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艺术设计论文2000字怎么写好

发布时间:2024-08-28 06:05:25

艺术设计论文2000字怎么写好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着眼于基层。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等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次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块中,调整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项目施工管理”,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工程经济及经济核算方面的教育,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成本核算、工程预算、决算的方法及工程索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学校所在地的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装饰课题,使学生在工程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环境艺术装饰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作品,又能见到工程实例图片或现场。这样不仅摆脱了“压缩型”、“三段式”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问卷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4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充实,58%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良好。截至6月底艺术设计专业200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4%,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先做个综合(大型)的设计,在结合所学知识作点分析、总结就OK了么。

首先毕业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作品(效果图平面图施工图电路图等等)这些是必然的然后说说你的设计理念及你在材料的选择上的看法有什么优点其次是关于施工的工艺方面的讲解我毕业的时候画的一套图老师审评了以后会问你一些关于图纸的一些问题无非就是关于你的设计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选用这种材质用这种材质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好处能否用其他材质代替等等等等不多说了祝你们顺利过关呵呵

未来 能力      伴随着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设计正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美化生活的的未来设计人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以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则成为衡量设计者一把尺子。结合人的整体发展过程和目前教育实际,未来得我才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继续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促使未来设计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作为对人工制作物的一种策划和构思,具有知识综合化和文化整合的基本特征,它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生活感悟能力,并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组合成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而知识的储备是发挥该职能的前提,如果说宽泛的知识层面是未来设计人才自由飞翔的翅膀,那么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未来设计人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则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未来设计人才步入成功的阶梯。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始终伴随着未来设计人才的成 长过程。为此,注重培养他们的继续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对有用知识搜索、鉴别、综合和运用的能力上,要让他们学会对知识鉴别和储存,在此基础上善于把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二、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设计者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表现的基础,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鉴别能力与创造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鉴赏能力直接反映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并在设计作品上凸现出来。艺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综合创新能力来实现,来源于设计思维。而设计者所运用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式串行思维和整体式综合思维的组合。我们知道,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思维模式。左脑具有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优势,右脑具有非语言功能和形象思维优势,左右脑之间是通过胼胝进行整合的,是左右脑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创造力的发挥中,人的相象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思维产生飞越从而形成创新机制。创新能力作为设计人才的智能结构的核心部分,是设计的灵魂。为此,综合创新能力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其中对创新来讲,具有两种规定性,其一是独特性,即是具有不同于以往事物的特质;二是其作用价值,因创新必须生产出新的效益和作用价值。然而设计产品的相关属性也规定了设计的创新又不是设计者个人随意发挥的,必须具有明确的预期效应。现代设计的基本目的是要创造更多满意顾客、更多美好的形象、更多丰厚的效益回报和更有发展前景的未来空间。   三、具备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敬业精神,则集中体现于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上。艺术设计作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现实空间具有直接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面貌和生存环境的质量。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向商品的高雅实用性转化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并可以创造很好的附加价值,发挥主要的经济作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手段,艺术设计在沟通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助于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要求设计者既要有澎湃的创造激情,又要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把设计事业作为终身的追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有所成就。此外,由于设计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艺术设计只是整个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与生产的科技开发、材料准备、产生工艺、市场营销等环节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在合作与竞争、分歧与协调、领导与服从等关系的处理中,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在协调、互助的整体框架下发挥作用。   四、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观察是设计者知觉形态中有意识、有计划的一种活动。鲁迅说:“如果创作,第一要观察。”如果说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是设计者的必备基础,那么,敏锐的观察能力则是一个设计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设计者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其对市场产品和消费群体的调查和研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洞察力。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来源于自身宽泛与否的知识层面及鉴赏能力的高下,观察是一个由认识到思考,再由思考到实践,又由实践到认识的往复过程,从生动的观察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并最终升华认识以指导实践。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应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是反应的前提。由于设计的社会性和商品价值,使得设计者在市场竞争、商品流通等等现实环节中,其神经中枢及大脑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反应能力强,敏锐性则高,设计的商品就具有较高的市场和价值;反应能力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迟钝,其设计的商品就缺乏市场竞争力。反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设计者后天的不断学习、追求与努力。   综上所述,未来的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未来的设计者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并在熟练掌握现代工具的基础上,主动超越设计,更加自主的投入到设计的创造活动中;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因为地域特点也是设计者重要的知识背景,民族性、独创性和个性同样具有价值,未来的设计人才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将民族与传统的元素恰当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从而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迈向引领市场、升化精神的更高境界。

艺术设计论文2000字怎么写好看

写作思路:以艺术设计为主题,突出设计的发展和变化,结合感悟。正文: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关键词:民族艺术国际化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未来 能力      伴随着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设计正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美化生活的的未来设计人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以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则成为衡量设计者一把尺子。结合人的整体发展过程和目前教育实际,未来得我才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继续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促使未来设计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作为对人工制作物的一种策划和构思,具有知识综合化和文化整合的基本特征,它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生活感悟能力,并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组合成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而知识的储备是发挥该职能的前提,如果说宽泛的知识层面是未来设计人才自由飞翔的翅膀,那么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未来设计人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则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未来设计人才步入成功的阶梯。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始终伴随着未来设计人才的成 长过程。为此,注重培养他们的继续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对有用知识搜索、鉴别、综合和运用的能力上,要让他们学会对知识鉴别和储存,在此基础上善于把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二、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设计者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表现的基础,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鉴别能力与创造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鉴赏能力直接反映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并在设计作品上凸现出来。艺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综合创新能力来实现,来源于设计思维。而设计者所运用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式串行思维和整体式综合思维的组合。我们知道,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思维模式。左脑具有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优势,右脑具有非语言功能和形象思维优势,左右脑之间是通过胼胝进行整合的,是左右脑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创造力的发挥中,人的相象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思维产生飞越从而形成创新机制。创新能力作为设计人才的智能结构的核心部分,是设计的灵魂。为此,综合创新能力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其中对创新来讲,具有两种规定性,其一是独特性,即是具有不同于以往事物的特质;二是其作用价值,因创新必须生产出新的效益和作用价值。然而设计产品的相关属性也规定了设计的创新又不是设计者个人随意发挥的,必须具有明确的预期效应。现代设计的基本目的是要创造更多满意顾客、更多美好的形象、更多丰厚的效益回报和更有发展前景的未来空间。   三、具备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敬业精神,则集中体现于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上。艺术设计作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现实空间具有直接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面貌和生存环境的质量。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向商品的高雅实用性转化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并可以创造很好的附加价值,发挥主要的经济作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手段,艺术设计在沟通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助于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要求设计者既要有澎湃的创造激情,又要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把设计事业作为终身的追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有所成就。此外,由于设计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艺术设计只是整个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与生产的科技开发、材料准备、产生工艺、市场营销等环节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在合作与竞争、分歧与协调、领导与服从等关系的处理中,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在协调、互助的整体框架下发挥作用。   四、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观察是设计者知觉形态中有意识、有计划的一种活动。鲁迅说:“如果创作,第一要观察。”如果说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是设计者的必备基础,那么,敏锐的观察能力则是一个设计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设计者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其对市场产品和消费群体的调查和研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洞察力。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来源于自身宽泛与否的知识层面及鉴赏能力的高下,观察是一个由认识到思考,再由思考到实践,又由实践到认识的往复过程,从生动的观察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并最终升华认识以指导实践。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应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是反应的前提。由于设计的社会性和商品价值,使得设计者在市场竞争、商品流通等等现实环节中,其神经中枢及大脑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反应能力强,敏锐性则高,设计的商品就具有较高的市场和价值;反应能力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迟钝,其设计的商品就缺乏市场竞争力。反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设计者后天的不断学习、追求与努力。   综上所述,未来的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未来的设计者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并在熟练掌握现代工具的基础上,主动超越设计,更加自主的投入到设计的创造活动中;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因为地域特点也是设计者重要的知识背景,民族性、独创性和个性同样具有价值,未来的设计人才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将民族与传统的元素恰当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从而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迈向引领市场、升化精神的更高境界。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放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    《芳托马斯》的主角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叫芳托马斯。他入室盗窃,诱奸妇女,抢劫银行,无恶不作。警察全力追捕,街上贴满缉拿文告。但是芳托马斯狡诈异常。警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有高超的易容术,从不露出真容;他身手敏捷,能飞檐走壁;他精通缩骨术,能从极小的缝隙中飞身而过。他经常与警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化装成绅士出入于酒店、旅馆与赌场,时而与政要侃侃而谈,时而与贵妇逢场作戏。总之,这是一个半魔幻半真实的风流大盗。他有智取法律的力量,敢于向愚蠢的官僚机构挑战,具有超现实的魔力。    《受威胁的凶手》就是芳托马斯的崇拜者之一,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关于马格利特的介绍网上可查,不在此赘述。接着返回原画上,整张画面,二名手持简单工具的侦探,一具赤裸女尸,一名穿着讲究不明身份的人,三名围观者。最初看到这幅画时,脑中便充满各种诡异的问号:谁杀了那名女子?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到底是谁?那两名侦探为何手持如此简单的抓捕工具?三名围观者到底看到了什么?    找到了上面的背景,心中稍微宽松,若马格利特真的是在画芳托马斯的话,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就应该是那位风流大盗了。刚刚做完案的他正在准备易容逃跑,地上的旅行箱,凳子上的大衣和帽子是他的作案工具。门口的两名侦探正在等待时机,或许是在等候支援的同伴,面对名声大作的芳托马斯不敢轻举妄动,面部表情极其凝重。三名围观者目睹一切后,惊愕、忧郁尽显脸上,一切一触即发。而画家更是将看画人的视角至于这一切发生的最近处,整个场面令人紧张不已。    可是画家在这里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已经发明了留声机的年代,两名侦探还手持木棒、绳网,意图逮捕芳托马斯如此这般的江洋大盗,画家拿我们顽固。愚蠢的官僚机构开了一把涮。    老师也讲到过,整幅画人物的面孔全是马格利特,听到时很是迷惑。为何要将自己画成所有人?是技术,用以构成魔幻感么?以哲学绘画著名的画家应该不止有这点想法吧?我这样猜度着。受害者是我,施暴者是我,围观者是我,执法者也是我。画家这么画到底是为什么?    画家画这幅画的时候,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已经在欧洲普遍流行,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画家的绘画对象,表现手法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观念经受着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画家本人也从一只烟斗开始,去探索相似和近似的概念,,把观念和形象分离开来,挑战了大众的常识,发人深省。用绘画把“是”与“不是”这个哲学问题表达出来。而以上各种主义发展到达达主义反传统,反艺术之后,不论是艺术,还是道德都需要一种颠覆,杜尚用他的作画颠覆了艺术形式,那马格利特这幅画就是对道德的一种颠覆。画家崇拜芳托马斯,崇拜他能玩弄政府机构于股掌,完全自由;在作画职业上,画家却扮演着那两名侦探式的人物,理性,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画家扮演着别人生活的围观者,或许自己也是受害者。一个人身上有多种身份,不同以往,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施暴者是必须谴责的,围观者是完全无辜的。道德不如以前一样代表着绝对的善恶,而是随着人性的胶合越来越暧昧不清。我们的自私,冷漠不再是无事者的无关紧要。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有关。这也正是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对观念的改变和诠释。改变和诠释建立在艺术家大量的思考上。马格利特受不了巴黎的艺术氛围回到了比利时,自己一个人思考,用画笔去诠释,虽然在美术史上不如其他一些大家那般早年得志,却也画出了自己的一副天地。他的画总以哲思出名,比例的夸大,主题的诡异,思想的深奥,挡住了大部分人的脚步,被印在钞票上的《天降》,我倒觉得远不如他《窗》系列那组画来的动人,画布遮挡住窗户,画上户外的景象,真实是什么?画家用这组画来拷问我们。与其说马格利特是魔幻现实主义画家,我到是偏向于把他归为现实派的思想,魔幻的表达手法。他和达利不同,达利执迷于如何表达潜意识,但是马格利特却表达着现实,用魔幻拷问着现实。对于常规,大多数人选择默认,而马格利特却用自己的画笔拷问着这些大家默认的东西。以哲人的身份画画,这就是我想说的马格利特。【参考书目】: 《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 刘云卿 广西大学出版社 《现代主义绘画解读》 孙家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 罗斯玛丽•兰伯特(英) 译林出版社 《世界著名图像的秘密》 张延风 百花文艺出版社 《奢华的冒险-现代艺术的消解与重建》 张彬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 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英)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2000字怎么写好

首先毕业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作品(效果图平面图施工图电路图等等)这些是必然的然后说说你的设计理念及你在材料的选择上的看法有什么优点其次是关于施工的工艺方面的讲解我毕业的时候画的一套图老师审评了以后会问你一些关于图纸的一些问题无非就是关于你的设计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选用这种材质用这种材质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好处能否用其他材质代替等等等等不多说了祝你们顺利过关呵呵

设计专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

我也是学艺术的,刚毕业我觉得这个问题根据每个学校和导师的不同多少都有点不同吧你要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决定你的论文题目和内容,我毕业时的要求还不能和同学有重复的,如果你们也有着方面的要求话就要和同学交流一下了,别到时白忙活了论文就首先要介绍你的设计思路、理念,和他涉及的一些相关方面,详细点比较好。还可以把你设计中的很多细节都说出来。市场调查、分析什么的那是必须的啊,你要知道你设计的东西适合什么材料、国内市场上有没有你需要的材料。就是涉及你设计的东西或需要的都要去了解。投标书之类你可以去网上查看参考下。

艺术设计论文2000字怎么写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 还没毕业 这个问题 我也想得到答案 有答案的话一起分享哦!

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  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 “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  关键词:民族艺术 国际化 评判与反思  前言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  一、民族艺术的失落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 85思潮”的躁动  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  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 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  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二、正确对待各民族艺术  我们的确曾经落后过,的确曾经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失望过,但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再落后,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今天,不论是艺术发展,还是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我国都达到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崭新高度。此时的我们,应该端正对本民族艺术和外来民族艺术的态度。  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是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是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从,也不要排外。当然,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继承。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应与外来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摒弃那些保守的、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那些具有我们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的文化。然后再把本民族的先进艺术文化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促进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正确认识民族艺术和世界艺术  当代艺术喜欢强调”世界性“和”国际性“,而特别忌讳谈民族性。  但是,什么是民族艺术?什么是世界艺术?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大家都了解吗?  其实,民族艺术并不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要具有民族特征,而是能表达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艺术的核心与灵魂。而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关于二者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他们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而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所以说,我国的民族艺术也存在世界艺术,而西方艺术也并非都是世界艺术。  而且,各民族艺术走向国际不就是与世界交流吗?不就是“国际化”吗?只要是互通有无的平等的交流,对世界各民族无疑都会有好处。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交流中,各民族的艺术都会发生有益的变化,亦如南亚佛教艺术之于中国,亚非艺术之于欧洲一样。但在此种交流中,心态应当正常,应当平等,是互通有无,而不是趋炎附势,更不是完全的被同化。当年林语堂应邀去美国介绍中国文化,就堂堂正正,优雅平和,把地道的五千年中国文化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异邦,致使美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这与今天国人对欧美的趋同心态可是大相径庭。所以,所有国家(不论大小)的艺术都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也应摆平心态。  四、结束语  世界各国的民族艺术都具有差别性和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今的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要取它民族艺术之长,补己民族艺术之短,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被其同化,从而不断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着眼于基层。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等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次改革我们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第二、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第三、在管理模块中,调整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项目施工管理”,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工程经济及经济核算方面的教育,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成本核算、工程预算、决算的方法及工程索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第二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四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学校所在地的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装饰课题,使学生在工程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环境艺术装饰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作品,又能见到工程实例图片或现场。这样不仅摆脱了“压缩型”、“三段式”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问卷调查显示艺术设计专业4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充实,58%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良好。截至6月底艺术设计专业200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84%,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写作思路:以艺术设计为主题,突出设计的发展和变化,结合感悟。正文: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关键词:民族艺术国际化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艺术设计论文2000字怎么写的

室内装饰风格与陈设设计 【摘要】室内装饰在当今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把握室内装饰风格与陈设设计中的艺术语 言,要注重其设计的实用性、方向性、统一性、艺术性和与陈设物品合理的风格选择、形式选择,创造出独特的、多样的艺术设计作 品。 【关键词】室内装饰;陈设;风格;形式 室内装饰或室内陈设取决于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当然不 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 建筑风格等,都会影响室内陈设的风格色彩。例如,草原游牧生 活的蒙古包,室内家具简易,形体小巧,易于随时搬家;西藏高 原气候干燥,木材缺乏,床是离地面不到几寸的土床;北方严寒 地区的平房,为抵御寒冷的风雪,房子一般比较低矮,墙壁较 厚,室内的土坑几乎占半间屋子;南方潮湿多雨,建筑较高敞, 以便通风。如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其建筑风格,室内装饰也 会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建筑多采用水泥、钢筋等材料,室内装饰 及处理办法很多,不拘一格;林区多采用木结构,室内以板料作 分隔;山区多采用石块叠砌,室内石壁裸露;傣族的竹楼,室内 的家具等器物多用竹制;陕北的窖洞,室内保持自然的拱顶和 自然的土色。总之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自己特有的基调 和格局。 1室内装饰的原则 1实用性———实用舒适 创造一个室内环境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 要。所以室内装饰的一切器物的安排、摆设都要考虑到人在室 内生活的各种方便,各种布置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使人感到实 用舒适,增添欢乐喜悦的情调。因此,在满足这些主要的生活功 能之后,才可以考虑陈设的装饰色彩及艺术趣味。 2方向性———确定基调 基调,好比一幅绘画的风格,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任何 一种室内装饰,在进行之前,首先必须确定陈设的基调,是东方 式的,还是西方式的;是传统式的,还是现代式的;是华丽的,还 是素朴的等等。这样,陈设格局,即结构、位置和主要表现形式, 就比较明确了。基调决定之后,室内装饰,陈设器物,物质材料, 布置格局以及室内装饰,装饰手法都要以同基调协调一致为原 则。 3统一性———色调统一 色调是反映室内陈设基调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室内装饰 的色彩要有一个主色调,让一种颜色在室内装饰中占有主要的 倾向性,避免色彩对比过分强烈,或过于复杂影响房间布局的 整体性。同时,要考虑到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的影响等 特性。色调要求室内一切器物所表示的颜色都要成为色调的组 成部分。在室内布置方面,色调的统一调和是主要的,对比变化 是次要的。一切器物的色彩关系,要有主色,配色、色阶、层次, 都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图1)。 图1统一色调下的室内装饰 色调有色相之分、冷暖之分、亮暗之分。例如一个居室,它 以黄、桔黄、咖啡色为主,可谓黄色调,也可谓暖色调;如果室内 空间、器物的颜色又比较淡雅,则属于亮色调。不同的色调能给 人不同的感受,有时庄严、有时活泼,有时热闹、有时平静,有时 华丽、有时素朴。想要获得某种艺术效果的色调,室内的装饰, 家具和其他一切器物,从色彩上要严格选择,精心配搭。也就是 说,室内的每一块颜色,都要受总色调的管辖。 搞好室内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关系是取得室内色彩协调的 关键。室内的一切器物,它们之间的色彩关系应该是:大的色 块,采取调和,常常采用同类色相的明度、纯度的层次变化或近 邻色。小的色块,采取对比,即采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的对比色, 或者采用小面积器物的自身色彩的明显对比。这样,采取“大调 和,小对比”的办法,整体统一调和,局部对比活跃。也就是说, 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调和中找对比,室内才能形成既统一又 丰富的色调。 4艺术性———适当装饰 在设计室内装饰的布局时,要研究构图章法,有疏密、有对 比、有照应。为了取得一定艺术效果,室内适当添置一定的装饰 品,如工艺品、字画、盆景、插花等,都能使室内取得很好装饰效 果。不同功能和要求的室内陈设,其装饰要求也不同,如高级的 别墅或宾馆的陈设,要求装饰华丽一些;对于一般家庭的室内 陈设,则要求素朴、大方、舒适。陈设物品的种类繁多,包罗万

写作思路:以艺术设计为主题,突出设计的发展和变化,结合感悟。正文: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关键词:民族艺术国际化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未来 能力      伴随着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设计正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美化生活的的未来设计人才,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以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则成为衡量设计者一把尺子。结合人的整体发展过程和目前教育实际,未来得我才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继续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促使未来设计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作为对人工制作物的一种策划和构思,具有知识综合化和文化整合的基本特征,它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生活感悟能力,并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组合成物质的或精神的产品。而知识的储备是发挥该职能的前提,如果说宽泛的知识层面是未来设计人才自由飞翔的翅膀,那么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未来设计人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则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未来设计人才步入成功的阶梯。宽泛、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始终伴随着未来设计人才的成 长过程。为此,注重培养他们的继续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对有用知识搜索、鉴别、综合和运用的能力上,要让他们学会对知识鉴别和储存,在此基础上善于把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二、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设计者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能力是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表现的基础,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鉴别能力与创造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鉴赏能力直接反映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并在设计作品上凸现出来。艺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综合创新能力来实现,来源于设计思维。而设计者所运用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式串行思维和整体式综合思维的组合。我们知道,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思维模式。左脑具有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优势,右脑具有非语言功能和形象思维优势,左右脑之间是通过胼胝进行整合的,是左右脑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创造力的发挥中,人的相象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可以使人的思维产生飞越从而形成创新机制。创新能力作为设计人才的智能结构的核心部分,是设计的灵魂。为此,综合创新能力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其中对创新来讲,具有两种规定性,其一是独特性,即是具有不同于以往事物的特质;二是其作用价值,因创新必须生产出新的效益和作用价值。然而设计产品的相关属性也规定了设计的创新又不是设计者个人随意发挥的,必须具有明确的预期效应。现代设计的基本目的是要创造更多满意顾客、更多美好的形象、更多丰厚的效益回报和更有发展前景的未来空间。   三、具备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敬业精神,则集中体现于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上。艺术设计作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现实空间具有直接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面貌和生存环境的质量。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促进科技成果向商品的高雅实用性转化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并可以创造很好的附加价值,发挥主要的经济作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手段,艺术设计在沟通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助于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要求设计者既要有澎湃的创造激情,又要有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把设计事业作为终身的追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有所成就。此外,由于设计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艺术设计只是整个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与生产的科技开发、材料准备、产生工艺、市场营销等环节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有良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在合作与竞争、分歧与协调、领导与服从等关系的处理中,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在协调、互助的整体框架下发挥作用。   四、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观察是设计者知觉形态中有意识、有计划的一种活动。鲁迅说:“如果创作,第一要观察。”如果说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是设计者的必备基础,那么,敏锐的观察能力则是一个设计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设计者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其对市场产品和消费群体的调查和研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洞察力。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来源于自身宽泛与否的知识层面及鉴赏能力的高下,观察是一个由认识到思考,再由思考到实践,又由实践到认识的往复过程,从生动的观察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并最终升华认识以指导实践。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应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是反应的前提。由于设计的社会性和商品价值,使得设计者在市场竞争、商品流通等等现实环节中,其神经中枢及大脑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反应能力强,敏锐性则高,设计的商品就具有较高的市场和价值;反应能力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迟钝,其设计的商品就缺乏市场竞争力。反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设计者后天的不断学习、追求与努力。   综上所述,未来的设计人才的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未来的设计者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并在熟练掌握现代工具的基础上,主动超越设计,更加自主的投入到设计的创造活动中;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因为地域特点也是设计者重要的知识背景,民族性、独创性和个性同样具有价值,未来的设计人才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将民族与传统的元素恰当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从而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迈向引领市场、升化精神的更高境界。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