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文化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高中数学

发布时间:2024-09-06 11:23:39

文化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高中数学

大哥,论文不是这样子就可以求得滴,给你点资料吧,也可以直接拿去用,只要你不怕被说抄袭。从易经说起《易经》有一个最简单的理念,有趣的是这个理念刚好与现在从美国流入国内的一些管理理念不谋而合。易经的“易”字有三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变易,指天下的事情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第二个意思是“不易”,说的是很多事情看似不断变化,可事实上没有什么改变,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站在科学的观点看,很多事情是不变的,科学研究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变的定律。第三个意思最有趣,“简易”。这是说《易经》所要探讨的既不是变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要在变和不变之间找出一些规律,当我们真正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就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整个世界了解得更清楚了。《易经》始于周朝初期,距今已经差不多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当今被大家公认的在企业管理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美国有哪些新理论。当然,美国企业界对于企业管理的探讨是站在一个很实际的立场上的,而三千年前中国的《易经》是站在哲学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这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有趣的是,现在一些管理大师的著作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外,对于“变”和“不变”之间的关系问题也越来越觉得值得探讨。刚才我提到了《易经》的结构主要是有六十四个卦,每个卦都有个卦辞。每一卦又有六个爻,从一到六代表了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每个爻也都有所对应的爻辞,用以阐述每个卦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所对应的不同意义。前面我提到“易”字一方面,有“不易”的意思,另一方面还有“变易”的意思,所以每一卦、每一爻的辞义的含义都很广,并且常常讲得不是很清楚,这样的话就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也使得一些风水先生或者卜卦的人有了很宽泛的解释空间。看过《易经》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充满了忧患意识,一方面鼓励大家努力向上,另一方面训诫人们在得意的时候不要骄傲,否则好事情就可能变成坏事情。在《易经》六十四个卦三百八十四个爻的爻辞里,有六十三个卦都是有吉有凶,有好有坏,只有一个卦的六十四个爻的爻辞非常不错,不是吉就是利,这个卦就是“谦”卦。这也是我本次要讲的主题。“谦”这个价值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非常主流的一个思想(关于这个思想以及历史上所发生的例子我将在后面谈到),这从它的源头《易经》就可以看出端倪。在所有的卦里,只有“谦”卦的卦辞和爻辞都是吉利的,其它的比如“否”卦、“泰”卦,甚至“乾”卦都有诸如“否极泰来”、“泰极否来”、“亢龙有悔”等爻词。我先谈一下《易经》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谦”的价值的重视,然后再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最后谈谈这个价值观与现在的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之间相同的地方。《周易》出版没多久,周公就对他的儿子说,“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这就是说,“谦”这个道理如果领会得好,做得好,不论进退都有很大的好处。儒家的思想对于“谦”是非常重视的,我也举些简单的例子。 《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一本著作,是孔子的弟子收录的孔子当时的一些语录。《论语》最开始的几句话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有趣的是,孔子讲了三句话,可大部分中国人只讲前面的两句。这三句话是这样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道为什么第三句话大家提得很少,但是我觉得这句话也非常重要,这是孔子对于“谦”的价值的非常高的评价,是说作为儒家做人最高标准的君子,做事情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做,而不要因为不知名就很不高兴。现在有一种比较浮躁的社会现象,就是并没有太多真学问或能力的人却一天到晚希望自己的名字到处张扬。《论语》中还讲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我再讲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孔子曾经去见老子,交谈了很久,孔子觉得老子的学问和思想要比自己高深很多。从老子处出来后,孔子就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把老子形容成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出对老子道德学问的憧憬钦佩,这也是一种非常谦虚的表现。《论语》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也是广为大家所知的一句话,也是对“谦”道的一个极大的发挥。需要指出的是,儒家,特别是《论语》所阐述的“谦”,并不是说只是一味的退让,而是说该争的争,不该争的就不要去争;遇到原则问题时,还是要固守那条底线,所以“谦”不是一味地做好人,唯唯诺诺。关于这一点,孔子是怎么说的呢?《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鲁国大夫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季孙氏作为一个大夫,却使用了国君的礼节,说明他对自己的国王非常不尊敬,也是对当时现存制度的大不敬。所以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所举的例子都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给出的,我希望告诉大家所谓“谦”的本质从《易经》开始到儒家,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价值观念。道家对“谦”的看法道家基本理念的源头是老子的《道德经》。可惜的是,道家后来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没有人看得懂的文章,并且神话和迷信的色彩越来越重,使人们对道家产生了错误观念。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空谈而不做事情,并且假借道家的一些观念,由此造成了不良后果。事实上,如果翻翻《道德经》就可以发现,老子所讲的很多话都很有价值。他说:“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慈爱,“俭”是节俭,然后就是做人要谦和,不要与别人乱争东西。这三样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是很好的事情。老子还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人做事情最好是像水一样,水是对万物都有利的,可是自己却总是居于下处,什么都不争,比喻如果做人像水一样谦让,不吝于帮助别人,就不会有任何的争执和纠纷产生。他说的最有意思的是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于之争”,把“谦”这个字的含义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中国古代一些阐述基本理念的著作比如四书五经,如果想挖掘这些思想中一个非常基础的理念的话,那么,这个理念就是“谦”这个价值观。“谦”的价值观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价值观。我还要强调一下这个“谦”的价值观不是一味地迁就,从最早的《易经》中的“谦”卦,可以看出开始的几爻都是谦让,到后来的几爻说的就都是打仗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如果一味地迁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由于我们事先做了很多谦让的事情,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是占理的;当我们必须要用武力或者暴力来解决问题时,胜算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当然,大多数情况并不需要我们做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基本的“谦”的理念。大家一定觉得我讲的这些不是什么新理念,但是,尽管看起来没有什么新鲜的,可事实上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老子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讲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就是说我所讲的话大家都明白并且要做起来也并不难,可是真正能了解“谦”的本意,真正发挥“谦”的基本精神,并因此使自己得到很大好处的人并不多。 传统文化中的“谦”道及人物故事历史上把“谦让”作为高价值观的故事很多,下面我举几个著名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蔺相如和廉颇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是文臣,廉颇是武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蔺相如主动请缨带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这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因为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了高官。秦昭王对此事念念不忘,遂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秦王对赵王说“寡人听说赵王很擅长琴瑟。为添酒兴,请大王鼓瑟如何?”,赵王明知秦王在羞辱自己,但因为惧怕秦王,只好从命。秦王随即召来御史,命其在竹简上写“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于渑池,令赵王鼓瑟”。秦王正得意之时,蔺相如上前一步,平静地说:“我曾听说,大王你很擅长秦音。为再添酒兴,请大王击缶如何?”秦王登时大怒,面色骤变。蔺相如坦然地将盛酒用过的瓦器捧起,送到秦昭王面前。秦昭王哪里肯击?蔺相如又道:“启奏大王,请你不要自以为很厉害。今日,你若击缶,我便作罢。若不击缶,五步之内,相如誓以颈血溅大王!”蔺相如说这话时,眉凝目瞪,须发皆直,并连连逼进数步。秦王已领教过蔺相如的厉害,怕他死拼,只好勉强击了一下缶。那缶声还未落地,蔺相如便叫随来的赵国御史也在竹简上写道:“某年月日,赵王与秦王会饮于渑池,令秦王击缶。”羞得秦王面红耳赤。回到赵国后,赵王很高兴,就拜蔺相如为上相,居群臣之首,也在廉颇之上。廉颇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功臣。蔺相如为上相后,廉颇很不满,总想找机会羞辱他。蔺相如却一直回避廉颇,让他找不到与自己冲突的机会。大家都以为是蔺相如怕廉颇。于是,他的门客对蔺相如说:“我们离开父母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廉将军散布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执意挽留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却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其实我想到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这番话后来传到廉颇耳中,他非常惭愧,觉得自己的气度实在是与蔺相如相差得太远了。后来廉颇解衣赤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吻颈之交”便由此而来。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谦”的重要性。蔺相如的举动非常伟大,他能在立了大功、做了群官之首后还对廉颇谦让;廉颇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当他知道自己做了不对的事情后,能够正视错误,并争取别人的原谅。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很多,可能够做到他们那样的人很少。历史上,由于将帅不和或朝中重臣不睦而使国家元气大伤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任何争斗的方法都不好,即使暂时赢了的人最后也是输家,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谦让”。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谦让”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双赢。“谦让”不是懦弱的表现,这方面蔺相如是最好的典范。三国时代也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只是没有这么戏剧化。周瑜在正史中是一个非常有才干并且心胸开阔的人。当他被孙权拜为都督时,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为吴国屡立战功的三朝元老程普。他对周瑜为都督、自己为副都督非常不满,总是找机会与周瑜过不去。周瑜为了国家利益尽量忍让,忍到后来,程普终于自己觉悟。他发现,虽然自己的年龄、资历都比较老,但周瑜的才干确实比自己高,他做都督比自己合适。于是,程普亲自去找周瑜谢罪,俩人还成为好朋友。下面我再举个反面的例子。由于“谦”的价值观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重视,因此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利用假的、虚伪的谦虚做幌子,骗取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发生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王莽是皇上的外戚,很早就想篡位。他做了很多沽名钓誉的事,一度声望很好。大家都觉得他非常谦虚、很尊重别人。其实,暗地里王莽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他先是挖空心思把好事安在自己头上,使自己的声望越来越高,逐渐篡夺国家权力。一旦时机成熟,他立刻毒杀了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篡位做了皇帝。事实证明,王莽不仅不谦虚,而且十分傲慢,甚至是包藏祸心。当他的本来面目逐渐被大家看清后,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推翻了他的王朝。“谦”的反面是“骄”,就是骄傲。历史上很多人本来可以有很大成就,可由于过于自负,高估自己的成就,在遇到挫折或问题时处理欠妥,结果造成遗憾。我以前在讲堂里提到过汉朝的大才子贾谊,他不但自恃才高,还气度小。其实,所谓气度小就是过分地骄傲,以致不能谦虚地看待事情,最后他竟积郁成疾,英年早逝了。三国时期的杨修才华横溢,但也非常自负。他与曹操的儿子曹植还是很好的朋友。由于他过分骄傲,引起了别人的嫉恨,最糟糕的是招致了曹操的嫉恨。曹操自认为自己学问很高,可每次碰到杨修,总看到杨修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使曹操感觉自己比杨修差一些。而曹操并不是心胸宽广的人,哪里容得下杨修,后来找个借口把杨修杀了。 中国传统思想与美国管理趋势我刚才讲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以“谦”这个道理作为讨论的重点。我们再来看看当今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国外,有哪些主流思想,它们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以美国为例。美国近几十年来,在企业管理思想方面有很大变化。如果把二战结束作为起点,可以将美国企业管理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我以前曾经讲过,二战刚结束时,美国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国家:本土没有发生战争;由于二战的关系美国工业迅速发展。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和美国竞争。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的管理可以说没有什么理念,完全是一种自大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是美国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比其他国家的好,大家都会抢着要。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国家由于忙于战后恢复,没有条件与能力来做这些事情。到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欧洲和日本相继复原,开始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再到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更多的国家发展起来,不仅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开始进入企业管理的主流。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至今,中国也以很快的速度进入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主流。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美国管理的主流思想随之发生了改变。此前,美国唯我独尊且具有严重的种族观念。他们认为,其他人种的人都比白种人的能力差,其他国家本来就比美国差,那些国家的人也就比白种人差得更多。美国尤其歧视黑人。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和管理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美国产生了威胁。美国开始的态度很傲慢,认为日本的发展是暂时的,仗都打败了,怎么可能与美国人在技术和管理上竞争呢?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在产品、技术方面逐渐显现出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趋势,使美国面临很大威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企业不约而同地运用“谦”的价值观,认真思考诸如“我们也许有些地方没有其他国家的企业做得好”,“我们的管理制度、我们对人的管理方法是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等问题。反省使他们改正了错误,获得长足的进步。相反,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却由于80年代的成功沾沾自喜起来。“谦受益,满招损”。骄傲使日本在90年代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很不景气。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在美国企业所做的事情中,哪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美国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大致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团队精神”(Teamwork),另一个就是“尊重多样化”(Value Diversity)。首先谈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就是把团队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的本性是希望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凸显自己的能力,很少有人愿意当无名英雄。团队精神在以前的美国企业中相当缺乏。他们不仅歧视有色人种,也歧视白人妇女。这种歧视的本质就是一种狂妄的表现,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而强的原因不是自己的能力真的高于别人,而是盲目地认为白种男人天生就比其他人强。这就造成有能力的人可能因为受到歧视不能发挥作用,而没有能力的人却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可以想象,整个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一定会由此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受“谦”的价值观的影响,企业管理者摒弃种族歧视,把有能力的人安排在合适的职位上,企业的管理环境开始改变,“团队精神”和“尊重多样化”逐渐实现。美国是世界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它的国民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外国移民而来,只是移民的时间不同而已。白人移民最早,其中又属英国移民在先。像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的移民要晚一些,那时还被其他白人歧视。黑人移民是由当初贩卖非洲黑奴逐渐形成的移民。亚裔移民始于二十世纪。因此,美国人追溯不了几代就可以发现其实大家都是移民来的。对美国来讲,建国的基本精神就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种族文化。可是,当社会不够开放、歧视普遍存在的时候,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社会的人就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团队精神的建立、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美国开始认识到要尊重多样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能力,弄懂了这一点后,美国的竞争力又开始变强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管理进入歧途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过分地看重,也就是过分地骄傲、不谦虚。因此,造成了很多矛盾和不平衡。可是,当整个社会的人尤其是当权人、有既得利益的人明白要改变这种观念,要让有能力的人——不论他们的背景怎么样——发挥他们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谦”这种思想的发挥。有趣的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写《易经》的时候,是站在一个很主观的立场,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觉得“谦”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理念,如果做得好就能得到非常多的好处。这种想法在当时并没有科学依据。可谁能想到,几千年后、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把老祖宗讲的道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上,竟使企业获得非常大的好处,达到了更高的目标。资料证明:“谦”道可以使企业员工产生更大的向心力。如果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的能力,企业就会更加和谐。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能力和竞争力绝对会增强很多。 我可以用我的亲身经验证明这一点。当我在美国读完博士,开始在贝尔实验室做事的时候,是二十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企业的文化都是鼓励大家要有闯劲儿、要有侵略性(Aggressive),什么东西都是要去和别人争。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的老板和同事都对我说,在美国这种环境之下,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如果你不去争的话,没有人会觉得你做得好,到最后也不会给你剩下什么。当时,几乎每个人给我的劝告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可是,当我开始做事时,因为我本人不是一个好斗的人,我还是觉得不该争的东西或是不值得争的东西就不要去争。当然,不去争不表示一天到晚被别人欺负,而是自己要有一个原则、有条底线。这个底线在什么地方,由自己决定,但肯定与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当别人没有触及这条底线的时候,我可以谦让;但当别人越过这条底线时,我就要给他明确的警示。我在贝尔实验室做了这么久,没有与任何一个同事红过脸、吵过架。当然,同事之间会有矛盾、会有意见不同的地方。我对做事情有一个简单的想法,不值得争的东西我忍让一下,如果对方是个讲理的人,他就会以合理的方式来回报;如果对方得寸进尺,这种人在企业里恐怕也呆不了多久。事实也是如此:有些人什么都要争,看起来很凶的样子,可是不久以后就遭受了不小的挫折。这说明,他的那种方式行不通。试想,大家做事情时,都愿意与容易相处、谦让的人合作;有升迁的机会时,也希望看到比较容易相处、可以和和气气解决问题的人升迁。因为,这样的人使我们做起事情来会比较容易、轻松一些。很少有人愿意和一个总是与别人吵架、与别人争的人相处。

回答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2、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哦

文化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高中

看来真的好多人都在写这个题目啊。。。我还是自己写吧 楼主也加油吧。。。

我觉得你应该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虽然现代企业的发展短期来看,可以用盈利和效益这些物质指标作为标准,但是长期来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而核心竞争力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靠企业长期的经营,积累。而且核心竞争力也可以看成一个变量,不可能一成不变,是靠企业的人力资本来完成的。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角度去看,企业文化能够多大程度上吸引,教育,留住,开发员工就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个例子,G我想你应该知道google的成功就源于他的创新能力。但是他是靠什么保持这种能力的,其实就是他的企业文化---创新,活力,自由。它们公司的员工可以带宠物上班,每天都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正是这种文化是它留住,并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种氛围也为它们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你可以参考一下google的案例就可以充分说明企业文化的力量。还有麦当劳的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这其实就是它们的企业文化。它们的公司世界连锁,但是这四个字母是不变的。而且价值不单单是麦当劳希望通过员工想实现的商品价值,更重要的是员工希望通过企业所实现的自我价值。在麦当劳,员工只要表现优秀就可以有机会通过公司开自己的店,这对于别的服务业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如果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物质目标(盈利),那么员工也会受其影响,在获得外界(其他公司)更高的物质吸引下,条件成熟时就会最终跳槽,人才的流失就会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相反,如果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精神目标(企业凝聚力),其影响不但会网罗人力资源,并最终通过其人力资源优势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员工也会在其影响下,通过企业实现自己的精神目标,并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强调一点,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体现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综合。说白了,是一种价值观和信念。在现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人的价值观不同,但是如果企业能整合不同人的价值观,这就能成就企业网罗不同背景人才的目标。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源于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企业文化层次高,可以招揽更为广泛的人才,并最终不断提高,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在谈论联想,海尔的成功经验,其成功是因为其较高的核心竞争力,但其较高的核心竞争力是源于对人才的培训和吸引,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对联想,海尔的成功研究上,对其企业文化的研究占了大部分的原因。不过,以上纯属个人理解和意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文化(论文)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知名度,占据市场份额 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硬件设施和工资福利手段所达不到的。以小天鹅公司为例,1989年还是个亏损97万元的小厂,1991年产品质量获得行业第一,1992年无故障销售是3年前的3倍,1995年以4 300万元国有资本控制18亿元的社会资本,而今天的小天鹅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场份额20年前是想不到的。小天鹅的崛起,得益于深入企业每个员工心髓的“末日管理”的企业文化。谈“末日”并不是要末日,而是要努力消除诱发“末日”到来的隐患。使顾客的反映和需求在其技术创新、个性化设计的延伸服务上体现出来;从而增加用户对小天鹅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最终扩大市场份额。 2、有利于提升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成立于1988年的深圳华为公司,到今天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只用了十几年时间。集团总裁任正非认为:是强烈的企业危机感意识造就了今天的华为:危机迫使我们谋求独立,谋求独立又需要依靠科技,于是,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展根本。”正是秉承“危机意识”理念,华为才有了今天中国通信行业领头羊地位,也使得欧美一些电讯公司刮目相看。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决定未来成功或失败方面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般分析而言,可以得到较为普遍的结论: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优秀的文化帮助企业取得高绩效,这是因为这种文化能产生不同寻常的激励效果,能使员工感觉到为公司工作是有益处的,同时,员工对公司更有责任心、更为忠诚,员工会觉得他们的工作更有回报。 二、中国企业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1、价值标准的界定 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如行业特点,企业成员的构成,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意识等,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否则,企业不被他人所认可。同时,要把握好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使价值标准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相统一。 2、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3、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 , 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 4、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 5、 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文化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初中数学

看来真的好多人都在写这个题目啊。。。我还是自己写吧 楼主也加油吧。。。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  摘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 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 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 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 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和谐的 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 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 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 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 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 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 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一,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 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第二,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 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 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 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第三,企 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 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 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 层次的和谐。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 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社会的进步。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 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 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 二、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 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 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和战 略规划是相统一的,企业费者看到或感觉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 以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是以产品形式、服务形式、广告形式、也可以通过 公益活动来体现。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 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 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 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 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 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当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首位。在企业文 化的引导作用下,员工会有一种忠诚意识,与企业共度难关。企业高速发展 时,员工能够保持应有谨慎,不会出现浮躁的行为。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考虑 兼并对象时不仅要仔细分析对方的产品、设备、人员与设计能力这些硬件, 还要周密考虑企业文化这个软件。 两个基本重点就是战略与制度。这两个基本点是企业文化的两个车轮, 只有这两个车轮协调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才能保持企业文化这驾马车不断前 行。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本点要不断给企业文化补充新的组成部分,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长期的某种精神能否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依赖 于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企业各种制度与由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的总和。良 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适度超前性,它引导人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管理制度有 没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实并取得员工的一致认可。职工认可一种制 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过长,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员 工的素质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制度时,员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磨擦。 为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寻求支持变革的动力,减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环境。无形的管理环境是员工基于对制度的理解所产 生的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可以弥补硬性制度的不足与空缺。这 种约束力是员工基于对企业负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一,和谐管理文化 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手段。从企业范围来说,建设局部与整 体、微观与宏观、企业与社会相协调融和的文化机体,树立推行和谐管理文 化,发挥管理杠杆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作用,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要素之 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企业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和谐管理 文化引导人们平和、有序、良性地公开文化个性,防止对企业整体和他人产 生破坏力。第二,和谐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和谐管理文化准确把握 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挖掘和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让人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奉献快乐。和谐管理文化 氛围中企业目标文化与员工需求文化互动,管理者综合运用沟通、协商、激 励、引导、感化、魅力影响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渗透,使矛 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意愿,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企业和谐的 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意和激情,达到企业各层面人员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强化。第 三,和谐管理文化一要解决企业文化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促进员工个体与个 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维系企业文化正常运作有三条命 脉,即资金文化流、物资文化流、人力流。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 影响甚至决定资金文化和物资文化,资金文化、物资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转 化都离不开人力流。以平等、公信、友爱、互助为主要标志的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有利于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调动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确保资金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与物资流之间的相 互转化的永续、良性和高效。二要解决劳动关系文化的和谐。员工的价值观、 利益与企业的价值观、利益,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老板”或资本的价值 观、利益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以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管理文化则从企业利 益、资本利益、老板利益与劳动力利益互利互赢的基点出发,通过资本与劳 动的相互渗和,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 情感激励,建立起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的双向动力保障机制,将企业和资本的追求与员工即劳动者 的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达到企业利益员工化、员工价值企业化。 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 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文化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和谐以企业和谐为基础和前提,企业和谐又 离不开社会和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文化,用企业文化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是我国企业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 使命。

要大约多少字的论文?请具体要求一下,可以和我联系。

文化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高中生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  摘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 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 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 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 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和谐的 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 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 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 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 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 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 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一,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 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第二,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 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 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 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第三,企 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 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 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 层次的和谐。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 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社会的进步。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 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 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 二、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 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 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和战 略规划是相统一的,企业费者看到或感觉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 以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是以产品形式、服务形式、广告形式、也可以通过 公益活动来体现。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 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 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 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 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 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当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首位。在企业文 化的引导作用下,员工会有一种忠诚意识,与企业共度难关。企业高速发展 时,员工能够保持应有谨慎,不会出现浮躁的行为。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考虑 兼并对象时不仅要仔细分析对方的产品、设备、人员与设计能力这些硬件, 还要周密考虑企业文化这个软件。 两个基本重点就是战略与制度。这两个基本点是企业文化的两个车轮, 只有这两个车轮协调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才能保持企业文化这驾马车不断前 行。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本点要不断给企业文化补充新的组成部分,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长期的某种精神能否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依赖 于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企业各种制度与由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的总和。良 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适度超前性,它引导人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管理制度有 没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实并取得员工的一致认可。职工认可一种制 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过长,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员 工的素质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制度时,员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磨擦。 为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寻求支持变革的动力,减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环境。无形的管理环境是员工基于对制度的理解所产 生的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可以弥补硬性制度的不足与空缺。这 种约束力是员工基于对企业负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一,和谐管理文化 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手段。从企业范围来说,建设局部与整 体、微观与宏观、企业与社会相协调融和的文化机体,树立推行和谐管理文 化,发挥管理杠杆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作用,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要素之 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企业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和谐管理 文化引导人们平和、有序、良性地公开文化个性,防止对企业整体和他人产 生破坏力。第二,和谐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和谐管理文化准确把握 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挖掘和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让人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奉献快乐。和谐管理文化 氛围中企业目标文化与员工需求文化互动,管理者综合运用沟通、协商、激 励、引导、感化、魅力影响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渗透,使矛 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意愿,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企业和谐的 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意和激情,达到企业各层面人员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强化。第 三,和谐管理文化一要解决企业文化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促进员工个体与个 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维系企业文化正常运作有三条命 脉,即资金文化流、物资文化流、人力流。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 影响甚至决定资金文化和物资文化,资金文化、物资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转 化都离不开人力流。以平等、公信、友爱、互助为主要标志的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有利于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调动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确保资金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与物资流之间的相 互转化的永续、良性和高效。二要解决劳动关系文化的和谐。员工的价值观、 利益与企业的价值观、利益,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老板”或资本的价值 观、利益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以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管理文化则从企业利 益、资本利益、老板利益与劳动力利益互利互赢的基点出发,通过资本与劳 动的相互渗和,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 情感激励,建立起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的双向动力保障机制,将企业和资本的追求与员工即劳动者 的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达到企业利益员工化、员工价值企业化。 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 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文化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和谐以企业和谐为基础和前提,企业和谐又 离不开社会和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文化,用企业文化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是我国企业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 使命。

看来真的好多人都在写这个题目啊。。。我还是自己写吧 楼主也加油吧。。。

这个观念很模糊的,给你两个案例参考下。案例一:人们尊称的“康师傅”品牌“康师傅”方便面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市场占有率高达25%左右,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方便面在中国销售额的总和也不及它,它的创立者是台湾省的顶新国际集团。顶新国际集团自19明年创业,从当初只身一人到今天的2.6万多名员工,成长可谓迅速。“顶新”原是台湾彰化的一家油脂厂,属于家族式企业。魏应行之父是在1985年创办这个企业,1988年10月,祖国大陆政策开放,身为四兄弟中最小的魏应行,首次来到北京。那时,魏应行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切都不熟悉,水土也不服,在饭店里捂着湿毛巾睡觉还流鼻血。“顶新”在祖国大陆第一个投资项目是“顶好清香油”,是1989年4月26日事到营业执照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有些外商纷纷擞资,顶新坚持下来了。“北京顶好”最初生产的“顶好清香油”在北京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由于当时还是“计划经济”,500克平价油才85元,议价油则要4元(还是那种没有精炼的“毛油”),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原料不在计划供应范围内,大部分靠进口,都得按国际价格,所以产品售价偏高,老百姓只能望而兴叹。随后公司又在济南生产“康菜蛋酥卷”,相信它在电视上“把营养和美味卷起来”的广告词至今还有许多入耳熟能详。但是由于当时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高,蛋酥卷也未真正打开销路。待该公司到内蒙古投资蓖麻油项目时,情况更糟,完全失败,所带来的1亿元台币股本,几乎全部赔光,魏应行绝望之余,只想卷铺盖回家。 一直到1992年“康师博’方便面问世,集团才初尝成功的滋味。面对一连串失败的打击,魏应行冷静分析了祖国大陆市场,认真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决心投资方便食品,觉得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拿方便面来讲,一是当时国产面的质量较低,进口面的价格太高,大概在五六元之间,而当时人们一顿饭的消费水平是二三元,这就有了巨大纳发展空间:二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方便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前景看好。魏应行回到台湾,劝说股东继续投资。1992年7月,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在天津投产。 这一次,他们做得特别仔细,比如产品名称,“康”代表健康,又是扬声,念起来响亮;“师傅”是内地最普遍的尊称,印象好。他们决定用•康师傅•作为品牌名称(如图3,12所示)。证面条直道,久泡不糟;加上两包调味料和细肉块儿,价格又定在2元左右,适合大众消费水平。 在营销方面,不论批发、直销,一律“先款后货”,避免了呆账、烂账以及由此引发的与客户关系紧张等问题。 “康师傅”方便面的成功,固然是90年代国内经济起飞的大环境所赐,但也与产品对路、产品质量过硬分不开。由于该公司从未做过方便面,因此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创业初期,每天早上,魏应行兄弟4人都以方便面当早点,一方面为了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验产品品质。产品虽受欢迎,但是面对市场幅员辽阔和运输线过长的重重限制,“康师傅”也绞尽脑汁突破各种难关,包括争取车皮,在各地设立发货仓库,量立经销商制度等。但根本之道仍是在全国各地快速筹建厂房,达到就地生产、就地供货的目标。于是从1994年开始,“康师傅”陆续在广州、杭州、重庆、武汉、沈阳和西安建厂。迄今,该公司在祖国大陆已建立起78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日产量达30万包左右,生产和销售覆盖全国每一个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家。目前,“康师傅”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5%左右,品牌知名度在全国20个大城市达到了85%。1996年,“顶新”的销售额达52亿元,上缴税收3.1亿元,1997年预计产值合65亿元人民币。目前,“康师傅’的品牌价值合4.9亿元人民币,这在“康师傅”的无形资产中,还只占20%-25%,因为“康师傅”的销售网络占无形资产的比例要高过商标。1996年2月,集团成功地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12亿港元,成了一支在中国成功经营并有典型意义的“中国概念股’。在三年前,集团除对原有生产型事业扩大投资外,逐步向多国、多元、多角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力图成为世界性华人企业集团。今天,‘康师傅’小有所成,该公司深感自豪,因为‘康师傅’三个字是中国人自创的品牌,它不仅成为方便面的代名词,也是全世界销量量大的方便面品牌。 1997年3月2日,董事长魏应州先生率领集团高阶层主管出席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方便面高峰会议。世界方便面高峰会议大会组委会表示,如果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康师傅’不来参加,这次大会就会黯然失色了。这表明“康师傅”已经在世界级赛场上成了重量级选手。案例二:华为集团的企业文化,一个字—狼。狼有三大特性:嗜血腥,不畏严寒,集体出动。” 嗜血腥:哪有商机,能敏锐的发现。“不畏严寒:市场环境再恶劣也要顽强的活下去。“集体出动:团队协作精神。 华为的每个员工都带着“我们是一群狼”的这种信念去工作,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我们也能找到食物。那么狼这个企业文化就融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了,我们就可以很肯定的说,狼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希望有所帮助。

文化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高中历史

大哥,论文不是这样子就可以求得滴,给你点资料吧,也可以直接拿去用,只要你不怕被说抄袭。从易经说起《易经》有一个最简单的理念,有趣的是这个理念刚好与现在从美国流入国内的一些管理理念不谋而合。易经的“易”字有三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变易,指天下的事情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第二个意思是“不易”,说的是很多事情看似不断变化,可事实上没有什么改变,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站在科学的观点看,很多事情是不变的,科学研究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变的定律。第三个意思最有趣,“简易”。这是说《易经》所要探讨的既不是变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要在变和不变之间找出一些规律,当我们真正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就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整个世界了解得更清楚了。《易经》始于周朝初期,距今已经差不多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当今被大家公认的在企业管理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美国有哪些新理论。当然,美国企业界对于企业管理的探讨是站在一个很实际的立场上的,而三千年前中国的《易经》是站在哲学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这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有趣的是,现在一些管理大师的著作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另外,对于“变”和“不变”之间的关系问题也越来越觉得值得探讨。刚才我提到了《易经》的结构主要是有六十四个卦,每个卦都有个卦辞。每一卦又有六个爻,从一到六代表了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每个爻也都有所对应的爻辞,用以阐述每个卦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所对应的不同意义。前面我提到“易”字一方面,有“不易”的意思,另一方面还有“变易”的意思,所以每一卦、每一爻的辞义的含义都很广,并且常常讲得不是很清楚,这样的话就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也使得一些风水先生或者卜卦的人有了很宽泛的解释空间。看过《易经》的人都会发现,这本书充满了忧患意识,一方面鼓励大家努力向上,另一方面训诫人们在得意的时候不要骄傲,否则好事情就可能变成坏事情。在《易经》六十四个卦三百八十四个爻的爻辞里,有六十三个卦都是有吉有凶,有好有坏,只有一个卦的六十四个爻的爻辞非常不错,不是吉就是利,这个卦就是“谦”卦。这也是我本次要讲的主题。“谦”这个价值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非常主流的一个思想(关于这个思想以及历史上所发生的例子我将在后面谈到),这从它的源头《易经》就可以看出端倪。在所有的卦里,只有“谦”卦的卦辞和爻辞都是吉利的,其它的比如“否”卦、“泰”卦,甚至“乾”卦都有诸如“否极泰来”、“泰极否来”、“亢龙有悔”等爻词。我先谈一下《易经》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谦”的价值的重视,然后再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最后谈谈这个价值观与现在的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之间相同的地方。《周易》出版没多久,周公就对他的儿子说,“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这就是说,“谦”这个道理如果领会得好,做得好,不论进退都有很大的好处。儒家的思想对于“谦”是非常重视的,我也举些简单的例子。 《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一本著作,是孔子的弟子收录的孔子当时的一些语录。《论语》最开始的几句话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有趣的是,孔子讲了三句话,可大部分中国人只讲前面的两句。这三句话是这样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道为什么第三句话大家提得很少,但是我觉得这句话也非常重要,这是孔子对于“谦”的价值的非常高的评价,是说作为儒家做人最高标准的君子,做事情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做,而不要因为不知名就很不高兴。现在有一种比较浮躁的社会现象,就是并没有太多真学问或能力的人却一天到晚希望自己的名字到处张扬。《论语》中还讲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我再讲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孔子曾经去见老子,交谈了很久,孔子觉得老子的学问和思想要比自己高深很多。从老子处出来后,孔子就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把老子形容成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出对老子道德学问的憧憬钦佩,这也是一种非常谦虚的表现。《论语》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也是广为大家所知的一句话,也是对“谦”道的一个极大的发挥。需要指出的是,儒家,特别是《论语》所阐述的“谦”,并不是说只是一味的退让,而是说该争的争,不该争的就不要去争;遇到原则问题时,还是要固守那条底线,所以“谦”不是一味地做好人,唯唯诺诺。关于这一点,孔子是怎么说的呢?《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鲁国大夫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季孙氏作为一个大夫,却使用了国君的礼节,说明他对自己的国王非常不尊敬,也是对当时现存制度的大不敬。所以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所举的例子都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给出的,我希望告诉大家所谓“谦”的本质从《易经》开始到儒家,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价值观念。道家对“谦”的看法道家基本理念的源头是老子的《道德经》。可惜的是,道家后来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没有人看得懂的文章,并且神话和迷信的色彩越来越重,使人们对道家产生了错误观念。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空谈而不做事情,并且假借道家的一些观念,由此造成了不良后果。事实上,如果翻翻《道德经》就可以发现,老子所讲的很多话都很有价值。他说:“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慈爱,“俭”是节俭,然后就是做人要谦和,不要与别人乱争东西。这三样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是很好的事情。老子还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人做事情最好是像水一样,水是对万物都有利的,可是自己却总是居于下处,什么都不争,比喻如果做人像水一样谦让,不吝于帮助别人,就不会有任何的争执和纠纷产生。他说的最有意思的是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于之争”,把“谦”这个字的含义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中国古代一些阐述基本理念的著作比如四书五经,如果想挖掘这些思想中一个非常基础的理念的话,那么,这个理念就是“谦”这个价值观。“谦”的价值观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价值观。我还要强调一下这个“谦”的价值观不是一味地迁就,从最早的《易经》中的“谦”卦,可以看出开始的几爻都是谦让,到后来的几爻说的就都是打仗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如果一味地迁就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由于我们事先做了很多谦让的事情,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是占理的;当我们必须要用武力或者暴力来解决问题时,胜算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当然,大多数情况并不需要我们做到这个程度,这就是基本的“谦”的理念。大家一定觉得我讲的这些不是什么新理念,但是,尽管看起来没有什么新鲜的,可事实上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老子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讲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就是说我所讲的话大家都明白并且要做起来也并不难,可是真正能了解“谦”的本意,真正发挥“谦”的基本精神,并因此使自己得到很大好处的人并不多。 传统文化中的“谦”道及人物故事历史上把“谦让”作为高价值观的故事很多,下面我举几个著名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蔺相如和廉颇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是文臣,廉颇是武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蔺相如主动请缨带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这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因为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了高官。秦昭王对此事念念不忘,遂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秦王对赵王说“寡人听说赵王很擅长琴瑟。为添酒兴,请大王鼓瑟如何?”,赵王明知秦王在羞辱自己,但因为惧怕秦王,只好从命。秦王随即召来御史,命其在竹简上写“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于渑池,令赵王鼓瑟”。秦王正得意之时,蔺相如上前一步,平静地说:“我曾听说,大王你很擅长秦音。为再添酒兴,请大王击缶如何?”秦王登时大怒,面色骤变。蔺相如坦然地将盛酒用过的瓦器捧起,送到秦昭王面前。秦昭王哪里肯击?蔺相如又道:“启奏大王,请你不要自以为很厉害。今日,你若击缶,我便作罢。若不击缶,五步之内,相如誓以颈血溅大王!”蔺相如说这话时,眉凝目瞪,须发皆直,并连连逼进数步。秦王已领教过蔺相如的厉害,怕他死拼,只好勉强击了一下缶。那缶声还未落地,蔺相如便叫随来的赵国御史也在竹简上写道:“某年月日,赵王与秦王会饮于渑池,令秦王击缶。”羞得秦王面红耳赤。回到赵国后,赵王很高兴,就拜蔺相如为上相,居群臣之首,也在廉颇之上。廉颇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功臣。蔺相如为上相后,廉颇很不满,总想找机会羞辱他。蔺相如却一直回避廉颇,让他找不到与自己冲突的机会。大家都以为是蔺相如怕廉颇。于是,他的门客对蔺相如说:“我们离开父母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廉将军散布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执意挽留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却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其实我想到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这番话后来传到廉颇耳中,他非常惭愧,觉得自己的气度实在是与蔺相如相差得太远了。后来廉颇解衣赤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吻颈之交”便由此而来。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谦”的重要性。蔺相如的举动非常伟大,他能在立了大功、做了群官之首后还对廉颇谦让;廉颇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当他知道自己做了不对的事情后,能够正视错误,并争取别人的原谅。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很多,可能够做到他们那样的人很少。历史上,由于将帅不和或朝中重臣不睦而使国家元气大伤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任何争斗的方法都不好,即使暂时赢了的人最后也是输家,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谦让”。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谦让”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双赢。“谦让”不是懦弱的表现,这方面蔺相如是最好的典范。三国时代也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只是没有这么戏剧化。周瑜在正史中是一个非常有才干并且心胸开阔的人。当他被孙权拜为都督时,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为吴国屡立战功的三朝元老程普。他对周瑜为都督、自己为副都督非常不满,总是找机会与周瑜过不去。周瑜为了国家利益尽量忍让,忍到后来,程普终于自己觉悟。他发现,虽然自己的年龄、资历都比较老,但周瑜的才干确实比自己高,他做都督比自己合适。于是,程普亲自去找周瑜谢罪,俩人还成为好朋友。下面我再举个反面的例子。由于“谦”的价值观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重视,因此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利用假的、虚伪的谦虚做幌子,骗取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发生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王莽是皇上的外戚,很早就想篡位。他做了很多沽名钓誉的事,一度声望很好。大家都觉得他非常谦虚、很尊重别人。其实,暗地里王莽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他先是挖空心思把好事安在自己头上,使自己的声望越来越高,逐渐篡夺国家权力。一旦时机成熟,他立刻毒杀了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篡位做了皇帝。事实证明,王莽不仅不谦虚,而且十分傲慢,甚至是包藏祸心。当他的本来面目逐渐被大家看清后,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推翻了他的王朝。“谦”的反面是“骄”,就是骄傲。历史上很多人本来可以有很大成就,可由于过于自负,高估自己的成就,在遇到挫折或问题时处理欠妥,结果造成遗憾。我以前在讲堂里提到过汉朝的大才子贾谊,他不但自恃才高,还气度小。其实,所谓气度小就是过分地骄傲,以致不能谦虚地看待事情,最后他竟积郁成疾,英年早逝了。三国时期的杨修才华横溢,但也非常自负。他与曹操的儿子曹植还是很好的朋友。由于他过分骄傲,引起了别人的嫉恨,最糟糕的是招致了曹操的嫉恨。曹操自认为自己学问很高,可每次碰到杨修,总看到杨修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使曹操感觉自己比杨修差一些。而曹操并不是心胸宽广的人,哪里容得下杨修,后来找个借口把杨修杀了。 中国传统思想与美国管理趋势我刚才讲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以“谦”这个道理作为讨论的重点。我们再来看看当今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国外,有哪些主流思想,它们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以美国为例。美国近几十年来,在企业管理思想方面有很大变化。如果把二战结束作为起点,可以将美国企业管理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我以前曾经讲过,二战刚结束时,美国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国家:本土没有发生战争;由于二战的关系美国工业迅速发展。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和美国竞争。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的管理可以说没有什么理念,完全是一种自大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是美国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比其他国家的好,大家都会抢着要。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国家由于忙于战后恢复,没有条件与能力来做这些事情。到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欧洲和日本相继复原,开始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再到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更多的国家发展起来,不仅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开始进入企业管理的主流。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至今,中国也以很快的速度进入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主流。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美国管理的主流思想随之发生了改变。此前,美国唯我独尊且具有严重的种族观念。他们认为,其他人种的人都比白种人的能力差,其他国家本来就比美国差,那些国家的人也就比白种人差得更多。美国尤其歧视黑人。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和管理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美国产生了威胁。美国开始的态度很傲慢,认为日本的发展是暂时的,仗都打败了,怎么可能与美国人在技术和管理上竞争呢?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在产品、技术方面逐渐显现出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趋势,使美国面临很大威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企业不约而同地运用“谦”的价值观,认真思考诸如“我们也许有些地方没有其他国家的企业做得好”,“我们的管理制度、我们对人的管理方法是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等问题。反省使他们改正了错误,获得长足的进步。相反,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却由于80年代的成功沾沾自喜起来。“谦受益,满招损”。骄傲使日本在90年代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很不景气。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在美国企业所做的事情中,哪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美国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大致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团队精神”(Teamwork),另一个就是“尊重多样化”(Value Diversity)。首先谈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就是把团队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的本性是希望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凸显自己的能力,很少有人愿意当无名英雄。团队精神在以前的美国企业中相当缺乏。他们不仅歧视有色人种,也歧视白人妇女。这种歧视的本质就是一种狂妄的表现,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而强的原因不是自己的能力真的高于别人,而是盲目地认为白种男人天生就比其他人强。这就造成有能力的人可能因为受到歧视不能发挥作用,而没有能力的人却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可以想象,整个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一定会由此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受“谦”的价值观的影响,企业管理者摒弃种族歧视,把有能力的人安排在合适的职位上,企业的管理环境开始改变,“团队精神”和“尊重多样化”逐渐实现。美国是世界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它的国民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外国移民而来,只是移民的时间不同而已。白人移民最早,其中又属英国移民在先。像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的移民要晚一些,那时还被其他白人歧视。黑人移民是由当初贩卖非洲黑奴逐渐形成的移民。亚裔移民始于二十世纪。因此,美国人追溯不了几代就可以发现其实大家都是移民来的。对美国来讲,建国的基本精神就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种族文化。可是,当社会不够开放、歧视普遍存在的时候,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社会的人就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团队精神的建立、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美国开始认识到要尊重多样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能力,弄懂了这一点后,美国的竞争力又开始变强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管理进入歧途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过分地看重,也就是过分地骄傲、不谦虚。因此,造成了很多矛盾和不平衡。可是,当整个社会的人尤其是当权人、有既得利益的人明白要改变这种观念,要让有能力的人——不论他们的背景怎么样——发挥他们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谦”这种思想的发挥。有趣的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写《易经》的时候,是站在一个很主观的立场,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觉得“谦”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理念,如果做得好就能得到非常多的好处。这种想法在当时并没有科学依据。可谁能想到,几千年后、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把老祖宗讲的道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上,竟使企业获得非常大的好处,达到了更高的目标。资料证明:“谦”道可以使企业员工产生更大的向心力。如果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的能力,企业就会更加和谐。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能力和竞争力绝对会增强很多。 我可以用我的亲身经验证明这一点。当我在美国读完博士,开始在贝尔实验室做事的时候,是二十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企业的文化都是鼓励大家要有闯劲儿、要有侵略性(Aggressive),什么东西都是要去和别人争。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的老板和同事都对我说,在美国这种环境之下,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如果你不去争的话,没有人会觉得你做得好,到最后也不会给你剩下什么。当时,几乎每个人给我的劝告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可是,当我开始做事时,因为我本人不是一个好斗的人,我还是觉得不该争的东西或是不值得争的东西就不要去争。当然,不去争不表示一天到晚被别人欺负,而是自己要有一个原则、有条底线。这个底线在什么地方,由自己决定,但肯定与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当别人没有触及这条底线的时候,我可以谦让;但当别人越过这条底线时,我就要给他明确的警示。我在贝尔实验室做了这么久,没有与任何一个同事红过脸、吵过架。当然,同事之间会有矛盾、会有意见不同的地方。我对做事情有一个简单的想法,不值得争的东西我忍让一下,如果对方是个讲理的人,他就会以合理的方式来回报;如果对方得寸进尺,这种人在企业里恐怕也呆不了多久。事实也是如此:有些人什么都要争,看起来很凶的样子,可是不久以后就遭受了不小的挫折。这说明,他的那种方式行不通。试想,大家做事情时,都愿意与容易相处、谦让的人合作;有升迁的机会时,也希望看到比较容易相处、可以和和气气解决问题的人升迁。因为,这样的人使我们做起事情来会比较容易、轻松一些。很少有人愿意和一个总是与别人吵架、与别人争的人相处。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  摘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 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 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 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 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和谐的 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 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 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 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 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 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 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一,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 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第二,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 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 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 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第三,企 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 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 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 层次的和谐。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 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社会的进步。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 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 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 二、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 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 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和战 略规划是相统一的,企业费者看到或感觉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 以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是以产品形式、服务形式、广告形式、也可以通过 公益活动来体现。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 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 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 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 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 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当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首位。在企业文 化的引导作用下,员工会有一种忠诚意识,与企业共度难关。企业高速发展 时,员工能够保持应有谨慎,不会出现浮躁的行为。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考虑 兼并对象时不仅要仔细分析对方的产品、设备、人员与设计能力这些硬件, 还要周密考虑企业文化这个软件。 两个基本重点就是战略与制度。这两个基本点是企业文化的两个车轮, 只有这两个车轮协调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才能保持企业文化这驾马车不断前 行。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本点要不断给企业文化补充新的组成部分,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长期的某种精神能否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依赖 于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企业各种制度与由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的总和。良 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适度超前性,它引导人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管理制度有 没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实并取得员工的一致认可。职工认可一种制 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过长,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员 工的素质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制度时,员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磨擦。 为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寻求支持变革的动力,减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环境。无形的管理环境是员工基于对制度的理解所产 生的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可以弥补硬性制度的不足与空缺。这 种约束力是员工基于对企业负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一,和谐管理文化 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手段。从企业范围来说,建设局部与整 体、微观与宏观、企业与社会相协调融和的文化机体,树立推行和谐管理文 化,发挥管理杠杆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作用,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要素之 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企业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和谐管理 文化引导人们平和、有序、良性地公开文化个性,防止对企业整体和他人产 生破坏力。第二,和谐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和谐管理文化准确把握 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挖掘和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让人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奉献快乐。和谐管理文化 氛围中企业目标文化与员工需求文化互动,管理者综合运用沟通、协商、激 励、引导、感化、魅力影响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渗透,使矛 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意愿,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企业和谐的 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意和激情,达到企业各层面人员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强化。第 三,和谐管理文化一要解决企业文化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促进员工个体与个 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维系企业文化正常运作有三条命 脉,即资金文化流、物资文化流、人力流。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 影响甚至决定资金文化和物资文化,资金文化、物资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转 化都离不开人力流。以平等、公信、友爱、互助为主要标志的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有利于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调动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确保资金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与物资流之间的相 互转化的永续、良性和高效。二要解决劳动关系文化的和谐。员工的价值观、 利益与企业的价值观、利益,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老板”或资本的价值 观、利益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以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管理文化则从企业利 益、资本利益、老板利益与劳动力利益互利互赢的基点出发,通过资本与劳 动的相互渗和,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 情感激励,建立起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的双向动力保障机制,将企业和资本的追求与员工即劳动者 的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达到企业利益员工化、员工价值企业化。 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 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文化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和谐以企业和谐为基础和前提,企业和谐又 离不开社会和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文化,用企业文化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是我国企业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 使命。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