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管理会计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9-05 20:31:32

管理会计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意思

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 天衣无缝。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在正式答辩的过程中考生是不允许携带资料上场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论文内容以及业绩报告内容完全掌握。在答辩前大家也可以跟家人朋友模拟答辩场景,提前预想一下在答辩中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减少在正式答辩中的紧张感。在答辩中大家也可以带一块手表以便掌握时间,防止超时。答辩时大家最好提前到场,不要迟到,然后会有工作人员给用户一张写有号码和问题的纸条,在休息室中你将会有20分钟准备时间,之后进入答辩场地进行答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管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辩论文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论文创新点对于一篇论文的重要性。现在网络上的论文越来越多,许多论文都是由其他的论文剪切拼接成的,对于一个搞学术的来说,这种做法不但对于学术研究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也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知道论文写作的意义,这篇论文和其他已经出现的论文有什么不同,这篇论文能够有什么贡献。相对于其他论文的不同,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贡献其实就是我们论文的创新。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论文创新点怎么获得。论文的创新点不是凭空出现的,一篇好的论文,一个好的创新点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的。但是,创新点又不简单的是知识的积累。它是需要我们阅读大量过去学者的文章,积累大量的知识,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看的更远一点,看的更透彻一点,能够有自己的新想法,这些新的想法就是我们文章的创新点。 最后,具体的说一下论文创新点的写法。我们研究一个主题,先要有这个主题相关的知识积累。这部分知识积累可以来自于我们的专业学习,也可以通过后期自己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获得。积累了一部分知识后,就构成了我们研究的平台,我们下一步就是再这个平台上能够建立一个杆子。这个杆子越高,代表我们研究的越深。 那么这个杆子怎么让它高点呢?这就需要我们阅读大量专家学者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思考他们都做了哪些研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不同看法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想明白的时候,创新点也就出来了。

从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 研究思路 研究结论 等方面写创新不容易的能在论文中找到一丝丝的自己想到的而没被别人想到的地方,都可以挖掘一下~

回答 在项目申报书写中,尤其是创新创业类报告书写中,经常遇到一个很难分辨的问题,就是研发内容、创新点、关键性技术、技术路线该怎么写?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写手,都经常被这四点的写法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重复语言,觉得创新点就是关键性技术,技术路线之类的。 今天我为大家来仔细解答这4个内容之间的不同。 首先我们来讲下创新点与关键性技术之间的不同。 第一个不同点:关键性技术项目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性技术,所以它一定是在描述技术,创新点是代表着这个项目创新的亮点,它涵盖的有: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配方创新、应用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也就是说创新点写的是项目创新亮点,不一定就是描述技术。 第二个不同点:关键性技术是在实现某一功能模块或者某一技术下需要攻破的关键点,可能一个核心技术对应多个关键性技术。而创新点是表现出这个项目在核心技术上的有益效果,就是我们说的节能环保、节省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精度等,它一定是带有有益效果的,所以创新点的写法常见就是比较法,这个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解答。 然后我们来讲下关键性技术与技术路线之间的不同。 我们先讲下他们的定义不同,关键性技术我们上面讲了,是对研发过程中需要突破的关键点形成的技术或者中间产物,而技术路线则是整个产品从研发到实现的过程,还有就是技术路线分为产业化技术路线与研发技术路线,之间略有不同,产业化技术路线,突出整个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而研发技术路线则是针对某几个核心技术研发到实现的技术路线。 所以技术路线,我们经常看到是跟研发生产工艺、技术参数放在一起的,因为整个技术工艺就是产品生产技术路线的过程,当然技术路线也不仅仅只有研发生产工艺与技术参数两点内容,这个我们会在以后的培训中,专项讲解如何书写技术路线。 最后我们来讲下关键性技术与研发内容的不同。 关键性技术与研发内容之间的不同是最不易分辨的,但是却在书写中最不容易重复的,为什么写手们大概都明白,研发内容是对关键性技术的概况与总结,也就是说研发内容是一两段整体的文字,关键性技术是分点描述的过程,并且是将每一点都描述的很详实。 编辑于 2021-04-02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更多11条 

管理会计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点

一、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三者之间的联系(一)它们所处的环境相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三者都处于现代企业会计中,为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预测、决策、分析、评价,实现现代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二)它们源于同一母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的有机整体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之中的许多数字资料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之中,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可见,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的有机整体。(三)它们之间的工作客体相似,工作目标一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三者的工作客体为企业的资金运动,分别对资金进行筹集、使用、记录、控制、评价考核,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对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作出最优的决策。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三者之间的区别财务管理属于第一层次,它与会计学是两门并列的学科。二者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密切联系,但在本质、对象上均不相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属于第二层次,它们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区别1、研究的内容不同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分配管理。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记录、计算、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2、研究的对象不同财务管理是对资金核定、筹集、运用、收回、分配;管理会计是对资金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评价;财务会计是对资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3、目的不同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它不会直接和具体地参与到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中去,它的目的是向各方提供用以决策的信息,这种信息要考虑到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服务的对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管理信息,是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故称为“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虽然对内对外都能提供有关企业最基本的财务成本信息,但主要是侧重于对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人服务,故称为“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2、工作重点不同管理会计属于“经营管理型”,工作重点在于面向未来,不仅要反映过去,更侧重于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而财务会计属于“报账型”会计,工作重点主要是面向过去,单纯地提供历史信息和解释信息。3、约束依不同管理会计不受“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只服从管理者的需要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理论和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的约束,而财务会计则必须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以及政府有关法规的约束。4、时间跨度不同管理会计编制内部报告的时间跨度有较大的弹性,短到每小时、半天、一天,长到十年或十五年,完全根据管理者的需要。而财务会计在这方面则很少有弹性,对外编制基本财务报表通常是一月、一季或一年。5、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并对它们的日常经济活动的实绩和成果进行控制、评价与考核;同时也从整个企业的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各项决策与预算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平衡。而财务会计则主要以整个企业为会计主体,提供集中、概括的财务成本信息,用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综合的评价与考核。6、会计程序的不同管理会计的具体业务处理程序一般不固定,有较大的选择自由,通常也不涉及填制凭证和算式记账的问题,报表不定期编制,无一定格式,可根据管理者的需要自行设计。而财务会计的具体业务处理程序则比较固定,并具有强制性;凭证、账薄和报表有规定格式,报表定期编制。7、会计方法不同财务会计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按照固定的核算程序,主要采用会计的普通算术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汇总、整理、报告,其方法比较单一。管理会计在对未来的生产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实物、金额、指数、比率等多种计量单位形式以及会计、统计和数字等多种技术方法。8、精确程度不同管理会计着眼于未来,不肯定因素多,一般能算出近似值即可;而财务会计工作重点是反映过去,通常都是肯定的经济业务,数据力求准确,一般要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9、信息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一般通过编制内部报告来提供有选择的、部分的特定的管理信息;内部报告不对外公开发表,不负有法律责任。而财务会计则是通过编制基本财务报表来提供系统的、连续的、综合的财务成本信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需对外公开发表,负法律责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同学科上面的横向交融与沟通日趋增多,新兴的边缘学科、复合学科不断涌现,作为一名经济工作者,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之中,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单靠狭窄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将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为我所用、为我创新”的原则,努力向现代性的大学科发展。

20世纪中期,管理会计完成了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创新,使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的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1、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彼、知己,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求企业总体性的竞争战略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单位、各个环节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并将新兴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ABC、ABM、JIT、TQC和FMS等贯彻始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所有这些方法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正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和“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现代管理会计不只要求估算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设计、制造和营销成本),同时还要求估算产品消费者(用户)的成本(产品的使用成本,如汽车制造商在产品出售以后,还要追踪了解汽车的油耗和维修、处置成本等)。可见它超出传统的只从产品的生产企业看成本问题,而扩展到同时从产品的使用者看成本问题,实现了成本的企业观向社会观转变。这样做,既能有助于通过对产品生产者成本与使用者成本消长关系的综合判断,还能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入”与“向外扩展”并举从另一个角度的体现。3、从“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eosting)和同它密切联系的‘Kaizen(日本词汇,意为“持续不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成本计算法“看,目标成本计算法是根据市场导向来制定产品成本目标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先根据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确定一个能够让顾客接受的营销价格,作为目标售价,然后,以目标售价为基础,扣除企业要求达到的目标利润,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是强调应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设计这些产品投产前的前期阶段上,依次为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制定成本目标。如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目标不能实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目标利润不能实现,管理当局就应重新审视这一产品生产的可行性。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如果从总体上还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原定的生产方案就应被更可行的生产方案所取代。如原有的生产方案通过”基准衡量“(Benchmark)(同企业内、外最先进业绩基准进行对比),认定在某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控。则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部门要联合攻关,实施”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VE通过对产品功能(function)与成本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research),寻求得到一个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cost reductionprogram),它既能实现提供的产品的功能(Function)即可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把它生产出来,以达到外界的顾客满意与企业的成本目标相一致。与目标成本计算法密切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目标成本计算程序所确定成本目标,进一步具体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直至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体执行人员,促进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不断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使整个生产经营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以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目标的顺利和超额实现。可见,上述“目标成本计算法”与“Kaizen成本计算法”相结合的整个程序,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二、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从应用的指标看,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所以,财务会计应用的指标,基本上是历史性的、滞后性的指标(Lagging indicators),而管理会计为了协助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用的指标必须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指标(leading indictors)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职能。较具体地说,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中,领导者竞争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具体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战略制定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6es、threats、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都是关系到企业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前导性分析。在目标成本计算法中的目标售价与目标成本,业绩评价中的“基准衡量”(Benchmark)也是这样。与宏观管理会计中的社会折现率、外部性(extemalities)问题的计量,以及国际管理会计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别税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风险报酬率等,都是属于前导性指标,都是用于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发挥重要作用。三、计量方式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从计量的方式看,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不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将“货币计量”定于一尊,而应实行“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有些指标在采用货币计量方式的同时,很多指标还要求采用多样化的非货币计量方式。综合性是财务计量的特点和优点。财务计量形成的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财务成果,如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利润;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及其存量的占用情况;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等。根据这些指标人们可对企业生产经营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但“综合”还必须同“分析”相结合,使人们进一步掌握综合性成果得以形成的在深层次起作用的非财务性因素,使人们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财务计量重“综合”,非财务计量重“分析”,二者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因为综合与分析相结合,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面向市场,以顾客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取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价值”(customervalue)(“顾客愿意支付的代价”)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之源。在企业内部,要实行“人本管理”,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充满生机和活力。与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相适应,非财务指标体系的组成,可大致区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顾客导向方面。(1)直接方面:顾客的忠诚和满意程度,对顾客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产品市场占用率的消长,同上、下游企业的协调配合的完善程度等。(2)相关方面:生产系统的灵活性,科技开发、产品开发的超前性,产品新品种投产的频率,JIT、TQM的实施效果,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性等。2、以人为中心方面。生产的安全性和技术装备水平,人才开发的超前性,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团队精神、思想交流、知识共享和创新精神的发挥程度等。3、综合方面。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整体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生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对企业的盛衰成败、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只有从广阔的视野和较深的层次,对它们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竞争地位、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四、学科的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高度综合“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首要职能。因而从事决策研究的现代管理会计自然就成为与管理融为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它的性质是与现代化管理的性质为转移,并随着现代管理会计性质的发展而发展。但就其根本的特性看,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以此作为出发点,来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和相关学科的组成。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不能只关注它的技术层面,更应把重点放在它的社会文化层面上。据此,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学科,可以区分三个层次,即上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属于上层的相关学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学管理的人当然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能精通,但至少要有基本的了解,重要的是能确立一个“人文视野”(Humanisticperspective)。属于中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财务学和预测、决策学等。属于基础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数学、信息技术(IT)等。从现代管理会计以上三个层次的相关学科的组成,可以看到其学科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的鲜明特点。五、决策支持模式从科学观向人文观转变前已指出,管理首先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由此可见,管理决策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起着主导作用。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特性自然是依管理的特性为转移,并随着管理特性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中期,现代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对管理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科学观决策模式的形成和广泛应用。科学观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决策目标遵循“最优化准则”,要求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在一定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严密的数量分析,求解数学模型,从中引出基本的结论。可见这一决策模式,是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并居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在管理中要求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在决策中相应地要求实行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不同于上述科学观的决策模式,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也就是认定决策者是从“主观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自己“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尽可能达到“最优解”。正如管理大师西蒙教授(1988)所说:“我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寻求最优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经济行为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与“人文观决策模式”的要求相适应,要求管理会计师,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人员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首先要认识到:“满意性准则”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准则,它不严格要求“精确定量”,而首先要求“思辨定性”,因而采用的决策支持模式,就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而应放在围绕决策目标,拟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对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权衡利害、比较得失;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者择善而从,作出满意的选择,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满意解”。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人的因素总是居主导地位的。决策的层次越高,涉及的面越广,情况越复杂,战略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越强,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洞察力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屋建瓴式的综合判断,就越带根本性。由此可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遵循满意性准则进行决策,更重视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智能与判断、认知和感悟,也意味着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层次更深、境界更高的发展阶段。从上述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可以看到:我们已经不能从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了。现代管理会计已经同“财务会计”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集 活力版图是什么让人类的财富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是什么带给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过去的一年多,“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国家行动。而创新究竟是什么?创新应该怎么做?中国创新有过怎样的成绩,而未来又该寻找怎样的道路?[1] 第二集 科学基石科学的诞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力量。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应用方法,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可以不断积累、可以自我纠错的知识工具。基于科学引发的创新,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树立起人类进程的一座里程碑。当科学登上历史的舞台,人的创造力开始成为推动经济繁荣和国家强盛的核心要素,创新以及创新的精神,如同找到了生命的基石,得以成长、得以强壮。[1] 第三集 放飞好奇好奇心是一个人创新的内生动力。好奇心是什么?如何培育和引导好奇心?这需要怎样的环境,怎样的保护?家庭、学校、社会分别应该做什么?它与人类历史的创新是什么样的关系?许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历过应试教育,这段历史是怎样开始的,遇到了哪些问题,对于好奇心和创新形成了怎样的阻碍?人们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反思?[1] 第四集 大学使命回溯大学最初的创立与现代大学的发展,无论是中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法国的巴黎、英国牛津与剑桥、德国的洪堡,还是近现代的美国、以色列,都离不开独立自由的精神与对知识的渴求。本集我们将探寻大学从何而来,大学如何在宗教与王权之外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成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以及演变为孕育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力量。[1] 第五集 一次飞跃创新需要怎样的制度保障和激励?而这些制度又是如何帮助创新实现了一次重要飞跃?在本集中,我们将展现专利制度——这一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如何为创新提供最基础的土壤。我们放眼世界去往那些创新强国并向其借鉴,如何为发明创造活动提供一个便利、高效的制度空间。

管理会计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

20世纪中期,管理会计完成了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创新,使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的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1、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彼、知己,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求企业总体性的竞争战略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单位、各个环节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并将新兴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ABC、ABM、JIT、TQC和FMS等贯彻始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所有这些方法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正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和“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现代管理会计不只要求估算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设计、制造和营销成本),同时还要求估算产品消费者(用户)的成本(产品的使用成本,如汽车制造商在产品出售以后,还要追踪了解汽车的油耗和维修、处置成本等)。可见它超出传统的只从产品的生产企业看成本问题,而扩展到同时从产品的使用者看成本问题,实现了成本的企业观向社会观转变。这样做,既能有助于通过对产品生产者成本与使用者成本消长关系的综合判断,还能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入”与“向外扩展”并举从另一个角度的体现。3、从“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eosting)和同它密切联系的‘Kaizen(日本词汇,意为“持续不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成本计算法“看,目标成本计算法是根据市场导向来制定产品成本目标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先根据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确定一个能够让顾客接受的营销价格,作为目标售价,然后,以目标售价为基础,扣除企业要求达到的目标利润,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是强调应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设计这些产品投产前的前期阶段上,依次为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制定成本目标。如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目标不能实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目标利润不能实现,管理当局就应重新审视这一产品生产的可行性。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如果从总体上还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原定的生产方案就应被更可行的生产方案所取代。如原有的生产方案通过”基准衡量“(Benchmark)(同企业内、外最先进业绩基准进行对比),认定在某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控。则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部门要联合攻关,实施”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VE通过对产品功能(function)与成本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research),寻求得到一个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cost reductionprogram),它既能实现提供的产品的功能(Function)即可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把它生产出来,以达到外界的顾客满意与企业的成本目标相一致。与目标成本计算法密切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目标成本计算程序所确定成本目标,进一步具体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直至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体执行人员,促进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不断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使整个生产经营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以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目标的顺利和超额实现。可见,上述“目标成本计算法”与“Kaizen成本计算法”相结合的整个程序,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二、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从应用的指标看,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所以,财务会计应用的指标,基本上是历史性的、滞后性的指标(Lagging indicators),而管理会计为了协助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用的指标必须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指标(leading indictors)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职能。较具体地说,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中,领导者竞争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具体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战略制定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6es、threats、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都是关系到企业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前导性分析。在目标成本计算法中的目标售价与目标成本,业绩评价中的“基准衡量”(Benchmark)也是这样。与宏观管理会计中的社会折现率、外部性(extemalities)问题的计量,以及国际管理会计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别税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风险报酬率等,都是属于前导性指标,都是用于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发挥重要作用。三、计量方式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从计量的方式看,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不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将“货币计量”定于一尊,而应实行“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有些指标在采用货币计量方式的同时,很多指标还要求采用多样化的非货币计量方式。综合性是财务计量的特点和优点。财务计量形成的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财务成果,如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利润;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及其存量的占用情况;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等。根据这些指标人们可对企业生产经营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但“综合”还必须同“分析”相结合,使人们进一步掌握综合性成果得以形成的在深层次起作用的非财务性因素,使人们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财务计量重“综合”,非财务计量重“分析”,二者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因为综合与分析相结合,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面向市场,以顾客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取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价值”(customervalue)(“顾客愿意支付的代价”)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之源。在企业内部,要实行“人本管理”,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充满生机和活力。与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相适应,非财务指标体系的组成,可大致区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顾客导向方面。(1)直接方面:顾客的忠诚和满意程度,对顾客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产品市场占用率的消长,同上、下游企业的协调配合的完善程度等。(2)相关方面:生产系统的灵活性,科技开发、产品开发的超前性,产品新品种投产的频率,JIT、TQM的实施效果,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性等。2、以人为中心方面。生产的安全性和技术装备水平,人才开发的超前性,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团队精神、思想交流、知识共享和创新精神的发挥程度等。3、综合方面。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整体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生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对企业的盛衰成败、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只有从广阔的视野和较深的层次,对它们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竞争地位、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四、学科的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高度综合“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首要职能。因而从事决策研究的现代管理会计自然就成为与管理融为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它的性质是与现代化管理的性质为转移,并随着现代管理会计性质的发展而发展。但就其根本的特性看,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以此作为出发点,来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和相关学科的组成。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不能只关注它的技术层面,更应把重点放在它的社会文化层面上。据此,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学科,可以区分三个层次,即上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属于上层的相关学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学管理的人当然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能精通,但至少要有基本的了解,重要的是能确立一个“人文视野”(Humanisticperspective)。属于中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财务学和预测、决策学等。属于基础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数学、信息技术(IT)等。从现代管理会计以上三个层次的相关学科的组成,可以看到其学科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的鲜明特点。五、决策支持模式从科学观向人文观转变前已指出,管理首先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由此可见,管理决策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起着主导作用。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特性自然是依管理的特性为转移,并随着管理特性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中期,现代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对管理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科学观决策模式的形成和广泛应用。科学观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决策目标遵循“最优化准则”,要求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在一定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严密的数量分析,求解数学模型,从中引出基本的结论。可见这一决策模式,是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并居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在管理中要求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在决策中相应地要求实行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不同于上述科学观的决策模式,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也就是认定决策者是从“主观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自己“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尽可能达到“最优解”。正如管理大师西蒙教授(1988)所说:“我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寻求最优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经济行为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与“人文观决策模式”的要求相适应,要求管理会计师,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人员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首先要认识到:“满意性准则”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准则,它不严格要求“精确定量”,而首先要求“思辨定性”,因而采用的决策支持模式,就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而应放在围绕决策目标,拟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对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权衡利害、比较得失;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者择善而从,作出满意的选择,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满意解”。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人的因素总是居主导地位的。决策的层次越高,涉及的面越广,情况越复杂,战略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越强,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洞察力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屋建瓴式的综合判断,就越带根本性。由此可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遵循满意性准则进行决策,更重视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智能与判断、认知和感悟,也意味着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层次更深、境界更高的发展阶段。从上述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可以看到:我们已经不能从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了。现代管理会计已经同“财务会计”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革命与商务全球化浪潮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并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谓知识经济,简言之,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与创新优先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在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而知识经济社会,生产要素由原来的资本内涵转化为知识或智力,知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里源泉。

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思考  --------------------------------------------------------------------------------  提要 管理会计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危机,也存在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试从分析管理会计的现状入手,展望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我国在推广应用管理会计方面先后经历了宣传介绍、吸收消化和改革创新三个阶段。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界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同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近年来既遭遇到很大的挑战与危机,也存在着极好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本文拟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现状,以及我国今后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会计学术界对西方的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会计理论工作者曾对西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借鉴和应用意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渐受到冷遇。其表现如下:  (一)学术研究兴趣不高。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会计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论文与前者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据对我国会计界最高研究水平的《会计研究》杂志所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10余年间,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学术性文章中,涉及财务会计领域的论文约为465篇,而涉及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的论文约为71篇,后者只约占前者的15%。另一方面,从过去10余年间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来看,专门以管理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如果再从会计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看,将管理会计领域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也同样寥寥无几。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已明显不受重视,这无疑是中国近年来管理会计研究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和学科体系不规范。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和学科体系不规范也是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停滞不前的原因。首先,管理会计理论的体系存在重大缺陷:第一,它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了现金流动论、价值差量论、总资金运动论等不同的观点。第二,由于研究对象模糊,也导致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不明确。第三,目标不明确,它是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还是提高经济效益,或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无统一、明确的说法。其次,管理会计的学科体系支离破碎,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甚至出现支解管理会计的情况。  (三)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约有30余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账、报账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根据调查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就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得到的回答基本上也与上述结论相同。一些总会计师认为,现行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不少,但企业可以实际应用的却有限,他们极力主张,我国的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应包括我国一些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以便于会计人员借鉴和操作。  (四)现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急需总结和提高。我国自7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一些企业已具有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50年代初期开展的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60年代开展的厂内计划价格、资金分级管理,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首钢的包、保、核,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上看,我国一些企业过去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介绍,主要是以实务人员为主介绍基本情况的较多,由于没有学术界的参与,其经验难以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从而难以将其经验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而学术界虽然具有理论研究的特长,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管理会计应用情况的实践,开展的调查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因而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就难免出现空洞、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我国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由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参与来进行典型案例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富有成效地解决学术界与实务界相互分离来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难题,还可以使典型案例经验在理论上得到总结和提高,由此形成系统的案例研究报告。这不仅在实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有助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应用,而且对我国会计学术界今后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能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  (一)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相结合。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会计界目前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已将重点明显转移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近几年运用非常广泛,成为实证研究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从普通案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结论,有助于推广运用,使用价值较高。而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如果没有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就难以进行。我国会计学术界将同实务界密切合作,通过对全国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将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二)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将转向长远规划,追求全球性的发展以获取最大收益。因此企业的管理将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分权管理模式,由此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新课题。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战略管理会计”逐渐与企业战略管理密切相关,它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企业管理层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管理业绩。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份额的评估;战略预算的编制;竞争地位的变化研究等。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创新。管理会计研究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课题、行业、理论、方法等进行综合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研究的状况;第二,多课题同时并举,多行业部门的综合研究将使其研究成果更具有实用价值;第三,多学科互相渗透,多种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使研究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应变能力。  (四)拓展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对传统经济模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对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会计提出了挑战,其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是深远的,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必须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会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为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即对某一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全程”的指导与监控。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对象由主要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转向主要对信息技术资产和信息技术活动的管理,表现为投资取向以智力投资为主体,人员组成以高智力员工为主体,资产组成以人才和知识物化的无形资产为主体,往往是拥有了人才,拥有了高科技知识和信息技术,便拥有了制胜的武器,从这一点来说,传统的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便有了新的延伸——对知识资源的计量的复杂性与风险性,要求管理会计的方法也应有相应的发展即要力求充分做到数量因素与质量因素并重,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数量计算与综合判断相结合,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它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这样,企业本身及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将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以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为其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21世纪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管理会计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和经营管理而存在,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文/杨学军)

管理会计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呢

20世纪中期,管理会计完成了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创新,使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的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1、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彼、知己,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求企业总体性的竞争战略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单位、各个环节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并将新兴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ABC、ABM、JIT、TQC和FMS等贯彻始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所有这些方法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正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和“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现代管理会计不只要求估算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设计、制造和营销成本),同时还要求估算产品消费者(用户)的成本(产品的使用成本,如汽车制造商在产品出售以后,还要追踪了解汽车的油耗和维修、处置成本等)。可见它超出传统的只从产品的生产企业看成本问题,而扩展到同时从产品的使用者看成本问题,实现了成本的企业观向社会观转变。这样做,既能有助于通过对产品生产者成本与使用者成本消长关系的综合判断,还能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入”与“向外扩展”并举从另一个角度的体现。3、从“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eosting)和同它密切联系的‘Kaizen(日本词汇,意为“持续不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成本计算法“看,目标成本计算法是根据市场导向来制定产品成本目标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先根据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确定一个能够让顾客接受的营销价格,作为目标售价,然后,以目标售价为基础,扣除企业要求达到的目标利润,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是强调应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设计这些产品投产前的前期阶段上,依次为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制定成本目标。如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目标不能实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目标利润不能实现,管理当局就应重新审视这一产品生产的可行性。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如果从总体上还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原定的生产方案就应被更可行的生产方案所取代。如原有的生产方案通过”基准衡量“(Benchmark)(同企业内、外最先进业绩基准进行对比),认定在某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控。则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部门要联合攻关,实施”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VE通过对产品功能(function)与成本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research),寻求得到一个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cost reductionprogram),它既能实现提供的产品的功能(Function)即可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把它生产出来,以达到外界的顾客满意与企业的成本目标相一致。与目标成本计算法密切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目标成本计算程序所确定成本目标,进一步具体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直至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体执行人员,促进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不断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使整个生产经营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以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目标的顺利和超额实现。可见,上述“目标成本计算法”与“Kaizen成本计算法”相结合的整个程序,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二、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从应用的指标看,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所以,财务会计应用的指标,基本上是历史性的、滞后性的指标(Lagging indicators),而管理会计为了协助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用的指标必须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指标(leading indictors)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职能。较具体地说,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中,领导者竞争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具体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战略制定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6es、threats、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都是关系到企业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前导性分析。在目标成本计算法中的目标售价与目标成本,业绩评价中的“基准衡量”(Benchmark)也是这样。与宏观管理会计中的社会折现率、外部性(extemalities)问题的计量,以及国际管理会计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别税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风险报酬率等,都是属于前导性指标,都是用于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发挥重要作用。三、计量方式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从计量的方式看,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不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将“货币计量”定于一尊,而应实行“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有些指标在采用货币计量方式的同时,很多指标还要求采用多样化的非货币计量方式。综合性是财务计量的特点和优点。财务计量形成的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财务成果,如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利润;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及其存量的占用情况;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等。根据这些指标人们可对企业生产经营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但“综合”还必须同“分析”相结合,使人们进一步掌握综合性成果得以形成的在深层次起作用的非财务性因素,使人们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财务计量重“综合”,非财务计量重“分析”,二者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因为综合与分析相结合,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面向市场,以顾客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取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价值”(customervalue)(“顾客愿意支付的代价”)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之源。在企业内部,要实行“人本管理”,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充满生机和活力。与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相适应,非财务指标体系的组成,可大致区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顾客导向方面。(1)直接方面:顾客的忠诚和满意程度,对顾客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产品市场占用率的消长,同上、下游企业的协调配合的完善程度等。(2)相关方面:生产系统的灵活性,科技开发、产品开发的超前性,产品新品种投产的频率,JIT、TQM的实施效果,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性等。2、以人为中心方面。生产的安全性和技术装备水平,人才开发的超前性,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团队精神、思想交流、知识共享和创新精神的发挥程度等。3、综合方面。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整体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生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企业的信誉和社会形象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对企业的盛衰成败、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只有从广阔的视野和较深的层次,对它们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竞争地位、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四、学科的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高度综合“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首要职能。因而从事决策研究的现代管理会计自然就成为与管理融为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它的性质是与现代化管理的性质为转移,并随着现代管理会计性质的发展而发展。但就其根本的特性看,管理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以此作为出发点,来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和相关学科的组成。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不能只关注它的技术层面,更应把重点放在它的社会文化层面上。据此,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学科,可以区分三个层次,即上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属于上层的相关学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学管理的人当然不可能对这些学科都能精通,但至少要有基本的了解,重要的是能确立一个“人文视野”(Humanisticperspective)。属于中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财务学和预测、决策学等。属于基础层的相关学科,主要是指数学、信息技术(IT)等。从现代管理会计以上三个层次的相关学科的组成,可以看到其学科性质更趋多学科化的鲜明特点。五、决策支持模式从科学观向人文观转变前已指出,管理首先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由此可见,管理决策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起着主导作用。管理会计是融管理和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特性自然是依管理的特性为转移,并随着管理特性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中期,现代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对管理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科学观决策模式的形成和广泛应用。科学观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决策目标遵循“最优化准则”,要求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在一定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严密的数量分析,求解数学模型,从中引出基本的结论。可见这一决策模式,是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并居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在管理中要求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在决策中相应地要求实行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人文观的决策模式不同于上述科学观的决策模式,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也就是认定决策者是从“主观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自己“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尽可能达到“最优解”。正如管理大师西蒙教授(1988)所说:“我提出的寻求满意的人这一模型同那种寻求最优人的古典概念相比,在经济行为的经验研究中获得了多得多的支持。”与“人文观决策模式”的要求相适应,要求管理会计师,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人员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首先要认识到:“满意性准则”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准则,它不严格要求“精确定量”,而首先要求“思辨定性”,因而采用的决策支持模式,就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而应放在围绕决策目标,拟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对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权衡利害、比较得失;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决策系统中的决策者择善而从,作出满意的选择,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满意解”。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人的因素总是居主导地位的。决策的层次越高,涉及的面越广,情况越复杂,战略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越强,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洞察力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屋建瓴式的综合判断,就越带根本性。由此可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遵循满意性准则进行决策,更重视决策人员和决策支持人员的智能与判断、认知和感悟,也意味着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层次更深、境界更高的发展阶段。从上述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可以看到:我们已经不能从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了。现代管理会计已经同“财务会计”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管理会计 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概念,其核心内容是:①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②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服务;③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用来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需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④从内容上看,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3 管理会计是一种企业价值增值的持续服务体系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鄄MA)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该定义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①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对管理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是企业利润的最大,或者说帮助企业创造利润。该定义认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利润和价值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利润大,价值不一定就大;利润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而价值增值既考虑了短期的利润增加,也考虑了持续的利润增长;②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概念。这应该是管理会计定义上一个重大的创新。持续改进也是不断创新的动力,一个企业或组织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永葆生机和活力;③该定义提到“激励行为”,这实际上是认识到行为科学将对现代管理会计产生重大影响;④该定义认识到管理会计将为企业或组织的战略服务,从而把现代管理会计引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新领域———战略管理会计;⑤该定义把现代管理会计上升到帮助创建先进的现代管理文化,使人们从哲学和文化的高度认识现代管理会计,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概念在不断地进化。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的管理会计应是以企业或组织所服务的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最大化为目标,以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非财务信息,为企业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 2 管理会计目标的转变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其最终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传统的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主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一目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知识化、智能化、全球化、网络化、竞争化等特点必然要求对管理会计的目标予以重新定位。

存货管理论文的创新点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论文创新点对于一篇论文的重要性。现在网络上的论文越来越多,许多论文都是由其他的论文剪切拼接成的,对于一个搞学术的来说,这种做法不但对于学术研究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也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知道论文写作的意义,这篇论文和其他已经出现的论文有什么不同,这篇论文能够有什么贡献。相对于其他论文的不同,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贡献其实就是我们论文的创新。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论文创新点怎么获得。论文的创新点不是凭空出现的,一篇好的论文,一个好的创新点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的。但是,创新点又不简单的是知识的积累。它是需要我们阅读大量过去学者的文章,积累大量的知识,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看的更远一点,看的更透彻一点,能够有自己的新想法,这些新的想法就是我们文章的创新点。 最后,具体的说一下论文创新点的写法。我们研究一个主题,先要有这个主题相关的知识积累。这部分知识积累可以来自于我们的专业学习,也可以通过后期自己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获得。积累了一部分知识后,就构成了我们研究的平台,我们下一步就是再这个平台上能够建立一个杆子。这个杆子越高,代表我们研究的越深。 那么这个杆子怎么让它高点呢?这就需要我们阅读大量专家学者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思考他们都做了哪些研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不同看法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想明白的时候,创新点也就出来了。

1、需要知道论文创新点对于一篇论文的重要性现在网络上的论文越来越多,许多论文都是由其他的论文剪切拼接成的,对于一个搞学术的来说,这种做法不但对于学术研究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也会浪费自己的时间。2、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知道论文写作的意义这篇论文和其他已经出现的论文有什么不同,这篇论文能够有什么贡献。相对于其他论文的不同,相对于其他论文的贡献其实就是我们论文的创新。3、需要知道论文创新点怎么获得论文的创新点不是凭空出现的,一篇好的论文,一个好的创新点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的。创新点又不简单的是知识的积累。需要阅读大量过去学者的文章,积累大量的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看得更远一点,看得更透彻一点,能够有自己的新想法,这些新的想法就是文章的创新点。4、研究一个主题,先要有这个主题相关的知识积累这部分知识积累可以来自于专业学习,也可以通过后期自己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获得。积累了一部分知识后,就构成了我们研究的平台,我们下一步就是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建立一个杆子。这个杆子越高,代表我们研究得越深。5、需要不断地思考阅读大量专家学者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思考他们都做了哪些研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有不同看法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想明白的时候,创新点也就出来了。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从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 研究思路 研究结论 等方面写创新不容易的能在论文中找到一丝丝的自己想到的而没被别人想到的地方,都可以挖掘一下~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