得平庸而空泛。一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哪几个途径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切忌穿靴带帽唱高调。请看这样二个题目:“聆听生命的呼唤——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观”(文章从“认识生命之源、感受生命之趣、理解生命之谛”三方面来论述);还有一个题目是“让童心在课堂上飞扬”,这两个题目立足点都太宏观,涉及的范围也很大,没有反映出要论述的理念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2、简炼。题目要简短明了,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期待,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冗长了,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论文所要研究、阐述的问题。比如有一次我想就如何理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这一规律谈些浅见,开始时想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题,但发现这样的题目太大太没有针对性,最后就以“悟什么?怎么悟?”为标题,以“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思考”为副标题,才觉得简明扼要地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3、新颖。教学是在不断发展,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教学论文的题目如果只是复制前人的话语,教学研究就难以发展。因此,要敏锐地把握教学动态,学习有创意地表达。比如“教学的原生态”、“预设与生成”、“绿色课堂”等等词语非常有表现力。题目要亮丽、醒目,有时可以巧借名句,如“一语天然万古新“、“未成曲调先有情”、“巧把金针度与人”;有时可以妙用修辞,如“眼睛上的窗帘”、“飞扬个性天地,栖居心灵空间”;有时可以反弹琵琶,如“近墨者未必黑”;有时还可以巧改古诗、歌词为题,如:“你看,你看,试卷的脸在悄悄地改变”“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拿什么评价你,我的孩子”“乱:怎一个怕字了得”“佳词妙句巧点击,片言只语总相宜”。当然,想拥有一个既有创意又确切的题目,这需要以稳实的研究、丰厚的积淀、深透的开掘作为基础。  4、巧设题记。如果有必要,可以巧设题记。题记可以是两句小诗,可以是一句格言,也可以是短小的寄语。只要能形象、贴切地体现写作意图,并让读者感受到在笔墨挥动之间,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比如《贾老师教语文》的题记很有意思: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如今,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我将一刻也无法生活。又如《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每一篇阅读教学案例前都有高林生老师的题记,撷取一个题记与大家分享:“教人医术者说:要想让别人知道人体的构造,首先你得拿起手术刀,一刀一刀地解剖给人家看;教人武功者说: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自己去摸爬滚打才有可能得到真功夫;教人武功与医术如此,教人学习语言文字大概也是这个理。”  (二)提要  “提要”也称“摘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例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的【内容摘要】在新理念的倡导下,低年级课堂呈现出热衷于无原则激励性评价的现象。本文通过四个典型案例的阐述,对激励性评价做了深刻冷静的反思,旨在呼唤老师们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  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  绪论(也称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应该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绪论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看到绪论,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请看吕树炯老师写的《语文教学残缺之美之鉴赏》的绪论:追求完美是艺术亘古不变的主题,但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几乎都无法达到完美。因为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遗憾的美,一种残缺的美。古希腊著名雕塑作品“断臂维纳斯”的不可超越的美就来自于它的断臂,来自于它的残缺。据说一位著名雕塑家化了很大心血为维纳斯续上手臂,可结果却似狗尾续貂,原来的令人目眩的美荡然无存。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不可能达到完美。在语文教学中,“残缺”之美能使课堂教学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再请看《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绪论: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旨在通过提升语文教学理念,拓宽可供学生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开放的新型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的“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而“拓展”,则意味着开放,所以“主题拓展”,就是有中心地开放,在开放中体现意义的联结、情感的延续。一句话,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就是探讨以主题统帅全程、立体开放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方式,其固有特征表现在:主题性:主题拓展需要广泛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和资源,但在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时要努力把握拓展的中心价值,强调以意义统帅文本,以情感引领过程,追求学习体验的深刻和专一。综合性:要改变单一文本、单一目标的常规学习思路,改造常见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开放、立体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情感体验、个性化价值观形成等多元素养发展的过程。实践性:指主题拓展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参与活动的全程,从主题的筛选、方法的选择、方向的论证,乃至整个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自主体验,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语文教育特点。  (四)本论  本论(正文)--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教学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主体部分,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科学性、正确性,以最大限度说服读者、感染读者。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翔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所以这部分要求做到结构层次性、论证逻辑性和论据丰富性。  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这部分是教师表达教学研究成果的主体。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  本论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结构比较复杂,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按照不同的层次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可加小标题,使用序号书写风格要保持统一。试举笔者写的《论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无为与有为》,希望能印证以上观点。  作文教学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堡垒,成为我们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林林总总,流派形形色色,可我们总感到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复杂,最根本的是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指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太把作文当作作文。小学生为什么要习作?其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其二,是因为他们要发表自己的生活感受,要表达对周围的看法,他们只要有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是作文。但是,由于习惯心理定势使然,更何况为了应试,作文教学功利化,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与主题明、立意深、构思巧、取材新挂钩,潜意识中整齐划一地向优秀作文看齐,所以一味拔高要求,还写不通句子,就要求写段、写篇,还写不清楚、写不明白,就要求生动形象,就如孩子不会走就要求跑、跳,结果导致畸形发展。对作文教学人为的“恶炒”、“升值”使学生视作文为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从而产生消极、失语。这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吗?  复杂问题简单化,指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上,在具体的作文教学策略上,有认识简单化倾向,有的认为小学生习作训练只要有所感就写得出,有的认为认识事物的能力发展了同时也发展了表达能力,有的一味强调阅读积累、读中悟写。这种一维的思考方式,把作文教学中的复杂现象简化成单一的因果关系,从纯粹概念中看似辩证地推导出现实来,其实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学习实际,把理想中的完美(如只要从观察获得内容,就能写出文章来)作为标准或依据来解释小学生的作文现实,其结果必然是苍白无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怎么写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轻风论文网有很多的哦我当时也是找他们帮忙的,很快就给我写好了,非常专业的说建议你看下~

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然而,要想学好语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学习语文的习惯须要慢慢地养成。一,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记笔记,都要养成把汉字写得规范、整洁、优美的好习惯引言6-7 一、 教学环境研究的发展简要概述及教学环境的解读7-1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含义、类及构成要素10-14 (一 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环境11-13 (二) 中学语课堂教学物理环境13-14 三、 中学语文课堂教环境教育价值分析14-18 (一)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与情绪15-1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环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与行为16-17 (三)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与效率17-18 四、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心理学依据18-21 (一) 中学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优化的心理依据18-2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优化的心理学依据20-2五、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原则21-25 1 、 教育性原则21-22 2 、 人性化原则22 3 、 合理性原则22-23 4 、 自然性原23 5 、 效益性原23-24 6 、 整协性原则24 7 、 情感性原则24-25 六、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25-39 1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和谐环境26-36 (1) 、 营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27-30 (2) 、 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环境因素的调和来优化教学氛围30-36 2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物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物质条件6-39 结束语39-41 注释41 参考文献41-44 中文摘要44-51 1华英;;《俄汉词典》汉译辨正[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2晁继;;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3李国;;规范型语文辞书的理论思考[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4李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5黄颖;;培养英语的初步交际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6王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7曹擢;;序[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8彦玲;;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语文兴趣[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9军琦;;生活之树常青 语文不会苍白——感悟教育的一点尝试[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10沁怡;;台湾地区职校学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结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练习写观察日记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3)开展阅读活动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1)审题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2)立意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3)选材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篇怎么写的

说实话,教学论文的撰写就如学生习作,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其实是没有技巧的,不是靠谁能教会或者有什么秘诀可以授受的。不管你多么卖力地讲授写作技巧,多么喋喋不休地传授方法,效果总是有限或者是很有限的。经验证明,写作是通过历练而能自通的一一种能力,撰写教学论文也如此。惟有教师勤写苦练,才能闯出自己的路子,亮出自己的风格。  通过本章,如果能帮助教师打开那么一扇天窗,去认识生活、去审视教学实践,激发涂鸦的热情,养成一种工作并思考着的状态,也就如愿了。就如著名诗人舒婷所说:“诗歌只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还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愿我们今天的耕耘,为不久的将来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可喜图景。第一节 撰写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础与缩影。特别是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并把实践中的感性素材,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既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因为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经过实践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综合、理论论证等过程的产物,是以文字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下来、表述出来的一种载体,所以撰写的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解一下撰写的基本常识也是有必要的。再说,近几年语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很高,论文的数量很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泛泛而谈的多,深入剖析的少;坐而论道的多,策略建议的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多,有创意有个性的少;拼凑的多,思考的少;等等。这样说来,也有必要让我们共同去思考探讨提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问题,共同为“撰写出有事实、有理论、有对策的教学论文”而努力,尽量使教学论文内容鲜活、剖析深入、见解真实。  一、语文教学论文的种类  从论文的内容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这类论文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这一命题作阐述与解释的,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3期《审视“语文”》(作者: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是从“精神的家园”、“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和“生活的语文”几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是什么?”这一命题;有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解释,笔者的《悟什么  怎么悟》(发表于2004年8期《教学月刊》)当属此列;或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例如,批评语文教学满堂灌、机械练等不足,倡导对话教学,《教学月刊》总第41期中的《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就论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的观点。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收集各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寻找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年第5期有篇题为《中美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的文章,就是在“多”和“活”上分析了美国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  第三,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也成了教学论文。这类论文比例最高,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教学杂志,有三分之二的文章就属此列。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的“课例剖析”、“教艺例谈”、“教改探索”、“教改尝试”和“教学反思”等栏目登载的几乎都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所感,记录着广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追求的足迹,镌刻着一位位热血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叩问与咀嚼。  从论文撰写的形式来看,狭义上的教学论文就是指围绕某一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文字表达。广义上的教学论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报告性教学论文。如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调查报告等。  第二, 论辩性教学论文。此类论文论点明确,论述充分,学术味浓。  第三, 经验型教学论文。此类论文实用性强,如:教学案例、教学叙事、课堂教学评课稿。  第四, 随感式教学论文。如:读后感,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日记等。  从严格意义上说,第三、第四类教学文章可能还不能登“教学论文”之雅堂,有的专家根本不把后两类的文章称作“教学论文”,晋升职称等评审也没有高看这两类文章,但实际上,后两类的教学论文才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平台。  下面先谈谈撰写第一类和第二类教学论文的基本常识。  二、语文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题目  题目是教学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题目让人一对视,顿生好感,引发阅读兴趣,发挥很好的广告效应。比如“磨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寓庄于谐,大俗中透出大雅,不仅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让读者顿生阅读期待之情。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自己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恰当地反映此文章研究的范围及所达到的深度。例如“创新阅读不是‘大话’阅读”,一看就明了文章将对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创造性与严肃性上进行论述。又如“以小学语文为例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剖析”使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所以,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  1、准确。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少用大而统之的术语,比如“浅谈┉┉”“试论┉┉”等表述显得平庸而空泛。一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哪几个途径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切忌穿靴带帽唱高调。请看这样二个题目:“聆听生命的呼唤——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观”(文章从“认识生命之源、感受生命之趣、理解生命之谛”三方面来论述);还有一个题目是“让童心在课堂上飞扬”,这两个题目立足点都太宏观,涉及的范围也很大,没有反映出要论述的理念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2、简炼。题目要简短明了,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如果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读者的阅读期待,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冗长了,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论文所要研究、阐述的问题。比如有一次我想就如何理解“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这一规律谈些浅见,开始时想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题,但发现这样的题目太大太没有针对性,最后就以“悟什么?怎么悟?”为标题,以“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思考”为副标题,才觉得简明扼要地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3、新颖。教学是在不断发展,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教学论文的题目如果只是复制前人的话语,教学研究就难以发展。因此,要敏锐地把握教学动态,学习有创意地表达。比如“教学的原生态”、“预设与生成”、“绿色课堂”等等词语非常有表现力。题目要亮丽、醒目,有时可以巧借名句,如“一语天然万古新“、“未成曲调先有情”、“巧把金针度与人”;有时可以妙用修辞,如“眼睛上的窗帘”、“飞扬个性天地,栖居心灵空间”;有时可以反弹琵琶,如“近墨者未必黑”;有时还可以巧改古诗、歌词为题,如:“你看,你看,试卷的脸在悄悄地改变”“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拿什么评价你,我的孩子”“乱:怎一个怕字了得”“佳词妙句巧点击,片言只语总相宜”。当然,想拥有一个既有创意又确切的题目,这需要以稳实的研究、丰厚的积淀、深透的开掘作为基础。  4、巧设题记。如果有必要,可以巧设题记。题记可以是两句小诗,可以是一句格言,也可以是短小的寄语。只要能形象、贴切地体现写作意图,并让读者感受到在笔墨挥动之间,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比如《贾老师教语文》的题记很有意思: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如今,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我将一刻也无法生活。又如《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每一篇阅读教学案例前都有高林生老师的题记,撷取一个题记与大家分享:“教人医术者说:要想让别人知道人体的构造,首先你得拿起手术刀,一刀一刀地解剖给人家看;教人武功者说: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自己去摸爬滚打才有可能得到真功夫;教人武功与医术如此,教人学习语言文字大概也是这个理。”  (二)提要  “提要”也称“摘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例如《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的【内容摘要】在新理念的倡导下,低年级课堂呈现出热衷于无原则激励性评价的现象。本文通过四个典型案例的阐述,对激励性评价做了深刻冷静的反思,旨在呼唤老师们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使其发挥应有的功效。  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  绪论(也称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应该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贡献。绪论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看到绪论,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请看吕树炯老师写的《语文教学残缺之美之鉴赏》的绪论:追求完美是艺术亘古不变的主题,但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几乎都无法达到完美。因为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遗憾的美,一种残缺的美。古希腊著名雕塑作品“断臂维纳斯”的不可超越的美就来自于它的断臂,来自于它的残缺。据说一位著名雕塑家化了很大心血为维纳斯续上手臂,可结果却似狗尾续貂,原来的令人目眩的美荡然无存。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不可能达到完美。在语文教学中,“残缺”之美能使课堂教学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再请看《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绪论: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旨在通过提升语文教学理念,拓宽可供学生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开放的新型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的“主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心”,而“拓展”,则意味着开放,所以“主题拓展”,就是有中心地开放,在开放中体现意义的联结、情感的延续。一句话,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就是探讨以主题统帅全程、立体开放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方式,其固有特征表现在:主题性:主题拓展需要广泛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和资源,但在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时要努力把握拓展的中心价值,强调以意义统帅文本,以情感引领过程,追求学习体验的深刻和专一。综合性:要改变单一文本、单一目标的常规学习思路,改造常见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开放、立体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情感体验、个性化价值观形成等多元素养发展的过程。实践性:指主题拓展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参与活动的全程,从主题的筛选、方法的选择、方向的论证,乃至整个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自主体验,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语文教育特点。  (四)本论  本论(正文)--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教学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主体部分,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科学性、正确性,以最大限度说服读者、感染读者。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翔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所以这部分要求做到结构层次性、论证逻辑性和论据丰富性。  如果是语文教学研究报告,这部分是教师表达教学研究成果的主体。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  本论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结构比较复杂,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按照不同的层次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可加小标题,使用序号书写风格要保持统一。试举笔者写的《论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无为与有为》,希望能印证以上观点。  作文教学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堡垒,成为我们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林林总总,流派形形色色,可我们总感到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复杂,最根本的是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指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太把作文当作作文。小学生为什么要习作?其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其二,是因为他们要发表自己的生活感受,要表达对周围的看法,他们只要有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是作文。但是,由于习惯心理定势使然,更何况为了应试,作文教学功利化,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与主题明、立意深、构思巧、取材新挂钩,潜意识中整齐划一地向优秀作文看齐,所以一味拔高要求,还写不通句子,就要求写段、写篇,还写不清楚、写不明白,就要求生动形象,就如孩子不会走就要求跑、跳,结果导致畸形发展。对作文教学人为的“恶炒”、“升值”使学生视作文为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从而产生消极、失语。这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吗?  复杂问题简单化,指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上,在具体的作文教学策略上,有认识简单化倾向,有的认为小学生习作训练只要有所感就写得出,有的认为认识事物的能力发展了同时也发展了表达能力,有的一味强调阅读积累、读中悟写。这种一维的思考方式,把作文教学中的复杂现象简化成单一的因果关系,从纯粹概念中看似辩证地推导出现实来,其实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学习实际,把理想中的完美(如只要从观察获得内容,就能写出文章来)作为标准或依据来解释小学生的作文现实,其结果必然是苍白无力。

抓住论文的主题来写,实在想不出来,就去参考网络。祝你顺利!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 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 (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 (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 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 (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 (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 (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第一对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这类论文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这一命题作阐述与解释的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3期《审视“语文”》作者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是从“精神的家园”、“感性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和“生活的语文”几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是什么”这一命题有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解释笔者的《悟什么 怎么悟》发表于2004年8期《教学月刊》当属此列或是站在新的理论高度、用新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例如批评语文教学满堂灌、机械练等不足倡导对话教学《教学月刊》总第41期中的《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就论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的观点。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统化用新观点、新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结论。例如收集各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寻找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年第5期有篇题为《中美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的文章就是在“多”和“活”上分析了美国阅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 第三对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或大或小的体会总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及时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也成了教学论文。这类论文比例最高打开我们手中的语文教学杂志有三分之二的文章就属此列。例如《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的“课例剖析”、“教艺例谈”、“教改探索”、“教改尝试”和“教学反思”等栏目登载的几乎都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所感记录着广大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执着追求的足迹镌刻着一位位热血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叩问与咀嚼。 从论文撰写的形式来看狭义上的教学论文就是指围绕某一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文字表达。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10篇怎么写好写

因此,我们说,一个音乐教师只会弹琴唱歌,按步就班,那无异于被蒙上眼睛只会转圈推磨的老牛吧?教学,是一种艺术,音乐也是我们心目中最高雅的艺术。怎样将它们有机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分风格?这应该是我们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吧?那种把弹琴唱歌当作技术,把教学也当作技术的音乐教师来说,他要想教出自己的风格来,恐怕就难为他了。因为,艺术要靠感觉和悟性,而这感觉和悟性又来自教学的主体——那活蹦乱跳的学生。所以,凡是善于抓住教学闪光点和善于发挥教育机智的教师,只要将这一点一滴用文字进行总结,就等于在教学生涯中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这是他心血的结晶,这是他人生的书页。有了这种认识,难道我们还会拒绝写论文吗?还会为到学期结束要交论文而发愁吗?我们还会为评职称而去临时应付吗?不,统统不会!因为这已是他收获的时刻,他只会主动地、适时地收回成果。因此,写好音乐教学论文,是收获音乐教学的果实,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的腾飞总结经验,为自己人生的旅程增添一个崭新的高度、一条闪亮的起跑线。如论大环境,这也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对广大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们,快行动起来吧,论文写作、钢琴、声乐、教学,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专业和基本功。音乐论文三要素

论文网上到处都是 满意请采纳

可以参考以下基本教材:1、《音乐论文写作精讲》 傅利民 人民音乐出版社2、《好论文聊出来:音乐教育论文写作指引》 郭声健 暨南大学出版社 3、《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硕士论文集》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音乐教育研究论文集》余丹红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说过:“教育,就是你把所学到的内容遗忘之后剩下的那点东西。”成功的本科教育不是为学生提供相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要教会他们寻找那答案的方法与方式。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和训练重要的不是结果,不是能否得到一篇合格的论文,而是整个的训练过程。要使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从选题、收集、整理、检索、鉴别资料,到调查、分析、比较、研究,再到整合思路、拟订提纲直至最后撰写成文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学会如何把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梳理,并转化为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也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中真切地体会到如何进行一项有“创造性”的工作;明白怎样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到底;真切地感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学术研究是多么重要;应当怎样崇尚学术尊严,恪守学术道德,等等。而所有这些无疑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也是一个树立学术人格的过程。 学位论文网xwlunwen有论文详细内容,去看看吧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10篇教案怎么写好

论文字数8千或2万字。论文题目应该有个范围吧!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查阅资料、要确定教学目的、要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类型。要考虑教学方法。要设计编写教案,还要借鉴相邻、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更要研究国家教育的全局形势……可以说,教师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以课下的精心准备为代价的。 备课是否能达到教学中教师所期盼达到的目的.这就要看教师是否做到了有的放矢。即:是否做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年龄特点、音乐素质、能力水平、班风纪律等情况了如指掌。是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而适当的措施。所以说,备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了解学生这个重要基础。在备课中,只熟悉课本教材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把范围扩大一些。翻阅书籍、网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及借鉴一些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的文字资料、乐谱等)。参阅相关资料的目的,并不是要扩大教学的范围,而是要使教师高瞻远瞩,在教学中立于主动、有效的地位。 分析教材是为了掌握教材的本质、弄清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探讨、确定教学目的。要明确以下几点:让学生学什么?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培养哪些音乐能力?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 分析教材也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所谓深入,就是抓住教材的本质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所谓浅出,就是把深奥难懂、难于掌握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办法使学生掌握,要做到这一些,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勤于思考,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