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农村物流配送的相关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9-06 02:34:18

关于农村物流配送的相关论文题目

物流类可以创作的方向有很多,对于你要进行那方面的创作就要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实例等等。例如现在物流类可以创的论文方向有:物流经济与宏观管理类、企业物流管理类、物流技术管理类、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与扔哪里资源开发、物流行业发展与改革等等这些方向都可以以做为大家进行研究的标题方向等等。具体的大家可以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提供一些物流信息管理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xx物流改进方案(某行业或某物流企业)2、xxx供应链的改进策略3、XX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4、论XXX公司物流发展对策5、XXX公司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6、XXX公司公路运输服务的改进策略7、XXX公司货运业务改进方案8、条形码技术在连锁超市中的应用---XX应用条形码技术分析9、条形码技术在XX管理中的应用10、XX仓储与运输服务及改进策略11、XX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第三方物流改进建议---以XX公司为例13、XXX厂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14、XXX物流配送方案15、XXX公司的仓储管理及改进对策 16、X公司物料与仓储管理的解决方案17、商品条码在XXX连锁超市中的应用18、XXXX配送服务的调查分析19、二维条码在XXX中的应用20、XXX公司仓储管理系统改进策略21、XXX公司货物运输改进策略22、EAN储运单元码在XXX中的应用23、XXX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探讨24、条码技术在XXX超市中的应用25、XXX的物流改进方案26、XXX的业务流程改进27、汉信码在XXX中的应用28、关于XXX公司物流配送的探讨29、XXX公司物流发展策略30、XXX公司加工配送优化31、XXX公司仓库管理的流程优化32、JIT采购理论及其应用---以XXX为例33、XXX公司仓库现状与解决方案34、XXX仓储现状及改进措施35、XXX物流外包方案设计36、XXX公司仓库部流程分析37、XXX公司物流加工配送解决方案XXX公司仓储管理的流程优化38、XXX公司物流解决方案39、XXXX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探讨40、XX公司运输流程优化的建议41、XXXX公司仓储管理优化42、XXXX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3、浅析XXX公司散户库的发展状况44、XXX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5、传统XX行业仓储模式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思考---以XXX公司为例46、XXX产品追踪作业方案设计47、XXXX公司在物流业务上的优化48、如何有效地提高XXXX公司物流的运输合理性49、XX公司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50、XXXX产品在物流作业流程上的优化

题目是根据文章起的,我们都不知道你的文章怎么了解题目呢

物联网+形势下的物流 物流生态链

关于农村物流配送的相关论文

浅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摘要] 文章简要阐述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含义,接着揭示了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 配送 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含义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和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技术、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要求,按时按量的送交没有范围限制的各类用户以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改善物流的运行效率,简化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物流配送走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二、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由数据表明,我国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消耗到储存、装卸和运输等方面,物流的费用平均高达总成本的50%,而2006年我国的物流费用约占GDP6%,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物流方面是落后的,落后的物流遇到电子商务,不可避免的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这个公式体现了完善的商务活动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四个流动过程构成,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的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完成信息传送或者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是电子商务的最重要一环是实现实物的转移,这还必须依赖于物流。物流与其它商务活动的脱节,将会制约电子商务的有效运作,阻碍企业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使顾客丧失对企业的信任,最终选择较为传统与保守的商务模式。因此,物流配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成败,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三、当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特别是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认为物流就是运输,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货运、存储等层面上。因此,人们在对电子商务重视的同时,却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限制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的发挥。 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技术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配送中心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也都亟需解决,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也不健全,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的在物流方面的起步较晚,所以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与物流配送相关的制度、政策法规及物流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任何经济活动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来制约和引导,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制度方面还几乎空白,在这种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之下,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形成物流设施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同时降低了物流系统运作的效率。 四、解决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 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从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各部门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业创造条件。其次政府要确立物流业发展的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建立科学分布的物流基础设施,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强在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方面的投资建设,从而保障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王佐:论物流产业研究—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 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的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襄樊,加入WTO则为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迄今为止,我们对物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虽然对什么是物流企业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的定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定义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事实上,由于物流管理服务在我国的实践还很不够,又恰逢我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因此,有关物流产业的规模和结构,问题和目标,以及它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共同的理念就不能发展共同的事业,毕竟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推广已经有二十余年。现在,应该是明确定义,统一认识和合力推进的时候了。一、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扫描就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各界对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但是对物流产业自身的范畴,即什么样的企业或哪能些类型的企业属于物流企业就有不同意见了。1、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在具体考察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前,先业简单考察一下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关系将是非常有益的。毫无疑问,物流企业共同构成所谓的物流产业。因为物流企业的微观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宏观走向,进而为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市场的依据。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发展物流产业。实际上首先就要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体,物流服务的运作是企业的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定性研究是确定物流产业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基础。换句话说,物流企业的界定明确了。物流产业的边界也就随之划定了。但是,要明确物流企业的边界,就必须首先界定物流企业的独特的功能性活动,即首先要对物流(物流管理)有一个科学的定义,以建立研究问题和发展市场的共同平台。这个问题在拙作《论物流理念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2期)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讨论。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应该考虑直接接受美国CLM对物流管理的推荐性定义。物流管理是企业行为和客户服务的手段。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物流管理服务。物流管理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2、对物流产业界定的几个主要观点归纳起来,目前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有以下几种:(1)有的认为单纯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不是物流企业,因为物流的运作是管理服务。只有那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才能够算作物流企业。也有的认为传统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都应当算作物流企业。(2)《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是: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3)有的认为物流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运输、仓储、货代、船代等早就作为独立的产业或行业而存在。如果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投入和产出又是什么?还有的认为物流业属于更大的商贸流通业的范畴。(4)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汪鸣先生(2002)则提出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集成”。这些不同认识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3、物流产业家族有太大之嫌许多人是根据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物流的定义来理解物流产业的。该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所以,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以及货代和港口企业早就自认为属于物流企业以外,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是属于物流业的。我们还常常看到快递企业属于物流企业,邮政要属于物流企业,包装业应属于物流业,分销连锁企业也要属于物流企业,批发零售企业都要转型为物流企业,甚至交通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物流业的。此外,还有所谓流通加工业,物流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提法。这必然便利物流企业以至物流产业的独立性受到质疑。以包装业为例,我国目前有包装企业2万多家,300多万个就业岗位。整个包装行业承担着3万多亿国内商品和8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包装工业产值超过2300亿元。以包装材料制造为主的包装业怎么可能发球物流产业呢?实际上,作为物流服务功能性活动的包装,主要是指货物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防护性和便利性包装,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托盘技术、堆码技术,配载技术,可回收料斗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应用技术等。流通加工业本身的表述格界定就存在问题。究竟是流通业还是加工业呢?众所周知,流通业和加工业分属于服务于和制造业。虽然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将物流和分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业务外包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商务竞争战略,许多物流企业在增值服务的拓展方面业已经为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和技术支持条件,出现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所谓合同制造商和物流企业边界模糊的情况,但是否可以扰此就认为已经出现了新的产业部门,恐怕为时尚早。如果可以的话,将其定义为物流增值服务业,或直接定义为增值服务业,既不失其产业特性,又明确产业归属,应该对这种物流服务模式的定型和发展更为有利。顺便指出,如果把《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流通加工”改变面貌“增值服务”可能跟该术语的内容表述更为贴切,也不会使人产生误解。物流配送业又是做什么的呢?众所周知,配送服务是物流服务的一种方法。物流管理中包含了对配送作业的管理。所以,说物流配送就如同说家电彩电,或营销促销,或运输空运等一样,非常令人费解。依照这样概念层次混乱的术语,恐怕很难为配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不利于同层次物流物流服务运作之间彼此协调。所以物流配送不是不会成为一个独立产业的。物流就是物流,配送就是配送。我们完全可以考察在物流服务业的旗下单产一个含义明确的配送服务业。要知道配送服务业的发展可是前途无量啊。必须指出,在对物流产业或物流企业的理解和界定中,许多人对物流功能性活动进行了不恰当的泛产业化的理解。好像物流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就是七个行业,事实上,功能性活动从企业经营运作体系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企业来承接,并要进化到产业或行业的层次,必须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发展。所谓产业化就是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物流产业的旗下,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中,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是既在的产业部门;配送和信息处理(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信息服务)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自己独立的产业地位。至于(防护)包装和流通加工要成为独立的产业形态恐怕还要假以时日。但物流业绝对不是这些行业和功能活动的简单组合。显然,物流业的范畴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二、原因分析在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界定方面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巨大偏差,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1、物流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运作的绝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力量还非常弱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初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2002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估计约400亿人民币,且市场相当分散。目前还没有一家3PL企业拥有超过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8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同时,只有约15%的国内企业外包物流服务。必须指出,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有超大之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抽奖决策产生误导。就如同餐饮业对市场的估计总不能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吃饭的开动都算作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吧。即使算作潜在的市场都是不合理的。2、旧体制的结构和思维定势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更不要说地方政府的五花八门的发挥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在许多情况下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除了各部门分口设定有关的物流市场准入门槛外,最典型的就是货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分属外经贸部和交通部审批。应当说,有关既得利益各方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未来的结构和利益调整预期做出反应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种反应如果引导得当是能够产生物流管理新思维并形成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之强大动力的。3、物流企业的标准定义过于宽泛实际上,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企业”有一个专门的定义。但这个定义不仅不能为我们理解物流企业的特征提供充分的信息,反而更加使人感到物流企业的确定性和难以把握。标准第12条给出的“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就是物流企业的定义,无疑是要把所有的企业组织都收偏到物流产业的旗帜下来。物流产业的边界在无意中被无限扩大了。众所周知,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是任何企业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甚至在还没有物流概念的时候,企业就在从事物流活动。原先的那些管理运作,如货运管理和运输、仓储和存货管理等都是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可能管理运作的水平比较低)。物流管理理念的出现,只不过使得企业能够从客户服务、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的新视角来重新认识物流活动并更有效的组织物流运作,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来还没有因为企业自营车队和仓库,而要被划入运输业或仓储业的。试想:连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交通和通讯设施——都已经作为“物流基础设施”被纳入了物流产业的范畴,那至少从事仓库建造的建筑企业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被纳入物流的范畴。按照这样的理解方式,为计算机制造机箱的金属加工企业和显示器制造塑料外壳的塑料加工企业也应被纳入信息技术产业的范畴。虽然这都是不可能的,但现有对物流企业的定义给人们留下的联想空间实在是太大了。4、六部委的《意见》影响广泛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在2001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认为: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弱点及相关的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该《意见》的影响是广泛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长丁俊发先生在《中国物流》一书中将共列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物流政策性文件”之首。5、“物流配送”属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国家在2002年3月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把“物流配送”和“代理公司(船舶、货运、外轮代理、广告等)”至少是暂时寄存和零售贸易名下。一些来自高层的以“发展现代流通业”为主题的讲话或题材,实际讲的却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或者反过来。因此也就呈现出一种要用现代流通来来融合物流的趋势。这就为物流业属于商贸流通业或现代物流产业的说深圳股市,提供了间接的依据。6、原产业分类结构的影响我国原第三产业第三层次的流通部门中就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等。而其中至少是交通运输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是与物流产业直接相关的。显然,一个无所不包的产业肯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三、物流产业的“立业”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和物流产业是否得到了官方的体制性承认——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是否纳入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的统计序列等——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应当说“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这个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是客观的存在。愈来愈多的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服务总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愿意把属于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运作外包出去。物流管理的功能对宏观(对GDP的贡献)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已经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物流产业已经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实际上,这个问题实质要问的是物流产业为什么还油脂内入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里去。这是一个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中,新生产业为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然会提出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其次,不能因为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因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框架内物流服务运作分散在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不能因为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还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不能因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规模还很小就不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客观存在。事实上,随奋斗目标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分工协作关系体系的发展,原有产业分类的重新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至于政府现阶段如何进行宏观的产业结构分类和是不是进行物流行业的分类统计,那是政府的事情。倒是物流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物流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有效通道。从为物流企业服务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种第三方服务。当然,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提高行业协会的市场地位,增强行业协会的沟通话语权也是我们所有致力于发展物流产业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2、“立业”不要急于求成我们是不是因为急于要确立物流产业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而忽视了某些基本的原因呢?众所周知,产业分类的调整肯定落后于产业本身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一些老的行业消失了,一些新的行业产生了。如美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北美产业分类系统》就新增加了光缆制造业、蜂窝通讯业、计算机软件复制业、环境咨询业、床上早餐旅馆业、仓储俱乐部业和信用卡保险业等新产业。毫无疑问,灾些新的产业在被列入独立的分类目录之前肯定是隶属于或包含在老的产业或行业之中的。我国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则考虑了已经加入WTO的背景,新增了大量服务业方面的经济活动类别。如“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制造业则减少了26个门类。取消了“邮政通讯业”门类,并将“邮政业”并入“社会服务业”,其余的则并入“信息技术产业”。城市公共交通被归入交通运输业。新设“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运输代理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足底按摩和泡脚服务”,等等。显然,这些新行业的出现要早于它们被列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时间。再如,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就与国家统计局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不同。《指引》增设了“信息技术产业”和“传播与文化业”,但示设所谓“高科技业”。《指引》还根据上市公司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的情况,在制造业门类和大类之间增设了9个辅助性分类。至于企业的行业归属,《指引》规定:如果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该公司归入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如果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但其中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的比重高出30%,则该公司归入此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划为综合类。由此可见,企业的行业属性将根据其业务类别的量变逐步发生行业属性的质变。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个行业是根据现有的产业分类目录来设计、构造和发展的。即使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新产业概念,也要等到国内的经济环境条件具备了以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含有“泡沫”的统计数字并不能够使得新产业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稳固的扎根。只要有新的市场需求,新的产业或行业就会应运而生。至于新市场的规模能做到多大,全看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所以,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之道。3、“立业”的根本在市场毫无疑问,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市场,磨刀业和钢笔修理业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没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之所以发展很快就是因为市场产生了愈来愈多的物流管理运作外包的需求。IT外包服务业这所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是因为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要把IT系统的应用服务外包,甚至是离岸外包。物流企业的服务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来培育和拓展物流服务市场。所以,对众多的传统储运和货代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提升仓储管理服务(不是仓储作业)、运输管理服务项(不是运输作业)能力和一体化管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服务,逐步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把基础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中介服务管理做好做精是物流企业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最根本的途径。当市场存在不断发展的物流管理服务需求,又有一批企业有能力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的时候,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会获得持久的动力。当然,要加快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结构体系的形成,科学的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四、物流产业的界定1、与物流产业界定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有必要回顾一下三个相关的概念,它们是:产业,企业,行业或行当。(1)根据《新华词典》产业的概念有二:一是“旧指私有的财产”(多指天地、房屋、企业等不动产);二是“指一切从事物质产品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行当的概念亦有二:一是指“行业”;二是指“戏剧演员分工的类别”。另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行业是“指职业的类别”。企业的概念是指“从事生产、购销、运输以及服务性活动的法人单位,如公司、工厂、农场、矿山、商店等”。所以,严格的来说,产业是用来说“物”和“事”的。行业是用来说“人”的产业属性的。而企业则是用来说“人”和“事”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法人性质的组织机构的。(2)在英语中,产业和行业的概念都可以用“industry”来表示,强调的是把人力资源组织起来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说的是“事”。但也可以用“business”这个词来表示“行业”。这时强调的是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这与中文的概念是一致的。事实上,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样,作为一种职业存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企业的概念如果用“corporation”来表示,强调的是其公司制的“组织”结合和“法人” 的性质;如果用“enterprise”来表示,则强调的是企业组织活动的“计划性”和“风险性”。显然,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企业都是作为“人”和“事”互动的界面,作为“人”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基础平台而定义的。2、理解物流产业在英语文献中与物流产业或物流业对应的词是Lohistics industry,但迄今并未见到对Lohistics industry的明确定义。在由David Lowe(2002)编纂的《运输和物流词典》中只有一个“物流供应商”条目。对该条目的解释是:“对那些为制造商,零售商和其他货物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道路业者和第三方分销或物流公司称谓的业界术语”。由此可以推论,物流还是存在的,其基本构成就是运输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Hunt Valley Executive Resources公司显然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解释物流业的。该公司认为物流业就是“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服务”。这基本上是一个一体化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定位。在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Menlo Worldwide Logistics 公司的网站上专门设有知识介绍栏目“物流业”,但其内容却包括: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第三方物流?物流业概要,物流职业经理人的支持和受教育背景要求,以及对物流服务的新的市场要求和第三方物流的未来展望等。在物流概要中,Menlo Worldwide Logistics公司所提供的知识包括物流市场的规模,即我们经常引用的美国和全球物流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美国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基于对企业物流的外包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然,该公司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物流产业的比较全面的框架。也反映了该公司是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物流运作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两个层面上来理解物流产业的。虽然我们并不知道物流产业的确切的定义,但综上所述,可以获得五点启示:(1)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这两个概念是可以通用的。在实践中往往简称为物流业。(2)要开展对物流产业的研究或界定物流产业的范畴,必须在物流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基本平台上来展开。换句话说,对物流企业的研究就是对物流产业的研究。物流企业的范畴界定了,物流产业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3)物流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的职业生涯。(4)如果把提供物流管理的企业集成看作是物流产业或物流服务业大体上是不会错的。(5)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如同所谓路,原本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又有哪个新兴市场的发展不是如此呢?3、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定义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定义:“一个行业(中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再根据产业分类定义的一般结构法则,如运输楼下即交通运输业就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制造业即加工工业是指对农业和采掘业所生产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我们可以把物流产业定义为:物流业即企业后勤服务业是指从事生产和营销服务保障的所有服务单位的总称。同时,我们可以摊贩物流企业定义为:专门为市场提供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的集成就是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以产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结构特征。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模式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运营特片,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中心的物流服务运作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能够为客户提供阶段性的或全程性物流管理服务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够为客户提供运输管理服务或仓储管理服务的企业都是物流企业。包括那些拥有或不拥有实体储运资产(能力)的企业;那些具备了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运输仓储企业,那些专门从事多式联运整合营销的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咨询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信息支持和管理服务的企业。]物流企业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包括那些以所谓第四方物流名目出现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属于“牵头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那一类物流企业。即那些与客户企业在某种层面上建立起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或合同外包关系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五、对物流产业未来结构体系的展望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在物流服务市场逐步成熟的时候,物流管理服务将在市场体系中取得独立的产业地位,并逐步细分为不同的物流行业体系。这个体系将包括:食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冷藏食品物流业、生鲜食品物流业、包装食品物流业等;汽车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零售部件供应物流业、整车配送物流业等;化工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液体化工产品物流业和气体化工产品物流业等;石油产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原油物流业和成品油物流业等;钢铁物流服务业;矿产物流服务业;危险品物流服务业;设备物流服务业;药品物流服务业,IT物流服务业;服装物流服务业;粮食供应物流服务业;花卉物流服务业;废弃资源物流服务业;物流信息服务业;物流装备服务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等。同样可以预计,现有的运输业、仓储业、以及各相关的物流服务业都将归入物流产业的旗下,并逐步融入以产品物流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服务体系中去作为特定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后勤服务资源而存在。还可以预计,独立的“物流服务业”或“物流管理业”应当在国家下一次修订《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时候被列入目录。然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物流企业持之以恒的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同样也取决于政府所创建的放开市场,鼓励竞争的政策环境条件。

关于农村物流配送的相关论文摘要

浅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摘要] 文章简要阐述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含义,接着揭示了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 配送 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含义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和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技术、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要求,按时按量的送交没有范围限制的各类用户以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改善物流的运行效率,简化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物流配送走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二、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由数据表明,我国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消耗到储存、装卸和运输等方面,物流的费用平均高达总成本的50%,而2006年我国的物流费用约占GDP6%,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物流方面是落后的,落后的物流遇到电子商务,不可避免的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这个公式体现了完善的商务活动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四个流动过程构成,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的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完成信息传送或者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是电子商务的最重要一环是实现实物的转移,这还必须依赖于物流。物流与其它商务活动的脱节,将会制约电子商务的有效运作,阻碍企业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使顾客丧失对企业的信任,最终选择较为传统与保守的商务模式。因此,物流配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成败,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三、当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特别是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认为物流就是运输,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货运、存储等层面上。因此,人们在对电子商务重视的同时,却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限制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的发挥。 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技术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配送中心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也都亟需解决,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也不健全,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的在物流方面的起步较晚,所以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与物流配送相关的制度、政策法规及物流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任何经济活动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来制约和引导,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制度方面还几乎空白,在这种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之下,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形成物流设施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同时降低了物流系统运作的效率。 四、解决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 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从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各部门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业创造条件。其次政府要确立物流业发展的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建立科学分布的物流基础设施,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强在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方面的投资建设,从而保障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王佐:论物流产业研究—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 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的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襄樊,加入WTO则为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迄今为止,我们对物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虽然对什么是物流企业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的定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定义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事实上,由于物流管理服务在我国的实践还很不够,又恰逢我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因此,有关物流产业的规模和结构,问题和目标,以及它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共同的理念就不能发展共同的事业,毕竟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推广已经有二十余年。现在,应该是明确定义,统一认识和合力推进的时候了。一、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扫描就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各界对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但是对物流产业自身的范畴,即什么样的企业或哪能些类型的企业属于物流企业就有不同意见了。1、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在具体考察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前,先业简单考察一下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关系将是非常有益的。毫无疑问,物流企业共同构成所谓的物流产业。因为物流企业的微观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宏观走向,进而为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市场的依据。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发展物流产业。实际上首先就要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体,物流服务的运作是企业的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定性研究是确定物流产业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基础。换句话说,物流企业的界定明确了。物流产业的边界也就随之划定了。但是,要明确物流企业的边界,就必须首先界定物流企业的独特的功能性活动,即首先要对物流(物流管理)有一个科学的定义,以建立研究问题和发展市场的共同平台。这个问题在拙作《论物流理念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2期)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讨论。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应该考虑直接接受美国CLM对物流管理的推荐性定义。物流管理是企业行为和客户服务的手段。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物流管理服务。物流管理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2、对物流产业界定的几个主要观点归纳起来,目前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有以下几种:(1)有的认为单纯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不是物流企业,因为物流的运作是管理服务。只有那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才能够算作物流企业。也有的认为传统的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企业都应当算作物流企业。(2)《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是: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3)有的认为物流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运输、仓储、货代、船代等早就作为独立的产业或行业而存在。如果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投入和产出又是什么?还有的认为物流业属于更大的商贸流通业的范畴。(4)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汪鸣先生(2002)则提出物流产业是“复合产业”的概念,认为物流产业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集成”。这些不同认识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3、物流产业家族有太大之嫌许多人是根据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对物流的定义来理解物流产业的。该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所以,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以及货代和港口企业早就自认为属于物流企业以外,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是属于物流业的。我们还常常看到快递企业属于物流企业,邮政要属于物流企业,包装业应属于物流业,分销连锁企业也要属于物流企业,批发零售企业都要转型为物流企业,甚至交通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物流业的。此外,还有所谓流通加工业,物流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提法。这必然便利物流企业以至物流产业的独立性受到质疑。以包装业为例,我国目前有包装企业2万多家,300多万个就业岗位。整个包装行业承担着3万多亿国内商品和800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包装工业产值超过2300亿元。以包装材料制造为主的包装业怎么可能发球物流产业呢?实际上,作为物流服务功能性活动的包装,主要是指货物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防护性和便利性包装,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如托盘技术、堆码技术,配载技术,可回收料斗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应用技术等。流通加工业本身的表述格界定就存在问题。究竟是流通业还是加工业呢?众所周知,流通业和加工业分属于服务于和制造业。虽然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将物流和分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业务外包看作是企业最重要的商务竞争战略,许多物流企业在增值服务的拓展方面业已经为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和技术支持条件,出现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所谓合同制造商和物流企业边界模糊的情况,但是否可以扰此就认为已经出现了新的产业部门,恐怕为时尚早。如果可以的话,将其定义为物流增值服务业,或直接定义为增值服务业,既不失其产业特性,又明确产业归属,应该对这种物流服务模式的定型和发展更为有利。顺便指出,如果把《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流通加工”改变面貌“增值服务”可能跟该术语的内容表述更为贴切,也不会使人产生误解。物流配送业又是做什么的呢?众所周知,配送服务是物流服务的一种方法。物流管理中包含了对配送作业的管理。所以,说物流配送就如同说家电彩电,或营销促销,或运输空运等一样,非常令人费解。依照这样概念层次混乱的术语,恐怕很难为配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也不利于同层次物流物流服务运作之间彼此协调。所以物流配送不是不会成为一个独立产业的。物流就是物流,配送就是配送。我们完全可以考察在物流服务业的旗下单产一个含义明确的配送服务业。要知道配送服务业的发展可是前途无量啊。必须指出,在对物流产业或物流企业的理解和界定中,许多人对物流功能性活动进行了不恰当的泛产业化的理解。好像物流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就是七个行业,事实上,功能性活动从企业经营运作体系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企业来承接,并要进化到产业或行业的层次,必须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发展。所谓产业化就是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物流产业的旗下,定义中的七项功能性活动中,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是既在的产业部门;配送和信息处理(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信息服务)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自己独立的产业地位。至于(防护)包装和流通加工要成为独立的产业形态恐怕还要假以时日。但物流业绝对不是这些行业和功能活动的简单组合。显然,物流业的范畴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二、原因分析在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界定方面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巨大偏差,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1、物流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运作的绝大部分还是货主企业自营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力量还非常弱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咨询公司2002年初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2002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估计约400亿人民币,且市场相当分散。目前还没有一家3PL企业拥有超过2%,即年物流服务收入8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同时,只有约15%的国内企业外包物流服务。必须指出,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有超大之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的抽奖决策产生误导。就如同餐饮业对市场的估计总不能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吃饭的开动都算作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吧。即使算作潜在的市场都是不合理的。2、旧体制的结构和思维定势我国目前对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同时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邮政局,甚至包括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参与和管理,更不要说地方政府的五花八门的发挥了。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有关各方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和所实施的管理必然采取不同的视角,在许多情况下具有部门利益的背景。除了各部门分口设定有关的物流市场准入门槛外,最典型的就是货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分属外经贸部和交通部审批。应当说,有关既得利益各方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未来的结构和利益调整预期做出反应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种反应如果引导得当是能够产生物流管理新思维并形成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之强大动力的。3、物流企业的标准定义过于宽泛实际上,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企业”有一个专门的定义。但这个定义不仅不能为我们理解物流企业的特征提供充分的信息,反而更加使人感到物流企业的确定性和难以把握。标准第12条给出的“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就是物流企业的定义,无疑是要把所有的企业组织都收偏到物流产业的旗帜下来。物流产业的边界在无意中被无限扩大了。众所周知,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是任何企业与生俱来的基本功能。甚至在还没有物流概念的时候,企业就在从事物流活动。原先的那些管理运作,如货运管理和运输、仓储和存货管理等都是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可能管理运作的水平比较低)。物流管理理念的出现,只不过使得企业能够从客户服务、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的新视角来重新认识物流活动并更有效的组织物流运作,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来还没有因为企业自营车队和仓库,而要被划入运输业或仓储业的。试想:连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交通和通讯设施——都已经作为“物流基础设施”被纳入了物流产业的范畴,那至少从事仓库建造的建筑企业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被纳入物流的范畴。按照这样的理解方式,为计算机制造机箱的金属加工企业和显示器制造塑料外壳的塑料加工企业也应被纳入信息技术产业的范畴。虽然这都是不可能的,但现有对物流企业的定义给人们留下的联想空间实在是太大了。4、六部委的《意见》影响广泛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在2001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认为: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弱点及相关的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该《意见》的影响是广泛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长丁俊发先生在《中国物流》一书中将共列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物流政策性文件”之首。5、“物流配送”属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国家在2002年3月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把“物流配送”和“代理公司(船舶、货运、外轮代理、广告等)”至少是暂时寄存和零售贸易名下。一些来自高层的以“发展现代流通业”为主题的讲话或题材,实际讲的却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内容,或者反过来。因此也就呈现出一种要用现代流通来来融合物流的趋势。这就为物流业属于商贸流通业或现代物流产业的说深圳股市,提供了间接的依据。6、原产业分类结构的影响我国原第三产业第三层次的流通部门中就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等。而其中至少是交通运输业,物资代销和仓储业是与物流产业直接相关的。显然,一个无所不包的产业肯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三、物流产业的“立业”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和物流产业是否得到了官方的体制性承认——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是否纳入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是否纳入了国民经济的统计序列等——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应当说“物流产业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这个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是客观的存在。愈来愈多的生产制造和批发零售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服务总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愿意把属于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运作外包出去。物流管理的功能对宏观(对GDP的贡献)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已经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物流产业已经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实际上,这个问题实质要问的是物流产业为什么还油脂内入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目录里去。这是一个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中,新生产业为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然会提出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其次,不能因为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因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框架内物流服务运作分散在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不能因为我国物流服务市场还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不能因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规模还很小就不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客观存在。事实上,随奋斗目标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分工协作关系体系的发展,原有产业分类的重新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至于政府现阶段如何进行宏观的产业结构分类和是不是进行物流行业的分类统计,那是政府的事情。倒是物流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物流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有效通道。从为物流企业服务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种第三方服务。当然,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提高行业协会的市场地位,增强行业协会的沟通话语权也是我们所有致力于发展物流产业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2、“立业”不要急于求成我们是不是因为急于要确立物流产业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而忽视了某些基本的原因呢?众所周知,产业分类的调整肯定落后于产业本身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一些老的行业消失了,一些新的行业产生了。如美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北美产业分类系统》就新增加了光缆制造业、蜂窝通讯业、计算机软件复制业、环境咨询业、床上早餐旅馆业、仓储俱乐部业和信用卡保险业等新产业。毫无疑问,灾些新的产业在被列入独立的分类目录之前肯定是隶属于或包含在老的产业或行业之中的。我国于200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则考虑了已经加入WTO的背景,新增了大量服务业方面的经济活动类别。如“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制造业则减少了26个门类。取消了“邮政通讯业”门类,并将“邮政业”并入“社会服务业”,其余的则并入“信息技术产业”。城市公共交通被归入交通运输业。新设“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运输代理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足底按摩和泡脚服务”,等等。显然,这些新行业的出现要早于它们被列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时间。再如,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就与国家统计局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不同。《指引》增设了“信息技术产业”和“传播与文化业”,但示设所谓“高科技业”。《指引》还根据上市公司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的情况,在制造业门类和大类之间增设了9个辅助性分类。至于企业的行业归属,《指引》规定:如果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该公司归入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如果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大于或等于50%,但其中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的比重高出30%,则该公司归入此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划为综合类。由此可见,企业的行业属性将根据其业务类别的量变逐步发生行业属性的质变。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个行业是根据现有的产业分类目录来设计、构造和发展的。即使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新产业概念,也要等到国内的经济环境条件具备了以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含有“泡沫”的统计数字并不能够使得新产业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稳固的扎根。只要有新的市场需求,新的产业或行业就会应运而生。至于新市场的规模能做到多大,全看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所以,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之道。3、“立业”的根本在市场毫无疑问,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市场,磨刀业和钢笔修理业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没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之所以发展很快就是因为市场产生了愈来愈多的物流管理运作外包的需求。IT外包服务业这所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是因为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要把IT系统的应用服务外包,甚至是离岸外包。物流企业的服务性决定了它必须通过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来培育和拓展物流服务市场。所以,对众多的传统储运和货代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提升仓储管理服务(不是仓储作业)、运输管理服务项(不是运输作业)能力和一体化管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服务,逐步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把基础的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中介服务管理做好做精是物流企业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最根本的途径。当市场存在不断发展的物流管理服务需求,又有一批企业有能力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的时候,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会获得持久的动力。当然,要加快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结构体系的形成,科学的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四、物流产业的界定1、与物流产业界定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有必要回顾一下三个相关的概念,它们是:产业,企业,行业或行当。(1)根据《新华词典》产业的概念有二:一是“旧指私有的财产”(多指天地、房屋、企业等不动产);二是“指一切从事物质产品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行当的概念亦有二:一是指“行业”;二是指“戏剧演员分工的类别”。另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行业是“指职业的类别”。企业的概念是指“从事生产、购销、运输以及服务性活动的法人单位,如公司、工厂、农场、矿山、商店等”。所以,严格的来说,产业是用来说“物”和“事”的。行业是用来说“人”的产业属性的。而企业则是用来说“人”和“事”相结合所形成的具有法人性质的组织机构的。(2)在英语中,产业和行业的概念都可以用“industry”来表示,强调的是把人力资源组织起来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说的是“事”。但也可以用“business”这个词来表示“行业”。这时强调的是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这与中文的概念是一致的。事实上,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样,作为一种职业存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企业的概念如果用“corporation”来表示,强调的是其公司制的“组织”结合和“法人” 的性质;如果用“enterprise”来表示,则强调的是企业组织活动的“计划性”和“风险性”。显然,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企业都是作为“人”和“事”互动的界面,作为“人”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基础平台而定义的。2、理解物流产业在英语文献中与物流产业或物流业对应的词是Lohistics industry,但迄今并未见到对Lohistics industry的明确定义。在由David Lowe(2002)编纂的《运输和物流词典》中只有一个“物流供应商”条目。对该条目的解释是:“对那些为制造商,零售商和其他货物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道路业者和第三方分销或物流公司称谓的业界术语”。由此可以推论,物流还是存在的,其基本构成就是运输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Hunt Valley Executive Resources公司显然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解释物流业的。该公司认为物流业就是“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服务”。这基本上是一个一体化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定位。在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Menlo Worldwide Logistics 公司的网站上专门设有知识介绍栏目“物流业”,但其内容却包括: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第三方物流?物流业概要,物流职业经理人的支持和受教育背景要求,以及对物流服务的新的市场要求和第三方物流的未来展望等。在物流概要中,Menlo Worldwide Logistics公司所提供的知识包括物流市场的规模,即我们经常引用的美国和全球物流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美国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基于对企业物流的外包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然,该公司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物流产业的比较全面的框架。也反映了该公司是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物流运作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两个层面上来理解物流产业的。虽然我们并不知道物流产业的确切的定义,但综上所述,可以获得五点启示:(1)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这两个概念是可以通用的。在实践中往往简称为物流业。(2)要开展对物流产业的研究或界定物流产业的范畴,必须在物流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基本平台上来展开。换句话说,对物流企业的研究就是对物流产业的研究。物流企业的范畴界定了,物流产业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3)物流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的职业生涯。(4)如果把提供物流管理的企业集成看作是物流产业或物流服务业大体上是不会错的。(5)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如同所谓路,原本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又有哪个新兴市场的发展不是如此呢?3、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定义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定义:“一个行业(中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再根据产业分类定义的一般结构法则,如运输楼下即交通运输业就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制造业即加工工业是指对农业和采掘业所生产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我们可以把物流产业定义为:物流业即企业后勤服务业是指从事生产和营销服务保障的所有服务单位的总称。同时,我们可以摊贩物流企业定义为:专门为市场提供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的集成就是物流产业或物流行业。以产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结构特征。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模式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运营特片,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中心的物流服务运作将是物流产业最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能够为客户提供阶段性的或全程性物流管理服务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够为客户提供运输管理服务或仓储管理服务的企业都是物流企业。包括那些拥有或不拥有实体储运资产(能力)的企业;那些具备了物流管理服务服务的运输仓储企业,那些专门从事多式联运整合营销的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咨询企业;那些专门从事物流信息支持和管理服务的企业。]物流企业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包括那些以所谓第四方物流名目出现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属于“牵头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那一类物流企业。即那些与客户企业在某种层面上建立起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或合同外包关系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五、对物流产业未来结构体系的展望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在物流服务市场逐步成熟的时候,物流管理服务将在市场体系中取得独立的产业地位,并逐步细分为不同的物流行业体系。这个体系将包括:食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冷藏食品物流业、生鲜食品物流业、包装食品物流业等;汽车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包括零售部件供应物流业、整车配送物流业等;化工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液体化工产品物流业和气体化工产品物流业等;石油产品物流服务业,其中又分为原油物流业和成品油物流业等;钢铁物流服务业;矿产物流服务业;危险品物流服务业;设备物流服务业;药品物流服务业,IT物流服务业;服装物流服务业;粮食供应物流服务业;花卉物流服务业;废弃资源物流服务业;物流信息服务业;物流装备服务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等。同样可以预计,现有的运输业、仓储业、以及各相关的物流服务业都将归入物流产业的旗下,并逐步融入以产品物流为中心的物流管理服务体系中去作为特定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后勤服务资源而存在。还可以预计,独立的“物流服务业”或“物流管理业”应当在国家下一次修订《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时候被列入目录。然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物流企业持之以恒的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同样也取决于政府所创建的放开市场,鼓励竞争的政策环境条件。

农村电商物流配送论文题目

自己有资料吗,有写作思路吗。可以提前准备。

进入1999年之后,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迅速发展,以网上零售为例,其标志是诞生了以8848为代表的一批电子商务网站,风险投资大量投向B2C网站,媒体将电子商务吹捧上了天,上市公司只要与网络发生关系,股价就会在一夜之间暴涨几倍甚至几十倍,那时普遍认为中国电子商务面临“三座大山”,即上网用户数量少、网上支付环境不成熟、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经过几年的发展,早期严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障碍尽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到2002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5910万人,是1998年底(210万人)的28倍,从数量上说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国际出口网络带宽达到9380M,1998年底仅为143M,宽带用户比例也快速增加,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也日益成熟。但中国电子商务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商品不够丰富,顾客满意程度不高等,尽管目前生存下来的电子商务网站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但在整个商业零售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   当电子商务的基本环境(网络带宽、上网人数、网上支付、商品配送)逐渐成熟之后,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再是外部环境所造成,更多的表现在企业内部,如经营战略、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对新环境下电子商务的重新认识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比早期外部的“三座大山”更加难以逾越,需要较长时期的过渡,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新的“三座大山”,是三座无形的大山。(1)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在电子商务领域,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经营,哪种模式更好一直存在不少争议,两者各有优缺点,其实无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做到规模经营,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从而取得好的收益。目前,国内网上商品不够丰富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因素,因为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在大量商品中进行比较和挑选,并且最好可以一次订单买到所有需要的商品,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大多是小规模经营,在商品品种数量方面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图书是网上零售效果最好的行业之一,但网上商店的书籍品种数量仍然不够丰富,更不要说其他领域的情况了。以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为例,尽管声称拥有十多万册图书,但仍然有大量的书籍无法买到,尤其是专业书籍和工具书,消费者还不得不去书店购买。当然,要建立像亚马逊()那样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的网上商店,在中国有很大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规模化经营的战略应引起经营者重视。(2)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从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代表了最先进的商务模式,节省了大量手工劳动和经营费用,尤其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商业流程电子化系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何况许多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在技术方面还不完善,尤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性化,通常正是一些不太引人关注的细节问题让交易最终无法完成。在管理方面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顾客服务、在线帮助、营销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认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最终效果。(3)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认识不深   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李琪教授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重要思想,但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至今对此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当电子商务基本环境成熟之后,如果经营业绩不佳,仍然将原因归结于用户的消费习惯等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并非消费者单方面的问题,更多的还在于电子商务经营者自身的认识。在电子商务诞生初期往往认为是消费者不习惯在线购买方式,很少从经营者自身的认识方面去考虑问题。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与用户联系的场所不是实体商场,而是网站界面,网站是由后台技术支撑的,一旦出现技术故障,电子商务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开展初期,企业往往没有赢利的压力,保持系统正常运行是首要任务之一,正是这种现象形成了技术至上的思想,将技术功能看得重于一切,甚至超过了对一般商业经营原则、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在目前的环境下,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转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将工作中心集中于对用户和市场方面。   关于“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思想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说明。例如,“用户个人信息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在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中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网站比例还比较低,许多网站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也没有明确说明这些信息将被如何使用,或者并没有严格执行网站上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一些研究机构对用户个人信息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做出过研究,并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为了获得某些信息和服务,用户愿意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个人信息,但同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也非常关心,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为了研究用户的上网/购买习惯或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往往需要用户注册,根据不同的需要,要求用户提供的信息也有所不同,最简单的邮件列表注册,可能只需要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而在一些网上零售网站则要求填写详细的通信地址、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信息,甚至还会要求用户对个人兴趣、性别、职业、收入、家庭状况、是否愿意收到商品推广邮件等做出选择,在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甚至不得不要求用户填写身份证号码。正是这种对个人信息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互联网用 户对个人隐私非常关心,在很多情况下用户不愿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正是因为如此,如果遇到一些网站要求用户登记很详细的个人信息,除非对该服务特别有兴趣,用户可能会选择放弃注册,对商家来说,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潜在顾客。个人隐私问题引起的另一种情形是,如果为了获得某个网站提供的服务,用户不得不填写个人信息时,往往会提供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又难以验证,这样根据用户在线填写的信息来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往往会形成信息的错误传递,造成效果不佳或者资源浪费。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因素,用户甚至不会因此而投诉,已经下意识的拒绝了电子商务,而经营者对此尚无感觉。   除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三座大山”之外,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还包括一些重要程度相对次要的问题,如法律环境不成熟、由于垃圾邮件泛滥、顾客的在线消费知识水平、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欺诈、电子商务的信用等问题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不至于从根本上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比如生产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什么的都可以,写很多了

物流配送相关论文

物流管理的 什么题目 有什么特殊要求?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其主要表现是:小(物流配送企业数量小,经营规模小)、少(物流配送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少)、散(网络分割、经营秩序不规范,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系统物流服务)、弱(竞争力弱和发展滞后,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没跟上,还没有真正了解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70%左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的整体功能低。一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物流配送的需要不相适应,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渠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商业系统现有仓储业设施虽具备了发展物流的硬件条件,但是需要加强物流信息管理手段、现代化物流设施改造及相应的设备。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三是物流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业务的高效需要运输设备(如集装箱、托盘、货车、货架等)的标准化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即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统一标准,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3、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由于缺乏对物流配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物流配送企业的设立还受到种种限制,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从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各地商委、经贸委、交通局、铁路局、外经贸局等都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各部门问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管理中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统一、竞争、有序的物流配送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4、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同时物流配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高效、科学管理,并通晓现代物流配送运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高层次人才更为少见,这一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物流配送的进一步发展。三.构建和完善现代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根据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趋势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当务之急。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应由“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主体系统”三部分组成。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行基础,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则是物流配送体系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物流配送主体系统是物流配送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的施动者和承担者,为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行为基础。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因而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物流体系应从这三方面入手,提高物流配送的市场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并多方面加强物流配送的软硬件建设。l、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指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活动的全程网络,它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环节。首先,应构建和完善运输系统。注重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也就是将物流中心设置于有利于提高货物直送的地方;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构建并充分运用海陆空立体交叉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依照成本收益原则,通过比较选择使成本最低的运载方式;应提高运送效率,努力提高运载工具的运行率、装载率,避免装载空间的闲置;应推进协同运输,提倡部门、集团、行业问的合作,以及批发,零售、物流中心之间的配合,共同提高运输工作效率。其次,应构建与完善仓储系统。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仓库的建立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网络功能,应在公路主干道与铁路站点交会处与港口交会处构建。商业批发企业需要一定的储存来调剂市场,起“蓄水池”的作用,应设置大型的储存网点;零售企业处于流通渠道末端,储存量小,应勤进快销,加速周转,只附设小型仓库。要对仓储的货物进行分类管理。对库存的控制应当依据社会的需求量、商品再生产时间、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和设备条件,确定合理的储存量、合理的储存结构和合理的储存时间。第三,应构建与完善搬运装卸系统。应当注意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纯度,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充公发挥搬运机器的装载能力和空间,减少倒搬次数;应当注意提高搬运活性,创造易于搬运的环境和使用易于搬运的包装;应当保持物流配送的均衡顺畅,提高集装单元化水平和整个物流作业系统的综合效果。第四,构建与完善包装系统。应当树立重视包装的观念,在包装上力求达到使用和美观相统一;注意包装的轻薄化,包装材料及规模应力求单纯化,包装形状和种类也应单纯化;力求符合集装箱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包装的规格应与插盘、集装箱的规格相适应,还应考虑到与运输车辆、搬运机械的匹配,这就要求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制定包装的尺寸标准。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包装现代化水平,各种包装机械的开发和应用是很重要的。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发展和完善单纯依靠其子系统各自孤立地进行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寻求整个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的最优发展。2、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是支持物流配送的信息流动系统,物流配送正是通过信息系统得到准确的市场情况以及其他子系统的情况而启动运作的。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发展就是使物质流和信息流能够协调运作,从而达到配送通畅,提高效率。目前我国在商贸物流信息基础建设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优势,电信网络、广电网络已经覆盖了一定地区,因而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发展应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并不断开发引进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合理高效地进行。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构建电子供应链系统的信息平台。利用符合标准的结构化信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进行电子数据交换传输(EDI),并在供应链内部使用标准密码,通过管理交易、翻译通信标准和减少通信连接数目来使供应链增值,从而在物流配送各作业系统之间建立稳定的信息化渠道,实现有效的客户信息反馈和各作业系统之间的紧密配合、协调发展。其次,要拥有科学、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应用软件,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资源管理、配送调度优化.配送作业督送.库存及财务管理、作业绩效管理等多方面功能,使物流配送作业实现网络化和电子化。第三,各物流系统所涉及的物流主体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建设,实现物流组织的网络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的网络化,以保证商品供应、补货和配送的及时性。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建立全程全网的物流配送网络和高技术、自动化仓库、条码技术,形成反映灵敏、步调一致、信息沟通快捷的物流运作体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短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3、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主体系统。现代物流配送主体系统是指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这一过程的一切部门、法人和自然人所构成的系统。包括物流配送投资主体、物流配送需求主体、与物流配送相关的辅助部门以及物流配送供给主体四个部分。首先要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投资主体,该投资主体是指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咨询机构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根据目前我国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势,必须打破单纯靠财政力量或国有资本进行投资的局面,形成物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国有、集体、个体以及外资都可投资物流业。其次要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需求主体,该需求主体是指对要求享受物流配送服务和利益,并为此支付相应报酬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第三,要加强物流配送辅助部门对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力度。物流配送辅助部门是指为物流配送系统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服务部门,包括金融、财政、保险、监督、计量、教育等及其他一些发挥政府职能的部门。应规范这些部门的行为,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行政干预,同时加大这些部门对物流配送的支持力度。第四,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供给主体。物流配送供给主体是提供物流服务的部门,是物流配送主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构成物流配送主体的主要是物流配送中心(包括自营物流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是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有“集货、储存、分货和送货等。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笔者认为物流配送中心的构建应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为主。第三方物流亦称委托代理物流,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脱离物流供需双方)来完成。社会分工的细化促使专业物流企业出现,利用专业设施和物流运作管理经验为顾客制定物流需求计划,并及时准确地将商品送达客户,从而简化了交易程序,克服了制造企业自营物流配送的缺陷,使之能够专心于核心业务,加速资本的周转,提高效率。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实践表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物流的50%时,物流产业才能真正形成并趋于成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提高物流企业的信用度,保证履行合同,满足商品制造商的要求,否则将得不到充足的货源;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强化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进行配送;应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为售后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物流联盟,货主企业与稳定的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组成互利合作联盟,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而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效应。

浅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摘要] 文章简要阐述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含义,接着揭示了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 配送 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含义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和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技术、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要求,按时按量的送交没有范围限制的各类用户以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改善物流的运行效率,简化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物流配送走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二、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由数据表明,我国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消耗到储存、装卸和运输等方面,物流的费用平均高达总成本的50%,而2006年我国的物流费用约占GDP6%,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物流方面是落后的,落后的物流遇到电子商务,不可避免的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这个公式体现了完善的商务活动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四个流动过程构成,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的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完成信息传送或者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是电子商务的最重要一环是实现实物的转移,这还必须依赖于物流。物流与其它商务活动的脱节,将会制约电子商务的有效运作,阻碍企业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使顾客丧失对企业的信任,最终选择较为传统与保守的商务模式。因此,物流配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成败,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三、当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特别是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认为物流就是运输,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货运、存储等层面上。因此,人们在对电子商务重视的同时,却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限制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的发挥。 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技术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配送中心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也都亟需解决,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也不健全,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的在物流方面的起步较晚,所以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与物流配送相关的制度、政策法规及物流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任何经济活动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来制约和引导,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制度方面还几乎空白,在这种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之下,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形成物流设施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同时降低了物流系统运作的效率。 四、解决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 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从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各部门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业创造条件。其次政府要确立物流业发展的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建立科学分布的物流基础设施,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强在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方面的投资建设,从而保障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