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21 00:56:42

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怎么可能不是科大的呢!肯定是修那个古代思想史的

《孟荀人性论的社会根源考察》,《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路径探略——以墨子思想研究为例》,《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墨子节俭思想的社会根源浅析》,《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清初学风与王夫之的孟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墨子“天志”“明鬼”思想的社会根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新”、“老”之争与诸子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以章太炎、胡适的诸子学研究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弃虚蹈实”:试论颜元的孟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3期

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

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论文题目大全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  《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  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  《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  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  近世京津词坛研究  《盛京时报》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  唐前曹植接受史  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  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  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  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  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  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  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  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  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  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自其产生以来就有争议。近几十年来以主张“农民起义说”者为多。仔细剖析《水浒传》内容,它很少涉及到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表现出宗法农民的经济和政治的诉求。即使偶尔写到一些农民也大多是沉默的、没有追求的、随人俯仰的一群。《水浒传》中写的社会底层的精英,他们绝大部分是游民或社会边缘人物。所谓游民就是脱离宗法网络、宗法秩序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的挣扎和奋斗。他们的“经济诉求”是优裕的物质生活(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为了实现这种物质生活就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发迹变泰”就成了他们的政治诉求。《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梁山聚义),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最终失败了。《水浒传》所写的是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水浒传》作为第一部用口语写作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思想。一是它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人们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时,造反也是他们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水浒传》通过林冲、解珍解宝等人的故事指出官逼民反,造反有理;《水浒传》还为造反者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为后世造反者所认同,也为其他阶层的人们所理解。 近几十年来,《水浒传》中的招安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持“农民起义说”的人们认为“招安”是背叛。摆脱一些教条,对招安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招安既是当时(北宋南宋之交)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意义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关键词】 水浒传,游民,造反有理,招安。 一《水浒传》主题辩 尽管《水浒传》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生平状况,在学术界都有不同的见解,但它是中国出现最早的长篇通俗小说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从它一产生便拥有了大量的读者,上自皇帝,下至贩夫走卒都不乏“《水浒》迷”。尽管许多人抨击它,禁止它、焚毁它,但还是明清两代最畅销的通俗读物之一。明代批评家把它列为“四大奇书”中的一种。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它的“奇”不仅在于用当时的“引车卖浆者”的语言撰写了一百余万字小说,使读者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描写的生活和人物也是主流社会的人们非常少见的,与以前的文学作品相比,《水浒传》更是空谷足音。它的出现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1,争议 《水浒传》是写什么的?它的主题是什么?这在不同的时期则有不同的说法,对于文学名著的研究与评价往往是与社会思潮同步的,社会思潮常常通过文学批评来表达自己。 《水浒传》写成于明代中叶,当它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刊刻出来的时候,正处于思想解放、个性觉醒时期,此时许多学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说它所表现的梁山好汉“诵义负气,[1]百人一心。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⑴。这是把梁山的英雄看作是实现正义公正的社会良心。托名李卓吾的《〈忠义水浒传〉叙》也明确指出《水浒传》是“发愤之作”,其内容表现的是“水浒忠义”,把罗贯中、施耐庵看成是宋遗民,他们借写伏身草莽的英雄豪杰用以表达对异族统治的不满。到了清代,封建专制加强、统治者实行全面的社会控制。此时主流舆论对《水浒传》多持否定态度,说它“诲淫诲盗”,为不逞之徒立传,把《水浒传》视为最败坏人心的作品。最高统治者多次下诏禁止刊刻和出售《水浒传》。 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有许多研究者借《水浒》以比附当时社会斗争,二十世纪初,定一的《小说丛话》说《水浒传》“独倡民主、民权之萌芽”,并指出作者“因外族闯入中原,痛切陆沉之祸,借宋江之事,而演为一百零八人。以雄大笔作壮伟文,鼓吹武德,提振侠风,以为排外之起点”。王钟麟在《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指出《水浒传》是讲平等、均财产的“社会主义小说”。钱玄同在给陈独秀的书信中称赞施耐庵有社会党人的思想,《水浒传》一书的主脑在于表现“官逼民反”。有的甚至用以借喻“实行宪政”或当代革命。鲁迅对此加以嘲讽“说《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因风而起者便不免是涂面剪径的假李逵”。⑵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阐释《水浒传》中则定“农民起义说”为一尊,五六十年代,对于这点的背离往往会招致批判;文革中要整所谓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以“《水浒》这部书”,又成为“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的工具,这时谁要再赞美《水浒传》又会给他带来无妄之灾。由此可见,对于《水浒传》主题与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与当时的思想运动和政治倾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近世更是把评论“水浒”当作政治运动的一部分,开古今未有之先例。 近二十年来,思想解放,对于一般的学术研究很少干预,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文史界的研究者逐渐突破对于“农民起义”的迷信,对《水浒》的阐释有所突破。从而打破“农民起义说”的一统天下,先后提出了“为市民写心说”“忠奸斗争说”以及“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之争说”,“综合主题说”,最近又有“反腐败说”等等。应该说这些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反映了《水浒传》思想内容的一面,但我以为都没有抓住《水浒传》的本质。这些论点大多还是没有从作品的总的创作倾向出发,而是从某种理念出发,甚至是为了适应某种思潮而产生的。自然,这些议论也就缺少说服的力量。 2,《水浒传》主题 我认为《水浒传》是游民说给游民听的故事,其内容是讲述游民的奋斗成功与失败的,其中所表达的思想也主要是游民的思想意识(由于《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是沉沦社会下层的文士,其中就不免有些文人意识),反映了游民的好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水浒传》的主题: ①,水泊梁山好汉的个人成分的构成是以游民和边缘人物为主。 ②,梁山主人公的经济与政治诉求是带有游民性质的。 ③,从《水浒传》的形成过程以及书中所体现的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意识。所谓主题也就是该作品写的是什么和表达什么思想意识?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主题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④,从《水浒传》主要英雄人物形象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它是描写游民的成功与失败的。 3,《水浒传》述说的是什么人的故事? 《水浒传》是写什么的?说的是什么人的故事?这是理解《水浒传》的起点。小说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的,也就是说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演绎出的故事是该作品主题的载体,因此,只要我们对《水浒》主要描写对象及其故事做一些分析就可以得出较为接近事实的结论。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主要是写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头领的遭遇与追求的。那些在一百零八位头领之下,跟着头领们摇旗呐喊的喽啰们,虽然没有完全在作者视野之外,但也是被作者忽略不计的。 《水浒传》在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给读者提供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名单。这些人按照出身或职业大体上可以分成游民、吏人、武将、手工业者,农民、商人、庄园主、其他等类。人数最多的是游民,近五十人;其次是武将,约二十人;第三是吏人,十人;勉强算农民的只有五人(阮氏三雄,解珍、解宝),而且这五人也不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勤苦耕作的宗法农民。 甲,游民的故事 什么是游民呢?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脱离了宗法网络、没有稳定收入和固定居处的的人们都可称之为游民。游民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他们往往会使用各种手段以获取生活资料。毛泽东在他早年写的《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⑶谈到“游民无产阶级”时,把农村的游民分为五种:兵、匪、盗、丐、娼妓。“他们的谋生的方法:兵为‘打’,匪为‘抢’,盗为‘偷’,丐为‘讨’,娼妓为‘媚’,各不相同,谋生弄饭吃则一。他们乃人类中生活最不安定者”。 《水浒》中的游民以“盗”为多,而且还往往是占山为王的大盗。《水浒》的一百零八人,最后都上了梁山,都可以说是“盗”,当然不能这样算。这里只以梁山好汉上山以前赖以谋生的手段进行分析。梁山除了自己底班人马和初次聚义就选择了梁山的人物以外,许多头领还是其它小山头的山大王。如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清风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黄门山的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对影山的吕方、郭盛;登云山的邹渊、邹润……这是有组织的游民。还有个体的抢劫者,如活跃在道路上、江河之中李俊、张横、童威、童猛,开夫妻黑店的张青、孙二娘等。其他如盗马贼段景住,小偷小摸的时迁。这些没有任何政治诉求、只是以杀人抢劫为业的人们,在任何社会里都是非法之徒,为绝大多数人所否定。 游民并不是完全从事非法活动的,也有许多并无祸害民众行为的。但由于他们脱离了宗法网络、脱离了农村、又没有正当职业的,生活没有保障,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卷入反社会活动。这样的游民在一百零八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漂泊江湖,浪迹四方,属于“生活最不安定”之列,如在家乡“打杀了人”逃亡在外做小牢子的李逵;打伤了人,四处“躲灾避难”的武松;“自幼漂荡江湖,多走途路,专好结识好汉”的刘唐;贩羊卖马折了本,回乡不得,流浪蓟州、靠打柴度日的石秀;打把式卖艺闯荡江湖的病大虫薛永;“权在江边卖酒度日”的王定六;“平生最无面目,到处投人不着”的焦挺;“因赌博上一拳打死个人”,奔逃在江湖上的石勇,这些都是无家无业的流浪汉。他们的共同点除了脱离了主流社会秩序、沉沦于社会底层之外,就是:爱好拳棒,好勇斗狠;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干犯法纪;讲义气,专好结识好汉等等。这是他们在江湖上生存和发展的本钱。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够与主流社会对抗,杀人放火,攻击官府,用暴力向社会索取属于自己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他们在江湖上游荡期间,有的直接投奔绿林,不以当“盗贼”为讳;有的寻找一切机会以改善自己境遇,哪怕为此触犯国法。 乙,游民知识分子 宋代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文化要求的日益迫切,科举考试平民化程度的提高更增强了这种迫切性,而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的发展和发明,使得书籍易得,又为一般平民接受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宋代文化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使得读书人大量增多。然而官府对于知识分子的吸纳能力毕竟有限,有些掌握了一定文化。做官不行,又弄得无家无业,就成了我所说的游民知识分子。这些人可能成为江湖艺人,可能成为各种各样江湖骗子,可能成为豪门贵府的帮闲,也可能参与造反活动。梁山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军师吴用,副军师、宗教代表公孙胜都是这类人士。无论什么朝代。游民骚乱、农民抗争没有这类人士的参加,民众的造反活动闹不大,有了这些人,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会提出斗争策略、会神道设教,从而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反抗的队伍。因此,要使造反队伍壮大,必须有此类人物参与决策。例如为北宋真宗时益州起事的王均出谋划策的“宰相”张锴,就是“粗习阴阳,以荧惑同恶”的道士之流⑷。南宋初杨幺起义最初领袖锺相也是巫师、道士一流。史书上说他“以左道惑众”⑸。梁山上的吴用、公孙胜是宋江等武装抗争活动的重要决策人。由此可见,水泊梁山的政治军师活动是受到游民支配的。

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的近义词是什么?

《孟荀人性论的社会根源考察》,《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路径探略——以墨子思想研究为例》,《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墨子节俭思想的社会根源浅析》,《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清初学风与王夫之的孟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墨子“天志”“明鬼”思想的社会根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新”、“老”之争与诸子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以章太炎、胡适的诸子学研究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弃虚蹈实”:试论颜元的孟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3期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文题目大全初中版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  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  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  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  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  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